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旋转木马

2024-04-12

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旋转木马(共8篇)

篇1: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旋转木马

教材分析

旋转木马这个科技小制作的内容,是在我园实施的课题“科技小制作中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中产生的。首先,它自身的美观性和可探索、可操作性,符合“科学”、“艺术”整合的要求。其次,它制作的难易程度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的收集方便、环保,同时作品还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制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并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尝试看流程图学习旋转木马的制作。

2.掌握钻孔和十字剪制的技能,学习剪贴相同图形进行装饰。

3.感知木马旋转,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一次性杯子、前端可弯曲的吸管、彩色纸、广告纸。

2.工具:剪刀、固体胶、双面胶。

3.制作范例1个。

4.制作步骤流程图(见右图)。

活动过程

1.回忆情境,演示范例,激发幼儿制作的欲望。

2.了解制作的步骤和所需材料、工具。

(1)教师:要做旋转木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一次性纸杯、前端可弯曲的吸管、彩色纸、广告纸。)

(2)教师:旋转木马怎么做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制作流程图(展示制作步骤图),你能看懂吗?这些图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师用儿歌小结操作流程。

杯子做平台,洞儿杯底、杯边打;

小吸管,洞里钻,长的钻上面,短的钻旁边;

吸管头,十字开,小花伞,撑起来,木马四边粘;

旋转木马转起来,真呀真好玩。

3.了解制作要点。

在制作的过程中,哪些步骤你不太会做?

(1)打洞。洞的位置与大小。(图一)

(2)十字剪制。吸管的前端裁开成十字型,方便粘贴及花伞的平稳。(图二)

(3)伞形的制作。先将正方形的纸剪成圆形,从边到中心点剪一条直线,再粘贴起来。(图四)(4)同样图形。先将纸进行折叠,再画出图形,然后进行剪贴。(图五)

4.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遇到困难能主动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可以向同伴学习或向老师求助。

教师:那么多的难题都解决了,我们就可以制作了。在制作之前,老师还有要求:在制作时,你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一定要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解决不了的,可以向小朋友或者老师求助。

(2)节约使用材料,注意制作安全,及时收拾工具、材料,保持整洁等。

教师:要节约使用制作材料,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制作结束要及时收拾好工具和剩余材料,保持整洁。

5.幼儿探索游戏:旋转木马。

(1)自由玩自制的旋转木马,体验成功的喜悦。

(2)幼儿交流:为什么旋转木马能够转起来呢?

活动评价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都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科技小制作是我园一项特色活动。旋转木马制作活动采用了幼儿平时熟悉的一次性纸杯和弯头吸管,通过清晰、形象、易懂的图谱和朗朗上口的儿歌作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快捷地理解了其中的操作要领,通过讨论、思考、对比、尝试等方法,自主习得了简单基本的操作技能,获得了制作成功的体验;旋转木马制作,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不少科学原理,最为吸引幼儿的应该就是吸管转动连带伞形转动木马的科学现象。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做做玩玩中,幼儿已不知不觉地开启了探索科学原理和艺术想象的兴趣之门。

篇2: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旋转木马

金澄幼儿园 殷晓蕊

活动目标:

1、看流程图学习旋转木马的制作。

2、掌握十字剪制和伞形制作的技能。

3、感知木马旋转和吸管弯折处的弹簧管有关,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活动准备:

1、材料:一次性杯子、前端可弯曲的吸管和不可弯曲的吸管、彩色木马、剪刀、双面胶。

2、操作范例1个。

3、PPT。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视频,回忆情境。

2、出示自制木马

师:看!今天把旋转木马给你们带来了。

3、了解制作的步骤和所需材料、工具。

(1)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首先来看看做旋转木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一次性纸杯、吸管、彩色木马、剪刀、双面胶)(2)师:旋转木马怎么做呢?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些图片帮助你们,你能看懂吗?(请幼儿说一说)

(3)教师用儿歌小结操作流程。吸管头,十字开;

弯一弯,洞里钻,长的钻上面,短的钻旁边; 小花伞,撑起来,木马四边粘; 旋转木马转起来,真呀真好玩。

3、了解制作要点。

在制作的过程中,哪些步骤你不太会做?(1)十字剪制。吸管的前端裁开成十字型。教师演示十字形的剪法。(把吸管头捏得扁扁的,用手指压一压,再把吸管对折,用手指压一压,松开后又四条折痕,用剪刀沿着折痕剪开一小段)

(2)弯一弯:折成一个像倒过来的“7”,注意十字形在上面哦!(3)伞形的制作。沿着圆形纸上的一条黑线剪开,再粘贴起来。(放视频)

4、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在制作之前,老师还有要求:在制作时,你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一定要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解决不了的,可以向小朋友或者老师求助。

(2)制作时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用剪刀时。(3)制作完后要及时收拾工具、材料,保持整洁等。

5、幼儿和家长一起操作

6、幼儿探索游戏:旋转木马。

篇3: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有效活动策略

关键词:幼儿,科技,制作,策略

幼儿天性爱玩。如何让孩子在玩中既能兴趣盎然、感受制作的快乐, 也能习得一些知识、培养一些技能, 科技小制作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的途径。科技小制作, 其特点就在于一个“小”字: (1) 结构简单。一般只要制作几个零件, 再组装起来就做好了。 (2) 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 如空纸盒、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坏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 (3) 加工容易。多数项目工艺技术要求低, 幼儿通过探索、尝试或在教师指导下完全可以掌握。要有效开展科技小制作, 必须采取如下策略。

一、选择适宜的内容, 使科技小制作饶有趣味

在内容的选择上, 要注意趣味性、层次性。小制作要能够引起幼儿探索、把玩的兴趣, 而不是纯粹为了制作而制作。辛辛苦苦制作的东西, 过后却扔一边, 这样不能引发幼儿持续地探索和玩耍。活动开展前, 要充分考虑趣味性原则。如制作“盒子小琴”后, 孩子们感受到了橡皮筋在拨动后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感受到了声音来自于空气的振动这一知识点。课后孩子们仍然在科技区中继续探索尝试, 发现了橡皮筋装在不同大小的盒子上, 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规格皮筋在同一个盒子上, 发出声音也不同;细心的孩子甚至发现, 同样的橡皮筋装在同一盒子上, 由于松紧不一, 发音也不同。这样的探索是持续的, 幼儿兴趣得以延续, 而知识和技能也在进一步探索中得到升华。

另外, 大、中、小班的幼儿因为年龄特点, 学习上有差异, 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层次性。同样的主题, 挖掘深度不同, 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需要。同班幼儿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 学习内容的选择可以有微小差异, 使每个幼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进步。如, 同样一个“声音”的主题, 小班幼儿可以制作“会唱歌的罐子”, 在罐子中装不同的物体, 如小石子、蚕豆、米粒等, 让幼儿既感受其发出的不同声响, 也可以和着音乐进行打击乐演奏, 而大班幼儿可以尝试制作“音乐瓶”, 在同样规格的玻璃杯中放入不同量的水, 使之发出不同音高的声音, 并尝试演奏。

二、选择适宜的材料, 使科技小制作化繁为简

材料是科技小制作的关键所在, 适宜的材料能够让小制作活动化繁为简, 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 且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在选择材料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多样性和生活性。实用性是指活动中所选的材料是真正能为小制作服务的, 而不是材料越多越好, 材料越多反而让幼儿无从选择。材料要做到精而简, 不摒弃无关材料的负面影响, 使幼儿能够专注于制作而不是被一些花哨的材料所吸引而分不清主次。比如在“会唱歌的罐子”的活动中, 有的老师为了使制作的成果更具观赏性, 就增加了如即时贴、皱纹纸等装饰性材料, 让幼儿在感受声音的同时将罐子装饰得更漂亮一些, 想法固然是好的, 但活动中幼儿被花花绿绿的装饰材料吸引, 更关注的是如何装饰漂亮, 而将声音的探索放在了次要位置上, 这就是材料提供上的一个误区。有时候, 材料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想得越完美越好, 如果在活动中将探索放在第一, 而课后提供装饰材料, 那就能使幼儿分清主次, 也能在课后将制作进行延续。

材料多样性原则, 这似乎和前面所讲的实用性原则中的“精简”要求有些格格不入, 其实不然。我这里所指的是同层次的材料多样, 从而使小制作也呈现多样性。比如, 在制作“好玩的拨浪鼓”的活动中, 一位教师提供了大大卷盒子、塑料珠子作为材料, 让幼儿探索制作, 制作的过程是愉快而富有趣味的, 然而作品呈现时有千篇一律的感觉。而第二次活动中, 教师除了原来的材料, 增加了喜糖罐子、木珠等比较丰富的材料, 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材料, 只要能组装成拨浪鼓即可, 最后, 幼儿呈现的作品就比较丰富了, 造型也各不相同, 同时也使幼儿之间能够相互欣赏, 促进了生生互动。

最后是生活性原则, 科技小制作材料应来自于幼儿生活, 随手可见的废旧物品是小制作最好的材料来源。牛奶盒、牙膏盒、饮料瓶、棒冰棍, 甚至广告纸、瓶盖子, 都有可能成为小制作中的主角。变废为宝的过程让幼儿在惊讶的同时, 感受到小制作的浓厚乐趣, 对幼儿的环保意识也是一个潜在的培养。

三、选择适宜的方法, 使科技小制作水到渠成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制作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下列的方法比较适用于科技小制作的教学。

1. 直接示范法。

有些制作步骤较困难, 需要教师直接教授。教师示范有着直观、清晰的优点, 幼儿能清楚地看到制作步骤, 能较好地掌握制作的方法, 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流程图法。

这种方法较第一种稍难些, 因这需要幼儿自主观察、模仿的能力, 适用于一些相对步骤不是非常繁复的制作活动。幼儿通过教师拍摄的实物步骤图或绘制的示意图按步骤理解并实施制作。这时的步骤图起到了半个老师的作用, 对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很好的培养作用。

3. 探索尝试法。

探索尝试法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在先, 幼儿在后”的被动局面, 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教育教学思想运用于幼儿活动之中。强调幼儿是创造性学习的主体, 让幼儿通过感官、体验、亲自尝试的过程去发现事物变化起因和内部联系。把教学变为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 使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尝试学会学习, 尝试解决未知的问题。如制作“有趣的回力车”, 幼儿可先尝试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拼装成一辆车的样子, 这里没有教师的示范, 也没有流程图的指引, 只是让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的对汽车的一些经验进行组装。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 幼儿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轮子和轴之间连接不好怎么办?橡皮筋不能绕在轴上怎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尝试接踵而来, 这样讨论的环节就必不可少了, 针对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解决, 群策群力, 幼儿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当车子能够开出一段距离又乖乖回来后, 幼儿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充分感受到了探索制作成功的快乐。

篇4: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旋转木马

活动目标:

1、有关心弟弟妹妹的情感,能自己设计、制作小礼品。

2、能选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进行制作重难点能选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进行制作。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道具、服装,如用包装纸、旧报纸做衣服和帽子,用彩带做成表演用飘带等。

2、欣赏幼儿园、家长为自己以及同伴送的各种礼品。

3、《幼儿画册》(第二册P35)。

活动过程:

1、谈一谈过节了,我们收到了哪些礼品,体验大家对小朋友的关心。

2、引发为弟弟妹妹做礼物的愿望。我们怎么关心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可以为他们送什么礼品?

3、幼儿交流自己准备制作的礼品名称,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等。

4、幼儿自由结伴进行制作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共同选用材料和工具。

5、将幼儿支撑的成品放在专门的展台上,互相欣赏交流,并让孩子穿戴试用,提出改进方法。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手工活动,目的是引导孩子乐意用绘画、折纸、粘贴等多种方法制作礼物的愿望。并让幼儿一起讨论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孩子们通过讨论,积极性很高。有了第一环节的讨论,再加上师幼共同制作的步骤图,孩子们在制作时思路更清晰。大部分幼儿能制作出完整的一幅拼贴画,只有3名幼儿动作较慢,用时长,不过在老师的引导下,最后也完成了拼贴画。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引导出制作礼物《啄木鸟捉虫》时,衔接的不够自然,应和幼儿多回忆、铺垫啄木鸟这个主题,再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制作小礼品》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939字。

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自然》》:大班教案《大自然》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会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感受,了解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知道彩虹七种颜色的名称,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大自然》教案吧。

篇5:旋转木马教案

辛欣

教材分析:

旋转木马拥有华丽的装饰,还闪烁着绚烂的灯光。对于孩子们来说,天堂般的游乐场,永远是那么的迷人。他们乐意跃上马背,在欢快的灯光和音乐声中,随着圆盘的转动,颠簸起伏,旋转舞动,风从耳畔吹过,让他们快乐地尖叫,体验奔驰的感觉,闭上眼睛甚至可以感到飞翔。对于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旋转木马离他们并不遥远,他们能很快地从记忆中搜寻出以前坐木马时的快乐情景。甚至他们会非常愿意和现在的伙伴们一起重温儿时的快乐,寻找童年的记忆。

本课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件能够旋转的玩具,教科书从材料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些提示,如用旧方便面盒、饮料筒,也可以用彩纸自己加工制作。课本提供了伞盖的彩纸制作方法,用一张彩纸剪成圆形,去掉60°左右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粘合,就制成一个锥形的伞盖。旋转木马的轴可以用现成的小棍包扎装饰,也可以用彩纸卷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个直别针,并加上一些纸垫片,可以使伞盖在上面能够更好地旋转。教学目标:

1.尝试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套新颖别致的木马玩具。2.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动的乐趣。3.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造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拿出陀螺:“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样玩具,你们认识它吗?” 同学们会异口同声的说:“陀螺” 教师问:“谁会玩?”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让陀螺旋转起来

“我们观察一下现在的陀螺,为什么它可以旋转?” 学生会说出对称、平衡、中心点、重心点等词

举例说明:现在数学课上我们正在学习圆,那圆的中心点在哪呢? “圆心”

还有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制作纸工风车,最后按按钉的时候我们会把按钉固定在什么位置?“中心点上”如果固定在偏离中心点的位置会怎么样?“旋转不起来了”

教师小结:想要让物体旋转起来,是需要一个对称的图形,要找准物体的中心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旋转的物体或大型玩具呢? 学生们会说出旋转木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工旋转木马 引出课题《旋转木马》

二、欣赏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些旋转木马的模型,观察一下旋转木马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伞盖、轴、木马、底座

三、制作过程

拿出一个教师之前准备的已经做成的没有装饰的旋转木马,让学生分析我是怎么制成的,对我的旋转木马进行拆分,同时出示幻灯片和投影,让全班同学都能够看清楚。

四、小组讨论本组的设计方案

分别对伞盖,木马进行设计,然后总结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的给点启发

五、小组合作完成

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短时间内设计制作出具有个性的有趣的旋转木马。教师巡视指导,有好的作品随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出现问题及时提醒全班同学注意。(播放旋转木马的音乐)

六、作品展示

将做好的作品让小组代表拿到前面给大家展示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还有独特的个性存在,没有做完但是想法很好的作品也可以拿出来展示,然后选出大家认为最棒的、最个性的旋转木马!

七、教师总结

篇6: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旋转木马

活动目标:

1.对旋转现象感兴趣,能积极主动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2.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转起来,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并记录探索结果。

能让所有的材料都转起来,知道一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转起来。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

材料一:各种线形、长条形物品:毛线、布条、树枝等。

材料二:各种平面的物品:纸片、毛巾等。

材料三:各种立体物品:积木,珠子、盒子、瓶子等。

2.记录纸每位幼儿一张,记录笔、大风车一个、小风车每位幼儿一个。

3.操作区域和集体活动区域分开。

活动过程:

一、感知发现

1.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每人手里拿一个风车,和小朋友边唱边走进活动室:“大风车吱呀吱溜溜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群快乐的小伙伴!” “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的风车转转转节目就要开始了,风车你们玩过吗?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玩风车。(幼儿玩风车)

2.探讨:“你是怎么让风车转起来的?”

教师:我们不用这些方法的时候,风车会转吗?

教师:对啦,是我们用嘴巴吹,用手拨打,或者利用风吹,风车才会转起来。

教师: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动的呢?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怎么转起来的吗?

3.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真仔细,风车是靠风吹转起来的;而旋转木马和摩天轮是用电的,叔叔按的开关就是电的开关;自行车的轮子是骑车的人用脚蹬才会转,原来啊,这些东西转起来都要外界给它力才能转起来。

二、尝试探索。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材料想请你们去找找看,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老师这里有记录纸,你们看。(教师讲解记录纸的用法:记录纸都是用图案符号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种物品用图形表示; “猜”是一个娃娃头像一个问号表示;“尝试”是用小手表示)

物品 猜 尝试 想办法 再尝试

线状物品

平面物品

立体物品

1.幼儿先猜测每种物品是否能转动,在“猜”的一栏中记录。

2.幼儿动手实验,看到底能不能转动,并在尝试一栏中进行记录。

3.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问:你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动的?

4.教师小结:立体的物品容易转动起来,线状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转动。

三、再次探索

师:刚才我们让立体的东西转动起来了,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想办法,能不能让那些刚才没有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呢?你觉得什么办法能让那些物品转起来呢?把你的想法画在第三栏里。

1.幼儿再次尝试,(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进行辅助),并把自己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发现:说说你的办法。

师:请小朋友来讲一讲,你是怎么让你的那些物品转起来的,有的小朋友还没有找到方法,我们教教他们吧!(教师根据刚才的指导与观察,请几个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四、实践归纳

1.请小朋友去尝试刚才没有尝试的物品,你可以试试刚才大家介绍的办法,也可以想想其它办法。

2.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使物体旋转的多种办法。

3.交流归纳。

五、拓展体验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会旋转?

2.试试你的身体会旋转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探索——再猜测——再探索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物体旋转现象的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体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转起来的科学道理。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周围的科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探索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态度,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在讲述自己的动手操作过程,就是对刚才活动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产生的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和正确概念,孩子对这样的认知的掌握比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的效果要强很多,是孩子把刚才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固有的认知的一个过程;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个人经验转化成大家共有的集体经验,使得活动重点多次突出,难点再次被突破。活动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孩子也是在愉悦的情绪中进行了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活动后,也还有觉得困惑的地方:

1.材料的提供是否全面,材料的分类是否合理。

2.记录表格的设计是否合理。

篇7: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旋转木马

活动目标:

1、运用肢体表现的动作。

2、培养幼儿身体的节奏感和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八音盒一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1)做第一套广播体操。

(2)音乐:对列入场

2、基本部分: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和一段优美的舞蹈。请小朋友们看看!(幼儿欣赏)

(2)提问:小朋友刚才看到了什么?(小娃娃跳舞)那我们也来学学这个娃娃跳舞好吗?(幼儿开始学跳,提醒幼儿速度要慢)再提问:你做完以后又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因为…)(引导幼儿说出转)你是怎么转的?(…)教师总结:小朋友说的很对,那听我来说:小朋友和娃娃都是用自己的身体顺着一个方向转圈,这就叫旋转。(请幼儿再次尝试)

(3)全体幼儿坐下休息,我们讨论一下,除了用身体做旋转以外,还可用身体的什么地方旋转。(幼儿讨论,回答,并请幼儿进行示范)。

(4)全体幼儿起立: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将说出的旋转动作结合音乐做一遍。(做完后,小结,再来一遍)

(5)启发幼儿相互结合着做旋转的游戏。教师:刚才呀!每一个小朋友都是自己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旋转,那如果两个两个小朋友,三个三小朋友,或是更多的小朋友在一起,还能旋转吗?(我们试一试,请小朋友找一下自己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教师对每一组小朋友进行指导。音乐:待每组小朋友准备好后,教师放音乐,请每组小朋友而跟着音乐做自己的动作

3、结束部分: 每组的小朋友做的都很好。教师:小朋友刚才只玩了其中的一个,还有好多,小朋友都可以玩!(提醒幼儿游戏可以互换…)延伸活动;各种旋律的物品: 球、木棒、椭、螺帽、沙包、瓶子、风扇。

教学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就有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本单元就是贴近现实寻找数学知识,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而在研读教材和实际授课中发现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和抽象以后的平面图形不能很清晰的辨别出来,从这里我意识到在教材研读中,对于“题目”要正确的领悟,本单元的课题就是:图形的变换,这些变换在实际的物体(也就是立体图形)能够实现,并且存在,那么平面图形也可以经过这些变换得到美观好看的图案,特别对于“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分辨的不够清晰,在后续练习课加强。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旋转的生活实例,如关门、摩天轮、旋转木马等,让学生感知旋转的含义,通过观察钟表和风车的运动进一步理解旋转,“旋转”和“平移”一样,是一种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动词,而“旋转”强调的是物体绕着某个点或某个轴转动的过程,“平移”强调的是物体沿着某条直线的移动的过程。

通过观察钟表指针的转动,掌握旋转的三个要素:点、方向(包括顺时针和逆时针)、角度,并学会将这三个要素合并起来描述一个物体的旋转情况。

难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的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思考,讨论交流,然后教师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练习巩固,练习层层递进,先画一条线段的旋转,再画一个简单图形的旋转。

本节课成功的地方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了学习的内容,复习铺垫很到位,基本上将上节课遗漏问题解决,并成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方法上的基础,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体现以课本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围绕教材进行备课和教学。

遗憾的就是没有进行高浓度的课堂总结,课堂把控时间上有待提高,尽量规范和精简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学生的把握不足,好的学生吃的不够,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又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另外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不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课堂上尽量留时间让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希望今后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真正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

篇8: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旋转木马

活动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陀螺。

2、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

3、在科学区提供陀螺供幼儿探索、游戏。

活动过程:

1、欣赏彩色陀螺。

——师幼共同观察陀螺玩具,引导幼儿发现陀螺的图案和色彩。

——幼儿分组玩陀螺,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讨论制作方法。

——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3、设计制作。

——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地进行装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要求幼儿涂色均匀、鲜艳。

4、陀螺旋转比赛。

——幼儿转动陀螺,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彩色,一转动就看不见了呢?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陀螺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方形陀螺会不会转,鼓励幼儿有机会到科学区中继续探索。

教学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颜色不算漂亮,外表没有电动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凭什么能流传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爱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着什么秘密,让孩子们越玩越留恋?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不停地变换角度实践与思考,挖掘着陀螺玩具丰富的内涵。我们也一同分享着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与幸福。当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们不以为然,我请他们说说第一眼看见陀螺的感觉。“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词。“对,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紧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转,放手,陀螺自己一个人在桌子上旋转起来,转呀转呀,速度减慢,最后停了下来。<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陀螺有什么用?”“能转起来。”“陀螺旋转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细看。这回,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一样?”孩子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此刻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变万化。有的转速较快,有的转速较慢,快速飞转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满意足才罢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随着陀螺的变化而变化着,平静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犹未尽的曲终人和……“老师,陀螺转起来没有颜色了?”“老师,陀螺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老师,XX转的时间很长,XX转的时间很短。”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想想这究竟为什么呢?自己讨论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小鸟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来。

此刻,孩子们都成了研究专家,有的拿着陀螺转呀转,有的边商量边玩……望着这一切,我感触颇深:别小瞧一件普通的东西,往往深藏着许许多多的可贵之处。

上一篇:在我院深入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他打动了我 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