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2024-05-07

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通用8篇)

篇1: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利剑高悬 反

腐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利剑高悬

反腐永远在路上

最近,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央视联合制作的八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正在央视热播,迅速掀起了全民观看的热潮。在茶余饭后无不在谈论在朋友圈的竞相转发,无不表明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关注和期盼。作风建设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绝不能输的新时代长征。

反腐之路悠久而又漫长。我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伴随着历史发展历朝历代都有反腐工作者的身影。腐败基本上是每个朝代没落的根本原因。每一个王朝的覆灭无不伴随着腐败。大官大贪,小官小贪,可以说反腐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客观地讲,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具有了还算完备的反腐败法律,也很重视对权力的制约、对官员的监督,但是历朝历代还是没能走出从王朝初年的狠抓反腐,到王朝中叶反腐的有名无实,再到王朝末年的贪腐成风直至王朝灭亡的历史轮回,这也深刻说明了古代的反腐败并不成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些经验,还有更多的是教训。

所谓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尽管古代的反腐败本质上是一种以皇权为核心,实行高度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自上而下开展的反腐败,有的朝代反腐力度之大,惩治贪污官吏用刑之重皆比我国现在更为严厉,但是一直没有获得成功。都没有彻底解决腐败问题。与我们当前进行的反腐败斗争是具有本质上差别的。

首先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紧密团结在习总书记周围,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零容忍”态度彻底反腐败,不断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其次要切实加强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着力解决执法办案不文明、不规范问题,严肃查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切实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确保执纪执法权依法规范行使,违纪必惩、违法必究,权益得到保护,正义得到伸张。

增强惩治腐败的必然性,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不管什么人,“出笼”必受惩,“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搞“网开一面”和“下不为例”。增强惩治腐败的及时性,对“出笼”行为露头就打,快速处理,及时纠正。

片中多个案例,如谷春立、万庆良之类口口声声为了协调工作、沟通感情,暗地里却贪图享受,结交不洁干着钱权勾当,最终由不注重小节酿成大错,身陷牢狱。个人以为,要全面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必须坚持以上率下,树立标杆意识,并着重在“率”字上下功夫。总书记就是这么做的。从参观考察沿途不封路,到河北农村踏雪访真贫;从倡导短实新文风新会风,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彰显出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正能量。

同时我们也要利剑高悬,让存有侥幸心理的人,准备偷腥的猫要感觉到脖子上有把利剑始终在悬着,悬而不斩,即是一种威慑,更是一种保护,让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挑战高压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精神需求、生活态度和工作需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努力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标杆。在不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篇2: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梦新长征

近日,通过观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了洗礼。该片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

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反腐惩恶、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从而赢得党心民心的高压态势和坚

定决心。

看完纪录片后我有两方面的感受,一方面,节目还原了40多个典型案例,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多个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在镜头前现身说法,更多腐败细节随之曝光,思想

滑坡的忏悔发人深省。“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个政权的繁荣昌盛来自于执政者的清正廉明;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样,来自于执政者的表率作用。“政者,正也”,党员领导干部的言行不仅仅代表着

个人的形象,而且关系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甚至是党和国家的形象。“上行下效,上为之、下效之”,“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我想一个官员,应该时刻反思静思,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武器便是刚正不阿的内心,对于黑暗对于贪婪的拒绝。若你说了不,整个国家都会帮助你,若你点了头,那么无论你有多么聪明狡诈,法网恢恢疏而不

漏,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让你接受应有的制裁。我想这就是第一集中习近平用“人心向背”这四个字,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这个大问题的最好答案。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习近平同志曾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的这一句话。意思是说治理天下,最危险的就是表

面上看起来平静无忧,实际上却深藏隐患,如果不赶紧加以治理,将会无法收拾。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与变故,而恰恰是那些不易

察觉、缓慢积累起来的倦怠与松懈。现在有很多的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公务员,做大官,耀门楣,衣食无忧。可是却忘记了为官者最应该做的事情——政府官员为人民的公仆,就算没有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至少也应该做得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有些人没有这个意识,试图把自己这一辈子都和政府挂在一起,吃一辈子软饭不以为耻反

以为荣。我想这部纪录片也给人一个警示,若是没有一腔报国热血,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觉悟,就不要走上这条道路。这条道路上布满了太多的诱惑,这条道路很容易误入歧途,你若是没有坚定的决心,等待你的未来绝对不会是光明灿烂的。对于已经身居高位者如何才能持身公正?也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存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善禁

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为官者人在走上坡路时应该时刻谨记弯下身子,放低姿态,不要只体会了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万丈,忘记了登高易跌落的重重危机。在这条路上走得越远,越要看清楚自己的方向。“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这是古训;不忘初心,不改本性,为官者才能滋润官场,畅快人生。“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才能由学而得。”我们都

应该在不断学习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另一方面,这部纪录片还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国家的信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从加强作风建设着手,轻车简从外出视察、不搞节日迎来送往、厉行勤俭节约等系列举措,环

环相扣、态度坚决、效果突显。“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带头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抓落实。带动了绝大部分党员干部都能坚持对照“八项规定”,查找问题,真抓实改,让群众看到了实效。国家 的机器运转从来都是高效的,国家的力量从来都是强大的。一旦有人做出损害中国公民利益的事情,国家的力量会毫不犹豫的向他亮剑,利刃出鞘,没有人能逃过国家武装的力量。这让我一个普通的中

国百姓感到非常有安全感,我们的国家始终在用尽全力的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们上缴给国家的每一分税款国家都尽其可能的返还到我们身上,为了国家稳定,为了百姓安康,为了经

济发展,为了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的国家在尽自己一切努力从各个方面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尽管反腐只是一个小小的一角,但我却通过这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力量。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 的党始终维护人民最基本的利益这一点都没错。在反腐行动中,我们党所表现出的果断、坚决、高效、有勇有谋都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气魄。

人民才是执政的根本。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提高对腐败危害的警觉,时刻不放松信念坚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始终保以典型案例为鉴,自觉把讲政治、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坚守理想和信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

篇3:永远在路上

专栏小编:今天邀请三位专家做客本栏目,我看咱们聊聊这本杂志吧。去年此时我们也是请诸位对《中国储运》品头论足,今年我们把话题依然放在《中国储运》身上,我觉得,你们“只缘不在此山中”,所以能够客观评价杂志。

把酒临风:说心里话,我们还得感谢编辑部呐,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开放自由的港湾,让我们仨人在这儿为物流业呐喊助威,尽些绵薄之力,我们感觉即荣幸又备感压力啊。

专栏小编:这些年来你们对杂志倾注了关心和热情,以独立客观的视角,把物流业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紧紧联系在一起,评论可谓激情澎湃、长袖善舞, 使专家视点这个栏目办得有声有色,在这里我真诚地表示感谢。

夜雨观澜:振兴物流业不光需要十大工程,需要人民币,还需要文化软实力,需要更广泛地传播现代物流理念。在国际上,现在是争夺话语权的竞争时代,中国正在日益强大,要想得到世界更广泛的认同,除了我们的国力因素外,还需要中国的声音,透过这个声音让世界看到改革开放的中国,有着一种开放、包容和智慧。在国内也是如此,媒体就是国家的软实力,它宣传的理念会影响读者,进而会影响社会。

金玉其中:在物流业界中,我看这个重任就落在《中国储运》等媒体身上了,尤其是《中国储运》,你们不仅在国内发行,而且还发行到了欧美亚很多国家,像美国国会、法国国防部、剑桥大学、日本中央大学、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都是你们的订户,可见《中国储运》是一份有影响的刊物了。

把酒临风:要说《中国储运》志在打造成为物流业中最具影响的杂志,我看确实如此。翻看2009年一至十二期杂志,首先看到的是“高端访谈”,这里你们采写的有政府高官、物流业界翘楚,可以说触摸到了物流的最前沿,既让我感受到你们具有新闻敏锐性,也让我认识了杂志社熟络的人脉关系。我手头上还有一些物流杂志,有访谈类栏目的不多见,能够坚持期期办下来的更少见。在我看来,“高端访谈”期期精彩。

金玉其中:我赞同你的看法,因为你们采写的这些人都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年初第一期的专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让人们看到了国家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蓝图。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专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黎明、戴定一,以大视野眼光来看两业联动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业内很有启发。在专访物流企业家方面,通过诚通集团总裁洪水坤、南方物流董事长官金仙等人,向读者展示了企业风采。这些文章收到了很好效果,作为一名读者,我读完文章后,了解了国家大政方针,了解了我们物流骨干企业情况,也可以说触摸到了物流业的前沿。

2009年第1期, 本刊“高端访谈”栏目采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2009年第2期, 本刊“高端访谈”栏目采访了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总经理、中储股份董事长韩铁林。

2009年第3期, 本刊“高端访谈”栏目采访了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洪水坤。

2009年第4期, 本刊“高端访谈”栏目采访了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

了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真林。

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

2009年第7期, 本刊“高端访谈”栏目采访了邯郸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庆发。

2009 8, “”了南方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官金仙。

夜雨观澜:《中国储运》访谈类栏目是杂志保持权威性的重要栏目,受访者包括部长等政要,以及物流业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访谈内容涉及物流业的许多方面,特别是突出了对物流业面临问题的探讨。通过这些栏目,《中国储运》把大家对物流业问题的分析判断和思路观点呈现出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同时也提高了杂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专栏小编:现在媒体都在讲高度决定影响力,其实这个高度就是对新闻的敏锐把握,比如在“关注”、“观察”等栏目,我们就着力突出这一点,这些栏目里有对物流业内焦点问题的揭示,更有对物流业界热点话题的深入体察。当然,我们做的还不够,但我们理想不灭,拥有激情,向着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做事。

金玉其中:刊物的灵魂是什么?是办刊宗旨。回头审视2009年,显然你们的步调也正契合着你们的理想。看到“关注”、“观察”等栏目的文章,我觉得《中国储运》正肩负着这样的责任,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理想。

夜雨观澜:什么是好刊物?那就要看他有没有公信力;说真话,谈问题,才能建立起公信力。看到有几期以特别策划栏目的形式组织专题文章,探讨减税、物流园区等等,我感觉说真话了。这些年来物流业不是莺歌燕舞,赋税压得企业腰都快折了,所以减税呼声不断。看到你们以大块版面来谈减税我很高兴,因为我赞同供给学派观点,赞同通过减税刺激经济,而中国是个高赋税国家,需要把税率降下来,需要有人讲真话,需要媒体担当呼吁的重任。

把酒临风:我国是个物流大国,却不是物流强国,要走的路还很长,因此振兴物流业需要有一批古道热肠的人来呼号奔走,当然包括媒体,所以谈问题比谈成绩重要,况且像我们这些人头上没有“乌纱帽”,也用不着莺歌燕舞说政绩,多谈些问题,为企业说真话、实话才是我们的本份。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专栏小编:追求办刊品质是我们恒定的追求,那么品质是什么?我们认为杂志的品质源于责任,所以我们每个采编人员在采写中唯实求真,力求体现出杂志的社会责任,正是在理念层面的高度一致,在采编中才能步调一致,多次完成策划的重要专题采写任务。其实,我们所搞的几期特别策划专栏也是一个尝试,一个创新。对此你们是怎样看待的?

金玉其中:杂志是社会公器,是一个体现采编人员价值观的媒介,与搞社会新闻的报纸不同,报纸只要客观报道新闻事件就可以了,剩下的由读者来评判这个事件,杂志就不同了,尤其是像《中国储运》这类专业经济类刊物,你必须得有深度,不然业内读者看你话说说不到点上,以后谁还看你的杂志?我觉得特别策划这个形式很好,这个创新把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主题突出,多角度的深化论述主题,可以让读者印象更深,对认识问题也可以更清晰、更透彻了。

把酒临风:细数特别策划专栏所报道过的专题,有物流专业化、物流园区、快递物流、物流信息化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再加上之前的减税、两业联动等专题,涵盖了物流业的多个方面,效果很好,集中火力对准一个问题,可以多角度深化下去。这种创新之举,我希望你们继续下去并再有突破。

专栏小编:创新是我们杂志的永恒主题,也是办好刊物的动力,你们看,在新的一年里杂志就是以新貌展示在读者面前了,从形式上讲,改为全彩印刷,一些栏目也有变化,比如,为了更宽泛地采写业界人物,高端访谈改为访谈;我们邀请物流专家王之泰先生撰写杂谈,杂谈栏目将改为名家专栏。为了更贴近企业,我们开辟一个新栏目,让企业物流总监这样的行家里手通过回答案例来解答问题,大约在第二期这个新栏目就与读者见面了。

夜雨观澜:杂志要想年年有新貌、有进步,就得创新,你们的杂谈栏目就是一个创新栏目嘛,而且是个很不错的栏目,图文并茂,在众多物流杂志中,你们创新了这么一个栏目,确实引人注目。杂文是匕首、投枪,讽刺性强,再配上漫画名家梅逢春的漫画,针砭时弊,让人看了心里痛快。

金玉其中:看来杂谈很对你的口味,咱们做客这个栏目,你的发言就是杂谈,每每对民生发表感悟,尤其是咱俩看法不一致时,你那些与我相左的话就是“杂谈”,可能这也是咱这个栏目的一个亮点吧。

夜雨观澜:说成亮点未免有些不自谦了吧,其实咱俩只不过偶尔看法不一致而已。另外,我是心里想说的话,必吐之而后快,说出来心里痛快嘛。杂志社的编辑就曾问过我,谈物流,你怎么总是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联系起来,而且说到激昂之处必定痛批中国经济的“搅局者”。我说,物流业发展离不开全球经济复苏,离不开国内经济回暖,只有内需消费刺激起来了,各个产业都发展起来了,物流业才能有发展,而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不正常,泡沫很大啊。美国房贷危机让全世界遭了殃,我们不吸取教训,迪拜泡沫的破灭,我们还不警醒吗?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对利益的追求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再加上热钱炒房,媒体造势托市,中国的经济已经被他们绑架了,全国人民已被他们绑架了,国家治理的手段忒软了。

2009年第9期, 本刊“高端访谈”栏目采访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

2009年第10期, 本刊“高端访谈”栏目采访了安博置业有限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康斌。

2009年第11期, 本刊“高端访谈”栏目采访了北京星辰急便速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平。

2009年第12期, 本刊“高端访谈”栏目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

2009年第1期, 本刊“话题”栏目策划了“中国物流:风云激荡三十年”。

2009年第2期, 本刊“话题”栏目策划了“在‘严冬’行走的中国物流业”。

2009年第3期, 本刊“话题”栏目策划了“中国物流:2008回顾2009回望”。

2009年第4期, 本刊“话题”栏目策划了“振兴物流业税收管理改革要跟上”。

金玉其中:中国楼市一路狂飙是市场行为,根源是制造业萧条,老板们投资无出路,拿手里的钱炒楼来保值。制造业不从危机中解脱出来,经济不转型,产业链不整合重新构建,楼市还得升温。

专栏小编:每期专家视点里你们纵论经济已成为看点,希望今后保持下去,观点更鲜明,语言更犀利。我认为,观点也是信息,观点可以创造财富,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些观点就是透出了经济趋势的信息,有的观点可以对经营、投资有所帮助。那么在刊物中,独特的观点也是创新的产物,我们在政治经济周刊中,常常发现有些观点独特的刊物,而在专业类杂志中就比较少见了。在这点上,你们是怎样看待《中国储运》的?

把酒临风:创新也是有限度的,美国那些毒债券不就是创新产物吗?所以不能无限创新。刊物创新,无非一是在形式上,二是在内容上,尤其是内容的创新最为重要,那就需要观点鲜明、独特。我已看到了《中国储运》不断尝试创新,几年来你们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又改成月刊,现在又改为全彩印刷,从形式上讲年年有改变,内容上年年有提高。说实话,在内容上创新难度比较大些,因为采编人员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后,突破窠臼再往前走一步也是很难的。

专栏小编:所以我们采编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想创新也得有自我积淀呀,不然谈何创新。

金玉其中:创新需要耐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搞成的,也可能你说是创新,读者还不认可呢。但是,只要百折不挠走自己的路,就可以赢得未来。

关注业内读者的关注

专栏小编:《中国储运》作为一份物流业界的刊物,能否赢得业内读者的关注,重要的是看我们能否关注他们关注的问题,我们杂志所设的栏目有“关注”“观察”和“话题”,并对业内关读者关注的问题多次进行深度报道,其效果如何请你们评判一下。

夜雨观澜:有首歌挺感动人的,记得歌词是“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苦着你的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后面记得不大清楚了。我想,办杂志亦是如此,首先要了解物流企业的困苦,尤其是中小物流企业,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急需解决的难题是什么?在你们杂志中,我看到对中小物流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报道,比如,中小企业融资、中小企业信息化等问题。中小企业融资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银行嫌贫爱富嘛,再说谁来给这些企业担保?一旦贷款出现风险,像物流企业可抵押财产不多,岂不叫银行出现呆账、死账?现在有政策可以给中小企业贷款,但即使给你贷款,额度也不会大,这是我们信贷政策问题,再说银行也没有向中小企业放贷这个积极性。你们重点报道这些问题,我看是摸透了企业的疾苦,这样的文章才有深度。

把酒临风:我记得编辑部组织咱们做了一期节目,题目是“中小企业:明月何时照我还?”专门讲中小企业的难事。金融危机的重压使中小企业举步维艰,不少中小企业破产退出了物流业,此时关注中小企业,就是为他们呼吁扶持政策。梅先生配的那幅漫画我记忆犹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像遭受火灾的人从楼上往下跳,消防人员在下救生,四人抻开的救生垫是“扶持政策”,很形象的描绘出中小企业的所需、所想。发展经济,其实就是发展企业,尤其是要发展中小企业,因为它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建设和谐社会,人们就得安居乐业,若是企业都垮了,失业率大幅上升,社会必然不安定。

金玉其中:在同期的话题栏目也是对中小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探究,里面有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官员,有大学的教授,有中小企业人士,讲困难,摆问题,更多的是寻出路。企业牵挂的是市场和成本、融资;学者与官员给企业支招谈出路,比如讲,做专才是中小企业的出路,这话很有道理,所以我觉得效果很好,读者会欢迎这种文章的。

专栏小编:金融危机对物流业冲击极大,物流业的上游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物流企业,对此我们也给予了关注,你们认为我们的报道对企业帮助效果大吗?

夜雨观澜: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影响甚大,我们出口骤减,原来与制造业联动的物流企业自然处境艰难,于是“抱团过冬”、开源节流、精简瘦身等等招数都出来了。我看到你们杂志这方面的一些文章了,我以为,刊登这些文章对企业只是一个借鉴和启发,因为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照搬套用,但作为案例刊登还是很有必要的,至于效果嘛,我看不是很大的。

金玉其中:企业自救的事例很有必要刊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嘛。说到效果,你不是企业的人,怎会知道这类报道对企业用处大小?效果如何?我看很好。

把酒临风:你俩再这样说下去岂不成庄子、惠子濠上观鱼了?重要的是我们采编人员要把民生装进心中,物流企业处境窘迫,对他们关注是《中国储运》的社会职责,编辑你看是否如此?

让激情伴随着杂志成长

专栏小编:《中国储运》还处在成长期,栏目、运营模式都在不断探索中,希望你们对杂志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2009年第5期, 本刊“话题”栏目策划了“关

年第期本刊话题栏目策划了决

2009年第7期, 本刊"话题"栏目策划了"莫

2009年第8期, 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策划

2009年第9期, 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策划了“信息化”。

2009年第10期, 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策划了“物流园区”。

2009年第11期, 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策划了“快递物流”。

2009年第12期, 本刊“特别策划”栏目策划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夜雨观澜:坚持杂志的办刊宗旨,把那已形成的独特视野和鲜明观点坚持下去。坚持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把酒临风:发挥杂志的作用,需要对物流症结焦点的敏锐把握,从国内外经济趋势体察这些症结,利用《中国储运》的影响力,为物流业办实事。

金玉其中:专业类经济刊物只不过报道业内情况,《中国储运》属于专业类经济刊物,要想在物流业内发挥影响力,还需要走很长的路。看到你俩的鼓励话,连我都感觉到压力了。看来不把杂志办好,你俩都不答应呀。

专栏小编:办好《中国储运》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理想和为之苦心经营的目标,这本杂志已经走了二十年历程,在业内也具有了一定影响力,现在我们改为全彩印刷,那么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栏目设计、报道手法、封面版面安排等方面形成特色风格,提高刊物的影响力。

把酒临风:我说办好《中国储运》这本刊物因素很多,最关键的是要靠人,没有高质量的编辑、记者不行,作为专业经济类杂志,必须培养专家型的记者,专家型的编辑,这是办好杂志的关键所在。

夜雨观澜:人是关键因素,人的激情更是关键中的关键,正如在百期特辑栏目中那篇“风雨二十年,激情一百期”文章所说,二十年来,你们让激情伴随着成长,一路走来理想不灭,激情满怀,于是才能再创新高。我希望改版后,简约、大气、优雅、时尚成为杂志的版式风格;在内容上以言论立刊,不仅要有高度、深度,还要坚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风格。

金玉其中:让激情伴随着成长,一路走来《中国储运》这本杂志已发展成品牌,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果让要我提些建议嘛,我想,在媒体纷繁涌动的今天,要把《中国储运》杂志办成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读物,那么风格应是严肃易懂,品质应是专业权威,设计应是朴素时尚。在内容上要想吸引读者,必须在可读性上下工夫,在选题策划上下功夫。从众多物流期刊的特点看,定位不同,选题策划的着眼点也不一样,《中国储运》的特点是主动性和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用这种思路来设计选题,可以紧紧围绕物流业的焦点、热点问题,让不同层次、不同观点的文章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从而使读者从多个角度、不同观点来了解把握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判断。

篇4:永远在创业的路上

一个优秀公司的成功绝不会是几个创始人的成功,而是所有参与者的成功。同样,创业者精神,也不是公司创始人和某些人的精神,而是一个组织在不断谋求生存和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所积淀的全部智慧、思维和文化。对于东软来说,创业者精神是全体员工在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创造出的生存能力。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是创业者。

创业者精神并不神秘,我们许多人的身上都拥有创业者的DNA,而阻碍我们成为创业者的原因往往是我们自己。我理解的创业者们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持续的好奇心

创业者永远不满足于对过去事物的认识,总是对未来的事物充满着兴趣。他们愿意超越自己的业务和知识来认识外部的世界,他们不拒绝新生的事物与思想,他们不以自己的经验作为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他们是时尚思想的先行者,他们总是对自己的弱点好奇,对他人的成功好奇,他们是聆听者。

对于企业,所谓的好奇心就是要有对环境、市场、技术以及客户需求变化的高度敏感,并通过学习与实践,为未来可能的变化做好准备。任何一种商业模式、产品与服务都有其生命周期,都有兴衰的过程。我们要对变化的社会、变化的消费行为、变化的商业模式充分地敏感。

颠覆性的变化是渐渐开始的。许多过去很成功的企业一夜间成为历史,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对发展趋势的敏感,失去了对新的商业形态的认识和准备而导致生命的终结。始终用好奇心来观察未来的变化,用好奇心来寻找生存之道,用好奇心来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不断转变,有准备地迎接一个个新机会的到来。

冒险精神

冒险是创业者的基本精神。人生的变化基本上是在冒险和认命之间的选择,冒险并不一定是选择了一个重大的事件和机会,也不只有领导者才有机会冒险。冒险精神是一种心态,表现为在进取与保守、奋斗与安逸之间的选择。员工的创造性,对于一个既有工作来说,就是在冒冲破现实的风险。

一家20年的企业,未来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再敢于冒险。因为会有太多有形与无形的因素约束着我们,我们可能会宁愿不做事也不犯错误。我们会担心领导的态度,会担心与别人合作的风险,会担心承担失败的责任。我们最大的不幸将是缺少了一批冒险家、开拓者,而多了一批当冒险的成果变成现实之后的维护者、守护者和评论者。

冒险需要智慧,冒险的目的是成功而不是受伤。我们需要的是在冒险中控制风险并取得成功,学习与实践是防范风险的惟一手段。

今天成功的事业,大多来自于当年一批冒险家在一块块荒芜的土地里种下的种子,他们确定了一个超越于他们自己能力的目标、超越了现实的目标,他们选择了许多人不能理解的路线,也承受了太多的非议和善意的提醒。他们在选择了远见的同时也选择了寂寞,在坚持中与自己开拓的事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困难中拥有了一生中永远珍惜的同事与战友。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在冒过早或过晚、过界或不过界的风险,我们在冒险中有过失败和教训,但更多的是收获。失去了敢于冒险的精神将是我们变老的开始,也将是我们失去机会的开始,因为试图通过逃避变革和创新而获得稳定的事业和生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激情是财富

拥有激情就是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可能的困难。现实的世界总是充满矛盾,社会从不存在真正稳定的公平。一个人可能会因为遇到一个困难、一件不高兴的事情而失去热情,或者唤醒了抱怨、愤怒的情绪;也可能会因为在克服和面对这些困难时变得更为成熟和睿智。

一个人的态度、心智决定了他的前程。创业者的性格是坚定的,他们将困难与挑战看成是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创业者的心态是平和的,他们不骄不躁,愿意与他人沟通,并创造一个与他人共同成功的环境;创业者很不自我,他们总是在理解他人时来认识自己,他们知道没有对个人行为和心智的不断修正,就没有快乐的工作与生活。

一家成长型企业每天都在面对问题,每天都有人在犯错误,我们不喜欢只知道抱怨而没有建议的人,我们希望每个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那些面对问题只知道抱怨、退缩,没有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将永远没有机会。

合作的艺术

获得成功的人往往是幸运者,他们成功的许多部分并不完全来自于他们个人的智慧和努力,而来自于许多外部的帮助。创业者精神包括了合作的精神、集成的精神。

合作是一种能力,许多人因为没有合作精神而没有朋友。合作是一种态度,做事情只想自己而不想别人的人永远不会赢得尊重和持续合作;合作是一种分享,当自己可以分享的价值多的时候,合作的机会也就更多;合作更是一种修练,通过“给予”而“获取”是合作的本质。

合作又最容易成为口号。每个人都期待着别人的合作精神改变,而自己往往是最不容易的合作者,指责是不合作者的基本特性。在内部,希望员工要学会在如何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快速发展自己;通过与别人分享知识与能力来收获更多的资源与能力;通过更多地在别人成功的结果之上创造新的进步而实现自己的成功、提高实现成功的效率。在外部,要更开放、更广泛地建设战略联盟,通过合作将合作伙伴的能力变成我们的能力,将合作伙伴的商业目标变成我们的目标。我们要学会与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赢的艺术。

永远在创业的路上,会让那些满足于稳定生活的人感到太累。事实上,如果不持续创业,就不再有机会享受成果。没有任何的积累可以支持我们活到永远,过去的成功经验也不会支撑我们未来的胜利。所以,创业将成为我们每一天要面对的话题,创业者精神将成为我们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作者系东软集团董事长,本文摘编自作者今年致全体员工信)

篇5:永远在路上的观后感

莲山《永远在路上》第二集观后感:以上率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单位组织观看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看到习主席一系列亲民、简洁作风,深深震撼了党员干部的内心。

作风建设是一件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尤其是八项规定出台后,更是将其放在重中之重。

因此,党员干部要将为官贞节视为重中之重,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契机,扎实推动作风建设。

树立勿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不变信仰。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正因为有了信仰,才有了奋斗的绿洲,朝着心之所向竭力奔跑。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信仰是党和国家赋予的。

对党忠诚,廉洁自律是入党之日立下的铮铮誓言,是历经春秋冬夏,承受风吹雨打依旧不改的最初信仰。

如今,社会发展愈发多元,林林总总的信息灌入思想,这其中不乏有迷人心智的糖果。

诱惑风暴前,党性是唯一的护林屏障。

党员干部要将党性修养和信念坚定视为内功心法,随时学、随地练,修成泰然处之的沉稳性格,练就宠辱不惊的过硬素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忠于信仰需要始终如一的坚持,要和自己内心私利意识做顽强斗争,以意志为土壤,滋养廉洁之花绚丽绽放。

强化官风不正,则民风必颓的为民情怀。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箴言一句,深刻阐明了权力和人民的藕丝关联,道出了为官一任的必须理念。

纵观历史长河,民风朴素的朝代,政治环境必然风清气正;落魄衰败的时代,社会风气也必定紊乱不正。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为官之要,要将为民观念牢牢圈在政治思维中。

有的干部嘴边挂着为民服务,却和人民保持一定距离,不近不远、不冷不热。

这样的形式主义不乏少数,其根源在于为民理念不深。

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干群之间的鱼水情谊,坚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为公用权、依法用权、履责用权、刚直用权、阳光用权,领悟字权力真谛,聚其精髓,堆积成一座巍巍正向的权力丰碑。

注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细节把控。

细节决定成败。

成功的实现是无数细节汇聚而成的。

忽略细节,病症必然出现。

单纯把控宏观是不符实际的为官论。

在新形势下、新常态中,把握环节的连贯和细节的拿捏尤其关键。

在自律中,少数党员干部往往忽视了细节,得过且过,对小错误不进脑、不入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对蚁穴的忽视可能引发百里大坝瞬时坍塌。

在收礼这件事上,有些干部的确掌握了分寸,对于价值昂贵的礼品拒收门外,但价格平平的礼品却欣然接受,有人说这是礼尚往来,这样的说辞颇为可笑,如此的往来频繁了,昂贵的礼品估计也会笑纳。

因此,党员干部勿以恶小而为之,让贪婪触角提早退化。

篇6: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专题片共分八集:《人心向背》、《以上率下》、《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涉及40多个典型案例。反复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该专题片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专题片共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讲述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周本顺的一句话让我触动颇深。他说:“我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本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才俊精英,如何就变成了当初自己厌恶的模样呢?不止周本顺,还有片中的白恩培、李春城等,乃至众多落网的“老虎”与“蚂蚁”,哪一个过去不是踌躇满志、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好青年?但当手中的权力成为敛财的“法宝”,节制不敌诱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头脑,价值观发生偏离,理想信念动摇,丧失党性原则时,又没有时刻进行自身素质完善,及时加强作风建设,最终,他们堕落为犯罪分子。因而,我认为于个人而言,要从根源上防止腐败,党员要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

而个人的行为不仅仅会对自身造成影响。在工作中,在社会上,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行为影响力就越大,责任就越重,越要时刻正身修为,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第二集《以上率下》揭示的就是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底线失守,就会给所在的地区和部门、单位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相反,以上率下,严格落实八项规定,正风肃纪,从中央做起,从领导干部做起,我们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就会健康发展。

如若说党员及党员干部自身的廉洁自律、诚实守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基,那么各项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则是防腐拒败的保障。《踏石留印》、《利剑出鞘》、《把纪律挺在前面》、《拍蝇惩贪》、《天网追逃》、《标本兼治》,在我看来,强调的都是纪律与规矩,也就是制度。正如片中所体现的,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策。纪律是从严管党、依规治党的重器,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反复适用性。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达到对消极腐败现象“釜底抽薪”的效果。纪律和规矩体现为法律的强制约束和党纪的刚性约束。如“天网”行动,将外逃贪官绳之以法,让腐败分子无路可逃、无处藏匿。如转变执纪方法,及时开展信访监督、约谈提醒、诫勉谈话等。但不可否认,这十几年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体制上的漏洞为公职人员的犯罪提供了空间和土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一部分公职人员对自己手中的权力产生了错误认识。从制度层面看,我们的一些制度缺失,确实也是他们犯罪的重要原因。因而,完善法律监督权限设置上的结构性缺陷,加强日常监督、抓早抓小,严格执纪、动辄则咎,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小错酿成大祸,通过纪检监察机关改变惯性思维、找准职责定位,依纪监督、从严执纪,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使党员干部心怀戒惧、行有所止,真正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很有必要。

通过学习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应增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的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头严格遵守和坚决维护纪律,明底线、知敬畏,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筑牢思想防线,始终牢记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珍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珍视自己的形象;要守住道德底线,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重要的必修课,坚守自己的人生坐标,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珍惜手中的权力,谨慎自己的言行,自觉坚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要遵守纲纪红线,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严格执行党章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算清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亲情账、自由账,经得住权力、金钱、名利的考验,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篇7: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据专题片的预告片介绍: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共睹。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战略部署。近四年来,党中央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专题片首播时间:CCTV-1 20:00;重播时间:CCTV新闻当晚21:30、次日13:00。

呈现正风肃纪成绩,揭示作风建设任务艰巨复杂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坚决纠正“四风”,查处了大量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有力地推动作风改进。但同时,由于作风之弊影响甚深,“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

“面对这种情况,中央纪委宣传部认为有必要制作一部专题片,一方面呈现两年来正风肃纪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客观揭示作风建设任务的艰巨复杂,通过全景展现,彰显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心,为进一步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凝聚人心、营造氛围。”中央纪委宣传部文化处负责人说。

今年5月,中央纪委宣传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纪检监察报跑口记者,以及关注纪检监察工作的评论员,对媒体披露的案件情况进行初步整理,用1个多月的时间撰写了脚本初稿;组织力量对脚本初稿进行认真修改、精心打磨;随后会同中央电视台,组成6个拍摄组,深入全国18个省区市采访,并收集 16个省区市纠正“四风”明察暗访拍摄的视频资料,挖掘背后的故事。

积累大量第一手素材,案件当事人现身说“纪”

据介绍,专题片首次还原披露了全国30多个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细节,案件当事人现身说“纪”,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谈个人感受……

“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出入高档会所的具体场景是怎样的,我们都进行了独家还原和披露。”这位负责人说,“当事人现身说„纪‟,既能还原故事情节,又能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但是许多违纪当事人不太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脸。我们做了大量沟通协调工作,有关地方纪委也给予大力支持,他们最终才同意站出来说反思、说教训。”

中央纪委宣传部还协调采访了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共计30余人,包括贾平凹、熊召政、胡鞍钢、房宁、谢春涛等,对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从实践和理论层面进行了阐释和解读。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纪检监察干部、举报人、暗访记者、会所服务员以及违纪违法领导干部身边相关人员等,多角度呈现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收听收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电视专题片

12月15日晚,莒县召开县委常委会,收听收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电视专题片。同时,县委办公室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级认真组织党员群众收听收看。

下步工作中,莒县要求以收听收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电视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确保“四风”问题不反弹,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近日,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为何党的作风如此重要?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如果党的作风出现了问题,那势必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之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如果失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那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党的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甚至党的生死存亡。

“ 四风 ” 问题,是我党作风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死敌大敌顽敌,其危害要引起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和党员同志的充分重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一是 “ 四风 ” 违背党的 “ 执政宗旨 ”。

党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四风 ” 的危害是什么?首先是违背了党的执政宗旨。违背党的执政宗旨,就是给党脸上抹黑。违背党的执政宗旨的领导干部,是和党背道而驰的,是和人民背道而驰的,是党和人民都不满意,都不需要的领导干部。

反对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这在延安整风运动时,也有类似的内容。可以说,当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正是挽救了党,挽救了干部,才使党永葆了青春和活力,最终才赢得了革命和建国的伟大胜利。这次群众路线的 “ 四风 ” 整顿,可以说正是来源于当年的延安整风运动这个历史背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解决领导干部的 “ 四风 ” 问题,也是为了挽救干部,是党内自我看病,自我打针,自我吃药,自我医治,自我革新,为的就是:围绕党执政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二是 “ 四风 ” 动摇党的 “ 执政根基 ”。

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注重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才让国家和人民有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 却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的还表现得很突出。形式主义害人,形式主义是作秀,形式主义违背 “ 实事求是 ” 的精神。官僚主义让党和群众分开,让鱼和水隔离,离开水的鱼儿能活吗?

成由勤俭败由奢,“ 夺天下易,守天下难 ”。“ 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吃坏了党风,败坏了党风,使党的肌体生病,生重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病情转变,就会使党萎靡不振,甚至使党成为癌症病人走向覆灭之路。

十八大后,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随即落马。此后,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等先后在高位上东窗事发被查办。近日,已有四川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现任省文联主席郭永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素毅;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区总工会主席李达球三位官员被XX的消息。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吕英明,广东英德市原副市长郑北泉,广东省揭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等多位官员,亦因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XX。这些眼下发生的事件,都在印证一个真理: “ 四风 ” 问题,已经正在动摇党的 “ 执政根基 ”。“ 四风 ” 不除,党继续为民执政,就隐藏着很大的祸患。

通过认真观看,从中感受违纪人员的反思痛悟,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领会中央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同时,要求认真撰写观后感,从政治思想层面认识自我,剖析自我,从而树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抵制;四风;的坚定决心,以收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保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的新常态。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打铁还需自身硬”,“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书记履职伊始的铿锵宣示,仅仅19天就化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的建设、赢得良好开局,开启了新的历史进军。从八项规定出台到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从反浪费到反“四风”,在作风建设新征程上,这一代共产党人留下了闪亮的前行足迹。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年多来,从参观展览沿途不封路,到河北农村踏雪访真贫;从倡导短实新文风,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行动是最有力的誓言,正是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我们才能激发以身作则、以上带下的正能量,让作风建设破冰向前。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治理“舌尖浪费”“车轮铺张”不松劲,管住中秋月饼、新年贺卡、春节烟花爆竹不含糊,刚性执纪打破了一些人的幻想,让紧箍咒越念越紧;中办、国办加强督查,中央纪委点名通报,截至去年底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4521起,铁面问责防止了“破窗效应”,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凭着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我们以改作风的成效取信于民,让八项规定赢得了“铁八条”的赞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八项规定针对调查研究、会议活动、干部待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亮出了制度建设的利剑。一年多来,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1+20”制度建设框架,不断织密的制度之笼,体现了中央靠制度抓问题、管根本、谋长远的战略思考,为管住权力、转变作风提供了坚强保障。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制度创新,解决作风之弊才能变“割韭菜”为“连根拔”,人们才会越来越坚信“改作风不是一阵风”。

历史选择为民务实者,未来属于勇毅笃行者。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继续推进八项规定所开启的历程,乘势而上、乘胜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赢得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更大好转。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论贯彻习近平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精神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次总结大会上,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继续打好党风建设这场硬仗,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必定能以好的作风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事实证明,抓好警示教育,无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还是对党组织、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抓好警示教育,能够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毕玉玺等人之所以堕落为腐败分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注意改造自己的思想,不注意廉洁自律,以至思想蜕化变质,大搞权钱交易,最终倒在了金钱和美色上。凡是看过毕玉玺的犯罪事实和他在法庭上声泪俱下忏悔那一幕的,无不感到震惊和惋惜,无不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领导干部只有吸取教训,在要求别人的同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

其次,抓好警示教育,能够促使党组织进一步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毕玉玺等人之所以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除了自身的原因外,监督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对领导干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要抓紧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信任并不能代替监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一是要加强和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二是在发现苗头性问题时,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听不进去的,要及时采取组织措施,这也是对干部的爱护。

第三,抓好警示教育,能够促使“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通过对警示教育中典型案件的分析,使人们看到,腐败分子的违法违纪行为,不仅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且给党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腐败可耻,贪官可恨。从古到今,凡是贪官,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只有那些为百姓、为人民廉洁勤政、无私奉献的从政者,才能彪炳青史,永远为世人所传颂。

篇8:改革永远在路上

稳增长是短期问题,促改革是长期问题,两者要互相促进、互相照应,但又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尤其是不能用长期手段来解决短期问题,或者是用短期手段来解决长期问题,具体就是改革不能替代调控,调控也不能替代改革。需要用需求管理来稳定增长,用供给管理来促进改革。由于当前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还比较大,稳增长政策还是需要的,要通过政策托底使经济增长不滑出底线。但是考虑到经济有所企稳,积极的财政政策短期内不宜加码,保持此前的力度,实现稳定增长和政策适度之间的平衡。同时,改革永远在路上,是大方向,认准的事情就要去做,但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把改革的目标当成手段,不能以行政性干预代替改革。

上一篇:谈学习校园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共青团员的学习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