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县信息调研财务审计

2024-04-29

和静县信息调研财务审计(共5篇)

篇1:和静县信息调研财务审计

和静县村级财务审计坚持做到严细清

为稳步推进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和静县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要求“严”、审计“细”、帐目“清”。要求“严”

一是成立机构,成立了由县农经局和审计部门组成的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组,专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

二是明确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七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对审计事项、审计方式、审计时间、审计程序都做了严格要求。

三是抓好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切实提高县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审计能力。

审计“细”

一是细致审计,对各村应收款、应付款、债权债务、农牧民负担等内容逐项进行全面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村委会及时整改。

二是解疑释惑,在审计结束后,由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农牧民通报财务审计情况,对群众在村级财务审计中提出的意见和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三是公开公示,将审计结果在各村的村务公开栏内及时进行了公示,真正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帐目“清”

在审计过程中,通过县乡农经部门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对本届村民委员会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债权债务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计,对财务核算办法作了进一步规范,对相关的财务收据进行了分类整理。从而理清了村级财务帐目,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

篇2:和静县信息调研财务审计

一、学校概况

1、地理环境:

学校位于和静县和静镇文化路446号,校园东临建设路,南靠文化路,西濒巴音路,北靠友好路。地处城镇中心地带,县党政、公检法行政办公区、大型居民住宅小区等环绕校园周边,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

2、学校设施:

和静二中校园总占地面积118464.1平方米(177.87亩),生均用地64.7㎡;总建筑面积26466㎡,生均14.45㎡;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化覆盖率达54.4%。

学校规划合理,教学、运动、生活、休闲活动等功能区错落有致,生态园林化学校已初见端倪。校园南侧为教学区,三栋教学综合(实验)楼自西向东与文化路平行排列,分别取名为思齐楼(见贤思齐)、行知楼(知行合一)、致远楼(宁静致远);校园西北侧为运动区,区内拥有标准400米8跑道塑胶田径场、标准塑草篮球场(4个)、标准11人赛制天然草坪足球场、网排球场、器械活动场、乒乓球场地等;校园东北侧为生活区,拥有A、B二幢学生公寓、两个师生餐厅;校园中部为休闲活动区,集读书、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小游园优雅别致。同时,开展第二课堂的学生技能实践区分布在致远楼三楼、四楼。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配备了一个可容纳230人的多媒体阶梯教室;3个计算机教室;3个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 3个师生图书阅览室分布在三栋教学综合(实验)楼内;学校美术书法室、劳技室、音乐室、钢琴室、电子琴室、舞蹈室等齐全。理化生教学仪器以及音体美等教学设备均达到一类配备标准,学校图书室藏书6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源达到2G以上。学校建有校园网站及校园网络电视台,宽带网络通达校园,移动WIFI覆盖教学区,所有教学班均实现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班班通”,计算机生均为8.4 ︰1,科任教师人手配备了教学笔记本电脑。

3、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45个教学班,共1799名学生。其中:汉语教学班17个,学生638人;维吾尔语教学班28个(含11个“模式一”双语教学班),学生1161人。寄宿生997人。

4、管理机制:

学校实行党支部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有书记(兼副校长)1人、校长1人、副校长2人。学校内设机构健全,有党支部、工会、德育处、教务处、教研室、总务处、安保处、团委、少先队大队、年级组、教研组等。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是学校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校长在学校党支部委员会的领导下,代表学校积极主动、独立负责、依法行使职权,全面负责教学、教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各内设部门在分管校领导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协作运行。

5、师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3人。性别构成:男86人,女167人;民族构成:汉族85人,维吾尔族150人,蒙古族16人,回族2人;学历构成:本科157人,大专90人,中专6人;职称构成:中学高级66人,中学一级119人,中学二级53人,其它15人。教职工中承担教学任务专任教师171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123人,专科学历48人;中学高级职称48人,中学一级职称75人;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27人,初级中学教师资格144人。专任教师学历、职称、资格证全部达标。

二、学校办学优势

(一)、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和静县第二中学不断创新德育管理,建立健全了德育评价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为指针,努力实施“依法治校、立德树人、德育兴校”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体教职工“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用 “真诚、真爱、真心”影响着学生。各族师生紧密团结,不懈努力,营造出一个团结 稳定、和谐互助、个性发展的良好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成立了由校长肖刚同志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创新德育管理,做到重心下移,责任划分,强化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各处室的管理职能,做到责、权、利统一,实施“规范化、问题化、精细化”的“三化”管理模式,各部门职责分明,齐抓共管,形成了完善的全员育人工作体系。关注每一位学生,教育学生成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

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我们对教职工提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的口号,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全体教职工能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关注心理亚健康的学生,关注弱势群体的学生。教职工用无声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校园全员育人氛围浓厚。

养成教育是学生“成人”最基础的也是最艰巨的工程。“教育学生成人,培养学生成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校学习三年终身受益,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在德育实践工作中,我们注重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育人机制。

管理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会,学生安全员队伍和值周校长一起参与学校的检查和安全管理。各班有《班级管理日志》,学生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挖掘了学生潜能,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我校大力营造德育氛围,在校园环境绿化、净化、美化、硬化、亮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了“文”化、信息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学校的校园网络、德育墙、班级园地、文化长廊、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以及定时开播的校园广播、每周的升旗仪式等无时无刻不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净化他们的心灵。在教育活动中,我校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格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让学生“唱主角”,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主题系列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项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爱校、爱家乡的情感和对集体意识。

学校重视美育工作,把美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足开齐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开展的各项活动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德育活动的主角,能找到自己的位臵,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我校开展的学生作品展、手抄报展、军训活动、广播体操比赛、运动会、科技节、读书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征文活动、才艺展示、“今天我是班主任”、校园值周、“四好少年”评选等活动,都为广大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不断创新表彰机制,不放过每一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会干部”、“团结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孝敬父母之星”、“进步之星”、“最懂得感恩的人”、“优秀安全员”等学生层出不穷。

学校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力量为依托的“三合一”教育活动。先后与社区共同开展“文明城市伴我行”、“爱我城市、爱我家园”主题班团队会活动;“你来教、我来做”的体验活动,周边环境卫生保洁活动、自觉为社区、为学校、为班级的“净化”、“美化”做一件好事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公共卫生习惯,形成了“人人关心环境,人人保护市容”的良好社会风尚。

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和工作计划,开展了“亲子联谊”、“家教课堂”、“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家长经验交流会,并表彰优秀家长,邀请家长参与感恩教育现场会,邀请心理讲师做家庭教育知识专题报告会等一系列探索活 动,积累了宝贵的育人经验;班主任、科任教师还通过走访、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交流沟通。尤其是,我校开展的“百名教师寒假访千家”群众路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校领导特别重视对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添臵设备规范心理咨询室,选派人员外出培训学习,为能更好的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保障。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开放,设立心理信箱,进行个别辅导。

学校党支部、德育处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各类“维稳”文件精神,落实形势与政策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狠抓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反暴力”教育工作。通过教育使全体师生思想高度统一,反分裂、反渗透的意识和立场更加坚定。

学校全面落实“十个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以“感恩、文明、进步”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活动、“祖国万岁”歌咏比赛活动等活动使广大师生感受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要求,“四德”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感恩教育常抓不懈。每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视频,春季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视频,模范人物的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坚持不懈追逐梦想的勇敢行动感染了广大各族师生,强化了师生的中华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学校开展的感恩励志报国教育大会、“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孝道”报告会,每年开学初学校的军训活动、“道德讲堂”、主题班会、讨论会,学生民主评议活动,整顿了我校校风、学风、班风,强化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刻苦努力,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强化和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规范了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体验活动形式多样。“手拉手”结对子、联谊活动、庆祝“努肉孜节”文艺汇演活动、“民汉团结一家亲”学生演讲比赛,“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教师“双语”演讲比赛、民汉教师 捐款资助贫困学生活动等已成为我校的育人特色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1年3月9日学校成立了“特困学生帮扶基金”,帮扶着许多在校贫困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注重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开展的参观法制教育基地、东归文化博物馆、电子图书室、科技文化中心、慰问敬老院、儿童福利院、清明节扫墓、网上祭英烈、逃生演练、“百日文化广场”演出等德育实践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有序进行,课外活动红红火火,“校园麦西来甫韵律健身操”已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关爱从心做起,学校每学期都适时安排了2-3期“德育强化班”。各班上报帮教学生,德育处为帮教的学生建立档案,定期联系,跟踪学生发展、进步情况。“德育强化班”本着“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由校领导、德育主任、优秀班主任或聘请校外法律工作者为学生及家长授课,采取家校沟通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集中培训。

(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效

学校注重德育工作,树立多渠道、全方位,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大德育理念,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研究学校现状,逐渐开阔了视野,明晰了学校的管理思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特色,积极发展。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二中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开拓进取、务实奉献,从“教育性、艺术性、娱乐性”出发,高瞻远瞩,对学校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在创新、发展、提升的过程中,建成了民主、科学、高效,环境优美的校园。

我校值周校长制度、学生安全员巡查制度、“我的班级我做主”——《班级管理日志》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校研发的《和静县第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填补了我校学生评价体系的空白。评价体系内容多样化,评价过程多元化,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家长、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定小组综合评定、学校评定委员会审核认定等多元化的评价过程,对评价目标作出综合评价。

我校自主创新并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内容详实全面,能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她们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他们不断为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而努力,健康、自信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成长记录袋已成为我校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进步的摇篮。

2010年以来荣获“和静县优秀少先大队”、“和静县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静县青年文明号”、“和静县红领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自治州级团委“五四”红旗单位、县级优秀少先队等荣誉称号。2012年自治州“十一五”期间百佳星级队室、自治州“十一五”期间优秀少年军警示范校,2012年7月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好习惯——成功的金钥匙》一书荣获自治区德育课教材评比二等奖。校园麦西来甫韵律操、校歌《走向明天的辉煌》、快板《和静教育谱新篇》、《二中赞》等优秀作品层出不穷。2013年学校被命名为自治区五好小公民“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主题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州德育达标校、依法治校示范校;并顺利通过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

三、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工作中的缺陷

尽管我们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经过认真反思,我们发现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和缺陷:

1、学校部分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部分教职工全员抓德育的工作观念需进一步更新、育人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有待加强。2、30多年来,10.5元的班主任津贴补助标准一直沿用至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多年来,一波又一波的物价上涨,班主任津贴补助标准较低,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给学校在班主任工作安排中带来了诸多不便因素。现普遍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包袱”或 “负担”。提高并重新制定班主任津贴补助标准,与工资增长幅度并进,是全县中小学广大班主任的共同心声。

3、为贯彻学校学生食堂不得对外承包的规定,2009年教育资源整合以来,我校学生食堂外聘了一部分临时工,这部分人员的劳务报酬一直由学校自筹发放,经费压力大。

4、我校学生遍布全县,2009年教育资源整合以来,学校近70%为寄宿生。由于,学生每周要往返,每月要花费近百元的交通费用,许多家长意见较大,个别贫困学生因家里经济条件差而面临辍学,班主任、科任教师经常家访,督促孩子入学,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我校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5、由于较多的寄宿生,周日至周四晚每晚都要上2个小时晚自习,教师值班和辅导学生。教师工作量大,值班费用低,每晚仅10元钱作为教师的加班补贴。学校还要自筹,有时无法按时发放。导致个别教师积极性不高。

6、德育工作是全员育人的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副班主任、团队干部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不高,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学校每年派人员外出培训,但对全面提高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起到的作用不大。

7、教师继续教育外出脱产培训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了教师岗位实践历练。教师脱产培训后,理论知识虽有提高,但教学水平滑坡了。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校会竭尽全力解决,但许多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尤其是:

1、针对班主任津贴,望上级部门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提高并重新制定班主任津贴补助标准,与工资增长幅度并进,是全县中小学广大班主任的共同心声。

2、学生食堂工作人员都是临时聘用人员,经费压力大,望上级 财政关注解决。

4、学生每月往返要花费近百元的交通费用,对此家长意见较大,望上级财政关注解决。

5、教师上2个小时晚自习,值班和辅导学生,教师工作量大,值班费用低,望上级部门出台和落实相关政策,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并予以解决。

6、针对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副班主任、团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外出培训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外出培训工作,希望能立足于本县培训,由培训单位下派人员,下基层进行培训,这样可以提高培训效率、减少学校开支和个人开支、减少教师外出奔波之苦。

篇3:和静县信息调研财务审计

1. 调查对象。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发布的《山西省2013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0所, 其中本科院校21所, 高职高专院校49所, 另有独立学院8所 (未计入高等学校总校数) 。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规定 (以下简称《办法》) , 以上三类院校均应设立信息公开专栏, 面向社会公布学校相关信息, 其中包括财务信息, 但通过网络平台登陆学校及财务处等相关部门网站, 发现不同性质和层次的高校在信息公开专栏的设置和使用上有很大差距, 本科院校信息公开程度明显较好, 而高职高专院校和独立院校信息公开专栏尚未健全, 加之本科院校办学层次水平较高、具有代表性。因此, 本文选取山西省21所本科院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2. 财务信息公开内容。

根据《办法》的规定, 将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内容总结如下: (1) 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运行。即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运行情况, 包括其负责人、办公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2) 财务制度。即学校现行的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办事流程。 (3) 收费情况。即收费项目、依据、标准与投诉方式。 (4) 经费来源。即学校经费来源及途径。 (5) 年度预决算。即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 (6)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即财政专项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 (7) 设备物资采购。即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情况。 (8) 工程招投标。即重大基建工程招投标相关信息。

3. 财务信息公开平台及调研时间段。

本次调查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情况, 一方面基于学校主页中“信息公开”专栏;另一方面, 本次调查还登陆学校财务处、资产处、基建处等相关部门网站, 以最大限度获取学校公开信息。

《办法》自2010年9月起实施, 此次调查时间段设定为2010年9月1日至2013年9月1日, 根据相关规定考核高校信息公开情况。

4. 财务信息公开程度等级。

本文将财务信息公开程度分为“尚未公开”、“部分公开”和“完全公开”三个等级。财务信息无法链接、访问仅限校内网、链接显示非财务信息相关内容等造成访问受限的均属于尚未公开等级。完全公开等级需同时满足“内容完整”和“时间合理”两个条件, 即公布的财务信息完整, 而且公布时间在此次调查范围之内。部分公开是介于尚未公开和完全公开之间, 即对外公布了部分信息, 在内容或者时间上不全面。

二、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获取调查数据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 山西省21所本科院校均可以链接到“信息公开”专栏。21所本科院校中, 大同大学、晋中学院和山西大学三所大学将要求公开的八项内容全部公开, 占14.29%。公开七项的有太原理工大学、长治医学院、山西传媒学院三所大学, 占14.29%。公开六项的有山西农业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两所高校, 占9.52%。公开五项的有山西师范大学一所学校, 占4.76%。公开四项的有太原科技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山西中医学院、长治学院、吕梁学院六所大学, 占28.57%。公开三项的有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运城学院和太原学院四所大学, 占19.05%。公开两项的有忻州师范学院一所大学, 占4.76%。公开一项的有山西工商学院一所大学, 占4.76%。

1. 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运行、财务制度。

通过网络平台可以看到, 山西省21所高校都将财务处设置为独立部门, 并且设有专门的网站, 介绍财务处概况、工作职责、财务动态、工作流程、财务制度等信息。如太原理工大学财务处网络平台, 依次介绍了财务处机构设置、规章制度、下载中心、业务流程、财务问答、互动平台、会员中心、财经图片欣赏等财务信息;开通了办公经费查询、科研经费查询、其他信息查询三项查询功能;公布了《个人所得税法》、预开发票管理有关条款的修订等法律法规。还对住房公积金的提取和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相比其他要求公布的财务项目而言, 关于财务机构和财务制度的信息公开程度最高, 公开效果最好, 对外公布有助于规范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有很大的必要性。

2. 收费情况。

高校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对于学生、学校教职工、政府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相对重要, 其透明度有待提高。经过调查统计, 山西省本科院校中, 只有三分之一的高校主动公布了其收费项目、依据、标准与投诉方式, 占38.10%。

其中山西大学公布的信息最为完整清晰, 对外公布的“ (服务性收费、代收费) 项目公示表”中, 列举了类别和收入项目名称、批准文号、管理方式等近十个项目, 费用内容包括高等学费、论文指导、公寓费、考务费、成人教育毕业证工本费等83项, 而且项目明细清晰, 如学费分为高等学费文科、理科、师范类、艺术一级、艺术二级、外语类、体育类、高职类、公安类、专升本等。

山西工商学院关于收费情况公布也较为全面, 其主动公布了山西工商学院2013级本科生收费标准、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退学费和住宿费的政策依据等信息, 不过这也是山西工商学院唯一公布的财务信息。

另外, 山西大同大学主动公布了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山西师范大学主动公布了各项收费标准及依据等, 晋中学院公布了2013级学生收费标准等信息, 太原师范学院也公布了学生收费管理条例 (试行) , 将高校收费纳入了科学化、法律化的轨道, 提高了办学效益。

3. 年度预决算。

年度预算和决算方案是对学校年度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和绩效管理的综合反映, 也是对高校资金进行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前提, 因此, 年度预决算在高校财务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所调查的山西省21所本科院校中, 仅有七所高校对外公布了其年度预决算情况。其中, 太原理工大学、晋中学院和山西传媒学院主动公布的报表最为全面, 山西大学也将其预算及“三公”经费公开, 但项目较为简单, 也未公布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和决算表。

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传媒学院对外公布了其收支预算总表、收入预算总表、支出预算总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支出预算功能经济分类总表) 、收入支出决算总表、收入决算表、支出决算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等信息, 全面反映了其2013年年度预决算情况。太原理工大学还公布了“三公”经费预算, 满足了师生和各界的知情权, 接受社会监督。晋中学院已将2013年和2014年部门预算报表、支出决算表、收入决算表、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等对外公布。另外,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长治医学院也将其年度预决算表主动对外公布, 但山西省还有14所院校未公开其预决算方案, 占66.67%, 未公开程度较高。

山西农业大学在年度审计前还公布了审计公示, 公示指出财务处将聘请校外审计机构对学校2013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并且提出欢迎全校教职工就学校财务事项和经济管理活动中相关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向审计人员反映, 并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审计工作。这是山西省高校中唯一一所公开审计事项的学校, 有利于广大社会力量的监督管理, 可以促进高校健康发展。

4. 设备物资采购与招投标。

从公开程度来看, 设备物资采购公开比例为61.90%, 超过了一半, 其中, 14.29%的高校处于“部分公开”状态, 完全公开的高校有47.61%。招投标公开程度较好, 公开比例为85.71%, 其中, 处于“部分公开”状态的高校占28.57%, 完全公开的高校占57.14%。

山西大学从2009年至今, 招投标公告及结果有二百余条, 太原工业学院从2012年10月至今, 对外公布招标、采购信息共有一百余条, 包括学院系、部会议室桌椅采购招标公告、茶炉房与粗加工车间工程预中标人公示等。山西农业大学从招标公告到招标结果, 公布较为全面, 对外公布了食品实验室竞争性谈判、学生浴室维修改造装饰工程竞争性谈判等公告, 并在随后几个工作日公布了其招标结果。为提高采购质量和服务质量, 吕梁学院将教材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及其竞争性谈判成交候选人对外公示, 其中包括项目名称及编号、谈判内容、投标人资质要求、竞争性谈判文件的获取等信息。

由于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明确规定了高校应公开招标采购信息, 因此这两项信息公布比例较高, 但有些学校公开质量偏低, 有3所高校只公布了采购招标信息, 却未公布物资采购项目清单及金额等采购结果。公布招标信息的18所高校中, 有6所高校只公布了招标公告, 未公布中标单位及金额等中标结果。在公开招标采购时, 部分高校只公布过程信息, 未公布结果信息, 降低了财务信息公开的效果和作用。

5. 经费来源和资金的使用。

高校经费的来源、资金的用途和使用管理情况, 是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核心问题, 也是校内人员和社会公众最关注的内容。通过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长治医学院、晋中学院、山西传媒学院七所高校制定的年度预决算表, 可了解其经费来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其中, 太原师范学院在资金的使用情况方面对外公示最为全面, 其公布了包干经费分配、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 详细说明了教学单位、党政职能部门、包干公务费分配标准;学生活动费、教学实习费等包干业务费的分配标准;教学单位任务津贴的分配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等信息。同时, 太原师范学院还公布《太原师范学院校内收入分配管理办法》, 详细描述了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有偿服务收入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及说明。

山西师范大学在网上公开了经费来源及使用管理信息, 但仅限校内网访问, 从外网无法访问到相关信息, 我们视为未公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尚未转变管理理念, 一直以来, 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是高校的主要管理形式, 高校更多的是由下级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 而不是将自己的内部管理情况和办事流程公布于社会公众。高校是公共财政拨款的管理者, 也是资金的使用人, 有义务将相关财务信息对外公开, 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便于社会公众进行监督。

三、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1. 高校缺乏财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办法》的颁布实施, 使各高校主动公开财务信息成为了必然趋势。虽然许多高校在学校首页上设置了校务信息公开栏, 对学科种类及招生情况、财务机构设置、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进行了披露, 但由于高校财务信息敏感性很高, 现有关于高校信息公开的法律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约束性还不强, 因此, 高校对财务信息的公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国政法大学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情况研究团队对112所“211工程”大学做了调查, 在发布的观察报告中指出, 没有一所学校将其经费来源、经费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和财务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 仅有4所高校将其财务制度和资金使用规定对外公布。本文研究的山西省21所高校, 除财务制度和财务机构信息公布比率在80%以上外, 其他几个财务项目公布情况均不容乐观, 没有一所学校将其经费来源和资金的使用情况的信息对外公布。可见, 高校在公开财务信息时积极性不高, 使财务信息公开流于形式, 影响了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进展和实现效果。

2. 财务信息公开的内容不明确。

教育部颁布的《办法》只将要求公开的财务内容划分了几个大类, 并未做进一步的详细规定。如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项目, 《办法》只提出应将财政专项资金、受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情况公开, 并未具体指出各项资金公开的要求, 这使得公开内容弹性大, 致使高校在财务公开过程中具有选择性地公开不敏感信息, 回避核心信息。山西省21所本科院校大多数有选择性地公开财务机构和财务制度, 只有部分学校公布学校的年度预决算和收费情况, 对于设备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投标情况, 很多学校处于部分公开状态, 只公布招标公告, 未公布招标过程及中标结果, 对于经费来源和资金的使用情况更是完全隐藏。

3. 财务信息公开不及时。

《办法》第十七条中明确规定, 高校主动公开的财务信息, 应当从该项信息编制完成或者获取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 将相关信息对外公开, 但是实际工作中, 多数高校公布财务信息的时间严重滞后。在调查研究的山西省21所高校中, 部分高校公布的信息为2010年之前几年的数据, 至今尚未更新, 个别高校则显示“数据正在更新中”。在高校公开的财务信息中, 招投标信息的公布较为及时, 但财务预决算等报告的公布时间严重滞后, 一些高校明显是在国家相关部门法律法规出台的政策要求下, 补充公布部分财务信息, 内容不够完善, 公开也不具有时效性, 降低了财务信息公开的质量。

4. 财务信息公开的渠道不畅通。

《办法》中规定, 高校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将规定的财务信息公开, 可通过学校网站、校报校刊、信息公告栏等校内媒体和电视、杂志、年鉴、新闻发布会等方式予以公开。但如我们所调查的山西省21所高校, 均是通过网络平台对外公布财务信息, 获取信息者需登陆学校网站, 对于没有接通网络的高校学生等人群获取信息就较为困难。另外, 《办法》还就高校信息公开的反馈做出相关规定, 但财务信息公开的反馈环节却没有保障, 很难将广大师生员工和社会其他人员的建议采纳, 也难以将其提出的相关问题予以回复。因此, 实际工作中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是单向的, 相关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

四、完善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对策

1. 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 加强高校内部管理。

高校财务信息涉及其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敏感度高, 致使各个高校缺乏财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为了提高高校财务公开的主动性, 一方面, 高校应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切实认识到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高校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应加强外部审计和监督, 确保高校财务信息及时、有效地公开。高校作为社会和财政公共资金的使用者, 有义务将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向公众公布, 也有义务接受各利益相关者的建议和监督,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公共问责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校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对财务部门进行财务信息公开的专项检查, 高校可通过自行检查和纠正, 提高财务信息公开程度, 不断规范财务信息公开的行为, 保障公众知情权。

另外, 高校相关部门应出台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对于公开信息全面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未公开或部分公开者进行惩罚, 将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学校领导干部岗位责任考核范围, 营造出一个“积极公开、主动公开”的氛围, 将目前高校被动公开转变为高校主动公开, 进一步促进高校和谐、健康发展。

2. 明确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内容, 满足多元需求。

高校对外公开的财务信息, 应满足多元化需求, 需要同时兼顾向高校内部教职工发布相关信息和向社会利益群体公开财务信息。具体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高校对内公开内容。包括高校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 如财务机构设置、岗位职责、财务工作动态、报销工作流程、日常经费管理办法、政府采购工作流程、专项经费及合同管理等;学生学费、教材费、住宿费等费用的缴纳、拖欠, 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情况;教师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各院系经费使用情况、教职工出差借款和还款等往来款项的查询。通过设置一定权限建立不同类型的门户, 方便学校各级管理者、师生以及社会公众查询所需的财务信息。二是高校对外公开的内容。包括学校的各类收费项目、依据、标准与投诉方式, 若发生增减变化应及时更新;反映学校财务状况的年度高等学校收支预算总表、高等学校收支决算总表、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等八个报表;学校重大会计事项的披露, 如对校办企业的投资、学校债务偿还、向国家和银行的贷款等对学校财务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将学校图书、仪器设备等大型物质采购管理办法、过程及结果对外公布, 学校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信息、招标过程、中标单位等也应向社会公示。

3.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提高信息公布的时效性。

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机制, 是高校依法开展财务工作、合理使用高校经费、强化社会监督的前提和保障。教育部颁布的《办法》只是在宏观层次上规定了信息公开原则, 高校还应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执行办法。高校应制定信息公开程序, 严格公开审批权限;规范监察制度, 高校应加强内部监察部门的检查工作, 同时加大广大师生群体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监督力度。同时, 建立财务信息公开的受理机制, 规范财务信息公开的工作流程和具体要求, 对于申请了解、查看财务信息者, 接受其申请后, 经过审查和处理相关信息, 给予申请人合理答复, 使申请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财务信息公开的时间方面, 可将公开的财务信息分为定期公开和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的财务信息包括高校年度收支预算表、年度收支决算表、高校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高校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等各种定期报告;即时公开的财务信息包括各种重大事件、财务收入和支出的实时信息等对高校财务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财务信息公布应具有时效性, 使各利益相关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查找到所需信息, 不会由于时间滞后而使信息价值衰减。财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是用时间标准衡量信息公开的情况,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在信息的公布时间上要完全一致, 公布时间需要根据公开信息的性质而定。

4. 拓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渠道, 方便信息双向交流。

高校在公开财务信息时, 应建立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拓宽财务信息公开的渠道, 实现高校财务信息有效公开。目前, 高校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务核算、查询电算化, 广大师生可登陆网络平台查看相关财务制度、法律法规, 查询学生收费、个人薪酬及所得税等信息。财务部门将会计核算的部分信息通过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外传达, 建立了一个相对便捷、有效、开放的信息交流系统。但多数高校是有选择性地将财务信息对外公布, 使社会公众对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具有片面性, 高校应提高透明度, 将相关财务信息对外公布, 接受公众监督。同时,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渠道只有单一的网络平台, 远远不能满足各个利益群体的需求。

因此, 今后高校的一条改革之路是扩大办学融资渠道, 集合社会各界多种力量参与高校的改革建设, 同时, 高校应通过多条渠道、多种形式公开财务信息, 通过学校网站、报刊、广播、公开专栏、电子显示屏等校内媒体和简报、查阅室、新闻发布会等校外媒体渠道对外公开财务信息, 实现信息公开的形式多元化、渠道多样化, 保证财务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培养和引导信息需求者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和了解财务信息。高校将自身的财务信息主动对外公开, 可以使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便于信息双向交流, 从而实施有效管理。

五、结语

高校财务公开是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要求, 是衡量我国民主法制健全与否的重要标志。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多样的系统工程, 完全按照《办法》中的规定实施并非一日之功, 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循序渐进,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信息公开制度, 调整信息公开策略, 依法办学、依法理财, 建设“阳光学校”, 搭建起高校师生与社会公众沟通信任的桥梁, 保障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机制的建立健全和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随着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出台, 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工作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对山西省21所本科院校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其财务机构、财务制度、收费情况、经费来源、年度预决算、资金的使用、设备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等财务项目的公开情况, 指出高校财务信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明确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内容、提高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拓宽财务信息公开的渠道等建议, 旨在为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建设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状况,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教育部令第29号, 2010-06-04

篇4:和静县组织全体教师体检信息

教师参加体检

5月5日至6日,县医院为我校开展了以“关爱教师健康,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教师体检活动,全校149名教职工(含双语特岗)在县体检中心进行了体检,检查项目主要有:内外科、B超、心电图、钼靶、妇科等。

通过体检,广大教师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表示,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是学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将把关注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纳入到工作计划中,尽量做到每年组织教师进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并建立教师健康档案。

此次活动,有我校工会组织,让广大教职工深感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以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而贡献力量!

余 和静县第五小学工会娟

篇5:和静县信息调研财务审计

(一) 调研的方式

2011年3月到9月, 由课题组成员与所指导的学生成立三个调研小组, 向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东莞市中小企业局、东莞市工商联等政府、团体学习调研, 走访知名的管理软件公司 (如东莞用友、东莞金蝶、甲骨文广州分公司) 、广东中诚安泰会计师事务所、东莞德正会计师事务所、东莞民营企业 (以下简称:民企) 50强及东莞中小型民企。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50份, 回收问卷282份, 回收率为62.67%, 其中有效问卷272份, 有效率为96.45%。调研涉及的企业行业类型包括: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化工、造纸及纸制品、玩具、宾馆、餐饮、建筑与房产、咨询服务、其他行业。调查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座谈会、电话传真、电子邮件、QQ在线、信函调查等方式。

(二) 问卷设计

经过多次论证研究, 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对东莞民企财务管理信息化情况的整体判断, 并且具有长效作用, 形成基础性指标和相对稳定的工作机制。问卷共设计了52个问题, 其中3个开放式问题, 49个封闭式问题。在具体设计封闭式问题上, 又分为肯定否定式、多项选择式、等级评分式等多种题型。通过本问卷调研可以全方位立体化考察了民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状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 企业基本状况分析具体包括:

(1) 产业结构。本次调研只涉及第二、第三产业企业, 第二产业占58.09%, 第三产业占41.91%。

(2) 企业类型和形式。本次调研中, 现代公司制企业占69.49%, 是民企主要的企业类型;其次是合伙制民企, 占16.54%;业主制民企占13.97%。

(3) 出口/内销。在调研的企业中, 出口为主, 内销为辅的企业占17.65%;内销为主, 出口为辅的企业占30.88%;只做出口业务的企业占9.19%;只做内销业务的企业占42.28%。说明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民企出口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有从外向型出口为主转为拓展内地市场的趋势。

(4)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在调研的企业中, 采取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占6.62%, 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占81.99%,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占11.39%。在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企业中, 设置了内部银行机构或类似机构的企业占5.56%, 设置了财务结算中心的企业占27.78%, 设置了财务公司的企业占5.56%, 选择其他方式的企业占61.10%。

(5) 企业内部控制。在调研的企业中, 有55.88%的企业表示建立并实施了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 有36.40%的企业表示仅部分岗位设置遵循了内部控制原则, 有7.72%的企业表示大部分内部控制处于缺失状态, 企业仅凭“老板”或者管理者的意志、命令来维持运转。说明东莞民企内部控制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大部分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 “帝王情结”与法人治理结构缺失, 风险意识不强, 信息流通不畅, 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控制乏力。

(二)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状况分析具体表现在:

(1) 财务管理信息化战略地位。一是是否设置独立的IT部门和首席信息官 (CIO) 。在调研的企业中, 仅有18.01%的企业表示设置了独立的IT部门, 有81.99%的企业表示尚未建立独立的IT部门, 只是聘请了少数的IT维护人员。有9.19%的企业表示设置了CIO, 有90.81%的企业表示未设置CIO。这说明东莞大部民企规模较小, 信息化程度较低。二是CIO在企业中的地位。CIO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越高, 资源调配权越大, 越有利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在设置CIO的企业中, 表示CIO处于企业高层领导地位的占36%, 处于企业中层领导地位的占64%。这说明仍然有很多企业信息化领导力偏弱, 未将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升到公司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三是财务信息化规划的制定情况。在调查的企业中, 有12.13%的企业专门制定了信息化战略规划, 有32.35%的企业在制定企业总体规划中包含了信息化规划的内容, 有55.52%的企业尚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这说明信息化战略规划尚未普遍得到企业的充分重视, 信息化战略规划水平有待提高。四是财务信息化预算的制定情况。调查统计发现, 单列财务信息化预算的企业占18.38%, 财务信息化预算分散在总体预算中的企业占36.03%, 无成文的信息化预算的企业比重最高, 达45.59%, 其中包括尚未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企业。五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受访人群中, 认为自己企业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占17.65%, 认为自己企业部分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占33.82%, 认为自己企业尚未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占48.53%。这说明, 东莞大多数民企没有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即使在17.65%的自认为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中, 也不一定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管理。因此, 民企如何运用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专业预算软件、ERP软件、Excel等工具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六是精细化管理。在本次调研中, 认为自己企业已经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的企业占8.09%, 认为自己企业正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企业占29.04%, 认为自己企业尚未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企业占62.87%。这说明, 东莞大部分民企仍停留在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和传统经验管理模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 一些企业举步维艰, 甚至关门大吉。因此, 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以及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是民企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也是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七是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 必然遇到原有工作流程与信息化系统要求之间的冲突, 对此, 有50.00%的企业表示依照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原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和重整, 有26.47%的企业表示大部分业务沿用过去的流程和规范, 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业务流程重构和规划。有23.53%的企业选择其他。八是管理决策层对财务信息化的态度。在被调查的企业中, 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态度分为:给予高度重视并予以充足的资金支持的企业占34.19%, 重视并予以相关的资金支持的企业占37.87%;比较重视, 但资金不是很充沛, 偶尔有少部分资金拖欠的企业占19.49%;不重视、资金不到位的企业占8.45%。说明经过30多年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民企对财务信息化普遍重视。九是基层业务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态度。在所调研的企业中, 有63.60%的企业员工渴望实现信息化, 积极参与信息化实施;有33.09%的企业员工有信息化的愿望, 但不是很主动参与信息化实施;有18.75%的员工习惯了传统的手工方式, 但由于上级部门的要求, 不得不实施信息化;有6.99%的员工对信息系统有严重的抵触情绪, 持保守态度, 经常发牢骚, 埋怨新系统不如老系统好用。这说明绝大部分员工能积极配合信息系统的实施。十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对企业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 有75.37%的企业表示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 企业的战略转型、管理水平、成本控制、经营业绩、市场竞争力、员工的业务素质等取得了明显成效;有23.16%的企业表示财务管理信息化只是用计算机替代手工劳动, 在上述方面没有实质性进展;只有1.47%的企业表示财务管理信息化给企业添乱, 使企业管理更糟糕, 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2)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一是因特网接入能力。在调研企业中, 96.69%的企业具有因特网接入能力;52.57%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48.53%的企业实现公司门户网站应用。这说明, 企业都非常重视通过网络手段来宣传自己, 推广业务。规模小的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没能建立自己的网站。二是因特网应用现状。在调研企业中, 有24.63%的企业表示远程登录税局官网开具发票, 95.96%的企业实现了网上报税, 68.01%的企业开通网上银行并进行网上支付, 32.72%的企业通过网上采购, 32.72%的企业运用网络进行销售, 36.76%的企业通过网络开展售后服务, 73.53%的企业利用网络收集客户与供应商信息。这说明, 网络已与现代企业的日常运作息息相关, 甚至离开了网络, 企业就无法正常经营下去。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程度。调研数据显示, 没有建立基于Intranet/Extranet的企业网的企业占25.00%, 在具备基于Intranet/Extranet的企业网的基础上, 实现信息流程的跟踪与监控的企业占26.47%, 实现面向外部的电子公文交换的企业占48.53%。这说明, 东莞民企大部分已建立企业内部网, 提高了办公效率。四是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硬件现状。在受访的企业中, 表示财务部门仅有几台孤立的电脑占7.36%;财务部门建立局域网, 但没有专用服务器占8.82%;建立局域网, 并有专用服务器 (C/S结构) 占27.94%;建立局域网并有服务器且与INTERNET连接 (C/S与B/S混合结构) 是当前财务管理系统的主流模式, 占50.00%, 该模式既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安全, 也使系统维护扩展更方便, 降低总成本;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般选用B/S架构, 占受访企业中的5.88%。这说明, 东莞民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硬件配置总体水平较低, 跨省跨国的上规模民企数量偏少。五是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软件现状。调研结果显示, 没有全面实施ERP系统, 只是使用独立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的企业占48.53%;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使用ERP或MRPII的财务管理模组的企业占25.00%;未实现会计电算化, 仅使用Excel、Word等办公软件处理会计核算工作的企业占26.47%。说明东莞的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和部分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仍处于半手工处理状态。六是原有网络、硬件、软件能否适应新系统的要求。有70.22%的企业对此持肯定态度, 有29.78%的企业持否定意见。说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网络、硬件、软件平台的要求不高, 即使是ERP系统, 大部分企业现有硬件配置也都基本能满足其正常运行。然而, 当现有硬件环境不能满足新系统的配置要求时, 有35.80%的企业管理层非常乐意购建先进的硬件设施, 有7.41%的企业硬件建设审批慢、周期长, 有56.79%的企业只要旧硬件能凑合用, 就不会换新设备。说明民企在资金使用方面控制很严, 设备利用率很高。

(3) 电子商务。一是电子商务是网络营销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东莞民企逐步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战略地位, 从实际需要出发, 不断加强电子商务建设,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调查数据表明, 在采购、销售业务中运用了电子商务手段的企业达32.72%, 其中, 电子商务贸易额占该类企业市场营销方式贸易额的比重为13.67%;未采用了电子商务的进行采购和市场营销的企业占67.28%。这一结果说明, 目前东莞民企开展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潜力很大。二是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影响。有23.16%的企业表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整合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产生的大部分无纸化电子凭证可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同时通过网络进入财务管理系统, 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有76.84%的企业表示电子商务生成的数据尚不能自动进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说明, 东莞大部分民企尚未实现真正的网络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系统仅限于局域网, 不能完全支持远程应用。

(4) 核心业务与决策信息化水平。一是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在本次问卷设计中, 将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分为三层。一是初级水平, 即信息化覆盖部分主要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自身及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 在主要业务流程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二是中级水平, 即信息化覆盖8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 并能实现及时充分的数据共享。三是高级水平, 即主要业务流程全部实现最优控制。在受访的对象中, 自认为处于初级水平的企业占42.65%, 处于中级水平的企业占48.53%, 处于高级水平的企业占8.82%。二是决策信息化水平。本问卷调查表中, 将财务决策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初级水平:即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能为财务决策提供初步支持。二是中级水平:即能开展数据分析处理, 对各种决策方案进行优选, 为财务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三是高级水平:即采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进行财务决策智能化。在被调查的人群中, 自认为企业处于初级水平的占64.71%, 处于中级水平的占33.82%, 达到高级水平的仅占1.47%。

(5) 系统实施。一是系统实施方式。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购买商品化软件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企业达86.76%;选用自行开发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占1.48%, 通过委托开发方式来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企业达8.82%, 通过联合开发方式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占2.94%。说明购买通用商品化软件方式是一般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首选, 只有特殊需求的企业才考虑其他方式。二是选购了哪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数据显示, 实施ERP或财务管理系统的企业中使用用友公司产品的占22.43%, 金蝶公司产品的占61.03%, SAP公司产品的占4.41%, Oracle公司产品的占1.47%, 其他公司产品 (如神州数码的易飞等) 的占10.66%。这说明在民企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 国内软件公司所占份额超过85%, 国外ERP系统虽然有先进的管理思想、成熟软件技术和完整的服务体系, 但由于对我国税制、国情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本土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而且价格也是国内软件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一般只有资金雄厚的跨国大型企事业单位才考虑购买国外的ERP系统。三是软件系统是否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业务处理的需求。在被问及软件系统能否满足企业的个性化业务处理的需求时, 26.47%的受访者表示现有的商品化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51.47%的受访者表示服务商的通用方案不能拿来就上线, 需要经过客户化个性改造后才能适合业务处理的要求, 22.06%的企业表示大多数信息化产品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业务的需求, 必须通过业务流程重组、软件二次开发, 甚至采用自行开发、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等方式量身订做信息系统。四是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在对软件提供商的售后服务是否满意的调研中发现, 表示很满意的企业占19.13%, 表示基本满意的企业占61.76%, 表示不太满意的企业占11.76%, 表示不满意的企业占7.35%。这反映了软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五是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层次。根据调研统计, 处于会计事务处理信息系统阶段的企业占72.79%, 处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的企业占21.33%, 处于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阶段的企业占5.88%, 处于财务经理信息系统阶段的企业占0%。说明东莞民企财务管理信息化仍主要处于初中级水平阶段。六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模组。在问卷中, 使用会计事务处理系统全套模块 (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系统) 的企业占92.65%, 使用成本核算、财务分析、控制模组的占企业19.12%, 使用财务预测、决策模组的企业占16.18%, 使用其他模组的企业占1.47%。七是企业是否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调查发现, 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企业占45.59%, 尚未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企业占44.12%, 有10.29%企业选择其他。八是新旧系统数据接口。在新旧系统切换的调查中, 有17.65%的企业表示“全部数据均能通过公共的数据接口自动导入”, 有51.10%的企业表示“大部分数据可自动导入, 但有些数据仍然需要手工输入”, 有19.12%的企业表示“无法自动导入, 全部靠手工重新录入新系统”, 有12.13%的企业选择其他。这说明《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为不同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自动交换提供了条件。九是财务管理模组与ERP其他模组的信息集成。在问及财务管理模组与供应链管理模组SCM、人力资源管理模组HRM、生产制造等模组、办公自动化系统OA能否实现无缝集成、数据全程共享时, 有13.24%的企业选择“完全可以”, 有54.78%的企业选择“基本可以, 有些环节需要人工辅助”, 有23.16%的企业选择“不可以”, 有8.82%的企业选择“其他”。十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期望带来的效益。在受访企业中, 期望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流程优化的占64.71%;实现信息集成共享占75%, 实现快速决策占34.93%, 提高效率占67.65%, 其他方面占1.47%。

(6) 信息系统的安全措施。调研数据显示, 61.76%的企业制定了严格的信息安全制度并重视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38.24%的企业采取本地实时备份;83.09%的企业采取本地定时备份;10.29%的企业采取异地实时备份;13.24%的企业采取异地定时备份;89.71%的企业安装防火墙;13.24%的企业采用防入侵检测技术;29.41%的企业采用身份认证、识别系统;32.35%的企业安装企业级杀毒软件, 并按时升级;59.93%安装单机版杀毒软件, 并按时升级;26.47%的企业安装邮件加密系统;19.12%的企业建立虚拟专用网;32.35%的企业对网络流量相关的设备 (包括:档案服务器、网络服务器、防火墙) 等有备份。可见, 企业采取了以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为主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措施, 但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体系。

(7) 财务管理人员培训。83.82%的企业表示对于不能胜任信息化工作的财务人员组织培训, 16.18%的企业表示没有对财务人员进行信息化的业务培训。一是培训形式。20.59%的企业采用专业教师进行信息系统操作培训, 培训结束后, 进行考核, 通过考核者方能上岗。77.57%的企业采用“师傅带徒弟”形式, 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边学边做。这种方式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也不需要企业额外的培训支出, 所以是大部分民企对新员工培训的主要途径。1.84%的企业选用其他方式。二是培训内容。统计调查发现, 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每个员工培训模块的企业最多, 占58.82%, 既灌输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又全面培训软件使用方法和技能企业次之, 占27.94%, 全面培训软件相关的操作技能和方法, 但忽视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的企业占13.24%。这说明民企在人才培训方面非常务实, 讲究实效, 目的是让员工做好本职工作, 却不知灌输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才能使员工更好发挥信息化工具的作用,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任务。

(8) 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在问及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时, 18.01%的企业表示领导重视不够, 18.01%的企业表示资金缺乏, 15.44%的企业表示缺乏政府支持, 23.16%的企业表示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25.00%的企业表示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 29.04%的企业表示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不足, 33.82%的企业表示信息人员缺乏专业培训, 16.18%的企业表示信息安全缺乏保障。由此可见, 东莞民企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少, 需要政府、市场、股东、管理当局、员工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三、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 建设民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服务体系

民企信息化建设存在小生产与大社会的矛盾, 需要依靠政府、行业龙头企业、第三方服务商搭建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均摊集群协调费用, 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服务商要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 提供适用、低价、简单的系统解决方案, 实现互利双赢。

(二) 营造良好的民企财务管理信息化政策环境

民企期望改善政策环境。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扶植、规范服务、人才培育、咨询服务等。建议市政府设立民企信息化发展基金, 通过资金补助、奖励、贴息等形式, 对东莞民企信息化建设的示范项目、产学研项目、人才培训项目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 促进民企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等本土高校开展产学研项目并设立培训基地。为民企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支持信息化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

(三) 建设网络安全环境与信用体系

很多民企通过网络实现采购、营销、生产调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 因此网络安全环境和信用体系成为民企信息化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

(四) 民企信息化宣传普及

政府、新闻媒体、职业团体通过成果展览、交流研讨、技术推介等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普及教育方式, 向民企宣传信息化知识和企业成功案例。营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提高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热情, 促进东莞民企信息化建设的提升, 加快推进东莞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

(五) 民企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由政府搭台, 发动全社会力量, 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民企信息化培训, 特别要重视对企业决策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 引导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 使信息化人才来得快, 留得住。条件好的企业要加快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信息化团队。

(六)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适应新业务及中小民企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交易和事项, 软件供应商应与时俱进, 对系统不断升级更新, 扩充软件功能, 增强软件性能, 以适应新业务处理的需要。另外, 中小民企将成为市场中数量最庞大的实体, 是软件供应商争夺竞争的重点。

(七) 建立健全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制度

民企要根据企业实际管理和业务的需求, 按照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 实现控制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明确职责分工, 解决企业治理结构问题, 完善绩效管理控制。

(八) 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与重组, 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 摒弃只会增加成本, 不会带来效益的不合理的, 与企业战略目标不符的流程及环节, 进一步优化能够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并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以及关键流程。

(九)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化环境下, 企业要根据管理需求和业务特点完善公司的预算编制体系, 统一预算格式, 提高编报效率,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十) 资金集中管控模式

按照软件资源规划, 通过流程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 构建资金集中管理的信息化环境, 实现资金集中、实时、全程监控。

参考文献

[1]黄孟复、全哲洙:《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下一篇:杜鹃花的400字日记初三优秀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