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时空观

2024-05-12

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时空观(通用13篇)

篇1: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时空观

2015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时空观

时空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很好的掌握这个考点,考研教育网帮助大家梳理的此考点的重点内容。同时结合历年的真题,希望能够给2015考研学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带来帮助。

一、时空的含义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二、时空的特征

有限性与无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客观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实践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真题1】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阿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答案】C

【真题2】长江的年龄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示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BD

篇2: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时空观

从教材的主题和贯穿教材的主线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从学科体系看,《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几乎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章节体系安排看,由绪论和正文组成。其中,绪论包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等三个层面的问题。正文由七章组成,前三章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论。后四章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进一步展开和应用。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阶级剥削雇佣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从而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篇3: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时空观

(一) 《经济生活》已考的考点分布及分值

注:表中的试卷均系浙江卷。

(二) 《经济与生活》考点的变动情况

与2012年相比, 2013年考点编排的体例与教材的单元题、课题、框题、目题基本一致, 考点的变动情况如表2所示:

(三) 启示

1.《经济生活》试题的分值每年达32分, 占高考文综思想政治总分的近三分之一;学生较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 尤其是生产、分配、交换, 经济方面的感性知识少;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快, 不稳定因素多。所以, 我们在备考复习时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经济生活》模块。

2. 高频考点与非高频考点。价格、消费、基本经济制度、企业、投资理财的选择、分配与公平、财政与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等是近年来的高频考点。对高频考点, 我们在复习中不仅要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同时也要收集整理与这些考点有关的时政材料。

如“价格”为高频考点的原因分析:因为价格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价格调节经济的运行;价格涉及千家万户, 是关系民生、关系经济健康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问题;价格与生活密切相关;等等。

纸币、汇率、价值规律、消费心理与消费观、改革、商业银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与载体等属于非高频考点。对非高频考点, 我们也应该重视, 毕竟高频考点与非高频考点的区分是相对的。

3. 高考文综思想政治试题中的一道综合题往往以《经济生活》切入, 其第2小题的综合性强, 考查的知识点往往跨课、框、目, 甚至跨单元, 难度相对较大。

二、知识重组

(一) 按照教材的体例进行复习

高考试题源于教材, 但高于教材。在第一轮复习中, 我们往往按照考点和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 这样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 细化对考点的理解。但在第二、三轮复习中, 我们不妨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复习, 如按照教材的“目录”进行复习, 因为高考试题, 尤其是综合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命制, 如单元题、课题、框题、目题等, 且往往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另外, 我们也要重视教材扉页中的“致同学们”等相关内容, 因为这是整个模块的高度概括与精华。

(二) 以主干知识为核心进行复习

以主干知识为核心进行复习, 即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切入, 联系实际, 带动其他知识点, 跨单元、课、框、目等重组知识, 联系其他模块等方面具体展开。

《经济生活》的主干知识有:货币、价格、消费、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主体 (生产者、消费者、投资者、居民、政府) 、投资理财、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与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等等。

以“宏观调控”为例:

1. 是什么。

主要应清楚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

2. 为什么。

主要应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是为了弥补市场调控的不足;二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三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五是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 是践行政府宗旨、履行政府职能和责任、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 (以上是结合《政治生活》模块进行复习) ;六是尽可能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以上是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 。

3. 怎么办。

我们应怎样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以上学生容易完成) 。二是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充分运用价格、竞争、供求等机制, 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以上是跨单元的知识重组) 。三是国家应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调控 (以上是结合《生活与哲学》模块和具体材料进行分析, 属于较高要求的知识重组) 。

(三)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常识进行复习

《经济生活》模块的复习可以是多角度的, 按经济学的基本常识进行复习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复习法。具体包括:

1. 价值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贯穿《经济生活》的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2. 按照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 即生产 (主要是第二单元、第四单元) 、分配 (主要是第三单元) 、交换 (主要是货币、价格、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 、消费 (主要是第一单元) 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复习。

3. 对市场经济主体即企业、居民 (包括消费者、投资者、劳动者) 、政府, 从“是什么 (或地位) ”“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复习。

4. 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即投资、消费、出口等进行分析。今年一要关注消费,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同时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二要关注投资, 如何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5. 从经济结构如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等角度进行复习。

三、方法指导

(一) 图表型综合题

“让数据说话”是《经济生活》试题尤其是综合题最显著的特点, 所以要求我们将数据材料与经济理论、时政密切结合, 并作适当的概括分析, 得出合理的结论, 进行全面的评价或提出有效的对策。

在图表综合题中, 通常第一小题要求考生“描述 (揭示) ……经济信息”, 分值一般在6~8分, 属于较简单试题, 重在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图表题常常以表格、曲线、柱状、饼状、扇形、漫画等不同形式呈现。解答时首先应看懂各种形式的图表, 然后读懂相关信息, 把握主要内容, 领会命题的基本意图。其次要掌握这类题型的基本答题方法与步骤:一是看清标题 (用于揭示主题) 和注 (补充说明) , 这是基础;二是将数据、图等进行分类并作比较, 包括纵比和横比, 这是核心;三是分析极值 (最小值、最大值) , 极值是比较的分水岭, 并以此分析数据、图等变化发展的趋势, 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四是得出结论或提出主要的对策。

第二小题难度较大, 既考查基础知识, 特别是主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又突出考查运用多个主干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高考文综的四个能力要求, 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题型上看, 已考过“作用型” (2010年浙江文综正卷) 、“辨析型” (2011年、2012年浙江文综正卷) 、“对策型” (2013年浙江文综调测卷、参考卷) 等试题, 复习时除以上三种题型, 还要准备“原因型”“意义型”“影响型”试题。

从答题方法上看, 首先应根据设问的要求, 准确地调用知识点 (跨单元) 的具体内容, 精密围绕设问, 结合材料, 进行全面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措施。

例如, 2012年浙江省高考文综卷第41 (3) 题 (题略) :

【设问】结合上述材料, 运用公司经营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小林同学的观点。

【试题答案】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钢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从这个角度看, 小林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公司经营应着眼于长远发展, 制订正确的经营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唯有如此, 钢铁企业才能真正走出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的困境。同时,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理应通过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 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 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以上题型属于辨析题, 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辩证思维, 调用公司成功经营的要素,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关系等知识, 并将其与材料有机地结合, 这样才能完整解答。

试题答案紧密围绕设问, 结合材料, 分析全面, 提出的方法和措施有依据, 通过“……从这个角度看……但……唯有如此……同时……”这些词汇, 使答案层层深入, 更具逻辑性。

(二) 计算题、准计算题

对于计算题、准计算题, 我们一是应适度关注, 按照教材的要求与内容进行复习, 不必超范围;二是重在掌握经济学的计算能力, 而不是数学运算能力。

《经济生活》中与数据有关的考点主要有:纸币升 (贬) 值、价值量、价格 (物价、股票价格) 、汇率利率的变动、供求关系、劳动时间 (包括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包括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经济效率、财政 (居民) 收入与支出、产量、经济结构。

总之, 我们无论在解答图表型综合题, 还是在解答计算题、准计算题时, 都应根据设问的要求, 既要准确地调用相关知识, 又要紧密地结合材料, 力戒知识与材料“两张皮”的现象。

四、问题关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学科命题的显著特征, 所以我们在复习时必须贯彻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本年度的国内外包括浙江的重大时事政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等。

(一) 主题、主线、中心

1.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与之相关, 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积极扩大内需, 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同时必须深化改革, 从而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2. 复习中可联系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劳动生产率 (劳动时间) 、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消费、价格等相关知识点。

(二) 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

1. 建设美丽中国,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需要。

2. 复习中应联系科学发展观、改革、生产、消费等相关知识点。

(三)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推进改革开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

2. 复习中应联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社会公平、共同富裕、党的领导等相关知识点。

(四) 保障和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篇4:透析考研英语翻译之句法考点篇

被动语态

由于考研英语的英译汉文章一般会客观陈述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的内容,而被动语态可以很好地体现作者客观、严谨的态度,所以在英译汉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对于带有被动语态的句子,在翻译时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译为被动或者近似结构

The role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evolution was formulated only a littl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o, and the selectiv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shaping and maintaining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is only beginning to be recognized and studied. (2002年真题63)

【结构分析】这是由两个简单句构成的并列句。两个简单句的主语都是“The role”,并且句中都使用了被动语态。

【译文】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仅在100多年前才得以阐明,而环境在塑造和保持个性行为时的选择作用则刚刚开始被认识和研究。

【点评】被动语态直接译为汉语有时并不别扭,可以予以保留。

(2)译为主动语态

Owing to the remarkable development in mass-communications, people everywhere are feeling new wants and are being exposed to new customs and ideas, while governments are often forced to introduce still further innovations for the reasons given above. (2000年真题 73)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Owing to the remarkable development in mass-communications是介词短语作状语修饰整个句子,people everywhere are feeling new wants and are being exposed to new customs and ideas是主句,而while引导状语从句。

【译文1】大众通讯的显著发展使各地的人们不断感到有新的需求,不断接触到新的习俗和思想,由于上述原因,政府常常得推出更多的革新。

【译文2】由于大众通讯方面的显著进步,各地的人们正在感受着新的需求,正在被暴露在新的习俗和观念之下,而由于上述原因,政府经常不得不推出进一步的革新措施。

【点评】原句中“are being exposed to”如果直接处理为译文2中的“正在被暴露在……下”,与前面的“正在感受着新的需求”在汉语中不很协调,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正如“Let's go out and be exposed to the sun.”一样,如果译成“走,出去被暴露在太阳下”,无疑会让人感觉很奇怪,可不可以换成主动,直接说成“接触一下阳光”呢?同样,译文1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更到位。

(3)被动译为主动,施动者译成主语

如果英语原文中出现被动语态加by、in、 for等做状语的介词短语,通常可以将英语原文中的by, in, for等做状语的介词短语翻译成译文的主语, 而同时把英语原文中的主语翻译成宾语。

During this transfer , traditional historical methods were augmented by additional methodologies designed to interpret the new forms of evidence in the historical study。(1999年真题73)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简单句。During this transfer是介词短语放在句首作整个句子的状语,traditional historical methods were augmented by additional methodologies是整个句子的主干,designed to interpret the new forms of evidence是additional methodologies的后置定语,in the historical study是new forms of evidence的后置定语。

【译文1】在这种转变中,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那些解释新史料的新方法充实了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

【译文2】在这场变革中,旨在(被设计用来)解释历史研究中新形式史料的新方法扩充了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

【点评】如果不做这样的处理,而直接按照原文顺序,得到的译文就是“在这种转变中,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被设计用来解释历史研究中新形式证据的新方法所扩充”。这种处理方法因为“被”字后面内容太多而变得很难读懂。从这个意义上讲,译文2的处理更加平实,符合考研的实战要求。

(4)译为无主语或泛指主语句

It leads the discussion to extremes at the outset: it invites you to think that animals should be treated either with the consideration humans extend to other humans, or with no consideration at all. (1997年真题 73)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冒号把整个句子分成了两部分:前面的部分是个简单句,后面的部分是个复合句,后面的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说明。冒号后的主句是it invites you to think,that引导的是宾语从句。Either ...or ...引导两个介词短语做状语修饰动词treat,在either引导的介词短语中,humans extend to other humans是省略了从句引导词that的定语从句,修饰名词con-sideration。

【译文】这种说法从一开始就将讨论引向两个极端,它使人们认为应这样对待动物:要么像对人类自身一样关切体谅,要么完全冷漠无情。

【点评】原文中斜体部分如果保留被动,则应该译成“动物应该被这样对待”,这种表达不符合汉语的习惯,即:不符合考研翻译中的“顺畅”标准,因此参考译文所作的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特别提示:

a. 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通常表示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翻译时要做适当的体现。

b. 应适当选用同义词组替换“被”,以便使语句更加顺畅。

c.译成汉语的被动语态。英语中的许多被动句可以翻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常用“被”, “给”, “遭”, “挨”, “为……所”, “使”, “由……”, “受到”等表示。比如:

The movement to oppose racial discrimination was personally initiated and led by a famous African American leader. 这场反对种族歧视的运动是由一位著名的黑人领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

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考研翻译中最大也是最难的考点,出现频率之高为其他考点所不及,最多时(2003年)有四句包含这一考点。定语从句的翻译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前置定语

But even more important, it was the farthest that scientists had been able to look into the past, for what they were seeing were th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that existed 15 billion years ago. (1998真题71)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 But even more important是整个句子的状语,it was ... that是强调句式,for引导原因状语从句(参见1995年71题),在这个状语从句中,what they were seeing是主语从句,were th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是状语从句中的系表结构,that existed...是修饰名词patterns and structures的定语从句。

【译文】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科学家们所能观察到的最遥远的过去的景象,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存在于150亿年前的宇宙云的形状和结构。

【点评】原文中斜体部分是个定语从句,其修饰对象为the patterns and structures,参考译文中处理成“的”字结构的定语,放在先行词之前,因为定语从句与被修饰词之间关系密切,且本身信息负载量小,所以这种处理方式非常合适。由于定语从句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形容词,所以这种译法是最普遍的。

(2)采用“分译法”——单独成句

①当定语从句与被修饰词之间关系不很紧密,且译为前置定语过于臃肿时,可以考虑让定语从句单独成句,具体做法是将关系词处理为先行词的重复。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2001年真题 71)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是主句,其中hosted by robots是过去分词短语做television chat shows的后置定语,with pollution monitors是介词短语修饰cars;that will disable them是定语从句,修饰pollution monitors ;when they offend是时间状语从句。

【译文1】将来会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以及装有能够在汽车污染超标时使汽车停止行驶的污染监测器的汽车。

【译文2】将来会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以及带有污染监测器的汽车,一旦汽车污染超标,污染监测器将使汽车停止行驶。

【点评】上面的译文1简直不知所云,其原因正是内容很丰富的定语从句被翻译成了前置定语。改进的办法就是向译文2学习:在适当的时候让定语从句单独成句。

②有时关系代词的指代对象是前面的某个句子,翻译时需要总结,可以以模糊对模糊,根据具体情况将该代词译为“这个问题”,“这种问法”,“这种做法”……

The Greeks assum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had some connection with the process of thought, which took root in Europe long before people realized how diverse languages could be.(2004年真题61)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带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其结构分析如下:主句的主、谓结构:The Greeks assumed that(希腊人假定);宾语从句: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had some connection with the process of thought(语言结构与思想的过程之间有某种联系); 定语从句:which took root in Europe(这种想法扎根于欧洲);时间状语从句:long before people realized how diverse languages could be(早在人们意识到语言会有多么的不同之前)。

【译文】希腊人认为,语言结构与思维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想法,早在人们意识到语言会有多么千差万别之前就已经在欧洲根深蒂固了。

Pearson has pieced together the work of hundreds of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to produce a unique millennium technology calendar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s when we can expect hundreds of key breakthroughs and discoveries to take place. (2001年真题73)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Pearson has pieced together the work是主谓结构的主句,of hundreds of researchers是介宾短语做定语修饰名词work,around the world是介宾短语修饰名词researchers,to produce a unique millennium technology calendar是不定式短语做结果状语,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名词calendar,when引导定语从句修饰dates。

【译文】皮尔森汇集世界各地数百位研究人员的成果,编制了一个独特的新技术千年历,它列出了人们有望看到数百项重大突破和发现的最迟日期。

注意:不要混淆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与时间状语从句,不能把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翻译成“当……时候”,否则将会扣分。

特别提示:注意识别when引导的定语从句。When引导定语从句,前面一般是表示时间的词作先行词。此时,如果分译(分合的标准见定语从句小结第二点),可以做如下处理:先行词如果是过去时,when译成“其时、届时”、“当时”、“在那个时候”(1996年真题72);如果是将来时态,则译成“到时”、“届时”,有时候还可以译成“然后”、“随后”;如果合译,可以处理为“的”字结构。

(3)独立成句,且译出内含逻辑关系。

Actually, it isn't, because it assumes that there is an agreed account of human rights, which is something the world does not have. (1997年真题71)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多重复合句。“Actually”是副词做状语,修饰整个句子,“it isn't”是主句,在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中,that引导宾语从句,which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名词词组an agreed account,而the world does not have是省略了引导词that的定语从句,修饰something。

【译文】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种问法是以人们对人的权利有共同认识为基础的,而这种共同认识并不存在。

【点评】虽然汉语重意合,但是对于前后句中的转折让步关系一般还是需要表明,而英语中的这种关系往往可以隐含在定语从句中,因此翻译时需要把原本隐含的逻辑关系,特别是转折让步关系清楚地翻译出来。

名词性从句

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其引导词可能是有意义的词(如 what, how, whether... or),也可能是无实际意义的连词that。有意义的词按字面翻译,无意义的连词that在翻译时可以忽略不计。它们中大多数适用“顺译法”。

(1) 主语从句:当主语从句的内容极为丰富时,翻译中应该考虑将主语从句的内容先行单独译出,再另起一分句译出其他部分内容,并在后续动词前补出代词“这”为其主语。

Wheth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financing of pure science at the expense of technology or vice versa often depends on the issue of which is seen as the driving force. (1994年真题75)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Whether... or引导一个主语从句。Depends on是谓语,the issue of which is seen as the driving force整个做宾语。

【译文1】政府究竟是以减少对技术的经费投入来增加对纯理论科学的经费投入还是相反往往取决于把哪一方看作是驱动的力量的问题。

【译文2】政府究竟应该以技术为代价来增加对纯科学的资金投入,还是相反,这往往取决于哪一方被视为推动力。

【点评】两个译文不涉及孰对孰错的问题,但是译文2读来更加顺畅,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这是主观题,有时得分高低不仅取决于答案本身是否正确,还取决于阅卷人能否快速找到踩分点。

(2)同位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的内容如果出现在前半部分,通常处理为“的”字结构,其功能相当于限制性定语从句;如果出现在后半部分,通常可以将之前的内容先行译出,再补出“:”或者“即”一类的词引出同位语从句的内容。

Being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language and thought,Whorf developed the idea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determines the structure of habitual thought in a society. (2004年真题64)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由现在分词短语引导的带同位语从句的复合句。主句的主谓宾结构为:Whorf developed the idea;同位语从句:(the idea)that the structure of language determines the structure of habitual thought in a society;现在分词短语做状语:Being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thought。

【译文】Whorf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很感兴趣,他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在一个社会里,语言的结构决定了习惯思维的结构。

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通常用来表示时间、原因、条件、目的、让步、比较等等,英语中这类从句往往用在主句后面,而汉语的习惯则要求将状语(特别是时间、地点状语)的内容先于主句表达,因此翻译时常用逆译法,即将原来后置的状语前置(1996年真题75)。结果状语从句例外,按照原来顺序翻译即可(2001年真题75;2004年真题63)。

New forms of thought as well as new subjects for thought must arise in the future as they have in the past, giving rise to new standards of elegance. (1996年真题75)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New forms of thought as well as new subjects for thought是主语,as they have in the past是方式状语从句。giving rise to new standards of elegance是现在分词短语做状语表伴随动作。

【译文】同过去一样,将来必然会出现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思维对象,给完美以新的标准。

And home appliances will also become so smart that controlling and operating them will result in the breakout of a new psychological disorder—kitchen rage.(2001年真题75)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句。And home appliances will also become so smart是主句,that引导表示程度的状语从句,kitchen rage是a new psychological disorder的补充说明。

【译文】家用电器将会变得如此智能化,以至于控制和操作它们会引发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厨房狂躁。

The newly described languages were often so strikingly different from the well studied languages of Europe and Southeast Asia that some scholars even accused Boas and Sapir of fabricating their data.(2004年真题63)

【结构分析】这是一个带有结果状语从句的系表结构,主句系表结构的框架为: The ...languages were so different from...that...(各种语言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结果状语:some scholars even accused Boas and Sapir of fabricating their data(一些学者甚至指责Boas 和Sapir编造了他们的资料);定语:The newly described languages(这些新近被描述的语言);介词from 的宾语:the well studied languages of Europe and Southeast Asia(经过充分研究的欧洲和东南亚的语言)。

篇5: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马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为了帮助2015的考研学子能够很好地掌握此考点,考研辅导老师给大家梳理了此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广大的考研学子能够带来帮助。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义

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方法论

学习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真题1】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子提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E.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篇6: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实践观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很好的掌握这个考点,考研辅导老师帮助大家梳理的此考点的重点内容。同时结合历年的真题,希望能够给2015考研学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带来帮助。

一、实践的本质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第二,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劳动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3.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有探索性和准备性的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四、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五、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真题1】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篇7: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种不同的发展形态。为了帮助广大的考研学子能够很好地理清思路,考研辅导老师为大家梳理了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广大的2015考研的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

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四、庸俗唯物主义

篇8:考研政治马原题型考点:辩证法

辩证法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对立的两个事物之间(结合材料处)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利用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我们要善于认识、利用客观条件,协调事物之间的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二、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矛盾普遍存在,我们应当正视矛盾,承认XX问题(结合材料处)的存在;矛盾又具有特殊性,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个性与共性对立统一,客观事物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我们要善于发现从个别事物中发掘与其它事物的共性,又要重视事物之间的不同,不要混淆不同事物。

三、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分析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即分析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注意:从这一角度答题不需要说明矛盾分析法是什么,也不能将其包括的`这些方法全部罗列,贴题、贴材料的才写。)

四、现象与本质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假象也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但不能说成是对本质的反映,选择题考点)。

现象是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要实践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善于从现象中分析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题考点,如果没有限定答题角度,现象与本质对应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也可以作为答题点。)

篇9: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时空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马原中考试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是广大的考研学子不能掉以轻心,为了能够帮助大家很好的掌握这个考点,考研教育网帮助大家梳理的此考点的重点内容。同时结合历年的真题,希望能够给2015考研学子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带来帮助。

一、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形而上学的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这就既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它的信条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行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表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真题再现】

【1998年理科,第3题,单项选择题】事物内部的肯定方而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篇10:考研政治马原 唯物论考点精析

结构上,第一节内容按照标题“物质世界和实践”进一步细分为2个小节:①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②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论述物质、意识、运动、时空、人类社会,最终回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个结论,第一小节在整体上说明了整个世界的物质性。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简短说明正是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革命性地说明了 “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即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而在第二节,则是专门论证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最终的结论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内容是实践活动,这点很好理解,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的生存不是靠意识活动完成的,所有的意识活动都要落实为实践活动,都要落实为创造价值以满足需要的实践活动,这也是实践活动与意识活动的最大区别,即直接现实性。人类社会通过实践活动而非意识活动存在和发展,如此一来,这种具有直接现实性力量的实践活动就不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因而人类社会并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这点在第四章专门论及唯物史观时有专门的术语――自然历史过程。

很多学生弄不懂物质这个概念。哲学虽高于生活,但是哲学源于生活。物质肯定不是具体的东西,它不同于我们生活中所说的物质,马哲中的“物质”,如大纲解析所言,指的是客观实在性,指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在人的意识之外。物质范畴是所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唯物主义,就哲学基本问题而言,在物质和意识何者第一性的问题上,它肯定了物质第一,也就是承认人的所有活动,包括意识活动,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并非天马行空、主观随意的。然而,如果仅仅强调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与区别而忽略二者的联系,会导致意识与物质无关、意识不能反映客观世界从而外在客观世界不可认识的不可知论的结论。所以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联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同一性。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关于物质和意识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立场可以贯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中,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矛盾。

我们会看到,在第二小节中,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其包含到对物质的理解中使得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成就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而不仅仅是半截子的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

与哲学基本问题这个考点相关,大纲解析上涉及了三对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同学们要谨记三对概念不要一一对应,三对概念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说辩证唯物论主要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唯物辩证法则是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唯物辩证法是研究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学问,它的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科学地阐述了世界状态的问题,揭示了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图景。

与物质密切相关的是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虽不是第一性的.存在,但与人却息息相关。意识不起源于人脑,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必要条件,因为有人脑不一定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即是客观世界的产物,它并不意味着万物有灵。更重要的是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是唯物论中的高频考点。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意在说明一点,意识不是物质本身,但是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再现,任何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任何千奇百怪、标新立异的观念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包括空间位置不变和根本性质未变两种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却是相对静止,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可能认识和改造世界,夸大绝对运动是诡辩论。

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其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其时空是不可分割的,这说明了时空的绝对性――客观实在性。与此同时,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比较的,这是时空的相对性。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有限的。时间具有一维性,但是空间没有一维性,因为空间可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而且主张从实践中去把握物质世界。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对象性活动。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及都考查了材料分析题,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无疑高亮了唯物论中这个唯一的材料分析题考点。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的历史前提,也是二者统一的现实基础。不合理的实践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缓解这种紧张关系,还得通过合理的实践实现二者的统一,即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先进行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一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坚持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在于坚持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篇11:考研政治马原争分考点:劳动力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商品是用来买卖的劳动力。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不依附与任何人,因而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支配;――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可能性。第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以上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所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后果

劳动力成为商品即雇佣劳动的产生,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表面上看似乎是“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不平等、不自由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而是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时间,一次一次地出卖。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除了具备商品的一般性外,还具有一般商品部具备的特殊性。

1、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在价值方面,其一,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成本),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构成和决定的。

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具体包括三个部分:首先,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是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其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最后,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其二,劳动力价值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但无论如何变化,劳动力的价值不能低于其最低界限。这个最低界限就是维持劳动者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生存资料)的价值。

(2)在使用价值方面。一般商品的使用,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随之消失或原样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能创造新的、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以上的价值(剩余价值)。

2、在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决定意义的,正是其在使用价值方面的特性

篇12: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时空观

1、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在继承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劳动创造价值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进一步说明了究竟是什么劳动在创造价值。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一系列理论都是以此为前提建立起来的。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所以,是否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判断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标准。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表现在:其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其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篇13:考研政治马原考点 时空观

新增知识点11个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5.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6.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7.自然经济;

8.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9.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七章增加了第二节);10.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1.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016考研政治新大纲马原部分删除考点归纳(共6个)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

3.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认识深化;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七章第三节)4.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

6.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新增考点详解:

新增考点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②可以从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三个方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新增考点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并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④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受到客观世界、历史条件的制约。新增考点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①整体与部分,是揭示事物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构成要素与事物整体之间关系的范畴。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分析与综合相统一思维方法的客观基础。②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③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④可能性与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

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⑤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 范畴。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又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⑥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我们既要重视内容,又要善于运用形式。

新增考点 4: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①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③要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④唯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⑤“四个全面”战略构想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集中反映和深刻展现。⑥“四个全面”战略构想全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尤其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

新增考点 5: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①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②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③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关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④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⑤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总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中,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增考点 6: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

④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之道。

⑤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与创新的统一。⑥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新增考点 7:自然经济

①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②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③自然经济是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

④在人类历史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很低,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因此自然经济是这些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形式。⑤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新增考点 8: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①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体系,亦称布雷顿

森林体系,该体系对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维护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地位。②20 世纪 70 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矛盾的激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③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④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⑤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

⑥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⑦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新增考点 9: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①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阐述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互关系的重要原则。②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各国工人政党于 1864 年建立了工人 运动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

③在第一国际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展开同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的斗争,使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④1871 年 3 月 18 日至 5 月 28 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 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⑤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公社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主张和措施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经验。

⑥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新增考点 10: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深入揭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入阐发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根据马克 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和社会主义现实的启示,可以把科学社会主义的 基本原则概括为六大方面:

①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②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③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④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⑤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政党作为阶级的一部分,一般由本阶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分子组成。

⑥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新增考点 11: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①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勾勒了未来社会的大体轮廓,但是他们并没有规定未来社会的各种具体制度和实施方案。

②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照搬照抄自己的理论,反对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

③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提供了科学方法。

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准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本质规定,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另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 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但它是一种科学预测和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在实践中不能僵化地教条式地对待它。④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目的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就走向了邪路。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终于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和具体国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

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政党和国家具

上一篇:钣金结构工程师个人简历下一篇:企业财务报销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