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厚度划分方法研究

2024-04-08

单井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厚度划分方法研究(共6篇)

篇1:单井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厚度划分方法研究

单井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厚度划分方法研究

由于厚度划分工作逻辑繁琐、复杂,测井曲线识别难度大,国内大部分油田的厚度划分工作仍然以人工为主,人工划分厚度速度慢、工作量大、效率低.为了提高解释效率,在研究小波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利用一维小波连续变换的`方法实现计算机自动划分厚度.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表外厚度、砂岩厚度、有效厚度进行计算机自动划分.通过对3口取心井和30多口调整井的厚度划分对比表明,该方法一次划分厚度层数划准率超过了80%,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 者:卢艳 刘传平杨青山 杨景强 LU Yan LIU Chuan-ping YANG Qing-shan YANG Jing-qiang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刊 名: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ISTIC PKU英文刊名: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 年,卷(期): 26(4) 分类号:P631.8+1 关键词:一维小波连续变换   厚度划分   有效厚度   水淹层   大庆油田  

 

篇2:单井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厚度划分方法研究

提高水淹层的.测井解释精度,对我国东部高含水油田非常重要.建立了一套快速直观的水淹层定性、定量测井解释方法:将测井数据规格化为测井参数的相对值;根据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的变化规律划分水淹级别,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分数维法定性识别水淹层;建立试油、压汞等资料与测井相对值的关系图版,考虑地区经验,用抛物线拟合方法建立水淹层定量解释模型,并建立研究区水淹层定量解释标准;利用井间油层对比结果及邻井分析结果进行水淹层综合评价.经大港油田枣1281断块16口井验证,水淹层解释结果符合率达86.3%.图6表1参5(王孝陵摘)

作 者:高印军 李才雄 王大兴 孟文建 魏玉梅 陈军 孙德海 作者单位:高印军,李才雄,王大兴,孟文建(中油大港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

魏玉梅,陈军,孙德海(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测井公司)

篇3:单井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厚度划分方法研究

1 高压层的识别方法

高压层电性特征不同于油层, 与钙质层相似。解释人员在进行厚度划分的时候, 很容易把高压层误判为钙质层而产生漏划现象。因此, 我们有必要进行高压层曲线与油层、钙质层曲线的不同特征的研究。

1.1 正常储集层的测井曲线特征

(1) 微电极幅度差值高;

(2) 自然电位负异常值大;

(3) 声波时差值高;

(4) 密度曲线值小。

1.2 钙质层的曲线特征

(1) 微电极曲线呈中高幅度, 幅度差小或无幅度差;

(2) 自然电位无负异常或负异常值小;

(3) 声波时差值低;

(4) 密度呈高值, 与油层反映相反。

1.3 高压层的测井曲线特征

(1) 微电极曲线中高幅度, 幅度差小或无幅度差, 显示的是差层特征或类似于钙质层的特征。由于地层存在高压, 泥浆滤液渗透极小, 形成泥饼薄, 泥浆侵入带浅, 特征与非渗透性地层相似, 微电位、微梯度值相近, 所以形成的幅度差极小或无幅度差;

(2) 自然电位无负异常或负异常值小, 与钙质层相似。由于高压层的存在, 泥浆滤液与地层水的离子交换减弱, 因此不能产生正常油层的自然电位负异常值;

(3) 声波时差与同等层位相比较有所增大。由于地层存在高压, 泥浆滤液渗透极小, 地层孔隙度与渗透性地层相比, 相对增大, 所以声波时差值增大;

(4) 密度呈低值, 与油层反映相同, 高压层的存在对密度曲线影响不大。

通过对油层、钙质层与高压层曲线的特征分析, 对比了该三种不同储集层测井曲线特征 (表1) 。

统计资料显示, 在中区西部P I1-4油层出现高压的井比较集中。萨中地区P I1-4油层属于主力油层, 为此, 我们对高压层的厚度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

2 高压层厚度划分方法

正常情况下, 厚度划分依据油田储层四性 (岩性、电性、含油性、物性) 一致的特点, 制定出厚度划分所应用的电性标准, 解释人员根据这些标准, 对符合标准的油层解释成表外、砂岩或有效厚度。但高压层使一些关键性的测井曲线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 让人难以识别, 导致全井厚度解释精度降低。因此, 我们对高压层的厚度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综合解释方法:

2.1 测井曲线综合判断法

主要是利用本井各条曲线进行综合判断。高压层尽管自然电位没有负异常, 微电极幅度差减小或没有幅度差, 其电阻率值也比较高, 它仍属于砂岩油层, 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根据高压层在电测曲线上的反映特征, 只要判断为高压层, 就可以在厚度划分时参考其它曲线, 如:深、浅三侧向、微球聚焦密度曲线等综合考虑划上厚度。

如井, 按操作规程解释层1砂岩厚度0.4m, 层2砂岩厚度2.1m, 有效厚度1.3m, 从电性曲线特征看, 具有明显的高压层显示, 因此, 我们利用曲线综合判断法对该井补划了厚度, 补划砂岩厚度1.1m, 有效厚度1.1m。

2.2 纵向综合对比法

主要是通过本井上下邻层或相似层进行综合对比。对于同一口井来讲, 其泥浆性能是一致的, 可比性较好。因此, 可以采取本井上下相似层进行比较。若该层的电阻率曲线或密度、声波曲线与本井其它层相近, 尽管自然电位趋于平缓, 没有负异常也应该根据标准将厚度补划上。

如井, 按操作规程解释层1砂岩厚度0.8m, 有效厚度0.2m, 层2砂岩厚度1.3m, 有效厚度1.0m, 从电性曲线特征看, 具有明显的高压层显示, 因此, 我们利用纵向综合对比法对该井补划了厚度, 补划砂岩厚度2.3m, 有效厚度2.1m。

2.3 平面砂体预测法

主要是依据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对周围邻井进行砂体预测。精细地质的研究成果, 能更加准确地帮助我们确定高压层。当本井各条曲线综合判断和上下邻层对比不好确定时, 就采用与周围邻井进行比较的方法。若周围的邻井同一层砂体发育较好, 并不是岩性不好的薄差层, 我们就可以判断该层为高压层, 并补划上厚度。

如井, 按操作规程解释层11砂岩厚度0.4m, 有效厚度0.4m, 层2砂岩厚度1.1m, 有效厚度1.1m, 但从沉积相带图中可以看出, 周围的邻井都发育河道砂体, 并不是岩性不好的薄差层, 从电性曲线特征看, 具有明显的高压层显示, 因此, 对该井补划了厚度, 层1补划砂岩厚度2.8m, 有效厚度2.6m, 层2补划砂岩厚度3.6m, 有效厚度2.7m。

采用以上三种方法, 对出现高压层的井进行了厚度的补划, 在油层出现高压的井比较集中区域统计的井区中, 补划表外厚度37.1m, 砂岩厚度40.2m, 有效厚度37.9m。按五点法井网单井控制面积约为0.01k m2计算, 增加了大量地质储量。

3 结论与认识

(1) 根据高压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反映特征, 微电极曲线中高幅度、幅度差小或无幅度差, 声波显高值以及自然电位曲线无负异常或负异常值小, 趋于平缓。可以准确地将高压层判断出来。

(2) 利用测井曲线综合判断法、纵向综合对比法与平面砂体预测法将高压层厚度补划上, 增加地质储量。

(3) 加强对测井解释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综合解释能力。

摘要:测井解释人员在储层厚度划分中, 有部分井出现测井曲线异常, 主要表现在微电极、声波、自然电位等曲线电性特征不匹配, 对储层厚度划分带来影响,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储层的高压引起的。为此, 本文就如何利用测井曲线识别高压层, 并能准确地划分储层厚度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测井曲线,电性特征,高压层,储层厚度

参考文献

[1]雍世和等.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与数字处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2.

篇4: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

1 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技术

1.1 定性的解释方法

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中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老油田加密的、经过长时间的调整过程中的油田现场解释中运用的重要技术方法。定性分析时识别水淹层的一种专门化技术,根据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技术的曲线判断油层的水淹程度。水淹层的机理特征了解到,油层的水淹处的基本变化主要是地层水的电阻率,以及地层含水的饱和度变化,其中孔隙度的泥质含量与渗透率的性质变化一般不如Rw、Sw变化的范围显著。所以,如果使用常规的最基本的识别水淹层技术方法就是判断Rw、Sw的变化程度,以及电阻率的SP曲线变化。

1.1.1 自然电位的基线偏移方法

油层的内部呈现非均匀的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水淹层会出现局部水淹或者是水淹程度不均匀现象,其中局部被水淹就会出现自然电位基线的偏移。原因是原始的地层水矿化度会发生局部的变化,当地层水与注入水矿化度不同时,油层水淹部位即自然状态下的电位基线偏移的部位。

1.1.2 自然电位的幅度对比方法

油层刚进入水淹阶段,注入水没有充分与围岩束缚水进行离子交换,这时候注入水代替部分原装的地层水,并且砂岩的自然电位的幅度会降低,逐渐沿着岩泥的基线方向定性偏移。自然电位的基线无任何变化,这种方式不具有水淹显示特征。

1.1.3 自然电位和电阻率对比方法

利用盐水进行水淹,会在进行水淹的部分产生一层具有导电性的产层,其电阻率被认为下降,当自然电位的幅度在水淹的部分下降时,自燃电位的基线也会发生偏移,并且,电阻率曲线和自然电位的曲线不相符。

除以上技术方法之外,在老油田还需要的资料有碳氧的比能谱测井资料、模糊判方法、中子伽马的测井资与模式识别技术方法用来判别水淹层。

1.2 定量的解释技术方法

R4相对值法判断水淹层,单井的水淹层的定量评价方式,是一种通过计算剩余油的饱和度为技术核心的水淹层产层的参数完成评价的。参数涉及地层含水的饱和度Sw;油相渗透率Kro;束缚水饱和度Swi,驱油效率η;孔隙度Φ;产水率Fw;残余油饱和度Sor和水相渗透率Krw。

水淹层的测井技术中的数据归一化,解释技术准确性的前提是测井数据的归一化。但是测井技术的数据误差影响因素不但能包括环境,还有就是仪器本身所产生的系统误差。主要原因是测井过程的数据的准确度难以保证,并且测井仪器是同一型号、统一标准的刻度装置,在操作方式上也比较相近。

2 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的综合评价

水淹具有复杂性,所以当油层被水淹后,需要相应的测井仪器或者是测井相应组合特征与原装地层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之间存在很多差异。水淹层的测井机理,水淹层的特征和测井响应的特征,以及测井响应的组合关系,根据沉淀特征与油田的生产的动态资料分析出相关措施,即采用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将各类水淹信息进行整合,之后进一步确定水淹层状态。

但是在做评价之前,首先对地区进行地质勘测,这对地质的特点及水淹特征和测井相应的组合特点进行详细的研究,探索水淹变化规律,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水淹层评价结果。

3 案例应用分析

3.1 水淹测井技术应用分析

根据油田的开发时期的不同,所注入水矿化程度也是具有差异性的。在注水的开发时期,水质属于淡水,中后期使用的是污水进行回注,这样导致了水淹层地层水的电阻率呈现不稳定的变化趋势,地层电阻率和孔隙结构、泥质的含量也发生相应地变化。由以上相关测试数据建立与之对应的测井解释技术模型,在解释中产水率的评价所建立的水淹级别具体如下(产水率为F)。

(1)≤10%:油层。

(2)10%<与≤40%之间:弱水淹层。

(3)40%<与≤80%之间:中水淹层。

(4)80%<与≤98%之间:强水淹层。

(5)>98%:水层。

判定分析时通过干层与低产油层,以及相应的资料进行的。

3.2 实例

本次实例分析中的研究中沈检3井是解释模型处理的一口井,在解释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采用解释标准,以此进行具体计算的参数和解释结果的判定。

由于本井为一口检查井,所以在试采方式上基本采取单层测试,并可以用来很好地检验一下计算与解释结果。具体试油试采的结果如表1。

第50层处理的含水饱和度(S)平均值为65%,产水率(F)平均值约为90%,解释结论为油水同层,与试采结果基本相符。

第48层处理的含水饱和度(S)平均值为59%,产水率(F)平均值约为82%,第49层是根据该层的物性较差且它又在油层之间而定,其产能小,解释结论为低产油层,与试采结果含水率基本相符。

以此类推进行第三次和第四次的试采工作,得出油田的水淹层的状态效果。

4 结语

地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如果使用传统的测井技术或者是解释方法,很难进行动态形式的水淹层测井解释相关工作。所以,在实际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开展中,需要技术人员的高水平技术和优化的测井系列相结合使用,打好坚实的测井基础工作,来保障油田的采收率,同时也提高了我国技术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印军,李才雄,王大兴,等.水淹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

[2]王江.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5.

篇5:单井水淹层测井解释系统厚度划分方法研究

1 油水测井综合解释

利用测井解释资料与冷冻取心井冷37-45-562井井岩心分析值对泥质含量 (Vsh) 、有效孔隙度 (PORR) 、渗透率 (PERM) 、含水饱和度 (Sw) 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计算公式。

选样标准: (1) 岩心采样收获率大于85%, 采样密度大于3点/m; (2) 分析值具有代表性, 变化范围从小到大; (3) 定性分析孔隙度、泥质含量、渗透率关系符合正常关系; (4) 计算渗透率数学平均值小于1m D的点及该层段的异值点均不能参加平均。

2 泥质含量模型的建立

在稠油层内, 当流体性质一定时, 地层的电祖率岩性直接与地层岩性有关。由于冷41块的粘土矿物中有高含量的蒙脱石、伊利石和混层粘土, 这些对降低地层电阻率的影响非常明显, 因此, 采用可变电阻率法, 即采用数学上的多点插值法计算目的层的理论最大电阻率值来计算Vsh的效果很好。

当DEP (i-1)

当DEPi>DEP (i+1) 时,

当Rsh/Re<0.5时, 1/B=0.5/ (1-Rsh/Re)

当Rsh/Re≥0.5时, 1/B=1

其中DEP——地层深度;

Rmaxi——目的层理论最大电阻率;

Rsh——泥岩电阻率。

经计算:计算泥质含量与分析泥质含量平均相对误差为22.83%, 其相关系数接近1, 证明采用该公式所得计算结果是比较合理的。

3 有效孔隙度解释模型

采用声波时差曲线、泥质含量与岩性分析值回归得到其有效孔隙度模型:

其中CP=1.864-0.000445×DEP

CP——压实校正系数;

PORR——有效孔隙度 (%) ;

Vsh——泥质含量 (%) 。

经计算相关系数为0.96, 计算值与分析值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为8.2%, 平均绝对误差为0.921%, 证明其拟合结果是很好的。

4 渗透率解释模型

由于渗透率是比较难准确计算的地层参数之一, 目前没有一种好的模型计算, 由于它主要与地层的孔隙度、泥质含量、粒度中值、分选系数、束缚水饱和度、胶结物成分及含量等因素有关, 因此多采用与这些参数建立相关关计算。冷家地区由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 分选较差, 渗透率计算难度更大, 因此本次主要采用岩性分析的孔隙度、泥质含量与分析渗透率回归建立解释模型:

其中PORR——有效孔隙度 (%) ;

Vsh——泥质含量 (%) 。

经计算相关系数为0.92, 计算渗透率与分析渗透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 平均绝对误差为37m D, 计算渗透率与分析渗透率的关系拟合结果也比较理想。

5 饱和度计算模型

本次饱和度的计算采用阿尔奇公式:

其中, PORR——有效孔隙度 (%) ;

Rt——地层电阻率 (Ω.m) ;

Rw——地层水电阻率 (Ω.m) ;

Sw——含水饱和度 (%) ;

a, b——岩性系数, 通过岩电实验确定;

m——胶结指数, 通过岩电实验确定;

n——饱和度指数, 通过岩电实验确定。

6 结论

本次标准主要是将测井解释资料与试油资料、生产情况结合分析确定的, 标准如下: (1) 油层。含水饱和度变化范围:Sw≤45%, 一般20%~35%之间;有效孔隙度变化范围:15%≤PORR≤28%;泥质含量变化范围:SH≤15%。 (2) 低产油层。含水饱和度变化范围:45%≤Sw≤65%;有效孔隙度变化范围:5%≤PORR≤12%;泥质含量变化范围:15%≤SH≤30%。 (3) 干层。一般情况下有效孔隙度:PORR<7%;泥质含量变化范围:40%≤SH≤65%。 (4) 水层。含水饱和度变化范围Sw≥50%以上, 含水饱和度在50%≤Sw≤70%范围内需注意岩性、物性等地质条件变化, 区分于低产油层和干层。

由于该区地质条件复杂, 岩心分析失常较多, 影响了解释模型的精度。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反映泥质含量较好的其它曲线, 而采用电阻率曲线同时还受储层的含油性影响, 尽管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了一定的数学手段减少计算误差, 但泥质含量计算误差还是相对较大, 对其它参数会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乃举, 等.中国油藏开发模式总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 12:202-222.

[2]赵澄林.赵澄林沉积-储层地质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 6:28-38, 105-114.

[3]蔺玉秋, 等.边底水稠油油藏水侵规律研究-第一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

[4]蒋建平, 康贤, 邓礼正, 等.储层物性参数展布的相控模型[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5, 22 (1) :12-17.

[5]李少华, 许月明.双河油田储层地质模型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27 (3) :108-112.

篇6:浅谈水淹层测井方法

大庆长垣为松辽盆地北部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 由萨尔图、喇嘛甸、杏树岗、高台子、太平屯、敖包塔、葡萄花7个背斜构造够成。大庆长垣北部的基岩上沉积了上侏罗统、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的巨厚地层。

松辽盆地北部的低渗透油田多发育在大庆长垣西部和东部。其东部的主要储层是扶杨油层。其特点:砂岩的颗粒细、较致密、储层物性差、钙质含量高, 属低孔渗油藏。其相带变化快, 属构造、岩性控制油藏。纵向的油水关系比较复杂, 又由于其注水开发, 使确定油水分布更为复杂, 水淹层的解释难度大。如何合理开采水淹层, 成为油田开采面临的一大问题。

2 水淹层测井技术

一定要采用新方法、新理论、新思维来解决松辽盆地外围的低渗透水淹层问题。因此加强实验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 提高油层的水淹机理和岩电关系的变化规律认识, 合理选择测井系列及解释方法, 成为今后水淹层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水淹层测井的一些方法。

2.1 自然伽马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在油气开发中, 主要用于划分岩性, 确定储集层泥质含量, 地层对比及跟踪定位射孔[1]。自然伽马测井也用于评价油层的水淹。

原生水溶解的钍、钾、铀等放射性元素易随油田水推进而沉淀于岩石颗粒的表面, 故在渗透性高的水淹层中铀显示容易偏高, 使自然伽马曲线呈现高异常值, 作为水淹层识别的重要特征。另外, 通过分析一些测井仪器所测的自然伽马曲线, 可发现大多数自然伽马数值升高的射孔井段, 其井温资料也译为主动层, 即主要出水层, 亦即自然伽马数值在被水淹井段也通常会出现异常[1]。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 虽然只能定性的解释油层是否被水淹、注水井吸水剖面等, 但自然伽马测井仍在开发测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 自然电位测井

通过常规的测井资料分析水淹层, 其技术难点为地层混合液的电阻率计算问题。自然电位为较好的反映混合液电阻率变化的一种测井信息。过滤电位和薄膜电位为测井中测得的两种自然电位。泥浆柱压力和地层压力压差比较小时, 则过滤电位可以忽略不计;而压差大于314M Pa时, 必须要考虑过滤电位产生的影响。

自然电位测量精度的提高成为努力的方向, 据资料介绍, 改善测量自然电位所用的电极材料及形状 (如环形等) , 可以有效提高自然电位的测量精度。

与未水淹相比, 水淹层自然电位测井的异常幅度与基线偏移的方式和幅度等方面呈现异常, 并且, 其异常随水淹方式和程度不同而不同。自然电位测井能识别水淹层和水淹方式、分析水淹程度、确定水淹层混合液矿化度, 但必须考虑原生地层岩性、层厚、水的性质、井眼流体的性质等由非水淹因素产生的影响[2]。

2.3 微电极测井

微电极测井用于浅探测电阻率。由于微电极系电极距短, 其探测范围小, 存在不受围岩和邻井影响的优点。由于泥饼对其微电位系影响很小, 而对微梯度电极系的影响较大, 若按同一横向的比例重叠两测井曲线, 将会在渗透性处出现微电位明显大于微梯度、在非渗透性处出现二者基本重合的现象, 故该技术可识别渗透性岩层。此外, 可以进一步区分渗透性差别不是很大的岩层。

该技术已被应用于具有油、水低孔、低渗、低阻电性特征的长庆油田及雁木西油田渗透层识别中。

2.4 微球测井

微球根据其初始尺寸小于地层的孔喉直径, 均匀分散于水中进入注水的地层, 并在较高矿化度和温度下吸水膨胀, 随其在孔隙中的运移实现其逐级封堵的作用[3,4]。只有当微球粒径和孔喉匹配时, 浓如的提高才有价值, 水的矿化度、聚合方法和地层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聚合物微球粒径。

近年来, 有人提出在充分调查地层的基础上注入驱油剂, 驱出剩余油饱和度比较高的区域内的油, 从而使原油采收率最大限度提高[3]。然而本技术只应用于少量研究现场并且主要集中于高渗透油藏, 少见在低渗透油藏使用成功的报道。[4,5,6,7,8]

2.5 声波测井

油田开采会伤害油层, 随着油田水淹, 油水关系产生变化, 开采难度加大, 并加剧粘土的膨胀运移和堵塞、地层润湿性的变化、原油乳化引起水锁等的地层污染。物理场激励法是唯一解决油层伤害问题的一组方法, 包括声场、磁场、热场、静电场等。尤其声波已推广于采油技术。

声波采油过程中, 声场引起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不引入新的流体, 已取得明显效益。可用于岩性划分、地层识别、地层孔隙度确定、地层压力估算、储层性质的确定等。在浅层中, 和中子伽马测井曲线重叠可以划分含气层。由于其不会造成地层污染、工艺简单、施工方便、性价比高, 应用前景广阔。

2.6 三侧向测井

三侧向测井通过屏蔽、聚焦供电测量, 迫使主电极的电流在井眼不能上下流动, 而成水平片状流入地层, 进而减小围岩、井液对电流产生的影响。由于该方法具有比较好的岩性分层性, 其测量结果所受围岩、井眼、泥浆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在应用过程中, 仍应进行多测井方法的对比研究,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考虑层间围岩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对井眼、泥浆影响进行相应的校正。

油层水淹, 油田地层地质信息发生改变。三侧向测井能较真实地反映薄储层的电阻率变化。三侧向测井在垂向分辨率和探测深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侧向测井在薄层侵入剖面的响应能够更加精确地对地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做出评价。

2.7 密度

长垣外围低产油藏、低丰度、低渗透开发的问题日益明显。可以采用低密度水包油钻井液体系解决钻井夜对低渗油气藏区的污染。该方法既能降低液柱压差对产层的伤害, 又能大大提高机械的钻速, 缩短钻井液对储层的浸泡时间, 对解决水平井长产层段中储层保护的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水包油钻井液体系具有一定的抗地层水和抗原油污染的能力, 流变性良好, 在现场应用中性能稳定, 维护简单, 携砂能力较强, 防塌抑制性、润滑性良好, 井下安全、保护储层的效果明显。在一些低渗透开采案例中已成功满足了近平衡及欠平衡水平井的钻井需要。

3 结语

鉴于油井水淹层及水淹的推进方向不明确条件下, 进行自然伽马、同位素、井温、磁定位测井等, 建立监测剖面, 加强井间监测。

在开采过程中减少对地层的伤害, 完善高分辨率自然电位、贴井壁侧向、自然伽马等的测井仪器, 推广完善水淹层测井技术, 提高水淹层的开采效率和解释精度。

参考文献

[1]徐保庆, 伍泰荣, 田树全.自然伽马测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 2002, 9 (5) :86-88

[2]李先鹏, 张善成, 杨克兵.水淹层自然电位实验测量及结果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8, 20 (1) :40-43

[3]喻琴, 蒋鑫浩.聚丙烯酰微球在油田调剖堵水中的应用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1, 12 (7) :13-16

[4]王越, 孙卫, 张奉等.聚合物微球和表面活性剂结合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 25 (5) :105-108

[5]赵福麟, 张贵才, 周洪涛等.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及其发展[J].石油学报, 2001, 22 (5) :38-42

[6]周雅萍, 刘其成, 刘宝良等.“2+3”驱油技术提高稀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J].化学工程师, 2009, (6) :58-61

[7]毛源, 阚淑华, 田养林等.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层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 2003, 10 (6) :57-60

上一篇:16字霸气班级跑操押韵口号下一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