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电影

2024-04-15

成长的电影(精选8篇)

篇1:成长的电影

电影《战斗里成长》观后感

说实话,这部电影非常感人,我以前在家看过,但感受没有今天这样的深刻,这部影片几乎让我掉出眼泪。尽管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谈,但这部电影着实感人肺腑,那也只能说只应未到伤心处了,军阀阎锡山统治时期,地主杨有德和儿子杨耀祖勾结官府,强把农民赵志忠仅有的三亩水地霸占去了。志忠愤于有理无处诉,全家又无法生活,前途茫茫,因而服毒自杀。志忠的儿子铁柱是个刚强的青年,他放火烧了地主的房子,当熊熊大火燃烧起来时,还真的有点让人大快人心。

铁柱离别了年轻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黑蛋,远走他乡,等待将来有机会回来报仇雪恨。赵妻怕杨家报复,把黑蛋改名为石头,离开了故土,到处乞讨求生。在游击队学要帮助炸毁碉堡时,幼小的石头表现出了难以想象的机警,这可以说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时,密切联系了群众也手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小孩尚且如此,何况大人乎?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杨耀祖已经当上了日本侵略军的警备队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又遇上了赵妻,逼问她丈夫和儿子的下落。赵妻明白杨家是想斩草除根,便含泪送子出走,去参加八路军。石头参军后在某营当通讯员,营长赵钢就是他离别多年的亲生父亲铁柱,可是他们虽在一起,但却互不相识。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一次要攻打石头母亲居住的那个镇子。石头盼着在这次战斗中能参加突击队,解救母亲,为自己家报仇。他没经上级允许,就擅自跑到前面去了,被营长发觉后叫了回来。营长严厉地批评了他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并告诉他说:“纪律是军队的命根子,过去我自己也光知道报仇,报仇!光知道自己眼皮底下的这点仇!要知道革命

是大家伙的事,有仇应当大家来报才对。”营长的话也是在提醒我们,我们的党也是有纪律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吗,我们的队伍只有用纪律来约束,并以期共产党员自觉遵守,才能让我们的党更加具有凝聚力,更好的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石头接受了营长的批评,同时营长也同意了石头去参加突击队。镇子解放了,杨耀祖被打死,他的父亲杨有德也被俘虏了。赵钢与妻子和儿子石头团聚了。战斗还没有结束,赵钢和石头还要去执行新的战斗任务。赵钢临别时对妻子说:“革命就是这个样子,过去由于自己手里没有枪杆子,现在我们有了枪杆子,就不能放下,枪杆子是好东西,我们还要继续战斗下去。”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和平年代也有和平年代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共产党也同样如此,共产主义事业需要有人前仆后继,我们入党积极分子也应该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

《战斗里成长》曾引起较大的反响,赵石头一家悲欢离合的故事,可以说是旧社会千万个贫苦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从中让我体会到我们的党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党才有监视的群众基础,只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的党,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越走越辉煌。

篇2:成长的电影

不感说我阅片无数,但是我看过的电影也算有一大框了,而能让我至今印象深刻的还真没几部,大部分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像那风中的芦苇随风而去了。但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却让我回味不己,百感交集。若你没有看过,我想请你去看一看,若你看过,我想请你再看一看。

中国观众大都喜欢看欧美剧,今天我来为大家简略地简绍一下这部产自印度阿三(我们中国人喜欢调侃称印度为阿三,但是本文的阿三带敬意的)的神剧。主角兰彻来到印度皇家学院,结识了好友拉加和法罕,并与他们共同经历了各种欢乐各种悲。我来为大家剪辑那些也让我们各种欢喜各种悲的片断。

片断一:三傻戏查托

电影里有一个可以说不是很坏但有些讨人厌的反面角色,他就是查托。怎么说呢,这个人其实为人以我们看来算是积极向上的,因为他做事刻苦,学习也很用功,他是靠着这个考上皇家学院的。但他也是一个有些坏心眼的人,比如他为了能够让自己名次更高会故意弄些不良书籍干扰别人复习。而他自己为了增强记忆力常吃一些偏方,结果被三傻戏称为“消音器”。这些种种让身边的人不满,兰彻不喜欢死记硬背的查托,于是有一天校长要查托上台向到访的领导致辞时,偷偷将查托的演讲稿调包,于是一篇滑稽荒诞的演讲稿被死记硬背的查托“声情并茂”地读了出来,由此也激恕了校长和查托。

片断二:校长惩兰彻

兰彻的行为在皇家学院尤其是老校长的眼里是“离经判道”的坏学生,而兰彻一而再地违逆校长也让校长积攒了一肚子恕气。最终因兰彻为了帮拉加度过难关去偷考卷,不幸被校长发现产生误会。校长一恕之下赶走了兰彻。

片断三:发明家是兰彻

篇3:同电影一起成长

电影爱好者协会成立于2002年, 至今与电影“厮守”已有12年, 其主旨是“分享电影, 共享生活”。协会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 就注定与电影相伴相守。2005年3月, 电影爱好者协会与张国荣艺术研究会共同举办了“追忆离开的英雄———张国荣”主题电影巡展 (河南站) 活动, 放映了张国荣主演的《霸王别姬》《阿飞正传》《春光乍泄》等经典作品。尤其是《霸王别姬》, 其兼具史诗格局与文化内涵, 将微观个体与宏观历史完美结合, 在底蕴深厚的京剧艺术背景下, 展示了人物在角色错位以及面临灾难时的多面性和丰富性。在影片中, 张国荣以形神兼备的演出, 成功塑造了程蝶衣这个“不疯魔不成活”的角色, 这部电影令他在国际影坛备受瞩目, 获得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评价。在活动中, 电影爱好者协会还组织了张国荣电影知识竞猜等活动, 以多种形式让广大观众重新体验了他的艺术与人格魅力。电影爱好者协会还积极关注国内青年导演, 对他们的作品宣传投入了极大热情。2005年4月, 电影爱好者协会参加了《东方今报》和奥斯卡影都联合举办的贾樟柯电影《世界》的首映式, 并加入“电影评审团”参与了评论。而今, 贾樟柯蜚声国际, 越来越受到主流媒体的肯定, 成为国内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不知他是否还记得通过电影曾与郑州大学电影爱好者协会有过的缘分。电影爱好者协会在2013年曾举办了双十一“光棍节”活动, 以路演、采访的形式举行, 在活动后制作出了一系列精美短片。

电影爱好者协会因为我们对电影艺术的热爱而产生, 也因为我们的热爱而发展。电影爱好者协会会长、2012级学生刘欣对协会的发展与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虽然是一名女生, 但巾帼不让须眉。她致力于协会的革新, 以“建立学生电影资源平台, 电影人才聚集地, 微电影制作源地”为指导思想, 引导电影爱好者协会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自主发展。刘欣说:“有一个远大的目标, 就应有一个远大的战略规划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这样才有可能有持久的发展和实现发展规划的可能。”电影爱好者协会会员、2011级学生李军, 因为对电影的热爱走进影协, 和大家走到了一起。李军多次积极组织短片拍摄活动, 带领同学们拍摄了很多作品, 给了很多人“触电”的机会。他还积极联系老师、学长, 开设一些电影理论、制作基础的课程, 为那些热爱电影却没有学习机会的同学打开了一扇学习专业知识的大门。“现在我们做的是为了给电影爱好者协会带来一点光明, 而我希望过几年再回过头来看郑大电影爱好者协会, 看到的是一片蓝天。”李军曾动情地对新加入社团的同学说。在电影爱好者协会里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 他们平凡而伟大, 他们因为一些故事、一些人而永远爱上了电影或某部电影, 而他们也因为热爱在践行着、前进着。

回首那些一起拍微电影的日子, 忙碌而幸福。虽然, 我们也曾困惑, 困惑电影拍出后又能怎样;我们也曾伤心, 伤心那些挫折;我们也曾无奈, 无奈那不得不妥协的事情……但无论如何, 我们一起走到了现在。不管曾经热爱过, 还是现在热爱着, 以及将要热爱, 热爱就马上行动, 赶紧做个造梦师吧!

向前看, 我们不知道能在电影事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也不知道能距离电影梦想有多远。也许, 我们只希望有时间能静静地与电影独处;也许, 我们只希望拍一部属于自己的微电影, 沉浸在电影的海洋中, 去倾听它们的故事, 用心静静地去热爱它。我们坚信, 我们的这份热爱会让电影爱好者协会发展得更好, 影响更多热爱电影、拥有梦想的人。

评语

电影爱好者协会是郑州大学优秀的学生社团之一。社团里的同学们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电影相关的活动, 繁荣了校园文化, 丰富了课外生活。特别是近年流行的微电影, 借助互联网平台, 传播更为快捷、广泛, 深受学生喜爱, 这也成为高校新媒体内容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 学校团委积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 及时调整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学校的软硬件优势, 牢牢把握思想引领的核心目标, 大力实施了“青年之家”新媒体工程, 使新媒体成为郑州大学团学工作思想引领的新阵地、组织动员的新途径、服务青年的新工具、开展工作的新平台。我希望电影爱好者协会未来能够开展更多传播优秀文化、丰富校园生活的活动, 能够制作更多优秀作品, 反映大学生积极健康、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为校园文化建设和新媒体内容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篇4:成长的工业,堕落的电影

迪士尼的“电影EMBA课”,会看到一整套的营销、焦点小组调研,当然还有所有跟财务有关的比如资金回转周期。这意味着六大电影公司在电影刚开拍,甚至只是立项的时候,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上映—这些就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你不用去伯克班—迪士尼在加州的总部—也能接触到这些现场案例教学。在中国,越来越多的电影从业者会用MBA的方式来为你讲述他们各自的成功……

张昭坐在我们对面侃侃而谈的时候,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他是乐视影业的CEO,而乐视影业是即将上映的《小时代》的营销方,在张昭的描述中,这部电影将锁定从郭敬明和演员班组粉丝扩散出去的三个目标人群,然后用从视频营销到网站推广中获得的数据来说服院线排片。对于乐视影业来说,这部电影从2013年3月就开始了。影片分为两部推出,票房在1亿至5亿之间需要不同的推广重点,预告片点击量已经达到4000万,社交媒体活动上有200万人参与,推广城市有60个,所有营销费用大约占制作成本的2/3。

“当你把服务的用户从5000万电影院观众扩大到6亿网民的时候,一切事情都改变了。”张昭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乐视在这部电影杀青之后才成为营销方,因为它在搜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相关微博数时,偶然发现《小时代》的讨论是前者的8倍。并且,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拥有2400万读者。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曾跟我们感慨,“分账片从20部增加到34部,对每个公司都是巨大的冲击,而且这些片子无论从内容制作水准还是营销都要更好……但中国电影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这股冲击力迅速消化了,太厉害了。”

我们最初就是想做这样的选题:这个让所有人都觉得意外和惊讶的“厉害”的事是如何发生的。就在我们采访的过程当中,一个又一个的“票房奇迹”诞生了。中国电影何止是抵挡住了好莱坞的冲击,简直是大获全胜。

2012年,中国进口分账片票房总额为88亿,国产片票房总额为82亿,几乎平手。看看那些最受欢迎的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12.6亿元,《北京遇上西雅图》5.2亿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1亿元,《中国合伙人》还没有下档,截至目前票房累计5.3亿元。相比之下,《007:大破天幕杀机》票房为3.8亿,《钢铁侠3》为7.5亿。

这些数字一开始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而后就变得不可预测,以至于大家说起《小时代》未来票房的时候显得都很谨慎,生怕自己说少了。在一些人预估它5亿保底的时候,星美集团董事长覃宏认为它最终可以达到7亿,还有说法是,两部影片总计票房可达20亿。

中国电影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2012年,内地电影票房达到了170.73亿,同比增长30.18%,是10年前的18倍;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以7.8%的票房贡献,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那些以“代”来划分导演的方式已经完全结束了。当我们说起“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创作”的角度去看待这些“艺术家”。制片人杜扬回忆自己从业20年,在民营资本刚刚进入这个产业的15年前,绝大多数导演还是抱着自我的心态,如今她更多和陆川、滕华涛、金依萌等年轻导演合作。

“我们所谓的新导演都是没怎么拍过电影的导演,这些人没拍过,又想拍,心里头肯定积累了很多东西,所以这就是他最可爱的地方。他鲜活、特别想表达。”她认为年轻导演应该具备市场化思维,而且更了解年轻观众也是他们的一大优势。

于是,你看到的是这些人被描述为“颠覆者”,甚至是引领中国电影未来的人。

滕华涛,此前以拍电视剧为人熟知,代表作是《蜗居》和《裸婚时代》等直面都市人情感话题的题材,2011年上映的《失恋33天》以1500万的成本获得了3.5亿票房,开启了国产类型片和新媒体营销的话题;

乌尔善,广告导演,此前导演的电影《刀见笑》曾获台湾金马奖,2012年导演的《画皮II》是第一部票房超过7亿的国产影片;

徐峥,知名喜剧演员,在出演公路喜剧《人在囧途》之后自导自演了创下国产片票房纪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

薛晓璐,也是电视剧编剧,同时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副教授,此前拍过电影《海洋天堂》;

赵薇,知名演员,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时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的毕业作品。

现在,这个名单上还要加上郭敬明。这个新晋导演在本届上海电影节论坛上这样解释为什么那些著名导演反而拍不出卖座电影:“中国电影市场观影群体从上一代变到下一代。2009年的时候观影的平均年龄是25.7岁,但是到了2013年的时候已经变成21.7岁。如果还用上一代的想法拍电影,那会出现问题的。”他认为自己在电影里表达了这样一个年龄层的共同感受。据《小时代》营销公司麦特文化总裁陈砺志说,郭敬明在80天拍出了两部电影,但他的开机第一周主要用来学习如何拍片。

这些导演创造了后来我们看到的那些“奇迹”。这些电影也与全新的一套语言联系在一起,比如“资源整合型”导演,或者“自我开发型”导演,你能想像出当这种对自身的能力的挖掘─后面可能已经有了更多的SWOT之类的分析。

所以徐峥回头看自己很矛盾,有了票房,所以别人觉得你企划案做得充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但如果全是偶然,他也不这么认为。“作为演员,我以前拍片子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反馈。《人再囧途》是一个传统的喜剧,是现实主义题材,还是当下的主题。不管这个电影拍得好与不好,观众会觉得这个事儿和他有关系,和观众有交流,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你也对MBA的课程略知一二的话,你会发现他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强调电影或者产品的定位问题。他自称是一个“感觉失败”的演员,因为张艺谋和陈凯歌都不找他演戏。当他试图有突破的时候,只能选择类型片─这是这一轮电影热潮中大家最喜欢为自己贴上的标签。

但真正让他们感激的,或者是让他们自鸣得意的,则是“观众”。在黑暗中摸索了很多年的中国电影仿佛一下子读懂观众了。几乎所有的采访对象都提到了“观众”。考虑受众,或者,“服务于消费者”被认为是现今拍电影最重要的因素─它被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你很难想像,陈可辛会把观众请来看样片─根据观众的反映来决定如何剪片子,来决定如何修改内容。

这说的是《中国合伙人》。“陈可辛其实最后是妥协了,有很多他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放进去。”覃宏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星美国际是《中国合伙人》的投资方。他同时表示,《北京遇上西雅图》也采用了类似的操作方式。

滕华涛要相对冷静一些,他谈到的是“需求”,而不是“观众”。“创作一定是从上到下的,不能反向地去了解,这跟做产品不一样。院线告诉你这个东西卖得好,但这东西本来就是创作人员给你的,你再返还回去,市场上就有大量同质产品出现了,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这是一个让所有人羡慕的市场所呈现出来的让人兴奋的变化。如果说这里面有乐观的一面,那就是“尊重观众”和“关注现实”被提到前所未有重要的高度;如果说这里面有什么值得担忧的部分,那就是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更了解观众,更懂得现实。

李安不这么看。

2013年6月10日,李安与龙应台探讨台湾文化问题,期间提及内地电影─“这么大的市场只有卖座的电影,还没产生真正的好片子”,以及“观众的品味还需要慢慢培养”。

在全球华人导演里面,李安被认为是最国际化的那一个。他的电影往往被认为能以西方视角传递东方的感觉,即便是早期在台湾拍摄的《喜宴》等“父亲”三部曲,也具备了这种能力。如果用这种标准来评判现在的中国电影,恐怕后者在张艺谋拍摄的《英雄》之后就没有太多可以进入国际视野的作品。2012年,在中国电影大放异彩、王中军认为中国电影在国内已经有了抗衡好莱坞能力的2012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创下9年来新低,为10.6亿元人民币,最高纪录出现在2010年,为35.2亿元。

在李安说出那句话后不久,《富春山居图》就挑战了所有人的底线。这部被称为“中国最卖座烂片”的电影的拍摄过程本身就很戏剧化:在迪拜帆船酒店等豪华地点拍摄,总导演孙健君为投资方派格太合传媒公司总裁,先后拍摄过电视剧和政府宣传片,组织过大型歌舞晚会。这部电影被认为具备了所有“大片元素”,且“富含政治隐喻”。

“富春的剧本最初看起来特别好,你会觉得那是成龙的电影,那是《碟中谍》,那是大明星大制作,总之特别好莱坞。”何毓文,星美集团的一位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因为曾给这部电影介绍演员,他看过最初的剧本。但他表示,最后的电影和剧本相似程度“最多只有20%”。不止是如此,它还启用了《阿凡达》视觉效果总监恰克·科米斯奇(Chuck Comisky)来保证质量,成本达1.6亿元人民币……

如果这个电影从来不上映,它的这些元素会勾起人的无限好奇心和期待─可惜它上映了。

这部影片被认为“糟得匪夷所思”,但截至目前,《富春山居图》总票房达2.87亿元人民币。

很多被采访者认为,《富春山居图》的票房是个特例:在它上映期间,影院没有其他有竞争力的影片,人们很容易因为宣传上的“大片元素”走进影厅。在何毓文看来,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一些影片的制作者和投资人认为,只要核心的几块在那里,总能构建起一部卖座的电影。

覃宏即将推出的《黄金时代》被他自己当成下半生的代表作,但因为它是许鞍华执导的“文艺片”,所以也始终没有其他投资人加入。但在5月的一周之内突然进来了4家,理由是“《北京遇上西雅图》证明了演员汤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证明了编剧李樯”。

这积木已经有了几个重要的元素了。

“如果电影营销进入到工业化的流程,如果一部电影正常市场价值是1个亿的话,我觉得它最少能完成7000万甚至8000万,如果没有这个工业化的流程,可能只有1000万甚至几百万。”陈砺志说。这就是电影的工业化,最重要的还是营销策略和宣传流程。

最终我们看到的就是,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影,只要定位得当,把所有元素都讲得到位,那么最后的票房总不会差。

《第一财经周刊》曾经报道营销公司影行天下如何为电影《锦衣卫》做企宣,他们发现观众热衷于讨论吴尊和甄子丹的胸围多过影片剧情,紧急把影片调整为娱乐大片,门户网站和豆瓣网上发的新闻稿也换成了娱乐的语调。而乐视影业社会化营销总策划兼宣传部总经理陈肃认为,《小时代》的社会价值在于迎合了一种潮流:大家更愿意去讨论“有关痛痒,无关本质”的东西,无论是补偿、做梦还发泄。

各种可疑的价值观以多元化的名义跑出来,比如《中国合伙人》似乎认为,成功就是财富和名望,而财富和名望会带来更多更好的回报;做了一半的电影,很多影评人都只愿意肯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前半部分;最后,胡乱剪辑莫名其妙的《富春山居图》也不意外地出现了,几位“大胆”预测《小时代》票房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可能“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也许《小时代》才是刷新底线之作:结构根本不重要了,只要帅气的男主角半裸的背影好看,它就一定会出现。

“我们看到今年的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更多年轻导演开始走进观众的生活。”美国制片人Andre Morgan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中国电影市场还非常年轻,与好莱坞已经非常成熟、专业的组织完全没有可比性。其实正是因为这种要向好莱坞看齐的自大心理,才会让中国的电影在三四年前几乎一直赔钱。”

如果李安代表悲观的一面,那么Andre Morgan则乐观一些,从年轻人、现实题材还有对观众的尊重当中,可能会引领出一个新时代。

Andre Morgan和艾尔伯特·鲁迪合作经营的美国鲁迪-摩根集团是好莱坞历史最久,成绩最卓越的独立制片公司。他在1971年作为导演Monte Hellman的助理拍摄了电影TwoLane Blacktop(《双车道柏油路》),由此进入好莱坞。这部低成本电影虽然没有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但在影评人中间普遍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并开启了美国人对66号公路的情结,成为培养忠实的公路电影粉丝的经典之作。

在这之前的1969年,Dennis Hopper拍摄的小型独立电影Easy Rider上映,在当时取得了41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在当年最卖座的电影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邦尼与克莱德》和《毕业生》,这部典型的公路片引领着好莱坞进入1970年代,这也被认作是好莱坞电影最有创造力的黄金时 期。

好莱坞,如我们曾经采访过的“好莱坞编剧之父”罗伯特·麦基所言,有一个完整的生态。“每年投入几十亿美元预算制作的大片,只是好莱坞每年出品的电影的1/10。”麦基说,好莱坞导演取悦某一部分观众,而不是“大众”。“如果你去迎合大众,你会看到马上有人指责你陈词滥调。”

我们的不同可能就在麦基所言的对“大众”的态度,在为迎合大众之外的,每年进入院线的231部电影之外的另外512部电影,所谓“土壤”的那一部分,可能是更不堪的创作。这是Andre Morgan所不了解的。

这还是一个脆弱的市场。《英雄》曾经制造一个中国电影的小高峰,冯小刚曾经以一己之力开创了贺岁片档。现在,小成本低制作的电影被认为是中国电影战胜突然增量70%好莱坞大片的主要原因。所有这些的乐观之处,在于可以鼓励更多本土的年轻人和资金进入这个行业,而不好的地方在于,这个市场的竞争水平会变得更低。

6月23日闭幕的上海电影节里,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是一个重要的回顾单元。他曾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提及1930年代的日本电影市场“观众品味低级,剧本也不得不跟着低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观众、影评人、编剧、导演和所有从业者共同建立起来一个不堪回首的低级市场。

现在,还要加上网络。大量影评脱离了传统媒介,人人都可以是影评人。由年轻人主导的网络口碑引导制片公司不断追逐热门但未必有价值的话题,甚至仅仅是为了“吐槽”。在中国,这样的状况可能还要再蒙上一层阴影─内地没有建立健康的影评机制,“红包”代替了独立评价。

“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一个影评人没有办法公开批评某一部作品,而中国的观众自己也很清楚这些所谓的影评人都不过是电影公司的代笔,所以他们在选择看电影的时候更愿意相信朋友口碑推荐,即便是豆瓣这样的网站,电影公司雇佣水军这种事情也让它们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影评人周黎明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在一个体系并不完整的市场,电影内容的重复和对“大众”的盲目追逐更值得警惕。

篇5:女性成长励志电影精选推荐

电影简介:影片讲述了曾经自称为“七公主”的中学姐妹淘小团体“Sunny”中的中年妇女们在25年后重逢,寻找青春回忆的幽默故事。转学生娜美刚刚从全罗道的小镇转学到首尔的新学校。由于过于紧张而导致她说了方言。在她开始新学校的第一天时,她受到一群学生欺负,而帮助她的是一群女孩:擅长于打架的春花,迫切希望割双眼皮的江美,很会骂人的真熙,文学少女金玉,梦想有一天成为韩国小姐的福熙和总是很傲慢的秀智。娜美迅速的成为了这群少女团队的一部分。她们并且把自己团队的名字改为“sunny”。她们发誓要永远在一起,然而,在她们准备学校庆祝节目演出的时候,一件事件发生了从而导致这群女孩分道扬镳。二十五年后,娜美和一个成功的商人结婚并且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她的生活看似完美,但是她总是感觉她的生活缺乏了一些东西。有一天娜美在医院探望她妈妈时候无意中遇见了春花,她们欣喜若狂的看到了对方。但是娜美得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春花是癌症病人并且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了。当娜美问春花有什么事情她可以帮忙。春花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娜美可以找出“sunny”的其他成员。

影评:这部片子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韩国小清新,而是让你看完后会笑中带泪。它让你在这梦幻般的120分钟内重拾那本早已发黄的青春流水账,并细腻地表现出来,一次次地击中你心底最柔软的部位,让你不自觉地缅怀起久违的青春情怀,而更让人意外的是没想到男导演能拍出这么细腻的女子友情片来,实属难得。用怀旧的方式来处理人物关系,以青春为主线,同时对照中年妇女的生活状态,命运境遇各不相同,自然让人唏嘘不已。(信息时报评)

篇6:《成长教育》电影观后感

《成长教育》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珍妮)从老师喜欢的优等学生,到离开学校的叛逆女,再回到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的故事。说真的,这个剧情的发展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主人公最后就会和那个年长男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了。但是没想到最后竟然又回到学校继续刻苦学习去了,并且如愿以偿考上了牛津大学!

跳出剧情,我想说说我看完以后的感受。好多人说珍妮的痛苦根源是由于她的叛逆!丢下脚踏实地的学习之路,去追求她自己眼中的幸福人生。这我并不反对,不过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灵性的角度。我认为使珍妮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的原因是——对当下的抗拒!珍妮从刚开始的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到滑落到及格线边缘;从学校的好好学生,到离经叛道的退学生;从前途光明的聪明女孩,到陷入爱情、学业双双离去的困境……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对当前的学习、生活、教育制度的不满!正是因为这种不满,使单纯的她产生逃避当下生活的冲动,正是因为这种冲动,使她堕入了看似美丽的深渊。如果她不抗拒现状,而是接受它,就不会上演出退学的闹剧,更不会到爱情、前途两空的地步。这里我必须声明的是,我并不是主张消极接受现实的悲观主义者,更不是阻挠追求美好人生的终结者。我想说的是,在接受并感恩现状的同时,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追求美而这两者并不矛盾,甚至是互相有促进作用的。记得吸引力法则吗?同频共振,同质相吸。珍妮以前对境况的厌恶,就真的吸引来了更槽糕的窘境,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悔恶之中!而反过来,如果珍妮感赏当下的生活,同时积极去勾勒人生美好未来的蓝图,追求幸福,那么她也一定会经验到美好人生的幸福感!因为感赏会吸引感赏!很简单的道理,不是吗?所以说,我并不认为,珍妮不应该去跟男主人公去浪漫。因为那时候她是随心[本文来自]所选,是她的灵魂所指引的。当初比尔盖茨不也是因为去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而退学了吗?只要珍妮感恩当下的美好,并且努力追求未来的幸福,她就不会堕入影片中的困境。在这个基础上说,我认为珍妮完全不必要去为这条坎坷弯路而后悔。因为没有黑,我们如何了解白?没有恐龙,我们如何欣赏美女?没有这段经历,珍妮怎么会体会到自己努力读书的拼搏人生呢?以后,珍妮如果怀着这样接受、感恩的情怀步入下一阶段的人生之旅的话,相信她的人生会从此与众不同,幸福相伴!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其实在自己身上也有着珍妮叛逆的影子。曾几何时,我也是特别排斥学校的教育体制,觉得学不到东西。抱怨专业,抱怨学校,抱怨环境……但是,现在随着自己内心的柔软,心量的包容,我能够用比以前更加感赏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生活。从过去的“学习反动分子”变成了可以用心读书的“叛逆”学生。或许我的未来不在于这些专业课的成绩,但是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我都应该臣服于当下的事实,同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篇7:25岁之前必看的让你成长的电影

有次班长点名,我答到,班长说我声音太小。罚我对着围墙大喊100遍。“到,到,到”还没50遍呢,围墙突然尼玛倒了,给哥吓尿了有没有,进来一个货车屁股,紧接着就听到围墙外一个声音在怒吼“擦!谁尼玛在这瞎指挥!”

听我班主任讲的,我们校长有天路过学校后门,突然听到一句:“我要考牛津!”校长顿时感动不己,没想到他们学校也有如此有志青年,决定看看是哪位,忽然又听到一句:“再来两串大腰子!!

小兔子想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幸福,于是出门去找答案,狮子说:幸福就是家人永远在你身边!豹子说:幸福就是你爱的人也爱着你!灰狼说:幸福就是永远朝着梦想的方向跑!小兔子高兴的跑回家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说其实今天的你就很幸福,小兔子问为什么,妈妈说:直到现在你还没被吃掉啊,傻逼!

「亲爱的,咱们苦日子算是到头了,现在咱们是有钱人了!我中奖了!」「中

了多少?」「不多不少整整500万,我们分了吧?」女友开心的连忙点头说

好!结果屌丝拿着500万走了„„

课堂上,老师对我们说:“其实大家智商水平都差不多,谁也不比

谁聪明,一个人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听到这一番

话,我激动地跳了起来:“放两天假也不早说!”

和一个女同事逛街,女同事特别的瘦小,又长了张娃娃脸,路边有个书摊,我们就凑过去了,女同事翻来翻去,貌似没有找到想要的书,这时候卖书的大爷发话了:“孩子,别在这边翻了,左边那三摞才是带拼音的。”我当时憋

到内伤…

女生失眠有三种可能:1.想念男朋友;2.想念暗恋的男生;3.吃的太饱。你

是哪种?

最近医院来的基本都是小朋友。收小朋友习惯了。今天来了个老大爷。我居然开口就是:把手手给阿姨看看。老大爷一脸茫然看着我。。

大二时。在上电脑课的前晚,我们都会把明天准备用的书和笔记本电脑放

回包里,某天晚上,某人半夜起床尿尿,把舍友的电脑包里的笔记本换成了电磁炉。第二天,在一班人的注目下,从包里拿出一电磁炉!我们几

个笑抽了一节课!

老师抽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抽到一同学。该同学:“老,老师,我背不熟,还是唱吧。”一阵歌声传来:“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 男人,要有一个男人的样子,利利索索痛痛快快,不要扭扭捏捏婆婆妈妈。

男人,要保护女人尊重女人,不要强迫她做不愿意的事;不要打女人,无

论她伤过你还是骗过你。男人,要说话算话,吐出去的东西再咽回来,自

己都觉得恶心。男人,可以不帅,但一定要有风度修养内涵底蕴。男人,可以丑,但决不能丑陋

几个二货合资开公司,为了彰显公司的牛逼,特取名“能力”!“能力公司”一听就知道炫酷叼霸天!兴高采烈地从工商局拿回执照一看,一个个全傻眼了„„只见执照上大大地写着:能力有限公司。

“大人,我们什么时候动手?”包大人:“别急,看我脸色行事。”“是等天黑了再动手吗?”...-_-#...25、话说现在很多人都把“子”说成“纸”,一女同学经常这样卖萌,于是有一天,该女感冒后在图书馆看书,纸巾用完了,发短信给室友,说:“过来的时候带两包纸。”不一会儿室友过来了,手里拿着两个包子。

26、大学一晚自习课,想让我同桌班长出一下洋相。我往他后面贴了一张纸,纸上画了一只猪。他后桌是一个很胖的女生,胖女生看到之后猛笑,并且越笑越大声,班长责问她为什么笑。那胖女生边笑边指着班长说:“你后面有一只猪……”

27、昨天去公司对面的大学看学生运动会的接力比赛,只见一个男生奋力向前飞奔,快交接棒时,我前排的一位老师狂喊:“接稳!接稳!你们接稳!”然后那两个男生顿了顿,对视着考虑了半秒,接着就抱在一起接吻了……

31、大学毕业,在一家医院实习。在医师指导下做完一个小手术,心里边回味手术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一边低头走出了手术室。这时家属围上来问情况,当时脑 子不知道怎么抽了,想起电视里的常上演的情节,于是张口就说了句“我们已经尽力了……”顿时家属们各种哭声,然后我就被处分了。

篇8:成长的电影

我们说艺术是一种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出现实生活的创造,影视艺术也不例外。一般而言,电影中的叙事故事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够找到原型,这种原型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绝对的故事原型。电影艺术巧妙地运用叙事蒙太奇,将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发生的不同的事情交叉组合在一个人或者是一整段完整的故事上。虽然有些偏差但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尤其是叙事电影,例如成长类电影。从教育学的视角审视成长电影,我们发现:它在叙述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这一过程中,暴露出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家庭道德教育方面。本文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家庭道德教育内容的偏颇———对家庭伦理的漠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对学生身心成长影响很大。我国是一个很重视家庭伦理的国家,从古代就将“父子”与“君臣”列为同等重要的关系地位,认为“百事孝为先”,提倡父子之间尊卑有序。《孝经》中更提出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古人将孝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可见,中国自古就有着尊重家长、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家庭伦理传统。

直到当代社会,我们依然提倡这种精神。然而透视成长电影,我们发现这种精神被忽略掉了,家长对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中恰恰缺少了对父母的尊敬与爱这一重要的内容。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多为:如何努力学习,怎样发展特长,而对父母的爱的引导少之又少。青少年大多处于生命成长的青春期阶段,这一时期是一个负重时期,要学会负担起各种义务和责任,尤其是要了解对父母的义务。作为家长如果把家庭教育的重心仅仅放在学生的学习上,而忽视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这种做法是百害而无一益的。一个连尊敬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的人,还能算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么?

电影《我是你爸爸》中的马林生作为一位父亲,他与儿子马车之间关系的恶化,正是源于他对儿子教育的偏离。他关心的重点是儿子在学校如何如何,却忽视了儿子马车在家里应有的角色,特别是在他们这样一个单亲家庭里。马车失去母爱,他会有意无意地淡化母亲这一概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产生不了要尊敬母亲这种思想。长期在单亲的环境中,如果没有父亲正确积极的引导,正处于青春反叛期的马车也不会对父亲马林生表现出过多的尊敬。于是,他们的关系便恶化到“父子不是父子,朋友不是朋友”,最终父子陷入绝交的境地。可见,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二、家庭道德教育方式的不得当———“大棒政策”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将子女的教育与家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子孙贤则家道昌,子孙不贤则加家道消败”。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家庭教育显然是十分严格的。于是,我们对于出现“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崇尚武力的家教方法便不足为奇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方法在当今社会仍然大为受用,至今部分家长仍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偶尔调皮捣蛋,于是家长轻则厉声呵斥,重则拳脚相加,甚至是愈演愈烈而成为家庭暴力。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势必给孩子造成的一定的心理阴影,甚至使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青春期是一个反叛的时期,由于青少年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体在这个时期往往产生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从内心渴望能够得到成年人世界的认可和尊重。他们长期生活在一种成年人控制话语权的世界里,以一种顺从的姿态生活着,但在自我意识强烈的青春期,一旦面对过于强势的控制力,往往产生一种反抗倾向。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青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某些要求、行为规范产生抗拒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引发一系列不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问题。透视成长类型的电影,不难发现影片中问题少年生成的最直接动因大多为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

电影《孔雀》中的弟弟他是个性格敏感、忧郁、自尊心强的男孩子。处于青春期的他对性有了朦胧的概念,他偷偷地画女人的裸体,结果被父亲发现。作为父亲没有对孩子的这一行为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教育,而是严厉的呵斥与“棍棒政策”,直接导致弟弟辍学,离家出走。家本是温馨的港湾,父母是最温暖踏实的依靠,由于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影片中弟弟对家的厌倦,对父亲的恐惧与失望。于是他选择了离开,等他再回来的时候,他断了一根指头……

三、家庭道德教育的目的的错位———过于功利化

当今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丝毫不输于古代,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是他们如何成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种人才不同于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观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社会需要什么人才类型,就给套上这种人才类型的模子,加紧鞭策孩子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全然不顾及孩子自身的喜好。这种做法是违背孩子生命成长规律的,也是不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在家庭道德教育方面,家长也是如此。所谓的爱科学,演变成了爱学习;所谓的爱劳动流于形式,变成了学校里劳动,家里养尊处优;所谓的文明礼貌教育变成了讨好别人的“蜜嘴”,孩子的童真,变成了阿谀逢迎。在这种功力性的教育目的驱使下,又怎能培养出诚实、正直、热爱集体的孩子呢?社会需要的是这种人才吗?家庭教育要培养是诚实、勇敢、有理想、心中有爱的孩子,这才是我们家庭道德教育的目的。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查理,无意间目睹了他的几个同学戏弄校长的过程。校长要求他说出主谋、否则要对他加以惩罚。在史法兰的帮助下查理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断,完成了内心的成长。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家庭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内心充满阳光的、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一味追求目的性、功利性和社会化。

电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自身的艺术性,更多的是蕴含在它背后的巨大价值,尤其是教育价值,更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利用。本文旨在透视成长电影中的家庭道德教育,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家长和教师能引以为戒,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摘要:自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咖啡馆的地下室, 公开售票放映了世界第一部电影《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至今, 在短短百余年里, 电影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艺术流派与影视类型, 完成了从一种单纯的艺术类型到融合艺术、商业和文化于一体的影视文化的蝶变。在众多的电影门类中以描述青少年成长经历为题材的成长电影与青少年的联系最为密切。本文笔者主要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审视成长电影中的家庭道德教育, 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成长电影,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孝经》

上一篇:理事会协议下一篇:有关阳光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