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2024-05-24

背影优秀教案板书设计(精选7篇)

篇1:背影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初二语文《背影》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巧妙地截取父亲不平常境况下的“背影”,刻画了老境颓唐、爱子如命的慈父形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至爱。全文内容真实可感,触人心弦,读之使人潸然泪下。语言朴实,意蕴深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语言风格,深深地打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采用朗读、研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以及对文章重点段落的研读,重点词句的分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刻感受文中蕴含的至爱亲情.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八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接触到的记叙性散文并不多,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强的。尤其我们农村的学生,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思想情感上,当代中学生很多又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对于生活的体验,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仍然是“生在福中难知福”。因此,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难点,教学中不能停留于课堂,而要引领学生走出课文,感受生活,感恩父母,点亮人生。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深入领会文中的父子情深。

研读课文,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技巧。

培养学生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配乐朗诵、投影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情境导入

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以感人的画面和音乐导入课文。

其实,陪伴我们一生、如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生命的爱,不仅仅来自母亲,还来自我们的父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歌颂父爱的著名篇章——《背影》。此文的作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

二、走近作者.

(学生先说说自己对朱自清的了解,加以点评后屏幕显示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散文集《欧游杂记》,诗集《踪迹》等。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其散文代表作品还有《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朱自清先生像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重视激励)

欣赏《背影》配乐朗诵、同时出示自学提纲.

圈点勾画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自主扫清本文的文字障碍。

本文几次写到“背影”? 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学法提示:

(1)整体感知以自主解决问题为主,有疑难才加以互助解决.

(2)针对学生自学的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或点评.

本文四次写到“背影”。 第二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四、重点研读(合作学习,关注参与)

(一)有表情的朗读第6段.

学法指导:

小组讨论.看谁最能读出父子之间的至爱亲情来.

(2)小组展示.推荐一个读得最好的来参与齐读,比一比哪一组推荐的人读得最好。

(3)加以点评。(提示:可以从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来点评)。

(二).着重理解第6段.

1.作者抓住“望父买橘”场景,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法提示:

(1)细读第6段,注意从父亲的穿戴,走路的动作、神态等方面去领会.

(2)小组交流,推荐最满意的答案参与展示.

(3)适时点拨、点评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色——(这是一个如此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 跚——(这是一个如此难堪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攀、缩、倾——(这是一个如此艰难的背影!)

(2)作者把“望父买橘”的背影描绘得如此详细具体,其用意在哪里?

点评后屏幕显示:

其用意在通过具体描绘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

五、拓展提升.(创新学习,注重引领)

1.作者望见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伤心落泪?

教师引领:

(1)提醒学生朗读课文2.3段,看一看当时是怎样的背景。

(2)注意在段落中找出下列语句.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讨论交流,小组展示.

点拨、点评.

父亲为承担家庭的重担在挣扎。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的境况更使他内心充满忧愁;老境颓唐,步履蹒跚,爱子如命却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此情此景,作者内心有说不出的感动,有说不出的酸楚,有说不出的伤心。因而会如此伤心落泪。

2.作者截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好在哪里?

教师引领:

(1)作者截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其微妙之处是多方面的.

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从材料组织,结构安排,主题表现,感情基调,艺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去探讨。

(2)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3)有针对性地点评后屏幕显示:

a.从内容上说,截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既符合父子相别的实情,有最能表现骨肉相别肝肠寸断的感情,让文章充满悲酸的情调。

b.从结构上来说,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用”背影“贯穿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井严,通过一次次的.背影描绘,一步步地表现了父子情深的主题。

c.从艺术创新来说,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这种巧妙地截取不平常的背景下的独特画面,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的构思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六、达标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

交卸( ) 狼藉( ) 妥帖( ) 奔丧( )

pán shān( )( ) suŏ xiè( ) ( ) tuítáng( ) ( )

2、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 )

(2).凄惨暗淡,不景气. ( )

(3).看到心里感到悲伤. ( )

(4).细小而繁多(的事).( )

(5).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

3. 同学们,你们一定被父母深深的感动过,请把父母最让你感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课后试着选取恰当的角度,把这件事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背影

( 朱自清) 叙事散文)

开篇设疑———点出背影 第一次流泪 悲伤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二次流泪 感动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三次流泪 惜别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流泪 思念

教学反思

依据新课程的教学理论,本堂课实行“双向五环”的教学模式。 “双向”是指通过教与学的互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达到教学相长、双赢共好的教学效果。

“五环”是指提出目标——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提升——达标检测五个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 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力求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有效地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阅读教学达到“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相统一的理想境界,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篇2:背影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开课即展示翠鸟标本,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该课的教学采用了目标教学法,课前定标,质疑导学中达标,总结课文时查标,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有据可依。

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画投影展现静态的翠鸟,VCD及电脑动画体现动态的翠鸟。鲜明的画面,动听的音响,迅速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同时又利用文字投影出示重点句段,从而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迅速结合。使得作者按顺序抓特点来描写翠鸟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图画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自读勾划的良好自学习惯,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篇3:重视板书设计, 凸显板书价值

板书运用简要的文字、符号和图表, 适时适地展示给学生, 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繁冗的言语说明, 节省了教学时间。板书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概括性, 尽可能反映知识的根本所在, 富含启发性,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让学生思维活跃, 找到未写的意蕴, 牵一发而动全身。板书要把知识间内在的结构、联系反映出来, 必须要用一定的布局手段进行知识点的串联, 使板书最终连接成一张清晰的“知识之网”, 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很大。

四、展示教学风格, 培养审美情趣

精湛的板书直观形象、简洁明了、生动有趣, 是教师劳动创造的结晶, 是教师知识、思想、能力等多种素质的融合, 渗透着教师教学的智慧, 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独特风格。高超的板书, 教师在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间所展示出来的不只是流畅美观的符号、文字, 更是浓缩精练的知识, 厚重渊博的学养, 严谨求实的精神。教师的板书, 实质上是通过艺术化的方式传递知识、传承文化, 同时使学生得到智慧的启示、精神的愉悦、情感的熏陶。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更有利于全面育人功能的实现。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板书要简明扼要, 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凡要写上黑板的一字一句, 都要经过精心选择、细心组织。”板书设计小看不得, 非要下工夫研究不可, 教师要像艺术家雕刻作品一样, 精益求精, 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板书, 以便更好地凸显板书设计的价值,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篇4:板书是微型教案……

一般来说,读懂一篇文章,首先就要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才能进一步透过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与感情,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而要理解文章的内容,至少要把握住三个层面:文章的基本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难点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走进理解的大门。

(一)

板书是微型教案。因此,板书必须有利于学生“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要有利于学生“精读”,就应着力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做到主线明确。

“孙膑帮田忌赛马,反败为胜的经过”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为了做到主线明确,开始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田忌赛马

败—→(谋)—→胜

(二)

板书是微型教案。因此,它也必须有利于学生“速读”课文基本内容。而要有利于学生“速读”课文基本内容,板书就必须浓缩课文的基本内容,做到要点明了。

这一课在内容上有几个基本要点:(1)第一场是怎么败的;(2)第二场是怎么败的;(3)孙膑是怎样“谋胜”的;(4)第三场是怎么胜的。理解这些基本内容,是透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做到要点明了,有利于学生“速读”课文基本内容,本人对板书进行了改进。

田忌赛马

败—→(谋)—→胜

齐:上 中 下

田:上 中 下

显然,修补部分浓缩了两次赛马及“谋胜”的全过程,有了这些“速读”的要点内容,精读的主线就明确多了。

(三)

板书是微型教案,当然有必要力求形象、生动、直观,以利于学生“攻读”难点内容。语言文字本身是抽象的,它远远没有形象的事物、生动的情景好感受、好理解、好记忆。在板书上,若能把抽象的语言辅以适当的形象和动态的情景加以表达,必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板书应力求形象、生动、直观。

在这一课,弄清孙膑取胜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要使学生吃透这一点,在教学上,必须有层次地循序渐进。落实在板书上,同样也要有层次地、“动态”性地、一步一步地“演示”。为了达到这一点,我再次对板书作了修改:

田忌赛马

败 (谋) 胜

在这个板书上,下面是“六马三局”的可演示图片。教师顺着教学程序进行合理的演示,就可以使这部分板书成为动态的情景语言。这样,板书的容量得到充分的扩展,使板书既隐含了文中四个层面的知识要点,又囊括了两次赛马的全过程,更隐含了“孙膑的闪光智慧”这一思想内容,也透示着叙事的主要顺序:

1.每个等级的马,齐威王的都比田忌的强。

2.第一场,田忌以“上→上;中→中;下→下”必然以“0∶3”惨败。

3.每上一级两匹马都比下一级两匹马强。

4.适当调整顺序,就可以扬长避短,以“2∶1”出奇制胜。

5.“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科学决策”是出奇制胜的原因,有了这些情景语言,再理解“孙膑谋事态度,谋胜思想”(“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就水到渠成了。

6.叙事顺序:“败→谋→胜”。

(四)

板书是微型教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板书的内容简明和形式简洁。简明作为板书的基本要求,“明”是主,“简”是次。当“简”得有利于“明”,就应当“简”;当“简”得不利于“明”,就不能“简”。

第一种设计,显然“简”有余,而“明”不足。相比之下,第二种设计不仅比较“简”也比较“明”,——但其板书直观性十分有限。

第三种设计:板书除了课题外,仅仅只有计词语三个,还有图片一张,但是其内容却囊括了两次赛马的全过程,文章中的四个层面的六个主要知识要点,隐含了文章的思想内容,透示了叙事条理。应该说,这种板书形式简,容量大。同时,板书形象生动,不仅强化了主要内容,而且突出和“简”化了难点内容。所以,应该说,这种板书做到了“意思明了”。

总而言之,板书是微型教案,它应当充分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于学生精读课文主要内容;板书是微型教案,它也应当充分浓缩文章的基本内容,做到要点明了,以便于学生“速读”课文基本内容;板书是微型教案,它更应当力求形象、生动、直观,以帮助学生“攻读”难点内容;板书是微型教案,它当然要求整体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进而透过文章内容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重板书的合理运用和科学设计,将板书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屈永新.《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与反思[J].新课程,2007(Z1).

篇5:找春天教案和板书设计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寺村中心校东校区 廖云青

教材简介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于永正老师说:“我们要把语文课上得简单,就是识字、读书,就是朗读、背诵,就是教他们写好作文。”本文文笔优美,语言简洁,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是一篇适合训练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春天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他们能够把自己对春天的体验与文本中描写的春天产生共鸣。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让他们愿意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想象,并学会运用文章的表达方法把自己体验到的美好春光展现出来。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作文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教师要理顺读写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春天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时,在“感受阅读的兴趣”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真真切切地开启学生智慧的心灵,引领他们走进春天、融入春天,展开想象的翅膀,描写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学习课文运用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写一写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体会春天的美好。教学难点

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学会描写春天美景。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如果会唱的可以跟着唱哦。2.师: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板书:春天)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

(指名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或者课件出示春天的词语齐读。)3.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去读读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板书:找)齐读课题

二、感受春意,学会表达。

1.二人小组学习要求:合作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流程检测。相机指导朗读,体验春天的美好,感受发现的快乐。(1)学习一、二自然段。“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急切、向往、激动)句子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受孩子们的心情? A.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B.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背诵。(指名读——范读——感悟读——表演读等。)(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

A.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_________ __________ B.引导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读出“找”春天的快乐。

C.认识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比喻句。这样的句子你会说吗?

仿写句子: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展示,交流句子。

(3)学习4—7自然段。自由读四至七自然段,思考: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A.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那是春天的眉毛吗?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 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四人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

通过交流了解带“是”字的比喻句,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例: 师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生答: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多像春天的眉毛啊!B.指名读句子,指导学生用富有童真童趣的声音诵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C.拓展想象,仿写句子:(),那是春天的()吧? 教师示范:弯弯的小河飘过碧绿的田野,那是春天的腰带吧? 指名展示,交流句子。

(4)学习第8自然段。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她还会在哪里呢? A.出示填空,师生合作朗读。

春天来了,我们___了她,我们__了她,我们___了她,我们___了她。她在__________上荡秋千,在__________上摇啊摇,她在__________、__________嘴里叫,在__________、__________枝头笑……

B.学生练习朗读、背诵。指名检测。

C.认识拟人句:“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桃花、杏花枝头笑”,这句话把春天当作人来描写,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拟人句。这样的句子你还会说吗?

D.拓展想象,仿写拟人句。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__________ 春天来了,我们听到了,她__________ 春天来了,我们闻到了,她__________ 春天来了,我们触到了,她__________ 汇报展示,交流句子。

三、配乐朗读,深化发现。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在轻音乐声中朗读、背诵课文。

四、总结全文,倡导发现。

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校园里,操场边,田野上,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春天的足迹,更会发现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美!板书设计 找春天

看到了

小草 野花 树木 听到了

小溪 喜鹊 杜鹃 闻到了

花香

触到了

荡秋千

__________像__________

表达方法 比喻 __________是__________

篇6:教案编写和板书设计 逐字稿

——产雅楠

第1页:

上次李仲秋培训的时候说,讲什么东西都要先说明一下讲它的目的,预期的结果是什么。所以大家看到题目的时候可能就知道了,我要讲的是如何编写教案和如何设计板书。但是我讲完之后大家其实并不能立马就学会写教案了、会设计板书了。科目有科目的不同,而且说到底这是个习惯的养成。

第2页:

开始之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大家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回答是或否。

1、我曾经写过教案。

2、我几乎每周上课前都写教案。

3、我每份教案都包含课程目标、重难点、各部分时间。

4、我的教案分为教师活动和学生可能的反馈。

第3页:

之前朱华给大家培训的是CELTYL体系的教案。标准的CELTYL教案会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课程目标(包括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教具、预期问题、解决办法、个人目标、作业、反思、教学过程、各教学过程使用的时间、组织形式(教师对学生群体或教师对单个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等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等。

CELTYL教案包含的内容很全面,非常适合母语非英语的少儿学习英语,我们权且把它称为教案的最高标准。但是我今天要讲的并不是怎么写出一份CELTYL教案。

对于教理科毕业班的老师来说,讲课的过程更多的还是讲授,课堂活动随考试的临近而急剧减少。所以我想说的是,作为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出的那份教案的最低标准。也就是说,至少要做成什么样,才可以比较放心的走上讲台。

第4页:

我们的课堂,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把知识带走。怎么才能保证学生把东西带走呢?他当时学会了固然很好,但人总有个遗忘的过程,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笔记就成了他复习上课所学的唯一材料,这个才是他能带走的东西。

学生的笔记从何而来呢?一定是你上课时的授课内容,在上课之前这些授课内容老师肯定是做好准备的,也就是教案。如果我们在这之间划一个大于或小于的符号,大家觉得是教案内容>学生笔记还是学生笔记>教案内容呢?

在中间我还留了一部分空白,那部分空白是什么呢?

所以其实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教案内容>黑板板书>学生笔记。或者严格的说是教案内容≥黑板板书≥学生笔记。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尽量让第一个“≥”号的“>”部分,越大越好,和尽量让后一个“≥”号趋近于“=”。

第5页:

首先来看第一个“≥”号。

正常日校的老师,每份教案都必然包括的内容有这么几个: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具、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既然是说最低标准,那我们来看看哪些是可以省略的。

教学目标,这个写出来,我觉得是给教导主任或者教研组长看的,教这门课的老师不可能不知道这堂课的目标是什么,或者其实只要一看到教案具体内容就马上能反应出来教学目标了。所以这个可以省略。

重难点,这个写出来,我觉得是给新老师看的,有过经验的老师不可能不知道这课的重难点在哪。所以也可以省略。

教具,这个是给自己看的,不过咱们几乎没教具。所以也省略。

教学过程,这其中包括几个部分。引入,这部分在新授课或者引发兴趣时有用,引入的例子如果生动的话相信老师也是忘不了的,所以接着省略。具体内容,这个待会再说。作业布置,可以看当时教学的情况来定,所以还是可以省略。课堂小结,基本上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重难点的复习概括,而重难点在教案内容中是完全可以体现的,所以也省略。

最后课后反思,这个我觉得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课后反思的时间一定不能隔太久,第二天再反思可能就已经想不起来了。这个反思可能是学生对某个内容的反应不正常时你的处理办法,需要调整授课节奏,或者感觉某些习题讲的位置不对,难度不适合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教案的具体内容中进行修改,没必要单独写成很傻很教条的反思,所以继续省略。

省略到最后剩下的东西就只有教案的具体内容了。包括讲授新知和习题演练。

大家都有这个感觉,比如我想参考某个部分的教学过程,在网上想找写好的教案,能找到像样的么? 结论就是,好教案是“下”不到的。如果我想要某个好老师的教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假设这个老师自己是不能给你的,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找他教过的认真记笔记的学生,要他上课时的笔记。

第6至8页:

好的笔记完全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授课思路,而且基本上就是这个老师教案的具体内容部分,是教案的精华部分。

好的教案必须包含哪些要素呢?

1、条理清楚。一看教案就知道授课的逻辑顺序和思路,而且自始至终符号都是统一的。

2、重点突出。学生能把笔记做成这么多颜色,一定是因为老师在黑板上就用了这么多颜色,或者特意强调某些东西重要,学生才有可能区别对待的。我们因为笔的颜色所限,所以可以灵活一点,比如重点的部分划个框,底下多划几条横线之类的。

3、有例有练(有规律有验证)。新授课就是有例题有练习,复习课就是有规律有验证。

第9、10页:

如果有配套教材的,或者觉得把例题、练习都抄下来太麻烦,可以做成“链接”式的,在教案中注明,讲完这个知识,应该做哪一页上的哪几道题,可以省去备课的时间。(缺点是:下次再看教案的时候如果教材换了或者不见了,那习题还要重新选择。)

第11至13页:

各学科示例。其实重难点从笔记上也能看出来。凡是占用篇幅大的都是重点。

英语部分,是新授课,讲单词。一定会有单词的中文意思,有时候还有词组或者固定搭配和用法,老师觉得有必要标注中文释义的,一定会把中文也写在黑板上(光用嘴说,是不要指望学生能用笔记下来的!),最主要的我觉得是,一定一定要有例句,甚至有时候连例句的中文老师都很贴心的写下来了,就怕学生不记。

第14页:

有的老师上课的时候不用板书,用PPT呈现,但是,是先有PPT,还是先有教案呢? 对我而言一定是先有教案的,然后根据教案再做PPT。

第15页:

什么样的课适合PPT讲?我觉得是概念多,没有解题过程,不需要呈现解题思路的课,用PPT比较方便,或者理科课里有很多复杂的图形、英语老师有大段大段的文字的,适合PPT呈现。

第16页:

如何写出最低标准的教案? 这一点老李讲过一部分,在这里简单说两句我的看法。

1、读书,做题

读的书首先是教材,然后是教辅,各种参考资料。做题,做真题、模拟题、学校考试题等等。

2、题型分类

新授课按知识点分类,复习课按考点分类。

3、识别标志/方法步骤

简单的说,我觉得是“把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思路无限放慢”,然后落在纸上,这个东西才算成型。我们可能觉得这个东西这么简单为什么学生就不会呢?其实是你对这个东西太熟悉了,你的思路太快了,学生刚接触的时候不可能这么快。所以把自己的思路无限放慢,看看自己到底如何想到的,用了几步想到的,为什么就没往别的方向想而就偏偏想的是最正确的思路呢?把这个东西像慢镜头一样的放出来,写下来,教给学生,也这么做,学生才算会了。

4、配题

搭配最典型例题(基础+变化)、最新练习题,编成讲义或教材,在教案中定位

第17页:

第二个“≥”,应该尽量做到“=”,也就是让板书等于学生的笔记。想让板书上有什么,教案中至少应该有什么;想让学生的笔记上有什么,板书上至少应该有什么。

第18页:

再问大家几个问题。这几个问题没有确定的正确答案,都是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的。

第19页:

说说黑板怎么用。左上角是气象台路、永安道、河北等地方的黑板;右下角是南开、和平的黑板。

第20、21页:

有的老师喜欢从左写到右,有的老师习惯左边写满了再写右边,哪个好呢?没有好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比如这块黑板,除去最左边的部分,右边跟咱的黑板差不多大,就是从左写到右的。

为什么这么用呢?

因为这是实验室,正在上实验课,黑板上的东西写完了就可以不用擦了,所以从左写到右是没任何问题的,但是只要这堂课是需要擦黑板的,这么写就有问题了。

第22页:

还有把黑板分三块的。我个人的习惯基本是分成左右两块,但是最右边有时候会留一个区域专门写步骤、公式、规律,或者学生刚学还没练熟的东西,需要时不时看黑板上的提示的。那部分我写完之后整节课就不擦了,只在余下的部分,分左右两块写,左边写满了写右边,右边写满了再把左边擦掉,在左边写,也就是说一直让黑板上留着刚刚讲过的部分。

第23、24页:

板书举例。

第25至31页:

各类板书,好的好在哪,不好的不好在哪。

第32至最后页:

轻松一下,猜猜看这些是在讲什么课?

最后做个小结。教案的“最低标准”:

1、条理清晰;

2、重点突出;

3、有例有练(有规律有验证)。教案内容≥黑板板书≥学生笔记。我们尽量做到第一个“>”和第二个“=”。

最后再补充一句,写教案应该是老师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比仅仅学会了困难的多的事情。

感谢各位的宝贵时间!

篇7:背影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3.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冻,你觉得哪杯水会先结冰?(生答)有人说是冷水,有人说是热水,也有人说是一起结冰,那么实验证明是热水先结冰。发现这个现象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姆潘巴,所以世界上将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为姆潘巴效应。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代大才子纪昀带给我们的故事《河中石兽》,看看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疑读

正其音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读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板演生僻字)圮

木杮 学生自由朗读,用批注法在文中标出生字难句,并记下疑惑。2.指名朗读,读出提高。

请学生评价(评价可从正音、停顿两个角度进行)正音:看黑板 划一划:

师: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感。僧/募金重修 是/非木杮 盖/石性/坚重

棹(zhào)/数小舟

教师:请你发现,该如何停顿呢?

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目的是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注重文言语感按意义划分,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句首发语词、关联词、时间副词后需停顿等等,让学生在文中划出朗读节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3.齐读

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以及停顿的基础上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4.感知文意。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原文)。

故事: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道理: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

三、译读

明其意

(一)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组内轮流翻译

2.难点做好标记

(二)你问我答。请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句子,全班交流。

通过合作解决了很多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来检查一下你的翻译情况。)

(三)译一译(合作探究,突破难点。重难点词句)

教师:几个人?分别是谁?按照谁的方法找到了石兽?怎么看出的? 1.果得于数里外(倒装句)倒装还原了!省略的加上了!之 教师:什么地方找到的?

2.当求之于上流(运用倒装方法)

教师:一般会上哪里去找?可是老河兵为什么要去上游呢?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教师:很长,理解有难度。大声地翻译,疑难可以同桌交流。请一生翻译。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关注课下注释)

画一画:把老河兵的这句话转换成图形(简笔画)来演示一下。(时间只有两分钟,左为上流,右为下流)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教师:看来大家已经把最难的句子理解了,老河兵按照他的方法找到了石兽。那么其他人又是怎么找的呢?

再读后两个理由,有什么发现?(有相同的理由)有相同点可是为什么讲学家找不到呢?(注释8)

找出老河兵对这两个人评论的句子。4.变一变(顺序颠倒一下可以吗?)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重读)颠乎?(通假现象)求之地中,固颠;求之下流,不更颠乎?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更颠。

小结:反问句,更能体现对讲学家的嘲讽。5.找一找

纪晓岚的作品记录很多亲身经历,详述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内容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文中哪些地方还可以读出作者对讲学家的嘲讽? 教师:用波浪线划出所有体现作者对讲学家嘲讽的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哪里体现嘲讽——读语气(5人)——齐读 写法:以小见大

借事说理 还有哪句?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嘲讽)圈出笑一词

读两个笑句子

(3)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今异义)教师:还有没有?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6.比一比

教师:讲学家笑了,老河兵也笑了。他们的笑一样吗?你又怎样理解其中的意味?(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2)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请在他们的语言中揣摩一下人物的神态,在括号里填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说理由。

讲学家:讽刺,高傲,自负,嘲讽,自以为是 老河兵: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坚定

想一想:请发挥想象,描述“讲学家”和“老河兵”的心理活动,揭示出他们“笑”的缘由。(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心中暗想:____,不由笑之。(2)一老河兵闻之,心中暗想:_______,又笑之。7.分角色朗读(齐读),读出语气语调

四、创读

悟其理 演一演(情景再现)

请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再现文中某个人物寻找石兽的经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互相评价

假若庙僧、讲学家和老河兵就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几句话?说什么?

五、背读

得其法

投影:背一背

凡河中______,当求之于_____。盖石性______,沙性______,水不能冲______,其反激之______,必于石下迎______处啮沙为______,渐______渐______,至石之______,石必倒掷______中,如是再______,石又再______,转转______,遂反溯流逆______矣。求之______,固______;求之______,不更______乎?

若有时间再减,再背。凡______,当________ 之于_____。盖______,沙性______,水不能冲______,其______,必于_____迎______处_____为______,渐______渐______,至石之______,石必______中,如是再______,石又再______,转转______,遂反溯流逆______矣。求之______,固______;求之______,不______乎?

六、课上总结,布置作业

填一填

把这节课的收获(做事、做人)变成一句话填上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生:实践出真知

重视实践 生:多元化思考多角度思考 生:不应该嘲笑别人,谦虚 阅读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希望同学们多读书明理,思考明智,实践明知

板书设计: 僧

人:水

讲学家:石

讽刺

高傲

自以为是

嘲讽 老河兵:水

胸有成竹

上一篇:市教学研讨会听课心得体会下一篇:情侣守则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