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事故案例

2024-05-10

煤矿防治水事故案例(通用6篇)

篇1:煤矿防治水事故案例

吸取水害事故教训 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

新网8月3日电 据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消息,3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通知,要求认真吸取今年以来煤矿水害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

今年以来,全国煤矿安全形势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好转。但煤矿重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发生了4起重大水害事故,造成69人死亡,占煤矿重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44.4%和45.7%,水害防治形势严峻。为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安监总局要求,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牢固树立预防为主、从零开始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

通知指出,今年以来水害事故的主要特点是:小煤矿水害事故占70%左右;二季度之后水害事故上升;少数地区水害多发;透水水源以老空水和地表水为主;透水地点多数发生在掘进头。

通知指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一些矿井对防治水工作不重视,防治水机构、探放水设备、防治水技术人员不到位;防治水基础工作薄弱,水文地质资料不清,没有查明矿井和周边矿井老空水分布情况;防治水措施和雨季“三防”工作不落实,盲目开采急倾斜煤层,防隔水煤(岩)柱留设不合理,矿井排水系统不健全、违规建设井下防水墙,非法、超层越界开采;出现透水征兆时或暴雨洪水期间不严格执行停产撤人制度等。

通知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高度重视煤矿防治水工作。水害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伤和严重损失。因此,各地、各部门和各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防治水工作,将水害防治列入当前重要工作日程。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开展水害防治检查。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明确辖区内防治水重点地区、重点矿井,按照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开展煤矿水害防治专项监察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水害防治专项监察,加大执法力度。对发现的重大隐患责令煤矿企业要及时认真进行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经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二、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要督促各煤矿企业按规定配备矿井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探放水队伍;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老空水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留足防隔水煤(岩)柱;建立健全矿井地质报告、图件和基础台账,真正做到地质图件与实际相符,为防治水工作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对于新建或技改矿井,凡地质资料不清楚的,一律不予审批,不准开工;新建矿井井筒到底后,应当优先施工永久排水系统,永久排水系统形成前,不得施工三期工程。

三、认真落实井下探放水措施。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做好矿井充水条件分析预报,确定探水警戒线。探放水应当使用专用钻机,由专业人员和专职队伍进行设计、施工。探放老空积水最小超前水平距不得小于30m,止水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0m;不得用煤电钻代替探水钻进行探放水,不得用打钻、掘进出煤代替探放水。井下作业现场发现透水征兆时,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受水害威胁的所有作业人员,认真查明原因,采取有力措施;隐患未排除前,不得再组织生产。

四、严禁在水体下、采空区水淹区域下开采急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开采,极易抽冒、引发事故,今年多起水害事故均与开采急倾斜煤层有关。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要加强水害隐患的排查工作,特别是要排查采空区是否积水、煤层露头是否彻底充填,防止采空区积水、地表水通过裂缝(隙)与井下沟通,引起抽冒,发生事故。

五、严禁违规在井下构筑防水墙。井下需要构筑水闸墙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并按照规定进行竣工验收;否则,不得投入使用。原来已建设使用的防水闸墙,应当请有资质的设计部门逐个检查,有隐患的要立即加固整改并加强日常观测,存在严重隐患的,要立即拆除并制定安全措施,彻底消除隐患。

六、加强汛期水害防治工作。当前正值雨季,极端天气多发,各地要高度重视雨季“三防”工作。要督促煤矿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让每个入井职工了解透水征兆,熟悉一旦发生水害时撤离的路线。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遇到暴雨洪水灾害时,要科学判断、果断处置,一旦发现淹井险情,必须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作业人员。隐患没有排除的,不得安排下井作业。

七、严格事故调查工作。要按照“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已发生事故的调查处理,严格责任追究。对因非法违法生产建设造成事故的,要依法依规从严从快从重处罚;对瞒报谎报事故的,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瞒报谎报事故行为查处办法的通知》的规定从严处罚。事故调查处理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切实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努力提升防治水工作水平,有效遏制水害事故多发的势头。

安监总局要求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立即将本通知精神转发至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

篇2:煤矿防治水事故案例

(1)、矿井水害类型为老空(老塘)积水、断层裂隙水、钻孔积水。最常见的是老空(老塘)积水,老空积水主要老顺槽积水。

(2)、矿井发生突水事故时的预兆。矿井透水前主要有几种预兆:

(1)挂汗。(2)挂红。(3)水叫。(4)空气变冷。(5)出现雾气。(6)顶板淋水加大。(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8)水色发挥,有臭味。(9)采掘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10)裂隙出现渗水。

(11)探眼出水。

(3)、矿井防治矿井水害的主要措施:

•⑴、加强水害分析和预测预报,建立水害隐患档案。⑵、坚持复采块段用5米长钻杆探水“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开采时不得突破规程规定的隔水煤柱线开采,发现透水预兆及时汇报和撤离。

(3)、做好职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水害辩识能力和安全意识。

(4)、洪水季节,对主要硐口制定确实可行的堵水方案,并备好防洪材料。

(4)、发现突水预兆时的应急原则及安全注意事项:停、断、撤、报、查的原则,即工工作面一旦发现突水预兆时(在探水过程中发现探水眼有顶杆现象时不得拔出钻杆),工作面的人员必须先停止生产,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汇报井口值班及矿井调度室,并由矿井组织相关人员分析资料,查明情况。

发生水灾事故后的应急原则及注意事项:

⑴、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值班室将事故情况进行汇报。调度室值班根据灾情是否需启动事故紧急预案。

(2)、当出水量很大,现场人员必须按照避灾路线进行撤离。若避灾线路已经被堵,撤离时应尽可能向上一个水平撤退。

(3)、矿调度室在接到事故报告时,应根据事故可能波及的地点,及时通知附近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4)、井下人员如未能及时撤离至安全地点,遇险人员应尽量往上一个水平撤退。当被堵在上山独巷时,遇难人员必须保持镇定,避免体力消耗过多,不能喝井下的污水,需寻找裂隙水饮用。

(5)、发生透水事故后,井下排水设备必须正常运行,水泵司机必须坚守岗位,保证排水泵正常运行。

(6)、现场遇险的人员要尽量避开突水头,难以避开时,要紧抓身边的牢固物体,并深吸一口气,待水头过去后开展自救、互救。

(7)、不能急躁,保持好体力,找个风流畅通,顶板完好的安全地方藏身,合理利用矿灯电量。

(8)、利用可能发出的任何声音或光线向外界传送求救信号。

篇3:煤矿防治水事故案例

煤矿水灾害是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安全灾害之一,其中底板高压水通过隐伏导水构造突入矿井和废弃矿井积水因防水煤柱被破坏而突入矿井的水害事故尤为突出。本文根据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目前矿井生产对水害安全防范技术的基本要求,提出煤矿目前面临的水害问题及对防治水技术发展的要求。

1 煤矿水灾害事故的特点

通过对突水事故的初步分析,我国煤矿水害事故具以下特点:

(1)突水发生的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突水灾害的突发性强,人身伤亡较大。

(2)灾难性突水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即隐伏导水陷落柱造成的底板高压水突入和废弃关闭的小煤矿导通老空积水或地表水溃入。

(3)矿井发生突水与矿井的防治水措施及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初步分析,在近期发生的突水事故中,有70%-80%的矿井防治水措施落实不到位,矿井水害防治技术人员缺乏,水害安全管理水平低下。由此可见是否加强和重视防治水工作对于矿井有效控制水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4)突水事故的高发期往往出现在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期,矿井超设计能力生产往往是水害事故孕育和发生的前兆。

2 煤矿水灾害事故频繁发的根本原因

现有水害防治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不够,防治水技术与工作投入不足,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是造成矿井水害频发的基本原因。

矿井防治水技术手段落后,矿井水害条件预测的精度和广度不能满足大工作面快速机械生产的要求,是造成矿井水害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井巷工程的掘进速度明显提高,煤矿开采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开采深度和工作面开采空间尺度不断增大,致使水害产生的条件、水害威胁的程度以及水害形成的机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目前我国防治水技术和水害预测评价的理论基础仍然以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相关理论和我国20世纪80年代所积累的防治水经验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为主。矿井水害防治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特定历史阶段的研究成果都具有极强的时间效应和对特定采矿方式与采矿环境的适应性。历史所形成的传统的防治水技术措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现代化矿井建设与生产的要求,矿井生产的高产高效与防治水技术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必然会产生突水淹井事故的上升。

对于隐蔽型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不足,造成了对矿井导水通道的位置、分布、性质等的先知性和预先防范措施不到位,这是导致灾难性水害事故的直接原因。众所周知,煤矿水害产生的三大因素是水源、水量、导水通道,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查明这三大因素。很明显,在矿井突水的三大因素中,作为对水源和水量起决定作用的含水层,其补给和排泄条件具有区域性和面状分布的特点,因此往往是易于查明和预测分析的;但导水通道(断层、陷落注、不良封闭钻孔等)具有极强的局部性和难以预测性,大多数灾害性突水都起因于对导水通道的不可预知性。我国目前拥有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技术与设备对于断层和陷落柱等导水构造的精细探查精度和超前探测距离都不能满足现代化矿井对防治水工作的基本要求。

3 水灾害防治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对防治水灾害技术发展的要求

根据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目前矿井生产对水害安全防范技术的基本要求,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对新的采矿条件下矿井底板水突出机理的研究多年来沿用的突水系数理论是在浅中部煤炭资源小尺度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理论,而深部开采的围岩应力条件、矿压扰动和开采破坏条件都与浅中部开采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沿用原有的突水系数理论来指导大埋深、高水压、高应力、综合机械化开采条件下的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必然会给生产和安全带来误导。为此,有必要通过现场观测试验、理论计算分析和室内物理与数字模拟,研究在新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在综合机械化开采条件下,煤层底板水的突出机理和控制因素,为有效实施底板水的监测监控和适时预报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2)加强对新的采矿条件下煤层隔水底板防突水效应的研究对于矿井突水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水量、水源和导水通道,过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水量和水源。而对突水通道的研究工作较少,特别是对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防突水效应的研究成果更少。随着深部开采疏降难度的加大和对水资源保护的日益重视,深入认识和研究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防突水效应进而有效利用隔水层的自然防突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煤层底板隔水层的地质结构、岩石力学结构、采矿扰动破坏机理、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出煤层底板隔水层防高压水侵入和突出的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为充分利用隔水层的防突水效应安全回采深部煤炭资源提供水文地质安全保障。

(3)加强对隐伏导水构造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研发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对现有地质探查技术与装备总结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学科的技术进步与研究成果,针对目前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隐伏导水构造大距离、高精度探查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新的隐伏导水构造精细探查技术与装备。重点研究以三维地震勘探和矿井物探为主的导水构造高精度、长距离快速探查技术与装备,从质和量上提高矿井突水条件的探查精度和空间距离。

(4)加强对矿井底板水害监控预警技术与装备研究根据对矿井底板水害突出机理及主要控制因素的研究成果,利用突水信息原位采集技术、突水因素适时检测技术、突水因素远程监控技术、突水信息动态分析和人工智能判别技术,直接从矿井突水的前兆因素入手,利用现代信号检测、数据传输和模式识别技术,通过适当的传感器直接监测突水前兆因素的各项参数变化,研究确定矿井突水的发生条件和预报方法,建立矿井水害自动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开发相应装备,实现矿井水害的临突预报。研究开发矿井水害监控预警技术与装备,以实现矿井突水前兆的适时监控、水害控制信息的过程与动态分析、水害发生的即时预警。

(5)加强对奥灰水害快速处理技术与装备的研究,重点研究矿井突水淹井后突水水源的快速判别、出水点快速封堵、被淹矿井快速恢复等关键技术。

4 总结

随着煤矿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和工作面开采空间尺度的变化,水害产生的条件、威胁程度,以及水害形成的机理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因此,积极探索煤矿水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完善和推广矿井采掘条件下的水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对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当前我国矿井水灾害严重,矿井水灾害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矿的安全开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的特点,探讨了矿井水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防治水技术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煤矿,水灾害,原因分析,探查,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省身.煤矿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5:3-15.

[2]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河南省安全生产年鉴(2002)[M].河南: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108-116.

[3]Benjamin S Blanchard.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M].U.S.A:Prentice-Hal1.Ine.,1986:85-89

篇4:煤矿立井堵水案例

摘要:煤矿在掘进混合立罐窝至煤层底板下12.5m时出现突水,使掘进工作不能正常进行。文章采用改造底板及特殊工艺分步成功地将动态底板突水转换成静态可控流水直至最后治理不影响正常生产。

关键词:煤矿立井;突水治理;堵水案例

中图分类号:TD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093-02

1 概况

该矿立井位于井田的东北区域,设计井筒垂直深度300m,水平大巷沿煤层顶板布置在煤层中,井底马头门处底板标高+347m。井底罐窝底位于马头底板标高下20m处标高为+327m。

5号煤层底板至奥陶系石灰岩顶面距离18.05~38.92m,一般厚度20m左右。也就是说井底罐窝底底板可能破强含水层峰峰二段。

煤层底板太原组K2灰岩和石英砂岩属直接充水含水层,其水量稍大,充水强度稍强,由于太原组下部隔水岩层不稳定,该含水层与富水性强的奥灰岩溶水发生水力联系时,极有可能造成矿井突水。

煤系沉积基底为奥陶系灰岩,该层含水空间以溶蚀裂隙为主,富水性强且及不均匀,岩溶水连通性良好,区域性水位标高为+372.00m,由于太原组下部岩层隔水性能不稳定,奥灰水将对煤层开采标高+372以下均会构成威胁。

该矿煤混合立井净直径为5m、掘进直径7m、马头门底板标高为煤层底板标高、2012年12月底当罐窝掘至马头门下12.5m时即+334.8m时井筒与井壁结合部出现透水,透水量50~70m3/h,根据化验结果初步断定水源为间接裂隙导入的奥陶纪灰岩岩溶水。突水导致混合立井停工直至2013年5月的突水治理工作竣工后才正常施工。

2 治理方案

2.1 设计方案

用建筑架管在罐掘进底板上搭1.0m处搭建工作平台、以便钻机在水面上施工导水孔;在罐窝底四周施工132mm导水钻孔并安装108mm导水管;因为罐窝底板经常因为排水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积水,所以无法用常规材料固结导水管,我们选用高分子亲水材料美固德作为导水管固结材料;用60m3/h流量管道泵将导水孔中水排出,使井底不再积水以便于施工;导水孔工作正常后在罐窝底按设计施工周边和中介底板改造注浆加固钻孔,以改造加固罐窝底以下15m(设计7m突水防护层)范围的底板,以防后期向下延深罐窝至马头门以下20m时突水。

图1

2.2 因故变更方案

因施工过程中发现矿井总排水能力不能满足施工中透水量增加需要的排水量,故方案调整如下:

(1)撤除搭建的工作台钻机,放弃原来搭建的钻机平台;(2)用机砖垛和10cm木板在罐窝底板上搭建(水面以上)搭建一个混凝土承载平台,平台高度1000mm,平台下部为容纳积水空间;(3)在平台上施工2.6m厚混凝土,混凝土标号为C30、并在混凝土中参入防渗剂和少量速凝剂;(4)平台上的混凝土中预埋800mm混凝土管和4根108导水管,导水管下部与井壁壁根相接,在800mm混凝土管放置530mm塔式排沙水泵,水泵扬程50m流量80m3/h,水泵主要用于平台施工期间泵水;(5)平台上108mm导水管用于平台施工期间导水及平台凝固后向平台下容水空间注浆,同时在混凝土施工期间预埋9个后期深部注浆的133mm一级注浆套管;(6)混凝土凝固后,从井壁和混凝土管周壁之间及预埋的800mm管路四周预埋的高分子注射管中美固得高分子材料,以防用混凝土充注平台下空间时这些部位泄压泄水;(7)从800mm混凝土管中抽出排沙泵,用混凝土充注平台下部预留容水空间后再高压从800mm管道中、平台于井壁之间预埋的美固得注射管高压注入亲水高分子材料;确保原来预留的下部空间充满充实,再用混凝土和美固德充注下部预留空间时导水管路必须能正常导水。

3 施工工艺

以上工作完成后形成一个可靠的无水平台,用平台上的钻机从9个预埋的133mm一级套管中(套管上安装高压截止阀)施工直到平台下垂直18m的钻孔、并通过钻孔向深部以3~5MPa的压力注射水泥;水泥、胶泥土混合浆液。

4 治理效果

经过为时30天的施工,9个注射孔注入水泥150吨、胶泥土100多吨、2013年5月中旬爆破起除了2.6m混凝土止浆盖层及1m混凝土、美固德注射复合层,直至原来突水面,并向下再掘8m至标高+326.8再无突水、积水的踪影,收到了很好的治理结果。

5 分析及结果

第一次搭建平台施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矿井井底排水系统能力小,钻机平台下的突水点涌水不能及时排尽并经常处于积水较深的状态,更换流量和扬程较大的排沙泵后系统管路不能满足原来井底断层破碎带涌水、新钻孔涌水及钻机施工排出水需要,不得已调整为第二套施工费用较高的至浆盖方案。

如果矿井及立井排水能力能够满足原来井底断层破碎带涌水、新施工钻孔涌水及钻机施工排总水量需要,第一套施工方案还是比较经济可行的。

篇5: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总结(全面)

救援之我见

资源勘查工程0701 姜涛 2010年7月4日

王家岭突水事故及救援之我见

3月28日13时30分许,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

王家岭煤矿处于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属于河东煤田,为在建煤矿,隶属于中煤集团与山西焦煤集团合作组建的华晋煤业公司。事故发生点为煤矿北翼盘101回风顺槽。

王家岭矿是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的基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600万吨,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也就是说,这个矿还未建成投产就发生了严重的透水事故。这给煤矿在设计施工阶段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提出了警告。

论文中将介绍以下几点内容:1.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原因分析;2.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援救措施;3.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具体内容分述如下:

(一)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原因

1.王家岭透水事故的浅层原因

经分析,事故原因为废弃小窑老空水。

老空水从学术上来说也叫做老窑水,主要是指由于过去的一些煤矿开采,包括本煤矿的开采,也包括其它一些小煤窑的开采,开采完以后遗留下一部分采空区,这部分采空区被后期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充满,就形成了一些老窑积水。如果后期的地下采掘工程触及到这种老窑水的水体的边缘的时候,这部分老窑水就会以突然溃入的方式溃入到井下,造成一些突发性的水害事故。

老窑水导致的水害事故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突发性,因为老窑水不是一种赋存于地下介质的含水层的水,它是一个小的地表水体,所以一旦采掘工程触及它,它就会以溃入的方式突然涌入到井下。第二特点就是由于老窑积水常年处于一种封闭、缺氧的环境,它是一种高度的还原环境,所以老窑水往往是呈酸性状态,PH值都是非常低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由于这种高度还原环境,老窑积水里面往往富含有一些硫化氢的气体,而且硫化氢气体的浓度非常高。有些老窑水冲入之后,这种硫化氢气体由于浓度比较高,有时候也会给现场的接触的人员造成一些窒息性的死亡或者伤害。2.王家岭透水事故的深层原因

1)该矿施工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劳动组织管理混乱,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力。发现透水征兆,却未及时撤人。2)煤炭行业“国企垄断”的制度,从根本上导致了王家岭矿难的发生。

3)存在因赶进度、抢进尺而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

(二)突水事故援救措施

矿井一旦发生突水事故,事故地点人员应按《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规定及时汇报调度室,并通知、组织受灾影响范围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灾区。矿调度室接到事故电话后应向矿领导汇报,通知救护队及相关部门。成立救灾指挥部,有组织按步骤处理灾害。救灾指挥部成立后,应迅速判定水灾性质、了解突水点、影响范围、搞清事故前人员分布、统计撤离出井人员,分析被困人员躲避地点;根据突水量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积极采取排、堵、截水的技术措施。1.排水

老窑积水,积水量受老窑井巷空间限制,可选择排水方法处理涌 水。在王家岭煤矿突水事故中,采用4个方案同步实施:一是将井下水抽排向地面;二是利用井下可利用空间排水;三是井下水平钻孔泄水;四是从地面直接打钻排水。

(1)老窑水探放原则

依老窑积水数量的多少,矿井现有排水能力、老窑水的动力补给量、水质和疏放后可能解放煤炭的资源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安全、经济、合理为原则。对老窑水探放,视具体情况还可细分为:

1)积极探放

老窑区不位于河流或重要建筑物之下,排放老窑水不会过分加重矿井排水负担,且积水区下尚有大量矿产资源急待开采时,应积极探放,以彻底解除隐伏水患。2)先堵后探放

老窑区为强含水层或因其他水源水所淹没且出水点动力补给量大,应先堵住水点后再进行探放水。3)先降压后探放

对以静储存量为主,水量大、水压高的老窑积水区,应先从顶、底板岩层打穿层放水孔,待水压下降后,再沿煤层打探水钻孔。

4)先隔离后探放

老窑积水量较大,水质差(酸性大),或为避免长期负担排水费用,则应留设煤(岩)柱与生产区隔离,待到矿井生产后期再作处理。(2)探放水程序

老窑水探放一般是在正式探水前,对小窑或老窑积水区进行调查,圈定采空区范围,确定积水边界,随后划定探水线,编制探、放水设计,确定掘进超前距离。完成上述内容后进行探水和整理探水资料,随后确定掘进距离,通知开拓单位掘进,然后再探水,依此类推,循环进行,直到揭露老窑区,放尽积水为止。1)积水边界线的确定

将调查所行小窑、老窑分布资料,经物探资料,经物探及钻探核定后,划定积水范围,圈定积水边界,其深部界线应根据小窑或老窑的最深下山划定。2)水线的确定

沿积水线水平外推60m~150m距离划一条线即为探水线(上山掘进时为顺层的斜距)。此数值视积水边界线的可靠程度、水压力大小、煤的坚硬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当掘进巷道至此线时,开始探水。

3)警戒线

由探水线再平行外推50m~150(在上山掘进时指倾斜距离)即为警戒线。当巷道掘进至此线后,应警惕积水威胁,注意掘进时工作面水情变化,如发现有透(突)水征兆,提前探放水。(3)探放水钻孔布置

探放老空水钻孔,应按巷道的设计方向在其水平面和竖直面 内呈扇形布置;钻孔应成组布设,其孔数视超前距和帮距而定。1)竖直扇形面内钻孔间的终孔垂距不得超过1.5m。

2)水平扇形面内各组钻孔间的终孔水平距离不得大于3m。3)探水钻孔的最小超前距或帮距10m。

4)一般倾斜煤层平巷的探放水孔,应呈半扇面形布置在巷道正 前和上帮。

5)倾斜煤层上山巷道探放水孔,呈扇面形布置在巷道的前方。(4)探放水钻孔孔口安全装置

探放水钻孔应安设孔口安全装置。孔口安全装置由孔口管、泄水测压三通、孔口水门和钻杆逆止阀。(必要时安装)等组成。1)孔口管的安装与固定:

※ 选择岩层坚硬完整地段开孔,孔径应大于孔口管直径1~2 级,钻至预定深度后,将孔内冲洗干净。注浆使孔口管(管周围应焊 扶正肋骨片)与孔壁间充满水泥浆。待孔口管周围水泥浆凝固后扫孔,扫孔深度应超过孔口管长度0.5m。

※ 扫孔后对孔口管必须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应大于预计水 压并稳定30min后,孔口管周围不漏水时,方可钻进。※ 节理裂隙发育,岩石松软或破碎,无条件另选放水地点时,应注浆加固后,再安设孔口管。

2)探放强含水层水或需要收集放水时的水量、水压等资料时,应在孔口管上安装水压表、水门(闸门)和汇水短管等。

3)对水压高于1 MPa且水量较大的积水或强含水层进行探放水 时,孔口应安设防喷逆止阀。

4)在高压水喷出条件下继续钻进时,斜孔应使用孔口防喷逆止 阀,倾角50°~90°的钻孔可使用“孔口防喷帽”或“盘根密封防喷器”,钻具可使用“防喷接头”,上下钻可用“孔口反压装置”。

5)探得水压高于2MPa、水量大于60m3/h,需长期保留时,孔口 应使用双水门,下门备用。(5)探放水施工中的技术要求

1)钻进中应做好岩芯的采取和编录工作;必要时可保留岩芯。2)钻进时应准确判别煤、岩层厚度并记录换层深度。一般每钻 进10m或更换钻具时,测量一次钻杆并核实孔深。终孔前再复核一次,如有可能应进行孔斜测量。

3)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孔中的水压、水量突 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现象时,必须立即停钻,记录其孔深并同时将钻杆固定。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4)钻进中发现有害气体喷出时,应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将人员撤到有新鲜风流的地点。立即报告矿调度室,采取措施。5)钻孔内水压过大或喷高压水时,应采用反压和防喷装置的方 法钻进,应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

背紧工作面,在拦板外面加设顶柱或木垛,必要时还应在 顶、底板坚固地点砌筑防水墙,之后方可放水。※

对于水压大于2MPa,中间要穿过煤层的探断层水钻孔,在 打穿断层或含水层前,还应下第二层孔口管并超过煤层1 m以上。6)在探水孔施工中,见到含水层、断层、陷落柱和积水区之前,应停止钻进,安好水门后再继续钻进。

7)遇高压水顶钻杆时,可用立轴卡瓦和逆止阀交替控制钻杆,使其慢慢地顶出孔口,操作时禁止人员直对钻杆站立。8)应做到交接班时不停钻。

9)探放断层水的探水孔终孔后,孔内有水应进行放水试验。孔 内无水时应选择一个孔进行压水试验,检验断层隔水性能;压力一般应略大于断层所承受的静水压力。

10)探放水钻孔,完成探测任务后必须全孔注浆封闭,并做好封 孔记录。

(6)探放水的安全措施

1)探水的上山、下山及平巷,中间不得有低洼积水段。

2)探水巷必须在探水钻孔有效控制范围内掘进,探水孔的超前 距、帮距及孔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每次探水后、掘进前,应在起点处设置标志,并建立挂牌制度。

3)巷道支护应牢固,顶、帮背实,无高吊棚脚,倾斜巷有撑杆,使巷道有较强的抗水流冲击能力。

4)探放水地点必须安设电话和报警装置。

5)必须向受水威胁地区的施工人员贯彻、交待报警信号及避灾 路线。

6)探水巷道应加强出水征兆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 工作,及时处理。情况紧急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

7)“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 须有瓦斯检查员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超过本规程有关条文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8)上山探水时,一般应双巷掘进。其中一条超前探水、汇水,另一条随后用来安全撤人。双巷间每隔30~50m掘一联络巷并设挡水半墙。

9)放水工作应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

10)探放水人员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施工,未经审批单位允许,不得擅自改变设计。2.救人

透水事故发生后,应正确判断遇险人员可能躲避的地点,科学分析该地点是否具有人员生存的条件,然后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抢救。(1)当躲避地点比外部水位高时,遇险人员可能生存,对于这些地 点的人员,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打钻或掘一段巷道)向他们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以延长待救时间。

(2)当避难地点比外部水位低时,存在两种情况:

1)突水时洪水能直接涌入位于突水点下部的巷道(如平巷、下山),并把他们淹没,一般情况下,这些地点不会有空气存在,也就不具备人员生存的条件。然而,多次出现过人员躲在这些巷道高冒处获救的案例。

2)当突水点下部巷道全断面被水淹没后,与该巷道相通的独头上山等上部独头巷道,如不漏气,即使低于外部最高水位时也不会全部被淹没,仍有空气存在。在这些地点躲避的人员具备生存的条件。如果避难方法正确(心情平静、适量喝水、躺卧待救)是能生还的。

(三)水事故所暴露的一些问题

1.事发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

事发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未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2.劳动组织管理混乱 施工过程就存在隐患

为了赶工期、赶进度,当班安排14个掘进队同时作业,作业人员过度集中,且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不落实;工人工作量太大、超能力生产、赶进度,井下的通风、排水等设施不能满足工作面开展的数量。一些工人下井时没有经过培训,大多数工人根本不会使用自救器。

3.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

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 对措施;

4.隐患排查治理不力

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但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四)事故总结

1.提高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煤矿水害重特大事故多发,形势十分严峻。煤矿企业和各级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将水害防治监管监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分析研究本单位、本地区矿井水害防治的现状和加强此项工作的措施,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

2.认真落实矿井水害防治责任制

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水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对矿井水害防治负技术责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水害隐患严重的煤矿企业应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并根据煤矿企业实际情况,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水害防治技术人员。专职水害防治人员要具备地质类相关专业学历或经专业培训,熟悉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技术工作。3.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 煤矿企业要认真编制矿区水害防治规划、水害防治计划和水害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保证水害防治的资金、工程、设备仪器落实到位。要采用适合本地区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定期收集、调查核对本矿及相邻煤矿的废弃老窑情况,编制《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充水性图》等基础图纸,建立健全矿区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为水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技术依据。4.建立健全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煤矿企业应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预测预报,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每月应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其它矿井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水害隐患的排查。查出的水害隐患,要落实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水害防治工程应编制设计、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验收总结。5.建立完善的井下排水系统

矿井排水系统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仓、水泵、输电线路等设施,确保矿井正常排水,并满足特殊情况下排水需要。涌水量大的矿井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井底车场或井下中央泵房应设置防水闸门等防水工程。6.做好老空(窑)水的探放工作

老空(窑)水是煤矿的主要水害之一,必须高度重视老空(窑)水的探放工作。在探水前,分析查明老窑水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探放水时,要撤出探放水点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探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探放水时,要认真检查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确保探放水安全进行。搞好防治矿井水害的培训教育。矿井有突水预兆时,应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人员。煤矿企业应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专业队伍。

7.加强对煤矿水害的监察力度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受老空水、底板奥灰水或溶洞水威胁的矿井和水体下采煤的矿井以及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等实施重点监察,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责令停产整顿,凡整改不合格无法保障安全开采时,要移送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对发生事故的矿井要认真查清水害发生的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公布处理结果,吸取教训,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8.加强水害应急救援工1.在各类突水事故发生之前,一般均会显示出多种突水预兆。主要表现为:(1)煤层变潮湿、松软;(2)煤帮出现滴水、淋水现象,且淋水由小变大;(3)有时煤帮出现铁锈色水迹;(4)工作面气温降低,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5)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6)矿压增大,发生冒顶片帮及底鼓。

※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主要表现为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 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裂隙会逐渐增大,水量会增加。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出,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松散孔隙含水层突水预兆

主要表现为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会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沙; 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沙,流沙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浑,总的趋势是水量、沙量增加,直至流沙大量涌出;顶板发生溃水、溃沙,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以上预兆是典型的情况,在具体的突水事故过程中,并不一定全部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应该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尽量避免突水事故的发生。作

9.加强对煤矿井下水害探测方法技术的研究

目前常用的探测方法有直流电阻率法,包括直流电法仪和高密度电法仪都属于直流电法范畴,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引入地面施工方法的直流探测技术,直流电法的典型应用是沿巷道进行底板探测,探测深度可达100米,底板探测可以采用对称四极或者三极探测装置,直流电法的另一种变通用法是直流超前探测技术,最大探测深度达到甚至超过100米,对于探测巷道掘进前方含水构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探测掘进前方大于两米的充水废弃巷道,采空区、充水断层破碎带、充水陷落柱等地质异常。

音频电穿透法能透视工作面内部和顶底板,能查明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含水构造和导水通道,该应用也属于直流电法范畴,只是音频电穿透法扩大了直流电法的应用范围,它是利用采煤工作面形成以后的上下顺槽来开展探测工作。

与直流相对应的是交流探测方法,像频率测深(大地电阻率法),它的探测原理是相同极距下不同频率(波长)电磁波的趋肤深度不同,频率测深就是通过改变发射频率来获取不同深度的地质信息。

瞬变电磁法也属于交流电法,是一种发展中的井下勘探方法,和其它方法相比具有施工便捷,装置灵活、设备轻便的优势。但由于采用宽频接收信号,抗干扰能力较差,通常需要大电流激发,以获取满足信噪比要求的信号。瞬变电磁技术近几年开始进入煤矿探测含水构造,并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探测技术。

与电磁法勘探相对应的是各种体波和面波探测方法,主要有井下地震探测、瑞利波探测、TSP探测技术等等,这些方法技术探测断层等岩性变化的地质异常效果较好,利用这些技术探测含水构造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着,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探测含水构造还是应该首选电法类仪器。

篇6:煤矿典型事故案例

学习材料

西山生辉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六月

案例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山西洪洞县三交河煤矿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1991年4月21日16点05分,山西洪洞县三交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47人、重伤2人、轻伤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5万元。

一、事故发生经过

4月21日早8点班下班前井下停电,约14点30分送电。下午4点班工人约138人相继入井,16点05分203掘进工作面工人打眼使电钻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冲击波扬起巷道积尘,又引起全矿井煤尘连续爆炸,导致井下多处巷道支架被推倒,顶板冒落,平峒和大巷砌碹顶冒落103处、约530m,机电设备多数位移变形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井下通风设施(风桥、风门、密闭)全部摧毁。冲击波把平峒口摧毁4m,附近房屋摧毁三间半,致使当班井下138人及8点班未出井的5人和16点班正准备入井的4人,共计147名矿工全部遇难,另有地面2人重伤,4人轻伤。

二、事故发生原因

(1)二采区202、203工作面局扇串联通风,21日早八点班下班前井下停电、停风,造成瓦斯积聚,下午4点上班后,启动局扇通过串联风机将202工作面的瓦斯抽入203工作面,使203工作面的四顺槽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煤电钻失爆,工人打眼使电钻产生火花,导致瓦斯爆炸,冲击波扬起了全巷道的积尘,造成全矿井的煤尘多处爆炸。

(2)该矿没有认真吸取1980年6月8日瓦斯爆炸事故的教训。通风、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令、规程、规定要不折不扣的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人人皆知、遵章守纪。

(2)全面落实“一通三防”齐抓共管的责任制加强矿井通风瓦斯的管理。采掘工作面都应采取独立通风,局扇要有专人管理,不得随意关停,严禁工作面微风、无风、循环风、扩散风作业。矿井应按高瓦斯管理,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防止瓦斯积聚,杜绝违章作业,特别要重视煤尘管理,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改善装备,完善洒水灭尘系统,实行静压洒水除尘,工作面必须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喷雾洒水灭尘,各转载点喷雾洒水,各回风巷要设立净化水幕,各采区工作面设隔爆设施,要定期清扫冲刷巷道,实现综合防尘。

(3)严格电器设备的管理,建立防爆设备下井前的检查验收制度和井下电器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完善井下各种保护装臵,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消灭井下各种电器设备的失爆现象。

(4)建立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短期行为,改变领导作风,加强现场管理,狠抓班组建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井下。做到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在现场,狠抓“三违”,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三同时”即安全实施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矿井竣工验收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予以验收投产。按规定提取维简费,达到专款专用,其中安全设施费用必须提足管好,确实用到解决不安全隐患的安措工程上,包质保量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煤电钻钻出积水后,该矿领导不但不采取措施,而只用木塞堵住水孔,留下后患,继续冒险作业,是造成这次透水事故的直接原因。

(2)峪南煤矿未按正规排水系统排水,从90年7月开始就经常将295度巷内的水排至与之相邻的南坪煤矿的越界采空区,致使采空区积水增多,水压增大,最终冲垮隔离煤柱是造成这起透水事故的主要原因。

(3)有关部门发现该矿越界开采,并责令其停产,退回原界,而峪南煤矿有禁不止,继续越界开采,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4)峪南村两委对该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混乱,有章不循,只重视产值产量,不重视安全管理,五个兼职探水员未坚持探水工作,越界开采后在技术资料不全的情况下让工人冒险作业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5)矿管站有关人员对该矿安全生产尤其是探放水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不严。有关职能部门对该矿非法越界开采行为制止不力,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三、教训及防范措施

(1)各级领导和职工应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实把煤矿安全工作贯彻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真正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工作尤其是把预防重大事故的再次发生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2)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有关透水事故发生的规定和措施加强防探水管理,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边探边掘”的原则。配备足够的探放水专业的技术人员,制定探放水规程和措施经矿技术人员和矿长亲自审阅签字并经安监批准方可执行。有重大隐患的探放水规程措施须报请上级主管部

案例三:顶板事故

山西汾西矿务局水峪煤矿 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

1985年 4月6点10分,汾西矿务局水峪煤矿采煤二队3209工作面距机尾64.5m处发生一起重大冒顶事故,冒顶长度12m,高度4m,压住6人,全部殉难。经济损失49.6万元。

一、事故经过

该面于1985年正式投入生产,6日8点班由于金属支柱数量不够,停产补充柱子200根。7日零点班又开始生产,并于8点经行初次放顶。

初次放顶后,采空区除机头和中部局部破网冒落岩石外,仍有110米没有冒落,形成大面积悬顶,直接威胁工作面安全。当即矿调度主任指示沿工作面采取打剁的措施控制顶板,由于4点班已下井,队长只用电话通知井下开溜工转告带班班长,但未交待支设数量及位臵。代班长也没有安排打木剁。当班由机头开始割底煤40.5米、放顶33米。升井后代班长向队长和安全科值班安全员汇报了当班生产情况和没有打木剁的情况。8日零点班班前布臵接前班割底煤20米,而未布臵木剁,班长将人分为三套,每套2人。分三段作业。采煤工从距机头27节槽的位臵向机尾方向放震动炮30余米,在放炮过程中由于顶板压力小,支柱质量差,连续打倒柱子。局部有下沉现象,班长组织人及时扶起被打倒的柱子。时间约5点30 分班长叫两名开溜工到工作面帮助二、三段回柱放顶煤,第一段回完,在二、三段接头处开口,分别向下、向上回柱,第三段刚回一根柱、第二段刚回第三根柱。由于工作准

患。

(3)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严格认真落实各级技术责任制,认真地编写,审批和贯彻作业规程。

(4)对职工教育抓的不好,职工的技术素质差,生产中存在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不懂操作规程盲干的现象,今后要加强安全教育遵章守纪,对“三违”行为严肃认真的追查处理。

案例四:火灾事故

辽宁抚顺矿务局胜利煤矿

电器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发生在1961年3月16日16点58分,地点是矿井西部280米水泵房,因高压配电室二号电容爆炸,酿成一场火灾。可燃物猛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烟、杂物、有害气体。由于烟流失控,高温烟流蔓延窜到入风井及配电室及附近区域及相邻采区,致使在这个采区工作的人员因突然窜入的烟流熏倒、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身亡,共计伤亡141人,是我国煤矿史上罕见的惨重的火灾事故。同时烧毁电缆1万米、电机设备170台、火药3吨、雷管10万发,封闭回采工作面420米、绞车道2条、回风道2条、总经济损失448万元(1961年物价指数)

一、事故经过

1961年3月16日14点47分,矿区域变电所发现2.2kw电力系统A相接地,经选线检查于15点30分查明是10号线路接地,即将其电源切断,这场火灾是供电系统混乱,导致电器设备部件爆炸、引燃可燃物与木支架造成。其过程:

1、当10号线发现接地,在拉闸后检查故障时,一名矿建技术人员急于生产,擅自将12号与10号线的联络开关合闸送电。造成二次系统接地,矿调度认为10号线路拉闸,又发现接地,错误的判断接地不是10号线的问题,便盲目二次送电长达131min,导致电容器爆炸。2、10号线电缆头是7月份冒雨制作的,质量低劣,绝缘程度低,又没有做耐压试验。致使A相接地使B、C两相温度急剧升高,同时2号电容器自安装以来长达3年没有检查维护,造成瓷瓶放电产生电弧,相间短路爆炸。

由上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混乱,机电设备严重失修和缺乏维护,目前又缺乏严格的送、断电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人员失职。

(2)伤亡事故的原因分析

从矿井对本次事故程度的资料和相关参考资料的介绍看,在这次事故中没有任何人员因直接救火而被烧伤或者致死的,同时救灾期间也没有发生瓦斯爆炸之类的事故。事故伤亡141人都是由于一氧化碳中毒和窒息死亡的,因此可以认为,在这次重大火灾事故中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经验对通风控制不利,矿井通风系统不尽合理和通风设施布局欠妥以及缺乏有远见的火灾时期通风控制措施计划所致。

综上述火灾根本原因在于:

(1)机电管理混乱,导致电容爆炸引燃可燃物;违章作业,非电工操作,电管人员不知不晓,盲目送电;电缆接头和电容器的制作、安装质量

1车先干。苗说完就离开了。到调度汇报请示,得到调度员的许可和答复后,返回运搬队值班室。约过了二十分钟苗走出运搬值班室查看,看到副斜井上部车场钢丝绳在动,便以为工程队已按规定和副斜井人员取得联系返回值班室。

在同一时间,当苗去调度室汇报时,工程队张海有在没有与井口人员和开绞车司机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擅自行动,指挥本班人员将空车挂好安排人员下井。并同本班其它人员一起将悬吊式悬吊器抬起。然后亲自打点将6个空车从右侧道放下之后,安排王井口打点。自己随其它人员一起下井组织清理工作。

凌晨两点工程队6个空车装完打点升井,绞车启动后约2分钟,由于变坡点吊式挡车器提起高度不够,使挡车器左挡车粱插入矿车上边的自动摘钩环中。造成左行道上的下行矿车自动脱钩跑车。矿车跑至副斜井下部单道变向叉时与右侧上行的6个矿车中的第四个相撞,根据现场勘查上行6矿车的第三、四矿车的连接装臵撞断,碰头插孔被拉开,手接环飞出。第四、五、六矿车撞出12.9米翻到在右帮。矿车中的道渣、旧料石、杂物从车厢飞出,散落在下部车场16.1米的坡段,造成该坡段的工作人员伤亡及部分电气设备损坏。

二、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我们对这一事故经行了调查分析,是一起重大的恶性责任事故。

上一篇:一个博士的sci论文写作建议分享下一篇:2017~2018学年新目标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