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红自查报告

2024-04-23

杜海红自查报告(精选1篇)

篇1:杜海红自查报告

清水河县海红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贺艳华

(2015年9月15日)

一、海红果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清水河县地处黄河中上游黄土丘陵区,黄河途径该县三个乡镇达64公里,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山岭连绵,地势由东南向西北渐次低下,平均海拔1373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7.1℃。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914.3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46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413.8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黄土覆盖较厚,成土母质以黄土、红土为主,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11.1g/kg,pH值8.42,土壤呈碱性,非常有利于海红树体生长、花芽分化、果实泽色;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干物质的形成和糖分的积累。目前,海红果保存面积约5806亩,267000株,其中挂果的有133200株;苗木有1165亩,78575株,为发展海红果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县的喇嘛湾、宏河镇、窑沟、单台子、五良太5个乡镇,分布在黄河流域约10000亩的丘陵沟坡,土壤深厚,水肥条件较好,是发展海红果独有的土地资源。海红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芽,4月

下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海红果成花容易,自花结实率高,平均每序可结果3.3个。每亩可栽培10株左右,3-4年可挂果,一般10—15年可进入盛果期。在栽培时如采取矮化密植技术,盛果期亩产可达10000多斤,收入可达10000多元,远高于一般农作物收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海红果实兼有鲜食、制干、酿造等用途。用海红果可制成果脯、果汁饮料、果酱、罐头、海红酒、果丹皮、果干等等,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极具产业开发潜力。海红果又名海红子,是我国稀有果树资源。海红果医食同源,营养丰富、富含磷、铁、钙、锌、硒,烟酸、总黄酮、维生素B1、B2、B12、C及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8种氨基酸,每千克含钙2780毫克,含钙量是山楂的2.7倍,苹果的7.3倍,含钙量居水果之冠,有“钙王”之美誉,所含钙不仅易被人体吸收,同时还可以促进人体对植物钙的吸收,海红果果实兼有鲜食、制汁、制干、酿造等用途,具有振骨、补脑、补血、健胃、养颜活血等功效,特别对婴幼儿及老年缺钙症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为果中上品。海红果也是该县的特色果品,栽培历史悠久。约300年前,由山西省的河曲、保德、偏关等县及陕西省的神木、府谷县引入该县,由于它

耐寒、抗旱、病虫少、寿命长、结果早、能丰产,适应性强、管理简便,受到当地群众的青睐。在民国初期,该县的海红果远销归化城、四子王旗、包头等地,成为当地最大的经济发展产业。当地群众称海红果树为“摇钱树”,并有“家有5株海红子,顶养一个好儿子”的美誉。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不力,产业规模化不高。在1982年承包荒山荒地时,该县的五良太乡和喇嘛湾镇曾发展起了海红果种植大户。当时在喇嘛湾樊山沟大队约5公里长的沟道就有9000多株海红果树,也曾给当地农户带来可观的收入。后来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部分拥入城市,留守在村里的老人们无力经营,导致海红果种植面积逐年递减,规模缩小、产量减少。喇嘛湾镇张四河口村民说:现在村里大概有海红果树2000多株,由于劳动力不足、采摘费工、交通不便、价格偏低,销路无法保障,大部分果子挂在树上无人采摘,浪费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经营积极性。目前,海红果种植都是由农民自发进行,且多数用于自家食用,或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仅有少数运出去销售,经济效益不高。种植农户、企业都是靠自我发展,规模种植、加工模式得不到推广,企业与农户的联结不够紧密,带动力不强。

2、管理粗放、效益不高。气候干旱、水位下降、生产条件越来越差;果区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果农大多为老人,且文化偏低、技术落后,种质多年没有得到提高,更新改造缓慢,提质提效乏力,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产量低下。果园管理粗放,树体干枯,果实个小,商品性差。由于病虫侵蚀、保护不力,导致虫果率高,有约80%的果树不同程度地受到病虫危害;由于采摘成本高,每人每天只能剪50-100公斤,导致部分果实枯干于枝头;由于价格制约、成本倒挂、收益微薄,导致果农生产积极性下降。由于海红果树种奇、加工企业少、转化能力差。加之食品深加工企业远离产地,与种植农户合作松散,海红果销路不畅。目前,该县70%的海红果主要依靠小商小贩收购,或者农户自行零售,市场认知度不高,销售市场得不到扩大。

3、产业链不够健全。该县从2008年启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将海红果列为经济林建设项目,但仅限于苗木补助,且补助标准较低,建设规模不大,且后续服务不能及时跟进,成效不明显。海红果产业整体未做大做强,还与海红果的收购、加工、运输、营销等产业链不健全,市场占有率不高等有关。

三、海红果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脆弱的基础,落后的条件

是制约该县海红果产业发展的客观因素。可通过政府支持、企业带动、社会参与等政策机制,优化海红果产业发展环境。政府应组建成立海红果产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协调相关部门,编制全县海红果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海红果产地认证工作,解决补助资金。对水源工程不完善的基地给予水源工程配套。与此同时,应对接海红果加工项目,协助企业办理加工厂前期手续,促进企业落地建设。积极利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给予海红果种植基地以政策、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同时应积极探索制定农村弃耕地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村庄绿化、防护林改造、旅游景区绿化等方面与海红果基地建设相衔接的有关鼓励政策。同时加强果园水利、电力通讯、道路交通、土地整理、生态绿化、机具设备、物流运输等硬件建设。

(二)以点带面、集中建设。将海红果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增收产业来抓,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县建设,着力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科学经营水平。选定水土条件具备、有一定经营能力、示范效果较好的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海红果种植试点。以点带面的运作方式,优先在沿黄地区、沿旅游专线、旅游景区等水土资源相对较好地区建立若干

试点,便于游客观光、采摘,提升海红果的附加值。采取以政府引导,农户主导方式建设。政府给予项目苗木、水源工程配套方面支持,由合作社或农户自行施工,自行经营管理。发展海红果产业应建立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海红果基地实施点应分布在黄河沿岸,包括喇嘛湾、宏河镇、窑沟、单台子、五良太5个乡镇。地块选择要求交通便利、土壤深厚,水肥条件较好的小流域为主,坚持以建设生态经济沟为基础,旱作果园为主导,水利化果园相结合的方针,选择立地条件较好,适宜海红果树生长的丘陵沟坡,将散生林地逐步转变为集约化果园是当前从观念、技术、布局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栽种,扩大海红果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果品加工企业关注海红果果汁、果酒等精深加工,并已开展产品及技术研究,如能成功引进几家有较强实力企业,发展海红果精深加工,对于推动该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种植海红果可以拉动沟道治理工程,对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县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三)繁育苗木,推进模式化种植。优质苗木是海红果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措施之一。海红果为乡土树种,应抓紧建设海红果苗木繁育及接穗采种基地,用以选育推广优

良品种。种植技术上,应推行矮化密植模式化栽培技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种植管理。同时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强技术培训,培养本土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服务。此外,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产地认证,开展产品质量追溯等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四)借鉴经验、立体开发、扩大宣传。近年来,绿色保健食品正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而海红果产地分布集中在黄河沿岸,农药、化肥施用量少,是无污染的纯天然果品,其价值日益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除鲜食外,海红果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河曲县、府谷县、准格尔旗等地已建成海红果汁、饮料等加工厂。但由于海红果产区狭窄,鲜果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发展海红果产业具有较大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借鉴山西河曲、陕西府谷等地经验,努力提高海红果的加工利用能力。引进具有一定经济技术实力的加工企业,发展海红果鲜果、果干、果汁、果醋、果酒、罐头等精深加工。形成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力强、竞争力强的产品体系。针对不同人群和消费特点,开发营养、保健、休闲、药用等不同类型产品。建设大型气调冷库,采用先进工艺、优良设备、规范生产、标准技术,形成综合利用、梯次开发、层次错落、环保绿色、各具特色的产

业体系。同时,积极支持现有传统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走传统加工、精包装进入大市场的路子,使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进行原产地申请保护,形成自己的品牌,加强名牌产品和品牌农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创新宣传内容;加强品牌注册、包装设计、广告传播等工作,提高宣传效果;统筹政府的、民间的、企业的、群众的力量,形成宣传网络;培育一批迎合大众、倍受青睐、蕴含文化底蕴的品牌,不断扩大“清水河海红果”的知名度,使该县海红果产业逐步壮大。

上一篇:五年级上写作教学计划下一篇:赠外国友人赠言集-祝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