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调查心得

2024-05-06

登革热调查心得(精选10篇)

篇1:登革热调查心得

登革热调查心得

社会实践活动是医学院校拓展医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使医学生“直观社会,反思知识,理论实践”,“受教育、运用知识、做贡献”的最佳途径.在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医学高等院校应该坚持医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是当前广大医学迫切要求。

今天同老师同学一起到桥中社区卫生服务做登革热调查,加深了对登革热病因,临床表现,预防的认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访对象的面前,要表现出自信心.如此一来,能够成功进入居家访谈的机会比较高.也就是说,在门口一开始的访问时,就要明确且坚定的表明说要进去屋子里面做调查.如果太过于客气,会容易被拒绝.也许是彼此相处方式比较直接,有事情要拜访时直来直往就可以拉.下次有机会能够在到社区服务的话,我会收集更多的资料.准备得更加齐全.并且因为有所准备的关系,由内而外自然地散发出一种可靠的气质,能更有自信地向当地对象说明.冼华娟2007211077

篇2:登革热调查心得

县(市)名称: 国标码:□□□□□□病例编号:□□□□□

一、基本情况

1.患者姓名:_________(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2.性别: 1男,2女 □ 3.年龄:_____岁 □□□

4.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其他少数民族 □ 5.职业: □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

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7.家庭住址: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县(市区)___乡(镇/居委会)___村(街道)

二、发病情况

1.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2.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3.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 5.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7.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8.入院诊断:□

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

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 10.出院诊断: □

1登革热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 11.临床分型:1典型,2轻型,3重型,4其他□

12.转归:1 痊愈,2 好转,3 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 1.起病急:1是,0否□ 2.乏力:1有,0无 □

3.发热: 1有,0无□ 如有,则热型为:1双峰热,2稽留热,3驰张热,4其他 □ 4.头痛: 1有,0无□ 5.颜面潮红: 1有,0无□ 6.眶后痛:1有,0无□ 7.肌痛: 1有,0无□ 8.关节痛: 1有,2无 □ 9.胸红: 1有,0无□

10.结膜出血:1有,2无□12.牙龈出血: 1有,2无□ 13.呕血: 1有,2无 □ 14.便血: 1有,2无 □ 15.血尿: 1有,2无□ 16.呕吐: 1有,2无□

17.结膜充血: 1有,2无 □ 18.眼睑浮肿:1有,2无 □ 19.黄疸: 1有,2无□ 20.皮肤出血点:1有,2无□ 如有,则出血点为:1散在,2条/线状,3簇状,4其它_________ □

21.皮疹:1有,2无 □ 如有,则皮疹为:1斑丘疹、,2麻疹样皮疹条/线状,3猩红热样皮疹簇状,4红斑疹,5其它_________ □

皮疹部位:1全身,2四肢,3躯干,4面部 □ 22.烦躁: 1有,2无□ 23.昏迷:1有,2无□ 24.休克: 1有,2无 □ 25.肝大: 1有,2无 □ 26.脾大: 1有,2无□ 27.淋巴结大:1有,2无 □

28.束臂试验:1阳性,2阴性,3未做此项检查,4不详□

29.白细胞计数:1正常,2增多,3减少,4未做此项检查 □ 30.中性粒细胞(%):□ 31.淋巴细胞(%): □

32.血小板减少: 1有,2无,3未做此项检查 □ 33.红细胞压积: □

34.出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 □

36.脑脊液: 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 37.尿常规: 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 38.肝功能: 1正常,2异常,3未做此项检查□

五、病例分类 35.凝血时间:1正常,2延长,3缩短,4未做此项检查,5不详2.病例类别:1输入性病例,2本地病例,3不明感染原因病例 □

3.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诊断病例 □

六、既往史

1.过去身体是否健康: 1是,2否□ 2.既往是否患过登革热或“乙脑”:1是,2否□ 3.乙脑疫苗接种:1是,2否□

七、接触史及有关因素调查

1.发病前2周内是否有外出(或旅游)史: 1 是,2 否 □如是,到何地:___________;外出时间: 天□

返回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2.发病后到过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停留时间:________天 □□ 3.病家及院内人口:

3.1 0~4岁________人 □ 3.2 5~9岁________人 □ 3.3 10~19岁______人 □ 3.4 20~29岁______人 □ 3.5 30~39岁______人 □ 3.6 40~49岁______人 □ 3.7 50~59岁______人 □ 3.8 60岁及以上____人 □

4.有无家庭其他成员出现过类似症状:1有,0无,9 不详 □ 如有,最近一例发病时间(患者除外):____年____月____日 □□□□/□□/□ 5.发病处院内或周围环境:

5.1 积水容器数:__________个 □ 5.2 阳性容器数:__________个

5.3 积水容器类型:1花瓶,2瓦盆,3铁罐,4碗碟缸5池塘,6树洞,7竹桩,8假山,9盆景,10其它________ □

6.防蚊设备:1蚊帐,2蚊香,3纱门,4灭蚊剂,5其它:____________ □

(病例编号填写说明:年号(两位数)、流水号(后边三位))

调查日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调查地点:

调查者:篇二:溧阳市一例登革热病例调查报告(论文)溧阳市一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报告

王国强1,孔卫荣1,张建陶2,张惠力2,孙刚1,甄茜2(1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3300;2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3022)摘要:目的 规范处置一起登革热疫情,查明原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临床及实验室信息。结果 该病例于40天前赴印度尼西亚,回国后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和醉酒样体征,对其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样用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均为igm阳性,igg阴性。结论 该病例是一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密切关注外来务工、出国旅游等重点人群,提高医生诊疗水平,及时调查和加强宣传干预等是控制病例是防制登革热疫情的关键。

关键词 登革热;输入性;流行病学调查

2012年11月6日,常州溧阳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1例疑似登革热病人住院就诊,由于无相关检测试剂,病人的血清标本直接送至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常州市疾控中心和溧阳市疾控中心随即展开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经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确认为1例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现将本次疫情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根据登革热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及家属进行询问调查。1.2 收集病例的病案信息、门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3 省疾控中心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登革热igm、igg抗体; 2 调查结果

2.1 患者就诊情况 患者周时忠,男,汉族,47岁,出国务工人员。患者于40天前赴印度尼西亚,在印尼期间未发病。患者于10月30日乘飞机从印尼坐飞机至上海回国。患者于2012年11月2日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次日在竹箦镇前马卫生院经对症治疗未有好转,症状未减轻,发热持续,最高体温达39℃左右。伴随临床症状加重,患者于11月6日到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经初步诊断为疑似登革热病例,同时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于7号送往省疾控中心做抗体检测。

2.2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于40天前去印尼从事工程管理工作,居住于公司宿舍(别墅)。当地天气炎热,居住地周围环境一般,患者户外活动较多,承认有蚊子叮咬。印尼近年登革热流行十分严重,患者自述周边工地出现多名登革热病例。2.3 临床资料

2.3.1 临床表现 患者在印尼期间,未出现不适症状,体温正常。患者赴溧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乏力、弛张热、体温39.0℃,有典型的醉酒样体征(面部、颈部和胸部潮红),无出血和结膜充血症状。

2.3.2 临床检查结果 溧阳人民医院血检结果为白细胞(wbc)过低(2.2×109/l),血小板(plt)偏低(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meut)偏低(43.0%),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偏高(43.1%)。省疾控中心检查结果:依据《登革热诊断标准》(gbws216-2008),将患者急性期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登革热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igm弱阳性,igg阴性。发病一周后,恢复期血清检测结果仍为igm阳性,igg阴性。2.3.3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相对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明确的流行病学史、血小板明显偏低且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单份血清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igm抗体阳性,按照登革热诊断标准,诊断为实验室确诊登革热病例。3 控制措施

3.1 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管理 对患者进行住院隔离治疗,隔离病房采取防蚊措施,如采用纱窗、纱门,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内做好消毒防蚊工作。对密切接触者加强防蚊保护措施,并跟踪观察,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3.2 卫生宣传工作 对患者家属及其周边居民开展登革热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加强全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登革热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对登革热诊疗水平。3.3 切断传播途径 对患者家庭周围水沟、化粪池、水池等积水场所开展消毒灭蚊工作。4 讨论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此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30年来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登革热在临床上主要分两型:古典型和登革热出血型,其中登革热出血型的症状更凶险,病死率更高[1]。溧阳市地处江苏省和安徽省两省交界处,属温带平原地区,非登革热流行地区。伴随经济发展,我市与国外贸易交往的机会增多,出国经商、旅游、务工的人数不断上升,因此存在极大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风险,本次疫情即为一起典型的输入性案例。另外,本地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若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易引起疫情在本地扩散[2]。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对登革热的识别、诊断方面经验不足,对来自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人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诊断延误。因我市现处于秋末冬初,蚊虫处于低活跃期,所以未出现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因此,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培训工作将是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外来务工人员、旅行爱好者等人员)登革热相关防护知识的宣传工作。

面前全世界尚无特异的疫苗和药物预防登革热病,登革热病人早期表现没有特异性,且存在大量的阴性感染者,所以针对传染源和易感人群的预防措施的作用往往是局限的[3]。比较有效措施是控制蚊媒,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减少伊蚊的滋生地。(感谢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溧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对本次调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1]毛祥华.中国登革热的流行现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5):385-388.[2]凌锋, 范伟忠, 林君芬.浙江省义乌市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监测,2010,25(9):757-759.[3]吴生根, 洪荣涛, 陈武.2010年石狮市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调查

篇3:一例登革热合并恶性疟病例调查

1 临床资料

患者王某,男,41岁,十堰市郧县杨溪镇农民,2010年3月到柬埔寨梦多基的务工,5月19日出现不明原因间歇性寒战、不规则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疲乏,21日到柬埔寨皇国金边全民医院就诊,测体温40℃,实验室检查:镜检疟原虫阳性,红细胞(RBC)4.13×1012/L,血红蛋白(HGB)125g/L,白细胞(WBC)3.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N)56%,淋巴细胞比例(L)43%,血小板(PLT)95×109/L,肥达氏试验正常,该院诊断为恶性疟、登革热,用青蒿琥珀抗疟治疗(用药剂量不详),对症治疗后,病情未缓解,5月23日,患者乘飞机抵达郑洲。24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98次/分,血压122/66 mm Hg,呼吸20次/min,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右上腹压痛,肝脾肋下可及,质软。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52.4μmol/L,直接胆红素19.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9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48 U/L,r-GT61 U/L,总蛋白57 g/L,白蛋白31.8 g/L,总钙2.03 mmol/L,血镁0.6 mmol/L;血常规:WBC 6.41×109/L,RBC 3.86×1012/L,Hb 115 g/L,PLT 42×109/L,N 50.44%,L 42.24%,嗜酸细胞比例(M)7.24%;血涂片发现恶性疟原虫;尿常规:尿胆原(+++),红细胞45.4 U/L,大便呈酱色;医院诊断为恶性疟、药物性肝炎。实行护肝、抗疟、对症治疗,即第1天服用双氢青蒿素片120 mg,第2至第5天每天服60 mg,第1至第3天每天加服伯喹22.5 mg;一周期后服氯喹、伯喹,氯喹每日1次,每次0.3g(首次加倍)、连服3日;伯喹每日1次,每次22.5 mg。6月7日出院返回家乡,当日我市对该患者进行了调查,并采集血标本送检,2010年6月9日湖北省CDC检测了十堰市CDC送检的患者血清,结果为:登革热Ig G抗体阴性,登革热Ig M抗体阳性;收报后随即通知患者住院治疗,当日住太和医院。6月16日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1.4μmol/L,非结合胆红素27.0μmol/L,碱性磷酸酶136 U/L;血常规:WBC 3.5×109/L,RBC 2.33×1012/L,Hb 73g/L,PLT 169×109/L,N 31.1%,L 48.7%,M18.8%;血涂片未发现疟原虫;尿常规:p H 6.5,白细胞61 U/L;B超显示肝实质回声密集、脾厚4.8cm,脾肿大。治疗方案为对症、护肝,输血3 500 ml。6月28日十堰市CDC复查患者血涂片,发现恶性疟原虫,当日起再服1个疗程双氢青蒿素片,7月3日患者各项体征正常出院。7月18日、8月18日、9月8日复查3次,血涂片恶性疟原虫阳性,每次复查后嘱其加服1个疗程双氢青蒿素片和1个疗程氯喹、伯喹。9月12日复查疟原虫阳性,请示省CDC,按照要求9月13日改服双氢蒿素呱喹片(青蒿素40 mg,磷酸呱喹320 mg)。每日2次、每次2片连服2日,服药后第1、第2天连续2次复查均为阴性,9月18日、9月28日复查2次,均为阴性。

2 讨论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以畏寒、寒战、高热、脾肿大、贫血等特征的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柬埔寨是疟疾高发区。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以皮疹、全身肌肉、骨关节疼痛、极度疲乏、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2]。该病例在柬埔寨患病,回国后血涂片检出恶性疟原虫,可确诊为恶性疟;患者症状符合登革热,早期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血小板降低,2次血清检测登革热Ig M抗体阳性,可确诊为登革热。结合该病例临床表现,确诊为登革热合并恶性疟,病例可能在某一时段感染了2种病原。登革热合并恶性疟在我市少有报告,虽为输入性病例,但该病例病程长,表现出明显的疟疾耐药性,经反复查血、服药,适时更换药物治愈,该病例可为今后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借鉴。

关键词:登革热,恶性疟,调查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2-227.

篇4:《登革热》教案

1、关于登革热的知识。

2、如何预防登革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预防登革热。

教学过程:

一、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二、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了解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所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x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部分病人有出血倾向。 病源学:

登革病毒归于黄病毒属,B组虫媒病毒。不耐热,50度30min,或100度2min均可灭活。

可分为4个血清型(Ⅰ,Ⅱ,Ⅲ,Ⅳ)。

4型之间有交叉反应。

与其它黄病毒属有交叉免疫

流行病学: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 病与布雷指数有关。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广州5~10月流行。其中8、9月份为高峰。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传播媒介:

在东南亚及海南省,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媒介

在广东、广西,白纹伊蚊是主要媒介。

白纹伊蚊孳生于房屋内外的浅水及积水中。

成蚊白天吸血,嗜人血。

我区疫情:

全区登革热病例1198例(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疑似病例98例。 镇街分布:人和镇22例,钟落潭镇10例,太和镇13例,江高镇60例,三元里街50例,黄石街36例,新市街88例,棠景街135例,嘉禾街24例,均禾街17例,石井街94例,松洲街163例,金沙街93例,同德街87例,同和街9例,永平街88例,京溪街12例,景泰街97例,死亡病例1例(新市)。

四行动方针

一、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

二、全民动员,清除孳生地

三、有效监控,控制扩散

四、追踪溯源,管理传染源

五、提高能力,科学防控

五 小结:

篇5:登革热应急预案

背景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西太平洋、非洲、美洲、东地中海地区的100多个国家,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疫情尤为严重。近30年,登革热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20世纪初就有本病传入,解放前曾造成长江中下游、华东和华南地区登革热的多次流行。

广东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市,国内外交流频繁,境外旅游蓬勃发展,相当一部分入境人员来自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区,一旦疫情输入,条件合适时就可能引起登革热的暴发流行,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当地经济、贸易、旅游等事业的发展。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卫生部行业标准,WS216-2001)、《登革热防治手册》、《登革热疫情现场调查处理规范》等。

二、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止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扩散,采取科学、有力的防控措施,落实做好切断登革热传播途径和根治疫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项目部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三、工作原则

登革热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依法管理、分级负责、科学应对、快速反应原则。

四、工作目标

按照科学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大灭蚊、环境整治、疫情监测等综合防控工作力度,彻底扑灭登革热疫情,切实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本工程项 1 目的顺利进行。

五、工作内容及防控措施

现本项目部专门成立一个由五人组成的小组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针对工地上四周环境、生活区宿舍、厨房、厕所、施工场地等伊蚊能孳生的地方,每天派专职人员进喷药防治。具体人员、做法安排如下:

1、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组

长:蔡伟聪(***)

副组长:杨留恒(***)

成员:罗光宏

(***)

决加群(***)禹云明(***)

1)、组长职责:负责整体安全防护工作,安排各班组长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伊蚊孳生的地方进行监督处理。对各施工班组跟踪调查,如有在场人员发烧现象,应立即督促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对每天的预防情况上报建设所备案。

2)、副组长的职责:负责购买预防药品,灭蚊药水、器材,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协助处理。

3)、组员的职责:负责检查现场情况,安排喷药人员对需要喷药的场地进行喷药处理工作,督促跟班,遇到紧急突发事件进行协助处理。

2、对工地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实施全面防控,生活区作为重点区域进行防控,防控工作分三个部分:

⑴做好食堂、厨房、宿舍、垃圾池等地方的生活垃圾及废物进行及时清理,不留卫生死角,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效防治蚊虫的孳生、繁殖。

⑵定期对卫生间、冲凉房、食堂、厨房、宿舍、仓库、垃圾池、排水沟、积水池、绿化带等地方进行灭蚊、杀虫、打药、消毒等科学方法来处理,有效防止蚊虫的滋生、繁殖从而把病源体传染至人体。

⑶做好工地现场环境卫生的清理工作。对一些正在施工的场地,注重施工材料堆放和现场环境卫生。对一些已完成的工程,做到工完场清,保持整洁的施工场地,也是消除蚊蝇孳生场所的有效措施。

3、积极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全面的宣传,普及登革热防控 知识,提高防控意识,切实增强职工自我防范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人人动手。

4、强化督查考核,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工作到人、责任到人。要求每星期开展至少3次的检查工作,并在每次防控工作后由项目督导小组进行一次检查考评。

5、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有序,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立即报告,一旦确认,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6、高度重视、团结协作,确保经费投入,配足应急物质,做好应急准备,把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作为本项目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实行。

篇6:登革热应急预案

登革热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控制登革热的暴发流行,加强对登革热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登革热流行和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一)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长:蔡 雄

副组长:王先安、胡元汉、符东、符雄

员:邓丕兴、郑锦、潘敏、朱厚霞 工作职责:

(1)、及时准确掌握本地疫情动态,指导防治控制工作。(2)、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力量做好诊治、疫情处置、紧急支援、后勤保障、对外联络及督查工作等。

(3)、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二)医疗救治小组

长:王先安

员:黄茂芳、苏兴武、冯丽琦、陈勇、陈荣益、杨思谋、冯青春 工作职责:

(1)、负责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培训与考试;

(2)、负责危急重病人的会诊和医疗救治工作;

(3)、负责组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的准备工作;

(4)、负责隔离病房启用时的人员安排及医疗工作开展。

(三)应急机动队 组

长:胡元汉

成 员:冯青春、杨思谋、吴江波、冯增良、黄茂芳、陈菊梅

工作职责:

(1)辖区内发现有疑似病人或病人时,机动队立即出动,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临床医务人员负责现场应急救治;防保科、院感办人员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的消毒处理、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等工作;

(2)参加医院组织的日常演练和业务学习。

(四)疫情处置小组 组

长:潘敏

成员:胡茂宾、冯增良、吴静、邓玲

工作职责:

(1)、负责疫情监测、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

(2)、负责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隔离留观室的规范设置,防止院内感染;

(3)、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的消毒隔离;(4)、负责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工作;(5)、负责血样采集送检工作(6)、负责外环境的监测工作。

(五)院感管理小组

长:陈菊贞

员:蓝武、邓鑫、陈艳、苏兴武 工作职责:

(1)负责做好全院性的院感管理工作;

(2)负责做好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的规范设置和院感控制工作,防止院内感染;

(3)协助护理部做好隔离留观室的准备工作;

(4)做好院感网络人员的培训工作;

(5)对全院医护人员的个体防护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六)健康教育小组 组

长:张斌

成员:陈家驹、欧阳婷

(1)负责编印宣传资料;

(2)通过医院网站、院刊、手机短信、手册、黑板报等做好院内外登革热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

(3)负责全院医务人员和广大市民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

(七)后勤保障小组 组 长:符雄

成 员:陈菊梅、邓江慧、张恒海、周彦 工作职责:

(1)、负责后勤人员的调配安排;

(2)、负责消毒药械、消毒物品及其它后勤物资的采购与供应;

(3)、负责肠道门诊、隔离留观室的环境保洁和消毒隔离;

(4)、负责隔离病人的生活照料等。

三、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要求临床医生尤其是内科医生,在日常接诊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如遇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的病人,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二)、医院按要求设置预检分诊。预检分诊白天在门诊大厅服务台处,夜间急诊护士处。各相应科室区域相对隔离独立,做到通风良好,定时消毒,严格防护。预检、诊治做好详细登记。设立24小时预约电话:白天83300217,夜间值班电话:***。

(三)、每天由疾病预防控制科疫情管理医生负责收集各科室传报卡,做好核对登记和网上直报工作,同时督查科室的门诊工作日志。发现有瞒报、漏报、漏登、缓报或医生未按规定做好院内转诊,立即汇报疾病预防控制科。

(四)、当发生重大疫情时,各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科等必须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向县疾控中心报告,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五)、根据疫情按上级要求建立临时报告制度,如实行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等疫情动态报告。遇首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人时疾病预防控制科应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根据县疾控意见确定是否进行网络直报。

(六)、疾病预防控制科按时上报旬报表、月报表。

四、疫情处置

(一)到达现场,进一步核实

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的前提下,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并立即向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和分管领导王先安副院长报告,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对病例血样等及时采样送检。

(三)个案调查

配合调查人员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进行三间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

(四)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登革热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隔离室配有防蚊设施。病人较多的疫区,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防止扩散。

(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发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密切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

(六)紧急灭蚊

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尤其作好流行期间院内范围内的灭蚊工作。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等场所使用杀虫剂滞留喷洒处理。翻盆倒罐,填堵竹节、树洞,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七)划定疫点 凡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50公尺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必要时配合上级部门对交通工具灭蚊和对有关人员进行检疫。

(1)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树洞、消除一切形式的小积水。对孳生、繁衍的蚊幼虫的户内、外各种水缸、水盆、贮水池等倾倒、洗刷、换水、加盖等。

(2)药物灭蚊:采用灭虫剂杀灭成蚊,如敌敌畏、溴氰菊酯、马拉硫磷等。针对不同蚊种特点,选择最优时机和方法。灭蚊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室内喷药前要关好窗,喷完药关门,经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室外环境对伊蚊栖息场所(如竹林、园林、花圃、废旧轮胎贮藏地、沙井、暗渠、污水排放口、桥底、防空洞、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以及住宅周围场所等)进行大面积喷洒。对于难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3)交通工具监督、灭蚊:配合协助上级部门在流行期内对进、出疫区的各类交通工具进行卫生监督,并予以预防性灭蚊。

(八)保障措施和应急准备,医院设隔离留观室,留观室设在急诊科内,出现疫情后勤保障小组会同院感办、护理部、医务科必须立即做好收治病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院感办负责消毒药品、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药库负责储备足够数量的消杀药械、个人防护用品,以准备疫情发生时应急处理需要。护理部负责医疗护理物品和救治药物的准备。总务科、院感办负责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的准备,如床单位准备、勤工安排、车辆安排及环境保洁与消毒等。

六、疫情应急响应和终止 医院根据疫情和上级指示迅速作出反应,启动本预案。接到上级部门应急响应级别调整、终止信息后,作出响应级别的调整、终止。

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篇7:登革热调查心得

成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秦岭南麓徽成盆地, 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 地处东经105°23′~105°57′, 北纬33°29′~34°21′, 海拔750~2 377米, 年均气温11.9℃, 年均降雨量650 mm左右, 相对湿度74%。为南北过渡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该气候类型比较适宜蚊类的孳生, 是甘肃省蚊媒传染病高发地区[1]。为了掌握长江流域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 我们对该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监测点选择

根据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白纹伊蚊地理分布调查研究[2]结果, 在成县城关的西大寨村选择1处废旧轮胎收购加工厂, 在支旗的李武村选择1处废旧汽车收购站作为白纹伊蚊监测点, 两地相距约10 km。

1.2 监测时间和方法

于2010年5月上旬—11月上旬, 每月两次, 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 采用人诱法, 定时、定点、定人, 用电动吸蚊器捕捉停落在人体吸血的雌蚊。

1.3 分类与统计

调查结束后, 用乙醚麻醉捕捉到的雌蚊, 然后进行分类鉴定[3,4], 记录捕获的蚊虫数, 同时测定当地温度。

2 结果

(1) 甘肃省长江流域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出现时间为6月上旬, 种群密度呈单峰曲线, 显示高峰在7月, 密度为59只/人工小时, 8月陡然下降, 10月上旬消失, 峰期较短 (见图1) 。

(2) 李武村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监测结果显示, 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呈双峰曲线, 密度高峰在6月上旬和7月下旬, 密度分别为42只/人工小时和60只/人工小时, 8月陡然下降;西大寨村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监测结果显示, 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相对较低, 出现了两个小高峰, 分别在7月下旬和9月下旬, 密度分别为8只/人工小时和6只/人工小时 (见图2) 。

3 讨论

在甘肃省嘉陵江流域首次发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1]后, 我们对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的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孳生及其生态学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 并在长江流域的两当县、徽县、成县、康县发现有白纹伊蚊孳生, 孳生场所主要以废旧轮胎收购加工厂为主, 其中徽县、两当县和康县白纹伊蚊分布范围较窄, 分布较广的是成县, 因此, 我们选择了成县作为本次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 甘肃省长江流域白纹伊蚊出现时间较晚, 最早出现时间为6月上旬, 种群密度呈单峰曲线, 显示高峰在7月, 密度为59只/人工小时, 8月陡然下降, 10月上旬消失。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白纹伊蚊出现的时间与北京6月上旬发现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5]的时间大致相同。

2个监测点的监测结果显示, 李武村和西大寨村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均呈双峰曲线, 李武村白纹伊蚊密度高峰在6月上旬和7月下旬, 密度分别为42只/人工小时和60只/人工小时。但西大寨村的白纹伊蚊密度在7月下旬和9月下旬出现两个小高峰, 密度分别为8只/人工小时和6只/人工小时, 与长江流域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刺叮活动节律调查结果 (午后密度高峰78只/人工小时) [6]相比, 密度相对较低。经调查可知, 西大寨村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该废旧轮胎收购加工厂于2010年2—4月间对大量积压的废旧轮胎进行了处理, 监测时所存放的废旧轮胎大多为新收购的报废轮胎, 这是导致该监测点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从总体上来看, 该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相对较高, 但峰期较短。另外, 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存在着多种蚊虫并携带常见的虫媒传染及一批未知的虫媒病毒[7], 一旦有携带登革热和其它虫媒传染病病毒的患者出现, 将有可能造成登革热和其他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 应进一步加强甘肃省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分布、生态学及抗药性的调查研究, 依据生态学特点和抗药性现状, 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为防制相关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 为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用人诱法, 用电动吸蚊器捕捉停落在人体吸血的雌蚊。结果 甘肃省长江流域白纹伊蚊出现时间为6月上旬, 种群密度呈单峰曲线, 显示高峰在7月, 密度为59只/人工小时, 8月陡然下降, 10月上旬消失, 峰期较短。结论 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高峰在7月份, 应在白纹伊蚊种群密度高峰到来之前做好灭蚊防病工作。

关键词:长江流域,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季节消长

参考文献

[1]李国太, 付鸿, 郭玉红, 等.甘肃省嘉陵江流域首次发现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9, 11 (2) :128~129.

[2]李国太, 付鸿, 郭玉红, 等.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白纹伊蚊地理分布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 (3) :248~249.

[3]孟庆华, 陈汉彬.中国蚊虫分类系统和检索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6.

[4]陆宝麟.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5]陆宝麟.中国登革热媒介及其防治[M].贵阳:贵州省人民出版社, 1990.

[6]李国太, 李海林, 任小明, 等.长江流域白纹伊蚊刺叮活动节律及孳生情况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 16 (6) :441~442.

篇8:预防登革热方案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教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登革热疫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二、领导重视,成立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廖成就

副组长:陈锋、李贵朝、陈达明、梁洛荣

成员: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

三、防控措施

1、建立防控领导小组,建立工作台帐。

2、开展宣传教育,利用校讯通、校园广播、校会、班队会、宣传栏、班级板报等宣传卫生及登革热防控知识。

3、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举行大扫除活动,开展除“四害”活动,定时对教室消毒,上一节登革热防控知识健康教育课,全面开展灭蚊活动,对校园以及校园周边的杂草、花圃、垃圾、沟渠等喷灭蚊药、清除水池、瓶罐等积水,切断传染源。

4、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回家宣传、教育家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全社会上下一心合力对抗登革热,形成自觉防控登革热的行为。

5、加强疫情汇报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幼儿园健全晨检工作制度,中小学密切关注学生的健康情况,发现拟似病例及时汇报镇防疫中心和教育组办公室。

篇9:登革热知识讲座

登革热知识培训

培训目的:了解登革热的概念、传播途径及症状,掌握登革热的预防。

培训对象:南方门诊部全体职工 培训时间:2016年8月 21日

培训地点:南方门诊部5楼会议室 主讲人:王森森

培训内容:

一.登革热的概念: 登革热是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起传播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 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登革热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 :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 :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 :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四.登革热的预防: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除,花瓶及时换水。家庭莲缸要养鱼或加煤油。水缸,天台水池要及时清洗,加盖。疏通、排除天台沟渠积水。清理露天堆放轮胎。全面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杂物和卫生死角,填平坑洼,消除蚊子孳生、栖息场所。

2、药物杀蚊。外环境可使用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菊酯类药物和敌敌畏,家庭可采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气雾剂,驱除蚊子。

3、用蚊香驱蚊。具体的使用方法为:睡前1-2小时将门窗紧闭,点燃蚊香,待进入室内睡觉时再将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

4、驱避剂。包括风油精、避蚊酯等。

5、蚊帐。在蚊虫较多及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应使用蚊帐。

6、植物驱蚊。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门前窗后栽上几盆凤仙花、薄荷、夜来香,这些花草散发的气味可拒绝蚊子于门外。

7、气味驱蚊。在室内点燃几块橘皮,它的青烟就会使蚊子仓皇逃窜;在身上或枕头洒些香水,有较好的驱蚊作用;在座位下或腿旁放两三盒揭开的清凉油或风油精,蚊子就会“闻而生畏”,远而避之。

8、服药驱蚊。蚊子害怕维生素B的气味,人服了维生素后,维生素B的气味会随汗液分泌到皮肤,蚊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逃之夭夭”。

9、光源驱蚊。用一张橘红色的玻璃纸(或绸布)套在40瓦以上的电灯泡上,使灯变成橘红色,蚊子也会“见光而逃”。

(二)做好个人防护:

白纹伊蚊吸血有二次活动高峰(即日出前1-2小时左右和日落后2-3小时左右)。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二次活动高峰。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夏秋之间,注意保暖,防感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个人或家庭、邻居有疑似病人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长乐南方门诊部

篇10:预防登革热知识

一、登革热是怎样传播的?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发热传染病,我市主要为白纹伊蚊(花脚蚊、暗刺蚊),通过吸食人血进行传播。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伊蚊→叮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一般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最小28天,最大90岁。一家可同时发病。

二、登革热是怎样流行的?

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后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

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一般经过5-8天后,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周身骨痛)、脸面潮红,结膜充血(如醉酒状)、有时出现皮疹等。

四、怎样预防登革热?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

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饮料瓶等。

2.室内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3天换水,洗瓶、清洗根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或改为用泥、沙种养。

3.保持花盆托盆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4.及时清除各种无用积水:如沟井、天台等地面积水,填塞竹节、树洞。

5.午睡或晚上休息应挂蚊帐,到公园、街边、活动场所休息或活动应注意防蚊叮咬。

6.一有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到校医院就医,明确诊断,发现登革等传染病应立即暂停上课,到医院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家人和其他师生。

(二)做好个人防护。

白纹伊蚊吸血有二次活动高峰(即日出前后1-2小时左右和日落前后2-3小时左右)。夏秋季外出注意防护,野外活动穿长衣裤、鞋袜,避开二次活动高峰。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流行期间少外出,不到病人家中。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上一篇:数学微型课题研究下一篇:收费员岗位服务标准20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