描写下雪的精彩语句

2024-05-04

描写下雪的精彩语句(精选9篇)

篇1:描写下雪的精彩语句

鉴赏--------描写雪景的优美句子(2008-12-21 18:43:22)

标签:雪景 杂谈

1.冬天到了,寒流也来了,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整个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外衣。

送走了五谷丰登的秋天,雪花飞舞的冬天终于来临了。

下雪了,一片片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不一会儿,地上、树上、房顶上都变成白色的了。

春天的早晨是温馨的,夏天的早晨是热烈的,秋天的早晨是宁静的,那么冬天呢?

天刚见明,我背着书包,徒步走在上学路上。天和地的界限是那么朦胧:山是白的,天是白的,水上也飘着白雾。我想摸摸这奇怪的雾,可它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逃向东,一会儿逃向西„„

寒风“呼呼”地咆哮着,用它那粗大的手指,蛮横地乱抓行人的头发,针一般地刺着行人的肌肤。行人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疾步前行。而大路两旁的松柏,却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傲迎风霜雨雪,激励着人们勇敢地前进。

街上的商店已陆陆续续地开门了。我顾不得去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也顾不得去品尝那令人垂涎三尺的食品,加快脚步,到学校去寻找冬天的早晨。

旭日东升,灰蒙蒙的雾似在不停地滚动,我在操场上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人头:一个、两个、三个„„操场上逐渐热闹起来。瞧,那边走来了一位老教师,几个少先队员正在向他行队礼,老教师笑容满面地点头

微笑„„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2.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3.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4.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5.秋天一过,就是冬天了。冬天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

冬天还没有到,可是天气已经冷得不行了。狂风吹得树木东摇西摆,最低温度已经降到零下了。晚上我睡在床上,听见外面的风呼呼地吹,好像老虎在怒吼。狂风吹得我家的窗户发出了“砰砰砰”的响声,害得

那些老年人睡觉都成了问题。那响声响得还把熟睡的人都能够吵醒。我也久久不能够入睡,静静地听着那考老虎怒吼一样的风声„„过了很久很久,我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早晨起来,我走到屋子外面,那风还在吹着,丝毫没有减小的意思。这风大得简直快要把我吹倒了,害得我连站都快站不住了。这时,我的穿戴简直成了一个大胖子。虽然,我穿得那么多那么厚,可是,那风还是一股劲地往我的身子里面钻。这时,我看到路上的行人全都拿出了各种抵御寒冷的武器,什么棉衣,棉大衣、羽绒服、围巾、帽子„„可是,有一些人嘴里还在说:“冷死了,冷死了!”

冬天还没有到来就已经这么冷了,要是冬天真的来了就不知道还要怎么冷呢!可能要把人都给冻僵了

6.我总觉得一个人呆在家里闷得出不上气,便和我姥姥出门走走。出了门,我不禁得吸了一口雨后的空气,这空气是那样的清新。我只见上星期开得烂漫的棘树花被寒风吓得落了下来,小区的野玫瑰的刺也不像以前那样结实了,一按刺,它就掉了下来,粉红色的花瓣也纷纷落下来。

花坛上,一片片枯叶落上面,雨后成了一碗碗甘甜的泉水。走在梧桐道上,一片片梧桐叶堆在地上,北风吹来,他们像一群调皮可爱的小人蹦蹦跳跳地跑到了大路上,北风也在我的衣服里蹿来蹿去。

在576车站旁的几株柏树仍然毫不畏惧地挺立着,它们是那样的坚固、挺拔。校门旁摆了几株菊花,似乎给冷清的校园添加了几分活力。校园里的水池旁几位小朋友正绕着水池嬉戏着,老人们三个一群两

个一伙坐在水池旁谈天说地、谈古论今。水波在荡漾着,映着四周的灯显得波光粼粼。

来到了山北的竹树旁,只见它们毅然挺立在草地上,北风吹过,它们摇了摇头,似乎不怕这冷冷的寒冬。

不知不觉中,我已站在我们家大门前,我还是看着冬天美丽的景色,迟迟不回„„

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是那样迷人。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它们越聚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眨着眼和我说话。啊!夜晚是那样的神奇,月亮刚爬上树梢,放出皎洁的光芒。夜,显得十分幽静。

这就是校园的冬天,美丽而清静的冬天。

冬天的早晨很美,不信,请看——

每天早晨推开门出去时,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吹着,不时地向我袭来。并且,偶尔会有顽皮的小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六角形的雪花各式各样:有的像银针,有的像落叶,还有的像碎纸片„煞是好看。落在地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毛毯;落在树上,像穿上了银装;落在汽车上,就像刚刚出炉的新鲜奶油蛋糕。这美丽的雪景使人们沉浸在清新的空气里。到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不过,最能让人们在家中就能最先感觉到冬的气息的是窗户上的冰花,有的像森林,富有神秘感;有的像小溪,仿佛在静静流淌;有的像圣诞老人,好像来给人们送礼物„冬姑娘真是心灵手巧啊!

在俱乐部,更是人山人海,非常热闹。人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像棉花

包似的。他(她)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进行晨练。

人工湖结上了一层很厚的冰,一些调皮的小同学在湖上嬉戏打闹,从湖面上不时地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冬天,非常寒冷。说实话,我不希望它来临,可是它来临时,我却有异样的感觉。啊,我爱冬天,因为,冬天“疾风知劲草”,我爱它的品格

篇2:描写下雪的精彩语句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6)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7)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9)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10) 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11) 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12)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1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 手掌席“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15)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16)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17)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篇3:环环相扣的叙事精彩纷呈的描写

“歌行”是一种诗体, 属古体诗, 句数及每句字数不定, 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正因如此, 易于叙事描写。在《燕歌行》中, 高适的叙事极其严谨, 描写细腻深刻, 值得深入品鉴。

一、 环环相扣的叙事

1.明晰的事件

《燕歌行》不是一首叙事诗, 但是叙事成分明显, 叙事条理也相当清楚。诗作以“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起篇, 交代了唐朝东北地区边塞战火燃起;“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在写唐军浩浩荡荡地赶赴边地之时, 匈奴军队已迫近狼山, 战事愈加激烈;“胡骑凭陵杂风雨”和“战士军前半死生”描述了胡人在风雨中依然加强进攻, 唐军战士死伤惨重的情境, 暗示唐军更加危险;随着战事的进行, “孤城落日斗兵稀”, 唐军陷入包围而且能够作战的有生力量越来越少, 士兵们“力尽关山未解围”。

2.精心的伏笔

“男儿本自重横行”貌似褒扬唐军统帅领命镇边之时的信誓旦旦和势在必得, 实则已隐含讥讽他的轻敌。诗歌下面的注释云:“横行”语出《史记·季布列传》, 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 横行匈奴中”。据《史记》记载, 樊哙话刚讲完, 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可见, “横行”就意味着错误地估计形势, 恃勇轻敌, 这为后来唐军的惨败埋下了伏笔。“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则更写出唐军统帅的好大喜功和轻敌, “校尉羽书飞瀚海”就明确点出了军队行军速度缓慢, 贻误了战机, 同样为后文唐军的窘境埋了伏笔。

3.巧妙 的呼应

“身当恩遇恒轻敌”是对“天子非常赐颜色”的呼应, 天子给予夸夸其谈的统帅各种荣誉和赏赐, 但是他们却在战事不利、士兵死伤惨重的状况下, 贪婪而无耻地欣赏“美人帐下”的歌舞。“死节从来岂顾勋”是对唐军统帅出征之前“摐金伐鼓”“旌旆逶迤”等“顾勋”行为的曲折呼应, “绝域苍茫更何有”则是对“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等语句的直接呼应。这些呼应形态各异, 有总体的, 有直接的, 也有曲折的, 都是学生练习叙事的范例。

二、精彩纷呈的描写

1.场面的渲染

开篇首句“汉家烟尘在东北”直接给读者描写了唐朝东北边塞战火纷飞的场面, 为下文唐军紧急下榆关的场景作了渲染和铺垫。“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形象地写出唐军出征时声势浩大、浩浩荡荡的情形, 渲染出唐军的威严和必胜的信心。“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则描述信使冒着飞扬的尘土报告军情, 敌人已经兵临狼山, 生动地渲染出军情的紧急。“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绝域苍茫更何有”都在状写边塞萧条、凄凉、苍茫的景象, 极力渲染战争环境的恶劣。“胡骑凭陵杂风雨”以狂风暴雨来渲染战事的激烈, 烘托敌军的凶悍。

2.多元的对比

全诗气势畅达, 笔力矫健, 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尤可注意的是, 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 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 凄恻动人, 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 全诗涉及多组对比。有“天子非常赐颜色”和“身当恩遇恒轻敌”的对比, 突出唐军统帅的轻敌和草率;“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形成对比, 战士死伤惨重, 将领却在寻欢作乐, 战士饱尝思念妻子之苦, 将领却有美人陪伴;出征之时, “摐金伐鼓”“旌旆逶迤”, 气势恢宏, 交战之后, 却是“力尽关山未解围”;唐军统帅贪图虚名, 士兵们以死抗敌不“顾勋”;将领们只知享乐, 不精于统兵, 战士们期盼骁勇善战的“李将军”等等。“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深沉, 这种对比, 矛头所指十分明显, 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3.凄切的想 象

身处边塞, “大漠穷秋塞草腓”, 落日下, 退缩在被层层包围的城池里, 已经长时间戍守边关的士兵们不由想起当初啼哭着送别他们的妻子, 想象着她们在家里期盼丈夫归来而不得的情景。家乡遥远, 寒夜里士兵们衣不解甲, 只能凄切地思念故乡和亲人, 在想象中回忆故乡的情状, 端详亲人的脸庞。

古体诗《燕歌行》只有二百多字, 却是叙事的佳作, 描写的范例。盛唐时, 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 兼有气骨。”就《燕歌行》这首诗而言, 诗作真切地抒发了诗人高适对戍边士兵的同情之意, 而且写得颇有“气骨”。这些都得益于环环相扣的叙事和精彩纷呈的描写, 而这也正是当代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急需充盈的要素。

就记叙文写作而言, 学生们的叙事不够严谨, 不会运用环环相扣的叙事方式, 善设伏笔, 巧于呼应;不知极尽描写之能事, 将唐诗“天人合一”理念融入作文, 善于借助景物渲染故事情节, 烘托人物形象, 借助对比、想象等手段描写人物, 突出文章主题。

篇4:修辞——语句精彩的点金术

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修辞格转换的专项说话练习。这样的训练是教育学生养成使用修辞手法的言语习惯。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间交流,我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学生言语中能渗透修辞格转换的句式,并加以引说。如:苏教版五下练习七的“诵读与积累”是一组描写四季的成语,现撷录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一年四季,给你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春天是最美的季节,到处桃红柳绿,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师:将“蜜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换一种说法!

生:蜜蜂在花丛中快乐地舞蹈;夏天,骄阳似火……

师:什么感受呢?

生: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秋天到了,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师:像什么?

生: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寒气袭人的冬天里,会将孩子们的小脸冻得通红……

师:小草呢?燕子呢?

生:小草躲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睡懒觉,燕子早就飞到南方过冬去了,虫儿也闭上了嘴巴,停止歌唱。

我想,这样的教学引导,既帮助学生感受到四季的特点,又扎实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训练,在训练中,唤醒学生运用修辞格的意识,以后的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总能在不经意间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句的文采和魅力。

篇5:外貌描写的精彩语句

肖像描写

不同的穿着打扮和相貌,能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反过来,不同思想性格的人,其穿着打扮和相貌也往往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根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人物肖像的典型特征。但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往往是一样的打扮一样的相貌,就像克隆出来的,根本看不出人物肖像的个性特征。如写老教师,都是两鬓斑白皱纹刀刻似的;写小姑娘,都是梳着羊角辫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如此千人一面,岂不是违背了生活的真实?又焉能表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独特性?

要避免肖像描写的常见病,除了要明确描写肖像的目的和技法外,最要紧的是认真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努力捕捉不同人物的肖像特征。留心观察,再多做些肖像描写的`练习,我们就一定能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写出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文章主题的形神兼备的人物肖像。

精彩描写

1、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

鲁迅抓住了清国留学生的大辫子,这一外貌特征,把一群胸无救国之志,生活糜烂庸俗的清国留学生描绘得入木三分。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是比喻,实在标致极了是反语,表现了对他们腐朽生活的极其厌恶和辛辣讽刺。

2、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从外貌描写入手,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处处透露人物的遭遇和性格特征。青白脸色,这说明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时常夹些伤痕是为下文偶然偷点东西,结果被殴打埋下伏笔。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说明他穷酸潦倒,命运悲惨。

3、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鲜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故乡》

篇6:描写外婆外貌的精彩语句

1. 我的外婆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平时总穿着一件蓝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

2. 我的外婆脾气好,她不高不低,不胖不瘦,今年60岁了,眼不花,耳不聋。

3. 如今的外婆,白发苍苍,皱纹也越来越多。

4. 外婆耳朵有些聋了,有时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眼睛也有些老花了,干活时或念经时都要戴上老花眼镜。背也有些驼了,并且,腰呀!背呀!也经常会酸。腿也不灵活了,走路很缓慢。而且,头发也变得白花花的一片。

5. 我的外婆,今年已有60多岁了,她的脸上有一条条如同波浪般的皱纹,手上也有一些鱼鳞般的皱纹,皮也变硬了,摸起来毛糙糙的。

6. 我有一个慈祥、和蔼可亲的好外婆,外婆身体微胖,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中偶尔也有几根银白色的头发,两条弯弯的眉毛,就像柳树叶一样,可漂亮了!

7.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岁了,乌黑的头发中多少也有了几簇白发。

8. 外婆今年80岁,看上去精神抖擞,穿了一件红艳艳的衣服,显得格外年轻。看到她得儿女都来了,脸上整天挂着笑容,特别开心。

9. 我的外婆今年六十四岁。她有一双双眼皮。明亮的眼睛依然那么炯炯有神。虽然她年纪大,但皮肤还很白。身材苗条,一点都没有老人发胖的迹象。

10. 外婆七十多岁,她身体非常弱,总是躬着腰走路,而且常常还咳嗽,让人十分担心。

11. 我有一个爱我、疼我而又慈祥的外婆。她已经九十多岁了,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皱纹。

12. 我的姥姥已经年逾古稀,她头发斑白,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纵横交错。

13. 我的姥姥今年76岁了,长着一头银色的头发;一双有神的眼睛;脸上布满了刀刻般的皱纹;牙齿全掉了,装着一副假牙;她个儿高高的,一双五寸长的小脚,走起路来还真精神。

14. 我的姥姥已年逾古稀,她中等个子,瘦瘦的,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有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

15. 我的外婆矮矮的.个子,很瘦。小小的眼睛上架上了一副老花眼镜,额头上的抬头纹由于多年的堆积,成了“三”字型。满头灰发的外婆身体依然硬朗。

16. 我们通常都用红苹果来形容女孩子的脸,而我姥姥的脸就像是一只失了水、风干了的老苹果。镶嵌着满脸的皱纹,也同样镶嵌着一生的沧桑。

17. 外婆腿脚不好,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她弯弯的背让我感觉她走路肯定很吃力。

18. 我的外婆,脸上爬满了皱纹,一双小眼睛下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说话很快的嘴。

19. 外婆有着一张表情丰富的脸和一双心灵手巧的手、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犹如六月里的天气,时阴时晴,时忙时闲,时说时停,叫人捉摸不透。

20. 我的外婆今年快六十岁了,你别看她年近花甲,可赶起时髦来一点儿也不落后于年轻人。唱流行歌曲、跳健美操……

21. 外婆她老人家穿着很简朴,粗布衣服上惟一的“装饰”,就是那别在胸前闪亮的一根针,针鼻上还挂着花花绿绿的线头呢!

22. 我的外婆有着一头雪白的头发,因为年龄的关系,腰已经弯曲变形了,慈祥和蔼的面庞,有好多皱纹!

23. 我的外婆年已七旬,一头的短发像罩一了一层白霜,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地陷了下去,一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

24. 我的外婆今年八十三岁了,她个儿不高,头上全是白发,脸上布满了皱纹,牙齿全落光了。她的背有些驼,小脚只有3寸长,但走起路来还很有精神。

25. 外婆,坐在桌子的最右端,头上蒙着一块白头巾,身上穿着的夹袄已经打满了补叮她微低着头,两手熟练地缠着纱布。

26. 外婆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干干净净的,走到她身边总会闻到一股股淡淡的皂香。她的头发总是梳得那样好,没有一丝乱发。

27. 外婆的头发是自然卷曲的,看上去中真美;慈祥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说起话来又清脆又好听。

28. 外婆拉着玉云姐的手,用昏花的眼睛把她从头望到脚,又从脚望到头。望着望着,她那眼里的泪水便顺着皱纹的沟道,,一串一串地落下来。

29. 我外婆今天头戴绒线帽,身穿一件崭新的黑呢子大衣和一条混纺呢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油亮亮的平底皮鞋。她手拄拐杖,满脸洋溢着喜气,手里拿着一张的红纸,出了门。

30. 姥姥的脸灰黄色,皱巴巴的,像一块大树皮,七横八岔,满是沟壑。

31. 外婆的脸庞长圆,额上布满了一道道挺深的皱纹,两只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中。

32. 外婆的手上结满了又厚又硬的老茧,这是她一生参加劳动的证明。

33. 外婆一双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好像—不小心就会摔倒。

34. 我的姥姥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她已经80多岁了,黑瘦的脸上布满了皱纹,透过银边老花镜片可以看见姥姥那双慈善的眼睛。

35. 消瘦的身躯,微微弯曲的脊背,这不是外婆吗,多么熟悉的身影啊。

36. 外婆的胃口很好,可惜牙齿差不多掉光了,于是安上了一副金灿灿的假牙。

37. 由于长年的日晒风吹,外婆的脸又黑又瘦,布满皱纹,像条枯老的丝瓜筋。

38. 外婆缠过足的小脚像一只三角形的小粽子,走起路来一摆一摆,可费力呢。

39. 外婆的牙不好,吃东西时,她那两片平瘪嘴唇老是一瘪一瘪地动着。

篇7:描写枣树的精彩段落语句

秋风吹过的季节,枣熟了。你看,一颗颗枣儿先是由微黄变白,渐渐地又山白变红,紧挨着,像是一个个红的“玛瑙”挂满枝头。这时,你若顺手摘一颗熟透的枣儿放进嘴里的话.你会觉得满嘴是那样的香甜。

枣树花开了。它不像桃李那般灿烂鲜艳,它的花色于嫩黄中融进些淡绿。起初枣花无声无息地开在绿叶掩映之下,几天后,它便透出甜丝丝的醉人醇香。

每年,桃红李白之后,枣树才从一冬的沉睡中渐渐醒来。起初,它一点儿也不忙于抽枝发芽,而是先睁开它的眸子,悄悄地打探春天的信息。

枣树在不知不觉中变绿了,接着在繁密的枝间结满了一串串小枣。小枣渐渐由绿变红,好像许多灵巧的手一下子做了成百上干个精致的小灯笼,又一个个细心地挂在枝上。

像橄榄又象鸽蛋似的小枣儿,在小椭园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六月间,枣树上的花苞儿怒放了,开得十分茂盛。金黄色的小花散落一地,整个小院子变成了一个花的世界。

十月间,满树果实累累。红通通的大枣压弯了枝头,看上去真馋人。一杆子打下去,红枣便像冰雹子似的落下来,检起一尝,又甜又脆,还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越吃越爱吃。

这棵枣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好像一把大伞,把个院子遮得阴凉凉的。

才七月份,树上的枣已密密麻麻的,又大又圆,有青有红。青的如碧玉,红的似玛瑙,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的,几个小伙伴早就馋得流口水了。

深秋终于来了,枣树上挂满了“红玛瑙”。秋风一吹,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招呼我们说:“快来打枣啊,快来打枣啊!“

夏天到了,枣树的枝叶渐渐茂盛起来。遮天蔽日,树上还结出了许多小青果。我和小伙伴们在树荫下看书、画画、讲故事、数青果……这里成了我们的乐园。

五月份,枣树开花了。枝条上,一排排一串串密密地挂满金黄色的小花,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谁打这里经过,都不由得多吸上几口。

我喜欢我家小院中那棵古老的枣树。它非常高大:粗壮的枝’r像巨人的手臂,茂密的树冠好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周围的人谁也不知道它有多大年纪,只记得在他们小的时候,这棵树已经是同样的高大和粗壮了。

春天,向四面八方伸展的枣树枝上,长出了许多嫩绿的叶子,这些枣树就像小帐篷似的。下小雨了,老人在树下照样能下棋,中、青年在树下照样能干活,小孩们树下照样能玩耍。枣树为我们立下了“挡雨功”。

枣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它们的皮很粗糙,上面裂了道道缝;它们的叶子光滑嫩绿,上面像涂了层油似的;它们的果实成熟后,又大又甜,味道很可口。

我的家乡有“枣树王国”的称号。山坡上、大路旁、地埂边、房前屋后,真是见缝插针,到处都栽种着枣树。

枣子熟了,大人们爬到树上.用竹竿一打,红枣就像下冰雹一样,“劈劈啪啪”落下来。我祖小伙伴们高兴极了,拍着手,跳着脚,迫不及待地蹲下来,检呀,检呀,不一会儿就检满了一只只竹篮。

看那棵枣树,它结的枣像小葫芦,红通通的挂满枝头,因此得名“葫芦枣”。

夏天降临了,枣树翠绿的外衣也慢慢绣上了无数朵米黄色小枣花。招引蜜蜂蝴蝶不时光顾它。

春天来了,春姑娘把枣树从梦中唤醒,它睁开双眼,但它身上却还挂着几片枯叶呢。

那棵大枣树,虽难得结果,可树叶闪烁之间,也透露出为我们少时爬杆及格而勤学苦练的笑意。

深秋,枣树的叶子由绿变黄,渐渐脱落。那些绿色的枣子渐渐变红了,一串串像无数的小灯笼;火红火红的,像无数的笑脸。它们欣喜地向人们报告着:收获季节到了。

夏天,枣树那嫩绿色的小叶慢慢变成深绿色。在这些叶子中间,滋生了许多像小米粒一样的东西,那是枣树的花骨朵。六七月间,这些花骨朵竞相开放,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挤满枝头,显得那么茂密,那么有生气。微风一吹,阵阵浓郁的甜密的香味便迎面扑来,引诱着无数蜂蝶在它周围翩翩起舞。

当大地苏醒草木欣欣向荣时,枣树那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了许多嫩嫩的小芽。几天后.小芽就长成了一片片淡绿色的小叶,椭园形的小叶油亮亮的,阳光一照,闪闪烁烁,像是给枣树缀上了许多绿色的宝石。

金黄的花蕊从花瓣中间伸出来,和叶子紧紧拥着,就像一簇很小很小的绿色绒球。

在不知不觉中它变绿了,接着在繁密的枝间结满了一串串小枣。枣渐渐由绿变红,好像许多灵巧的小手一下子做成了成百上千个精致的小灯笼,又一个个细心地挂在枝头。

它全身长满了一层厚厚的黑甲。横七竖八的伤痕,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直,有的弯,好像已枯干多年了。

金秋来临时,硕果累累的`沙枣,结满了珍珠般沙枣。一到中午,似火骄阳晒蔫了枝条的绿叶,沙枣的脸显得更红了。

沙枣树开花了,淡黄色的小花坠满树枝,一串串向下垂着。远远望去,煞是好看。沙枣树的花由很多的细小的花瓣组成。花瓣粉粉的,用手一摸,柔软极了。那花蕊好像一个害羞的少女,不愿让别人多看一下她美丽的容颜。好奇的人们扒开花瓣.准会情不自禁地叫一声:“呀,真美!”

沙枣树枝条上,一排排,一串串,密密地挂满那金黄色的小花朵,好看极了。

酸枣树结出许许多多的果子,圆圆的,像玉米粒一样大。有的是青的,还没有成熟,不好吃;有的发白了,吃起来酸酸的,这是半生不熟的;有的红了半边脸,又酸又甜,那才是真正熟了。

弯曲、交错的枝娅上,绿叶子开始脱落,坠满了一串串的果实。那果实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半红半绿的如画似漆。在西斜的太阳照耀下整个红枣林都闪动着霞光碧彩。

每当狂风铺天盖地而来时,沙枣树总是手拉手,肩并肩地组成一道道铜墙铁壁,尽力保护着满野的庄稼。

枣树既不开花比美,也不高谈阔论,还是老样子。树十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皱纹,犹如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那经历了风风雨雨枝条上迟迟不肯萌动绿芽。

到了冬天,枣树上的果实,绿叶全没了。但是,它们的枝干仍然那么挺拔,像巨人一样守卫着我们。

阳历六月,一株株挺立的沙枣树上开满了银白的小花,犹如一个个白色的小喇叭,在微风中一颠一荡,奏出了生机勃勃的颂歌。

沙枣树有着银灰色的叶子,当隆冬来临时,叶子就落了,光秃秃的树枝上包着一层焦红的树皮,就像披着一身紫红色的龙袍。

沙枣花开了,一排排、一串串,密密麻麻的金黄色小花挂满了整个枝条。

随着嫩芽的生长,枣花开放了。六个光光的花瓣,像金黄色的六角小星星,它们混在树叶中,散发着阵阵清香。

篇8:描写下雪的精彩语句

细节, 是文章的生命。一篇文章, 尤其是故事性较强的文章, 有出色的细节描写, 读起来就生动有趣, 就觉得真实可信;反之, 文章情节再曲折, 思想主题再深刻, 也只能是干巴巴的, 让读者觉得味同嚼蜡, 缺乏感染力。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突出人物的性格。

细节描写, 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典型而具体的细小动作和生活情节描写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还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生活中充满细节, 有许多细节反映着人物的某些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要使人物刻画得有声有色, 有血有肉, 有立体感, 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临刑前画押的细节描写, 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 谁又能不“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进而深思国民劣根性呢?像这样的细节描写, 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简直俯拾皆是。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形象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学画廊中历久而不衰, 与细节描写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用描写细节来展开情节, 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细节描写是展开情节的最好手段, 在故事情节中多作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 不但能使情节更充实, 而且更生动。有一篇《让小草沐浴阳光》的作文, 写树下面一棵嫩绿的小草让一块大石头压住了, “为了让小草沐浴阳光”, “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同学们准备把大石头推开, 作者描写了推大石头的细节:

“洋洋第一个走到大石头旁。她长得很瘦弱, 先用脚朝石头踢一踢, 那石头纹丝不动。她不罢休, 用力一脚, 朝石头踢去。‘啊唷’她突然惊叫一声, 石头把她的脚底心碰得很痛, 眼泪都快流了出来。她没有哭, 朝两只手的手心哈了口气, 双手搓了搓, 憋住气, 嘴里喊着‘嗨’, 脸涨得通红通红, 但石头仍在原地一动也不动。”这段写洋洋搬石头的情景, 由于作者具体地写了几个细节:“石头把她的脚底心碰得很痛”, 但她没有哭, “朝两只手的手心哈了口气, 双手搓了搓, 憋住气……”, 寥寥数笔, 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便跃然于纸上。

细节的魔力令人叹服, 正所谓“虽是微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那么, 我们怎样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呢?

一、用好教材, 学会仿写课文中的细节。

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在什么地方采用细节描写?——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教材中的经典课文, 又往往是最好的例子。因此, 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让学生对经典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批注, 引领学生悉心揣摩作者独具匠心的细节描写, 逐步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课文中细节描写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运用动词, 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芦花荡》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当主人公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穿越封锁线被敌人的探照灯发现时, 老头子“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 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作者用“一抽身”、“跳”、“踏”、“推”这几个动作, 传神地刻画了老头子水上功夫的娴熟和自信的性格特征。

二是前后呼应, 首尾贯通。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中写“我”流泪的细节出现了四次, 每次流泪所表现的情感都有所不同, 让读者在这反复出现的泪光中一步步体会到父爱感人至深。

三是善用修辞, 生动传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 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变抽象为具体, 使无形变为有形。鲁迅的《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 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 颈项都伸得很长, 仿佛许多鸭, 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 向上提着。”这一细节用比喻的手法, 生动形象, 使当时的景象如浮雕一般展现于读者的眼前。

四是巧用道具。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就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而精心设计的“道具”, 四次出现的大衣把奥楚蔑洛夫沙皇走狗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借鉴了教材这些例子, 学生们就会发现, 细节描写有时候是集中的描写, 有时候是信手一笔;有时候是整个段落, 有时候穿插在课文之间……随着不断的阅读和揣摩, 学生就会用头脑中已有的写作模式来理解并丰富这些写作模式, 并会对写作过程中的所有行为 (包括立意、选材、布局、遣词造句) 起着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引领学生悉心揣摩作者独具匠心的细节描写, 启发学生在描写中精挑细选词语, 选用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深刻反映主题、服从中心需要的典型细节, 学习从细微处着手、小中见大, 用细小而真实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和社会风貌。

二、细心观察, 捕捉生活的细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只有细致用心的观察, 才能获得对事物清晰、具体的认识, 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逼真, 从而走出千篇一律的俗套。

细节何处寻?在细雨下, 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 送来枫叶蝶。正所谓“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语言等, 只要细细咂摸都有丰富的意蕴存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 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 还要变换观察点, 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 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 观察一个人、一件物、一件事也如此。

一位学生在《又见丝瓜挂满架》一文中写道:“一场风雨过后, 丝瓜花洒落一地, 但不久的几天里, 就又露出了毛茸茸的小脑袋。而外婆呢?却再也直不起她的腰, 甚至走路也有困难了。今年丝瓜依旧挂满架, 终不见那采摘的人影了, 那孤零零的丝瓜只能挂在枝头, 等待着衰老、死去。一日下楼, 突然又发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 是外婆!我忙跑过去, 说道:‘外婆, 你生病了还来采丝瓜, 是不是病好了!’外婆一手拿着三四根丝瓜, 一手还在伸向枝上的另一条, 笑道:‘病是怎么得好, 只是怕丝瓜长老了, 不好吃了。’我不知道说什么, 只觉得有股心酸的感觉在心口窜动。”这名学生正是抓住了“外婆”语言、动作的细微之处, 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 才使得作者对外婆的这种情感变得真实而细腻。

由此可见, 细节描写一是取材要小而具体, 二是描写要细致入微, 有时可综合调动多种感官。

三、运用修辞, 细节描写才会文采飞扬

虽说细节的成功源于对生活的观察, 源于真情实感, 但是恰当的修辞手法等描写技巧的运用, 能把观察和感悟有效而艺术地传递出来, 能使文学语言更富形象性, 情感也更浓烈, 从而产生一定的艺术美感。

朱自清先生的《春》中这样描写春雨:“像牛毛, 像花针,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比喻修辞的运用很细微地写出了雨丝的细密这一特点, 使人恍如置身于烟雨朦胧的江南春雨中。

篇9:描写下雪的精彩语句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的重点所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在题中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文中选出重要的句子,说说它的含义;二是体会文章标题的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命题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切入;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的艺术表现特色。

【知识汇总】

1. 句子的含意有基本含意、深层含意、言外之意之别。体会文中句子的含意,首先是体会句子的表层含意。其次是体会句子的深层含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如哲理意义、隐喻(象征、比喻、双关)意义,这样的意义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第三是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

2. 品味语言的表达艺术,“表达艺术”说明鉴赏角度多变,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等多角度切入。

(1)高考要求掌握七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对偶、反复;

(2)常用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虚实结合、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3)常见的语言表达主要考虑句式(长短句、整散句)、词语的使用(叠词、俗语等)、语言风格;

(4)表达方式主要有四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尤其注意:

①记叙。a.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限制,灵活自由,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b.记叙方法:顺序、倒叙、插叙。倒叙的好处是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插叙的好处是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②描写。a.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绘;b.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绘;c.动静结合;d.正侧结合;e.虚实结合;f.细节描写;g. 工笔、白描。写人散文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主要有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

【考查方式】

1.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常用的设问方式有:

(1)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

(2)请简析该句的内容。

(3)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说说本文或××段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3)××句或××段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

(4)××句或××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例题讲解】(2012·浙江卷)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除了新华书店,就是母亲的中药铺。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爱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进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地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名字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就是“甘甜之草”。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锁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昂贵的感冒药更能帮我发汗,助我痊愈,让我心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生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为我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例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解析题目的指向性十分明确: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作为细节描写,必须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展开生动细致的描绘,同时必须明确文段中的细节描写是借助于什么手法展开的,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例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解析首先要弄清画线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本句写到“一根草”“一撇叶”等都是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中药”的含义。“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中的“灵芝”(比喻),已经超越了中药本身的含义,那人与人之间的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则表露无遗。

答案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④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例3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文本的题目是《母亲的中药铺》,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照应的作用显而易见。母亲作为一味中药,一味人生中的中药,不仅具有药理上的意义,更具有人生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分析其具体作用)。而充满抒情性的语言表达,更是把对母亲的真挚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方法归纳】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 从关键词语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可推知整句的意思。

2. 从分析修辞入手。将使用修辞的句子还原成未使用修辞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3. 从特殊位置入手。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如是文眼句,则可联系全文进行分析。

4. 从文本主旨入手。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体会关键句可以结合主旨进行。

5. 从相邻句子入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6. 从结构层次入手——抓主干。如是单句,先找主谓宾;如是复句,则先找准第一层关系。如是并列,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如是偏正,句意应放在“正”的部分,但“偏”部分不可忽视。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回答时主要从这样三步来回答:

1. 指出语言特色(修辞手法优先、表现手法次之、其次是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最后);

2. 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

3. 指出其表达效果(解答时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任何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现场练兵

冷月钟笛

林清玄

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

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独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年老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时砍钝了的水手刀。晚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

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

在月色下看沈葆桢的铜塑,明暗曲折,竟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毅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壮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月光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

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

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

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涛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

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续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

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

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可以和声地在历史上唱歌。这些歌,词句已经退淡了,曲谱仍在,在另一个冷月如刀的夜晚,还要被以后的人唱起来。

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明,历史的歌声和月亮的钟笛慢慢地沉落,我坐的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曦光中渐渐鲜明。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1. 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中“亿载金城”的理解。

2. 鉴赏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答案见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98316424)

上一篇:教学管理提高质量下一篇:我的家庭生活初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