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题目预测:昨天,今天和明天

2024-04-12

中考作文题目预测:昨天,今天和明天(精选11篇)

篇1:中考作文题目预测:昨天,今天和明天

20中考作文题目预测: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文题目】

请以“昨天今天明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自选题材,不能出现真名。

【优秀作文】

昨天

雨,淅沥淅沥地下着,路渐渐湿了,路上行人渐渐少了。

从窗外望去,只见树叶被斜斜的雨珠打得俯身弯腰。伸出手去,只见滴滴的雨水在我的手上肆无忌惮地跳舞。

真是一场不及时的雨呢。我想,早就跟伙伴约好了,是要出去玩的,可就是被这一场雨阻碍了!真讨厌。无奈,我只好百无聊赖地坐在窗边,其实心里好想出去啊,但是窗外寒风呼啸,家里是那么的温暖安适啊。幼小的岁月呵,是需要依靠的。

雨,继续下,好像不忍心离开这里而不顾人们的心情似的。这一天,在雨声中过去了。

今天

雨似乎还不愿离开,在早上的时候稀零地洒了几滴。行人又多起来了。

窗外树上的叶子被昨天的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泛起了绿色的.光彩。吸一口气,空气净湿新鲜怡人。

新的一天来了啊,我要充实地过这一天呢!我想。就算是下着雨,也不能阻止我,火的热情燃烧了我,对一天的希望充满了无限的动力。呵,青春?青春的一天不容浪费,可能这一天是青春,第二天就是苍老了。青春的日子,是需要珍惜的。

青春啊,动起来吧!

这一天,在青春的沸腾中过去了。

明天

风雨都已经过去了,温暖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窗外大树的叶子在经历雨后,被打落的已经飘落了,可是令人惊喜的是,在掉落的叶子的原位上,又长出了嫩芽。

“长江后浪推前浪”,纵使后辈是多么青出于蓝胜于蓝,但如果没有先辈的种树,有哪得后人的乘凉呢?已经拼搏过的人啊,不会苍凉,因为他们正在享受自己勇闯风浪后的甜果呢!

在以后的永远,这棵大树会一直为孩子们遮风挡雨。

人生拥有许多个昨天今天明天,这些日子,为了探知活着的意义价值和寻找值得奉献生命的东西,人必须走完这人生的道路。虽然这条路上有无数的困难艰苦,但是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雨后才有太阳。请珍惜自己的人生。

篇2:中考作文题目预测:昨天,今天和明天

祖国的昨天

五千年的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世人称中国为“文明古国”但他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曾经创造的科技成就保持了达千年的繁荣局面。,英国《独立报》评出了改变世界的101个发明,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另一发明算盘赫然在列,这些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历史课时,老师说:据有关资料统计,明代以前,全世界重大料技成就就共约300项其中中国发明和发现的达到175项。还有英国学者李约博士指出:“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也由衷叹息:“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

可是当西方各国迅速崛起之时,中国却渐渐地没了昔日的辉煌。《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条约的签订,没关系我们觉醒了,我们可以重新开始奋斗。

祖国的今天

如今的祖国日益强大,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是祖国经受磨砺的日子、4•28撞车事故、5•12汶川大地震等是祖国经受磨砺的日子……一次次接踵而来的磨砺,祖国在忍受着痛苦,可祖国依然坚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名字的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种不屈不挠,互帮互助的精神突出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空前团结,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北京申奥成功;20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8月8日举办奥运会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20 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等等辉煌,这都证明这祖国的愈来愈强大。

祖国的明天

明天,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将落到我们肩上,我们要创造祖国的充满希望的明天。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政治课上说过:要求我们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必须要有责任感,扛着肩上的担子,祖国的未来等待我们去描绘 。

这就是我的祖国,让我骄傲和自豪的祖国!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

篇3:小康社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何谓小康社会

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诗经·大雅》民劳篇,篇中写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日子安定,差不多就达到小康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康”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给“小康”一词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总体小康的奋斗目标。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在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并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增加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并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扩展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

小康指数如何得来

为了用可量化的指标反映全国及各地区的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成立课题组,研究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以下简称小康指标体系),并于2008年开始向社会发布小康指数。

何谓小康指数?小康指数是一种综合指数,是以2000年我国达到总体小康(小康指数约为60%)为起点,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小康指数约为100%)为终点,综合反映2000年至2020年间我国小康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小康指数越高,表明社会发展程度越接近全面小康水平。

那么,小康指数是如何计算的?小康指标体系框架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6个部分、23项指标组成。单项指标指数由各项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对比获得,某一方面指数由反映该方面的各单项指标指数加权获得,小康指数由6大方面指数加权获得。也就是说,小康指数是通过各项监测指标实际值与目标值对比加权计算得出的一个综合结果。

我们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多远

根据小康指标体系计算,2010年我国小康指数达到80.1%。社会上有些人将此理解为2010年全国有80.1%的人达到了小康水平,认为自己“被小康”了。其实,这是误读了小康指数。小康指数描述的是一种社会发展状况,并不是人的发展状况,即使到某一年我国小康指数达到100%,也只能表明当时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已达到小康水平,但并非所有人达到了小康水平。

同时,小康指数也有别于小康实现程度。小康实现程度指的是当年的小康指数比2000年小康指数提高的幅度占21世纪前20年小康指数需要提高幅度的比重,反映了在小康社会道路上的进展情况。以2010年为例,2000年我国小康指数为59.6%,2010年为80.1%,2010年我国小康实现程度为50.74%,其计算方法为:

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2010年我国在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已经前行了50.74%,到2020年还有49.26%的路要走。

2020年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渐行渐近,届时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测算,从整体上而言,到2020年我国可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首先,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指标来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10年翻一番应该可以实现,2011—2013年我国GDP增速分别为9.3%、7.7%和7.7%,2014—2020年GDP年均增长只要达到6.73%,就可以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二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应该可以实现,2011—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4%、9.6%和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1.4%、10.7%和9.3%,2014—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6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80%就可以实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其次,从目前已有的监测结果来看:2000年我国小康指数为59.6%,2010年为80.1%,2010年小康实现程度为50.74%。也就说21世纪前10年时间刚刚过半,小康实现程度(50.74%)已经超过一半,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小康社会进程总体顺利,按此进展情况,到2020年应该能够实现全面小康;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后10年的另一半路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努力奋斗。

理性客观看待“小康”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针对全国而言,是一个总体目标,并非指某个地区或某个人都要达到同一的小康水平。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到2020年全国总体能够达到小康水平,其反映的是全国平均状况,这其中必然是一部分地区小康指数高于全国水平,一部分地区小康指数低于全国水平,各地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不影响全国实现程度。

篇4:杨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他的坦率让人惊讶:“我小时候没有什么大的理想,能学会骑自行车,能有一块电子手表就已经很满足了。长大以后从体校进省队,教练嫌我条件差,没要我,我只能进了武汉体院。”

训练馆的一位工作人员拿了几张卡片走了过来,他冲记者抱歉地点了点头,然后在每一张卡片上认认真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杨威。

用身体说话,而不是嘴巴

1985年,杨威刚上学前班。

湖北省仙桃市业余体校的体操教练到班上挑苗子,左挑右选也没发现合适的。最后,在桌子下面发现一个“瘦猴儿”。一看,还蛮结实的嘛!再一量,臂展比身高长四公分,“这可是练体操的好苗子啊!”就这样,五岁的杨威便跟着教练进了仙桃体校。

彼时的杨威,“脑子里还完全没有体操的概念,只知道语文、数学两门课比较重要,要学好一点。”但体校的教练照顾得很细心,又有一群小伙伴天天在一起玩儿,“也挺开心的”。杨威便开始跟着教练练习前空翻、后空翻、侧手翻,打下了体操的基础。

几年后,已经小有所成的杨威兴冲冲地与体校的几个师兄弟一起到武汉参加省体操队的选拔。尽管杨威的上肢力量不错,但省队方面还是认为他条件差,“X型腿,不适合练体操。”

6个师兄弟一起去参加选拔,只有杨威一人被退了回来。随后他进了武汉体院竞技体校体操班,那年杨威10岁。

知耻而后勇,随后便是夸父逐日般的付出: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跑操、压腿,风雨无阻;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去练一个动作,直至完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杨威参加全国儿童体操比赛一人独得五项冠军。随后,他进入湖北省体操队。一年后,因在年底的国家体操大集训中表现出色,又顺利入选国家队。

这让杨威兴奋异常。“当时才十五、六岁,就觉得自己这辈子的目标已经完成了,就算再回到省队,我也可以跟我的队友说我有一套国家队的队服,曾经在国家队里面待过。”

但随后黄玉斌教练的出现让杨威有了更高的目标。1997年,杨威进入黄玉斌教练指导的体操“一线组”,这个组又被称为“世界冠军组”。“黄导说,进了这个组你就是世界冠军,如果没有这个信心,那么请你离开。”

杨威说,那一刹那,他被彻底震撼了。

“在国家队这个环境中,特别是当你融入到里面以后,根本不允许你有那种满足的想法。上了赛场以后,你说你拿到团体(冠军)了,明天让你去比全能,你能不去拼吗?”

有一段时间,杨威得了不少的银牌,以至于被一些媒体戏谑地称为“千年老二”。对此,杨威并不介意。“银牌对我来说都是过程,金牌才是证明,运动员习惯用身体说话,而不是嘴巴。”

2006年丹麦体操世锦赛一役,杨威以26岁“高龄”夺得男子个人全能冠军,“千年老二”的说法立时遁于无形。

退出,你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2004年,按照杨威自己的说法,是他状态最好的一年。但雅典奥运会上的意外掉杠,让他Down到了谷底。

从雅典回来后,心情极度郁闷的他竟萌生退意,连手机铃声都是一声声的叹息。但他的体力依然保持得非常好,体操规则的最新变化又对他非常的有利。他身边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应该坚持到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再退役。

但杨威却有着自己的逻辑:“2004年自己状态那么好都没能夺金,谁能保证四年之后仍然能保持这么好的状态呢?即便能保持,也不能保证没有意外发生呀!这并非是自己消极放弃,我想既然在最高峰时都难以问鼎,也许真到该离开的时候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杨威开始“奉命”外出旅游,游神农架、葛洲坝。这是黄导的意思。

“怎么样,2008年咱俩能不能再搏一次?!”黄导对他仍充满信心。

“可是……”

“体操就是这样,有时你状态很好,却拿不到金牌,但你状态不好时或许就拿到了。2008年在咱们自己家门口开奥运会,你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呀!”

时间又回到几个月前的雅典,奥运会体操馆。

比赛结束了,本已到手的金牌被日本队夺去。和日本队的队员一起等巴士的时候,日本派驻雅典的70多家媒体的记者围着兴奋的日本体操队员拍个不停。而就在旁边不远处,中国体操队的小伙子们个个背着背包,垂着脑袋。“说实话,当时感觉灰溜溜的。”杨威说。

“本来,我们的夺金点很多,单项、团体、全能都是有希望夺金的,但是最后只有(滕)海滨一人拿到了。要不然整个情况可能就会反过来。回到房间,我和(李)小鹏坐在洗手间的地板上,觉得自己太窝囊了!我也问过自己,退出,你能咽得下这口气吗?!”

所有的心结在那一刻解开。旅游归来,杨威很快便又开始恢复性训练了。

“没拿成绩有什么好说的?继续练呗!我的体力依然保持的很好,依然有实力拿金牌。”杨威现在非常庆幸当时没有任性地退役。“想想看,2008年在北京开奥运会,如果你又一次失败了,让日本的国旗在我们的土地上飘扬,你能咽下这口气吗?!”

杨威的声音不高,但一字一顿,落地砸坑。

那一夜的失眠

四年又一个轮回。2008年夏天,杨威又一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赛场上。不过,这次是在家门口的北京。

四年前的雅典,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因为意外的掉杠,杨威遗憾地丢掉了本已到手的金牌。经历了2004年的低谷,他憋了一口气在随后的三年内连夺五个世界冠军。

这次,他志在必得。

在男子体操全能决赛的前一天晚上,心态素来比较平和的杨威也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失眠了。过去四年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说实话,会想很多,也想到过失败。会想成功了要说些什么,失败了又要说些什么,这种心情跟买彩票的时候有点儿相似。”

翌日的男子体操全能决赛上,杨威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发挥出色,早早地将两个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日本的富田洋之和德国的汉布钦甩在身后。最后一项单杠是杨威的弱项,他最后一个出场。上杠,翻转,落地……当他最后在地上站定的那一刹那,他知道,这块金牌是属于他的了。

杨威至今仍然回味那种落地时的感觉。“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觉就是这样了,当人有压力的时候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这是平常所感觉不到的。”

随后,在自己的博客里杨威写道:“24小时之后,当我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平静下来,我在想,为什么一定要经过前面那么多年,才会有2008年这块宝贵的金牌?是技术?是心态?是运气?其实,体操比赛涵盖了这一切因素。”

“再退一万步说,就算我这次又失败了,作为一名运动员,我也是成功的。我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得到过金牌,又曾因意外失去过金牌,你说我的这种经历难道不算是一种成功?”

我要把体操推向大众

尽管还没有退役,但他却已经开始思考未来。

早在去年夺冠之后他就曾说过,我的使命已经完成,年龄也到了,估计在全运会之后就面临着转型。对于自己的退役,他有着相当低调的认知:“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当年李宁走了体操队不也照样前进?”

面前的路似乎只有三条:当教练、读书、出国或者经商。

如何选择,这是个问题。

他曾就此事咨询过李宁,得到的答复言简意赅:找准自己的兴趣点。“这大概就离不开体操了。”他说。“李宁和(李)小双都经商了,小双还在老家仙桃办了个体操学校。我想我将来可能会办一个类似于训练营的东西吧,把体操推向大众。”

“现在大家都认为体操是要神一样的人才能练的,其实不是那样的。以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1992年,我还在武汉体院,那年是巴塞罗那奥运会,我看(李)小双的比赛,觉得就跟看好莱坞的大片一个样!怎么那么漂亮、流畅!这是人能做出来的吗?!”

“中国的体操运动为什么很难推广?主要就是投入太大,需要的器材多,一般人买不起呀!现在,我办一个训练营,再搞一些器械,让大家都来练。我五天就能让你学会一套动作,你就会特别有自信,真的。”

篇5:昨天,今天和明天作文450字

今天,我观看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仪式之一《阅兵仪式》,心中感慨万千。

我们的主席——胡锦涛隆重地走上天安门城楼,发表了深刻的讲话。接着,他站在一辆黑色汽车的天窗上,开始了阅兵典礼。汽车跑动,各个军队着装统一,整整齐齐地列队在长街边,接受检阅。主席真挚而热情喊道:“同志们好!”将士们深情地回答:“首长好!”主席再次问候:“同志们辛苦了!”将士们齐声答道:“为人民服务!”声音充满激情,震天动地。从天上往下俯瞰,军队服装的颜色排成了一道绚丽的彩虹,为国庆增添了特别的.喜悦。然后,又开始了分阅。英姿飒爽的军人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举起飘扬的红旗,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军队的强盛!

忆昨天,我们受着百般屈辱,怀抱终天之恨作外国人的奴隶。百姓人心惶惶,时刻面临灭亡的危险。但在这乱世中出现了不少的人民英雄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邱少云、赵一曼才造就了我们的今天。

看今朝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科学飞速发展。中国,正以日新月异的脚步迈入世界前列。

望明天,我们将更加富足,更加强盛!我们祈盼祖国不断强盛,祈盼人民幸福安康。

篇6:中考作文题目预测:昨天,今天和明天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我们的家乡自然也不会例外。——题记

家乡的昨天

家乡的昨天是贫穷的。

记得小时候,家家住的是用土坯垒起的房屋,下雨天阴暗潮湿,蚊蝇乱舞,叮的人们身上到处是疙瘩,疼痛难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泥泞的道路,颓圮的围墙,衣衫褴褛的人们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景象虽如此破败,但也不缺少我们小伙伴的乐土:夏天来临,知了声声,吸引着我们前来拜访;冬季走近,白雪皑皑,小伙伴们打雪仗的乐趣我们永远难怀。

回首,昨天的家乡已经远去,留给我们难以言表的怀恋。

家乡的今天

家乡的今天是蓬勃的。

在经济迅猛发张的今天,家乡的人们也脱贫致富。乡亲们告别了土坯的房子,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之中,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交通工具也是以车代步,进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娱乐方式也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风靡全国的广场舞就是最好的例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引起大家的重视。在城市的角落,垃圾遍地,恶臭冲天;汽车尾气更是令人窒息,而且还会引起全球变暖的趋势;工业“三废”更是乱排放,导致恶劣的.环境问题出现。而且,走在马路上,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实:有些苍蝇在这里退化成为爬行动物,与蓝天永远的告别,岂不是自然界的悲哀。

现代化令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深深的让我们陷入沉思之中。

家乡的明天

家乡的明天是朦胧的。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森林锐减,百草枯萎,鸟兽绝迹,蓝天不再……这或许是多年后家乡的真实写照。

也许,我们人类会移居火星,再建设重发展;也许,我们会被地球母亲抛弃,走向灭亡;也许……

家乡的明天正由我们描绘,是将她装点的更加绚丽,还是伤害的体无完肤完全是由我们掌控。亲爱的我们自己,醒醒吧!不要再单纯了为了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将我们美好的未来毁灭在自己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篇7: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伟大的祖国即将迎来了六十二华诞。

遥望昨天的祖国。还是一片布满杀气、充满血地的战场,人民贫困不堪。炎黄子孙为了拯救祖国,拼命向前冲。不惜一切代价。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我们是中国人!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浸染了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的鲜血。

放眼今天的祖国。在邓小平、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祖国的面貌翻天覆地。祖国变得强盛、变得富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小汽车川流不息,商场里人山人海,工厂里热火朝天,田野里生机勃勃。不过,现在工厂很多,树木较少,给地球母亲带来了疾病。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让我们给下代人留下一片生存的地方。

憧憬明天的祖国。明天的中国科技世界第一,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会自己种树的机器人、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充气房屋、可重复利用一万次的环保纸张、书本……。伟大的中国人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留住一片片绿洲,让我们中国人永远留在这个美好的星球上。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祖国,我一定要用我的智慧和汗水建设祖国,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指导老师徐红艳

篇8:学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学校是社会变革的产物,社会变革会产生学校,也会瓦解学校。

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与之相应,教育也经历了从学徒时代到学校教育时代、继而到终身学习时代的变迁,教育的责任也从家长过渡到国家,继而又回到家长和个人的手中,当教育的责任重新回到家长和个人的手中,意味着学校的势微和瓦解。

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的时代,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农业时代,此时的教育主要以学徒制的形式出现。这是教育的学徒时代。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社会状态,决定了学徒时代教育的责任主体是家长,家长决定孩子的学习内容和未来的职业方向。所以,那时的教育是农民的子女学种地,渔夫的孩子会打渔,商人的后代需经商,很少人能够走出父辈的生活环境。

起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也只是打破了封建时代官场上的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局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一种官文化衍生出来的小众教育,并不是人们从业的普遍选择。在农业社会,普遍的学校教育还没有出现。

进入工业时代,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当知识和技术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时,也决定了国家的命运。于是,国家需要国民快速地掌握知识和技术,需要国民快速社会化以适应国家竞争的需要。此时,国家需要从家长手中接管教育的责任,根据社会需要大量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于是,学校普遍出现了,教育进入到学校教育时代。教育以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为主,学校成为生产符合国家需要的劳动力的基地。

工业文明虽然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在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的过度发展和竞争,也导致了很多负面影响。环境恶化,人被物役,就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教育也出现异化,导致知识至上,而人性被遮蔽甚至湮灭。

在信息时代,技术不再是主要特征,教育更多地需要关注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信息时代是一个彰显个人和个性的时代,学习方式需要随之变得更加个性化和个人化。当每个人的未来需要靠自己创造时,终身学习就成为一种必要。对个体的教育和成长来说,信息时代也是终身学习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会让每个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网络让学习变得无处不在。无处不在的学习一方面正在弱化和肢解学校,另一方面要求学校教育不能继续以知识和技能为主,教育需要更多地突出人的因素。教育的责任也正在慢慢地从国家手中回到家长和个人手中。

教育的形态往往由经济形态所决定。城镇化和雾霾显示中国正高速行进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而日益普及的电脑和各种移动终端则表明中国也奔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叠加的时代,这注定是一个变革和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让教育无所适从的、纠结的时代。工业化需要一种流水线式的、具有一刀切特征的教育,信息化则强调教育要突出人的智慧和创新、彰显个性和人性,这两种教育的矛盾和冲突必然导致当下教育的困惑和纠结,产生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当中国从农业时代一只脚踏入工业时代、另一只脚踏进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必然会呈现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的局面。

篇9:中国煤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国际煤炭大会暨展览会

注:本文为山西煤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卜昌森的主题演讲《只有改变才能重生——中国煤炭行业的昨天、今天、明天》 各位领导、诸位同仁:

首先感谢主办方为我提供了这次向大家学习,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众所周知,中国煤炭行业正处在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困境之中,路在何方?前景和希望何在?是今天会议的主题之一。下面,我先讲三个故事。故事一:冬泳。

2012年5月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上,我提出“冬泳论”,呼吁煤炭企业向冬泳者学习,变“熬冬”为“冬泳”。(书)故事二:企鹅。

去年1月29日中煤协会在汉华大酒店主办的2015——中国煤炭国际峰会论坛上,我讲了企鹅沉潜的故事。生活在南极的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在将要上岸时,猛低头,从海面扎入水下,拼力沉潜,然后,再摆动双足,凭借浮力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落到冰面上,达到上岸的目的。煤炭企业应该学习企鹅沉潜蓄能,苦练内功。(企鹅)故事三:鹰。

今天,我再讲一个老鹰重生的故事。鹰,作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可以奇迹般地活到七十岁。但大部分都在40岁前就会死亡,只有30%可以活到70岁高龄。而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的时候必须做出艰难而重要的抉择。当老鹰活到四十岁的时候,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的抓住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此时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飞翔变得非常吃力。

它此时只有两种选择:静静地等死或经过一个万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尽全力飞到山顶。在悬崖筑巢,停留在那里,不能飞翔。老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个一个的拔掉。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会再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经历漫长的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又开始飞翔了,并重新获得了再活30年的生命。老鹰的重生告诉我们,改变是痛苦的,但改变是必须的,只有改变才能重生。困境中备受煎熬的中国煤炭,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66年的发展历程,各种新旧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正像重生之前四十岁的老鹰一样,面临着生死抉择。因此,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只有改变才能重生。

一、回顾昨天——让历史告诉未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佛家“因果论”:今世的“果”乃是前世的“因”所致,又是后世的“果”之“因”。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来探寻一下中国煤炭产业的前世和今生。从建国到现在,中国煤炭产业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1.煤炭产业恢复时期(1949~1957)。大致从建国至“一五”末,主要特点是“低”,突出表现在生产能力低、产量低、效率低、安全保障低。1949年全国煤炭产量仅3243万吨。到“一五”末即1957年达到13073万吨。

2.无序时期(1958~1976)。大致从“大跃进”至文革结束,主要特点是“高”,突出表现在脱离实际的高指标、创高产、放卫星,连续三年“大跃进”,导致煤炭产业大起大落。开工建设的矿井设计能力高达3.2亿吨,而实际能续建的只有0.3亿吨。尤其是“文革”期间“创水平、放卫星”留下许多后遗症。

3.“有水快流”时期(1982~1992)。主要特点是“乱”,突出表现在办矿主体乱、矿井生产乱。80年代百废待兴,社会经济对煤炭的需求量猛增。为此,国家提出了“有水快流”的方针,实行“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全国矿井数量迅速增加。4.自救解困时期(1992~2002)。由于上一阶段粗放型政策的引导,煤炭行业发展速度迅猛,但质量低下。过低的产业集中度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秩序混乱。主要特点是“九五”苦、“十五”难,从而引发了一轮艰苦创业的浪潮。

5.“黄金十年”时期(2002~2011)。主要特点是“热”,突出表现在煤炭市场热、投资热、企业负责人头脑热。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环境下,煤炭需求大幅增长,带来产量、价格、利润的飞速增长。致使许多煤企无序投资、盲目扩张。整个“十一五”期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1.25万亿,比前十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还高出1倍多,给紧接而来的产能过剩埋下了祸根。

6.行业寒冬时期(2012年以来)。主要特点是“冷”。整个行业进入漫漫寒冬期,而且还有“四大”,即:过剩产能绝对量“大”、进口煤冲击“大”、煤价下滑幅度“大”、行业亏损面积“大”。可谓倾巢之下,鲜有完卵。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

——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规律。规律,只能认识和利用,不能改变和消灭。违背规律,迟早要受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再回归规律。“大跃进”和所谓“黄金十年”,两次盲目扩张,最终都导致了煤炭产业的大起大落。

——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理性。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丧失了理性,就一定会出现偏差。回顾中国煤炭产业走过的所有弯路,无不是头脑发热、丧失理性的结果。——任何时候都不能犯战略性的错误。战略决定着方向和大局。战略错了回天无力。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有诸多从战略层面值得反思的问题或教训。一句话,正是昨天的“因”导致了今天的“果”。

二、正视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慨叹:“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看看当今中国煤炭产业,也如盛大华丽的阿房宫殿一样,兴衰如隔夜,可谓“天上地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进入“三期叠加”和“三化”(速度变化、动力转化、结构优化)的新常态,中煤协会提出煤炭行业呈现“四期并存”的新特征,我认为,煤炭行业则处在“六期交融”之中。即生存发展煎熬期、生产接续紊乱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历史遗留问题凸显期、产能集中释放期、安全风险加剧期。

更为突出的是,全国煤炭行业进入经济下行周期以来,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行业内部的竞争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非公平。国有与民营企业、新型国有企业与历史悠久国有企业,合法企业与非法违法企业的竞争不公平。

二是非理性。煤价下滑有空间、没底线,完全背离市场规律,至今“跌跌不休”,全行业亏损面已超九成,普遍恐慌。

三是非组织。煤炭企业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缺乏自律,没有组织的引导和约束,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回顾昨天,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有着诸多教训。正视今天,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追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煤炭产业今天的困境?今天的我们是不是仍然在制造教训? 1200年前大诗人杜牧哀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痛定思痛,中国煤炭产业今天的困境,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这其中既有宏观产业调控失调的因素,更有企业家头脑发热、重规模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大干快上的原因,是我们行业自身的不理性造成的。对比今天,昨天不理智,今天理智吗?面对竞争,大家都怕让别人占了自己的市场,都在超能力生产、拼命降价,完全背离了市场规律,过去在非理性中过度投资,今天同样在非理性中自相残杀,甚至一哄而上的悲剧虽然殷鉴不远,但仍在不断上演。

所以,正视今天,必须牢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再也不能重复昨天违背客观规律和缺乏理性决策的错误。困境之中,更加需要冷静和理性,更加需要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加需要谋定而后动,更加需要正确的方向和精准的出击。

三、展望明天——风雨过后是彩虹

“黄金十年”后期,我不管是任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长,还是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是在给煤炭企业泼凉水,想让大家清醒一下。现在不行了,煤炭市场从2012年5月逆转到现在,已历经四年多的时间了,有许多煤炭人的精神要崩溃了。所以,今天最主要的是增强信心、提振精气神。

“今天市场很残酷,明天市场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任何产业都要经历繁荣、萧条、重组再繁荣,重组之前意味着有相当一批企业明天晚上活不过去了,要倒在明天晚上,所以才能迎来行业后天的兴旺,这个市场规律谁也打破不了。但“希望总在绝望中诞生,风雨过后是彩虹。”这需要我们煤炭人鼓起勇气,直面困难。

痛定思痛,煤炭终究是资源,在资源日趋短缺的大趋势下,今天煤炭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过剩。2014年12月公布的凝聚了30位院士智慧的《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提出: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当然,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今日煤炭产业正面临着几多无奈、几多被人误解的尴尬境遇。亟需破除强加给煤炭产业之莫须有的“五大误解”:

一是亟需破除“煤炭产业是夕阳产业、处于穷途末路”的误解。从近期看,煤炭行业形势不会V形反转,“煎熬”不可避免。但我国能源储量“富煤、缺油、少气”的秉赋特性,决定了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主要能源。

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五个:

(1)煤炭是我国最丰富的能源资源。从能源资源赋存条件看,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总量的94%左右,油气仅占6%左右。中国的煤炭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2)煤炭是我国最低廉的能源资源。从能源比价关系看,目前我国煤炭价格是石油的1/

9、天然气价格的1/3左右。

(3)煤炭是最安全的能源资源。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7%以上,油气进口来源地和运输通道大多位于地缘政治复杂地域。

(4)煤炭是最可靠的能源资源。从非化石能源替代能力看,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的比重仅能提高到20%左右,短期内大幅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还有较大难度。

(5)煤炭是可以清洁利用的能源。从煤炭洁净化发展看,随着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日趋成熟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将逐渐提高。作为煤炭行业,应保持这种战略清醒;作为国家层面,应保持这种战略定力。二是亟需破除“煤炭过剩是全面过剩、没有出路”的误解。全国煤炭产量连续多年持续增长,2000年煤炭产量为9.99亿吨,“十一五”末即2010年达到32.4亿吨,2015年达到37.5亿吨。2015年的产量比2000年增长了275%,年均增长18%,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这其中尤其是“黄金十年”时期受利益驱动,有相当大的产能是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非法违法产能。其中非法、违法产能达8亿吨,有安全生产隐患产能约3.5亿吨,超能力生产煤炭2.8亿吨,劣质煤产量约4亿吨。到2014年底小于30万吨/年的矿井有7000多处,产能5.7亿吨/年;小于9万吨/年的矿井有5000多处,产能3.1亿吨/年。因此,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一种包含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非法违法产能的相对过剩,如果要谈“去煤化”,那就要正本清源,坚定不移地去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非法违法产能。

三是亟需破除“煤矿生产意味着出事故,只要挖煤就要死人”的误解。事实上,绝大多数煤矿企业是可以实现安全生产的。2015年,山西省1078个煤矿发生死亡事故的有28个,占总数的2.6%,97.4%的煤矿实现了“零死亡”。因此,必须重树煤矿企业的社会形象,坚定不移地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之路。

四是亟需破除“煤矿生产粗累脏险、煤矿职工低人一等”的误解。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煤之路,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快推进煤炭产业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的科技贡献率;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改善煤矿工作环境和条件,进一步提升煤矿职工幸福指数。

五是亟需破除“煤炭就是污染物、煤矿等同于污染源”的误解。煤炭污染完全是挖煤人替用煤人背了“黑锅”,煤炭资源本身不会造成污染,煤炭完全可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应用、绿色发展,必须打破谈煤色变的偏见。煤炭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绿煤战略”,加快煤炭产业向“清洁低碳型”转变。

四、把握当下——路在脚下

回顾过去、正视今天、展望明天,都是为了对症下药,把握当下。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煤炭产业,别无选择,唯一的出路就是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一条生路。困难时期,我们曾高唱三首歌: 《国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国际歌》——世上没有救世主; 《好汉歌》——风风火火闯九州。今天,我们还要高唱《水手》,坚定信心。

信心贵如金。《水手》中唱到“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煤炭行业摆脱困境,要相信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相信我们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们更要学习“老鹰”,“只有改变才能重生”。

要抓住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机遇,促进煤炭行业去产能。国发[2016]7号文,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是一剂良方,也是一次挑战。未来煤炭行业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资源再整合,煤炭产业再重组 2.行业内整合与跨行业重组并存

3.煤炭转化要面向大市场、生产大产品、实施大转化 4.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关键在减人提效

5.生产组织由大而全转向生产、辅助、服务管理模块化、专业化和市场化 6.煤炭转型发展的路径主要是创新、安全、绿色、高效、共享、持续发展 7.“互联网+”和“+互联网”将为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政府和煤炭企业必须一起发力。

认识要到位——断臂求生,必须下定决心,杀出一条血路。幻想要丢掉——丢掉“你限我不限,谁限谁傻蛋”的幻想。思想要转变——要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思想。我们还要学习企鹅,“沉潜”积蓄腾跃的力量。

如果我们改变不了市场,那就改变自己。今天,我仍然要大声呼吁煤炭企业,一定要学习企鹅“沉潜”蓄能,眼睛向内向下加强管理,科学精细苦练内功,这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要不断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市场化、均量高、精用工、轻资产的内涵发展之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寒冬”中练就一身过硬的“冬泳”能力,纵使大潮退去,依然笑傲江湖。

篇10:中国电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解放后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一直是“统购统销” + “层级发行”模式,即大小制片厂生产影片后一次性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入输出公司(简称中影)买断,后者再分别经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电影院。但是这种模式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不适应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对我国电影工业的萎靡必须承担一定责任。并且自1984年开始电影制片不再由国家统一拨款,电影的发行放映也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市场机制。

我国电影发行放映改革先后经历两次重要时期,其标志年份一是1993年,以《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业内常称三号文件)和《电影行业机制改革方案实施细则》为主,辅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影片购销暂行办法》等政策出台为代表;二是2001年,以《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业内常称1519号文)等政策为代表。

为了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促进国产电影发行放映。2001年12月18日颁布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中对以“院线制”替代原有的层级发行网络做了具体规定,其中对院线制有一个具体描述:

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加快结构调整,推进院线组建。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院线,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在媒体报道中,“院线制”一般被定义为:以几个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

由于院线制度是电影市场竞争中的自然产物,是片商和影院共同利益的保证,所以基本成为国际上通行惯例。例如美国的美国多功能院线、联美院线、索尼院线;香港的嘉禾院线、丽声院线;中国大陆的东方院线、中华院线等。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所说的院线制在两个不同层面提及:

一是整体电影发行放映的角度,院线作为发行对象,“院线制”就是和传统层级发行放映机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和分帐发行等都是新的发行放映机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新机制的一个缩微,它从放映的角度来描述新的发行放映机制。

二是从影院经营的角度,是影院竞争联合的结果,因为品牌统一、资源共享、连锁经营

等运营机制,影院能够获得更好的销售利润。因此在经营角度上讲,院线又和多厅影院、放映集团等紧密联系,是一种影院经营、电影放映的模式,通常多家影院背后有一个经济主体。1993年正式出台的相关政策里面并没有谈到“院线”,但是院线制的起步却与此次电影机制改革紧密相关。此阶段的电影机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是电影制片厂自办发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影片直接销售给各省和省以下的电影公司,可以和发行部门实行发行收入分成(这开始了早期的分帐发行机制)。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对电影发行起到了很大的改革促进,但是对放映的影响有限。因为电影院仍是国有,被纳入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内,加上电影院设备和管理落后,因此整体发行成本较高、发行混乱,省级电影发行公司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中影公司在地方上获得垄断性。电影发行和放映是一个整体,相互制约,分帐发行和院线制度以及多厅影院等都紧密相连,由于我国当时无法建成院线,制片厂由面对一个垄断性的中影改为32个垄断性的省级电影发行公司,所以改革的成效有限。正是基于这样,2001年才出台进一步的深化电影改革意见,并促进院线建立。

市场竞争却使得一些先行者在1995年前后就开始了院线制的探索,摸着石子过河,付之具体实践。其中包括福建、上海、四川等地出现了第二发行渠道,这些发行渠道所面向的主体影院构成了独立于省级发行公司所控制的影院以外的“院线”,因此某些省出现了这种院线雏形。最关键的是,这种模式即省内电影院联营代表了我们对院线的认识。

2001年12月18日广电总局和文化部颁发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明确提出院线制将成为我国电影发行放映的主要机制,10条细则中4条用于明确院线的建设和发展,其中包括带有行政色彩的政策:

实行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减少发行层次,改变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城公司供片;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快组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院线;鼓励有实力的院线跨省经营。凡是在2002年6月1日之前没有形成院线的地方,将停止向其供应进口分帐影片(经批准的地区除外)。2002年10月1日之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要率先组建两条院线,否则将停止向其供应进口分帐影片。

也包括明确院线组建的具体内容:

组建院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和要求:(1)10家以上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的专业影剧院,其中实行计算机售票的影院不少于8家或者年度票房不低于800万且电影专项资金如实上缴,可以发起组建一条省内院线,由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备案。(2)15家以上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且影剧院分布在不同省级区域的专业影剧院,其中计

算机售票不少于10家或者年度票房不低于1000万且电影专项资金如实上缴,可以发起组建一条跨省院线,协商跨区域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后,报送国家广电总局审批,并向有关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抄送批件。(3)一个省的院线组建最多不超过三条。以签约形式组合的院线,签约期不少于3年(含3年)。一个影院只能加入一家院线。签约期满后,可以重新进行选择。

这种改革一方面是基于1993年政策推动的改革并不彻底,新的地方垄断和中间发行环节仍然导致机制不畅;一方面是推动国产片的生产发行放映的任务日趋紧迫。院线制改革总体上再次将原有产品流通链条中的“发行”一节缩减,在院线中包含了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而各电影制片厂和中影直接面对院线发行,以期达到减少发行层次,合理分配制片发行放映三方利益。由于对院线公司的运营管理有具体审核要求,尤其是国产片放映时间要达到2/3,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发行放映的管理,对于电影生产会起到直接促进。

据中国电影集团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消息,截至6月1日,已批准成立的30家省内和跨省院线,含电影院846座,1536块银幕。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等9省、自治区获准缓建院线。(注:杨阳《绿芥刑警首发出场》,《北京晨报》,2002年6月4日。)

就这样,在市场竞争基础上,行政推动的各大小省级院线纷纷下水。但是由于转换时间只有6个月,影院之间很难形成紧密的资本纽带,还必须在随后的日子里不断调整、变革。

如今,实施院线制已达9年,中国电影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施院线制初期由省市电影公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多数区域“翻牌”院线公司,已通过资产重组或与业外资本联姻,建成符合电影产业化发展要求的跨省新型院线公司;且还出现多条业外资本投资兴建连锁影院、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院线公司;只有少数几条在原市电影公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院线公司,仍在管辖区域内艰难前行。加入院线的影院也从原来的800多家发展为1600多家,全国电影年票房收入也从2002年的不足10亿元,猛增至2009年的62.06亿元;今年一季度票房已实现29.33亿元,全年票房有望超过100亿元。回眸8年实施院线制的历程,中国电影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院线竞争的焦点从最初的占山为王,转为拥有品牌连锁影院为王。

在北京万达院线成立之前,全国各大院线竞争的焦点都在争夺现有影院,以拥有最多影院数量为大;而在省市电影公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院线公司,则以拥有一方区域净土为安,占山为王。实施院线制的目的在于打破区域界线,实行开放式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动作模式,致使影院数量多票房不一定高、区域净土不净而暗流汹涌。

2005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打破1519号文件限制,破例批准大连万达集团将分布在天

津、南宁、武汉、哈尔滨、大连的5家自建万达影城连锁店收回,组建北京万达院线,当年实现票房收入8500多万元。2006年,随着长春、青岛、南昌、银川连锁国际影城相继开业,前期开业的9家万达连锁影城平均单厅年票房收入高达210万元;加上年底开业的北京、上海、成都、宁波万达,实现年票房1.5亿多元,跃升全国院线前5名。

此后几年,随着南京、重庆、西安、长沙、海口、呼和浩特、沈阳、厦门、东莞、惠州、苏州、蚌埠、洛阳、汉中、大同、株洲、泉州晋江等全国50多家万达国际电影城连锁店的开业,2009年实现年票房8.33亿元,成为全国惟一一条年票房突破8亿元的院线,占全国总票房的13.4%。

实施院线制9年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合并重组,使经营决策者意识到简单的合并重组,虽使院线一时票房大增,但若加盟院线、影院退出独立运营或转签其他院线,票房就会立马降下来,好几年都难以翻身。只有以资产联结为纽带,打造自有特色的品牌连锁影院,才是院线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除北京万达、广东金逸珠江院线依靠自建品牌连锁店得以飞跃式快速发展外,中影星美、广东大地等院线都以自筹资金,或借力合作等方式,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影院连锁店得到快速发展。

2008年4月“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正式挂牌,从“广东珠江”到 “金逸珠江”并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广东珠江院线从2004年开始,就与广州房地产商20强之一的广州嘉裕集团合作,成立了“金逸影视投资集团”,实现借力发展扩张策略。投资兴建了20多家金逸品牌影院连锁店,年票房收入从始建成时的3000多万元上升到2009年实现票房收入将近4.5亿元;从始建时全国第10进入全国第6 名,这不仅是简单的数据增长和排名靠前,而是彰显金逸品牌影院连锁店整体优势。

2009年1月,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组建的浙江横店电影院线,组建时仅有3家影院、20多块银幕,至2009年年底就新增4家影院、35块银幕,以8300多万元票房位列全国院线第16名。目前,这条由浙江集团所属的浙江横店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院线,已在长沙、南京、郑州、武汉、太原、重庆、呼和浩特等城市投资建设了15家五星级影城连锁店。浙江义乌横店五星级电影城开业,标志着浙江横店连锁影院进军县级城市的开端。力争多年后建成300~500家中高档规模横店品牌影院连锁店。

此外,全国电影市场品牌连锁影院,主要有浙江电影大世界品牌系列、四川太平洋影城品牌系列、河南奥斯卡国际影城品牌系列、湖北银兴电影城品牌系列、山东新世纪影城品牌系列、辽宁北方沈阳华臣影城品牌系列、时代今典影院品牌系列……以及香港电影人投资、划归相关院线管理的环艺影城品牌系列、UME国际影城品牌系列和百老汇影城品牌系列……这些不同的品牌影城系列连锁店,为中国电影市场贡献了80%以上的电影票房。

篇11:无限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们的公司名称是无限极有限公司,无限极有限公司是香港李锦记集团的独资企业。李锦记集团创立于1888年,它的创始人李锦裳先生,在广东省南水乡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明了蚝油;1902年李锦记迁往澳门,因为当时澳门有许多外国人,因此李锦记的蚝油就被这些外国人带到了国外;1920年,第二代传人李兆南先生将产品销往北美许多国家;1946年,公司又由澳门搬到了香港,成立了香港李锦记有限公司。第三代传人是李文达先生,他有四个儿子,李文达先生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他非常重视教育,在他的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送他们到国外就读,学成归国后相继服务于香港李锦记有限公司,从此使李锦记的生产和管理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成为亚洲食品行业的第一品牌,产品畅销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功的完成了李锦记的第一个使命:把中国优秀的饮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做到了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的产品。

李文达的第四个儿子李惠森,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生物学和经济学双博士学位。1992年的一天,李惠森在李锦记的私家游艇上碰到了他的同学潘光宇,两个年轻人在一起谈人生聊未来。这个时候李惠森就对他的同学潘光宇说,“现在我们的家族企业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做的非常成功,21世纪我要怎样把我们家族企业发展的更加辉煌”,这时候潘光宇就给李惠森提了一个建议,就是发展中草药,接着他又给李惠森提供了一个重大的信息,就是当时的中国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的一个高科技科研成果叫复合多糖,正在寻找合作商,他对李惠森说:你们的家族企业这么有实力怎么不去了解一下?潘光宇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呢?因为潘光宇的母亲是第一军医大学的教授,因此他知道这个消息。通过与潘光宇的交谈,李惠森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就回家告诉了他的父亲李文达。李文达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带着自己的智囊团飞往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进行考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谁掌握了复合多糖,谁就掌握了21世纪人类健康的金钥匙。

那么复合多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研成果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发现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西医西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可人们身边却出现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经研究各国得出的统一结论是:免疫力下降导致人类疾病的发生。于是各国开始研究怎样提升人体免疫力,首先是日本的一个私人机构先研究发现了香菇多糖和银耳多糖这两种单一的活性多糖,这种单一活性多糖具有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降血脂、保肝护肝等10大功效;但是日本走的是西医路线,于是把这种多糖做成了针剂销售到世界各国的各大医院,3mL大概260元钱。当时我们国家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于是这个由国家立项的科研公关项目就交给了第一军医大学,为什么会交给第一军医大学呢?中国共有四所军医大学,一军大在广东,二军大在上海,三军大在重庆,四军大在西安;而当时这四所学校中一军大是唯一一所设有中医药研究学科的学院,并且占到了全国中医药领域的半壁江山。于是1972年到1986年,由国家投巨资,以冼显秀教授为首的全国中医战线上的3500多名拔尖人才云集中国第一军医大学,经过14年的研究,研究出了包括香菇多糖、茯苓多糖、枸杞多糖和灵芝多糖等许多的单一活性多糖,但是这些多糖的作用还是很单一,中医讲究的是复方,于是有经过六年的时间在1992年,成功的将这些单一活性多糖复合。复合不是简单的混合,不是1+1=2而是大于3的功效,它不仅具有单一活性多糖的所有功效,还具有激活细胞、修复细胞、营养细胞和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的作用,它能全方位多靶点全面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免疫调节剂。肖黎教授讲:复合多糖的诞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天花疫苗的诞生;第二次是青霉素的诞生;第三次就是复合多糖的诞生。

复合多糖诞生以后,一军大想把这个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当时有三个选择,1、就是自己生产,但是仅仅一款增健口服液就需要投资1亿元,而一军大是一所军队院校在管理和资金上没有这个实力,所以这条路走不通;

2、就是卖专利,一军大以前曾研究过许多像三九胃泰、正天丸、正骨丸、皮炎平等现在在市场上销量很好的科研成果,但是把专利卖出之后,所有的销售利润都和一军大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他们不想卖专利;

3、就是寻求合作,这样就能永远与企业共享利润。于是一军大对外发布了合作的信息,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制药厂和保健品生产厂家的极大关注,都纷纷向一军大提出了合作意向。但是一军大想到国家立项、国家投资研究了这么多年的高科技科研成果,中草药是中国国粹,不能给外国人,而是要选择一家有实力、有良好商业信誉的中国企业合作。

李文达先生回国之后,立即从香港赶往第一军医大学,与当时一军大校长赵云宏上将会谈。双方交谈仅一个小时就对这个伟大的科研成果达成合作意向,强强联合,一个月后签订正式合同,这在当时成为商业谈判界的一段佳话。当时的一军大校长赵云宏提出了三个条件:1.一军大只出技术,但是要占51%的股份李锦记出资金占49%的股份;2.工厂必须建在一军大校内;3.工人必须用一军大的军人。李文达先生对以上三个条件完全接受,因为第一个条件对李锦记这个百年企业来讲资金没有任何问题;对于第二个条件,当时在广东是寸土寸金,这样就省去了购买土地的费用;第三

个条件就省去了招聘工人的程序。当时李文达先生提出了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与一军大签订一份50年不变的协议,内容是:一军大研究的所有中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优先于李锦记选用,李锦记选择后不用的一军大才可以转让给其他公司。

于是1992年,李锦记集团投资8600万港币成立了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李惠森任董事长,从此开始了李锦记的第二个使命: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1994年,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增健口服液上市,上市伊始就获得了“全国食品保健品及技术博览会”金奖。最初公司走的是传统销售模式,进的是各家医院和各大药店,但是上市三个月,销售了仅三万元钱并且出现了假货;这使公司领导非常痛惜,于是公司决定,把所有产品召回工厂停产三个月,公司领导开始商讨新的行销路线。这时又是潘光宇给李惠森提出了建议:走直销。这里我必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潘光宇先生,他是香港直销协会主席,全球三位直销博士之一,东南亚地区唯一一位直销博士。于是公司经过研究决定走直销,聘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研究了三个月三次公开论证,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奖金制度,自此公司稳步发展。

到了1998年公司遇到了两件大事,第一、4月21日国家下令:直销传销一刀切,自90年雅芳公司进入中国直销市场以来,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非法的传销公司,给社会及很多家庭带来非常严重的利益损害,于是国家下令无论是直销还是传销都不允许再继续运行。南方李锦记同样也收到了这样的命令,当天晚上,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公司未来的发展。在会上有些领导就提议,既然国家政策不允许继续运行,我们就不要做了。李惠森董事长只说了两点:第一,我们的业务伙伴中有不少人是以“无限极”为毕生事业的,还有不少是全家人一起在经营,如果我们不做了,他们怎么办?第二,如果我们不做了,我们肩负的“弘扬中华优秀养生文化”的历史使命要怎样去完成?参加会议的所有成员内心都被强烈震撼了,有了这样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很快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当天深夜就做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方案,第二天公司将一封《转型不转理念——致全体无限极伙伴及公司同仁的一封信》迅速分发给了南方李锦记的业务伙伴和员工,开始了专卖店+直销员的行销模式。公司遇到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国家下令部队院校不允许经商,于是一军大将自己51%的股份转让给李锦记集团,从此复合多糖的专利归李锦记独有,南方李锦记成为香港李锦记的独资企业,自此公司迅速发展。2001年,公司出台一五计划,于2004年提前一年半完成,随后公司提出二五计划,李惠森董事长在世界华人景仰的中山纪念堂,喊出了他埋藏心底多年的梦想:南方李锦记创造历史,南方李锦记中国第一,南方李锦记世界第一!2009年二五计划顺利完成,9月18日公司提出三五计划:目标是到2014年实现全球年销售额500亿。

在公司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奖项:2005年8月,无限极品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世界品牌实验室颁发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殊荣,品牌价值80.83亿,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62位,在保健品行业中排名第1位。2005年、2007年,公司连续两届蝉联“亚洲最佳雇主”和“中国最佳雇主”,2006年4月,无限极产品荣获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中国质量奖项中的最高荣誉“中国质量鼎”和“中国用户满意鼎”,这两个奖项的获得,是唯一的一个健康产业;唯一的一个民族企业;唯一的一家直销企业。在公司获得诸多奖项的同时,我们的企业领导人也获得了许多奖项:2008年,李文达主席获得美国百森商学院颁发的“杰出企业家学院奖”,这个学院成立几十年以来,只给全世界87个人颁过奖,获奖人员都是世界级的商业巨人或商业领袖,世界上有十几亿华人,只有一个华人拿到这个奖,那就是我们的集团主席李文达。在同一年,李惠森董事长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及辽宁省政协常委,这也是直销企业领导人中唯一一位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2009年10月1日李惠森董事长又以香港政协委员的身份被邀请到北京天安门城楼观看60周年国庆阅兵大典。2009年李惠森董事长还荣获“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领军人物”称号;我们与如此优秀的公司合作,跟随着如此卓越的领导人创业,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是无限光明!

上一篇:9规则提高求职成功率下一篇:以考试为话题的初中作文:良心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