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评课稿范文

2024-05-22

北京评课稿范文(精选6篇)

篇1:北京评课稿范文

《北京》评课稿

《北京》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第十课的内容。王老师和陈老师都讲的第一课时,也就是识字教学。这两位老师给我们的感觉是思路清晰。一看就是认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了,都是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然后出示学习目标,紧接着通过三次先学后教,让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拼读生字进行了当堂训练。

虽然,都是按照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的,但是,在实际进行教学时,两位老师又各有各的方法。

比如,王老师那一笔漂亮的`粉笔字,让我们在座的所有老师都感觉特别舒服,这也是我同王老师合班以后最大的收获,真的是学到了很多。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不忘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第一次先学后教时,王老师提示学生在读文时,要眼到、手到、心到,对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做了明确的指导。再有,整节课下来,教师语言极富有亲和力。一节课下来,不论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字的指导,感觉特别平实,王老师声音不高,却像有一个强大的气场让人不得不用心去听,用心去想,全班学生参与率很高,是一节成功的课。

陈老师也一样,往台上一站,大家就能感觉到她胸有成竹,不愧是多年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陈老师也特别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也是在第一次先学后教时,告诉学生在读文时,要按照“找、圈、认、记、读”的方法去学习,让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陈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识记。本课条理清楚,值得我去学习。

不足的地方,两人又共性的地方。

1、可能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最后没有回归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课堂上学生读的有点少。

总之,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继续进行反思,认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思想,让自己的课堂尽快走在高效的列车上。

篇2:北京评课稿范文

一、徐老师很重视学生“读书方法”的培养,在初读感知时候,出示“读书要求”,并围绕要求展开自学。反馈时老师给生字进行归类,省时又高效。重视多音字的教学,课文中“似乎的似和大厦的厦”是多音字,徐老师让他们重点记一记。然后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接着紧紧围绕“北京美在哪里”主线展开,课堂思路非常清晰。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地方?通过反馈及时板书:“天安门广场柏油马路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它们“美在哪儿?”依次展开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流程上,很清晰很简洁,虽然这篇课文本身结构就很明了,但是徐老师以合理的板书、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质疑的`问题如:找一找表示方位的词语,哪些地方说明了柏油马路也很美?立交桥美在哪儿?北京还有哪些地方美?问题层层引入,很缜密也很适合,切口小,符合低年级语文教学新课标中关于质疑的要求。

三、徐老师很好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徐老师除了教授知识点,还很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别是在展示北京美丽的风景图片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向往、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篇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评课稿

一、能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几何教学的核心词, 它包括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许教师让学生从校园中找图形, 完成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抽象。这样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来源以及研究图形的背景, 进而理解数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具有的抽象性。建议:多给学生时间, 让学生充分观察实物并抽象出图形。

二、能经历分类与思考的过程, 感悟数学思想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图形分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对图形进行比较、概括, 从而深入体会图形的特征。纵观本节课有四次分类活动:第一次, 找出画出的图形, 并说出它的名称。这是简单的分类。第二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找出它们的本质的联系和区别, 这个地方引起争执, 教师应顺着学生的争执, 创设矛盾, 引起冲突, 既然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不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怎么可能是平行四边形呢?这样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自己找到本质的、主要的东西。只要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对边都平行, 符合条件, 只不过很特殊, 特殊在哪儿?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过分类、辨析, 越来越清。第三次, 让学生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教师上课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 如, 有一个学生说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梯形。应该及时纠正。第四次, 练习设计, 让学生经历不同的分类标准, 最好让学生在练习本做一遍。再让学生汇报。分类标准不一样, 结果不一样, 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

三、能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靠教师讲是行不通的, 必须以学生的空间知觉和体验为基础。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于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作用尤为明显。因此, 在这节课中,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了一系列的层层递进的活动。

1.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活动

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平行四边形, 在小组里用看一看、量一量、画一画、移一移的方法, 探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画一画或量一量) 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 在“操作”活动中, 深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创设了自主思考的机会

教师在创设研究四边形关系时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我们认识了四边形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位成员, 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那你们能不能用喜欢的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学生动手设计) ”并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

篇4:《分数与除法》评课稿

关键词:分数;除法;教学

一、善于研究教材,用好例子

教学围绕教材上提供的例题分蛋糕,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制成分蛋糕的动画课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二、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

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观察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范例讲授法等,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因此课堂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过度清新自然。

三、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

本课中,马老师让学生充分动手分圆片,让他们在自己的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操作的空间。在教学中,马老师引导学生用3张圆形纸片动手分一分,并让学生思考: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申出两种含义,即1块饼的,3块饼的。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

四、准确把握了分数和除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进行练习等教学过程,做到突出重点

1.合作探究把握非常好,操作非常到位

两种分法: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3÷4___(块)学生经历了猜想和验证。马教师的处理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学习。

2.练习达标十分到位

马老师的教学设计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符合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要求。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建构知识的框架,实现数学思想的逐步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拓展延伸,方有尺度

马老师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准确,教学过程做到了突出重点,同时在这个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教师抓住这个重点,加以巩固。教学线索清晰,使课堂内容紧凑而井然有序。讲授新知的过程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究。比如,在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让学生小组交流后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课本上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在这个环节上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李静.改进评课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02).

篇5:《北京》评课稿

优点:

1.导入合理,一首歌曲把北京北京古老现代建筑的融合以及北京的形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想了解北京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古老又现代,产生好奇心,有一种亟不可待想了解的心理。

2.教学的设计合理,课文从三个层次完成,古老--从六朝古都讲起,现代---现代化的建筑的建筑展现,首都---从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展现。符合课本的要求

3.教态自然,教学环节完整。一节课结构非常明确,教师要是要讲什么,学生什么。一目了然。

不足:

1.在问题处理时,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时间思考,教师很快呈现答案,

2.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没有展开。

篇6:北京亮起来了评课稿

一、动手划划,培养能力

刘老师抓住“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句话展开教学,在初读课文后让孩子们把北京变成了什么这句话划下来。这么多的灯光照亮了哪些地方呢,让孩子们自由读文,然后划下来。两次划一划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动脑又动手,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图文结合,注重积累

《北京亮起来了》的作者不光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而且还把北京的灯光一一描述,文中的好词佳句像华灯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教学本文时,刘老师借助图片和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词语,使华丽深奥的词语变得直观明了,也帮助了学生积累好词好句。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刘老师以读带讲,培养学生的语感。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刘老师让学生全方位的读书,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小组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北京评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春评课稿范文05-16

评课稿春范文05-17

教学评课稿范文05-20

化学评课稿范文05-07

班队课评课稿范文05-23

公开课评课稿范文05-26

窦桂梅评课稿范文05-26

集合的评课稿范文05-28

老舍猫评课稿范文05-29

问银河评课稿范文06-02

上一篇:2018黑龙江省考备考—4月第2周国内时政热点汇总下一篇:市人事局(编办)机关党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