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

2024-04-22

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共14篇)

篇1: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

初探稠油热采工业技术及发展方向论文

一、国内稠油开采及常用技术及特点

1.热水驱

注热水是注热流体中最简便的方法,操作容易,与常现注水开采基本相同。注热水主要作用是增加油层驱动能量,降低原油粘度,减小流动阻力,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提高驱油效率。此外,原油热膨胀则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从而优于常规注水开发,与注蒸汽相比,其单位质量携载热焓低,井筒和油层的热损失大,开采效果较差。

2.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指向一口生产井短期内连续注入一定数量的蒸汽,然后关共(焖井)数天,使热量得以扩散,之后再开井生产。当油井日产油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进行下一轮的注汽吞吐。一般情况下蒸汽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采。

3.蒸汽驱

蒸汽驱是注热流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蒸汽驱是指按优选的开发系统——开发层系、井网(井口)、射孔层段等,由注入井连续向油层注入高温湿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由生产井采出的开采方式。

4.火驱

火驱具有能量效率高,能用于深、浅层油藏;产出水不需水处理便可利用;由于无需考虑井筒热损失,因此具有适宜于缺乏驱油能量的较深的薄油层油藏的优点。但火驱工艺复杂,操作困难,因此经济上风险性也比较大,成功的火驱油田也只能说明技术上是成功的,但采收率超过45%的也只是少数几个试验区,经济上成功的实例目前则更为少见。总之,对于火驱项目,在国外仍停留在向导试验阶段。

从20世纪初开始,热力采油已逐渐成为开采这类原油的有效方法。稠油分布范围广,由于蕴藏有巨大的稠油资源量而被世界各产油国所重视,随着热力开采技术的发展,开采规模在逐步扩大,产量在不断增长,稠油热采在石油工业中已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最近十年来,我国稠油开发以蒸汽吞吐开采技术为主,常规冷采产量所占份额很低。目前我国稠油油田的许多区块或油藏已处于高轮次蒸汽吞吐后期,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地层亏空加大,产量递减快,且地层存水多严重降低了热能利用,开采效益变差,已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

二、稠油油藏采收率状况分析与评价

依据中国稠油分类标准,结合中石化股份公司热采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以边底水活跃程度为标准,将热采稠油可划分成活跃边底水和弱、无边底水两种油藏类型,同时依据原油粘度,每种油藏类型又进一步划分成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特超稠油三种亚类,原油粘度范围分别为80~10000mPa?s、10000~50000mPa?s和50000mPa?s以上。目前股份公司熱采稠油动用活跃边底水和弱、无边底水油藏储量相差不大,分别占46.6%和53.4%。活跃边底水油藏以特稠油为主,开发单元21个,动用地质储量1.33×108t,占总动用地质储量的31.9%,年产油50×104t,采出程度15.2%,综合含水88.7%,标定可采储量2429×104t,采收率18.3%;弱、无边底水油藏特稠油以普通稠油为主,开发单元34个,动用地质储量1.43×108t,占总储量的34.3%,年产油185×104t,采出程度10.7%,综合含水82.3%,标定可采储量2846×104t,采收率19.9%。总的`来说,边底水越活跃,标定采收率越低,随着原油粘度增加,标定采收率下降。

三、开展热化学驱基础理论研究

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其理论内涵是在蒸汽驱降粘驱替的基础上,利用化学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亲油油层的毛细管阻力,提高蒸汽或热水的驱油效率并降低粘度;高温防窜体系可抑制蒸汽的窜流,降低蒸汽流度、提高蒸汽的波及体积。在此理论指导下,可形成蒸汽/泡沫复合驱油技术、蒸汽/驱油剂复合驱油技术、蒸汽/薄膜扩散剂复合驱油技术、热/聚合物复合驱油等技术。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开发技术系列,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如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技术,水驱后普通稠油油藏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水平井蒸汽驱技术,中深层热化学吞吐技术,浅层稠油蒸汽驱技术,超稠油蒸汽驱技术,形成开发技术系列。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先导试验。

四、结论

考虑到油藏地质的复杂性、稠油流体的多变性以及各种开采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选取不同的开采技术,或加以综合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某一项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应加强对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随着稠油开采的进行,含水率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开采效果,应该考虑稠油开采和调剖堵水工艺相结合,而不是只考虑降低原油粘度。大力发展冷采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克服传统热采技术带来的环境污染、高消耗以及低效率等不足。总之,稠油开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降低原油的粘度,增加其流动性,从而实现高效开采,同时对环境污染小,能满足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文章,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岳青山,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3]唐瑞江.稠油采油工艺的探索试验及应用研究.油气采收率技术

篇2: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

营11断块沙三段为东辛油田高压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大部分油井都实施了水力压裂投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然而随着开发时问的延长,由于人工裂缝闭合,加上前期注入水质不舍格,地层堵塞伤害严童,注水井欠注,注水艘率低,地层能量下降大,导致油井产量低,区块“注不进,采不出”的生产矛盾突出,开发效果不理想.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通过开展精细过滤深度处理水质、高压注水、酸化解堵增注、水力压裂增产、小泵深抽和井网加密等工艺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应用,为油藏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单元区块的采油速度由原来的0.56%提高到目前的1.53%以上,实现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

作 者:张霞 覃忠校 苗勇 作者单位:张霞(长江大学研究生院;中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

覃忠校,苗勇(中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

篇3:谈现在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

1 当今的环境形式

1.1 自然环境和人的关系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和生活的条件, 例如:阳光水、森林、空气、土壤、岩石、草原和动物等。我们作为地球的表面的人类, 以上这些因素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的产物的人类, 我们应和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形成对立统一的整体, 建立和谐的生态家园。哲学中所讲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正符合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 相互独立的对立统一。根据自然资源被人类利用的时间长短和分布的特点可以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有限资源又可划分为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两类, 再生性资源是具有循环特征, 可被人类反复利用而不枯竭的资源, 例如土壤、淡水、植物等。不可再生资源是终究有一天能利用完的资源, 例如煤、石油、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等。因此, 我们应该珍惜可再生性资源, 尽量减少损耗和浪费, 使浪费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1.2 环境中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 空气污染水平同等于发达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严重的水平。我国大气中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和家庭燃煤, 属煤烟型污染。大气中主要以烟污染为主, 烟尘、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是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并且硫污染占污染的70%。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私家车越来越多, 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也不断加剧。污染分为好多种: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中国江河湖泊都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说水资源仅占地球资源的1/4, 目前, 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有一句话说得好: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到那时动物就会灭忙, 植物无法生长。现在, 全国缺水的城市已有300多个, 而其中100多个城市是严重缺水城市。我国著名的五大湖的需水量也在减少。

噪声污染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据报道每天有2/3的人口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有90%的交通道路上的噪声指数达到了70分贝以上, 超出了国家标准, 社会生活噪声呈明显上升趋势。环境污染还包括工业固体废物, 特别是城市垃圾和粪便处理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棘手的环境问题之一。

1.3 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污染指由于人为的因素, 污染物质进入环境, 使自然环境的组成、状态发生了变化, 结构、功能遭到破坏, 引起环境质量恶化, 生态系统破坏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危害的现象。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扩大城市与工业布局的比例不合理, 以及农业方面的污染;对于环境污染的防止和综合管理策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环境污染中不完善的治理体制和对智力的资金投入不足;缺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

2 应对环境问题的策略

2.1 加强环保法律的建设

当前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 要想使环境保护见成效, 使我们的环境条件有所改善, 我们首先应该从实质上解决, 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约。并且还要有国家对环境这方面的重视, 让环境监测工作得到切实可行的改变, 以这个为前提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根据这个法律法规, 完善环境, 使从业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 增强环保的宣传力度, 让保护环境的口号与行动响彻全世界。

2.2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保护环境不是孤立的, 而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紧不可分的。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循环经济, 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共赢,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循环经济法, 加快制定经济发展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方案, 以便促进经济循环。因此, 需要调整经济结构, 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才能使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是遵循生态学规律, 增大环境容量,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以保护环境为基础, 不断发展经济, 使经济活动变得生态化。

2.3 提高全国的环保意识

首先, 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提高了意识和责任感, 环境保护的参与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以小之力汇成量的改变。

其次, 鼓励公众与新闻媒体舆论对政府、工业污染大户等监督, 施以压力才能使环保政策切实的落实。尤其要指出的是一些环保民间组织的兴起开始影响到政府决策的形成与实施, 并在引导环保节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推动着环境保护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将环境保护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并逐年增加, 加大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环保试点示范及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

2.4 提高环境保护的全球化

扩大国际环境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环保技术与管理经验, 避免关门造车的错误。参与国际公约和有关贸易与环境谈判, 履行相应国际义务, 维护国家环境与发展权益。全球化的环境保护并不是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可以左右的, 是须我们所有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所有人共同努力的, 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体系, 达到环境保护的全球化, 实现良好的发展。

3 结论

环保工作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是我国民生工作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 为此, 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 努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工作, 使其工作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与世界接轨。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地大物博,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 因此, 环境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就很少了, 并且还有外界人为的破坏, 使生态环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由此看来,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全世界都应该关注的问题。那么, 如何才能让环境更美好, 空气更清新, 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保护环境,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污染迁徙的中国路径:要“温饱”还是要“环保”[OL], h ttp://www.hg98.net/ynew s/yho t/2006-01-22/2166.shtm l[7]A tsush iTe razono, M ater ia l cyc les in A sia:especially therecycling loop betw een Japan and Ch ina[J], JM ate rC yclesWasteM anag, (2004) 6:82-96.[1]污染迁徙的中国路径:要“温饱”还是要“环保”[OL], h ttp://www.hg98.net/ynew s/yho t/2006-01-22/2166.shtm l[7]A tsush iTe razono, M ater ia l cyc les in A sia:especially therecycling loop betw een Japan and Ch ina[J], JM ate rC yclesWasteM anag, (2004) 6:82-96.

[2]郑度.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J].地理研究, 2002, 21 (1) :9~13.Zheng D.Prospects of stud ies on m an-land relationsh ipinthe 21s t cen tury (In Ch in ese) .Geograph ical Research, 2002, 21 (1) :9~13[2]郑度.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J].地理研究, 2002, 21 (1) :9~13.Zheng D.Prospects of stud ies on m an-land relationsh ipinthe 21s t cen tury (In Ch in ese) .Geograph ical Research, 2002, 21 (1) :9~13

篇4:浅析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关键词 低渗透 开发难点 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TE348 文献标识码:A

1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点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点主要有五个,其一是启动压力与渗透率成反比;其二是采收率与渗透率成正比;其三是天然裂缝也是地层非均质性的原因之一;其四是采油速度通常都在1.5%以下;其五是由于储层水动力连通性较差也限制了单井的控制泄油范围。

2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难点

优化和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而合理调整注采井网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和掌握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

(1)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沉积微相研究是井网部署的地质依据。

(2)注采井网未考虑裂缝分布。由于目前对裂缝分布认识的局限性,对油田注入水流线推进规律认识不清。

(3)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应当说,油田开发初期,注采井网是相对完善的,但经过长期开发后,一般都会出现油水井套损。

(4)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低渗透油藏孔隙系统的孔道很微细,固液界面上分子力作用显著增强,导致流体产生非规律的渗流。

3低渗透油藏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暴露出来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主力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低渗透油藏开发系统工程技术需要完善配套,超深层低渗透油藏开采效益差。

(1)绝大部分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不足且消耗快。低渗透油藏依靠弹性能量开发的采收率一般低于5%,油井自然产能很低,一般只有1吨至8吨,甚至没有自然产能。经压裂后,平均单井日产油量可达到3.6吨至27.7吨。

(2)注水井吸水能力低,注水见效差。低渗透油层一般吸水能力低,加之油层中黏土矿物遇水膨胀、注入水的水质与油层不配等因素导致的油层伤害,造成注水量迅速递减。

(3)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快。低渗透油藏的油水黏度比一般小于5,见水后,采油指数连续大幅度下降,采液指数急剧下降。虽在高含水期采液指数慢慢回升,但最终也不能恢复到原始采液指数。此外,由于低渗透油层渗流阻力大,通常采用较大的生产压差投产,

4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4.1研究裂缝、地应力场分布、合理布置井网

(1)地应力的研究

研究地应力分布规律是研究储层流体动态的基础。通常研究地应力以井壁崩落法、声发射法、水力压裂法、井斜统计法等方法为主。

(2)压裂造缝的研究

压裂裂缝有两种成情况,其中有一部分是追踪天然裂缝,另一部分则是岩石产生的新生裂缝,走向与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最好能够形成水平的裂缝,这样可以提高泄油面积增大油井产能。

(3)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作用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建立油藏的数学模型,再通过已知的油藏动态加以适当调整,以及进行拟合油藏历史,我们就可预测到油藏动态,最终提高了开发的经济效益。

4.2早期注水

由于我国低渗透油田弹性采收率和溶解气驱采收率非常低,所以应采取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获得较理想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但是对于一些弹性能较大的,异常高的压油田,建议推迟注水的时间,达到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4.3压裂改造技术能够提高低渗透油藏的产能

低渗透油藏通常都达不到工业油流标准,必须进行压裂改造。因此,压裂改造也就成为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关键技术。如今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裂工艺技术有很多种,目前“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部分。通过储集层渗透性的改变,导致了储集流体的压力和方向的改变,使油气井产量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4.4运用酸化改造技术能够改善低渗透油藏产能

酸化技术也是能够起到提高油井产能作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此技术改善其地储渗透性可以分为三类:常规酸化,酸洗和压裂酸化。

酸化就是利用酸液的化学性质去溶蚀地层堵塞物,来扩大地层缝洞或在地层中制造有导流能力的裂缝,致使提高了地层渗透性和注水井的驱动能力。

4.5增压注水调剖技术可提高储层渗透性

中低渗透油气藏注水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除了在深层钻井中的污染物以及水质等因素外,还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地层的渗透性低,孔隙通道和喉道半径都较小;其二是异常高压性质的油藏,由于其能量和压力大,打开油层是可能会引起地层结构的“塑变”,不利于注水。

4.6气动力深穿透增油增注技术可改善储层渗透性

(1)作用原理

将装有诸多种化学药剂放入到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然后将这个密封容器下置到油水井的目的层,这些药剂相遇就会产生十分剧烈的反应,从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会把地层压开裂缝,由于裂缝的产生就可改善地层渗透性,还可解除地层污染。

(2)地层特性的改善

此方法适用于中低渗透性油藏的地层,具有热解堵、酸化解堵和压裂等多种机理的综合效果,还可解除井底附近的油层污染,最终实现增产增注,有效的改善地层渗透性。

4.7通过井距试验,寻找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方式

篇5:注氮气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克拉玛依油田九区稠油油藏由于原油黏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随热采吞吐轮次增加,采油速度降低,存水率升高,油气比下降。为提高稠油开采效果,由北京中石恒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完成《克拉玛依稠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机理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研究》确定油藏物性界限条件、氮气注入方式及合理的注采参数与时机,在九五区,九八区和风城重32井区都开展大量稠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工作,以j230井区为例在08-09年共实施措施453井次,有效率为85.3%,累计产油7.58x106t,投入产出比1∶3.75,注氮气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稠油吞吐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有效方法。

关键词: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注入参数;提高采收率 九五区地质概况

j230井区齐古组油藏为九五区向东延伸的一部份,区域构造位于克--乌断裂上盘超覆尖灭带上,构造比较单一,底部构造形态为西北向东南缓倾的单斜,地层倾角3°~9°,为一套弱氧化环境下的辨状河流相沉积,油层中部深度420m,油层射开平均厚度9.8m,20度原油黏度在13000万mpa·s左右,该区非均质严重,油层由多个单沙体叠加而成,属大容量,高空隙,高渗透储集层。2 注氮气改善注蒸汽吞吐效果机理

(1)保持地层压力,延长吞吐周期:氮气注入油层后井底压力明显高于没加氮气井底压力,起到了补充油层能量的作用。(2)扩大油层加热带:利用氮气具有渗透性好,膨胀系数大,非凝结性等特点,携带热量进入油层深部,加大了蒸汽波及体积。(3)增加地层弹性能量有利于回采:溶解在原油中的氮气改善原油中的渗流阻力,呈游离状态的氮气形成弹性驱,增加驱动能量。(4)提高回采水率:氮气加蒸汽一起注入油层中,由于注入过程中的热损失,部分蒸汽将冷凝为热水,因氮气膨胀系数大,在回采降压阶段,起助排作用。

(5)增大泡沫油:少量溶解于稠油中的氮气以微气泡的形式存在不易脱出,形成泡沫油,而泡沫油的粘度比稠油粘度低,对稠油开采非常有利。

(6)隔热、降低热损失:油套环空注入氮气,由于氮气的导热系数低,在油套环空中起隔热保护套管的作用;还起到降低井筒中的热损失,提高井底蒸汽干度的作用。3 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参数优化选择 3.1 选井条件

(1)原油黏度在10×104mpa.s左右,油层有效厚度大于8m;(2)油层系数大于0.4,原始含油饱和度大于50%;(3)油层隔层不窜、少出砂、无外围水浸等现象;(4)油层物性好,周期吞吐轮次低的井。3.2 注汽(气)量及速度

根据油井条件(油层厚度、地层压力、油层孔隙度、地下存水量等)确定匹配参数

(1)蒸汽量:蒸汽与氮气的混溶比(蒸汽∶氮气1∶0.7)单位m3;

(2)注气速度:第一、第二周期井注蒸汽速度小于120t/d,第三周期之后随轮次增加注蒸汽速度逐步提高到不大于160t/d。3.3 注入时机

依据注氮数模研究对尚未动用的新油层不宜注氮气,一般选注蒸汽在2~5周期时注氮气为最佳时机,应对高轮吞吐井选用隔轮注氮气方式。3.4 注入方式

(1)混注方式:是按1∶0.7的比例将蒸汽和氮气同时注入油层;(2)段塞注方式:是按一定的注蒸汽量注入地层后再将一定的注氮量注入地层;

(3)本公司采用固定注氮设备摆放在供热站附近,氮气经注汽管线和蒸汽一起经计量站,后分别流向多口措施采油井(混注)。4 注氮气辅助蒸汽(混注)吞吐实施效果 4.1 第一轮注氮气与多轮注蒸汽(混注)生产情况

(1)第一轮注氮气辅助第六轮注蒸汽的12口井与未注氮气同轮注蒸汽邻井周期对比,平均单井增油192t,增水375t,回采水率提高43.7%,生产天数延长12.4天。

(2)第一轮注氮气辅助第七轮注蒸汽的23口井与未注氮气同轮

注蒸汽邻井周期对比,平均单井增油240t,增水293t,回采水率提高19.9%,生产天数延长6.3天。

(3)第一轮注氮气辅助第八轮注蒸汽的17口井与未注氮气同轮注蒸汽邻井周期对比,平均单井增油88t,增水341t,回采水率提高43.3%,生产天数延长5.3天。

(4)第一轮注氮气辅助第九轮注蒸汽的11口井与未注氮气同轮注蒸汽邻井周期对比,平均单井增油345t,增水532t,回采水率提高34.5%,生产天数延长7.3天。

(5)第一轮注氮气辅助第十轮注蒸汽的4口井与未注氮气同轮注蒸汽邻井周期对比,平均单井增油635t,增水817t,回采水率提高46.4%,生产天数延长45.9天。

4.2 连续两论注氮气与多轮注蒸汽(混注)生产情况

(1)连续两轮注氮气辅助第4~7轮注蒸汽的23口井,平均单井增油254t,增水889t,回采水率提高12.2%,生产天数延长31.3天。

(2)连续两轮注氮气辅助第8~10轮注蒸汽的32口井,平均单井增油148t,增水553t,回采水率提高17.5%,生产天数延长26.7天。注氮气辅助蒸汽(段塞注)实施效果

段塞注的原理:后段注入的氮气推动前段的蒸汽进入油藏深部,在运动和高压作用下氮气与蒸汽充分的混合带动热量进入油层更深部。油井注汽结束后投入生产时,随着地层压力降低,被压缩存

储在地层中的氮气体积会迅速膨胀,产生较大的附加能量,加速驱动地层中的原油及冷凝水迅速排出来。同时在重力分异作用下,氮气会从油层底部向顶部运移,最终聚集在构造的较高部位,形成次生气顶,增加原油附加的弹性气驱能量,驱动原油流动,增大了驱油面积。

对16口段塞井与相邻区块199口混注井的实验,产油量、回采水率、生产天数都比混注方式好。如表1。表1 段赛注与混注对比

` 通过注氮数模研究和现场实践证明段塞注蒸汽波及体积大于混注蒸汽波及体积,段塞注热量利用率也高于混注热量利用率,所以段塞注方式好于混注方式,但受固定注氮设备不能随时移动的影响和井场管网及热注吞吐周期限制,不可能大面积开展段塞注方式,只能采取混注方式,随着市场的需求公司会引进大型车载移动注氮设备,解决当前不能大面积开展段塞注方式的问题。6 结论及认识

(1)通过物模实验研究及现场实践效果分析,克拉玛依浅层稠油油藏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的主要机理为:①泡沫油机理;②增加地层弹性能量,有助于回采;③改善蒸汽体积,④保持地层压力,延长吞吐周期。

(2)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及现场应用,确定了九区注氮气辅助蒸汽的各项合理参数;得出当油层注汽(气)速度大于油层吸汽(气)速度易井底憋压、油层压开裂缝是造成油层大通道、井窜、出砂的主要原因。

(3)增加移动(车载式)注氮设备开展大面积段塞注方式注氮,通过油套管环空充氮气起隔热保护套管的作用,也能降低井筒热损失,提高井底蒸汽干度。

(4)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可以改善开采效果,为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扩大蒸汽波及范围提供了有效手段;为减缓稠油产量递减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篇6:稠油热采水平井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稠油热采水平井普遍存在水平段横向上吸汽不均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主要是由于沿水平井段压力变化,储层渗透率差异,以及在老区沿水平井段剩余油分布不均匀等原因,导致了在稠油水平井注汽时水平井段横向上吸汽不均匀,蒸汽沿更容易进入的地层突进,难以实现蒸汽的均匀注入,降低了注汽效果。例如井楼油田浅层系5口水平井热采按照常规蒸汽吞吐方式进行热采,效果不理想。

因此,如何提高稠油水平井注汽效率,达到水平井开发稠油油藏应有的效果,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篇7: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某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属于典型的陆相成因低孔超低渗砂岩储层.开发早期,油藏描述阶段动静态的资料比较缺乏,要对油藏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价具有较大的难度.随机建模技术能够描述由于资料的缺乏引起的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文章简要介绍了随机建模的基本原理,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某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构造模型,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和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目的层的沉积微相和物性参数的`三维展布模型.生产实际表明,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与实际生产动态符合率高,表明随机建模技术在我国陆相复杂储层早期油藏描述阶段有很大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作 者:孙致学 张玉修 SUN Zhi-xue ZHANG Yu-xiu 作者单位:孙致学,SUN Zhi-xue(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610051)

张玉修,ZHANG Yu-xiu(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篇8:关于林业产业化的若干思考

1 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产业, 是处于微观经济细胞与宏观经济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产业化, 则是依据相互关联原则, 对产业组织进行充分整合, 以使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过程行为。林业产业化是以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产业为基础, 以发挥综合效益为目标, 通过分区、分类生产和协同合作等经营方式, 最终形成结构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产业化是林业经营方式的根本变革, 是对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重构, 有力推动了林业现代化进程。现阶段, 我国林业发展处于瓶颈状态, 具体表现为林业各生产组织规模小, 科技含量低, 木材及其加工产品产值比重高等。推进并加快实施林业产业化, 是在林业产业合理组织与布局的基础上, 以市场为导向, 以高质发挥森林多种功能、高效创造多重价值为目的, 优化林业产业体系, 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佳协调产出, 促进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原则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林业产业化涉及到产业内部以及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各种关联。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林业产业化目标, 推动林业产业化进程, 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 生态良好原则

生态良好, 是指在确保森林系统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切实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森林资源是创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本要素, 在林业产业化的进程中, 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当前, 林业部门提出了“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现代林业建设总体思路, 要求各林业生产部门应采取合理的经营行为, 避免造成资源过度消耗和无序破坏, 促使林业走健康、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2.2 科技先导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林业产业化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先导, 即要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各领域, 如, 以先进的资源培育技术、木材深加工技术、非木质产品加工技术等推动林业生产的现代化, 以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林业生产的现代化等, 切实提高林业经济的科技含量。

2.3 利益协调原则

利益协调, 即各生产要素、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和协作关系。林业产业体系十分复杂, 涉及到林业行业内部及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各利益主体, 如林农、林区集体、林业企业等, 只有建立起合理的经营和利益分配机制, 才能科学、有效协调这些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最终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2.4 区域优势原则

区域优势, 即依据本区域内的实际条件和特点, 有选择性地实施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现实情况, 林业发展道路和策略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只有从现实出发, 在考虑到本地区森林资源保有量、林业主导产业等多种要素的前提下, 因地制宜、科学统筹、合理规划, 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结构合理布局, 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 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推进林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了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提高林业产业科技含量, 可以采取培育林业特色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社会服务体系等有效策略。

3.1 促进生产经营规模化

规模化生产经营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路径。可以通过推行山林折股、收益按股份配制度, 采取租赁、拍卖、合作等多样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 实现森林资源、劳动力力、生产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促进森林资源规模化培育和集约化经营。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政府应建立专项扶持资金, 针对区域内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的林产品生产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着力培育出龙头企业和优势主导产业, 壮大本地区的林业产业集群,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增强林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本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

3.3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林业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构建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专业性与综合性服务项目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能够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进程。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推动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林场、家庭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建设, 鼓励这些机构进行自我完善, 并在林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可以支持、引导和促进林业中介组织机构健康发展, 如组建地区林业产业协会, 并使其为广大和林农林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优质高效的服务。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主体和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林业产业化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的重要路径。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当深入探索林业产业化的具体原则, 采取促进生产经营规模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有效策略, 为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摘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林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实现林业产业化是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当深入探索林业产业化的原则, 采取促进生产经营规模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策略, 为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做出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林业,林业产业化,原则,策略

参考文献

[1]耿玉德.林业产业化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2.

篇9: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一、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

1.1注水利用效率

评价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注水利用率。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好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受注水利用效率大小的影响。单位注入量的地下存水量为存水率,在一定的采出程度条件下,存水率反映了注水利用率的高低,单位采出油量的地下存水量为水驱指数,在总采油量中,人工水驱采油量所占比例大小由水驱指数反映。利用地下存水率和水驱指数对注水能量的保持和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从而评价注水利用率。

1.1.1油藏存水率

不同的油藏,地质条件、开发条件、流体性质等均有所不同,若开采程度相同,存水率越大的油藏开采效果越好。

1.1.2油藏水驱指数

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过程中,水驱指数反映了人工注水保持地下能量的工作力度。在油藏具备充足的天然能量,某一开发阶段需对天然能量进行合理利用时,应控制水驱指数较低,在油藏具备不足的天然能量或开采时要求较高的压力系统条件时,应控制水驱指数较高。

1.2储层动用状况

油藏储层间相对采出程度大小即为储层的动用状况,注水开发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由其直接反映。储层动用程度大的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好,而储层动用程度小的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差。

1.3含水分析

低渗透油藏的采出程度与油藏含水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开采初期,低渗透油藏的开采主要靠地层自身的弹性能量,油藏的综合含水率较低,开采中期,油藏注水效果明显,含水快速上升,开采后期,含水上升受到控制减慢,呈现良好的控水稳油、综合治理效果。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具有“慢、快、慢”的特点。即油藏在低含水阶段具有较慢的含水上升率,在中高含水阶段具有较快的含水上升率,而在高含水阶段具有较慢的含水上升率。

1.4产液、产油指数

单位压差下的日产液、日产油的量为采液、采油指数。作为评价油井生产能力大小的重要参数,采液、采油指数可用于对注水开发效果地层能量补充情况和水驱强度进行评价。产液量和含水的升降变化主要决定了油藏的产油量。

1.5吸水指数

在单位注水压差下,注水井的日注水量为吸水指数。地层吸水能力由吸水指数表示,其可用于对注入水进入储层的状况进行评价。影响油层吸水能力的因素包括储层性质、井组连通程度和边水分布。

二、影响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因素

2.1注水水质

注水水质中超标的固体悬浮物和含油量、注入水与地层水较差的配伍性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当注入水中含有过量的悬浮固体物时,滤出在井壁的固体颗粒形成低渗透性的渗饼,进入储层的固体颗粒形成低渗透污染区域,对储层的流通孔道造成堵塞,大大降低了油层的吸水量,对注水开发效果造成影响。注入水中过高的含油聚集成油滴,堵塞岩石的微小孔隙,增大了注入压力。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较差时,注入水中的垢离子形成沉淀,在储层内造成严重的结垢,对孔吼通道造成堵塞,增大了注入压力,降低了油层吸水能力,注水开采效果變差。

2.2储层敏感性

在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过快的注入速度导致粘土微粒与胶结物发生运移,严重的速敏伤害将出现在近井地带储层,降低了储层的渗透性,且速敏对储层渗透率造成的伤害不可恢复[1]。水敏伤害是注入水降低了地层水的浓度或改变其组成时,对地层水与粘土矿物的溶胀平衡状态造成破坏,致使粘土发生膨胀,使储层渗透率降低。

2.3储层有效应力

在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不平衡的注采系统和下降的地层压力增大了储层的有效应力,储层骨架出现弹塑变形,变形的孔隙致使依附在壁上的松散颗粒发生脱落,在孔隙中发生运移并堆集、堵塞于狭窄孔隙或喉道处,降低储层的渗透率。

2.4过度压裂

注采井的过度压裂造成裂缝切割油层[2],在基岩弹性能量释放以后,注入水沿裂缝发生窜流,油井发生暴性水淹,压裂后裂缝与基质的油水渗透能力不同,油层发生水淹后,富集于基质中的大量剩余油难以开采,利用水驱渗吸作用对基质中的原油进行开采时需耗费较长时间,采收率低,开采效果差。

三、改善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对策

3.1采用合理的注采井网

砂体的分布面积一定时,注采井距与注采井数比决定了井网水驱控制程度的大小。减小井距,增大井网的注采井数比[3],可使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提高,改善注水开采效果。

3.2提高注入水水质与配伍性

要求较高的注水水质。在注水开采过程中,按照水质标准进行注水,做好对精细水质的处理工作,使注入水与地层的配伍性提高,有效降低储层的伤害。

3.3开展周期注水

对注水量做周期性的改变,减少无效注水,使油层中形成不稳定的脉冲压力场,在裂缝或者不同渗透率的地层中,流体不断进行层间交换和重新分布,增强毛细管的渗吸作用,使注水波和洗油效率增大,采收率提高。

3.4采取注水井调剖调驱技术

采用注水井调剖调驱措施,可有效解决层间矛盾,改善注水井吸水不均衡的状况。对调剖剂进行试验研究如优选配方、性能评价等将与油田储层配伍的调剖剂配方优选出来,可解决层间矛盾。

3.5精细分层注水

采取早期分层注水开发措施,对差油层的潜力进行挖潜,使储量动用程度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高注水效率。

四、结论

目前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采用合理的注井网和注采比,适当缩小注采井距,提高注入水水质,采取注水井调剖调驱技术,进行早期注水,可有效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姜明玉,唐群英,李国艳,李显明,万有余.改善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方法探讨.科技创业月刊.2013(10):205-206

[2]高建,吕静,王家禄,刘莉.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存在问题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2):53-56

篇10: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我国油田事业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市场对油气开采的需求量也是越来越高。于是,油田企业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对油气的需求量,就必须要加大对油气进行开采的力度。然而,因大部分油田中都含有比较多的低渗透油层,且这种油层的渗透力也比较低,所以油田企业在对低渗透有层中的油气进行开采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较多的困难。面对这一情况,如何更为有效的对低渗透油层中的油气进行开采,成为了各大油田企业目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将针对低渗透油层,对其的物理化学采油技术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石油;低渗透油层;研究

一、简析低渗透油层

低渗透油层指的就是: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层,它在我国石油开发中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我国低渗透油层资源分布具有含油气多、油气藏类型多、分布区域广以及“上汽下油、海相含气为主、陆相油气兼有”的特点,在已探明的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的比例很高,约占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开发潜力巨大。

二、探究提高低渗透油层采油效率的方法

(一)增强对低渗透油层进行周期注水的力度

通过对低渗透油层进行周期注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油气进行开采的效率。而周期注水之所以会有这种效能,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借助于周期性的注水方式,提高低渗透油层的注水压力,并以此来增强低渗透油层所具备的弹性能量,让低渗透油层的压降从原来的稳定稳态逐渐转变成不稳定的状态。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原油实现互相渗透的这一过程。

(二)天然气等烃类化合物的使用

在对低渗透油层进行油气开采的过程当中,如果把天然气或者是其它的一些烃类化合物应用进来,就可以让它们和低渗透油层中的原油进行相互作用,使其形成一个混合带。此时,在外界压力对低渗透油层的作用之下,混合带就会向前逐渐驱动,使原油出井。

三、探析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应用

(一)“电磁场”采油技术

该种采油技术是目前较为新型的一种,它的实现原理是:把一个具有较大功率的电磁,合理的`注入到低渗透油层中,让它来改变油气流动的通道,并以此来达到提高低渗透油层渗透效率的这一目的。低渗透油层的渗透效率一旦提高,企业对油气的开采量也就会随之增加。

(二)“热力”采油技术

这一采油技术能够实现的原理是:借助热力的作用,减弱低渗透油层中原油的粘度。它的目的是:依靠减弱油层中原油的粘度,来提高低渗透油层中稠油油层的开采总量。一般来说,当油结蜡达到55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之时,原油的渗透效率以及其自身的粘度都是比较低的。但是,随着“热力”采油技术的应用,油饱和度就会呈现出急速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低渗透油层的采油效率也会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热力”采油技术在我国各大油田企业当中,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且其应用的效果也是比较乐观的。

(三)“声波”采油技术

(四)“纳米聚硅”的应用

“纳米聚硅”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材料,且它在低渗透油层中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它的实现原理是: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降压以及注水的这两个功能,对低渗透油层的注水井进行合理的改善,使其能够具备较高的吸水功能,从而使各个注水井之间产生的压力能够得到平衡。另一方面,因“纳米聚硅”对粘土具有附着性,所以它可以有效防止地表层的水浸入粘土中,从而对粘土起到了一定的防膨化作用。

(五)改善低渗透油层的“润湿性”

低渗透油层的“润湿性”,严重影响着油气的开采效率。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油田企业就可以借助化学知识,对低渗透油层的“润湿性”进行合理的改善,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低渗透油层石油开采的效率,比如:“硅油”,它是一种在室温下能够保持液体状态的线型聚硅氧烷产品,它具有比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绝缘性以及疏水性。所以,把它利用在低渗透油层中,就可以把油层中岩石的水湿性,转变成为中性润湿。如此一来,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油田企业的生产总量。再如:“氯硅烷”,它是一种具有较低稳定性的化合物(含氯量低时为气体,含氯量高时为无色或者是黄色液体),它可以把岩石的水湿性转变成为油湿性,这样就可以让油田企业更为方便和直接的对低渗透油层中的油气进行开采。

四、探究物理化学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层中的作用

五、结束语

篇11: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

从难动用储量的形成机制看,除地质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管理因素外,油价水平如何是影响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这些储量如何分级分类,以前的中高渗透油藏的评价方法显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选取的评价参数不能完全反映低渗透油藏的本质,不能正确把握控制低渗透油藏开发难易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在大多数油田评价中,主要依靠渗透率的大小进行分类,孔隙结构参数采用常规压汞试验获取。常规压汞试验所获得的仅仅是喉道的大小以及喉道所控制的孔隙体积的大小,不能确定喉道的数量以及对渗透率作主要贡献的喉道参数,也不能区分孔道的大小。

平均喉道的计算是根据喉道大小和对应饱和度变化计算出来的,是在饱和度基础上的一个平均概念,对低渗透油藏而言,这样处理不能代表油藏的真实喉道平均半径。中值压力及中值半径是近年来使用频繁的参数,对许多低渗透油藏而言,中值压力较大,所对应的中值半径较小,通常中值半径相差不大,因此,中值半径对低渗透油藏的渗透率变化不是很敏感。

另外,低渗透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渗流过程是非线性渗流,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在储层评价中需要予以考虑渗透率较低的油藏。由于流体和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所有的流体都参与流动,有一部分属于自由流体,一部分属于不可动束缚流体,自由流体的多少严重影响储层的品味。

篇12: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

文章综述了目前低渗透油藏评价方法的适应性,指出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评价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必要采用新的参数来标准特低渗透储层,以利于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为低渗透油气藏高效开梁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评价;储层划分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evalu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daptability,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at eval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need to introduce a new parameter to the standar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oretical basis for effici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evaluation; reservoirs are classified

所谓的油藏评价就是在石油预探提交的控制储量基础之上,用必要的工艺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可经济有效开发动用储量的过程,也就是将资源(储量)转变为产量的过程。

1低渗透储层现有的评价方法

在常规的储层评价中,人们一般以孔隙度、渗透率作为储层物性的表征。但关于可动流体的测试评阶以及特低渗透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对于特低渗透储层而言只以孔隙度、渗透率来判断储层物性的好坏存在很大的欠缺,而可动流体百分数是一个更优于孔隙度、渗透率的表征特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参数。在油田开发实践中也证明渗透率相类似的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效果相差很大。

王飞龙等人利用录井资料对镇汪油田低孔、低渗油藏敏感的参数进行评价,并把描述性的录井资料数字化,根据每一项资料所起作用的大小赋予不同的权重,得出每一项参数分量,各分量之和即为地质综合评价参数,进而将地质综合评价参数和测试产油量进行拟合,则可形成现场利用常规地质录井参数快速评价低孔、低渗油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测井相关参数,通过对储集层物性和含油丰度与录、测井参数相关性的综合研究,结合试油测试结果,建立录、测井油气水层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形成了现场半定量化快速综合评价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解决了低孔、低渗油藏储集层解释评价难的问题,对于其他油田同类油气水层评价也具有借鉴作用。

杨正明等人分析了可动流体百分数与渗透率和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了特低渗透岩心在不同围压下可动流体百分数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特低渗透开发区块进行可动流体百分数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可动流体百分数是评价储层渗流能力及开发潜力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可用可动流体百分数预测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对于特低渗油藏,可动流体百分数是一个比孔隙度和渗透率更能表征储层渗透率的参数。不同的围压,其可动流体百分数和束缚水饱和度是不同的。

篇13: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

一、审清题意,抓住重点,不包办代替

不论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地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也就是说,越来越重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从教材来看,单独研究一个算式的意义或者列式计算等类题目都已经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图文结合问题,有些比较开放的问题可能还会有多余的数学信息,需要学生正确取舍才可以。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无从下手,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低年级的孩子有人给读题就会做题的原因。那是因为读题者在无意当中已经完成了帮助学生理清题意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降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注意给学生独立审题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切记不可包办代替。

要帮助学生审清题意,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找到两个已知的数学信息。而这个懂得不能仅仅通过教师的口耳相传,要靠学生在大量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慢慢地体会。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24页,如下图:

这是学生开始学习解决问题的第一课,从这一课开始就可以尝试让学生把题目叙述完整,如:一只手有3支铅笔,另一只手有2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最初学生可能会感觉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一同观察画面,然后相互补充使描述逐步趋于完整。最后,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完整复述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逐步积累这样的经验。这种完整描述问题的训练要一直持续进行,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也会逐步增加,从解决一步的简单问题发展到两至三步的问题,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难度的问题,都是通过两个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这是最最基础的。难度大只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多一些而已,只要学生能够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顺序,也就突破了审题这一关。

二、解决问题,注重联系,不套用题型

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了清晰地思路以后,就自然进入了解决问题的阶段,就小学阶段来说,所涉及的运算就是加、减、乘、除,所涉及的数就是整数、小数和分数。我们都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由此可以看出最基础的运算应该是加法运算;如果要增加一个运算,那么就是乘法运算,它们是学生解决问题时最基本的数学模型。高年级的孩子学习了方程以后,只要真正理解这两种运算,减法和除法,尤其是普遍认为困难较大的分数除法等问题就可以尝试用方程解决。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对用方程解决问题存在着某种“排斥”:认为用方程解决问题需要写解、设,还有单位名称写与不写的问题,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多写很多字不说,而且有时候还会出现列出方程以后不会解方程的情况。这些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在此也不做具体的分析。为顾忌更多人的这种感受,下面将围绕着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来展开叙述。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四则运算的本质,如果用最简单的词语可以这样概括:加法就是“合并”、减法就是“去掉”、乘法就是“几个几”、除法就是“平均分”。如果在低年级学生最初学习某种运算的时候,注重这些本质的理解,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简单化。而不是“再立门户”,帮着学生总结更多的解题技巧和“妙招”,甚至是机械记忆一些题型的解题方法,将数学的解决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转变成为一种题型的套用。

下面以除法为例,简要说明问题之间的联系:

1. 二年一班买来12盆花,每个窗台上摆3盆,可以装饰几个窗台?

2. 二年一班买来12盆花,摆在4个窗台上,平均每个窗台上摆几盆?

这两道题目在教师的心目中可能会有“等分除法”和“包含除法”之分,其实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它们都是把12盆花平均分,其中每份是多少?与平均分成几份?这两个数学信息分别作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抓住这一点也就可以把教师的“两招”变成“一招”了。

3. 小红有8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数是小丽的几倍?

这个题目仍然可以从平均分的角度来理解,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一倍”,然后就可以这样思考:把8支铅笔进行平均分,每份4支,能够分成几份就是几倍。同样,“小红有8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小丽的铅笔数是小红的几分之几?”和前面的问题类似,只不过是能够分成的份数不足1,计算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而已。

其实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则运算的意义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多思考新知识是在学生哪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与原有知识存在哪些区别?学生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等等。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注意帮助学生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就会逐步帮助学生达到“千招会,不如一招熟”的境界。

三、检验答案,反思方法,不流于形式

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谈到解决问题的步骤时,曾说过“读题、分析题意——做好解题计划——画图、列式解答——回头看”。这个回头看是很重要的,可以使孩子们在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解题经验,更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解决问题时回头看这个环节,让自己先养成这样的习惯,然后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醒自己的学生也逐步养成这样的习惯。

篇14:低渗透油藏稠油热采试验论文

【摘要】采针对大庆低渗透油藏,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手段,考察了影响空气驱采收率的各种因素。实验表明,注气速度、注气量、注气时机和注气方式对采收率影响显著。如要获得较高的采收率,注气速度和注气量存在最佳值;当水驱采收率显著降低时,注气时机越早越好:水气交替注入和加注泡沫是最佳注气方式。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 空气驱 提高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E3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37-02

低渗透油藏的平均渗透率一般为(10~50)×10-3μm2,水驱开采难度很大。研究表明,注空气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低渗透油藏采用注空气方式开发,取得了初步效果,采收率较注水开发明显提高。本文针对大庆油田长垣低渗透油藏特征,开展了空气驱室内实验研究。

1、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

1.1 实验装置及材料

主要实验装置有空气压缩机、恒压泵、高压容器、恒温箱、回压阀和压力表等。岩心模型长度1.2m,内径3.8mm,孔隙度为13.9%,渗透率为13.0×10-3μm2,含油饱和度为52.7%,70℃含气原油粘度2.65mPa·s,岩心夹持器耐温可达180℃、耐压达45MPa。

1.2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连接好各种设备,检查装置的密封性;(2)将岩心抽真空12h,饱和地层水,测定孔隙度和渗透率;(3)开恒温箱,加热至设定温度,饱和油,直到岩心无水产出且累计注入2.0PV原油,计算含油饱和度;[4)进行空气驱,按照设定值控制模型两端压差及恒温箱温度,记录产油量及产气量,待空气气窜后结束注入,计算驱油效率。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空气注入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

先将已饱和油的岩心模型进行水驱(O.02PV),然后进行空气驱,入口压力22.0MPa,温度70%,注入速度分别为0.1、0.2、0.3、0.4、0.5mL/min(入口压力下空气体积),实验结果见图1.由图1可见,在实验条件下,最佳注入速度为0.3mL/min,这是因为:当注气速度过低时,提供氧气量较少,产生的CO2量有限,空气氧化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当注气速度过高时,气体过快突破,造成采收率不高。最佳注入速度下,空气驱阶段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了7.2%。

2.2 空气注入量对采收率的影响

本次实验模型条件、温度、压力等参数与2.2.1相同,空气注入速度0.3mL/min,空气注入量分别设定为0.2PV、0.4PV、0.6 PV、0.8 PV、1.0 PV(以入口压力下空气体积计)。最终的采收率情况见图2。由图2可见,当气体注入量达到约0.65PV之后,采收率增加不明显,因此0.65PV为最佳注气量。如注气过少,则原油氧化不彻底,采收率低;如注气过多则采出端气体含氧量升高,影响生产安全。

2.3 空气注入量对采收率的影响

本次实验模型条件、温度、压力等参数与2.2.1相同,空气注入速度0.3mL/min,空气注入量分别设定为0.2PV、0.4PV、0.6 PV、0.8 PV、1.0 PV(以入口压力下空气体积计)。最终的采收率情况见图2。由图2可见,当气体注入量达到约0.65PV之后,采收率增加不明显,因此0.65PV为最佳注气量。如注气过少,则原油氧化不彻底,采收率低;如注气过多则采出端气体含氧量升高,影响生产安全。

2.4 空气注入时机对采收率的影响

采用优化的注气速度(0.3mL/min)和注气量(0.65PV),利用物性相同的岩心模型,在22MPa、70℃下,分别考察注水O.02PV、O.04PV、O.06PV、O.08PV、0.10PV后,再转空气驱的最终采收率增加值,考察空气驱的最佳注入时机。不同注气时机的采收率情况见表1。由表1数据分析可见,空气注入时机对最终采收率及采收率增加值影响较大,若注气晚,水驱造成的非均质性增强,则最终采收率低。因此,应尽早转换开发方式,以弥补单纯水驱的不足。

2.5 空气注入方式对采收率的影响

采用前面优化的注气速度(0.3mL]min)和注气量(0.65PV),利用物性相近的岩心模型,在22MPa、70%条件下,分别考察不同注入方式的采收率,实验方案见表2。

上一篇:第5课中古欧洲教案下一篇:傲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