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

2024-05-05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精选9篇)

篇1: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这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工程的混凝土因强度不足而造成不少质量问题。混凝土强度低下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构件承载力下降;二是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因此对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

1.原材料质量问题

(1)水泥质量不良

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

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4)骨料(尤其是砂)中有机杂质含量高:如骨料中含腐烂动植物等有机杂质(主要是鞣酸及其衍生物),对水泥水化产生不利影响,而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5)黏土、粉尘含量高:由此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这些很细小的微粒包裹在骨料表面,影响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二是加大骨料表面积,增加用水量;三是黏土颗粒、体积不稳定,干缩湿胀,对混凝土有一定破坏作用。

6)三氧化硫含量高:骨料中含有硫铁矿(FeS2)或生石膏(CaSO4·2H2O)等硫化物或硫酸盐,当其含量以三氧化硫计较高时(例如>1%),有可能与水泥的水化物作用,生产硫铝酸钙,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硬化的混凝土裂缝和强度下降。

7)砂中云母含量高:由于云母表面光滑,与水泥石的粘结性能极差,加之极易沿节理裂开,因此砂中云母含量较高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均有不利影响。

(3)拌合水质量不合格

拌制混凝土若使用有机杂质含量较高的沼泽水、含有腐殖酸或其它酸、盐(特别是硫酸盐)的污水和工业废水,可能造成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下降。

(4)外加剂质量差

目前一些小厂生产的外加剂质量不合格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外加剂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甚至混凝土不凝结的事故时有发生。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其他如用水量、砂率、骨灰比等也影响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从而造成强度不足事故。这些因素在工程施工中,一般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随意套用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原材料情况,由工地向实验室申请试配后确定。但是,不少工地却不顾这些特定条件,仅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指标,随意套用配合比,因而造成许多强度不足事故。

(2)用水量加大:较常见的有搅拌设备上加水装置计量不准;不扣除砂石中含水量;甚至在浇灌地点任意加水等。用水量加大后,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造成强度不足事故。

(3)水泥用量不足:除了搅拌前计量不准外,包装水泥的重量不足也屡有发生,导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足,造成强度偏低。

(4)砂、石计量不准:较普遍的是计量工具陈旧或维修管理不好,精度不合格。

(5)外加剂用错:主要有两种;一是品种用错,在未搞清外加剂属早强、缓凝、减水等性能前,盲目乱掺外加剂,导致混凝土达不到预期的强度;二是掺量不准。

(6)碱一骨料反应:当混凝土总含碱量较高时,又使用含有碳酸盐或活性氧化硅成分的粗骨料(蛋白石、玉髓、黑曜石、沸石、多孔燧石、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等制成的骨料),可能产生碱一骨料反应,即碱性氧化物水解后形成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它们与活性骨料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断吸水、膨胀的混凝胶,造成混凝土开裂或强度下降。日本有资料介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碱一骨料反应后混凝土强度仅为正常值的60%左右。

3.混凝土施工工艺存在问题

(1)混凝土拌制不佳;向搅拌机中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过短,造成拌合物不均匀,影响强度。

(2)运输条件差:在运输中发现混凝土离析,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如重新搅拌等),运输工具漏浆等均影响强度。

(3)浇筑方法不当:如浇筑时混凝土已初凝;混凝土浇筑前已离析等均可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

(4)模板严重漏浆:某工程钢模严重变形,板缝5~10mm,严重漏浆,实测混凝土28d强度仅达设计值的一半。

(5)成型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入模后的空隙率达10%~20%,如果振捣不实,或模板漏浆必然影响强度。

(6)养护制度不良:主要是温度、湿度不够,早期缺水干燥,或早期受冻,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4.试块管理不善

(1)交工试块未经标准养护:至今还有一些工地和不少施工人员不知道交工用混凝土试块应在温度为(20±3)℃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进行标准条件下养护,而将试块在施工同条件下养护,有些试块的温、湿度条件很差,并且有的试块被撞砸,因此试块的强度偏低。

(2)试模管理差:试模变形不及时修理或更换。

(3)不按规定制作试块:如试模尺寸和石料粒径不相适应,试块中石子过少,试块没有用相应的机具振实等。

二、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不同类型的结构构件的影响

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分析,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不同结构强度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一般规律如下:

(1)轴心受压构件:通常按混凝土承受全部或大部分荷载进行设计。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构件的强度影响较大。

(2)轴心受拉构件:设计规范不允许采用素混凝土作受拉构件,而在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强度计算中,又不考虑混凝土的作用,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对受拉构件强度影响不大。

(3)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强度与混凝土强度有关,但影响幅度不大。例如纵向受拉HRB335级钢筋配筋率为0.2%~1.0%的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由C30降为C20时,正截面强度下降一般不超过5%,但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

(4)偏心受压构件:对小偏心受压或受拉钢筋配置较多的构件,混凝土截面全部或大部受压,可能发生混凝土受压破坏,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构件强度影响明显。对大偏心受压且受拉钢筋配置不多的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构件正截面强度的影响与受弯构件相似。

(5)对冲切强度影响:冲切承载能力与混凝土抗拉强度成正比,而混凝土抗拉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10%)。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时抗冲切能力明显下降。

在处理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前,必须区别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正确估计混凝土强度降低后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然后综合考虑抗裂、刚度、抗渗、耐久性等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三、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常用处理方法

(1)测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当试块试压结果不合格,估计结构中的混凝土实际强度可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可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或钻孔取样等方法测定混凝土实际强度,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

(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增加而提高,在干燥环境下3个月的强度可达28d的1.2倍左右,一年可达1.35~1.75倍。如果混凝土实际强度比设计要求低得不多,结构加荷时间又比较晚,可以采用加强养护,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原则处理强度不足事故。

(3)减少结构荷载: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造成结构承载能力明显下降,又不便采用加固补强方法处理时,通常采用减少结构荷载的方法处理。例如,采用高效轻质的保温材料代替白灰炉渣或水泥炉渣等措施,减轻建筑物自重,又如降低建筑物的总高度等。

(4)结构加固:柱混凝土强度不足时,可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或外包钢加固,也可采用螺旋约束柱法加固。梁混凝土强度低导致抗剪能力不足时,可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及粘贴钢板方法加固。当梁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导致正截面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加高梁,也可采用预应力拉杆补强体系加固等。

(5)分析验算挖掘潜力:当混凝土实际强度与设计要求相差不多时,一般通过分析验算,多数可不作专门加固处理。因为混凝土强度不足对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影响较小,所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必要时在验算的基础上,做荷载试验,进一步证实结构安全可靠,不必处理。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不足,可能导致抗震安全度不足,只要根据抗震规范盐酸后,在相当于设计震级的作用下,强度满足要求,结构裂缝和变形不经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则不必采用专门措施处理。需要指出:分析验算后得出不处理的结论,必须经设计签证同意方有效。同时还应强调指出,这种处理方法实际上是挖设计潜力。

篇2: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

站前工程XCZQ-10标段

隧道初支强度不足专项处理

施工方案

中铁三局集团公司西成客专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二月

隧道初支强度不足专项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目的:

针对2014年1月9至1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西安监督站、铁科院、西成公司一行对我标段宁强隧道进口及棋盘关隧道进口的二次衬砌、初期支护进行钻芯取样的情况,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监督总站下发的《铁质安监督总站[2014]01号监督通知书》:棋盘关隧道DK332+844下台阶左侧初支混凝土强度值为(22.2,22.2,22.7)评定为22.2MPa,小于设计值25MPa;DK333+273中台阶左侧初支混凝土强度值为(23.4,21.2,29.3)评定值为21.2MPa,小于设计值25MPa。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验标要求,编制本补强处理方案。

二、编制依据

1、铁质安监督总站【2014】01号通知书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4、相关设计图纸

5、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三、原因分析

根据对出现问题部位的施工各环节调查分析,对当班各操作 2 人员的调查询问,原因分析如下:

试验室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进行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出机温度、入模温度进行了试验,试验数据均为合格。

现场施工按规范要求进行了混凝土抗压试件取样,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报告显示,试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针对两个部位的混凝土使用的水泥、中砂、5-10mm碎石、减水剂、速凝剂等原材料进行检查,材料进场流程符合规定,质量检验合格,不存在不合格进场的情况。

检查了两个部位的拌合站混凝土生产过程,混凝土生产流程均是按照《混凝土搅拌站管理办法》、《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办法》执行:

1、施工现场质检员开具混凝土浇筑令→现场监理同意开盘(签字)→试验室开具配料通知单→试验监理同意开盘(签字)→送至拌合站站长→站长接通知单后安排开盘各项事宜。

2、拌合站司机接到配料通知单后→复查各项签字是否齐全→齐全后开启拌合机→检查各配料秤是否有余料(进行清理)→对各计量称进行归零→检查信息化采集系统各位置是否正常→输入配料单施工配合比→开盘。

施工配料单,是在试验监理见证下对砂、石料进行含水率测试后,根据测试结果计算,监理确认后下发,本次对配料单重新复查施工配料单无误。

检查了两个部位混凝土搅拌记录,各项误差均在规范允许范 围内,不存在误差超标现象。

拌合站至施工现场距离2km,均采用罐车运输,运输过程中无违规现象。

通过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调查询问,发现棋盘关隧道进口于2013年7月31日施工的DgK332+840~+846下台阶左侧初支隧道开挖光面爆破管控力度不够,效果不好,导致超挖严重,增大了混凝土喷射工作量工作量,架子队喷浆班组作业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淡薄,喷浆手为了减小工作强度,早点下班,未认真将超挖处喷砼填实,造成初支背后脱空,混凝土不密实。棋盘关隧道进口于2013年12月14日施工的DK333+271.6~+275.6中台阶左侧初支,由于爆破效果不好,且出渣不彻底,致使喷射混凝土作业操作不便,喷射手为图方便,喷射距离远,角度控制不好。取芯孔及芯样外观存在气孔,不密实,判断此两处混凝土强度不足是由于混凝土不密实造成。

四、总体整改处理措施

1、对问题段落重新进行检测,确定强度不足处范围。

2、根据初支断面测量资料,该两处初支与衬砌外轮廓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预留变形量为15cm,目前该两处隧道初支变形已稳定,净空预留变形量为15-19cm预留量,我单位拟采取补喷10cm厚C30喷射混凝土(设计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5),采取增加初支喷混厚度的措施来弥补初支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喷混加厚范围为问题段落周边扩大2米。

3、成立整改处理专项小组 组长:张克治

副组长:齐宝志、牛军涛、杜大波、项丽东 组员:董剑伟、狄方国、毕志宏、赵清帅、张世伟

五、整改处理工艺流程

1、由中心实验室试出C30喷射混凝土配合比配料单;

2、技术人员测量放线,钻孔埋设钢筋头,作为喷混厚度标记,控制喷混厚度;

3、用高压水枪清洗原喷射混凝土表面,保证混凝土表面干净无杂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

4、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现场人员设备做好施工准备后,按照《混凝土搅拌站管理办法》、《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办法》生产混凝土:

a、施工现场质检员开具混凝土浇筑令→现场监理同意开盘(签字)→试验室开具配料通知单→试验监理同意开盘(签字)→送至拌合站站长→站长接通知单后安排开盘各项事宜。

b、拌合站司机接到配料通知单后→复查各项签字是否齐全→齐全后开启拌合机→检查各配料秤是否有余料(进行清理)→对各计量称进行归零→检查信息化采集系统各位置是否正常→输入配料单施工配合比→开盘。

5、混凝土运送至现场后,试验人员对混凝土进行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出机温度、入模温度等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开始 进行喷混施工,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全程旁站监督,现场按规范要求留存标养试件和同养试件。

6、喷混完成24h后,进行1天强度测试,28后对试件强度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报上级单位验收,若不合格,进行返工处理。

7、全过程留存影像资料,并请监理单位旁站见证。所有资料整理成册进行备案。

六、人员及机械设备配置 试验员:2人 技术员:3人 质检员:2人 安全员:1人 领工员:2人 喷混班:7人 电工:1人 喷浆机:2台 混凝土运输车:3台

七、后续施工保证措施

1、加强后续工程施工过程监督管理力度,优化检查办法,丰富检查手段,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一天强度测试,对龄期到达28天及时进行取芯监测。

2、持续加强材料进场管理制度,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

3、拌合站继续严格执行《混凝土搅拌站管理办法》、《拌合站信息化管理办法》及项目部管理要求,加强拌合站各类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文件学习;

4、加强工程实体自检力度,加强中心试验室对工程实体抽样检查密度,及时准确了解实体质量情况。

5、加强现场施工作业管理,优化工序、工法,严格执行项目部下发的各类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规范工人施工作业行为。

6、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各工班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提高安全质量意识和操作管理水平。

7、严格按照西成公司各项管理规定,以及现场管理标准要求,制订完善自身工作标准,细化工作流程,依据工作标准进行现场管理,全面开展标准化作业,实现文明施工,确保现场管理有序可控。

篇3: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

1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的发展, 近年来, 加大了对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力度, 从而使该方法取得非常快的进展, 在无损检测方法中, 有半破损法、非破损法、综合法几个方面, 每个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下面就分别进行详细的说明:

1.1 半破损法

半破损法即是对局部进行破坏, 从而进行试验或是钻取样品进行破坏性试验的方法, 此方法是在保证结构或是构件的承载力为前提的, 不会破坏建筑的整体结构, 根据破坏性试验所取得的实验值, 再结合混凝土标准强度与实验值之间的关系, 来推算出强度的标准值。在实际混凝土强度检测中, 属于半破损法的主要有拔出法、钻芯法、射击法等。半破损法以非常直观的破坏性试验, 来获得混凝土实际对破坏的抵抗能力, 人们很容易对测试结果进行接受, 但此种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即只适用于对小面积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 造成的局部破坏还要进行及时的修补。

目前在实际工程检测中, 对于钻芯法的应用较多, 这主要是由于拔出法和射击法的实验可靠性和结果都存在着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 所以在半破损法的检测中钻芯法应用得最为广泛。但由于钻芯法所造成的局部破坏性, 所以在同一结构中也不能大面积的使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更注意钻芯法与其他非破损法相结合着使用, 这样二种方法能互相弥补对方检测方面的不足, 从而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近几年的研究工作中, 也更侧重于钻芯法与其他非破损法相结合的研究, 对其单独进行研究的较少。

近年来, 地震的频繁发生, 使人们对建筑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达到有效的抗震作用, 现在的建筑无论是梁还是柱等部位, 其钢筋和配筋使用的量越来越多, 钢筋间的间距不断的缩小, 这样有效的增加了混凝土的强度, 保证了建筑的安全。但对于钻芯法进行取芯时则会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很难保证不采到钢筋, 这样对于试验的准确性就会产生影响。因此, 在此情况下, 小直径芯样检测混凝土成为当前钻芯法研究的方向, 并取得较好的进展, 在多次的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是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的一种方法。

1.2 非破损法

非破损法即是在不破坏建筑结构或构件的基础上所测算出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此种方法是以混凝土强度与某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测试的, 所以要保证这些物理量与混凝土强度的关联性, 在实际检测方法中回弹法、超声法、成熟度法等属于该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会对局部结构产生破坏性, 同时测试方法简单经济, 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却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 所以在测试前则需要建立相关的公式或是校准曲线, 公式也在随着测试时的条件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 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回弹性以低廉的费用、简单的构造、较高的关联性等优点在非破损法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并在研究领域也得以广泛的关注。回弹法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已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混凝土检测, 对于再生的混凝土也可进行检测。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 采用普通混凝土回弹仪对再生混凝土试块进行了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表明, 回弹法可以用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同时, 在预应力钢筒混凝土压力管道的检测中对回弹法进行了尝识性的应用。经综合对比分析, 证明回弹法可以用于管道混凝土强度的检测。但是目前采用回弹法测试管道强度还处于尝试阶段, 还不能真正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1.3 综合法

所谓综合法就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无损检测方法, 获取多项物理参量, 并建立强度与多项物理参量的综合相关关系, 以便从不同角度综合评价混凝土强度。由于综合法采用多项物理参数, 能较全面地反映构成混凝土强度的各种因素, 并且还能抵消部分影响强度与物理量相关关系的因素, 因而它比单一物理量的无损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常用的有综合法有超声一回弹综合法、钻芯一回弹综合法等, 其中超声回弹综合法已在我国广泛应用, 并以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检测结果的要求不断提高, 综合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数据处理

2.1 数据融合思想及以逆回归模型为基础的区间估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 使回弹法的推定结果成为工程验收标准。最新的研究不仅引入了数据融合思想及逆回归模型, 还利用置信检验理论给出了在一定置信度下的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的置信区间, 并给出了混凝土强度的合格和不合格的判定标准, 形成了逆回归回弹法检测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的新体系。与传统的回归模型和点估计方法相比, 新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度, 而且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并能对混凝土强度做出定量化的判断。

2.2 人工神经网络 (ANN) 技术

鉴于回归法在分析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数据时存在局限性, 最新的研究在处理数据时引入了在非线性数据分析领域比较成熟的人工神经网络 (ANN) 技术。结果表明ANN适合处理这类数据, 并在一些方面补充了回归法的不足。此外, 回归法中难以处理的高维数据, 反而可以成为ANN改善误差的一种途径。因此, ANN的引入将使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数据分析中可以增加新的相关变量, 以便更深入或更广泛的考察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及其数据处理的有关问题。但是, 目前ANN在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较少, 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它的处理结果可以为回归法处理结果提供参考和补充。

3 结束语

随着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 混凝土检测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更先进的检测技术、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会不断的出现在混凝土检测中, 有效的提高了混凝土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从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双阳.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8.[1]宋双阳.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08.

[2]胡新民.混凝土强度的现场检测及操作要点[J].山西建筑, 2004, 30 (14) :45~46.[2]胡新民.混凝土强度的现场检测及操作要点[J].山西建筑, 2004, 30 (14) :45~46.

篇4: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

【关键词】28天实体强度;配合比;施工;养护和检测龄期

0.引言

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结构中影响承载受力的最重要参数,一向都是施工质量检验中最关注的问题。由于预拌商品混凝土只是以半成品的形式进入工地现场,其强度影响因素较多,有时会出现28天实体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的情况。只有从分析影响28天实体强度的因素入手,才能找出问题所在,并按相关规范规定进行检验和验收。

1.影响实体28天强度因素分析

混凝土建筑使用的商品混凝土,从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养护、检测龄期以及到最后的施工验收的整个过程,对混凝土的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体强度不足进行分析:

1.1掺合料和外加剂

现在,掺合料和外加剂在预拌商品混凝土中的使用已经被普遍接受,但掺合料和外加剂的种类繁多,作用机理和使用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商品混凝土企业有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员。例如,市场上较多的Ⅱ级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时,会降低早期强度(7d),甚至28天强度达不到基准混凝土强度,这就需要减少掺量或者与矿粉等复掺,甚至降低水胶比来使28d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外加剂的使用不当也会导致28d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外加剂与水泥等材料不相容或过量使用,均会导致混凝土长时间不凝,出现离析、泌水现象,早期易产生塑性收缩,引起混凝土内部出现早期裂缝,或难以振捣密实,混凝土内部出现较大的孔洞等,均影响混凝土28天实体检测强度。

1.2施工操作

预拌商品混凝土运至工地后,交付施工方进行现场浇筑、振捣,由于具体施工操作人员大部分为农民工,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对混凝土的施工操作很难达到标准要求。

1.3养护方式

施工环节完成后,混凝土养护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同种类混凝土的养护方式、养护龄期也存在差异。例如,冬季施工的混凝土需要保温养护,大体积混凝土需要降温养护,防止内外温差过大,导致温度应力,产生收缩裂缝。粉煤灰及其它火山灰混凝土需要保湿养护,且养护龄期需要适当延长。

1.4拆模龄期

模板拆除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4.3[1]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模板特别是底模拆除后,混凝土上的人、仪器及其它构件的重量若超出混凝土此时的承载能力,则有可能导致结构构件内部产生裂缝,对混凝土28d的实体强度检测造成影响。

1.5实体强度检测龄期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矿物掺合料已成为混凝土的第六组成部分,但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与胶凝材料全部为水泥的混凝土其强度发展有很大区别,因此混凝土强度的检测龄期也有所不同。

对于以粉煤灰为主要掺合料的粉煤灰混凝土而言,《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中指出[1]:“当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确定混凝土强度时的龄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等的规定取值”,现行《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50146-2014中指出[2]:“粉煤灰混凝土的设计龄期应根據建筑物类型和实际承载时间确定,并宜采用较长的设计龄期。地上、地面工程宜为28d或60d,地下工程宜为60d或90d”。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4.1.1指出[3]:“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值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或设计规定龄期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2.强度检验与评定相关规范要求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1]混凝土强度评定与检验相关规定:

(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见证下,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承担结构实体检验的试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2)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混凝土强度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养护和强度代表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也可根据合同的约定,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3)当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检验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有关规定时,混凝土强度应判为合格。

(4)当未能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不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5)当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理:

1)经返工、返修或更换构件、部件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

3)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并确认仍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

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项工程,可根据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掺加矿物掺合料(如Ⅱ级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与纯水泥混凝土相比,早期强度偏低,但后期强度发展较快,在温度较低条件下更为明显。故掺加矿物掺合料具体龄期应由设计部门规定。一般在下列四种情况下可予以验收:设计部门规定的试验龄期内混凝土试块强度评定合格时;或经有资质检测单位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达到设计要求的;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并确认仍可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经返修或加固处理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使用要求的,可根据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146-2014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篇5: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

一、混凝土试块的性质分析

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的混凝土试件是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依据。在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至少需要留置四种试块作为检验混凝土质量的试件。

第一种是自拌混凝土的“开盘鉴定”试块。《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这样说:“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这是检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是否满足设计强度的检验试件,这个试件是在标准养护条件下达到28天龄期后开始试验的,不能代表结构构件的质量。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第6.1.6条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护到28d时试压,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几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较早龄期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工使用。但应以标准28d强度或按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一》(JGJ28)等规定的龄期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这个试件是用来检验施工配合比质量的,因此需要在结构构件正式施工前28天完成“开盘鉴定”。第二种标准养护条件试块,是由专门的施工人员刻意制作的,其试验强度往往高于实际构件的强度。还有的混凝土试块不能按照构件所使用的混凝土的品质制作,比如“坍落”为180~220mm的用于在水下灌注的混凝土,如果用现场抽取的样品不作任何加工是无论如何也制作不成的,象水一样流动的混凝土制作成150mm见方的试件是无论如何也压不到设计强度的。

因此,这个试件也只能用来动态控制施工配合比的质量。

第三种是“拆模试块”,这个试件的强度就是决定承重构件能否拆除支架的依据,是同条件试块的“兄弟”。第四种是真正意义的“同条件试块”,这才是断定构件混凝土是否满足设计强度的真实试件。规范将其作为“结构实体检验”的依据“对混凝土强度极限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

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与结构混凝土的组成成分、养护条件等相同,可较好地反映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这本来应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但现实中没有几家的“同条件试块”是合乎规定的,绝大多数“同条件试块”都是在标准养护室内养护的试件,和处在自然环境中的构件养护条件相去甚远。

“同条件试块”的试验龄期是一个相当难以掌握的数据。原则是“同条件养护试件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其强度与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的试件强度相等。”

这就需要通过实践经验来确定这个试验龄期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这样说:“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及相应的试件强度代表值,宜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养护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

1、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C.d时所对应的龄期,0°C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2、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为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作适当调整。”

因此,参加统计方法或非统计方法综合评定结构或构件混凝土质量的试件,应该是“同条件养护试件”而不是“标准养护试件”。

二、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评定方法

依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当样本数量大于10组时,采用评定标准5.1.3条评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一般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质量统计方法评定。其强度应符合

检验批试块强度平均值 设计强度

检验批中最小一组试块强度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精确到小数0.01,当标准差小于2,5时取2.5(N/mm2)。抗压强度标准差的计算公式: 其中:n检验批组数

检验批试块强度的2次方的合计数

检验批的总组数×试块强度平均值的2次方

有的公司是用软件评定的,用Excle同样可以完成以上工作。在评定之前,需要根据检测报告先做一个汇总表,如果发现如下两种情况则先不必评定:

1、当检测报告中注明该组试块“不作评定”时,说明这组试块的三个抗压数据之差都超过15%,数据离散了,不能作为评定的依据。100组里即使出现1组该检验批也就先评为“不合格”了;

2、试件组数在15组以上的汇总表中出现了抗压强度≤85%的试块时,就意味着评定结论不满足第二个条件,该检验批不合格。三 被评定为不合格的混凝土检验批处理方法

除前述的两种异常情况外,当检验结果不满足第5.1.3的规定时,则该批混凝土被评为不合格批。

不合格批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并不一定完全说明构件混凝土不合格,有原材料、半成品材料的因素,也有制作、养护等方面的因素;

不合格批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的问题就大了,假定养护条件和构件完全一致,那么就必须要采取其它方法验证后才能确定处理方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5.0.6条条文说明给出了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的处理方法:“第二种情况,是指个别检验批发现试块强度等不满足要求等问题,难以确定是否验收时,应请具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检测。当鉴定结果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时,该检验批仍应认为通过验收。

第三种情况,如经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情况,该检验批可以予以验收。一般情况下,规范标准给出了满足安全和功能的最低限度要求,而设计往往在此基础上留有一些余量。不满足设计要求和符合相应规范标准的要求,两者并不矛盾。”

对于试块强度小于设计强度85%或以下的同条件养护试块,可以采用从结构或构件中钻取试件的方法或采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检测推定法”、“超声回弹法综合法”等方法对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推定。

篇6:1 检测混凝土的强度

1检测原理及特点,1;1原理,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表面硬度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测区的选采用抽检的方法在0。2MX0。2M 落围瑞六内测点如果试快强度不够,那下一部就是抽心,如果抽心不合格的话 那就请设计单位进行补强或都减低要求使用 2桩基平面图

1因为基坑里有桩,看看是什么桩,现在一般的都是用混凝土管桩。看看桩径是多大 是40公分还是50公分,基坑里有工程桩,工程桩方成重桩和试桩 工程桩还分成重桩和抗拔桩 这些在桩茎平面图里有说明

3脚手架扣件质量监督

钢管应采用cb

48、x3、6mm规格向本市建设工地提供钢管扣件的租货企业应取的得上海市建筑五金窗 行业协会的备案证书

篇7: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

2 框支梁、框支柱以及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及节点,不应低于C30;其他各类结构构件,不应低于C20。

篇8: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

关键词:楼板强度,加固,措施

1 工程概况

此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 条形基础, 楼板厚度为90厚, 局部为150mm厚, 混凝土强度设计均为C20, 主体施工完毕即停工, 停工时间约在1年, 在复工后发现, 楼板挠度大、表面平整度超标、楼板裂缝现象严重等问题, 经技术鉴定需要做加固处理。

2 原因分析

2.1 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未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此工程主体施工均为冬季施工, 室外温度最低达到零下20度,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未在施工前对施工队伍进行详尽的冬季施工技术交底, 而且未进行天气情况分析, 在二层楼板浇注完毕后下雪的情况下未及时的按规定进行保温覆盖, 致使该层楼板混凝土遭受冻害。

2.2 项目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但施工方竟然在楼板浇筑完毕仅一天的情况下即上料备砖, 准备砌筑三层, 集中堆放砂浆及红砖等, 过早的加荷, 造成现浇板的裂缝。

综其以上原因, 采用回弹法检测, 二层楼板混凝土强度实测值在C10~C23之间, 且该层楼板挠度较大最大处达到50mm、表面平整度超过标准值、楼板存在裂缝等现象非常严重, 并根据相关部门鉴定施工单位决定对该层楼板进行拆除重新浇注;其他层楼板存在如下问题:板存在裂缝现象严重, 根据鉴定要求, 进行裂缝处理。

3 具体措施

3.1 拆除楼板重新浇筑的楼板处理

3.1.1 拆除措施 (1) 准备工作

a.拆除前需该层楼板下搭设满堂红脚手架, 脚手架至板底不得大于0.5m, 脚手架上满铺厚板, 以防止大块混凝土砸坏下一层楼板。

b.拆除设备, 采用电动设备, 严禁采用大锤等强振动工具设备, 以避免对其它结构造成损坏。

c.准备一台回弹仪, 随时对需要检测的梁及圈梁等进行检测。

(2) 施工措施

a.如果梁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则可仅拆至板底, 梁下设置钢管支撑。拆除支座处混凝土时若发现圈梁混凝土未达到设计要求时, 则需要同时拆除。拆除外墙支座处混凝土时, 若仅拆除支座深度120mm, 可直接拆除, 若连同圈梁一并拆除, 则应分段拆 (墙洞口为长×高=600×70mm, 洞口间隔为600mm) , 并放置Φ121×10钢管 (以实际高度为准) , 上下各焊接160×130×10钢板, 其下用钢楔顶紧, 随拆随支撑, 每间隔两段可同时施工, 施工一段后方可进行下一段施工。拆除内纵墙和横墙支座混凝土时, 无论圈梁是否拆除, 均按上述方法分段拆除、支撑。楼板拆除时必须隔开房间进行, 严禁相邻房间同时拆除。

b.拆除完楼板及支座混凝土后, 清理干净混凝土接槎及残渣浮灰等, 然后立即支模板, 调整梁及楼板钢筋, 保证其间距、直径、锚固长度等, 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 必须按设计要求补足;梁、板支座处、圈梁浇注强度等级为C25的膨胀混凝土, 浇筑前采用同配比的水泥浆对接槎处进行泼浆, 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并与上下墙体紧密接触。楼板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25混凝土, 板厚度仍旧为90mm, 施工完毕后注意表面平整度并及时加以覆盖养生。

(3) 注意事项

a.必须间隔房间进行拆除, 严禁最页面集中。

b.相邻横墙不能同时凿洞。

c.浇筑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d.在施工时注意楼板和墙体的变化, 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施工, 并加以处理。

e.新旧混凝土接槎必须扫同配合比的水泥浆, 以保证其整体性。

3.1.2 裂缝处理 (1) 裂缝处理

a.对于裂缝宽≤0.3mm的裂缝, 沿裂缝剔V形槽, 界面清理干净并干燥, 采用环氧胶泥封闭处理。

b.对于裂缝宽>0.3mm的裂缝采用灌浆法处理。

灌浆补缝施工流程:裂缝处理→埋设灌浆嘴→封缝→密封检查→配制浆液→灌浆→封口结束→检查

(2) 灌浆补缝施工方法

a.纵向裂缝从低处灌浆嘴两端同时开始灌浆, 从高处灌浆嘴溢出。横向裂缝从一端灌浆嘴开始灌浆, 另一端溢出。

b.本方案灌浆采用环氧基树脂, 该胶为A、B两组份, 使用时严格按产品说明书配制。

c.灌浆前应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裂缝表面的灰尘、白灰、浮渣及松散层等污物, 然后再用毛刷蘸丙酮、酒精等有机溶剂, 把裂缝两侧20~30mm处擦洗干净并保持干燥。

d.用环氧胶泥将裂缝封闭成一个密闭性空腔, 有控制的预留灌浆嘴。封缝时先在裂缝两侧 (宽20~30mm) 涂一层环氧树脂基液, 后抹一层厚1mm左右、宽20~30mm的环氧树脂胶泥。抹胶泥时应防止产生小孔和气泡, 要刮平整, 保证封闭可靠。

e.在裂缝交汇处、较宽处、端部以及裂缝贯穿处均应埋设灌浆嘴。其间距当缝宽小于1mm时为350~500mm, 当缝宽大于1mm时为500~1000mm。在一条裂缝上必须有进浆嘴、排气嘴、出浆嘴。

f.埋设灌浆嘴时, 应先在灌浆嘴的底盘上抹一层厚约1mm的环氧胶泥将灌浆嘴粘贴在预订的位置上。

g.裂缝封闭后应进行压气试漏, 检查密闭效果。试漏需待封缝胶泥固化到一定强度时进行。试漏前沿封闭裂缝涂抹一层肥皂水, 从灌浆嘴通入压缩空气, 凡漏气处, 应予修补密封至不漏为止。

h.环氧树脂灌浆料的配制应按照每天的温度来调整配方及配比, 浆液的一次配制量需以浆液的凝固时间和进浆速度来确定。

i.灌浆机具、器具及管子在灌浆前进行检查, 运行正常时方可使用。接通管路和灌浆嘴, 用压缩空气将孔道及裂缝吹干净。

j.根据裂缝区域大小, 采用单孔灌浆或分区群孔灌浆。

k.灌浆时应待下一个排气嘴出浆时立即关闭转芯阀, 如此顺序进行灌浆。

l.灌浆应确保灌浆质量。压力应逐渐升高, 防止骤然加压。达到规定压力后, 应保持压力稳定, 以满足灌浆要求。

m.灌浆停止的标志为吸浆率小于.01L/min, 再继续压注几分钟即可停止灌浆, 关掉进浆嘴上的转芯阀门。

n.灌浆结束后, 立即拆除管道, 用丙酮清洗管道和设备。

o.待缝内浆液达到初凝而不外流时, 可拆下灌浆嘴, 再用环氧树脂胶泥把灌浆嘴处抹平封口。

p.灌浆结束后, 应检查补强效果和质量, 发现缺陷应及时补救, 确保工程质量。

篇9: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等级;梁柱节点;处理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结构梁柱节点处理需注意的细节也就不同,原因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会度梁柱节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依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梁柱节点施工,以免处理不当,引发施工问题。为了探讨建筑工程梁柱节点施工工艺,笔者现以混凝土框架建筑工程为例,对混凝土框架建筑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梁柱节点处理措施作详细分析,内容如下。

1.混凝土框架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框架建筑施工可能会受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尤其是在梁柱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处理难度就越大,就越需要在梁柱节点处理前期弄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保梁柱节点处理的有效性,以免在引发施工问题的同时,降低了混凝土结构强度,影响了结构的受力性能。

现代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在设计施工时一般遵循“强柱弱梁”设计原则,目的是为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防止建筑在震中倒塌。除了该设计原则外,现代建筑施工还会坚持“强节点、强锚固”以及“强剪弱弯”两项设计原则。为了满足上述设计要求,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柱混凝土强度比梁混凝土强度要高很多倍,且建筑楼层数量越多,高度越高,梁混凝土强度与柱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距就越大,设计施工难度系数便越高。深析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施工工艺,不难发现梁柱节点处理是其施工中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一旦施工处理不当,建筑工程质量及建筑结构稳定性必将受到影响。为此现代建筑施工还应重视梁柱节点处理,重视不同混凝强度等级下的梁柱节点处理。

2.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混凝土梁柱节点施工

2.1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混凝土邻接面留设

现代建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做主要施工材料,建筑结构形式也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基于这一结构背景,建筑结构梁柱节点的复杂性更深,设计时极易受荷载组合内力影响,为满足设计需要,要求建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大于横向结构上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因而导致梁柱混凝土强度差出现,增加了梁柱节点处理难度。如果建筑工程结构属钢筋混凝土结构,则梁柱节点施工一般会在柱脚位置留设水平施工缝,若柱顶也需留设,则多留于相应的梁底处。如果施工时建筑竖向结构构件与横向结构构件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则无需留设施工缝。

2.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下的梁柱混凝土浇捣

根据高层建筑多数使用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站泵送浇捣的情况,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捣方法为:不管柱顶留或不留施工縫,均应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故宜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以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形成冷缝。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应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2.3梁柱节点随同楼面统一浇捣

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分别浇捣的施工方法,给施工带来不便,且容易形成邻接面的冷缝,故当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二级时(10N/mm2) ,可考虑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随同梁板一起浇捣。但应当指出:此时,梁柱节点处的混凝土强度如果取用梁板的混凝土强度,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所以一般不应采用。

3.梁柱节点裂缝处理

梁柱节点施工中可能会产生裂缝,这需要在施工时对裂缝做正确处理,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在处理裂缝之前,应先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观点如下:

3.1裂缝产生的原因

梁柱节点裂缝形式多为微裂缝,这类裂缝并非荷载力作用造成,不是结构裂缝,所以不会对建筑结构稳定性造成过大影响,但由于裂缝的存在影响美观性,所以施工中仍然需要采取措施对裂缝进行控制。梁柱节点处理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梁柱节点位置,梁混凝土强度与板混凝土强度是有所差距的,当差距为两个等级时,混凝土结构的水泥用量、水灰比设计、施工用水等都不相同,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不同的水化热,收缩性能有异,最终造成梁柱节点裂缝,影响建筑美观。

(2)梁柱交界处施工,柱子的断面面积比梁结构截面面积要大,结构刚度也相对要强,柱混凝土结构收缩会对梁混凝土结构收缩性能产生约束,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3)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中,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多,内部含砂率、坍落度也比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要大,加之梁柱节点施工存在不同强度等级,所以很容易产生高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差,导致梁柱交界处裂缝。

3.2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采取改进的具体措施如下:

(1)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4)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施工中难免会遇到梁柱节点处理问题,考虑到梁柱节点处理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施工有效性,甚至有可能对建筑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所以本文强调建筑施工必须做好不同强度等级下的梁柱混凝土结构施工,依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来施工梁柱构件,以免破坏结构受力,影响梁柱节点部位的施工质量。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着重论述了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的梁柱节点处理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科]

【参考文献】

[1]余方菲.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及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2]邱玉深,邱静.框架节点不等强混凝土浇筑方法的思考与建议[J].建筑技术,2011(02).

上一篇:婴儿0-3岁睡前故事下一篇: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