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华常用字楷书

2024-04-20

庞中华常用字楷书(共10篇)

篇1:庞中华常用字楷书

庞中华,重庆市人,硬笔书法教育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自1980年以来,有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出版发行,其中代表作有:《谈谈学写钢笔字》、《庞中华钢笔字帖》、《庞中华现代硬笔字帖》、《庞中华书法集》、《庞中华诗抄》、《庞中华散文集》、《庞中华电视讲座》、《庞中华人生感悟》、《硬笔书法简论》等,主编了多部书法教材,包括《硬笔书法普及班教材》、《硬笔书法高级班教材》、《中老年人硬笔书法教材》,以及适合中小学生课堂使用的《写字课本》、《写字字帖》、《书法艺术》、《庞中华快乐练字》等,其图书总印数已突破亿册。他还应邀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办了《硬笔书法讲座》、《庞中华硬笔书法艺术讲座》等,听众数以千万计。他创办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中心及学院,迄今已培养学员120余万人。

s

篇2:庞中华常用字楷书

庞中华规范钢笔楷书字帖

出自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之手,是20世纪发行量最大的硬笔书法教学用书,是让您和您的的孩子拥有一手漂亮楷体字的好老师,是伴随您和您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

庞中华,重庆市人,祖籍四川达州。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除书法外,还长于诗歌、散文、音乐、演讲等艺术。自一九八零年以来,有三百多种字帖和专著出版发行,其图书总印数累计达一亿三千万册。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他主办“硬笔书法讲座”、“庞中华硬笔书法艺术讲座”系列节目,受众数以亿计。海内外数家报刊、电视台、电台热情介绍了庞中华的书法艺术活动,推动了国内外硬笔书法的热潮。他创办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中心及学院,迄今已培养学员一百八十余万人。庞氏硬笔书法,清新秀逸,自成一家,被称为“庞体”。二十多年来,庞中华在国内的高等学府、中小学校、机关、部队以及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义务演讲近千场,反响热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书法情缘。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篇3:庞中华常用字楷书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质改良剂

净水剂为聚合铝盐、聚丙烯酰胺、强氧化性水质改良剂过硫酸氢钾复合物, 3 种水质改良剂的使用剂量均为1 m3水体使用2 g, 均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鱼药厂提供。

1.2 试验设计

德清洛社镇顺康中华鳖合作社的温室养殖废水, 场地为4 个池, 池的规格为长×宽×高=20 m×8 m×0.55 m, 槽内底部设置坡度约2%。将养殖废水排入1#、2# 池, 分别用聚合铝盐、聚丙烯酰胺处理24 h, 在4 个角取水后进行理化分析。将处理后的水排入3#、4# 池, 分别用鼓风增氧泵曝气及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处理24 h, 在4 个角取水后进行理化分析。

1.3 水质指标的测定

测定指标为溶解氧、能见度、COD、氨氮、亚硝酸盐。水质COD是采用重铬酸钾 (K2Cr2O7) 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 采用便携式溶氧仪 (LD0530) 测定水中溶氧量, 氨氮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 亚硝酸盐采用乙二胺光度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 可知, 1#、2# 池分别用聚合铝盐、聚丙烯酰胺处理24 h后, 能见度和COD的变化较大, 1# 池的能见度由13cm变成24 cm, COD从800 mg/L变到254 mg/L。2# 池的能见度由13 cm变到25 cm, COD从800 mg/L变到203 mg/L。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通过这2 种方法处理后效果均不明显。3# 经过增氧泵曝气后COD变化较大, 从234 mg/L减少为50 mg/L, 溶解氧从1.52 mg/L升高到4.32 mg/L, 亚硝酸盐从0.48 mg/L降低到0.25 mg/L, 氨氮及能见度几乎没有变化。4# 池经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处理24 h后, COD变化较大, 从233 mg/L减少为86 mg/L, 溶解氧从1.52 mg/L升高到3.87 mg/L, 亚硝酸盐从0.48 mg/L降低到0.23 mg/L, 氨氮及能见度几乎没有变化。

3 结论与讨论

净水剂在现代高密度、高产量的水产养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面上净水类产品随处可见, 许多底质改良产品也含有净水剂成分, 甚至有些产品根本就是净水剂[6]。与其他类型调水产品相比, 净水剂具有快速起效、效果明显稳定、不受外界生态环境影响等特点。赵德炳等发现净水剂能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 但是本试验未发现聚合铝盐、聚丙烯酰胺有降氨氮及亚硝酸盐的作用[7]。曝气是温室甲鱼常用的一种亚硝酸盐过高的处理方法, 本试验发现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强氧化性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物也有降低亚硝酸盐的功效。但是单一手段效果有限, 因此需要开发出多种手段共同处理中华鳖养殖废水。

中华鳖作为浙江省水产养殖的主养品种, 温室养殖大棚要定期换水、清理。不加节制的污水排放致使河流、湖泊区域性的富营养化, 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通过水质改良剂及其他方式, 使养殖污水循环再利用, 可以避免中华鳖养殖污水向自然河道排放, 从而实现温室养殖中华鳌污水“零排放”的生产目标[8]。

参考文献

[1]尹伦甫, 陈昌福.养殖专用净水剂发展现状及新品开发趋势[J].科学养鱼, 2008 (12) :77.

[2]张彤晴, 周刚.净水剂ABC对养殖水体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J].水产养殖, 2004, 25 (2) :41-43.

[3]郑辉.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河北渔业, 2011 (4) :35-38.

[4]林小涛, 黄翔鸽, 邱德全, 等.水产动物无公害养殖原理与水环境调控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2009:14-21.

[5]姜礼燔, 吴万夫.渔业用水的自净与消毒[J].渔业致富指南, 2001 (23) :59.

[6]陈重军, 张蕊, 向坤, 等.生物过滤和蔬菜浮床组合系统对温室甲鱼废水的处理效果[J].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 (8) :2390-2396.

[7]赵德炳, 丁雷.几种净水剂净化水质效果比较[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7 (15) :46-48.

篇4:庞中华的养生之道

如何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养生妙招?庞中华认为,养生是个终生坚持的事情,还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做到合理膳食,坚持锻炼。当然,工作也要讲“合理”,不超负荷,有张有弛。

谈到膳食,他打趣地说:饥饿年代没吃的,饿出病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吃出病来。一定要注意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每年应该到医院做个体检,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如有病就能早发现早治疗。

他还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现身说法,超强度的加压和超负荷的工作是对身体的损伤。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应出版社要求,没日没夜地赶书稿。书稿在约定的时间完成了,自己却患上了颈椎病。病痛的折磨不但影响工作,也影响生活。后來到按摩院坚持颈椎按摩两个月,最初按摩颈椎很痛,直到后来不痛了,颈椎病才逐渐好转。从那以后,他给自己订立了规矩。每次写字不得超过40分钟,写一会儿,站起来走走,或者拉手风琴。

庞中华认为,体育锻炼应该渗透到每天。他特别强调,大家一定别拿“没时间”为理由。其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年少时,他就喜欢运动。跑步、做俯卧撑、练哑铃。运动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如今,他每天都坚持抽出40分钟到楼下快走,直到满身大汗。他觉得这样可以使整个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篇5: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同时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 笔画平直, 可作楷模”, 故称为楷书。但是相传“孔子墓上, 子贡植的一株楷树, 枝干挺直而不屈曲”, 楷书的笔画简爽, 笔直不造作, 其形态与孔子墓上的楷树形态极为相似, 其笔画形态犹如楷树之枝干, 因为是书体形式, 故取楷树之谐音, 称谓“楷书”。由于是从隶书演变而来, 因此在汉末就有了楷书的雏形, 历经王朝更迭, 楷书有了质的变化, 通行至今, 可谓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 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 在追求形体美的同时, 逐渐将波、磔变为撇、捺, 且有了“侧” (点) 、“掠” (长撇) 、“啄” (短撇) 、“提” (直钩) 等比划, 使得楷书在结构上更趋严整, 如《武威医简》和《居延汉简》等。正是由于楷书结构严谨, 字体规矩整齐, 堪称字体中的楷模, 所以楷书中的“楷”亦有此层意蕴。

楷书的分类是根据字体的大小来进行区别的, 字体大小介于1~2厘米的为小楷 (小字) , 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 (大字) , 之间的为中楷。但这仅仅是笼统的分法, 实际上, 在现实生活里出现过小于1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因此楷书的分类只是一个区别楷书大小的一个法度。

小楷:小楷, 顾名思义, 是楷书之小者, 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他原是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 因此他所作的楷书笔意是由汉隶脱胎而来, 笔势恍如飞鸿戏海, 极生动之致。他的作品整体宽而扁, 横画长而直画短, 仍然存有隶分的遗意, 但同时已经完全具备了楷书的书法意境, 因此, 后世人成钟钟繇为“楷书之祖”。东晋时候, “书圣”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悉心钻研, 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大楷:一般情况下, 人们把一寸以上、数寸以下见方的楷书称为大楷, 较此更大的楷书大字称为“榜书”或“擘窠书”。根据历代书法家积累的经验, 学习书法应先写大楷, 作基本练习, 掌握好大楷的点画、结构, 做到点画准确精到, 结构疏密得当。在尽得大楷之精髓之后, 则可以退而写小楷, 这时写小楷可做到得心应手, 对整体的的把握也可以做到宽绰开张, 点画规矩清楚。

现在我们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 按照楷书发展的不同时期, 我们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 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 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 承汉隶之余韵, 启唐楷之先声。”魏碑经常带有隶书的写法在其中, 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 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 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 意态奇异,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 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楷书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 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到了唐末, 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 风格已过于规整, 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唐书重法, 宋书重意”, 到了宋朝, 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 堪称“宋朝第一”。宋末元初的赵孟頫, 以其恬润、婉畅, 形成了“赵体”。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被后世人称为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

颜真卿的楷书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 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

柳公权的楷书用笔斩钉截铁, 骨力遒劲, 神韵清雄, 有“颜筋柳骨”之誉。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因《玄秘塔碑》字画挺朗完好, 结体精密紧凑, 故学习柳体楷书的常以此碑为入门之阶。

欧阳询的楷书于平正中见险绝, 形态端庄刻厉而不板滞, 紧密刚劲而不局促, 是从汉隶及魏晋楷书推陈出新的结果。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笔法刚劲婉润, 兼有隶意, 是其晚年经意之作, 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元代赵孟頫, 独创“赵体”书法, 其风格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 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 且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 使字字流美动人。后为清乾隆帝推崇, 今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道德经》是其小楷代表作之一, 字体工整秀丽, 笔法稳健, 独具风格。

由于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 “楷”寓意为楷模, 是字体的标准, 因此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 打好基础, 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

篇6:庞中华的人生新境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庞中华是那个时代中国硬笔书法的符号,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化现象。

然而,近几年,曾经在书坛享有盛誉的庞中华却突然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无声无息。很多人以为他已经淡出书坛,风光不再,更有人断言中国硬笔书法将随着电脑的普及而成为历史。

终于,传言和猜测随着庞中华的再度出现而不攻自破。7月中旬某日,笔者在北京与庞先生久别重逢。快4年没见了,只见他红光满面、神情爽朗、声若洪钟,让人难以相信眼前竟是一位古稀之人。我问起他的境况,他神采飞扬,向我娓娓道来几年来的神奇经历。原来,几年不见,他竟远渡重洋,来到大洋彼岸,在美国传授中国的方块字硬笔书法,并且掀起了一股“庞中华热”。他真真切切地当了一回中华文化的使者,而且竟做了与笔者相同的工作——外宣。

他在美国传授中国书法的故事,还要从2011年谈起。

访美的奇遇

2011年9月,已经66岁的庞中华和他61岁的妻子王昌芝,第一次赴美国纽约探望女儿。人生地疏,原计划看望女儿后,找个华人旅行社,到几个景点游览一下就打道回国。

没有想到,事情竟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纽约是世界大都市,有五十多万华人,其中很多华人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移居美国的,他们对庞中华的名字并不陌生。于是,纽约的华人社团、学校纷纷邀请庞中华讲学、出席各类文化活动。就这样,本来是时间有限的探亲之旅,竟成了讲学、授课之旅,他的签证被一再延期。

更没有想到的是,庞中华讲学的消息很快传到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美国名校,这些名校的华人留学生和学习汉语的美国学生众多,于是纷纷邀请庞中华前去讲演授课,每次都是听众云集。紧接着,这些大学又成立了“汉字书法协会”,许多中国留学生和美国学生争相入会,还选出了会长和秘书长,请庞先生去讲学便成了“常态”。很快在纽约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书法的旋风,再现了30年前中国青年练习庞中华硬笔书法的盛况。

消息传到联合国总部,他们也向庞中华发来了邀请,请他去作书法演讲。庞中华非常重视这次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他对自己的“快乐音乐教学法”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之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使听课的中文译员和外国朋友兴趣盎然。庞中华演讲结束后,联合国中文部当场邀请他第二年在联合国开办书法班。

为了表达对庞中华在联合国办书法班的重视,联合国中文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和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三方共同给他发出邀请函,并协助他顺利办理相关手续。2012年4月,为期三个月的庞中华书法班在联合国如期举行,每周一课,每堂课都有数百名学生听课,反响热烈。6月下旬,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了“结业成果展”,每个学员展出毛笔、硬笔书法作品各一幅。潘基文的助手、联合国副秘书长南威哲先生参加剪彩并致辞,并为每个学员颁发了证书,他们中不少是美国“学生”。

经联合国中文部负责人何勇先生推荐,2012、2013年,庞中华两次出席“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学会”年会,安排他演讲并进行辅导。近千人的年会,由来自纽约州的几百所小学、中学、大学的校长和教师,以及孔子学院的师生参加,他们非常喜欢庞中华的“快乐音乐教学法”。年会结束后,又纷纷请他到学校授课,以提高教师的中文书写水平。

山沟里走出的书法大家

庞中华出生在四川达州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因为家境贫寒,五六岁时,他要帮邻居放牛才能挣来一碗粥喝。说起人生的无常,庞中华不无感慨:“我从未受过正式的书法教育,无家承也无师教。在我20岁之前,甚至没有临写过一本字帖。”

1965年,20岁的庞中华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地质勘探队员,辗转在太行山、大别山的深山老林。当别人抱怨与世隔绝的生活是在消耗生命时,他却在可以找到的所有纸张上,包括香烟盒的背面、报纸的空白处练习写钢笔字。那时的他,并不懂得什么叫“书法”,却在写字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

渐渐地,庞中华发现,练钢笔字与练毛笔字一样,也是有章可循的。比如毛笔字的点画、结构和神韵,钢笔字也同样具备。他开始有意识地借鉴毛笔字的练习方法练写钢笔字,费尽心思揣摩字的结构和神韵。后来,他又遍临了许多古代名家的草、篆和隶的碑帖,于1968年写出了《谈谈学写钢笔字》。然而,正值“文革”时期,纷扰的世界在大革文化的“命”,还有谁会去关注什么“钢笔书法”呢?当他兴致勃勃将书稿寄出后,收到的却是一纸冷冰冰的退稿信,甚至还有人嘲笑他的钢笔书法是“胡闹”、“没有艺术性”。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庞中华对练字的兴趣,他一如既往的苦练不辍。

直到12年后,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庞中华的命运终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机。1979年,著名文化前辈、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江丰和他的好友文怀沙先生,读了庞中华的书稿《谈谈学写钢笔字》,大为赞叹。于是由江老在病榻上口述,文老执笔,为庞中华的处女作书写了序言。江老病愈后亲自把书稿转送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0年7月,《谈谈学写钢笔字》出版。那是历经十年“文革”后,中国人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的年代,《谈》书一出,洛阳纸贵,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学习硬笔书法的热潮。之后该书不断再版,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本小书竟突破了1000万册,是整个八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书。

1983年10月,中央电视台编导把庞中华从太行山地质队请到北京,庞中华穿着地质队员工作装,开始了在央视连续五年的《钢笔书法讲座》。从此,庞中华脱颖而出。随着他频频地出字帖,开办硬笔书法学校,应邀到学校、机关、部队演讲,还去国外访问讲学,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硬笔书法热潮。他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并担任了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名誉主席,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执着的“梦想”

已经功成名就的庞中华从来没有放弃追求。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把中国的书法文化推向世界。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两次到日本讲学,他就深深感受到中国书法文化在海外的深远影响力。90年代后,他又多次到韩国、东南亚、港台、欧洲等地区讲学,讲演技艺趋于炉火纯青。尤其是1998年的马来西亚之行,夫妻俩在12天时间里讲学13场,引发了当地华人的“中国书法热”,华人教育总会请他留下来为当地上千所中小学校培养书法老师。最终,他虽然没有留下,却萌生了在海外建立书法教育基地,向世界推广中国书法文化的想法。

一晃又是十几年过去了,他曾经碰了不少钉子,但这个梦想一直萦怀于心,而且随着年事的增高愈来愈强烈。没有想到,来美国探望女儿的奇遇,使他的梦想向现实走近了一大步。他清醒的认定,美国是他建立海外书法教育基地最理想的选择。

在纽约,他与新华社驻联合国首席记者顾震球有一段对话,读来令人回味:

问:很多人说在联合国传播中国书法,会像在沙漠植树一样,那你为什么到这片沙漠来植树昵?

答:因为联合国这片沙漠,是地球上最亮丽的一片沙漠,如果在这里植树获得成功,我就可以让地球上的任何沙漠变成绿洲。

说这句话的时候,庞中华不但自信,而且非常自豪。但事实上,在庞先生到来之前,还没有一位书法家在美国传授中国书法获得成功。据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文化参赞王燕生介绍,多年来,很多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者,采用不同方式在美国推广中国文化,尤其书法教育,效果都不大理想。即使有一些教学活动也局限在华人华侨圈内,能够真正进入美国学校和官方场所的并不多。原因何在呢?

庞先生认为,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由于汉字的国际影响力问题。前些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原因,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大。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提高,尤其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开始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更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更多的外国人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汉语热”在海外不断升温,为汉字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使中文成为当下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文字之一。汉字走出国门,使得反映其美感和艺术性的中国书法被世界所熟知和接受,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庞中华觉得他的书法教学在美国受到欢迎,无疑是“欣逢盛世,得益于国运昌盛”。

此外,中国书法教育近年出现式微势头,也与某些人对汉字书写的未来和前途的担忧有关。有人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在键盘上敲出文字,而非用手写字,硬笔书法很快会被时代淘汰。而庞中华坚定地认为:“这完全是‘杞人忧天’!中华书法文化历经几千年而枝叶繁茂,生机勃勃,衰败消亡之虞从何谈起?可以说,只要有汉字存在,书法文化就不可能消亡。何况,电脑不能代替人脑,打字也不可能取代写字。写字既有其固有的便捷、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特点,也有磨练心性、启发心智的功效,还能启迪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甚至可以说,汉字书写水平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重要表现。因此,无须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前景担忧。”若干年前,他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在电脑已经基本普及的今天,我国硬笔的生产量却在大幅度上升。这恰恰说明,无论科技多么发达,手写依然是人们主要的工作方式。

孤独的战士

庞中华深信老祖宗的格言: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须有“天时、地利、人和”。他说自己在美国传播书法文化的成功,正得益于这三个重要的客观条件。“天时”是中国综合国力空前提高,“汉语热”在世界持续升温;“地利”是美国是世界大国,纽约是世界经济中心,又是联合国所在地,这里大中小学普遍开设中文课;“人和”是纽约有五十多万华人兄弟,他们是庞先生的热心支持者,力量惊人。

在联合国,庞中华得到许多热心朋友帮助。著名同声传译陈峰,义务担任翻译,让庞中华的讲座增色不少;中国书会会长温学军,最早邀庞先生到联合国讲座,也亲自参加学习,此后为庞中华安排不少活动;联合国中文部负责人何勇,最早邀请庞中华在联合国开书法班,因赞佩庞先生的书艺才华,他多次推荐庞先生到美国中文教师协会的年会上展示讲演。这些来自美国大、中、小学的中文教师们,对庞中华精彩绝伦的书法教学钦佩之至,渴望把庞先生的绝技带回学校。而庞中华则眼界顿开,他见到这么多美国学校的中文教师如此喜爱并渴望掌握书法技艺,感到十分欣慰,他相信他们一定会成为自己最好的学生,中国书法走进美国,走向世界,绝非天方夜谭。

庞中华对物质生活毫无追求,毫不讲究,甚至可以说很简陋。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纽约和联合国总部掀起书法热的庞先生夫妇,竟是如此的窘迫:在纽约华人区法拉盛,庞先生自费租了两间小屋,有时他和妻子在小屋编写教材,有时到学校给学生辅导,每周至少一次坐7号地铁到联合国总部的书法班授课。晚上回来,他们就在路边华人餐店,买一张大饼,就着一碗豆粥充饥,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他们拥挤不堪的小屋。其实,按照原来的活法,他们本可以在北京住着宽敞的复式大套间,有专车保障,颐养天年。

篇7:颜真卿楷书略论

颜真卿生在一个世代擅长书法文字的封建士大夫家庭, 他的五代祖颜之推, 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颜真卿又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的五世从孙, 父亲颜惟贞亦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在这种学术氛围很浓的家庭里长大的他也注定是不平凡的。在中国书法史上, 颜真卿可以说是艺术生命长久且创作精力旺盛的高产书法家, 碑帖作品有70 种之多。他是个五体具备的书家, 其中楷书、行草书的艺术成就最高, 也最引人注目。

近代学者马宗霍在《书林藻记》中说:“惟唐初胎晋为息, 终属寄人篱下, 未能自立。逮颜鲁公出, 纳古法于新意之中, 生新法与古意之外, 陶铸万象, 隐括众长, 与少陵之诗, 昌黎之文, 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 于是卓然成为唐代之书。”也就是说从宏观的角度讲, 颜真卿书法的出现, 才真正标志着唐代书风的完善和形成。

颜真卿的楷书形成, 自“幼时贫, 乏纸笔, 以黄土埽墙习书” (《书林记事》卷二) 时起, 可见他从小刻苦学习书法。他学习过王羲之, 学习过褚遂良, 还学习过李北碑, 也曾经有记载说他受到过姻戚陈君殷氏的影响, 但最终对他影响最大的却是草圣张旭。颜真卿曾专门去向张旭请教过用笔技法, 著名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便是他和张旭讨论笔法的问答记录。他在跟随着张旭学习古法用笔的同时, 还不断地接受张旭革新精神的教诲, 在其深厚的家学基础上, 能够以其惊人的胆识和艺术天赋冲破前人的藩篱而自立。如果说张旭主要以狂草一项打破初唐大王书风的笼罩, 那么颜真卿则是以人们更加易于接受的真书和行草的突破, 其难度要高于张旭。

宋代朱文长《续书段》记载:“或曰:公之于书, 殊少媚态, 又似太露筋骨, 安得越虞, 褚而羲, 献耶?答曰:公之媚非不能, 耻而不为也。退之尝云:【羲之俗书趁姿魅】, 盖以为病耳, 求和流俗, 非公志也。尤其太露筋骨者, 盖欲不踵前迹, 自成一家....”由此可知, 王羲之妍美的书风, 在颜真卿看来多少是有些病态的, 正是由于这种审美观点的变化, 促使了他对唐楷作出了创新式的变革, 并因此成为了在历史上可以与王羲之分庭抗礼对一代大家。他表现出雄强博大、浑厚丰腴的书风, 某种程度上可以做为对以妍美、俊秀为主要特征的大王书风的一种强有力的对比, 也是盛唐气息在艺术创作中的主要体现。

颜真卿传世楷书作品里面碑刻众多。相传他的楷书碑刻大多是由熟悉他用笔的家童所刻, 所以能够较好的保存原作神貌。我们可以看到的代表碑刻有《多宝塔碑》 (四十四岁作) , 《东方朔画像赞》 (四十五岁作) , 《郭家庙碑》 (五十六岁作) , 《颜勤礼碑》 (六十岁作) , 《麻姑仙坛记》 (六十三岁作) , 《大唐中兴颂》 (六十三岁作) 和《颜家庙碑》 (七十二岁作) 。众多的传世作品方便了我们研究他的楷书。

早期名作《多宝塔》可以看到初唐书风的烙印。结字特别整密, 体型方正;横画收笔处多重笔下垂, 棱角分明;其转折处大多是转锋顿笔, 那多平角, 竖画多悬针和垂露。停均的笔画, 森严的结构, 似乎多有拘窘。启功先生曾说此帖“更多的保留了写经的书风”。反向证明了颜真卿的大胆, 敢于突破偏见, 吸收写经的笔法。两年以后的《东方朔画像赞》被苏轼认定为字字临习王羲之, 所做的不过是把小楷放大而已。虽然现在看来, 在这种放大的过程中已经渗入了己意, 初步展露出鲁公丰伟遒健的风格;但是若与他中年后的作品相比, 这时的横竖对比变化不大, 字的重心也较高, 结字稍长, 依然能够看到大王之风, 尚未脱尽。《颜勤礼碑》和《大字麻姑仙坛记》可以算得上是颜真卿成熟时期的两个代表作品。这一时期的创作作品大多用笔雄厚沉重, 横细竖粗, 结构中疏外密, 一派庄严朴拙的大家风范《。颜勤礼碑》用笔圆润, 横细竖粗对比强烈, 筋力丰满, 刚劲郁勃。笔势从传统的“相背而行”转变为“相向而行”, 给人一种体势开张, 圆满宽舒的视觉效果。反观《大字麻姑仙坛记》虽然横竖变化不大, 但是蚕头燕尾, 骨力挺拔, 刚快雄伟, 多有篆籀笔意, 结体“展促方正, 大小合一, 多期满格”。虽然仔细看来两件作品在结字造型、用笔方式和审美趣味上不尽相同, 但却都能够表现颜真卿雄浑、厚重、庄严的个人风貌。

《大唐中兴颂》可以称得上颜真卿大字楷书的之最, 刻在湖南祁阳浯溪边的山崖上面。即便是今天看来, 我们依然能够透过苍劲的笔画被他那磅礴的气势所震撼。深深地感受到颜真卿宽博大气、雄浑厚重的个人风格特征。

初唐以来, 由于唐太宗热爱王羲之的书法, 众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宗法兰亭, 就连原来取隋法的欧、褚等人也兼习右军笔法。至盛唐前期, 楷书日渐妍媚, 而古朴之风减少。直到颜真卿的出现, 才在笔法结构和章法等方面突破传统。“颜公变法出新意”, 这是苏东坡对颜体的赞美。所谓“新意”是指颜真卿以“拙”、“雄”的壮美代替了六朝及初唐楷书“俊”、“雅”的秀美。一如平地惊雷般地震撼着世人。

颜真卿的楷书以一种雄阔壮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很容易让人被那种震撼人心、咄咄逼人的气势所震慑。他的作品中常常展露出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庄严雄厚的个人特点, 深深影响了后世一大批的文人雅士。他强烈的风格特征不仅能够展现出他的个人书写习惯和性格品性, 更是能够展现出盛世唐朝那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可以说颜真卿是我国书法史上继“书圣”王羲之后, 又一座巍峨接天的高峰, 是一面鲜艳夺目的革新大旗。

颜真卿一生遗世作品众多, 每书风格各有不同, 这为我们学习颜真卿楷书提供了多重选择。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的楷书除了融会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之外, 还着重学习了颜真卿楷书宽博的结体及其行书笔意的特点, 造就了自己清刚超迈的风格特征, 为后世书家所推崇。当代著名书家舒同也受到了颜真卿书法的巨大影响。

不仅仅是颜真卿的书法, 他那刚直不阿的天性、融会贯通的学识修养以及对待传统的学习态度和革新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当代学书人认真思考并且学习的, 不能沦为只会写字的写字匠。

摘要:楷书到了唐朝经过欧、虞、褚、陆等人的发展, 已经与六朝的面貌有了较大的区别。但缺乏新意, 始终未能打破二王书风的笼罩和影响。直到颜真卿创造出代表兴隆气象的雄强博大、浑厚丰腴的书法新风, 才让唐楷展现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颜真卿,雄强书风,楷书变革

参考文献

篇8:庞中华用土豆巧治便秘

“你想,蹲在厕所里面一天不能大便是什么样的痛苦,我那时候真是有一种世界末日到了的感觉,那时候是绝对不能写字,不能去演讲,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痛苦啊!”

就在庞中华快要绝望的时候,偶然听来一个偏方:土豆能够治便秘。

土豆还能治便秘?这听起来挺新鲜的。庞中华特意请教了专家,专家说,治疗便秘要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那么,什么食物含的膳食纤维高呢?在所有的蔬菜当中,富含膳食纤维最多的是根茎类的蔬菜,比如说,土豆、红薯、莲藕、还有竹笋,等等。每100克的芹菜,它所含的膳食纤维是1.4克,而100克的土豆,它所含的膳食纤维达到6克,“优势”还挺明显的。所以说,如果要选择治疗便秘的蔬菜,首选应该是土豆这样的根茎类蔬菜。

那么,治疗便秘,这土豆该怎么吃呢?是炒着吃还是炖着吃?

将土豆削掉皮,过后,切碎,用榨汁机榨成汁。把榨好的土豆汁倒进锅里,用小火煮,当土豆汁变得粘稠时,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吃了,每天一次,每次两勺,空腹食用。

“大概坚持了2个月的时间,很见效的,后来慢慢地,我就感到大便畅通了。”

效果还真不错,庞中华几年的便秘真给治好了。不过,有关键的一点您千万别忘了,这个土豆饮里,还需要蜂蜜,这蜂蜜也不是随便放的,这里头还有讲究呢!

篇9:人生里有草书楷书

冬日的午后在阳台小阁里倦倦的写几个毛笔字, 阳光笼着我, 温暖而轻快的在字里行间流转, 墨在砚里闪着金色的光芒。写字的时候心特别静, 时间溜得那么快。

近来一直在练《史晨碑》, 偏爱隶书那种绵里藏针的柔韧感。想起大学时代的那段淡若苦艾的读书岁月, 那时候每天都要在教室里雷打不动的写一个小时的毛笔字, 练过《乙瑛碑》、《张迁碑》, 还练过《爨宝子碑》, 但是我的小字还是扭七扭八的写得不像样子。

可是还是偏爱隶书, 最喜欢那一笔横撇, 写到最后把横撇起来的时候, 手腕里好像环绕着特别柔韧的力量。就喜欢隶书那种扁扁的感觉, 写起来很踏实。

我喜欢写字, 当然也想把毛笔字练好, 但是写不写得好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享受的是练字的心境, 在点、提、行、按里时而小心翼翼, 时而豁然开朗的感觉。

大学时代的书法老师曾经说过, 练字的时候, 选择字帖很重要。可以选择与自己的性格相符合的字帖, 练起来气韵上顺手;也可以选择和自己的性格互补的字帖, 练起来修身养性, 弥补性格的缺陷。如果把我的性格比喻成一本字帖, 我想如是应该是一本小楷, 娟秀有余, 力度不足。我选择写隶书, 或许是想在自己的性格里增加一点点如绵裹铁的韧性吧。

有时候在想, 人生也像一本字帖, 有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写成草书, 也有的人把自己的一生规范成楷书, 也有的人飘洒若行书。面对人生, 可能每个人无法选择字帖, 却可以选择把字写好。倘若得到命运的眷顾, 行在适合自己的字帖里, 每个人都有责任, 把自己的人生字帖书写的耐人寻味。

篇10:庞中华:养生就像练硬笔书法

已经年过七旬的庞中华近年常在美国传授中国书法。在纽约,他与新华社驻联合国首席记者顾震球有一段对话。顾震球问,很多入说在联合国传播中国书法,就像在沙漠植树一样,那你为什么到这片沙漠植树?庞中华则回答说,联合国这片沙漠,是地球上最亮丽的一片沙漠,如果在这里植树能够获得成功,我就可以让地球上的任何沙漠变成绿洲。

书法是庞中华一生的事业,但做好事业的前提是有个健康的身体。庞中华认为,养生是个终生事业,与硬笔书法一样,要持之以恒。

谈到膳食,他打趣地说:饥饿年代没吃的,饿出病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反而吃出病来。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每年应该到医院做个体检,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万一有病就能早发现早治疗。

除了合理膳食,还要坚持每天锻炼,绝不能超负荷,要有张有弛,超强度的加压和超负荷的工作是对身体的损伤。

他还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现身说法。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应出版社要求,庞中华没日没夜地赶书稿。书稿在约定的时间完成了,他却患上了颈椎病。病痛的折磨不但影响工作,也影响生活。后来他坚持颈椎按摩两个月,颈椎病才逐渐好转。从那以后,他给自己订立了规矩,每次写字不得超過40分钟,写一会儿,就要站起来走走,或者拉手风琴。

庞中华还认为,体育锻炼应该渗透在每天。他特别强调,大家一定别拿“没时间”当理由。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年少时,庞中华就喜欢运动,跑步、做俯卧撑、练哑铃,运动的习惯多年来还一直保持着。如今,他还每天都坚持抽出40分钟到楼下快走,直到满身大汗。他觉得这样可以使整个身体得到全方面的锻炼,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上一篇:给蝌蚪妈妈的一封信下一篇:想法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