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2024-05-05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精选14篇)

篇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机电工程系[专业介绍]发布时间:2009-1-9-15:56:33

一、学制:2-4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工艺装备设计,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化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专业基本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公共课所定学习任务,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一种计算机语言。

(2)懂得机械工程、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了解工程中常见的机电控制技术和方法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学会一般机电控制的维护与维修能力。

(4)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技能。

(5)具有CAD/CAM相关软件的应用技能。

(6)证书要求

①英语二级

②计算机一级

③取得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钳工、车工、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操作等任意两个工种技能等级证书。

四、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

1、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工艺装备设计。

2、自动化加工过程的控制。

3、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4、数控程序编制与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

5、计算机操作和CAD/CAM软件的应用。

6、机械制造设备的管理。

篇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亲阅一位普通学子的自荐书。

寒窗苦读,为的是梦想的实现;如今,学业初成,振翼待翔,获得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我最大的心愿。临近毕业之际,谨向贵公司自荐,现将本人情况作一个简单介绍:

我是一名来自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主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四年,我认真完成了本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各科成绩良好,掌握了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大学毕业生,知识是其左手,能力是其右手,而人品则是其灵魂。敏行捷思的朝气、真诚豁达的品质和敬业务实的精神,是一个新时期人才必备的素质,而这正是我大学四年所追求的目标。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农村生活铸就了我淳朴、诚实、善良的性格,辛勤劳作的父母使我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在大学里,认真、刻苦是我生活的概括。在竞争中获益,在挫折中成长,四年,我变得更加坚强、自信和执著。

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我来接受您的甄选。当我陌生的名字映入您的眼帘,从您拿起我个人资料的那一刻起,我便心存感激,期盼与您有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用青春写下每一句承诺,让时间来作证,给我一个机会,我会用成绩来证明您的选择。

随信附上简历一份及主修课成绩单一份。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所给予我的关注,并祝您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此致

敬礼

求职人:李克松

2007年3月

个人简历

个人概况:

姓名李克松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2年12月健康状况健康

体重64kg身高172cm

籍贯山东省蒙阴县民族汉族

毕业院校山东科技大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学历及学位大学本科、工学学士

联系电话0532-6042012

***通信地址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机设01-5班

E-maillizard_007@163.com邮编266510

计算机及英语水平:

通过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级)笔试,熟悉Windows98,Windows2007及

windowsXP平台的各种操作,能运用Pro/e进行产品设计制作和模具设计。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有一定的听、说和翻译能力。

实践与实习:

2007年10月 牛头刨床设计实习

2007年05月 机床电器实习

2007年09月 校办工厂金工实习

2007年09月 澳柯玛、双星轮胎厂、益和电器参观实习

2007年09月 青岛四方机车厂生产实习

爱好与特长:

爱好体育、网络和读书,尤其爱好足球。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强,责任心强,有团队意识,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求职意向及应聘动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职位;全职。

我的人生信条一如耐克的广告:Just do it!良好的工作气氛和发展前景是我就业时首先考虑的,而加盟贵公司能够充分发挥我的专长,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专业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机、电学科高度融合,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生产及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力学和机械工程学,主修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工程材料、CAD/CAM系统、机械制造工程学等。毕业生能从事本专业的科研、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等工作,也能从事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附件:

1、英语四级证

2、计算机文化基础认证证书

3、通行21世纪的绿卡----公共关系认证证书

4、山东科技大学党校培训结业证书

篇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我院的机械制造专业的“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主要是由创新设计工作室和制造工作室两部分组成。

创新设计工作室主要由带、带轮、链、齿轮、轴承、轴等标准零部件和减速器、内燃机、颚式粉碎机、牛头刨床等典型机械的结构组成。在该工作室中利用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演示典型机构和零部件。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验的方法对机械零部件有更直观的认识。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典型机构, 并利用现有的实物和模型进行自由搭配, 优选设计方案, 组成新的产品。如现有实物无法满足设计的新产品要求, 可以利用UG、solidworks等软件进行设计, 并画出三维装配图, 利用软件模拟该产品, 通过测试新产品的使用性能, 判断其优劣性, 改善其性能, 从而设计出一个成熟的产品。该工作室主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制造工作室主要是由普通车铣加工车间、数控加工车间、特种加工车间、快速成型车间和钳工车间组成, 该工作室可以满足产品制造要求。学生在创新设计工作室完善设计之后, 可以到制作工作室自己动手将设计的产品的各部分零部件加工出来, 最终装配为设计的产品。该工作室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实行开放式运作, 采用多种运行模式, 在时间安排上, 可以采用集中安排相关课程实验时间、利用课余时间、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兴趣小组、创新竞赛、社会服务等。

1. 兴趣小组

学生从兴趣角度出发, 自由组合为各种兴趣小组, 每个小组自己选题, 进行创新设计。整个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指导作用。对其中优秀的设计, 教师推荐参加相关的创新设计大赛。认知兴趣和自我发展需要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创新实践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在兴趣小组中给学生一个完全开放的个人发展空间,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设计出很多巧妙精美的产品。如看完《达芬奇密码》后, 学生对其中的密码筒感兴趣, 参照影片中的密码筒运动原理, 巧妙的利用典型机械机构设计出新的达芬奇密码筒, 只有当密码筒中字母拼写出规定的词语时, 才能打开密码筒;看到电视中关于诸葛连弩的介绍, 兴趣小组利用机械传动中最简单的四杆机构原理设计出诸葛连弩, 该机构利用四杆机构拉动弓弦, 利用板簧的弹力将弩箭射出, 用很小的力可以实现弩箭的连续发射;看到虎门销烟的神武大炮, 学生感觉特别有气势, 参照其图片, 设计出新的神武大炮并实际加工出来。

2. 创新竞赛

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定期举办创新设计竞赛, 规定时间, 规定题目, 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方式参赛。创新竞赛的题目大多是仿省设计大赛或者全国设计大赛的题目。在竞赛中学生看到了优势与差距, 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新设计制造的兴趣。广大学生在创新设计竞赛的选拔与参与中, 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较高层次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将来工作实践的能力。如在无碳小车的设计中, 要求不采用其他任何动力, 只是利用小车自身所带重物的重力势能驱使小车运动拐弯, 从而走“S”形轨迹避让障碍物。可以采用多种机构实现该功能, 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设计与制造, 在对每种机构都有了更深的认识的同时, 也提高了自身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同时通过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活动, 可以培养和发现一批人才, 实行分层次教育, 系统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3. 社会服务

根据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的优势, 结合本地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内容。社会服务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农村闲散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 对其进行机械加工能力培训, 实现劳动力转移。二是利用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工作室的多种机械制造设备优势, 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 提供社会服务, 实现共同发展。利用企业的技术和学院的设备互惠互利, 对部分要求时间不急、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可以让学生加工, 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三是逐步面向社会承接创新设计工作, 逐步创出工作室的品牌, 打出自身的名气。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对多数高职院校而言, 这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 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把握重点, 分清主次, 将自身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结合, 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篇4: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1.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1.1职业教育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以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为重点,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包括迁移能力和把技能及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和环境中去的能力,如任务技能、任务管理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课程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是否能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1.2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方面。课程设置体现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掌握行业技术技能特点。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专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2.1课程设置的内涵。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教学单元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各课程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各专业对本专业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开设的课程门类、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合理的课程内容。课程门类的开设指各教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前、后置课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2.2高职教育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职业教育认知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职业教育要求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教学方法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它对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就业起关键性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设置

3.1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机械加工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操作方法和协作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及机床夹具的设计、机床操作及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应用绘图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机械设备的装配、安装、调试及维修等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要求。根据该人才培养目标,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了通识必修课、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每项要求都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根据素质结构的要求,在通识必修课程里,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和体育、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素质。根据职业技术能力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里,设置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机械设备装配与维修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Pro/E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实践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如,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机械工程产品3D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岗位技能。

3.2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岗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实操作技能,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尝试,构建符合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构建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分为4个课程模块,即通识课、专业课、集中实训课和顶岗实习课等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又分为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如下图:

图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其课程体系体现了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的特点。

通识课程是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基本素质。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基本素质。

专业课程开设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对应于某一行业或服务领域的岗位群,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根据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过程等开设,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选修课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的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立突出基础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合,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

顶岗实习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4.课程设置服务于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

学生就业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地方性,是指就业的地区;二是行业性,是面对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根据学生服务的地方特色和行业进行课程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是在机械行业和其他与机械相关的行业内面对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上,应从就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出发,开发相应的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做到面向行业岗位,面向地方特色,主要专业技术课程针对性强,为学生提供对口的岗位技能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掌握对应岗位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具备相关的职业素质,从而能更快地进入工作岗位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马如宏,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讨,教育与职业,2006年35期;

[2] 吕岩荣;王宏启;李光宇,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年32期;

[3] 陈新,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合理化设置探究,《广西教育》2012年 第39期;

[4] 韦玮 俞建伟 陆开宏,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类型与课程设置探讨,高教探索,2009年02期;

[5] 郑春燕,普通高师院校GIS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06年02期;

[6] 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寧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林淑清,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篇5: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大学生自我介绍

当去到一个新环境下,我们不得不需要向他人介绍自己,通过自我介绍可以让他人了解我们。如何编写一段个性的自我介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大学生自我介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何小林,男,1986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20xx—20xx成都电子高专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在即,收获在望,等待着时代的选择,等待着您的垂青。

良好的家庭培养了从小吃苦耐劳的精神、学校教育培养了我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品质。我性格开朗,善于交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对新事物新知识有受能力,富于创新精神,乐于接受挑战。我深知,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机械这门学科,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学科,它与计算机和电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机械更需要实践和动手的`技能。所以,我除了在学习上狠下功夫外,还自学了有关电子和计算机方面的很多知识。在计算机方面,除了精通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外,并能熟练运用CAXA、Soliderwoks进行机械绘图,了解和学习了有关机械方面的专业软件,并能利用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专业技术设计,能运用Photoshop进行图象处理,在外语方面,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能完成有关机械的专业文献翻译。此外,对管理方面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曾自修了《工业企业管理》等。

大学不但是一个展示自我能力和个性的舞台,还是一座通向社会的桥梁,为了能够使自己步入社会以后,游刃有余,我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将同学关系处理融洽。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多次为一些公司做过宣传员和业务员。这些活动不仅给了我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也锻炼了我的一些组织和策划能力、协调管理能力,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更使我的能力更上一层。

此外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中、一定量的社会经历,使我养成了冷静自信的性格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并赋予我参加社会竞争的勇气。然而,所学知识是有限的,大学培养的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将在今后实践中虚心学习,不断钻研,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贵单位向来很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因为我具备较好的知识结构和自学能力,所以我自信有能力胜任贵单位的工作。若被贵单位录用,我将会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勤奋学习,并以良好的拼搏精神在这个集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真诚的接受贵公司的挑选!对于将来的工作我既充满憧憬又信心十足。如果公司给我一次表现的机会,我必定以加倍努力工作回报贵公司。

最后再次感谢你在百忙之中予以关注。

敬盼佳音!

求职人:何小林(敬呈)

篇6: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非师范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及其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够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课程:

篇7: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介绍

http://访问次数:7390上一条下一条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良好的专业技术训练,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数控加工技术,能成为制造企业的设计、制造、管理等部门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专业背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是综合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结合最紧密的机、电两大方面内容,具有实用能力强,应用广泛的特点,是企业中岗位需求量最大、最容易就业的专业。

三、专业技术能力:具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应用能力;工程材料应用与机构、传动装置设计能力;公差配合的应用能力;机械加工操作与现场检测的能力; CAD/CAM软件的运用能力;机械装配与机械设备的控制能力。

四、主要专业课程: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CAD/CAM、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备控制技术、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计算机控制、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设备课程。

五、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 :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 级证书;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机械制造专业钳、车、磨、铣、数控技术中任一个机械加工设备操作技能等级证书;国家中级计算机制图员岗位资格证书等。

篇8: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举措。肩负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责任的高职院校, 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校企合作, 推进专业建设, 加快课程改革, 推行工学结合, 其关键就是要建设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互相协作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专业教学团队是以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为目标建立起来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应具有“共同的专业建设目标、知识和技能互补、有效领导、良好沟通协作”的特征。

二、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意义

1. 专业团队建设是专业改革发展的保障。

专业是教育与社会的连接点,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其专业必须与社会职业匹配。而职业要求是快速变化的, 技术是更新的,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主动地适应职场, 调整、设置紧跟行业需求和发展的专业。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依靠校企合作组成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结合国家职业标准, 保证“双证书制”, 确定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和装配钳工作为本专业毕业生机加操作工三选一必选工种, 维修电工作为自由选择工种。

2. 专业教学团队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者。

团队根据职业标准中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设定课程形成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设置必须保证相关课程之间的知识的衔接与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无缝过渡, 在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突出专业核心课程, 紧跟时代的步伐。

3. 专业教学团队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和督促者。

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实际条件“引企入校”, 总体实行1+1+1教学模式:第一年学生以“学生”身份学习, 考核采用理论加技能;第二年学生以“学徒”身份进入企业学习, 教师和企业专家以“师傅”的身份传授知识和技能, 考核采用工作实习过程考核;第三年学生以“技工”身份学习, 考核以职业技工标准为要求。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适时的专业培养目标, 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标准, 科学的教学模式, 高效的教学管理等都需要一流的教学团队, 而且促进专业的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1. 密切校企合作, 保证专业教学团队职业性和开放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密切与企业的合作, 赢得企业的支持是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与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长期合作, 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2.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专业建设特别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帮助。

为使专业建设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 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我院由校外机械行业专家、领导、能工巧匠与本校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对本专业改革和建设, 特别是团队建设起指导和咨询作用。

3. 合理有效的人员配置, 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具体来说, 应做到: (1) 铸造优秀的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工作是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是团队的引导者、组织者、推动者, 是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凝聚剂。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加大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针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从机械制造专业群中选拔专业理论扎实、学术水平过硬、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 到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丰富他们的企业实践经验, 掌握行业技术最新动态。 (2) 合理配置团队成员形成“双师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中既有校内专任教师, 又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形成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及专业团队整体的“双师结构”。团队成员技能互补, 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上趋于合理, 整体上形成强势。专业教师执教优秀、教研教改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 通过与企业进行机械方面的技术开发和服务, 积累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强化企业工作经历。团队组织兼职教师进行教育培训, 获得高职教学技能。

4. 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 树立团队意识, 增强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团队作为一个整体, 成员应该具有整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理念上坚持平等沟通、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专业带头人必须体现学术为主行政为辅两种管理权力的融合, 在尊重成员权利和个性基础上实施有效管理。我院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 建立了诸如带头人责任制、内部目标考核和激励、专业改革方案定期研讨、重大问题协商、老中青年教师传帮带、专兼教师互帮互学、团队自我评价等一系列制度。同时为团队成员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包括专兼职教师培训和进修、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 使成员个体目标和团队整体目标相一致, 提高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和水平, 保障可持续发展。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的缩影,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个长期战略, 必须通过各种途径, 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探索, 并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李光寒,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与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 (4)

篇9: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关键词 工学结合 课程体系 实训室

高职生处于本科生和中职生之间,其专业培养目标不能走极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高职生侧重于制造,但又要掌握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侧重于企业一线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但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提升的需要,为此,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建设相应的实训室,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企业岗位和自身发展的需求。

一、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室建设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顾名思义既要懂得制造又要懂得设计,不同学历层次对这两个方面有不同要求或同一要求有不同的程度。

近些年,随着高等院校增加与扩招,高职院校招生竞争愈演愈烈,导致入校高职生标准在降低,其文化基础素质在降低,给高职教学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了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组合课程体系,大力建设实训室。

“工学结合”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及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在互利双赢的前提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中有工、工中有学”,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模式。

工学结合基本内涵是校企合作、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基本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具体表现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融合的途径,将学校的学习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作为主体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教育,又要在实训室、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作业。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课程体系深入改革基础上的培养模式,是一种依赖于雄厚实验实训条件的培养模式,是一种需要大量“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模式。

2、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通用技能、专业素养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深化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加速“双师型”师资培养、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这其中,实训室的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作用。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依托。强大的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能给学生构建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训练情境,而且能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创造前题。只有依托实训室、实训基地,才能深入进行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改革,才能广泛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才能以实际的工作要求进行教学。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顶岗技能的重要载体。有了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才能营造全真的实训环境,将“工厂”建到院校;才能使学生在大量“做”的过程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参与真实产品的加工或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双师型”师资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也是锤炼“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过程。在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制定建设方案、确定功能设置、研制和选配设备、安装和调试设备等,可使专业教师拓宽专业知识面、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厚实工学结合产教研结合能力,满足教师更新知识的需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技术推广和应用、解决技术难题的综合能力。

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吸引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实训室、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生产性设备、具有生产性功能和技术服务内涵,企业才能让学校加工产品、培训员工、共同研发,职前学生的培养才能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职后员工的培训才能针对企业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薄弱环节开展。学校体现出为企业服务的本质,有能力为企业解决实质性的人才、技术问题,校企合作才能形成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向纵深发展。

二、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室建设应能满足其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需要

(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模块课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传动》、《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夹具》、《机械设备维修》、《机床设备电气控制》、《AutoCAD》等。

(2)专业核心模块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机械创新设计》等。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应建设的实训室及功能:

拆装测量实训室:《机械制图》零件测绘、《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一般测量;力学性能实训室:《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训;液压实训室:《液压传动》实训;工艺工装实训室:《机床夹具》、《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实训;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工与电子》、《机床设备电气控制》实训、机械设计实训室:《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创新设计》实训;钳工实训室:工具、量具的使用;机加工实训基地:《机械制造工艺》实训;数控加工基地:《数控加工编程与实训》;如此等等。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适用范围: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系统的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工程技术知识;具有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研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成为相关行业与部门业务骨干和领导者所需要基本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材料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理论力学、材料研究方法、制造技术、材料表面技术、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失效分析、粉末冶金原理、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计算机在材料学中的应用等。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

专业适用范围:本专业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习和掌握材料科学及其成型工艺和技术,掌握材料加工成型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材料成型形状控制、材料组织、结构性能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和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能力以及机械与自动化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的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学及热处理、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基础、金属塑性成型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型机械设备与模具设计、微机原理与计算机应用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

专业适用范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院示范性教学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能力,并特别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突出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提高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强化基础技能训练,重点学习先进的AutoCAD、Pro/E、UG NX等现代设计软件及数控编程技术。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家电、机械、汽车、电子、塑料等行业的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钳工、模具修理技师、机械制图技术员、产品设计员、工艺造型设计员、各种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及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等工作。能运用Pro/E、UG NX、AutoCAD等先进软件进行制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及数控编程加工制造。

专业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及公差、计算机辅助设计、C程序高级语言设计、机械设计、冷冲模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钳工工艺、数控机床及编程技术、现代模具设计方法、模具CAD/CAM、快速原型及模具技术等。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专科)

专业适用范围:焊接工艺与设备专业主要培养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从事焊接结构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焊接质量检验与分析、焊接工艺实验等工作,可从事焊接车间的一般生产与技术管理和焊接操作。

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金属学及热处理、电弧焊及电渣焊、弧焊电源、焊接冶金和金属焊接性、焊接检验、焊接方法与机电一体化等。

材料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适用范围:培养具备包装系统设计、包装制造工艺、包装结构及装潢设计、包装质量检验测试、包装材料加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现代化设计和制作手段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注重培养学生在包装新材料、复合软包装材料、包装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等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相关包装产品检验的知识。

篇11: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个人简历

个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无照片
姓 名:国籍: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佛山身材:173 cm 64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19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技工类:家电维修、电工、计算机类:电脑装机、客户服务类:业务员
工作年限:0职称:初级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顺德北滘职业技术学校
最高学历:中专毕业日期:-07-01
所学专业一:机电所学专业二:电脑维修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09-07顺德莘村中学初中毕业证 
2006-092009-07顺德北滘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中专毕业证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下半年在美的杯篮球赛做记分员,获一致好评。

20在北滘桃村村做人口调查。

年的`暑假的寒假在番禺的鸿海汽车冷气维修部实习。

202月和3月在美的采购部实习。

篇12: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专业建设是决定学院教学、科研和学术水平的关键,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专业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为满足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师资方面机制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发展与建设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规模和科研工作、产学研结合需要的师资队伍,组建适于专业发展的学术梯队,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

几年来,机制教研室的师资队伍有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副教授1人,讲师3人,助教2人,已拥有一支素质较高、梯队结构基本合理、有一定教学科研水平并与我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基本适应的师资队伍,为我系各学科的发展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本内,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师资力量应进一步加强。

1、提高业务素质,充实内涵。

教研室通过组织集体备课、集中听课、互助学习等活动,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争取提高我专业教师在学院每学期期末教师教学质量排名中的名次。

2、增强实践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本初寒假期间,我教研室有3名教师通过到企业学习的方式,使实践技能得到了锻炼,操作机床和实际加工的水平大幅度提高,此时我教研室全部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或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但是,我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研室还要尽可能的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的机会,例如,利用我院现有的实训设备,鼓励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进行教学实践等。

3、组建学术梯队。

抓住国家重视高职高专教育的契机,根据学科建设的要求,抓好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术梯队建设。形成一个教学、科研、学术水平高的学术梯队。根据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精神,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鼓励专业教师与相关院校进行教学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加强思想建设。

提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精神,建设业务精湛、团结协作、学风正派、勇于实践的教师队伍。

二、在教学改革和精品课建设方面

在课程进展过程中,可由责任教师负责同时开出、交叉进行、有机融合,避免交叉重复,将《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工艺》、《液压与气动》《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4门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按够用为度减少课时,为“2+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提供条件。

课程改革与建设:

网络课程建设 到2012年9月,完成《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Auto CAD》、《数控技术》、《液压与气动》等6门网络课程。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重点建设《机械制造技术及实训》、《机械设计基础及实训》、《数控技术及实训》3门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建设框图见图2。

到2012年9月,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到2012年12月,将《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基础》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到2012年12月,将《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2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将《机械设计基础》培植成国家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将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培植成省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

三、将职业证书的内容引入教学中

将中级制图员、数控工艺员、数控机床中级操作工、三维实体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教学,将鉴定考核记入相应课程成绩;学生至少掌握一种普通机床和一种数控机床加工设备的操作,掌握两种CAM软件的使用,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将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数控中级工证书、数控工艺员证书考核工作相结合,学生获证率达100%。

四、科学研究方面

教育科研工作是衡量学院建设的重要标志。学院能否有效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到学院的地位和声誉。

目前,机械工程系数控专业科研工作与学院的要求和标准尚存在差距。本数控专业育科研工作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

建立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为骨干,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具有较高教育科研能力的教科研队伍。专业教师中,•100%以上能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20%能够承担本学科的省、•市级教研课题,或承担上级下达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任务。

1、增强教师科研意识。通过宣传使数控专业全体教师,牢固树立“教学为中心、教改要深化,科研是先导”的办学观念,使科研工作成为教研室努力的事业。

2、抓好信息及交流工作。发展跨地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扩大区域间教育研究合作,提高学术水平。

3、加强教科研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在现有青年教师中重视选拔政治和业务水平的采取措施予以特别培养。争取在五年内把这批后备力量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

五、在人才培养方面

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本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

1、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实行模块化教学,提高实训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百分比含量,优选或自编教材。

2、实行“双证书”、“多证书”教育,力争使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技术与职业能力全部达到数控高级工职业资格水平。

篇1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一、“三联动、三融合”培养模式的内涵

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及学校办学层次,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江苏机械制造企业, 着重面向徐州工程机械装备制造企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掌握机械辅助设计、制造、生产管理方面专业知识, 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 并具有从业职业资格证书, 能从事机械设计、工艺工装设计、机械制造、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逐步形成了“三联动、三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联动”即学校、企业和行业三方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三融合”即培养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群能力融合, 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融合, 课证融合。

该模式实施过程:前5学期中除第1学期企业岗位认知实习外, 均为校内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教学。第1、2、3学期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行业通用职业能力, 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和职业平台课程;第4学期培养学生专业方向职业能力, 主要开设职业方向课程;第5学期主要开设拓展课及毕业设计, 第6学期为就业实习。第5、6学期培养学生专业方向综合能力, 最终实现双证融通和培养目标。

二、“三联动, 三融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计

学科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学校、企业和行业专家合作对机械岗位群工作任务和相关职业标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确定机械岗位群行业通用职业能力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职业能力, 根据职业能力设置课程。即根据行业通用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平台课程, 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课程建设成果, 根据专业方向职业能力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课程。

职业能力项目课程是课程体系的主体, 再加上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即构成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结构。根据人的认知规律和实践专家的成长规律, 安排课程设置先后顺序, 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完善, 如表1所示。

三、项目化课程的开发

根据企业职业能力要求, 以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为主线, 确定“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CAD/CAM”、“机械制造工艺”和“数控加工技术”5门课程进行校级重点建设, 与徐州机械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学校条件的项目课程。目前5门课程标准、教学方案、课件、校本教材及网络课程成果已通过专家组验收, 并付诸实施。

以“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开发思路为例。首先, 应进行课程调研。召开三方人员组成的实践专家座谈会, 研究数控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 确定数控加工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其次, 按照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基于人的认知规律和专家的成长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 从新手到行家, 选择或设计项目载体, 且载体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 项目的数目不宜多。基上述理念, 该课程设计了台阶轴的编程与加工、成型螺纹轴的编程与加工、轮廓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和型腔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四个项目。第三, 进行项目的教学详细设计。

该课程在数控加工实训车间实施教学。每个项目教学分为工艺规划、程序编制、零件实际加工、质量检测与评价4个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 学做合一。课程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 结果评价为辅。课程结束后, 学生经后续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强化, 数控工艺设计与编程能力可达高级工水平。

此外, 技能训练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主战场, 目前均实施项目教学。确定测绘与计算机绘图实训 (绘图员) 、机械加工实训 (车工中级) 、复杂零件数控加工实训 (数控高级) 、机械CAD/CAM (机械CAD应用师) 为课证融合课程, 课程结束时学生技能水平达到有关职业标准要求, 可考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校内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 校外就业实习学生已是企业的准员工, 培养准员工是企业的内在要求, 联合培养学生变为现实。

四、实训基地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有硬件作支撑才能实现。为此, 学校投资300余万资金建设机电工业中心, 满足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硬件要求。在建设实训室时, 原则是专业群资源共享与课程建设相对应, 以避免实训室利用率不高。硬件是基础, 软件是灵魂, 为此我院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 采用企业化的运行管理模式, 教学环境融合企业职场环境。 (2) 引入企业真实产品作为技能训练项目载体, 兼职教师和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实训, 实现了教产结合, 合作育人。 (3) 定期举办机械技能大赛, 以赛促学, 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4) 依托工业中心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和技术服务。上述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近两年, “机电类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作为我院的“江苏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子项目通过验收, 获得专家的肯定;校级以上各类项目立项12项, 多次为企业承办机械维修技能大赛和员工能力提升培训, 获得了企业的认可。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面对当前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的问题, 可通过三方联动, 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的途径加以解决, 变顶岗实习为就业实习。因此机电学院成立了三方合作办公室, 专门负责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的工作, 目前, 已开拓就业实习基地10余家。我院与徐工集团签订了战略发展合作协议, 每年组建“徐工班”, 接收我院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学生就业实习, 满足了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就业实习的需要。

实践表明, 实施该培养模式, 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双证书率100%, 学生高级职业证书获取率90%以上, 60%以上的学生至徐工集团工作;且本模式可实施性强, 利于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育人就业实习方式受到企业欢迎, 解决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摘要:为满足企业机械高技能人才需求, 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探索并实践了“三联动、三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文章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内涵、课程体系、项目课程开发及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表明, 该模式可实施性强, 能够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解决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关键词:三联动,三融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006.

[2]胡运林.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10) .

[3]屈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2, (17) .

篇14: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 人才培养 企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184-02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及售后技术服务等各方面,许多企业中的岗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催生了许多新的岗位和新的岗位群。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机械专业,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及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企业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与广西制造业紧密结合,主动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需要,在企业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生的岗位设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调研的企业既有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有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和广西玉林正方机械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调研采用走访企业、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等方式进行,调研了区内外近100家企业和近三年从事机械行业的机制专业毕业生,调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面向高职机制专业的企业工作岗位。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技术力量比较雄厚,负责产品研发的技术部门人员组成基本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少数优秀的高职生通过努力凭借自身才能也可成为其中一员。其生产车间拥有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主要能力要求是先进技术应用和操作技能,对工艺、品质和生产管理人员、高技术高精度设备操作和维修员等工作岗位人员需求量大,需要高职机制专业学生承担企业车间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走技术工人的上升路线,这些企业一般都设置有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或工种大师→全能大师或主任技师)的上升通道。此外,高职生的另一上升通道是基层管理人员,从技术工人到班长、工段长、部门经理等。

对于国有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机制专业学生的主要工作场所也是生产一线,主要工作岗位是生产和加工工艺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这些岗位要求操作能力较强,专业知识面较广,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此外,从近三年机制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来看,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比较宽泛,制造业的工作均有参与。对于非机械制造业,本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设备维护、调试等工作。对于机械制造业,本专业的就业面可以覆盖“产品设计→产品实现→技术服务”的全过程,其中约80%的学生参与产品实现阶段的工作,2%的学生参与产品设计阶段,8%的学生参与技术服务阶段,这些都与企业提供的适合高职学生工作岗位相对应,大多数学生都在企业生产一线承担技术工作。

综合以上,高职机制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车间生产一线的机械加工工艺员和品质管理员、技术部门的绘图员、设备管理员、高技术高精度设备操作与维修员、现场生产组织与管理员等工作。

(二)岗位的能力、知识、素质要求。对于高职机制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企业要求其具有机械识图能力,熟练操作计算机绘图,熟悉各种机加工设备的操作和常规要求,熟悉机械加工工艺、制造行业质量检验及管理,熟练使用各种计量器具,熟悉技术资料文件档案的分类管理,熟悉电脑办公软件操作。此外,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责任心强,自我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宽,可以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的轮换,成为实用型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80%的学生参与产品实现阶段,从事生产一线技术工作,根据调研结果,形成了企业对产品实现阶段的车间生产一线工作岗位群的能力、知识要求,如图1所示。

二、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近几年的调研与分析总结,本专业的学生首次就业的岗位多数是生产一线工人、机械设备操作、维修类岗位。工作一两年后,多数学生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渐能够独挡一面,上升到技术员、现场工程师等岗位。因此,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结合我院自身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为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实现阶段服务,也就是培养现场工程师和机械工艺师,其核心能力是工艺实施能力,同时需要培养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及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熟悉机械设计与制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了解6σ\TS\ISO质量体系的5大技术基础,能够迅速融入现代制造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工装设计与制作以及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问题、进行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改造、机械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和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对应企业岗位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根据专业定位及产品实现阶段的企业车间生产一线岗位群的岗位设置和岗位任务,在充分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等要求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艺实施能力为核心,按照“职业认知→职业认同→职业熟练”的职业化三级递进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

(一)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实现阶段的岗位群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实施、设备管理与维修、设备操作与加工、现场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根据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的要求,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以企业高压喷油泵加工的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图纸分析过程、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制定过程、工装设计过程、生产加工制造过程,制定相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及设计与实训课程,实现人才培养的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对接。endprint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对于高职机制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也做了充分调研。55%的企业认为机制专业学生应具有机械冷加工工种(车、铣)证书,61%的企业认为应有工具、维修钳工证书,40%的企业认为应有数控操作证书,46%的企业认为应有电工证书,59%的企业认为应有CAD软件证书。因此,在CAD软件应用、实用电工理论与技能、数控机床与编程、机加工技能实训、钳工技能实训等课程中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并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真实工作案例为实训载体,增强实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南宁某企业生产的高压喷油泵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载体。在机加工技能实训中,通过泵体及相关零件加工,认识工艺文件及专用工装,熟悉工种工艺,并掌握机床操作技能。在制图、材料、公差综合实训中,通过对高压喷油泵零部件测绘,学会零件选材与精度设计,会正确使用几何量具及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实训中,通过设计泵体零件三孔钻专用机床的主轴箱,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流程和相关计算方法,并熟练使用三维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要求学生运用三维软件进行泵体零件的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加工制造自己设计的泵体夹具,通过亲身体会找出设计缺陷,获得设计与制造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工艺实施能力。企业真实案例高压喷油泵的融入,为专业课程内容重构提供了教学载体,突出了高职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也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四)专业素养与岗位职业素养的对接。在课程教学中,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企业精神、企业标准、企业质量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中。与南宁某企业合作,开设6σ\TS\ISO质量体系的5大技术基础课程,并将该课程融入到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在实训中引入企业设计标准、质量审核标准与6S管理,要求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按照企业流程,从产品开发与立项阶段、手工样件阶段、工装样件阶段到批量制造,制定APQP文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完成工装设计与加工,既培养了学生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严谨作风等职业素养,也加强了学生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技能。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才能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於红梅,李鹏辉,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3)

【作者简介】伍咏晖(1973- ),男,广西宾阳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及教学。

(责编 丁 梦)endprint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对于高职机制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也做了充分调研。55%的企业认为机制专业学生应具有机械冷加工工种(车、铣)证书,61%的企业认为应有工具、维修钳工证书,40%的企业认为应有数控操作证书,46%的企业认为应有电工证书,59%的企业认为应有CAD软件证书。因此,在CAD软件应用、实用电工理论与技能、数控机床与编程、机加工技能实训、钳工技能实训等课程中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并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真实工作案例为实训载体,增强实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南宁某企业生产的高压喷油泵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载体。在机加工技能实训中,通过泵体及相关零件加工,认识工艺文件及专用工装,熟悉工种工艺,并掌握机床操作技能。在制图、材料、公差综合实训中,通过对高压喷油泵零部件测绘,学会零件选材与精度设计,会正确使用几何量具及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实训中,通过设计泵体零件三孔钻专用机床的主轴箱,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流程和相关计算方法,并熟练使用三维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要求学生运用三维软件进行泵体零件的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加工制造自己设计的泵体夹具,通过亲身体会找出设计缺陷,获得设计与制造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工艺实施能力。企业真实案例高压喷油泵的融入,为专业课程内容重构提供了教学载体,突出了高职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也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四)专业素养与岗位职业素养的对接。在课程教学中,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企业精神、企业标准、企业质量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中。与南宁某企业合作,开设6σ\TS\ISO质量体系的5大技术基础课程,并将该课程融入到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在实训中引入企业设计标准、质量审核标准与6S管理,要求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按照企业流程,从产品开发与立项阶段、手工样件阶段、工装样件阶段到批量制造,制定APQP文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完成工装设计与加工,既培养了学生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严谨作风等职业素养,也加强了学生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技能。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才能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於红梅,李鹏辉,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3)

【作者简介】伍咏晖(1973- ),男,广西宾阳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及教学。

(责编 丁 梦)endprint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对于高职机制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也做了充分调研。55%的企业认为机制专业学生应具有机械冷加工工种(车、铣)证书,61%的企业认为应有工具、维修钳工证书,40%的企业认为应有数控操作证书,46%的企业认为应有电工证书,59%的企业认为应有CAD软件证书。因此,在CAD软件应用、实用电工理论与技能、数控机床与编程、机加工技能实训、钳工技能实训等课程中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教学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并经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三)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真实工作案例为实训载体,增强实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南宁某企业生产的高压喷油泵作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载体。在机加工技能实训中,通过泵体及相关零件加工,认识工艺文件及专用工装,熟悉工种工艺,并掌握机床操作技能。在制图、材料、公差综合实训中,通过对高压喷油泵零部件测绘,学会零件选材与精度设计,会正确使用几何量具及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实训中,通过设计泵体零件三孔钻专用机床的主轴箱,掌握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流程和相关计算方法,并熟练使用三维绘图软件。在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要求学生运用三维软件进行泵体零件的工艺与专用夹具设计,加工制造自己设计的泵体夹具,通过亲身体会找出设计缺陷,获得设计与制造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工艺实施能力。企业真实案例高压喷油泵的融入,为专业课程内容重构提供了教学载体,突出了高职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也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四)专业素养与岗位职业素养的对接。在课程教学中,将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企业精神、企业标准、企业质量融入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中。与南宁某企业合作,开设6σ\TS\ISO质量体系的5大技术基础课程,并将该课程融入到计算机辅助工艺工装设计实训与工装制作实训中。在实训中引入企业设计标准、质量审核标准与6S管理,要求学生组成设计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按照企业流程,从产品开发与立项阶段、手工样件阶段、工装样件阶段到批量制造,制定APQP文件(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完成工装设计与加工,既培养了学生在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严谨作风等职业素养,也加强了学生的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技能。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才能更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实现校企共赢。

【参考文献】

[1]於红梅,李鹏辉,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33)

【作者简介】伍咏晖(1973- ),男,广西宾阳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及教学。

上一篇:爱我贺州清洁美丽和谐作文1700字下一篇:有关毒品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