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一次做饭日记

2024-05-09

学生第一次做饭日记(精选17篇)

篇1:学生第一次做饭日记

第一次做饭900字学生日记

中午该吃饭了,但是却看不到妈妈往日忙碌的身影。我走进卧室一看,只见妈妈疲惫地躺在床上,“妈妈一定是累坏了”。我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自己给妈妈做饭。做什么好呢?我想起了妈妈平时为我和爸爸做的山西风味小吃:疙瘩汤。对,就做它!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菜板洗一洗,放在桌子上,再从冰箱里把肉和西红柿拿出来,冲洗干净,放在板子上,我拿出一把妈妈平时切菜的刀。呀!这把刀这么沉啊。我慢慢地把西红柿切成像西瓜一样,一牙一牙的。想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但是笨拙的手怎么也不听使唤,切成了大小不一的肉块。再切一小段葱丝,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我拿出一个不锈钢锅,里面放上许多水,把锅放在火上,我要一边烧水,一边炒菜,这样就能节约时间。

我把炒锅刷洗一遍,放在火上,等火把锅里的水蒸发掉后再倒一点油进去。等油热了以后再倒葱,锅里就会发出了噼里啪啦像鞭炮一样的响声,我赶紧用铲子把葱不停地翻滚。炒出香味以后,再把切好的肉倒入锅内炒。把肉炒熟了,再把红红的西红柿倒进去。炒好后,香喷喷的“西红柿炒肉”就可以出锅了。

接下来该拌疙瘩了,我拿出一个小铁盆,挖了几勺面,又倒了一点水,再拿上一双筷子就可以开始拌了。拌疙瘩,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疙瘩要拌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会煮不熟,太小会煮成面糊。要拌成蝌蚪般大小。如果疙瘩太大了,往有干面的地方用筷子轻轻地拌一拌就可以把疙瘩拌小。

拌好疙瘩后,水也烧开了。把拌好的疙瘩慢慢倒入锅里,一边倒一边搅。煮熟后,再把炒好的菜也倒进去,加入咸盐、香油、酱油等调料来调味。最后放上一把洗好的青菜进去,哇!快看,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菜叶,白白的.面疙瘩。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疙瘩汤就做好了。

我盛了一碗给妈妈喝。妈妈尝了一口,脸上洋溢着赞美的笑容说:“真香,比我做的还要好吃!”我很高兴,虽然手忙脚乱的把饭做好,竟然可以做的这么好吃!我终于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吃着这香喷喷的疙瘩汤,我体会到了妈妈平时为我做饭的辛苦。

篇2:学生第一次做饭日记

接着就来到孩子的天堂了——水军训练营。想要突破这里的重重难关可不容易,使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有趣的滑滑梯,和惊险的抖桥。有些同学光滑还不过瘾,居然开始逆流而上了。滑滑梯上面的同学眼看着那些同学要爬上来了,就往下滑,想把那位同学推下去,吓得滑梯下面的同学撒腿就跑,引得大家“哈哈哈”笑成一片……再看抖桥呢?惊险刺激,使人闻风丧胆,只有几位同学去玩了玩,他们在桥上一跳一跳的,吓得桥下看着的同学目瞪口呆,可真是调皮啊!

篇3:学生第一次做饭日记

一、实施“学生第一”的理念

学校在“开展叶圣陶‘学生第一’教育思想与引导和保护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行动研究”的基础上, 深入思考, 认识到“学生第一”依然闪烁时代光芒。叶圣陶指出:“教育是有最终的目的和价值的准绳的, 教育者的义务便是使儿童得到合理的系统的知识, 确定他们的新人生观”, 养成“自觉的, 自动的, 发展的, 创造的, 社会的”现代人。纵观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可以发现, “学生第一”是一种教育文化的自觉、教育精神的自觉、教学方法的精髓, 由此可以推断实施“日记教育”, 将能使“学生第一”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

二、“学生第一”实施策略

依据叶圣陶“学生第一”教育思想为实施“日记教育”提供思路:基于对学生素质的发展需求, 创新学校管理, 在课堂内外倡导“学生第一”的理念。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写日记, 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加大“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多样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的力度, 最终促使孩子全面多元的发展, 构建立体的“日记教育”。

三、创建“学生第一”教育生态

以叶圣陶“学生第一”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 创建教育生态, 建立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生态环境, 促使学生感悟生活, 润泽心灵, 幸福成长。学校定期举行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 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舞台, 开设“游泳、棋类、笛子”特色课程, 开展“三礼”教育和《新二十四孝》、《玉兰经》、《玉兰飘香》、《玉兰花开》、《平直廉谣》校本课程开发, 以多元的“日记教育”形式进行具体操作, 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到现实, 发现特长, 培养爱好, 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

四、开发“学生第一”课程资源

学校通过开发课程资源, 从学生生活出发, 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利用, 沟通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使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学校开发“学生第一”课程资源, 开设“两体一艺”的课程, 将“游泳、棋类、笛子”三大特色课程, 入班级、进课堂、融生活, 同时开展“学有所成、我有五证”的实践活动, 对“弈棋”、“书画”、“艺术”、“游泳”、“阅读”进行考级, 在具体的活动中有体验、有收获、共成长。学生享受着幸福成长的快乐, 挖掘自我创造的潜能。

五、实施“学生第一”策略

以“学生第一”教育思想为引领,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书本知识进行互动, 实施“开展适合小学生的多样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实际操作, 学校衍生出了一系列《创新日记》教学。开设日记栏目:《心灵鸡汤》写上励志名言、格言、警句, 激励积极上进;《今日灵感》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 (主意、点子、思想火花、很有诗意、很有哲理的句子等) ;《新鲜经验》记录活动中所学知识或者活动后的收获, 不断更新, 加以保鲜;《得失偶记》反思自己在活动中学习、工作、思想、言行的得失, 进行分析, 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前进。

1. 感悟生活。

开展“学生第一”相关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动手、动心, 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产生切身感受和体验。学校的“三礼”教育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必须接受的三大“学生第一”课程。

2. 润泽心灵。

“学生第一”课程为学生创设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精神环境, 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学校推出白居易文化活动及《新二十四孝》、《玉兰经》、《玉兰飘香》、《玉兰花开》、《平直廉谣》等活动。每周的吟咏白诗和《平直廉谣》、《新二十四孝》、《玉兰经》, 促使学生体验内在的古韵情怀, 浸透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 并让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定期撰写一份“白居易故事新编”或画出“白居易新传”的漫画。通过学生对名篇的再次创作, 开展灵动思维与心灵深对话, 实现生命的交往互动, 拥有互属的生命意义和共有的发展空间, 给予甘露润泽心灵。

3. 幸福成长。

为了落实“学生第一”教育思想, 学校着力打造四大精品主题活动:感恩活动、诵读活动、项目活动、课堂活动, 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平台, 从书本走向实践。这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方法展示,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投入到自主创造中, 去不断地创造自我, 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篇4:第一次做饭

星期天上午,爸爸和妈妈都去上班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闲来无事的我想找点事做做,给他们一个惊喜。不如做顿饭吧,我这样想着。说到做饭,我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呢,并且我对做饭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呀。可我又一想,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还是决定试一试。

我先舀了一碗米,倒入电饭锅,洗了两遍,哎呀,放多少水煮饭合适呢?记得妈妈曾经教姐姐煮饭时说水漫过手背就行了,于是我把手放在米上让水漫过手背,见水差不多了,关水,盖下盖子,按下煮饭键,饭已经在煮了,现在就差做菜了。

打开冰箱,里面有两根黄瓜,三个西红柿,几个土豆,那么就做拍黄瓜,西红柿蛋汤,土豆丝喽。拍黄瓜和西红柿蛋汤都还好做,切土豆丝可真难倒我了,我左手拿土豆,右手拿刀,學着妈妈的样子切,可圆圆的土豆一点也不听话,动个不停,结果全切成了土豆棍。切好土豆,接下来好干多了,点火,倒油,下土豆,再放盐,一盘金黄的土豆棍就完成喽。把菜端上桌,真是色香味不全呀。

中午,爸妈回来了,看着饭菜惊讶极了,不停地夸赞我真棒。我满怀期待地叫大家快品尝,自己也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哇,太咸了!”

安徽省东至县实验小学303班

指导老师:汪后强

篇5:第一次做饭日记

第一次做的菜是鸡蛋饼,早上,我跟妈妈去菜市场买来面粉,鸡蛋,糖等等,回到家,我兴奋的进了厨房,把手洗干净,把鸡蛋打碎放碗里,再加一些面粉,糖,然后一起搅拌,搅拌完了,打开火,倒点油放锅上热一下,火不要太大,大了就会烧糊,这时倒进刚搅拌好的面粉,摇一下锅,等四边都干透了就反过来再煎一下就好了,香喷喷的鸡蛋饼就做好了。

通过这次做的鸡蛋饼,我体会到了做菜的乐趣。

篇6:第一次做饭日记

我的第一次做饭很有趣。那天,爸爸要出去办一些事,只留我和妈妈在家,妈妈感冒了,身体不舒服,爸爸在出去前让我给妈妈热两片面包,一杯牛奶,炒个鸡蛋饼,可我不会,爸爸只好教我,我不愿意做,爸爸严肃地说:“遇到困难就退缩怎么可以?人生的路是多么的坎坷不平,这点小事就把你打败了,后面不知有多大的困难在等你,你还真打算这么退下去?”我说:“谁说我不做的?骗你呢!”爸爸的脸又像花一样和蔼,我跟着爸爸走进厨房,爸爸让我先带上围裙,又把炒蛋方法告诉了我,然后走了。

我从冰箱里取出两个生鸡蛋,往桌子上敲了一下,然后迅速倒入碗里,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动,然后把燃气开关调到中火,倒一点点油,再把搅好的蛋液倒入锅里翻炒,炒好后把鸡蛋盛到盘子里,摆一圈小柿子就OK啦,我情不自禁的跳起了舞,结果把盘子碰掉了,碎片啪啦响。

篇7:第一次做饭日记

今天是星期六,爸爸终于有时间教我做早餐了。

首先,学习煮馄饨。爸爸负责先将水煮开,然后我用剪刀把馄饨袋子剪开,根据爸爸的指导沿着锅壁一个个轻轻的放入煮沸的水中。馄饨像一个个天真的小孩乘着滑滑梯在玩耍;水中的馄饨像一艘艘白色的小船在水里扬帆起航。等全部的馄饨变得晶莹剔透并且浮起,就可以起锅了。

其次,学习蒸包子。在蒸锅里面先放入适量的水,然后在蒸架上面铺一层白色纱布,将包子一个个放到纱布上面,每个包子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距,太拥挤的话会“打架”的哦!随着热腾腾的蒸汽越冒越多,我从盖子透明的地方看进去,包子明显比刚放入的时候大了一些,它们现在像一个个白色的大雪球,热气就像云朵一样围绕在大雪球身边,仿佛披上了一层柔软的纱衣,真美啊!

美味的早餐终于出炉了!我拿起一个雪白的包子,闻了闻,好香啊!咬一口,里面全都是甜甜的豆沙,好吃极了!再配上一碗鲜美馄饨,真是人间美味呢!

篇8:学生第一次做饭日记

关键词:纪贯之,《土佐日记》,假名,日记文学

《土佐日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用假名书写的日记文学作品, 一直以来受到很高的评价。其作者为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歌人、歌学家, 三十六歌仙之一的纪贯之 (872~945) 。纪贯之文学才华横溢, 一生中有《古今和歌集》、《土佐日记》、《新撰和歌集》三大著作。《古今和歌集》是日本最早的敕撰和歌集, 其假名序是日本最早的歌论。《土佐日记》开创日本假名日记文学先河, 并带动了后来女性日记文学的繁荣。

一、《土佐日记》的主要内容

《土佐日记》成书于日本承平5年 (935) , 是纪贯之结束土佐守任期, 承平4年 (934) 12月21日从土佐出发, 经55天舟车劳顿, 于翌年2月16日到达京都的乘船旅行日记。日记假托女子身份用假名书写, 因此可以更加自由、细腻地描述自己的心情。文体清新巧妙, 幽默机智地表现世态炎凉, 开创了过去汉文体日记做不到的新日记文学类型。

日记以12月21日离开土佐国守公馆开始。新任国守为其饯别, 往大津乘海船, 艰苦航行34天, 经和泉国入淀川, 逆流而上至山崎, 弃船登车、晓行夜宿, 2日后回到京城家中。日记中记述了对乘船旅行的担忧、对风浪、海贼的恐惧、对沿途美景的赞美、将要抵达京城的期待与喜悦等等, 但是更多的是对世态炎凉的嘲讽与老之将至的感叹, 贯穿始终的是对死于土佐的年幼女儿的哀思。还包含了对失去最重要的理解者与庇护者藤原兼辅的悲哀。日记以“舟君人” (纪贯之) 回到京都家中, 愈发难忍丧女之痛, 与妻子一同吟咏追忆女儿的和歌而结束。《土佐日记》中57首和歌以及3首船歌, 加深了日记文学的妙趣, 再加之对和歌的评论,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看作是一部歌论。

二、纪贯之以及《土佐日记》的创作背景

纪贯之出身于普通官宦家庭, 一生经历了宇多天皇、醍醐天皇、朱雀天皇三个朝代。这个时期的日本, 模仿中国六朝隋唐时代, 流行汉文学。在嵯峨天皇时代, 已经出现了《凌云集》 (814年) 、《文华秀丽集》 (816年) 、《经国集》 (827年) 等敕撰汉诗集。而且宫廷贵族们也学习中国六朝时代的诗风, 盛行创作汉诗。另一方面, 在宫廷中也创作和歌, 但是一般都是作为嬉戏而即兴创作出来的。也就是说当时的宫廷中有以汉诗为主、和歌为辅的倾向。但是安史之乱以后, 唐朝国威衰退, 日本于宽平6年 (894年) 废除了遣唐使制度。日本由此开始进入国风文化时代。

纪贯之精通汉文, 做过御书所预, 掌管宫内图书, 也做过大内记, 负责起草诏书等。擅长和歌, 905年与堂兄纪友则等奉醍醐天皇 (897-930在位) 敕编成《古今和歌集》, 这是日本首部敕撰和歌集。纪贯之既是《古今和歌集》的主要编撰者之一, 也是《古今和歌集》中被收录和歌最多的歌人, 他撰写的假名序是日本最早的歌论。在假名序中, 他回顾和歌历史, 论述和歌本质、功能、风格、内容与形式, 强调“心词和谐”, 开创了和歌学, 确立了和歌的艺术个性, 对和歌乃至《源氏物语》等后世文学影响巨大。

比起他卓越的文学成就以及显赫的文名, 他的仕途则显得过于平庸。直至延长8年 (930年) 将近六十岁才升任土佐 (今高知县) 守, 当上了地方长官。任职期间, 其有力的庇护者与理解者醍醐上皇、宇多上皇、右大臣藤原定方、中纳言藤原兼辅等相继离世, 自己年幼的爱女也不幸夭折。从土佐国离任踏上归京路途的纪贯之, 55天的舟车颠簸, 心中既充满了归京的喜悦与期待, 也充满了因逝去人们而产生的悲伤与落寞, 再加上自己老之将至, 可谓五味杂陈。而当时流行于女子之间、不登大雅之堂的假名文字正好可以抒发其个人真实情感。因而作品以“听说男子都记日记, 我身为女子却也想试试”开卷, 虚构了作者的身份, 使其可以摆脱男子为官的立场, 以本民族语言更加确切、细腻地传达内心情感, 更加自由地直抒胸臆。

三、《土佐日记》与日记文学

“日记”这种文体在《土佐日记》创作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平安时代记日记已经相当普及。《土佐日记》以前的“日记”, 大致分为三类:主要记录政治事件或者公家事件的“公家日记”, 主要记录官员的行踪或者公事的“个人日记”, 到大陆来修行佛法的僧侣们所写的“僧侣日记”。这些日记全部采用汉文体或者变体汉文体撰写, 本质上都是仪式活动的记录, 在政治或者宗教、文化方面的意义重大, 缺乏文学价值, 因此也称不上是“日记文学”。纪贯之所作《土佐日记》, 与过去的日记有本质的区别。它虽然继承了日记的传统, 但是从过去的政治、风俗、事实性的记录手法中解放出来, 在单纯的政治、事实的记录基础上加上对作者心境的描述, 在事件的深处隐藏着更加重要的主题性的意义。因为可以说《土佐日记》, 在日本文学史上, 是一部实现了从记录日记向日记文学飞跃的划时代的作品, 被公认为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日记文学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成功对后来的《更级日记》、《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紫式部日记》等女性日记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带动了女性日记文学的繁荣。

四、《土佐日记》及其价值

《土佐日记》开创了日本日记文学的先河。日本此前日记除醍醐皇后稳子侍女著《太后御记》等少数外, 一般都为男性以汉文所记, 内容多为公事记录, 实现了日记由公事记录向个人抒情的转变, 创造了日记文学体裁, 促生了平安时代女性日记文学以及近代私小说, 为平安时代物语、日记、随笔等散文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土佐日记》推动了日本假名文字的发展。当时的日本上层社会, 男子使用汉字来书写公文、创作汉诗文, 以显示其学识修养。平假名又被称作“女手、女文字”, 主要用于女子之间的书信、和歌问答。纪贯之假托女子身份, 用平假名创作了《土佐日记》, 首次统一了书面文字与日常语言, 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假名文字的发展。另外, 《土佐日记》中对当时的交通与海盗的出没、沿途风情民俗等的记述, 是古代民俗文学研究的宝贵资料。

参考文献

[1]谭晶华.日本文学辞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426-428

[2]远藤嘉基池垣武郎.注解日本文学史[M]东京:中央图书, 1999:42-43

篇9:第一次做饭日记

中午,爸爸妈妈出去办事,家里就剩我一个人,我的肚子已经唱起了空城计,于是我看是自己做饭。

我走进厨房,从冰箱里拿出新鲜的鸡和青菜,我打开水龙头洗了洗青菜,我把鸡放在木板上,由于我不知道怎么切鸡,我只能乱切一通,我打开煤气灶拿起油壶向里面倒,我一不小心把油倒多了,我赶快把鸡放进去。顿时发出声音,我拿起锅铲在里面乱铲一通,我不停的翻炒有些鸡块飞了出去,碰巧妈妈回来了,看到我的杰作,哈哈大笑,他慢慢的教我什么时候放盐等,终于把一顿饭做好了,我还在打扫战场。

当我看到爸爸妈妈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就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篇10:第一次做饭日记600字

在我家,妈妈可是“大厨师”,红烧肉、油焖大虾、羊肉丸子、清炖牛肉她样样拿手,尖椒土豆丝更是一绝,切的那叫一个细,那叫一个匀,炒出来那叫一个香啊!今天周末,我决定跟妈妈一起买菜,做饭。

九点多我和妈妈来到了菜市场,我最爱吃大虾了,炸鱿鱼圈也是我的最爱,还买了几样时令蔬菜。回到家我就急着动手拨葱、拨蒜,平时看妈妈削土豆皮不难,可拿到我手里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我左手拿土豆,右手拿削皮刀,一下,又一下,太轻了,削不掉,使点劲儿吧,唉,又太用力了,削皮刀深深地嵌在了土豆里,看来削土豆皮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啊。再想想妈妈切的又细又匀,得费多少功夫啊。这时妈妈已洗好了鱿鱼、大虾,把鱿鱼切成圈,大虾一个个剪去须、挑出沙线。妈妈一边忙一边指导我怎样拿好削皮刀,怎样削皮,一不小心还被虾扎了一下,我好心疼啊!之后我就打鸡蛋,和面糊糊,妈妈说炸鱿鱼圈时用。不知不觉已经十一点多了,先炸鱿鱼圈,妈妈把切好的鱿鱼圈粘上我和的面糊糊放进油锅,不一会儿就炸好一锅。我也帮着往外捞,可往锅跟前一站,热气扑面而来,油花四溅,吓得我直往妈妈身后躲。炸好鱿鱼圈开始做虾,油、糖、葱、姜、虾、盐……一样样被妈妈放入锅中,妈妈熟练地翻炒着。我偷偷看着妈妈红扑扑的脸,幸福的感觉悠然而生:那么爱美的妈妈为了给我做好吃的,每天就是这样被烟熏火燎着,妈妈是多么爱我啊!妈妈炒土豆丝,我拌黄瓜,爸爸在一旁高兴地说:“我的宝贝女儿会做饭啦!”

今天的饭特别香,因为我亲自动手做了,还因为我体会到了妈妈做饭的辛苦,品尝到了妈妈对我的爱。

篇11:第一次做饭日记350字作文

每天都会有一种香味诱导我起床,可今天却破例了!我像一个饥肠辘辘的饿狼起了床,我向四周观察都没有发现‘猎物’,突然妈妈从后面冒了出来,吓了我一大跳!任然后妈妈说;儿子,今天你来做早餐把。我极不情愿的回答了一声。

辛苦;煎鸡蛋,热油、打鸡蛋、放鸡蛋正反煎鸡蛋。打果汁;放水、放水果。煮鸭脖,放鸭脖,开电饭煲。早餐做好了!可我也今满头大汗!

搞笑;在煎鸡蛋时,很多的油‘跳’上了我身上,弄得我满身的伤。

高兴;我高兴我能做好我人生的第一顿饭,今天真是喜哀乐全有了!我很高兴!

篇12:教书就像做饭?

这个现象不由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教育工作,即孩子的成长,究竟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一个学校领导认为教学水平很一般或是很差的教师,多年后也有许多大学毕业或小有成就的学生来看望,而一些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却不见得培养出多少成名的弟子。由此,我有这样一个也许是“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多少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真正是教师“教”出来的?哪一个优秀的教师真正是师范学校培养的?是师范学校的教师“教”出来的?我认为不是,至少不完全是,仅仅靠“教”,是“教”不出人才的,反过来说,又有哪一个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是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呢?那教师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

饭菜给了同样的生命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而吃饭挑挑捡捡的孩子,无非是因为父母的精湛厨艺给了他一种高于他人的品尝能力。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来说,是基础重要还是能力重要?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还是天生具有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认为“很多同学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达到优秀,他们身上充满了天赋,不需要特别用功就有这样的才能”,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任何一个孩子,在没有吃到别人家做得更好的饭菜时,都认为自己的父母做的饭是最好的,即使尝到了别人家做的更好的饭菜后,也不会对父母做的家常菜说三道四的。别人家做的饭菜再好,只要不喜欢,他就不会吃,再差的饭菜,只要喜欢,就会吃很多,就像我的女儿吃肉一样。多数父母对孩子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他能吃得下自己做的饭菜就可以了,调换个花样,无非就是让孩子吃下家长认为孩子该吃的食物罢了。

所以我认为,孩子更多的是喜欢内容,而不是形式。喜欢数学的孩子喜欢的是数学,而不是教数学的教师是谁,也不会在乎教师用何种方式来教学。所以我认为,教育界以及教师当前要做的最要紧的事,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一门学科,然后再去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使他们感觉到学习这门课程的轻松和有趣。

好多老教师一生都在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只有教学小学二年级的知识水平,她们不知道所谓的“新课程”是什么事物,这也没有影响到学生喜欢她,也没有影响到学生喜欢她所教授的课程。个中原因,也许就在于她们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爱心”罢了,就像“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个道理一样的简单。

随着孩子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的鉴赏能力自然会提高,到那时,形式的引导可能就会变得非常重要,难怪有些教师的学识水平并不高,却也没有影响到学生对他所教授课程的专注与热爱。

篇13:第一次学做饭的日记200字

201X月X日 星期X 晴

星期六早上我起得晚了点,一看表已经八点二十了,我赶着去补习,便翻箱倒柜的找有什么东西可以填肚子,我看见橱柜里昨晚买的火腿肠还有几根,便想炒着来吃,因为平时都是直接剥开就吃,都吃腻了,我便想换一换口味。于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拿出两根火腿肠先剥皮,接着慢慢地一刀一刀想把它切片,谁知道它就是不听话,最后被我切得厚的厚,薄的薄,碎的碎……不管它了,反正现在填饱肚子是最重要的。我先把煤气打开,点燃火以后就把火调到最小,拿出花生油倒一点在锅里,然后就躲得远远的,生怕油会溅到我。过了一会儿,我见锅里没什么动静便大胆地凑上前去看,谁知当我靠近锅头时,突然油星四溅,一些油还溅到了我的手上,哇!好烫啊!,我急忙拿起旁边的抹布擦干净手。接着我把切得乱七八糟的火腿肠片倒入锅里,拿起锅铲装模做样地左翻翻右翻翻,不一会儿,火腿肠就变成金黄色的了。我把火和煤气关掉,将火腿肠铲起来放到碗里,最后把番茄酱淋上去,一切大功告成,吃着这历尽千辛万苦才做成的菜,心里满是成就感!这是我自己做的第一道菜,它将会在我的童年里留下不一样的纪念!

篇14:小学生的做饭日记

妈妈先让我把电饭煲洗干净,然后从米缸里取米,接着让我把米洗了两次。我洗好米之后妈妈还教了我放多少水才合造。最后我把煲放回去,插上电源就开始煲饭了。很快饭就做好了。

在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夸我煲的饭很好吃,我开心极了!下次我还要煲饭给大家吃,希望能做得更好吃。

★ 五年级小学生做饭日记

★ 做饭日记推荐参考

★ 做饭日记600字整合

★ 小学生给妈妈做饭作文

★ 做饭心得体会

篇15:五年级小学生做饭日记

今天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家里就剩我和姐姐两个人,父母让我们在门口的饭店里吃午饭。中午,我的肚子要唱空城计了,我便对姐姐说:要不然我们今天自己做一次饭,行吗?姐姐说:“行,我看过爸 妈做饭很多次了,肯定没问题”。做什么呢?姐姐说:“做西红柿炒鸡蛋吧”。

于是,我拿了五个大的西红柿,姐姐洗后切菜时把两个最大的西红柿放了起来,我有点不理解,姐姐说:“一会你就知道了”。菜切好后就开始炒菜,姐姐先往锅里放油,然后放入葱花,再把西红柿放 到锅里,要放盐的时候,因为姐姐一时大意把盐罐里的盐倒到锅里一小半,姐姐拿起菜铲子在锅里翻了几下就去找鸡蛋,不小心把鸡蛋掉在了地上,我和姐姐就忙着擦地板,姐姐又用拖把拖了两次地板 。忽然,闻到阵阵的焦糊味,这时我们才想起锅里还炒着菜,姐姐慌忙就往厨房跑,一不小心踩到抹布上摔了一跤,疼得站不起来。我跑过去关掉了煤气,炒菜锅里还冒着黑烟,可惜锅里的菜不能吃了 。

姐姐又把刚才放在碗里的两个西红柿拿出来,又从冰箱里拿了几个橘子去掉皮,把两样水果切后放在小盆里,然后拿白糖往上一撒,搅拌了几下。姐姐就高兴地说:“水果莎菈做好了”。

篇16:巴西新发明:做饭与发电并举

据报道,巴西工业部门开发出一种新炉灶(设备),为无电力供应的农村地区家庭带来福音。该设备既是一个烧柴块的炉灶,也是一台微型发电机。使用该设备做饭时,可利用其产生的热能发电,用于家庭照明和其他用途。目前,巴西西部的阿克雷州已有300户农民试用。使用这种新型炉灶,就同时有了照明、冷藏食物、看电视等条件。

每天使用(做饭)4 h,该炉灶所发电可供3只LED灯照明6 h,听收音机4 h,使用一台36 cm (14英寸)的电视机和相应的卫星天线3 h,维持一台小电冰箱运转24 h。每天柴块消耗量约为16~18 kg。炉灶出厂价为4 900巴币,折合3 060美元(不含电冰箱和电视机),如实现规模生产,价格可降低40%。

目前,该设备生产项目已通过巴西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研究中心和巴西国家技术局测试和批准生产。有关机构认为,“发电灶”对小型电力消费者具有技术可行性,对无电力供应的广大偏远农村地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篇17:我学会了做饭小学生日记

二零一六年七月十二日是我学会做饭的第一天。那天早上,我就已经在向妈妈请教做饭的攻略了。到了中午全副武装的我,正准备蒸大米,首先,我盛了足够的大米,把虫子扔掉其次我装上水把大米掏干净然后倒了水,在装上水最后放进锅里。

大家不要以为我这么顺利,上面只是我的计划,上面只是我的计划。下面才是我的`真实情景。首先,我把虫子扔了,你们觉得很快,其实,我在那精挑细选,终于完了,一看表,呀!半个小时了,我赶紧淘啦淘,放在煤气灶上。趁这段时,我把土豆洗了洗,拿起刀,把土豆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往油锅里倒油。啪这一声响了,就代表我把油倒了油锅里。然后我把切成条的土豆倒入锅里,啪又是一声。接着往油锅里放盐放酱油翻了十几分,菜好了,金灿灿的土豆出来了。这是大米也熟了。这一天我学会了做饭,我很兴奋。

上一篇:友情作文:回首友情下一篇:寓言故事《一只鹦鹉的谋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