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错过的不再是风景散文

2024-04-21

当错过的不再是风景散文(精选5篇)

篇1:当错过的不再是风景散文

当我们不再是孩子散文诗

还记得小时候,你曾为失去一颗糖而哭泣吗?

还记得小时候,你曾为不想去幼儿园而哭过吗?

还记得小时候,你曾为独自在家而伤心吗?

恍然,宛如隔世,我们都已经长大了。

孩提时代总是令人怀念,因为那样天真灿漫。为很简单的事情伤心,为很小的事情感动。

小时候,总是渴望快些,再快些长大,因为那样好象会很自由。而当我们真的长大的时候,就又想回到童年。

人的心思,总是这么难以推测。

但是,现在事实是,我们长大了,我们不再是孩子了。

不再是孩提时,就得去面对很多的事情。你不能不世事,你要对人微笑,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

有人说,现在世界的人在一点一点失去童贞,一点一点失去童心,每长大一些就会多一些虚伪。或许,这是对的`,但我仍然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真心,真心对待自己的朋友。因为大家的世界依旧美好。

不再是孩子,并不代表我们不能拥有童心。拥有童心并不是幼稚,而是对世界充满希望,对周遭的一切事物充满感激,对我们存在并生存着的世界充满好奇。

淡蓝色的沙漏中,时间在一点点的渗下,流逝。我们听着骨骼发育的声音渐渐地张大,眨眼间,孩提时代已逝,留下的只有记忆。我们在渐渐长大,远离童年,我们不再是孩子了。

当我们不再是孩子的时候,请铭记,我们要拥有童心。

篇2:当错过的不再是风景散文

走在渐老的路上,突然特别怀念童年。有些美好,只有童年可以找到,而有些情绪,大抵也只有过去方可抚慰。

小时候,想快快长大;长大了,却越发抗拒成长。不是儿童已经很多年,然后儿童节却不知何时已成为成年人难得的盛宴。

只不过,有时候怀念也需要一个借口。

每个人的童年,大都干过一些傻事。 据很多人控诉,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吃货了。家里许多的桃子、李子、橘子、香蕉并不能满足我对吃的要求。话说只要是吃的,我绝不放手,连中药只要加点糖,我都能当糖水喝。于是,有一次因馋嘴差点误食了带着农药的红薯。外婆得知后便开始骂,她说,吃了那个是会死人的。那时候,感觉死亡前所未有的接近我们,虽然我们还并不理解死亡到底是什么。那一晚,几乎不敢闭眼,总担心,再也没有睁眼的机会。于是,我和老弟在床边坐了许久,我们俩惴惴不安地等待黎明,然后抵挡不只睡眠的诱惑,忐忑地睡去。黎明如期而至,醒来,发现阳光依旧,外婆口中那些恐怖的事情全然没有发生。直到多年后,外公和家人还拿这事笑话我。这大概也是我之后不喜欢吃零食的原因了。

小时候,大概不太懂得单调乏味一说,一个简单的过家家游戏,我孜孜不倦地玩了很多年。每每都是和同伴在各自家里找好多破碗,用石头胡乱堆个洞就是所谓灶台,破碗里装点泥巴,加点水就是煮饭,捋一把竹叶就是菜,说到底都不过是一些低级幼稚的游戏。然而,当初如何知道,彼时的幼稚游戏,居然会在多年后散发出强烈的回忆的幽香,让人情不自禁地怀念。

如今,离家千里,想家的时候,会梦见家里的亲人,会梦见养育了我的`故土。想起当初年少,总跟外公外婆闹脾气要离家出走。把小书包里塞满了衣服,还不忘带上仅有的一丁点零花钱,哭着喊着我要离家出走。可是外公总在一旁看热闹,并不挽留,也不回头哄我。于是,每一次我都背着书包在家门口踱几步,然后乖乖地回家,该干嘛干嘛。有时候,无人参与的闹剧,自己也能乐在其中。只是,如今回头想起,当初又如何知道,今天的我将远行千里?

猛然回想,发现童年是那般自由自在,有滋有味,有抓知了的顽皮,有救小鸟的温暖,有种南瓜的新鲜,有玩过家家的乐趣,独独没有成长的压力。

篇3:不到十思园,错过的不仅是风景

在网上看过一些写十思园的文章,都说十思园美。美,总是令人向往的。于是,大清早从南京赶高铁,奔着美,我去了溧阳的十思园。

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溧阳。在十思园里呆了半天,看到了它的亭台楼阁,一池静水,满山古树,和接待厅里挂在墙壁上的字画、刻在门框上的对联等等。可心里却没有产生预期的欣喜,我奇怪于这种心情,甚至隐隐自责,如此好风景,如果因为我的迟钝而辜负了,简直是不可原谅的过错。

庆幸的是,随着升高的太阳照着薄雾散去,远山的轮廓在眺望中渐渐清晰,陪同讲解的又是对农业观光旅游极为专业的几位朋友,加上我努力从中去发现、理解和感悟,于是,十思园慢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意蕴来。

人物

十思园的当家人叫沈祖富,溧阳本地人,1962年出生,乡亲们从小就喊他小名“来富子”。后来,他索性就把十思园出产的产品取名为“富子”牌。既亲切,也有寓意。

这次来没有见到沈当家的,他一是忙,二是为人低调。小陶说,沈总看到记者就慌。

小陶是十思园的办公室主任,十思园的项目是2004年启动,小陶2008年就来了,算是元老,对十思园的发展脉络一清二楚,对这里一草一木的感情也深。只是这种深,不一定会用豪言壮语说出来,但后来有些细节却打动了我。

请他介绍一下当家人的特点,小陶智慧地说,还是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概括吧,老百姓有句口头禅,流传了很多年,说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来富子。

陪同的溧阳旅游局蒋一枫副局长和陈卫君科长,都赞同这种说法,纷纷补充,说以前这一片全是荒山,穷得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现在这附近的竹塘村、三胜村都改造得像花园。

最主要的是,十思园带动了乡亲致富。十思园的规划开发面积有5万多亩,经过6年的投资开发,目前已成为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和商务会议活动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示范园区。这么大规模的种植、加工业,每年吸收长期劳力600多人,季节性工人5000多人。

说这些数字时,小陶和陈科长纷纷解释,说这些都不是青壮劳力啊,大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平均每人每年在十思园挣3万多元工资。据后来我从资料中发现,十思园每年支付劳务工资达2000多万元,带动了三胜、新村、中西等周边几个村的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

小陶说,以前这些村都饮用河水,十思园帮大家装上了自来水。

小陶说,我们兰庄竹林湾,人不多,十多户人家,住平房,十思园给他们按1 1置换成别墅,还不要个人掏钱补贴。

我相信十思园给予当地老百姓的,应该不仅是这些,小陶跟沈祖富一样,低调了。后来,我与溧阳旅游局局长汤全明有了一小段对话。老汤在当地做了12年的旅游局局长,沟沟坎坎都靠自己的双脚走了个遍。

果然,老汤的讲述,让我非常惊讶。

原来,1996年前,这里没有电,没有路。老百姓分到的山地,长着稀稀落落的柴草。割下来卖了能换钱,但老百姓不去做这个。不是不想换钱,是因为非常穷,穷得没有像样的裤子穿出来见人。进山砍了柴,背不回来。没有路的荒山里,要运柴回来,不仅艰辛,还很可能崴了脚甚至跌断腿。

来富子高中毕业后,外出做公路,开拖拉机运石头。工地上虽然辛苦,但可以吃饱饭。到这时,他才第一次知道,吃饱饭是什么感觉。以前,就连红薯土豆什么的都没吃饱过。

打工挣了钱,来富子承包建设工程,做苗木绿化,开工厂,事业越来越大。富起来了的来富子,心里始终惦记着老家。他回乡承包荒山野地,开山修路,栽树种菜。今天看到的山丘树木葱茏,那是先从外面买了土,在怪石嶙峋的荒山上堆了两米厚的一层土之后,栽下的。

他流转农民承包的荒地,都是一次性预付20年的租金。很多农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钱。拿着土地租金,还在老沈的农业园里做事,做拿工资的农业工人。当地的百姓富了,盖新房的时候贴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要谢来富子。那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老汤的讲述让我沉思良久。沈当家的给予当地老百姓的不仅是从没有过的富裕生活,更重要的是,他让人体验到了体面、有尊严的感觉。这才是老百姓真正感激他的原因。十思园哪里仅仅是风景,它是山村的传奇,是人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以后,努力回报自然和社会的再次创造。

茶谱

和小陶聊天时,服务员给泡壶茶上来。陈科长说,十思园的白茶是顶级的。

我问怎么个好法。小陶说,我们是有机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

我以前去过一些茶庄,也听茶研所的专家亲自跟我说过“没有茶树不打农药”的话,所以我对小陶的表达笑而不答。

可能他看出了我的想法,非常认真地说,我们真不打农药,白茶采摘时间短,只有4月份的二十几天,在这之前,虫子都冻着没醒呢。等到天暖和了,虫子醒来了,这时确实是需要喷药治虫的,但在来年新叶长出来之前,已经剪枝了,所以我们真不可能喷农药。

小陶急急地继续说,我们灌溉茶树用的水源、山上的空气、种植的土壤,每年都要经过国家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来检查,数据达不到指标,要挨批评的。

这时,我不忍心怀疑小陶说的话了,因为他的眼神单纯,他对十思园获得的荣誉如数家珍,他是跟十思园同时成长起来的山区新一代年轻人,他爱护十思园的一切。

说起4月的新茶和5月的茶有什么区别时,小陶指着杯中茶叶讲给我们听,但又生怕讲不清楚,干脆从杯口捞出一枚湿湿的茶叶,放在指间,对我们说,你看这就是5月的茶,不算好,它的芽和叶差不多长度,都是细瘦的,4月的新茶相比较起来,芽更肥厚饱满,芽尖更圆润。

看着他举着一枚泡过的茶叶,聚精会神讲述的样子,我觉得十思园满山的茶树是幸福的,因为它们的主人是如此珍爱它们的种种好。不仅是小陶,那些种茶、采茶、制茶的人,同样如此钟爱自己的产品。如此浸透着人们许多感情的茶叶,它们怎么可能不是好茶叶呢?有情感的茶叶,是好茶叶,茶的语言就是爱的语言。爱,这是茶谱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道元素。

nlc202309012228

据资料显示,现在十思园开发种植白茶经济林近3000亩、绿茶经济林600亩。“富子”牌天目湖白茶,成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特供茶、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园区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实现年营业收入超亿元。

先前做过当地文联主席的蒋一枫,满腹经纶,他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就取得成功。

确实是这样,仅仅有勤劳和勇敢并不一定就能成功,我想成功更取决于一个人的文化取向和价值理念,沈祖富的成功除此因素之外,还有来自于对这片土地的眷念。陈卫君说,山上种了这么多树,卖了就是钱,但沈总不砍,舍不得,就长着。

我相信沈祖富是这样的人。光从十思园的名字上,就能看到他的追求。十思园最早出自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用意在于启迪后人了解天地自然间的盈损之理、为人处事中的张弛之道。

茶叶本就凝结了天地之精华,聚万物之灵气,再加上“十思”的文化内涵,怎可能不是茶中精品?比茶更美的,是种茶人的用心,是品茶人的出世又入世的淡然心情。在十思园,从一杯清水中的几枚叶子,便可领略到一叶尽显乾坤、万芽共绽芬芳的人生意境之美。

情怀

王强3月份才到十思园,在这之前他是天目湖规划分局副局长。所以王强谈起十思园的前景时,非常专业。

他说,沈总纯粹是出于对土地的眷念和感情才会往这里投钱,换了别人谁干?!

这话的潜台词非常明显,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的模式,还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农副产品价格低,投入高。尽管十思园做的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但价格上和普通食品的区别并不大,所以光走农业这条路,并不是长久之计。十思园要发展,必须从科学规划入手,将现代农业和旅游市场对接。

而王强所要做的,就是让现有资源再生、增值,变成资本。

资源转化为资本,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王强为人低调,但现代观念很强,对十思园的前景分析到位。他说,目前十思园的体验农业、特色餐饮都有局限性,加上一周只有两天的人流量,基本上靠的是假日经济,这给十思园的经营带来了困惑。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王强说,只有把观光农业的低产出跟旅游市场相对接了,才可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他算了一笔账,说溧阳从来不缺人气,光今年清明节一天就接待了10万次游客,我们只缺好的旅游项目。

说这话时,尽管淡定,但王强眉宇间仍有股掩不住的骄傲,是为溧阳旅游资源骄傲,也是为十思园的明天骄傲。他有理由骄傲,光是听到他下面的设想,我也被感染得憧憬起那个叫“伍员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明天来了。

王强的叙述非常感性,不由得人不浮想联翩。他站起来指着远处的山说,一河之隔的是伍员山,安徽境内的,下午就签合作意向书了,大片的原始林子啊,生态环境极好,总规划面积差不多有55平方公里。

他说,里面还有两米多宽的古跑马道,历史上这里是伍子胥囤兵的地方。我们要把这里建成旅游小镇,生态是亮点,历史文化是亮点,还有个蓄能电站,也是亮点。

不仅是文学艺术需要想象,任何一切创造性的事物,都需要想象力。特别是旅游项目的开拓,同样离不开想象。王强说,我们还计划开发一些主题酒店,做温泉谷,把我们溧阳的温泉文化做到极至,每家酒店配一种特色温泉,比如松树下的温泉、山顶上的温泉、葡萄架下的温泉等等。

王强说,旅游一定要有特色,要注重客人入住时有种体验式的享受。

我忘记问王强是不是曾经写过诗。他对十思园前景的描述,既理性,又蕴含着诗意美。

其实不管他曾经是不是诗人都不重要,旅游业的设计者、从业者和管理者,都少不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情怀,既是浪漫的,也是济世的,诚如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诗中表达的“只要天下人有屋居住,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大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的情怀,这是诗歌的情怀,也是现实的理想。试想一下,实践中如果没有这样的情怀,如何能做成事,能做成大事,能做成好事。

聊天结束时,王强说,今天可能看似很平庸,但将来一定很伟大。我觉得他说的既是十思园,也适用一切怀着济世情怀去创造的人们。

来去匆忙,我没有闲暇在十思园的风景前停足。但我已感受到了风景背后的风景,这背后风景的主角,是一个个溧阳人,是一代代溧阳人,这块土地厚苍生,这块土地上的人有情有义。这是十思园最重要的美。

如果你也来了十思园,不妨停一停,在一株树前,在一条田埂边上,与相遇到的某一个笑脸,慢慢交流一下,这片山水无论细语还是有怀必吐,都是大地苍生最质朴的语言。

十思园,一片厚朴的土地。

(编辑 小俭 )

篇4:错过的风景经典散文随笔

走过沧桑岁月,经历艰难困苦,一路上有很多美丽的风景与我相随,与我相亲。但是,也有很多美景与我擦肩而过。也许,错过的风景才是最美的风景。也许,错过那片风景,眼前还有不一样的美景相伴相随。

春风十里,吹开了无数的花朵,沉醉了人们的心境。三月下旬,从网络媒体得知素有天府第一之称的彭州丹景山牡丹花已经竞相开放,芬芳吐艳。妻子赏过蜀中许多的花卉,如樱花、桃花,百合花,就是没有近距离欣赏过牡丹花的美丽和芳香,要我带她去彭州丹景山看牡丹,我欣然答应。心想,牡丹花的盛花期一般都在一个月左右,因事务繁多,拖到四月中旬,我们邀约好友陈才玺夫妇驱车来到三十年前来过的彭州丹景山,赏牡丹花。

成都二绕将金堂与彭州的距离缩短为40分钟的车程,一路春风,将我们带到了丹景山。一大早,刚加入作协的彭州文友胡佑志从距景区几十里的乡下乘公交车已经在山门前等候我们一行了。见到这位打工作家,我非常激动,因为文学我们相识,因为牡丹花我们相见。他决意要陪我们一起赏牡丹,给我们介绍彭州和丹景山的风土人情,这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我们乘车从便道前往丹景山顶,道路两旁一排排崭新的农舍被翠竹簇拥,鲜花相伴,农人们忙碌地在田间地头播下秋收的希望。经历“5·12”大地震的彭州,十年的光阴已经将地震的伤痛一洗而净。站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有着别样的风景。苍松翠柏,千年古树,各色花草和遍地的中药材,彰显丹景山的`静美与丰盈。山顶的寺庙香火旺盛,信者众多。在最高峰的祭天台上系上一条红丝带,表达心中的愿望。

我们沿石梯而下,一路春景,一路花香,偶尔可见几朵正在凋谢的牡丹花。我们的心在寻找着满园绽放的牡丹花。路边的商贩说,要看牡丹花只有到牡丹园。漫步在山野里,可以感受这里的宁静与浓浓的春意。农舍、小狗、放养的山鸡、土屋前后的野草和小树将我们带到了梦中的田园,仿佛回到了故乡,感觉分外亲切,这就是原乡的风景。

来到牡丹园,阿娜多姿的牡丹仙子雕像在春风中笑迎游客,很远就望见几朵鲜艳的牡丹花,开在园中。走近一看,最艳的牡丹花却是塑料花,我的心有点伤感。再望四周,牡丹园里也只有依稀可见几朵牡丹花了。只有被春雨打落的片片花瓣飘落在泥里,好像听得到花瓣的哭泣声音。有一支牡丹花耷拉着脑袋,游人用树枝支撑着她,牡丹花顽强地抬头笑迎我们。好像在给我说,你们来晚了,我们已经尽显妖娆了,春雨已经将我们的春梦打碎。辛苦登山的游人,满身大汗,一身疲惫,却是一声声叹息。我们心有不甘,来到一个农家院里,发现了几朵还没有凋零的牡丹,我们摄影拍照,与顽强绽放的牡丹笑在春风里。我在想,凋零的牡丹也是一道风景啊。

我们带着失望的心情,往山下赶。走过一片竹林,被无数游人踏痕的石板路将我们引入了另外一片天地。一大片杜鹃花将这里染得一片金黄,在春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在春风的吹拂下妖娆地微动着身躯,笑迎着远道而来的游人。兴奋的游人三三两两的在繁花丛中摄影,与花朵共舞,与花儿相亲。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正如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写得非常好:“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回看桃季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娇艳的杜鹃花向我点头,向我献媚。仿佛在对我说:隔壁的牡丹花已经凋零,就让我来为你唱歌为你献舞吧。错过了牡丹花竞放的美景,却又迎来了杜鹃花的盛景,我们有点喜出望外。

再往山下行走,一幅幅感人的风景映入眼帘。孝顺的儿女们牵扶着年老的父母赏花赏景。年轻的父亲将儿子扛在肩头,让孩子与春天相融。情侣们更是激情有加,将爱洒在春天里。路边摆满的丹景山特有的野菜、竹笋、水果等土特产,让我们品味到了原乡的味道,感受到了山野的馈赠。

篇5:散文《当青春不再青春》

青春,一个人人都曾感知过的字眼,如果非要形容它,我觉得它是浮躁、虚荣、彷徨、高傲,既明媚又忧伤,既渴望又失望。

青春,让我沉默,不是因为喜欢沉默而沉默,而是少了那些人,那些事,那种氛围,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回想起已成为过去的曾经,多么刻骨铭心,也早已老去。那年少时光,也随了流水,匆匆凋零。物是人非的无奈,也化作欲语泪先流。

怀念青春的某些时刻,错误的、正确的,那些懵懂而冲动的过去,深深埋在心里,挥之不去。当你迈出校园,怀着希望踏上社会的时候,你的单纯、稚嫩才一点一点在蜕化,你会失望,为什么社会如此的艰难,你会抛下最初的梦想,只是为了能有一席之地,你会不断在十字路口徘徊,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方向,前路是泥泞与荆棘,我们彷徨在梦想与堕落的边缘,渐行渐远,我们渴望成长、有满腔的激情与理想、有自己的执着与追求,可又无法释放。迷茫中,不知路在何方。

上一篇:皮巧根桥说课稿下一篇:关于名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