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心得

2024-04-11

学书法心得(精选8篇)

篇1:学书法心得

学颜体书法心得

景县连镇中学 王胜利

学颜体,并不难 先将字形记心间 横细竖粗可变通 意在笔先是真传 笔法运行莫死板 得心应手求灵便 头可方来尾必圆 力透纸背颜魂显 做字就像是做人 一丝不苟得稳健 笔笔力到有节奏 好将禅心入字间 切忌一曝十日寒 再写之时无手感 勤奋方法加效率 写来成果赫赫然

2014-7-31

篇2:学书法心得

书法的欣赏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眼高手低”的书法家从没有过。历代的书法家大多是具有高度鉴赏能力的书法评论家。他们都十分重视“读帖”。所谓“读帖”,就是通过观摩书迹和碑刻去领悟书法家所采用或创造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手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对于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同样需要重视读帖,逐步学会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能力,取其所长,拼其所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如果毫无区分地加以一概兼收,则往往进步不快,甚至会走弯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历来的说法各不相同,至今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欣赏标准。

康有为在《广艺双楫•十六宗》中,提出了十条评论标准,即所谓“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辉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发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郭绍虞在《怎样欣赏书法》中提出了六条标准:“

一、形体,看结构天成,横直相安;

二、魄力,从笔力用墨看;

三、意态,要飞动;

四、流派,不拘泥碑帖,不以碑的标准看帖;

五、才学,书法以外关系;

六、气象,挥朴安详。”

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欣赏书法作品时的参考。如果进一步加以归纳,则不外乎“形”、“神”二字。所谓“形”,指的是由特殊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字的结构、一幅字的布局;所谓“神”,指的是上述外形中内在的精神,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因此,欣赏书法作品,不仅要看一点一画、一字字和整幅字的外形,更要看它的笔力、气势、神态。如果外形美观多姿,内在奕奕有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神兼备”的好作品。分析、欣赏书法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的笔画长短、粗细、浓淡是否多变而适宜

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这若各个笔画,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在字中不能长短、粗细、浓淡一模一样,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如“多”字的四个“撇”画,唐太宗认为,应该分别写作,一缩,二少缩,三亦缩,四须出锋。这里所说的“缩”,就是笔势收缩而不伸展,含有“短”的意思:“锋”就是笔势伸展而不收缩,含有“长”的意思。“多”字的“撇”画是这样,其它的笔画也是这样,否则,字形就显得死板,单调,也就无艺术可言。

二、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

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有些书法欠佳的字,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不偏不倚,但如果一竖起来,则往往东倒西歪,中心不稳。因此,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纸竖起来,看看它有没有“倒塌”。

三、字势是否自然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不必勉强方通神。”所谓“不必勉强”,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关键在于“天质自然”。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

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书法作品中的落款、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注意是否用得恰倒好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是画蛇添足,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六、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适当地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欣赏书法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要防止以实论实

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划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所以,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王羲之把“横”、“竖”两划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此外,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笔划之间的联系和向背,笔划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偃仰盘旋,真书的持重端庄、规行矩步,行书的从容婉约、疾徐如便,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第二,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最好能找个老师。书法是一种艺术,而要进入艺术之门,最好是能有一个引导者。如果能找到一个名家大师作为自己的老师,那么对于学习书法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若是找不到老师,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即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要到达的境界。

第三,书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指的是书法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当书法到达一个比较高境界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领悟,将自己的这种想法在书法中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字不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备,这才是好的书法。

篇3:浅谈孩子何时适宜学毛笔书法

自古就有“字如其人”、“书品如人品”之说,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品德、学识、修养、性格等, 都可能体现在字里。可见, 书法练习对孩子的影响之深远。

一、大班前不宜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希望为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孩子报名学书法。然而, 并非早期教育越早越好, 书法不同于培养形象思维的美术, 由于兼具了艺术性和实用性, 受制于汉字的抽象结构, 孩子不能随意凭想象学习, 不仅要认识字, 还要了解该字的结构, 理解其艺术含义。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来看, 孩子越小, 越是活泼好动, 注意力容易分散, 自理能力较差、理解力比较初浅。这些对大班前儿童来说都是颇有难度的。

大班前的孩子不太适合于学习书法, 还因为学习书法讲究循规蹈矩, 再说学习书法涉及的工具比较繁杂, 涉及的文字知识比较复杂, 大班前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手部小肌肉的发育较为迟缓, 肌体内能量储备也不多, 不仅灵活性差, 且易疲劳, 对他们来说执笔是高难动作, 除了需要手部肌肉有一定力量之外, 还需要有大量言语运动分析器的参与和手指手臂动觉的协同, 很难控制手完成握笔运笔的规范的动作。他们年龄小不适应长时间端坐, 少年宫一个半小时课的静坐, 对于大班前的孩子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来说也是超负荷的。而幼儿园小班、中班的孩子在幼儿园上课实践只要二十分钟, 一个半小时的课要在少年宫大课里, 规规矩矩学书法, 那似乎是非常残酷、有悖于幼儿生理、心理发育规律的。

如果大班前孩子坚持要学书法, 容易出现这样两种情形:一是由于孩子年龄小, 任其涂鸦, 教师、家长都不会严于追究, 孩子也会自我原谅, 这样随意而学, 一旦习惯成自然, 就难以长进;二是因为和大班、一二年级孩子在一起学, 一下子学不会, 认为自己总不如别人, 造成孩子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于是害怕学习书法, 然后半途而废, 给孩子以后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不仅给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还极易使他们产生恐惧厌学的心理, 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造成心理阴影, 是十分不利的, 到了真正该练书法时, 往往对书法已望而却步。

但是, 这也不是绝对的, 如果家长愿意家教, 而教者又能因材施教, 根据孩子性格特点, 调节进度, 调节时间, 采用个别上小课方式学习, 那也未尝不可。

二、大班时期最佳

书法是一门技巧性很高的艺术。大班前孩子对书法缺乏一定的认识, 学书法往往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很难入门。有的家长认为, 孩子小一岁是无所谓的, 其实一年中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的差异是相当大的, 到了大班, 孩子的注意力就稳定多了、理解力也强多了。此时起步学书法最为适宜, 最为有效, 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已有了一定的自制力、理解能力, 他们好比一张白纸, 没有任何框框和底色, 最宜填充勾画, 没有任何书写坏习惯, 因而是书法启蒙的最佳时段。他们空闲时间较多, 最适合开始练习书法, 大班孩子已基本能跟上大一点的孩子的学习进度, 循序渐进, 长期学习, 有利于兴趣、特长的形成。

大班孩子学书法最好和家长一起,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下笔前一定要学好正确的执笔方法, 笔要拿得既稳又活, 行笔要稳而慢,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书法, 可以增强动手能力, 养成注意力集中和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多鼓励, 并一同参与, 要孩子喜欢书法, 家长要先喜欢, 才能使孩子受到良好学习气氛的熏陶。

大班孩子这样训练一年, 就可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铺垫, 他们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能力, 还锻炼了良好的耐心。为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科学地过渡衔接,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艰难的适应期。首先是时间上的过渡, 从二十几分钟到四十分钟, 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其次是从内容上的过渡, 从短时间的学习、活动为主到以长时间的主科学习为主;然后是学习习惯的过渡, 从上课坐姿的不严格到严格规范的坐、写姿势的训练;再然后是自理能力的过渡, 从不要背书包, 使用简单学习用具到摆放、使用、整理众多的习字工具;最后是书写技能的过渡, 从简单识字到了解文字的结构、书写方法, 为一年级书写规范工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些孩子一开学, 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 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同学心目中的榜样, 顺利地赢在起跑线上……

三、一二年级较适时

一二年级孩子较适合学书法, 因为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学校上课的感性认识, 他们已经体验了学校的规章制度, 懂得一些行为常规, 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 尊敬师长、简单自我服务性劳动等的自理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 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 好表现自己, 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 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 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 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采用激励教学法, 最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已经在语文课上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笔画的书写顺序, 因此, 学书法时基础知识、理解能力优于大班孩子, 学起来上手比较快。但是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读写姿势、习惯上有一些偏差, 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纠正过来。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和端坐姿势, 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四、三年级以上补白

少年宫的书法班以书法水平分班, 不分年龄, 因此常有3~6年级、初中学生来上启蒙班, 尤其是国画班学生, 为了落款, 必须学一点书法, 我将之称为“补白”, 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形。

1.增加素质型

一些有着广泛兴趣、爱好而无暇长期学习书法的中、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成绩优良, 但是缺乏书写技巧, 想利用一两年时间练习毛笔书法, 以练出一手规范工整的字, 从而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

这种类型的孩子, 不必学得深、学得多, 只要学好楷书, 掌握基本的间架结构常识、懂得一些书写的技能技巧。有较好的书写基础即可。这类孩子可以加大练习量, 短期集训, 可达到“速成”的效果。

在书写训练过程中,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进行古典音乐与书法艺术之间的辅导, 使孩子在书写时受到艺术的熏陶和艺术感染。这种艺术上的感情交融, 使孩子在心态、性情、认知、意趣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美的享受, 良好的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可促进孩子书法学习。

2.亡羊补牢型

亡羊补牢型适应那些书写能力较差的中高年级孩子。我国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 不是不聪明, 而是太马虎, 不认真, 不专心, 由于平时学习任务较重, 学习时间紧张, 根本无法一笔一画的去专心学习, 长期以往, 字越写越差。这类孩子的作业常令教师头疼, 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教师的指责, 时不时重做, 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更是忧心忡忡, 有时会很暴躁地撕掉孩子的作业, 甚至打骂孩子。由于这些孩子从小就姿势不准确, 写字态度不端正, 已经养成坏习惯, 从而把写字当作任务来完成, 根本达不到美观、端正、正确、整洁的书写要求。

要让这些孩子有兴趣学习书法的最佳办法就是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对书法有一个感性认识, 了解学书法的优越性,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 让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虽然改掉不良习惯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只要教师上课时反复强调, 严于执行, 善用激励教学法, 还是可以让孩子掌握良好的执笔姿势,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

这些孩子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 也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 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 从而养成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好习惯。在上课时, 老师注意调节这些孩子的心理素质、规范他们的行为, 培养他们进入相对静止状态, 教会他们, 必须心静气和, 端正姿势, 持之以恒, 久而久之就可养成严谨认真的好习惯。

书法是一门潜移默化的功夫艺术, 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一般而言, 练习书法少则2~3年, 多则9~10年, 是一个循序渐进形成特长的过程, 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 稳步前进。如果一味求快速, 欲速则不达, 就如学走必须先学站, 学跑必须先学走。通过几年的学习, 从基本笔画到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作品创作, 较完整的有所掌握。真正有所发展必须要到高中阶段或大学阶段, 自己对书法有一定新的理解, 而且要掌握一定的字外功夫, 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内涵, 从而达到书法的创作境界, 形成自己个人的艺术风格。实践证明:书法学习完全可以为孩子怡情养性、提升道德素养, 培养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几年的书法修炼, 不少学生既学成特长, 又成为学生干部。

综上所述, 孩子大班开始到初中学书法都是适宜的, 早学主要靠模仿力来学, 起步早, 易形成特长;后学主要靠悟性学, 大孩子学书难度小, 进度快, 但学习时间不充分, 难以形成特长, 只能增进一些书写素质罢了。只是大班起步最适合, 一开始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为以后漫长的学习生活, 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书法技能定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2][新加坡]陈允成.教育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篇4:学书法究竟学什么

书法是艺术,不能功利

启功(已故书法大师):许多家长让孩子写字。小孩写字可以巩固对文字的认识,拿笔写一写印象会更牢固,学写字并没有错处。但是要求孩子与某某科的翰林、某个文人写的字一个样,我觉得这个认识就差得比较远了,甚至于小孩得过一次奖,就给他加上一个包袱。其实,他那个奖是在那个年龄程度里头选拔出来的,过了几年那个标准就不同了。有的家长就是要把这个包袱给小孩加上。我遇到一个人,这个人让小孩下学回来得写十篇大字,短一篇不给饭吃。我说:“你一天要孩子写十篇大字,目的是要干什么呢?”这种苛求就像以前科举时代,卷摺上的字都跟印刷体一个样。某个字,哪一撇儿长一点都不行,哪一笔应该断开没断开也不行。弊病不言而喻。

做家长的错误认识要破除。书法是艺术,这与它“够不够像翰林”是两回事,跟得不得什么“杯”,得不得大奖赛的头等奖也是两回事。明白了这一点,家长对书法的认识,对小孩学书法的目的,就不一样了。

黄大谷(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副局长、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学习书法伊始,就应该培养孩子对书法的兴趣,先培养孩子欣赏书法的能力,建立对书法的审美印象。书法审美的学习比书法技能的学习更为重要,千万不要将艺术教育仅归结为一种技能技巧的传习。

书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更多地要注重在参与“玩”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很多少年宫的书法培训班教育小朋友们将老师写好的一幅字机械地摹仿几十甚至上百遍,然后去参赛,我非常反对这种对艺术的功利性教育。一定是先教会孩子欣赏书法,欣赏美,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再教孩子技能,千萬不能本末倒置了。

书法是文化,需要传承

邵秉仁(中国书协副主席):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是重西学、轻国学、重外语、轻国语,这样一种情况继续下去,对于民族的文化传承没有好处。语言文字是文化传统的载体,没有了语言文字,这个民族不能称其为一个民族,至少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安全。

书法艺术对传承中国文化是有很大帮助的。学习书法不光是写字,在书写过程当中需要了解更多书法之外的一些知识,文学、历史、政治、社会等等综合方面的知识。比如我们写一首唐诗至少要懂得唐诗的基本含义,作者的背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特点,这个本身就是涵养自己的知识。字的功夫在外,而不在字本身。

书法是过程,应当享受

李昌集(徐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艺术的本质和真正的功能和价值在其过程,而不在结果。中国的艺术思想和文艺理论最重要的是其艺术中所包含的一种生命价值。最终,这门艺术是生命的展现,生命因此获得了某种升华和愉悦,这就是价值所在。其实,我们通过书法想得到什么?得到最大的就是一种生命的自我体验和书写中的情境带来的愉悦和静穆的享受。

篇5:孩子学书法的心得体会

孩子学书法的心得体会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它集实用性、艺术性、广泛性、深刻性、独特性于一身。师范念书的时候我曾学习过书法,但那个时候学得不认真,而且毕业后再没写过,早就忘记了怎么用笔。这次教育局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书法培训中,在老师的点拨下,我似乎窥见了隐藏在书法背后的东西。我开始享受展纸蘸墨,运腕挥毫的感觉。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学习书法讲求个“静”字,学习的过程要求环境安静,内心平静。虽然某些著名的书法作品,例如《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微醉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地淋漓尽致,但我相信这与王羲之练习书法时忘我的情境是分不开的。他只有在学习的时候静心地研读字帖,勤加练习,才能成为流芳千古的著名书法家。刚开始写毛笔字的时候很浮躁,喜欢挑着字写,后来却渐渐喜欢上了心由烦躁变成平和的过程。我先读字帖,掌握字的基本结构,再临摹字的笔法,如同小心翼翼的完成一件艺术品。我觉得现代人太需要将传统的书法拾起来了,它没有大动作,不需要大场地,斗室之中却可以使躁动的心变得平静。我们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世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让我们变成了“房奴”,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们变成了“屏幕脸”、“鼠标手”,社会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让我们变成了“啃老族”。被压抑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宣泄,我们变得焦虑,失眠。但在练习书法的时候,奇异的是,体内叫嚣的不安因子慢慢归于安宁,一个人的胸襟也可以变得开阔。正因为如此,学校要开设书法课。一方面,让学生写好字;更重要的,或许就是让学生浮躁的心得以平静。借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习书法还需要个“恒”字。老师指导我们说,平台期是每个练习书法的人都会遇到的。在平台期的时候,会觉得特别烦,怎么写都没有进步,这时候我们可以暂时不要拿起笔,而是读读帖,等克服了这种烦躁的情绪,书法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很多人就是因为在遇到瓶颈的时候没有继续坚持,也就中途放弃了书法。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在社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价值观正在慢慢丧失,人们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通过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从而抛弃了中华五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美德。黑心棉,过期疫苗,三聚氰胺,苏丹红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导致了人们活在恐慌中。然而书法没有捷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进步。因此,我希望可以通过对书法的学习,脚踏实地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我们经常说从一个人的字上可以看出他的人品。怀素,张旭的字恣意张狂,而他们在生活中也是活得洒脱尽兴。颜真卿为人稳重,他的字也十分大气,在稳重中透着一丝傲骨。为人要有人品,作书要有书品。前代论书尤重心法,心法即人品的流露。唐穆宗曾问笔法于柳公权,所得到的答案是,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可见书法研创的成败最终在人品。从另一层意义上看,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品格,提升人格。在波澜不惊的习书过程里,练习书法的人会深切体会到认真学书法可以磨砺人的意志,犹如滴水穿石,能贯通人的思绪。我在临摹《颜勤礼碑》的时候,真的有感受到“颜体”的大气磅礴,朴拙雄浑,气势恢宏,顿时之间胸襟也变得开阔。

在书法培训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老师的教学态度。每次学习,老师去的都非常早。教学过程中,每当我们字写得不理想的时候,老师会不厌其烦的反复范写,让我们仔细的观察老师的运笔过程,学习正确的运笔、用笔。老师的这种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总而言之,这次书法培训不仅使我的字有了很大的长进,同时也令我在精神上受益匪浅。

孩子学书法的心得体会

2书法是一种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中国书法主要是指中国汉字的书法包括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而日常生活中指的书法不特别说明是指软笔书法。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伴随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生生不息历数千年而不衰。

与书法结交 开始接触书法是在10岁左右吧那时候在乡下的外婆家本来课表上是有书法课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课都会被老师占用或者是数学课或者是语文课。也许是一种幸运我们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爱好中国古典文化青年同时他自己对软笔书法和国画有一定的造诣。所以当时我们的书法课就成了真正的书法课每周有两节然后下课的时候一群大花猫从教室里面蜂拥而出。开始的时候手无论怎样都很抖写出来的字歪歪的有时候看着看着然后就觉得挺好笑的。后来老师跟我讲我可以垫左手在右手的手臂下面这样我手抖才好了一些。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很不好看于是就自己在那儿认认真真的练突然有一天老师居然对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我的字写得还不错。当时真的好开心完全没有想到的。学了一年我的字也有些长进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换了我们也没有再写毛笔字了。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举办书法大赛想到我曾经也是学过一年的娃娃于是就报名了。当时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不会然后老师就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当时怕出丑在比赛前还好好练了一下也是本来就没有学多久底子很薄结果写的字跟别人都不能比的。我记得当时有个比我们大两级的学长写的是大篆吧觉得好好哦。后来学校还发奖了那个学长是一等奖好像我是三等奖就是所有参加的都有的奖鼓励奖嘛。

上学期的时候一个好朋友选了书法课她是觉得好玩吧就学了。结果练了很久字是有蛮大长进的但是她跟我讲很多去学这个课的都是有基础的娃娃他们那些写得很好而且上课的时候要拿很多东西不是很方便。我本来有点想学的还是想重温我未完的的书法历程嘛。但是我又犹豫了万一老师要求很高怎么办万一我写得不好怎么办 后来在寝室同学的鼓励下我选了这门课我还是想要尝试一下的再说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点点底子的我也是学过一年的嘛还参加过比赛的嘛。然后就开始我的小学期书法课了。看到老师的时候我还比较放心老师看上去还是蛮好的讲课比较注重细节我也可以从最基本的笔画从新开始学我相信只要用心学用心练我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对书法的理解 , 首先我们以前都是写颜真卿的字字呢就将究的是笔划饱满、字形飘逸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学期老师为我们选择了赵孟頫的字作为学习的模板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创作基本功都没有学好何谈创作。

书法讲究的是中锋运笔赵孟頫的字也不例外我们大多数时候使用的都是中锋对于偏锋只是辅助可以使用这样子这个字才会有层次感。赵孟頫的书法特点一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在学习的过程中书法要注意的几点

1、基本笔画的一定要到位就想建房子一样如果从下面开始从原料就不合格那么建出来的房子会怎么样就像史玉柱先生在上海间的那栋摩天大厦面临的只是倒塌的命运。

2、结构要好。如何使字整体看起来有美感有赏心悦目的舒适那么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而结构的的把握可以根据书法家的字体结构。首先看字的外框是个什么结构对于不同的字字的外边缘连成的框是不一样的同时还要注意留白对于空隙要是处理不当字就没有立体感会让人看着不舒服这就不是艺术了还有就是注意笔画的轻重为了要使字的整体看起来更美观所以字的笔画有着粗细之分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这样会有层次感不会产生单调死板的僵硬二是这样可以使字的重心在字的中央这样字才会有力度感。

3、注意细节的把握。对于不同的字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即使使字形差不多的字也会有很

大的差别。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的软笔书法中虽然细节不一定就决定成败但是细节也是不可忽略的。每一个字的写法是不一样的而其中很多就体现在细节上面。学习总结心得 到目前为止虽然字不是很好但是呢还是有蛮多的感慨。学习书法它至少教会了我一件事情那就是心态。以一种安静平和的心态来学习书法那是一种意境在这里可以忘情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可以领略现代社会很缺乏的那种一种祥和。笔在纸上行走心在自己想要的世界里游走。这是很惬意的一件事情。这种心态就是平静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急急忙忙就可以完成的有些事只有慢慢的做才会有想要的结果。不要一直都在奔跑有时慢慢地走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练了这么长时间字也有一定的进步这而就把自己对于学习书法的方法也好总结也好概括一下

1、坚持所谓的坚持就是胜利对于书法有的人觉得很耗时间或者有的练了不就就搁下了觉得这个很难写好。实际上我们可以坚持一下我以前写的时候也是很不好的但是我没有杂念所以一直坚持至少在我的小学老师眼里我写得当时还是班上比较好的。

2、方法。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要老师来教这教的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既然前面的很多烈士为我们铺好了路为什么还要自己去开辟一条完全不知道结局的路。好的方法是通向目的地的捷径我们可以花费更少的代价来达到同样的效果的时候就选择好的吧。

3、思考。有这么一句古话嘛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既然人类有了这个特殊的能力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利用。在思考中才会有成长在思考中才会一点点的超越超越自己也超越前人。

4、了解我们的老师。了解我们学习的这个书法家我们现在学习的是赵孟頫那我们就需要了解他。都说自如其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字体那么与这个人的性格是很有关系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我们了解了我们的老师我们才会体会他的心境才能做到学的高境界。这就是我的学习体会了。我希望自己以后还能坚持练书法也希望自己的书法会写的越来越好。

孩子学书法的心得体会3

之前很少接触书法,现在经过一个学年的练习,我终于领悟到了书法也是门很美的艺术,它是有精神和灵魂的。但经过一个学年的书法练习,我学到了很多.至少我们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果真没错,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 俗话说:“万事容易开头难”。

临摹是学楷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要掌握书法的运笔技巧,就得下苦功夫。初临摹字帖时,不知从何做起,临了几帖,觉得模仿的不像,就重新临帖,结果越临越不像了,真有点左右为难,但我还是坚持临帖,久而久之心浮气躁渐渐消失,发现静下心来的临帖要比粗枝大叶的模仿一翻效果更好些。通过学楷书,使我深深的懂得了要想写好楷书,不只是机械的临帖,关键在于笔法,选一些比较轻灵,多筋的圆笔碑帖临写,使字做到筋骨并用,方圆并举,快慢互用,富于情趣。

要真的学好某种字体风格是不容易的。首先你得对所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其实书法的境界确实是无穷大的,你要学好它,真的得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去领悟某种字体风格,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作品诞生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种书法风格.学书法,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得从临摹开始,我们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向他人的优点学习,把他人的好东西吸收过来,才能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

当然在临习前人的作品时也不能盲目的临,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注意对名帖进行研究,要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篇6:学书法作文

学书法作文

学书法

今天下午我在张老师家学书法,不料已经迟到了,我就埋怨爸爸动作太慢。到了张老师家,我就开始写字了,张老师说我写的比上学期要好,我高兴极了。我一直保持着这个姿态,一直到放学为止,其中做了一点儿点儿小动作。终于放学了,我站在门口没命的等爸爸妈妈优秀作文 ,我等了好久都没他们的`踪影,我就打了个公用电话给爸爸,他说堵车了,我只能耐心的等待了,最后他们终于来了,我生气的说:“你们怎么才来呀,害的我都被蚊子咬的像蚊子窝了!”

篇7:学书法作文

我学书法已经一年了,

学书法作文

。熟能生巧,我轻轻一挥笔,就能写出一幅好字。但当我回想起自己以前学书法的时候,学得可真苦啊!能够坚持到现在,我自己也不由得惊讶了。

那时,我在上五年级。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妈妈到我来到美艺画室学书法,

篇8:论项穆《书法雅言》中的书学思想

关键词:书学思想,书统,中和,雅正

项穆,字德纯,号贞玄,又号无称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大约生于1550年前后,约卒于1600年,与董其昌(1555—1636)为同时代人。万历年间官中书,为著名收藏家项元汴的长子,项元汴精于书画鉴藏,甲于一时。“项穆承其家学,耳濡目染,故于书法特工。于晋唐名家,罔不该会,而心摹手追者逸少,稍稍降格,亦不减欧阳询,与世父元淇齐名,有《双美帖》行世。”

《书法雅言》是项穆于万历年间撰写的书学理论著述。全书共十七篇,包括: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书法雅言》是一部比较自觉、系统地站在儒家思想的大背景上来讨论书法的书学论著,极具整体观和系统性。其中既有独到的见解,又饱含着作者责任意识以及丰富的情感,这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是少见的。故《四库提要》称:“(项穆)虽持论稍为过高,而终身一艺,研求至深,烟楮之外,实多独契。衡以取法乎上之义,未始非书家之圭臬也。”

项穆处于由“以正统的古典主义作为自己创作的立足点”为主张的瓦解到“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的特殊时期。从经济领域到意识形态,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一切传统的道德,理想,观念都在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书法艺术领域也不例外,复古者逊色于元人,“自立”者偏激于宋人,明代前、中期书家视前贤为“帖”,多只顾其流而忽略本源,未能深察前代书法之流变,逐渐出现的书法商品化潮流也加剧了书法艺术下滑的颓势。当时,项穆以卫道士的身份撰写《书法雅言》是社会责任感使然,是要挽狂澜于既倒,全书以孔子为精神领袖,站在儒家思想的大背景上来讨论书法,针对当时书法艺术领域的“郑声”,而提出“雅言”,依稀有“代圣人立言”的深远之意,其严肃的态度和根本化、终极化的诉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关于项穆《书法雅言》中的书学思想,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一、正本清源,建构王羲之的“书统”地位

《书法雅言》的开篇《书统》篇,从“河图”,“洛书”文字的起源到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的完备,汉字的主要字体几乎完全地铺陈流布开来。紧接着提到书法的功用为“然书之作也,帝王之经纶,圣贤之学术”,强调的是书法的伦理意义,这样易使书法回归朴素的人文层面,给予书法以人文的关怀“故书之为功,同流天地,翼卫教经者也。”把书法的重要程度给予极高的定位,那么在如此重要的书法艺术中,可以被定位为“书统”之高度的书家,当然首推“书圣”王羲之了,“宰我称仲尼贤于尧、舜,余则谓逸少兼乎锺、张,大统斯垂,万世不易。”“尧、舜、禹、周,皆圣人也,独孔子为圣之大成;史、李、蔡、杜,皆书祖也,惟右军为书之正鹄。”项穆终于提出了他心目中“书统”地位的不二人选,用孔子在思想领域的无上地位来类比王羲之在书法领域的无上地位,这样的类比无疑给人以震慑的力量。对于王羲之书法的评价,梁武帝称:“王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唐太宗更是称王羲之书法为“尽善尽美”,项穆对于王羲之也是如此看法——艺术的“尽美”加上伦理的“尽善”。

二、提出以中和为本,以雅正为尚,确立中和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审美理想

项穆在确立“书统”之后,取儒家“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来展开论书,当然儒家思想中的中和思想,便成为全文论书的重要观念,中和一词在全文中一共出现过11次,并且设《中和》专篇论述,其他各篇随时阐发,节录如下:

宣圣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孙过庭云:“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审斯二语,与世推移,规矩从心,中和为的。(《古今》)

人之所禀,上下不齐,性赋相同,气习多异,不过曰中行,曰狂,曰狷而已。所以人之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为书,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相济。犹世之论相者,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为端美也,此中行之书也.……临池之士,进退于肥瘦之间,深造于中和之妙,是犹自狂狷而进中行也,慎毋自暴自弃者。(《形质》)

不知正奇参用,斯可与权。权之谓者,称物平施,即中和也。(《中和》)

评鉴书迹,要诀何存?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宣尼德性,气质浑然,中和气象也。执此以观人,味此以自学,善书善鉴,具得之矣。(《知识》)

由上述对于中和的论述可知,项穆对于古今问题,既要求与世推移,顺应书法变化发展的趋势,又主张继承古法,不失规矩,以孔子“文质彬彬”的论述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要求既不能食古不化,也要防止随波逐流,折中于古今文质之间。对于书法创作而言,无时不坚持中和的态度,如在轻率与矜持,清劲与枯峭,丰艳与骨力,肥与瘦,长与短,轻与重,刚与柔等问题上,都要求能取中道,主张避免偏颇。在说明由于人性情上的偏颇导致了书风上的局限这个问题上,项穆要求习书者要避免偏执而归于中和,克服狂狷而进入中行。

三、小结

在万历年间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的特殊历史时期,以项穆为代表的卫道者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上阐述他们的书学观,来维护王羲之的“书统”地位,将帖学道统重新定位在王羲之身上。通过对项穆《书法雅言》中书学思想的梳理,重新引起我们对于传统帖学取法和认识上的反思,对于当今书坛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美学思想史》敏泽著齐鲁书社1989年

上一篇:2024小学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前台接待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