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对“呱呱坠地”了吗?

2024-04-28

你读对“呱呱坠地”了吗?(精选3篇)

篇1:你读对“呱呱坠地”了吗?

笔者时不时听到有人把成语“呱呱坠地”读作“guāguā坠地”。这是一种错误的读法,正确的读法应该是“gūgū坠地”。

“呱”是个多音字,根据不同音境,它有三种读法。第一种读音为“guā ”,如形容极好意思的“呱呱叫”;第二种读音为“gu?”,如表示闲谈意思的“拉呱儿”;第三种读音为“gū ”,表示婴儿啼哭声,如《诗-大雅-生民》:“后稷呱矣。”

一些人为什么会把“gūgū坠地”错读成“guāguā坠地”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呱”的声符“瓜”的影响,二是因为以叠音形式出现作为拟声词的“呱呱”,用得较多的情况确实读“guāguā ”,其意思是形容乌鸦、鸭子、青蛙的叫声,常用在句中作状语,如“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在呱呱地叫个不停。”而以叠音形式出现作为拟声词的“呱呱”,用得较少的情况读作“gūgū ”,表示婴儿啼哭声,如《书-益稷》:“启呱呱而泣”。

作为成语的“呱呱坠地”,意思是指婴儿从母腹落地,比喻新生事物的产生。这里的“呱呱”显然是指婴儿啼哭声,因而“呱呱坠地”中的“呱呱”应该读作“gūgū ”,而不应该错读成“guāguā ”。

 

篇2:老师,你读懂课文了吗?

且不说学生, 就是教师, 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 谈何容易!

曾听一位教师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教学过程如下:

(出示句子:淤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于他挖了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而是从8小时写起呢?

生:这样写更能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

生:这样写说明了父亲挖得特别艰难。

师:是啊, 这样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执著的父亲。

比较教师出示的两句话, 其表达的意思没有多大差别, 然而表达的效果却大相径庭。第二句话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这就像电影中的快镜头, 画面一闪而过, 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十分有限;而第一句则放慢了叙述的脚步, 一个个数字犹如一组组慢镜头, 给读者留下的印象自然更清晰、更深刻, 也更能表现出父亲挖掘时间之长, 挖掘之艰难。

然而, 如若对这句话的理解至此止步, 显然没有真正读懂课文。“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这是一串冰冷的数字, 然而透过这一组数字, 与仅仅用一个数字相比, 所折射出的父亲的失望和痛彻心扉的打击是完全不同的, 所透露出的父亲揪心的疼痛和继续挖掘的坚定信念也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很遗憾, 当学生谈到“这样写更能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这样写说明了父亲挖得特别艰难”这样的感受时, 教师未能及时捕捉, 巧妙生成。如果教师能顺势引导学生体会、揣摩父亲在不同的时间里的不同心绪与情感的话, 那么父亲挖掘的艰辛、承受的痛苦和表现出来的坚定、执著则更能打动学生。

又如, 在一次公开课上, 一位教师执教《将相和》。课堂上, 有学生质疑:“秦王骗取和氏璧已经失败了, 为什么过了几年, 又要约赵王在渑池相会呢?”

此问一出, 这位教师顿时语塞了。好在这时, 一位学生来解围:“我觉得是秦王不甘心骗取和氏璧失败, 他想要报复。”这真是一个及时而又不错的解释。教师立马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回答。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 只凭空猜度, “渑池之会”的起因似乎也可归结为“秦王不甘心骗取和氏璧的失败, 想要报复”,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原来, 在“渑池之会”的前几年, 秦国虽然强大, 但一直担心其他各国“合纵攻秦”, 于是决定在战略上作出调整:一方面主动与楚、韩、魏等国交好, 另一方面则集中精力攻打赵国。然而在几年的对抗中, 秦军虽然屡屡获胜, 但依然没能一举消灭赵国。而就在此时, 形势突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先是赵国的盟友燕国在与齐国的交战中节节败退, 只有招架之功。赵国在惊恐之中急欲向秦妥协, 以便回身对付齐国。与此同时, 南方的楚国趁秦赵之战处于胶着状态, 突然毁了和约, 派军攻打秦国。见后院失火, 秦国也无心思与赵国相争。于是, 共同的利益使两国走到了一起。

所以, “渑池之会”并非秦王为报“骗璧失败”之仇所设的圈套, 而是由于时局所迫, 双方不得不作出的政治妥协。

篇3:今天,你读了吗?

关键词:读书;感悟;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78

曾经的笔者,总感觉写书的人都是光说不练假把式的人。放着真正重要的事情不做,反而去写书。闲暇时间,笔者宁愿找几个朋友去公园游荡、去超市狂购或三五个人聚在一起侃大山,也不要“浪费生命”!

这几年,我们学校每周增添了一节课外阅读课,不仅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教书本人也要求读书,更让人头疼的是师生都要写读书笔记!这不是逼得笔者要静下心看几本书吗?笔者想看就看吧,长点知识也好。

第一次潜心读书,是与孩子们一起上阅读课。在阅览室,孩子们高兴地随便选书。笔者随手选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刚看完几页,笔者就被深深吸引了——我们有这样的学校吗: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就是教室;作为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就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有趣的是“巴学园”的午餐还有“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最让人羡慕的是学生上午如果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就可以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

估计所有看完这本书的孩子,应该没有一个不羡慕小豆豆的吧,而看完这本书的所有教师,也一定收获颇多吧。可见成年后的小豆豆之所以能被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与她在巴学园这段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而她自己也表示:在巴学园的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面对小林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笔者感慨万千:我们身边有多少“小豆豆”,他们顽皮好动,课堂上很少把书拿出来,偶尔拿出来,也不会翻开,即使翻开也不是教师要求的那一页!面对他们我们只能是哭笑不得!如今想想,如果我们能像小林校长那样有耐心,发自内心地去尊重、理解、关爱和认可这些“小豆豆”,一切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深切感悟:阅读可以学到许多育人方法!

再一次走进阅览室,笔者选择了《有效教学的原則及其体现标准》饶有兴致地欣赏起来……读着读着,笔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更多懂得了课堂的有效性对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性!读到“教师的课堂语言评价要积极合理,既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个辩证关系需要教师把握。”笔者想到自己平时课堂中对学生的发言评价总是那么枯燥无味——“了不起!”或“再好好想想怎样说更好呢?”千篇一律的评价语言,难怪学生兴致不高呢……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深深地悟出了诸多教学智慧。

例如有些教师属于表演型的,表情丰富,语言生动,天生就像个演员,但如果把握不好“有效的度”,一味地自我表演,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表演再精彩,也只能使课堂变成自我表演的舞台,自己的优势也就变为了劣势;“教师情感要与授课内容的思想、情感相吻合,要真实地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发言。”这使笔者想起了罗杰斯说过的一句话:“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接连拜读了三篇课堂教学的文章,与大师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笔者不禁感觉惭愧!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够深厚,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就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要想更好地驾驭课堂,继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就必须为自己充充电了!

毫无疑问,阅读是充电最好的方式了!

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书籍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又是文字表达的载体。经常读书,除了能学习先辈的经验总结,还可以学习文章的文字表达、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久而久之积少成多,逐渐形成语感,激发我们写作的欲望,而我们的写作水平自然也会不断的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刚开始读书,笔者还不觉得对写作有多少好处,再说也不是像学生那样要经常作文。慢慢地读的书越多,知识面越广,觉得课堂上真是如鱼得水,收发自如。而学生自然是乐享其中了!看到学生学得如此轻松快乐,笔者愈发开心,想起平时看到的精彩片段、幽默语言,时不时地来上一句,调节课堂气氛,教室里顿时激发出一阵浪潮……

课后总结得失,也想把课堂上一些精彩片段记载下来,于是每每拿起笔就舍不得放下来,不知不觉就会写下长篇大论。这可与以前的笔者大不相同,说出来自己就绝得可笑:单元反思要求不低于五百字,每次都是写一篇反思要数几遍字数还不够,最后东拼西凑地将就够数而已。而如今,一千字的反思对笔者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笔者都惊讶于自己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却不知从何时开始的。

不容置疑,是阅读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有人把读书比做精神的呼吸,有人把读书比作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还有人把书比作良师益友……其实,不管书籍是什么,当我们工作累了的时候,随手拿出一本,随心所欲地读上一段,在浮躁的现实中寻得一份宁静,这种感觉是做其它任何事情都难以相比的。每每这时,当你对某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语言,一个人,哪怕一句话,产生深深共鸣的时候,你的内心会涌出莫名的感动!

显而易见: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

最近,拜读了《新教育之梦》(朱永新)、《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又全面认识了《红楼梦》中的人物。如今,读书已成为我最大的乐趣!正如莎士比亚的名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身为人师的朋友们,今天,你读了吗?相信,如果你爱上读书,必会读有所获,读有大获!

上一篇:新金融监管法下一篇:监测站职责和权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