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上的讲话

2024-04-21

在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篇1:在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上的讲话

在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上的讲话

田会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恰逢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隆重召开,万商云集、精英荟萃。本次订货会将是我们美尔姿的一次盛会,在这个盛会上,我不仅看到了很多老朋友,也看到了很多新朋友,我在欣喜之余,唯有感谢,感谢大家对美尔姿的认同,感谢大家对美尔姿的支持!

“追求卓越、缔造一流”是美尔姿永恒的生命力。勤劳智慧的新洋人秉承和发扬了农垦精神,缔造了‘美尔姿’,近30年来,赋予她无数的光鲜和荣耀。先后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中国羽绒服名牌称号,连续15年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其主产品“美尔姿”羽绒服是国内防寒服中最著名的品牌之一,曾被誉为羽绒服制品行业的“四大名旦”之一。

“美尔姿的世界,温馨的爱”。“美尔姿”撒向人间都是爱。正是因为这些年来,“美尔姿”不停地播送爱的消息才有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今天这么多的商界朋友云集在这里,有力地证明了 “美尔姿”魅力不减、商誉不减。

江苏农垦的二次创业,催生了美尔姿的变革。一群热心创业、矢志发展的能人志士汇聚一起,怀揣着对 “美尔姿”的执着追求,肩负着新洋人和消费者的重托,再次扛起 “美尔姿”大旗。

“美尔姿”、“ 羽梦齐飞”,两个品牌,两张翅膀,搏击长空翱翔万里。全新的经营理念、澎湃的创业激情,注定美尔姿与梦一起飞。

目前,美尔姿公司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计划三年内达到鼎盛时期的生产规模,年产羽绒服及半成品250-300万件,建成相当规模的服装工业园区。并以园区为平台,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拓展业务范围,快速扩张经济总量,年内争取生产成品20万件,半成品100万件以上,跻身国内羽绒服行业前十强,逐步将美尔姿打造成以商务、休闲、时尚为主要特色的现代服装企业集团。生活在改变,我们在进步,我们都是物质与时尚的消费者。保守就会落后,超前多有风险,那么改变将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时尚是多变的脸谱,观念是耕地的爬犁,我们不能停步…..回顾过去,我们豪情万丈;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相信,无论是美尔姿的老客户还是新伙伴,2010年都是大家相互合作、互求发展的关键一年,这种合作与发展已成为彼此的共识,并已经激发出我们双方加强合作的火花。市场和品牌正在赋予我们机遇。希望我们精诚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创造美尔姿的新辉煌。

最后,我代表公司全体员工对来参加此次盛会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祝愿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嘉宾和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谢谢!

篇2:在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上的讲话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高等教育方面, 主要是标准和水平问题, 与国内外先进院校相比,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都还存在差距;基础教育方面, 最突出的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需要在现有基础上, 进一步实现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对这些存在的问题, 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下面, 我结合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 就做好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 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发展正面临新的重大机遇

在新的历史阶段, 知识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群众对高水平教育的期待越来越迫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 连续制定、出台《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 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1.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 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 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 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只有办一流教育, 才能出一流人才, 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和举措, 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体现了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远见卓识, 体现了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必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 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 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当前, 如何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走出经济发展的低谷, 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人才的争夺, 力图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并与60年前的社会制度转型、30年前的经济体制转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大抉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 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教育规划纲要》从2008年8月开始起草, 历时近两年时间, 汇集了全国5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 先后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审议后正式颁发。《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 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等方面对2010年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制度设计和具体安排, 内容涉及教育改革、对外开放、重点项目建设等各个方面, 涵盖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描绘了今后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蓝图, 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将推动真正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

4. 构筑“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 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精神, 着力构筑“三个高地”, 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今年上半年,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6亿元, 同比增长18%, 增速位居全国第二;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01亿元, 增长35.2%;工业总产值8069亿元, 增长34.9%;固定资产投资2939亿元, 增长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4亿元, 增长19.0%;实际到位外资59亿美元, 增长20.0%, 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内外实践表明, 一个城市的崛起往往与教育的发展, 特别是大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天津市建设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的进程, 也必将是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 必将是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

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 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以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为动力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今年下半年, 既是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冲刺阶段, 也是谋划“十二五”规划和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与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对天津工作提出的“四个着力”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与坚持“三服务”、推动教育系统全年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体现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举措和实际行动上, 把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1. 深入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这是全市教育战线当前的首要任务。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要按照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 抓紧制定学习方案,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班、宣讲团等多种形式, 组织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 深入了解全国和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深入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深入了解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战略任务, 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区县和学校要充分利用暑期, 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学习讨论,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教育系统掀起学习规划纲要的高潮, 显著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 高水平制定我市教育发展规划。

这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要瞄准国内外先进地区和一流院校, 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研究制定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年纲要、“十二五”规划和一批专项方案。要坚持远近结合、详略结合, 十年重在五年、五年重在前三年的可操作意见, 八个方面的发展任务按照分工都要认真研究, 提出具体方案。针对我市实际情况, 突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重点,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发动广大师生员工提出意见建议, 使规划的制定过程成为集中各方智慧、凝聚发展共识、创新改革思路的过程。要坚持体现天津特色, 努力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与天津城市定位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

3. 加快海河教育园区建设。

今年初, 我市与国家教育部签署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以及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新校区两个协议。要抓住有利时机, 进一步加快海河教育园区建设, 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 确保年内高标准完成园区一期工程。要统筹协调7所职业院校年底整体搬迁、平稳入驻, 实现规模效应和集约办学。要进一步研究120多所中职学校的资源整合, 搭建职教资源共享平台, 增强竞争能力。要加快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 力争早日开工。

4.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要按照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 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组织专门班子研究政策措施。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 办好广播电视教育、老年教育, 构建终身学习、全民学习体系, 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提高全市的文明程度。要鼓励多方面力量投资办学, 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逐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5.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每一个单位、每一所学校都要研究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办学经验, 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学思结合, 知行并重,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大学软件学院的建设, 创新了企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认真探索, 办出水平和特色。对《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十个方面的重点改革项目和即将出台的相关配套措施, 要主动对接、钉紧靠上, 争取把天津作为试点, 争取在资金、项目和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帮助。要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采取多种办学形式, 学习引进先进教学方法, 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 提高境外办学水平。

6. 促进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

强化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 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滨海新区龙头项目, 组织科研攻关, 不断转化一批成熟的项目, 确定一批新的项目, 筹备一批前瞻性的项目, 形成科技项目的“三个一批”, 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实现产业化, 变为现实生产力, 把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为天津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做出贡献。继续办好六大产学研联盟, 落实科技特派员计划,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7. 加快实施校园环境提升工程。

要按照全市奋战300天的部署要求, 进一步明确校园环境提升工程的进度要求和质量标准, 认真做好首批10所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作。要总结前期工作经验, 制定完善下一步规划设计方案, 继续实施道路整修、架空线入地、秋植绿化等工作, 建立健全日常维护和管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逐步把校园建成全市环境最优美、最靓丽的地方。要及早动手, 加快大运会场馆建设, 全力做好大运会各项组织筹备工作。继续做好大学债务化解的后续管理, 推进医科大学、工业大学、理工大学、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认真落实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 组织召开我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 交流经验, 制定出台具体措施。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继续搞好9月份新学年第一课的教育, 组织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 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天津, 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 主动释疑解惑, 加强心理疏导, 化解矛盾纠纷, 最大限度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多方面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

9.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要围绕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10月份即将召开的全市教育大会精神, 把创先争优内化为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的动力。要从实际出发设计争创载体, 根据各单位的发展规划确定争创目标和工作重点, 根据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情况确定争创形式。市委教育工委、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 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保证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实际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 0. 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要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十项措施, 细化测评指标体系, 组织督促检查, 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评价办学成果的重要依据。要抓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继续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管理, 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 全面落实资金、人员, 加强人防、技防,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 加强对学校门卫、在建工程、公共设施等重点部位安全隐患的排查, 做好暑期学生的服务和管理工作。要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宗教等问题, 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监管, 及时封堵有害信息, 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 把各种可能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要加强领导班子、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 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关键在领导班子, 关键在各级干部, 关键在广大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的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 要树立战略眼光。

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 坚持教育家的思维和视野, 把学校的建设置于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来认识和研究, 置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全局下来思考和定位, 置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下来谋划和推动, 引领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坚持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善于总结发扬自己的成功经验, 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 善于消化吸收再创新, 着力增强领导班子的改革创新能力、办学治校能力、和谐校园建设能力, 充分发挥引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作用。

2. 要聚集和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关键力量。引进一个优秀人才, 可以形成一个团队, 带动一个学科;大批优秀人才的聚集, 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求贤若渴的感情、千方百计的招法, 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创新人才, 构建人才集聚、服务和创业的平台,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鼓励创新, 善待挫折, 宽容失误, 激励成功, 尽心竭力帮助解决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学校能解决的绝不拖延, 解决不了的请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负责研究协调, 统筹安排, 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 要着力干事创业。

各级领导干部是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的落实者, 是各自区域和学校的战略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 也是教育教学科研等具体工作的管理者。要大力提倡勤学善思、锐意进取的作风, 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作风, 团结协作、艰苦务实的作风, 亲力亲为、钉紧靠上的作风, 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 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中, 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教育发展、影响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办成一批有利于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实事好事。要强化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 在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方面明确责任领导和部门, 明确时间进度和量化指标, 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都能按时间节点顺利推进。

广大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引导广大教师更加重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用事业凝聚教师、用实践培养教师、用真情激励教师, 全心全意教书育人,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采取更有力的措施, 提高教师地位, 维护教师权益, 改善教师待遇, 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教师、教师全身心服务奉献社会的浓厚氛围。

篇3:在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上的讲话

过去的一年, 各地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尤其是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唐山会议后, 各地都采取了许多行动。

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2009年唐山会议后, 河北、青海、山东、山西、甘肃等地纷纷召开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 贯彻唐山会议精神, 主动积极地研究问题, 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 落实责任, 部署任务, 供热计量推行比较顺利。河北省规定, 2010年采暖季前各市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要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完成2000万平方米以上;所有新竣工建筑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 全部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全省供热计量收费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山东省要求, 2010年采暖季前安装温控与热计量装置的所有建筑, 全部试行按热量计价收费。地级城市中有31个地级城市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 明确了供热计量改革目标以及建设、发改、物价、财政等部门责任分工等。

二是分户计量收费面积稳步增加。2009年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的地级以上采暖城市有48个, 实现供热计量收费1.5亿平方米, 比2008年增加了1亿平方米。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吉林省、山西省、甘肃省等地的物价和建设主管部门还及时制定了供热计量价格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的发布对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安装比例有较大的提高。北方地区大部分省市都出台了新建建筑强制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政策和文件。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建建筑3.4亿平方米, 其中达到安装分户供热计量装置的有1.6亿平方米, 占新建建筑总量48%, 比2008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地级以上采暖城市中有61个已经明确规定了必须按照供热计量要求进行设计、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否则不予出具施工图审查合格证明、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不予验收备案、不得销售、不予供热等。这个“五不”政策的出台大大促进了供热计量改革。有没有执行“五不”政策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地方是真改还是假改、是忽悠上级改还是利国利民改的重要标准。

四是“十一五”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有望按期完成。截至今年7月底, 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1.2亿平方米, 占国务院下达的“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改造任务的80%。加上正在改造的, 预计今年采暖季前, 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面积将达到1.7亿平方米。

五是2009年供热计量检查结果通报。2009年底我部开展了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检查, 其中供热计量改革检查涉及1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2 5个地级城市和9个县级城市。天津、河北、山东、北京等省 (直辖市) , 西宁、长春、青岛、东营、延安、呼和浩特等地级以上城市以及榆中、迁安、志丹等县级城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目标明确, 责任落实, 政策配套, 措施有效, 工作成效明显。检查发现, 黑龙江等省, 中卫、定西等地级城市, 肇东、中宁、共和等县级城市供热计量收费相对进展较慢。在受检的123个新建建筑工程项目中, 发现没有安装供热计量装置, 违反工程建设标准的项目19个, 并下发了执法通知书。其中:北京市1个 (金顶街三区经济适用房项目) ;河北省石家庄市1个 (中基礼域项目) , 秦皇岛市1个 (湾海一号项目) ;山西省太原市1个 (和泰小区1号楼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1个 (蒙西世纪城项目) ;陕西省西安市3个 (中海国际社区熙岸项目、雅逸花园项目、玄武花园项目) ;辽宁省大连市1个 (幸福e家五期6区6-1号楼项目) ;吉林省长春市1个 (万盛理想国1期E组团3号、14号住宅楼项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个 (远大都市名都项目) , 鸡西市1个 (丰烨名居8号楼项目) ;甘肃省兰州市1个 (金地商务大厦项目) 、定西市2个 (正立瑞丽佳苑项目、中华路中学教学楼项目)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1个 (园丁家园项目) , 中卫市1个 (美利城市花园项目) 、中宁县1个 (世纪花园锦绣苑项目) ;青海省海南州1个 (民族中学教学楼项目) 。

二、供热计量改革取得的经验

各地在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过程中, 积极探索, 取得了许多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和运用。概括起来, 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供热计量改革的基础。供热计量改革只有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责任, 建立强有力的督查机制, 才能顺利推进。河北省将供热计量改革列入省政府对基层45个考核指标中的一票否决内容, 以省政府名义给各市下达供热计量收费指标, 要求市长亲自抓。新疆自治区把供热计量改革作为各城市参加“天山杯”竞赛评比的主要指标。天津市制定《供热单位供热计量量化考核办法》, 对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青岛市制定供热计量收费奖励政策, 2009年对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三家供热企业给予了3 0 0万元奖励。这些经验证明, 供热计量改革搞得好还是坏, 与政府主导作用成正比。城市主要领导能不能带头、能不能出面号召、能不能亲自动员对推进供热计量改革非常关键。

二是推进立法是供热计量改革的保障。目前天津、河北、山东、北京、山西等省市以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供热管理条例等形式将供热计量改革纳入了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章。《天津市供热用热条例》规定, 供热单位不按照供热计量规定实施计量收费的, 由市和区、县供热办公室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 新建民用建筑未配套建设供热采暖分户计量系统, 未安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各地回去后, 要参考这些处罚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本地区处罚规定, 处罚手段不仅可以包括罚款, 还可以包括吊销执照、许可证等。

三是发挥供热企业主力军作用是供热计量收费的关键。天津开发区泰达热电公司将供热计量收费作为法律赋予企业的神圣职责, 加强六大环节管理, 切实发挥了供热计量收费主力军作用。承德市热力集团自2003年开始实施供热计量, 采取了“四步走”的政策, 既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又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在不增加热源的情况下, 供热面积增加了1/3。连续3年不仅没有出现计量和温控装置欠账问题, 并同步实现了计量收费的全覆盖。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 推进供热计量收费, 必须明确供热企业是实施主体。对拒不实施计量改革或计量收费的供热企业经教育拒不改正的, 要尽快撤换企业负责人。

四是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促进供热计量收费的有效途径。合同能源管理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天津、承德、石家庄、唐山、长春、安阳等城市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供热计量改革, 效果非常好。实践证明,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把市场和政府的力量组合在一起, 不仅可以解决供热计量资金困难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解决供热企业在节能诊断、改造、计量收费、热表检测、热表维修等方面力量不足的问题, 而且用户的节能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所以说, 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供热企业、用户、节能服务公司三方都可以获得利益, 国家也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五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是可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有效方法。山东、山西等地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与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小区综合整治相结合, 有效地节约了资金, 降低了成本。内蒙古、山西财政按中央奖励资金1:1比例制定地方配套资金政策, 石家庄市财政今年安排1亿元专项用于供热计量改造, 寿光市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给予20%财政补贴。国家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正在发挥。

三、供热计量收费严重滞后

2009年虽然供热计量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但改革总体进度极不平衡。截至2009年底, 北方采暖地区安装供热计量装置的面积约4亿平方米, 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1.5亿平方米。有2.5亿平方米安装了供热计量装置但是仍然没有实现计量收费, 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闲置和浪费, 更关键的是节能潜力被遏制, 节能空间远未发挥。2009年的新建建筑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约为1600万平方米, 占当年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置面积的10%, 还有90%没有计量收费。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宁夏自治区等省市新建建筑基本没有实现供热计量收费。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完成后, 实现供热计量收费约7000万平方米, 至少30%以上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完成后, 没有同步实现计量收费。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 组织领导不力。从省级层面来看, 虽然各省建设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都建立供热计量改革领导机构或协调机构。有些机构领导不力, 有些机构没有奖罚。有些机构没有开展工作, 供热计量改革还没有纳入省级政府工作议程。从城市级层面来看, 目前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城市有86个, 占69%。基本没有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城市有39个, 占31%。其中包括甘肃省8个, 河南省6个, 陕西省6个, 辽宁省4个, 吉林省4个, 黑龙江省4个, 内蒙古自治区3个, 山西省2个, 山东省1个, 宁夏自治区1个。在已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86个城市中, 只有31个地级城市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大部分城市没有明确横向的部门分工和合作, 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形成不了合力。

第二, 供热单位收费主体责任不明确。尽管供热计量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政府积极倡导、居民呼声很高。但由于供热单位收费主体责任不明确, 导致供热计量装置的选型安装与计量收费脱节, 装表不收费现象日益严重。2008年建设部《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早已明确规定:供热单位是计量收费实施主体, 必须由供热企业负责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以及计量收费。但是目前这些责任在很多城市都没有落实到供热企业身上。供水、供气、供电的表都是由供水、供气、供电公司安装的, 唯独供热的表许多地方还是由开发商自行安装, 这种现象很不正常。开发商装的计量表质量较差, 有些仅是为了应付验收, 供热企业不愿按表收费。有一段时间市场上甚至出现了只有烂表、坏表才有销路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 严肃一点讲, 就是主管部门在与国务院节能减排的要求对着干。由于供热计量收费责任没有落实到供热企业身上, 再加上部分供热企业本来对供热计量改革就不积极, 导致供热计量收费严重滞后。

第三, 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不配套。北方采暖地区125个地级以上采暖城市出台供热计量价格的只有48个, 占38%。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缺位已经成为供热计量改革的一大瓶颈。希望在座的各位省市领导回去立即组织落实, 尽快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政策。

第四, 监管不力。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新建建筑3.4亿平方米, 其中没有安装分户供热计量装置的有1.76亿平方米, 占新建建筑总量52%。新建建筑设计阶段基本都能够按照供热计量的要求进行设计, 但是施工阶段预留安装位置或安装质量低劣的计量装置等不到位现象仍非常严重。在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中, 一些省市没有同步安装供热计量装置, 节能改造与供热计量改造脱节。形成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不到位、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不同步的主因就是监管不力。目前很多省市虽然下发了一些文件, 但由于责任不明确, 措施不配套, 部门之间配合不够, 没有形成部门联动, 缺乏监管合力。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质量监管、验收, 特别是质量监管和验收两个环节上缺乏有效监管。虽然供热计量已经成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的强制性条文, 但很多地方没有严格执行, 导致新建建筑供热计量设施形成新的欠账。有的地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时, 也没有同步进行供热计量改造, 用户室内温度提高了, 但能节不下来, 只好开窗散热。有些地方没有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从2007年10月1日强制新建建筑安装供热计量装置, 而是随意改动强制执行时间。

第五, 有些地方选用了不成熟的计量方法。《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在正文中指明目前成熟的供热计量技术路线包括户用热量表和热分配计法。虽然在说明中提到了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两种方法, 但是这两种方法目前还没有配套的产品标准, 在相关的产品标准出台前, 只应在一定范围内试点和实验, 不应大规模推广应用。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对供热计量技术的引导和监督, 目前不仅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 还有不在规程内的温度法, 各地也在应用。这些没有产品标准的计量方法的大规模应用势必为计量收费埋下纠纷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做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今年我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下一步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重点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和四部委意见。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从现在开始, 我们应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各地回去以后要按照要求, 制定供热计量收费实施方案, 倒排时间表, 全面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 全部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各地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要在今年采暖季前报我部城市建设司, 统一公开登报发布。

二是完善供热计量监管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工程监管, 在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验收和销售等环节, 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和供热计量装置安装的监管。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层层落实和分解责任, 哪个环节出问题, 就追究哪个环节负责人的责任。未达到供热计量要求的建筑一律不得发放相关证件。建立计量装置安装与计量收费衔接机制, 严格执行《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 制定供热单位选型、购置、维护管理供热计量器具的实施细则。热量表和温控阀一定要由供热单位统一公开购置, 不能再任由房地产开发商购置。对符合供热计量条件的建筑, 供热单位必须无条件地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并负责供热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对于只进行了节能改造的项目, 必须按照“谁欠账, 谁还”的原则, 要求相关单位补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否则, 不予通过验收备案, 不予拨付中央奖励资金。

三是引入节能服务公司模式。节能服务公司模式是一种体制外促进体制内改革的好办法。引入节能服务公司模式介入计量收费, 可以热力站为分界线, 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换热站、二次管网及用户的计量表安装、节能改造、运行维护和计量收费, 再加以中央奖励资金的激励和引导, 不仅可以消除供热企业的垄断, 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利用节能服务公司推行计量收费的新模式, 另开了推行计量改革的新路。目前国务院转发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具体措施。各地要积极探索, 重点扶持一些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 利用市场机制, 进行节能改造、计量改造和收费。

四是加强供热计量产品质量监管。各级供热主管部门要配合质量监督部门做好供热计量产品质量监管。要建立企业监管档案, 依法强化供热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监管, 严厉查处无证生产、不按产品标准和已批准的型式进行生产以及将不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组织开展供热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抽查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理。同时, 各地供热主管部门要明确供热计量产品的质量要求、售后服务标准, 严把产品的使用门槛, 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五是保质保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近6000万平方米, 各地要精心组织, 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我部将联合财政部密切跟踪改造进度和质量, 根据各地工作进展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及时对改造任务指标做调整和奖罚, 将任务指标向改造积极性高、改造项目效果好的地区倾斜, 并公布那些未完成任务的地区和单位, 给予通报批评。

六是加强检查和督促。我部将实行供热计量改革进度公开公示制度, 定期公开各省市供热计量进展情况。对推进不力的省市, 将给予通报批评。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也应对各城市建立供热计量改革进度公开制度, 对推进不力的城市给予通报批评。我部今年将对已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的北方采暖城市进行复查, 凡是住宅供热计量收费面积占集中供热总面积的比例低于25%的, 必须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 取消资格, 全国通报。

五、几点具体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约为28%左右, 而且逐年上升。建筑能耗是刚性的, 北方地区不实行计量收费, 用户自身很难调节。北方地区建筑总量占全国建筑总量的比例不到10%, 但所耗能却占了40%以上。北方建筑能耗有两大板块浪费严重。最大的一个板块就是供热能耗, 占了40%。第二个板块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耗能, 比发达国家能耗高30%左右。所以说, 供热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建筑节能领域, 必须下决心实行供热计量改革。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各地必须明确责任和分工, 要把供热计量改革的压力和任务分解到各城市、各部门。物价部门不出台计量热价, 就追究物价部门责任。物价部门出台了计量热价, 建设部门不执行, 就追究建设部门责任。供热企业拒绝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就追究供热企业领导责任。这些责任都要非常明确。各地必须把供热计量改革目标完成情况, 作为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以及供热企业的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主要内容, 实行一票否决, 并公之于众。

三是尽快制定供热计量价格。没有出台计量热价的城市, 建设部门要积极配合物价部门尽快在今年采暖季前制定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两部制热价中按面积收取的基本热价比例按30%、按热量收取的计量热价按70%执行。在制定计量热价时, 应将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维护、更换、管理等成本纳入热价成本。这项工作我们将在今年采暖季前全面检查, 并将结果通报全国。同时, 我个人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相关的书记、市长写信, 督促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各省级建设部门回去后要赶紧布置这项工作, 对北方采暖城市没有出台计量热价的城市要督查出台。对没有出台计量热价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园林城市等要限期整改, 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其称号和国家财政奖励资金。

四是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依据《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 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 编制供热计量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制定供热计量工作实施方案。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及地级以上的城市要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 (建城[2010]14号) 文件的要求, 明确计量收费目标, 并分解落实。实施方案今年采暖季前由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汇总后报我部城建司备案, 并将纳入到今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是规范计量方法。各地要按照《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要求, 开展供热计量方法清理规范, 对于不符合《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要予以修改, 没有国家产品标准的计量方法可以试验示范、但不得大面积推广。

篇4:在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上的讲话

一、新的历史起点

1. 塑窗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塑料门窗行业包括门窗生产的整个过程, 涉及型材和门窗的加工制作, 门窗配套的密封条、密封胶、五金配套件, 还有门窗的加工机械等等。我国的塑窗行业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 在引进的过程中也走了一段弯路。当时过分地强调适应市场的消费能力, 过分降低了塑料门窗的造价, 简化了型材的断面, 简化了配方, 塑料门窗使用很短的时间就发生颜色变化, 加上门窗的制造技术不够成熟, 在工程上安装存在不少问题, 给人们带来塑料门窗性能水平低的印象, 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阻碍了塑料门窗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很长的时间里, 人们不接受塑料门窗和化学建材。到1993年, 国务院重视化学建材的发展, 建设部、化工部、轻工部、国家建材局、石化总公司等联合组成化学建材生产协调小组, 推动化学建材发展, 塑窗就是化学建材的重要产品之一。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亲自挂帅, 在调研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化学建材加快推广应用计划和发展的规划纲要》, 提出了化学建材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对化学建材的发展, 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很多的政策, 塑料门窗开始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行业用近30年时间发展起来, 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造, 变成中国制造, 塑料门窗从原料、设备、模具、五金和密封材料等等基本实现国产化, 整个行业的产值超过每年1000亿元人民币, 产量达到3亿平方米。

2. 塑窗行业水平的国际比较

我们今天要谈的是, 塑窗行业要在新的基础上发展, 就要进行国际比较。行业要进行横向比较, 不要总是进行纵向比较, 总是看到自己的发展, 要通过横向比较, 寻找自己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塑料门窗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德国相比, 相差30多年, 有些企业使用的设备还是国外先进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设备, 生产的产品普遍还是欧洲企业80年代使用的产品, 在性能、质量和外观上还有许多的差距, 在产品的设计上、企业的管理上、包括生产工艺上、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的塑窗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 而先进国家的塑料门窗企业普遍比较大, 有很多门窗企业的生产厂家, 年产200—300万平方米, 主要瞄准既有住宅改造的市场。

3. 塑窗行业市场的分析探索

我国现在的门窗市场比较乱, 发展不太成熟, 困难比较多, 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企业搞不好的理由。尽管市场不成熟, 但也得承认, 正因为有了市场经济, 民营企业才有了产生和发展的可能, 同时, 回顾市场经济发展历程, 无论存在什么样的市场, 都有发展好的企业和发展不下去的企业。所以, 企业发展的好坏和市场有关系, 但也不是绝对的。

目前, 我国门窗市场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但是我认为, 塑料门窗节能性能优越, 价格合理, 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第一, 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塑料门窗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仍然很快, 相应门窗需求量将保持上涨趋势, 建筑节能政策的要求将为节能性能优越的塑料门窗赢得更多的机会。同时,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 还会有大量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门窗需要进行改造, 这将为塑料门窗的生产商提供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第二, 新农村建设也将为塑料门窗提供巨大的市场和机会。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国家计划出台一系列建材下乡的政策, 建材下乡主要是指我们建筑材料制品的下乡, 用我们先进的建材制品改善农民的住宅, 提高农民的居住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住宅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他们的住宅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新型建材制品。还有很多地方的农民住宅需要改善, 需要提高建筑产品的节能性能, 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 这将会成为我们塑料门窗的一块巨大的市场。

第三, 企业要去开发国际市场。这个市场也很有潜力, 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市场。现在有些企业的产品已经销往国际市场, 如实德的型材、德佳的加工机械等等。塑料门窗委员会今年有十多家企业参加纽伦堡的国际门窗展览, 在展会上推广我们的产品。我们协会也在北京举办亚洲最大的国际门窗博览会, 今后我们还要努力把这个展览办成世界最大的展览。通过举办或参加展会等活动, 协会要帮助我们的企业走出去, 开发国际市场。

二、新的发展导向

我们塑料门窗行业在新的起点上已有坚实的基础, 虽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但是我们的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都很巨大, 可以说, 我们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发展机遇, 我们应明确新的发展导向, 行业应该怎样去发展?往哪里发展?这里应去思考行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1. 建筑节能的新要求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 今天又出现一个新的文明, 就是低碳文明,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低碳文明背景下的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 开发清洁能源, 追求绿色GDP, 核心是能源再生, 这是人类生存发展概念的根本性转变。从全世界来看, 欧盟、美国、日本都已将建筑业列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重点。2008年的11月份,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文章:世界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建筑物能耗引起的, 必须要改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密封性能。美国动员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 于2008年倡议并成立了可持续建筑联盟。2009年, 英国政府发布了低能耗低碳资源的建筑, 要在实现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绿色节能建筑强调采用整体建筑节能方案, 即从建筑选址、建筑形态、保温隔热、窗户节能、系统节能与控制等方面去整体考虑建筑物的设计方案。

中国在这方面也下达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要求。在2009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气候变化峰会上向全世界承诺, 中国五年内要节约62亿吨标准煤, 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9年, 温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也承诺, 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比2005年下降40—45%, 这个要求是相当之高的,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充分感到建筑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设定了两个阶段的目标:第一个阶段, 是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物1/3以上能够达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标准, 全国城镇建筑的总能耗要提高节能50%。第二阶段, 到2020年, 要通过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物和节能建筑物, 使建筑总能耗达到节能65%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那么我们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相当于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门窗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0%, 是建筑节能的重点, 因此, 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导向都要符合低碳经济的新要求。

2. 中小企业发展的新视野

中小企业在中国占企业总数的90%, 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国现在高度重视中小企业, 出台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支持。习近平同志还到过我们陕西的散热器企业, 这是我们的会员企业, 是个高度重视产品研发的民营中小企业, 发展非常快。可以说, 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就要有新视野, 一方面要重视自身的发展难题, 如能耗大、融资难、素质低、品牌少等等, 一方面要重视信息的收集和利用。

3. 科技创新的新能力

要注重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我们的民营企业成立了不少研究所, 不仅有像实德这样的大型企业有研究所, 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从行业角度来讲, 我们要研究这些科研力量的整合问题, 大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研发, 避免重复劳动, 避免什么事都要从头研究。要掌握别人的研究成果, 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上再研究, 不断发展。要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人才, 进行合作, 特别是德国的技术, 注重消化吸收, 变为我们的技术。

三、协会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创新工作

1. 人才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企业的成长壮大, 我们的管理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企业要适应这种变化, 企业家要加强学习, 企业员工要加强学习。因此, 协会要重视开展培训工作, 不仅要通过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也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企业技术人才的素质, 提高企业高级技工的素质。

2. 技术攻关

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 也要不断改进企业生产的工艺, 要重视产品的创新。企业要有自己的品牌战略, 努力创造自己的知名品牌。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优势, 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等服务, 协同企业进行技术课题研究, 为企业排忧解难,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3. 交流与合作

要继续组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是更高层次的竞争。谁能合作谁就能赢, 企业能够通过合作增加自己的生产能力, 增加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在有些场合, 企业和企业之间是竞争的对手, 但在更多的时候, 是伙伴关系、联盟关系、合作关系。我们行业与行业之间, 要建立联盟, 企业与银行建立联系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企业与教育科研单位建立联系能解决产品研发的问题, 企业和用户建立联系能解决产品的销路问题, 企业与大企业合作能解决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 联系和合作才能提高我们企业的层次, 我们协会的作用就是解决企业家之间的联系和联盟问题。

4. 经营指导

协会要通过各种场合, 开展各种活动为企业提供指导, 这也是很有必要的。企业也要学会利用协会, 利用协会的场所、利用协会的关系、利用协会的影响开展活动, 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 助推企业向前发展。

篇5:在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上的讲话

一、低碳经济是全球钢构业发展的总方向

1. 建筑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

现在从全世界来看, 欧盟、美国、日本都已将建筑业列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重点。2008年的11月份,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文章, 世界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建筑能耗引起的, 提出要改变建筑的隔热性能、密封性能, 动员一些国家, 像法国、英国、德国等国家, 于2008年倡议并成立了可持续建筑联盟。2009年, 英国政府发布了节约低能耗低碳资源的建筑, 要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 通过设计绿色节能建筑, 强调采用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 即从建筑选址、建筑形态、保温隔热、窗户节能、系统节能与照明控制等方面, 整体考虑建筑的设计方案。法国于2007年10月提出了环保倡议和环境政策, 为解决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一个长期的政策。环保倡议的核心是强调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潜力, 以可再生能源的适用和绿色建筑为主导, 为建筑行业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控制噪音和室内空气质量方面制定了宏伟的目标:所用新建建筑在2012年前能耗不高于50千瓦小时/平方米·年, 2020年前既有建筑能耗降低38%, 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在总的能源消耗中比例上升到23%。德国从2006年2月开始实行新的建筑节能规范, 新的建筑节能、保温节能技术规范的核心新思想是从控制城乡建筑围护结构, 比如说外墙、外窗的最低隔热保温对建筑物能耗量达到严格有效的能源控制。

中国在这方面也下达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要求。在2009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气候变化峰会时向全世界承诺, 中国五年内要节约6.2亿吨标准煤, 要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2009年, 温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上也承诺, 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比2005年下降40—45%, 这个要求是相当之高的。

2. 钢构建筑凸显绿色低碳特征

我们是从事钢结构行业的, 应该对钢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光我们了解, 还要让社会也能够有所了解。钢结构建筑是绿色建筑、绿色低碳建筑, 势必将成为中国工业产业和循环经济的代表, 引领创造绿色城市生活的方向。

针对建筑节能,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定了两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 到2010年, 全国新建建筑1/3以上达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标准, 全国城镇建筑的总能耗要提高节能50%。第二个阶段, 到2020年, 要通过推广第一批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 使建筑总能耗达到节能65%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那么我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相当于当年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总和。

大家都很清楚, 钢结构是一种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强, 并且节能环保, 能够循环使用的建筑, 是绿色建筑。钢结构建筑是实行建筑节能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项目, 或者说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绿色建筑特点。

3. 钢构业快速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钢构业这几年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协会对2009年钢结构行业做过统计, 2009年, 我国钢结构加工总量为1380万吨, 在不考虑材料损耗8%的情况下, 使用钢材1490万吨, 在上海、浙江、江苏地区, 钢结构加工量在410万吨以上, 占全国钢结构加工量的1/3以上;公用建筑物、厂房钢结构用量为264万吨, 民用建筑房屋总量约为172万吨;钢材品种中厚板约占50%以上, 彩钢板包括镀锌板占12%, 管材占3.5%左右, 其他型钢和冷弯型钢约占19%。钢结构的发展以及钢材的需求以5—8%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相适应。

我们还看到, 尽管到2010年, 钢结构年产量、消耗钢量将占全国钢产量的10%, 建筑结构占到6%, 2009—2010年钢结构产量增速将达到50%, 但目前, 钢结构建筑在整个建筑行业所占比例仍然还不到5%, 而发达国家达到10%。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了我们的发展潜力很大, 或者说我们的钢结构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们存在的差距很大, 这个差距就是钢结构发展的潜力, 也是我们钢结构发展的空间。2000年, 我在全国钢结构行业年会上, 提出21世纪中国的建筑结构是钢结构世纪。从“十一五”规划来看, 钢结构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明年将进入“十二五”规划,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 我可以断定中国钢结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应该说, 无论是低碳经济的要求, 还是中国钢产量的增加和现实的需求, 都说明了当前是中国钢结构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也是最难的挑战期, 更是我们钢结构企业成长、钢结构企业的企业家成长最大有作为的时期。如果说21世纪是钢结构的世纪,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时候, 将是钢结构发展最大有作为的时期, 最佳的机遇期, 同时也是最难的挑战期, 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二、钢构产业和企业快速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1. 要有一个好的发展规划

作为行业来讲, 在中央和中央各部门正在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时候, 我们作为钢结构行业的组织, 应该制定全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规划, 我们的企业应该制定本企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规划、战略是行业、企业发展的灯塔, 工作不能推着干, 而是要向着我们的既定目标去努力、去发展。作为建筑公司来讲, 不能满足于“日子难过年年过, 年年过的还不错”的现状, 要有一个远大的、现实的发展规划来鼓舞我们的全体员工, 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 去努力实现本企业、本行业发展的既定目标。

2. 要有一个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当今时代是科技创新的时代, 对于建筑业而言, 钢结构是建筑业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产业。但是, 钢结构要发展, 就要高度重视科技投入, 包括钢结构的设计。这些年来, 钢结构的设计应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 我们的设计优化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设计优化作为一个产业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有些专家在评论我们的大型钢结构建筑, 问题太多, 用钢量太大, 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既要看到大型钢结构的成果, 包括奥运会的钢结构项目, 大型钢结构的桥梁以及上海世博会的钢结构建筑。也要看到, 我们钢结构的用钢量跟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单位面积的用钢量偏大。什么叫工程质量?什么叫强度?什么叫工程寿命?并不是说用钢量大就好, 而应该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发挥钢结构的设计优化的作用, 达到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的目的。

还要研究钢结构配套的各种产业, 包括刚才我看到的水性漆。钢结构、钢材上涂上水性漆, 涂后效果是什么?普遍来讲, 涂完水性漆后, 钢材具有了防腐蚀、防火等性能, 同时还可能出现一些外观上的改变, 比如说有的看上去是像木材, 或者看上去像新型的大理石等, 这些改变就是涂料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与钢结构配套的各种工具, 检验的各种辅助材料以及各种配套件都需要进行研究。

我们的专家委员会应该制定出行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归纳出当今中国钢结构行业十大或二十大新技术, 通过采用新技术的示范工程, 推进钢结构工程向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方向发展。

3. 要扶持一批健康发展的示范性企业

什么叫协会?协会就是扶持企业、做强企业、壮大行业的行业组织。协会要为企业创造商机, 要使行业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中国的企业比较多, 并不是一二一齐步走的, 作为协会来讲, 协会要扶持一批示范性企业,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刚才发布的51家重点企业, 是很不简单的。我们要重点关注这51家定点企业。我们有必要请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对企业进一步进行诊断, 帮助企业挖掘发展的潜力。也就是说, 企业与当前发达国家现代企业的差距, 是企业更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对于副会长单位中建钢构、沪宁钢机、东南网架、大地、杭萧等等很多好的企业, 协会要做好扶持工作。

4. 要有一个人才培训的大纲

这个会议是由我们三家单位共同举办的, 其中有一个单位就是金海集团。金海集团了不起, 不简单。董事长曾勇从部队里出来, 到政府机关干过, 之后选择了钢结构, 把自己人生的价值献给了钢结构。他们钢结构企业发展很快, 今天主席台后在金海集团下面写了八个大字, 叫“金质品牌, 海阔市场”, 金是要金质品牌, 要创造品牌企业;海是指市场, 要开拓市场。这是不简单的企业, 也就十多年的功夫, 发展相当之快。今天主席台后在协会下面也写了八个字, 叫“钢构品质、闪耀长沙”, 我认为不光是闪耀长沙, 应该是闪耀全国, 闪耀全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目的。由此, 我们要扶持一批示范性企业, 要有一个人才培训的大纲。

我们与世界的差距, 从发展来看, 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有一个外国专家评论中国过去国有企业有两大毛病:一个毛病是我们会财务管理, 不会资本经营;第二个毛病是企业会人事管理, 不会人力资源开发。这种评论不尽全面, 但值得思考。人力资源的开发, 仍然是当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企业当今最大的浪费仍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没有把人力资源的潜力充分挖掘, 如果挖掘出来, 我们的企业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三、协会要围绕快速健康发展做实服务工作

刚才我们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主任尹敏达对去年的工作报告以及2010年的工作计划还是很有创意的, 和我的想法、要求是一致的。我曾经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全体机关干部大会上, 对70多个同志说, 要重在调查研究。我们要使行业壮大, 使企业强大, 协会才能强大, 因此协会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应该说在座的企业家是协会的老师, 而不是我们去给企业家指手划脚, 我们的责任是把所有企业家的智慧集中进行归纳再还给企业。大家知道,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借这一命题, 那么我们协会的工作路线是从企业家来到企业家去, 来推进我们各项工作。具体我想讲几点:

1. 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建筑钢结构专业委员会要制定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规划, 三年的、五年的或者十年的。企业要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 地方要制定地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规划。我已经跟几个省说过, 其中一个是四川省, 我们在四川省调研的时候, 明确提出在当前四川灾区的恢复重建过程中, 灾区的工业园如何实现以钢结构为主, 希望四川省能够率先拿出发展钢结构的方案。因为, 在灾区, 我们看到的钢结构建筑物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绵阳的钢结构建筑九州体育馆在地震期间是灾民的避难所, 是抗震救灾的指挥所, 为什么我们不发展钢结构?另外, 我们在福建调研的时候, 福建省提出要在中国建立海西经济区, 怎么建设?要搞经济区建设, 首先要抓项目, 没有项目都是空话, 都是口号, 而项目要特别注重钢结构的项目。我们看到台湾的钢结构是相当不错的, 我去过台湾, 在台湾集集大地震中钢结构经受了考验。那么, 在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中钢结构应该来一个大的发展。今天这个会是在湖南长沙开的, 我希望王厅长回去告诉领导, 要认真研究一下湖南省怎么发展钢结构。另外, 我还正在考虑海南。海南要建立世界上的国际旅游岛, 旅游岛也离不开建筑, 不是简单的炒概念, 让房地产涨价, 而是要真正建立具有国际一流钢结构水平的各种建筑供旅游人来休闲生活。所以, 我们要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引导行业发展。

2. 制定行业科技成果开发推广指导意见

要制定行业科技成果开发推广的指导意见。不仅把现有的成果推广应用, 还要专门加强研发。对于行业来讲, 专家们要制定开发推广的指导意见。对于企业来讲, 要加强研发, 要有自己更多的专利产品, 不能创新的企业是短命的企业, 只有高度重视创新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3. 制定实施钢结构人才十年培训大纲

人才培训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人才首先是企业家队伍, 中国要有更多的具有儒商的品德、具有智商的聪明才智的企业家队伍。每个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不光是一个人, 不是张总经理, 李总经理, 而是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另外, 要加强技术专家再教育、再学习。中国钢结构技术专家是了不起的, 我们有掌握全人类技术的能力。使中国钢结构技术能融入到世界前列, 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一个企业的发展, 离不开懂经营的管理人才、工程质量管理专家, 财务管理专家以及各种人力资源的管理专家和市场营销的专家。最后, 还要高度重视技工人才的培训。钢结构不是一般农民工所能干的, 我们的焊工是要具有高级焊工资格。当然, 我们要发展无人的、机器的自动电焊机自动焊接。但是, 有的还离不开人的焊接。焊接技工技师的培养仍然是我们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也就是说特种技术人才对企业来讲还是非常需要的。后几方面都是人才的培训, 协会也好, 会员单位也好, 都要拿出规划, 拿出培训大纲, 不光制定还要实施, 自己制定的规划, 自己还要负责回答, 去组织实施规划。

4. 开展有效的咨询服务

我们的咨询活动要大力开展, 要发挥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的作用, 重点扶持企业开展咨询活动, 为他们出谋划策。特别是对于产业链和产业群来说, 任何一个产业有上游产品, 有中游产品, 有下游产品, 产业链之间的合作对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地区钢结构比较多, 像浙江的萧山, 钢结构企业比较多, 该区域就能形成一个产业群, 相比较而言, 产业群更能体现当今世界产业的前沿技术。

另外, 要办好网站。会员单位、理事单位都要进到我们的网站来。网站除了是信息之外, 还是重要的情报来源。大家看电影特别喜欢看间谍片, 经济上的“暗战”, 经济上的“潜伏”更加重要, 我们要高度重视钢结构的技术情报工作。同时, 在有条件、可能的情况下, 进行网上采购、网上招标、网上推荐各种新型产品。

5. 继续开展好钢构工程金奖评选和企业的排名发布

开展钢构工程金奖评选和企业的排名发布, 也是需要的。这几年搞得不错, 但需要总结、提高, 无论是评前, 还是评后, 还能开展很多有益的活动。前面我们说51家定点企业, 可以说三年或五年之内, 肯定有这51家以外的企业超过他们。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 企业的排名从来不是固定的, 它是动态的。放弃创新就会停滞不前, 今天你是老大, 过几天你就往后去了,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这种金奖工程、企业排名要研究如何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不是为了评奖而评奖, 是要让它产生市场效应, 让它产生产业的导向效应。

6. 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

对于开展各种研讨活动, 我强调要有针对性, 不是为了研讨而研讨, 不是为了拿奖而发表论文, 而是为了行业的发展。去年在江苏江阴举行的钢结构工业房地产开发研讨, 当时我要求钢结构委员会组织专家开展研讨, 特别是对钢结构住宅, 即民用房地产开发的研讨。应该说, 对钢结构住宅我们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 但到今天为止, 发展很不理想, 速度发展太慢, 社会上对钢结构住宅有种种疑虑, 什么造价高了, 使用不方便等等。尽管我们发布了调查报告, 发布了各种标准规范, 效果仍不太令人满意, 钢结构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对此, 建议可以联合几个钢厂开展研讨, 既是研讨, 又是示范, 看看钢结构住宅工程能不能有大的推广。

7. 开展各方面的行业间交流、国际性的交流和会展活动

明天, 我去成都参加塑料门窗专业委员会年会, 塑料门窗专业委员会为把房地产企业引到塑料门窗企业面前, 让塑料门窗会员单位找到用户, 和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 与房地产协会联合召开了研讨会。我希望钢结构专业委员会要会同中国房地产协会和房地产企业家, 与我们钢结构企业家坐在一起共同研究钢结构工业房地产的开发、钢结构民用房地产的开发, 使钢结构的发展真正能够纳入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划之中。

各种展览会、博览会也是非常关键的。我刚刚从德国回来, 从世界最大的门窗幕墙博览会回来, 我看了一下我们的会员单位, 中国去了将近有20个企业, 能从中国千里迢迢到德国参加展览, 是不容易的, 而我们的展览会, 除了门窗幕墙展览会不错之外, 其他的专业委员会的展览会都不够规模, 效果也不大。上海世博会应该说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我们要充分利用, 了解好上海世博会, 钢结构委员会在9月份, 也是在世博会接近尾声的时候, 和上海钢结构协会联合举办中国或者说是国际的钢结构展览会、钢结构的国际峰会。在座的所有单位和所有参会单位, 我希望你们积极参与。我们去不光是壮大我们这个峰会, 同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国际上钢结构发展的前沿信息,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家具有世界眼光, 具有战略的思维, 把企业推向国际新的水平。

当然, 这里还包括走向国际市场的问题。我们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已经成立国际市场部, 专门负责会员在国际事务中的事情, 包括国际上行业协会之间、企业之间开展各种各样的合作, 以及会员在国际会展上参展事宜, 还要做好会员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市场角逐的咨询服务。

8. 协助政府制定有关标准规范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近几年, 我们的标准规范和政策, 包括钢结构的总承包资质, 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 还远远不够。刚才税务总局同志跟我们讲了一下税收的事情, 我们已经与有权威性的建筑与房地产的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 宗旨是为会员单位维护合法权益。同时, 我们在政府规范市场过程中, 要指导钢结构企业本身树立自身的信誉和声誉, 就是遵守市场秩序, 诚心经营项目和产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在美尔姿2010年服装新品订货会上的讲话】相关文章:

西美尔(齐美尔)社会学理论04-13

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04-29

美尔雅期货反洗钱内控制度04-13

上一篇:乐于助人的好伙伴作文下一篇:【可以直接使用的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