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2024-04-17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共6篇)

篇1: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一、概念内涵

数据库通俗的讲就是存储数据的仓库,那么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在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上存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我们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就是为了将各类规划数据、图纸、地理信息等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后,合理的、有顺序的存放在相关硬件介质上。就好比在仓库内分门别类的将物品存放。这样的好处是数据库调取内容方便、快捷,并且具有较高的易扩展性和独立性。空间规划数据库是后续建设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核心,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使用需要以空间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是信息平台的内容支撑,信息平台的使用要以数据库的调用为前提。因此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搭建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一项基础性也是一项核心工作,是连接空间规划成果与信息平台的纽带。

二、提出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总体战略。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2017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开展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总体要求是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推进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已成为党和国家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并放在突出位置加紧安排部署并持续推进。

《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明确六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要搭建基础数据、目标指标、空间坐标、技术规范统一衔接共享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设“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各试点城市要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同步完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建设流程

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包括资料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编辑、数据质检、数据入库,如下图所示。

资料收集各种图形、图像、文本数据,规划成果数据。数据转换针对各部门规划数据、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同坐标系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工作,统一坐标系统并尽量保持原始数据的信息量。数据编辑对空间数据进行数据的编辑和数据属性表的录入。数据质检针对在数据转换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属性表字段问题,空间实体的拓扑问题,进行修改和修正。数据入库在进行完上述工作后,把满足 多规合一 一张图标准数据库的数据导入数据库。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库过程图

本文内容观点来源于中研智业集团编著出版的《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百问百答》和《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关于“多规合一”更多的内容,请参阅出版专著或咨询中研智业。

【公司链接】中研智业集团是我国专业从事政府咨询产业化运营的集团股份公司,是我国县域决策服务高端智库,定位于“中国县域经济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市县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创新引领者”。近年来公司深耕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专业领域,经过多方考察交流、多轮系统学习、多次专题研讨,通过承担省级空间规划课题方案研究制定、市县级开发区“多规合一”多个项目案例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经验积累。同时,在已经出版近10部专著基础上,编著《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百问百答》、《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图解“多规合一”》、《空间规划研究》专著,整理《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政策汇编》、研究编制《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技术体系文件》,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专业领域的创新引领者。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我们将更加深入理论学习、技术创新、实践总结,为各级政府提供更为科学、务实的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综合解决方案。

篇2: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一、空间规划的现实及问题

规划是为实现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空间规划是对国土空间系统统筹的安排,是公共管理部门实施国土空间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规划伴随着人类产生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前瞻远谋、走在前沿,约束、规范并指导发展。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由于规划本身的特性要求,空间规划一贯以严肃、严谨、科学、法定、连续、系统、刚性、权威等个性特征为自身标签和社会认同。但近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规划的本能严重退化,规划的个性日渐缺失,规划任性和管理随意问题严重且呈蔓延之势。

一是规划繁杂且不协调、不衔接、不统一问题突出。我国现行规划类型众多,涉及到空间资源利用的规划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项规划,在同一空间存在较大差异甚至相互矛盾。规划的不协调、不衔接、不统一已严重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甚至造成空间管理无序、土地资源浪费、环境保护失控等问题。

二是规出多门、各自为政,协调统一管理难的问题突出。现行的各项空间规划体系“条块分割”现象严重,职能被分散到几个行政主管部门体系中。从地方层面看,各规划在各自的行政体系架构中展开,均采取“政府负责、部门落实”的垂直管理方式,分别对各自的规划工作进行管理,使得出现“条条”协调不力、“块块”关系混乱的局面,规划协调实施难以落实。

三是规划内容边界模糊,指标、标准等技术不兼容问题突出。规划职能边界模糊,内容交叉重叠,也造成部门职责难以厘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各项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不

一、关注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使得各自编制的出发点、技术路线均有差异,从而导致目标和结果差异明显,给指导实践带来困惑。

四是规划视同“花瓶”,有法不依、有规不执问题突出。我国规划管理随意、刚性不足、法定性不强、连续性缺失已成顽疾。公共管理部门受发展观、政绩及考核导向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规划贯彻执行及管理随意任性,政府换届规划随之换届,领导变化思路随之变化。同时规划虽然均经历的相关法规法定程序,但在权利和法律之间,利益与法规之间,往往权利任性至上,将规划束之高阁,计划赶不上变化,规划赶不上调整。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阶段,深化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动规划体系及管理方式创新,探索实施“多规合一”,确保空间规划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已成为我国规划领域的迫切任务。

二、多规合一的提出及背景 窗体顶端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决定》明确了城镇建设空间规划改革的方向。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指出,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方式方法,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并以这个为基础,把一张蓝图干到底。2014年2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要求严格划定“三线”,具体包括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强调,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相互衔接。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

201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明确,“十三五”规划将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方式方法,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并以此为基础,把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中,将三规合一作为2014年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之一。指出进一步明确开展县市的空间规划试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多规合一。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开展试点的主要任务及措施,并提出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

2014年10月,国家住建部规划司在嘉兴市召开“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由住建部门联系的8个试点县(市)要按照“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要求,做好一张图,建好一个平台,实现“多规合一”全覆盖。

三、多规合一的意义及必要

规划领域所呈现出的现实和问题,已成为规划行业的顽疾。其问题背后反映的是有法不依、有规不执的当前发展无序、管理随意的无奈现实,因此加快推进规划体制改革,以多规合一为基础,完善规划体系,具有现实及长远意义。

一是适应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的要求。新常态下,发展观发生了重大转变,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走集约节约、创新高效发展道路成为迫切任务。既往规划乱象折射的胡发展、硬发展,盲目发展及无序发展等必须彻底革除,以多规合一为基础规划体制改革是适应、影响和推动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

二是解决规划诸多弊病、矛盾、不畅问题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横向、纵向、综合、专项等规划琳琅满目,各个管理职能部门各成体系,以规划指导发展本身没有问题,但各种各类规划之间内容冲突、边界重叠或空白、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且规划视同“花瓶”,严重影响规划的有效实施。多规合一将从技术上、管理上根本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规划有效落地实施。

三是实现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需要。国土空间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规划无序带来发展无章,乱建乱占、乱拆乱挖,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空间布局不科学不合理,环境破坏,生态受害,造成了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发展负面损失,严重挑战人类的生存底线和秩序。多规合一旨在站在空间管控和科学、合理、和谐的角度,确保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

四是深化公共规划管理体制,重构良好规划体系的需要。规划所显现的诸多现实问题,造成的诸多发展问题和国土空间不节约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实现良好的公共管理秩序,尤其自然空间的管控,是公共管理部门的基本和根本职责。深化改革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强空间管理,多规合一是深化公共空间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改革重构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需要。

五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执政、依规办事的要求。从十八届四中全关于依法治国决定,到四个全面的论调和要求,有规有矩必须成为常态。规划乱象折射的无序发展,映射的是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缺失,权大于法、利高于规,有法不依有规不执,关键是缺严肃强硬的法治保障。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深化规划体制改革是强化、严肃和加强规划立法及严肃执法的要求。

四、多规合一的内涵和本质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多规合一试点通知等官方的表述,“多规合一”基于国土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的相互融合,实现一个区域空间、一个空间规划、一张发展蓝图,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追溯我国规划法规管理及规划体系的延续演变,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自从2013年以来多规合一提出及试点实施,公共管理部门、规划行业领域及社会大众等均对多规合一较为陌生和模糊,认识理解千差万别,甚至出现规划无用论、规划形式论、规划唯一论等不同论调。到底如何理解多规合一,在本文之前的论述中已做了大量的阐述。

一是多规合一不会改变或弱化规划的本质属性,多规合一的要求是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规划是对未来的预先统筹安排,始终对发展前瞻远谋,约束规范并指导发展。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多规合一要求一张蓝图干到底,更加强化的规划的预先安排性和科学性,更加强化了其对发展的约束性、法定性和权威性。不要无视藐视规划,让规划有意为无意成为花瓶和摆设,规划不要再任性换届或因人因事而随意变化。

二是多规合一不是一个区域只编一本规划,多规合一的目标是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建立新的规划体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体系及政府公共组织管理要求,必须要求各项职能专业分工、科学管理,而规划是实现科学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多规合一不是一本形式上规划解决所有职能部门的问题,而更多是规划衔接协调和重构规划上下位等法规和管理体系的问题。不要多部门多职能规划相关打架,相互矛盾,相互冲突,而且还互不兼容、互不相让,不要再维护权与利而损害生态及社会公共利益。

三是多规合一不是形式上的多个规划简单融合,多规合一的根本是解决空间有效管控和持续发展问题。社会系统的多个部门、多个分工职能管理及多个规划有其存在的必然和管控的边界,多规合一除了规划本身字面上纸面上衔接协调融合之外,更多强调公共管理部门如何利用多规合一的规划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及长远问题。国土空间具有唯一性,不要再为了规划而规划,为了少数权和利进行规划,不要再无视环境,不要再浪费唯一的空间资源,不要再走不持续的发展道路。

五、多规合一实施的难点

我国现行规划体系及法规要求,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发展,各自规划均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惯例,实现多规划合一,要打破原来的条框,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基本要求,当前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难点,不容回避,且需要深入解决。

一是规划期限问题。各个规划由于政府行政条块的制约,形成了包括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多个规划体系。由于不同规划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不一样,编制规划期限相差很大。例如城乡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划期限是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5年等。规划期限的不同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规划基期千差万别,起点数据不统一,难以有效融合各规划。二是规划期不同,导致现状分析、空间开发、用地使用、生态环保等分析与预测难以吻合等。

二是规划体系问题。当前国内规划主要有几大类型组成。一是发展规划,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代表,重点是明确区域未来发展定位、方向和思路。二是城镇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代表,主要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三是土地规划,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代表,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四是专项规划,即从各部门职能出发,编制的各类专业性规划,如交通规划、生态规划、社会事业规划等为代表。多类型的规划出自于不同职能部门,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没有明确的法规要求,均以一个空间范围为规划对象,而缺乏上下位及管理关系,同时由于使用用途的不同,导致规划之间衔接融合度越来越难。

三是基础数据问题。多规融合关键是要实现一张蓝图,是将各类规划最终成果集成于一张图管控之上。因此,规划的数据对实现多规融合非常关键,但从当前基础数据和信息的来源看,不同规划基础底图也不一样。例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依据是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规划依据是空间信息数据图,规划建设部门依据是地形图。基础数据不统一导致对各相关数据的整合力度不够,且各类规划基础数据,如底图、坐标、目标及指标分类规范均不一样,因此较难难将各规划数据实现在统一图纸上。

四是技术标准问题。规划由不同部门组织编制,由于制图单位不同,容易造成制图精度不同、绘制技术体系不同、比例尺不同、坐标偏差等,造成不同规划中用地大小不同,很难实现图纸叠合。例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管制区分为“允许建设”、“有条件建设”、“限制建设”和“禁止建设”,城乡规划体系对“用地单元建设适宜性”的等级评定按“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适宜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划分,两者对土地空间管制的分类方法不同。

五是管理机制问题。健全的规划监督实施机制是推动规划有序实施的保障。但从当前规划的实施监督看,相差很大。例如城镇总体规划是有城乡规划法,城乡规划法对城市规划制定有一些规定,然后又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实施细则等。土地利用规划也是有法律依据的。但其他一些专项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法律支撑,而监督实施的责任又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不可避免地影响规划实施。

六、多规合一实施的建议

多规合一需要推陈出新、破旧立新,需要规划体制改革的信心和恒心。多规合一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方面,是一个系统复杂且较为漫长的过程。多规合一需要先学习试点、后总结推广,需要一定的路径策略。

一是以编制各项规划之上位规划,解决多规合一的基础技术问题。多规合一涉及到基础数据、坐标、技术底图及历史资料,技术标准和分类等问题,要较快统一需要过程,而且较为复杂。围绕多规合一的目标和实质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把历史多年多部门的规划技术参数、软件和标准完全统一成一个模子,理想化需要但必要性值得商榷。因此建议多规合一在各项规划之上编制一个区域性的空间管控规划或发展总体规划,统一规划目标、规划期限、规划技术标准等,进行宏观边界规模及功能、定性、指标管控等,以此规划指导各部门各职能规划编制和实施,一方面可以达到多规合一的目标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让解决多规合一中涉及的历史的、复杂的基础技术问题。

二是以构建大数据智慧信息平台,解决多规合一的实质突破问题。互联网信息、移动通信、信息软件、智能、智慧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工作生产生活方式,自然的自觉和不自觉的解决了之前长期困惑问题,提高了社会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当前大数据平台、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已经进入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领域,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及土地、规划、环境、安全等专项职能智慧信息模块的建设和应用颠覆和改变了传统国土空间、城镇规划和环境约束的管理方式。虽然我们目前提出推进多规合一,正在探讨多规合一的技术标准问题,但可以肯定的说,可能信息技术已经或即将进入我们的规划管控领域,自觉不自觉的运用大数据和智慧信息平台管理我们的国土空间和各项规划,此时此刻,多规合一问题不再变得历史复杂,诸多问题迎刃而解。因此多规合一真正实质的突破口将会是智慧信息平台的普及和应用。

三是以成立高规格规委领导组织,解决多规合一的管理机制问题。在我国,任何规划和事项,领导组织及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落实执行情况。我们当前的各种规划出自不同管理职能部门,管辖着一定领域的经济或社会事务,各个部门区分垂直管理的和当地政府管理,规划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管理权限,往往我们各自部门的权限基本上都是圈际封闭和难以挑战的,同时由于多数规划服务部门属于同一级别,协调、衔接、统一是难上加难。用常规的协调衔接办法注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建议成立人大下属的区域规划委员会或规划领导小组和机构,统筹管理多规合一空间管控规划的实施,重大项目审批及指导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和统筹。在多规合一规划体制上提高级别和规格,提高权威,从组织行政的方式解决多规合一的统一问题和执行实施问题是必要和必须的。

四是以规划立法及监督问责形式,解决多规合一的长期执行问题。任何好的规划以人治而非法治均是会流于形式的,没有法规保障的规划是软弱无力的。我国长期以来的法治淡薄、人治权治利治,用规划弄政绩,拿规划当花瓶摆设等问题长期而实际的存在,且为通常惯例、习以为常。我们的规划名目繁杂,但真正按照长期坚持和执行少之又少。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决定中指出要加强空间管控,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要加强规划立法,加强公共空间管控和建设新的规划体系,深化规划改革和规划立法不容忽视和迫在眉睫。因此,建议国家加快推进规划法治建设,严肃规划法纪;另一方面在地方多规合一中,要积极通过地方人大立法,同时建立规划的跟踪监督评价和问责机制,确保多规合一顺畅执行。

“多规合一”发展历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新一轮改革任务艰巨繁重。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空间规划体系不完善、空间规划管控不力、土地资源利用不集约等问题日益突出,推进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创新空间规划体系,是提高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工作会议等对空间规划改革、“多规合一”均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决定》明确了城镇建设空间规划改革的方向。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指出,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方式方法,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并以这个为基础,把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4年2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要求严格划定“三线”,具体包括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强调,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相互衔接。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

2014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时明确,“十三五”规划将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能够实现“多规合一”的方式方法,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并以此为基础,把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4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中,将三规合一作为2014年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之一。指出进一步明确开展县市的空间规划试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多规合一”。

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了开展试点的主要任务及措施,并提出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

2014年10月,国家住建部规划司在嘉兴市召开“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由住建部门联系的8个试点县(市)要按照“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要求,做好一张图,建好一个平台,实现“多规合一”全覆盖。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其中特别提出,要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

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同意海南省就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与此同时,各省也纷纷结合自身情况确定了省层面的市县“多规合一”试点。

2015年9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组织编制并印发《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试行)》,为推动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奠定基础。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会议强调,要提升规划水平,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为促进“多规合一”在新常态下,提高城市空间管控水平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2016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6年2月23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总书记听取了浙江省开化县对开化关于“多规合一”试点推进落实情况的汇报后,认为开化的试点经验切实可行,值得肯定。

2016年3月,为有效落实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制定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的重点任务要求,3月2日和3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分别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合作机制。

2016年7月,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规划和国土两个职能部门的合并,意味着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和城市总体规划更加协调统一,从体制上为“多规合一”树立了良好的示范。

随着国家政策层面要求不断提高,规划改革的实践工作逐步深入,从最初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规合一”,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再到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生态规划、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教育等公共服务规划相互协调的“多规合一”,为规划体制改革实践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区域破解发展难题找到了突破口,也为提高城乡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奠定了基础。

“多规合一”规划思路

中研智业集团紧跟国家规划设计政策要求前沿,通过10余年经验,1500余项规划案例积累,结合较长时间的专题研究,以及实践主持青海省河南县等地“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自有的一套“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和实施路径。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工作会议精神为引导,围绕城镇建设空间规划改革的总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划,以专项数据库为支撑,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以规划立法、体系完善、体制创新为保障,着力构建由“一个技术报告、一张蓝图、一个数据库、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组成的“五个一”空间规划体系,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格局,切实提高政府的空间管控能力,全面推进区域规划体制改革。

二、规划原则

坚持统一协调、求同化异的原则。“多规合一”工作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部门协作、公众参与、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工作模式、技木方法、信息平台,找准规划差异,依法依规,应调尽调。同时,充分吸收各规划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已有成果,寻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大优势空间,实现各规划成果的全方位优化融合。

坚持底线思维、集约节约的原则。生态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一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因此,“多规合一”工作应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建设用地增量,以批复用地规模指标为上限,合理确定新增用地规模。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互协调。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破解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导向, 以深入调研为基础,针对区域发展建设现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乡镇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专题研究,找准“短板”和突破口,明确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多规合一”技术报告和规划控制协调体系,并突出区域特色。

坚持近实远谋、分步实施的原则。多项规划的协调统一,不仅是内容、指标、图纸的统一,还应保持目标和时限的一致性。编制具有统领功能的区域“多规合一”技术报告应将规划期限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定出总目标、总指标、总布局,以及对应的控制协调体系,对应到三个规划阶段中去,体现规划在远近、虚实、深浅上的层次感和可操作性。

三、实施路径

第一步,制定“多规合一”实施方案,明确推进思路、目标及具体工作部署;第二步,进行“多规合一”基础性研究,完成《“多规合一”技术报告》编制及专题研究;第三步,完成“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工程;第四步,整合空间数据,构建专项数据库,建立区域空间规划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实现“一张蓝图”管控全域。

具体如下图:

图1 “多规合一”实施路径图

四、“多规合一”主要内容

“多规合一”涉及全域、多部门、多领域、多专业,是一个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系统。因此,不但需要完整的规划体系,统领多种规划执行实施,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支撑,更需要简单化、可操作、可视化及交互式的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辅助决策,保障区域空间有序发展。通过对规划编制思路梳理和路径研究,我们提出“多规合一”的“五个一”成果组合。其中,“一个技术报告”——《“多规合一”技术报告》; “一张蓝图”——《“多规合一”“一张图”》; “一个数据库”——《“多规合一”专项数据库》; “一个平台”——《 “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

“一套机制”—— 规划标准技术体系、空间管理法规体系、业务联合审批体系、协调运行保障机制等。

“多规合一”规划成果分析

一、“多规合一”技术报告 Ø

研究内容

按照“全域一体”的理念,一是统一发展思路、发展定位、总体布局、总体目标,确保同一区域“多规”在思路、定位、布局、目标上无冲突、无矛盾;二是研究“多规合一”技术标准或导则,分析多规差异,处理好“多规”之间技术规范的统一;三是划定控制线,以及“三生”空间;四是研究空间规划底图,统一边界、范围、用地性质、用地分类标准等。五是完成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题研究。

Ø

主要框架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现状概况

第四章 规划解读与分析

第五章 多规差异分析与处理 第六章 多规控制线划定 第七章 各类规划修改建议

第八章 “多规合一”一张图指引 第九章 实施保障措施

附:专题研究报告、图册。

二、“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工程 Ø

成果内容

以“多规合一”技术报告为统领,以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调”数据库为基础,统一转换“多规”图件坐标系。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建、国土、环保、民政、林业、水利、交通、旅游、文物保护等所涉及的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参数等多元化信息融合到一张1:10000比例尺的图上。

Ø

框架内容

“一张蓝图”主要明确的是区域“五线”和“三生空间”,其中“五线”是依据空间资源的不同使用功能,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及产业园区控制线、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生态安全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和文物古迹保护控制线等控制线;“三生空间”是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三、“多规合一”专项数据库 Ø

建设内容

按照“多规合一”标准规范,以区域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为支撑,以已有编制成果为基础,整合发改、国土、规划、环保、林业等部门的空间数据,建立“多规合一”专项数据资源目录,形成专项数据库,实现核心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整合。通过建成一个“大数据”数据中心,满足“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应用要求,为相关单位在业务管理、决策分析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

Ø

主要框架

(1)“多规合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包括卫星影像图、中心城区1:2000地形图、其它区域1:10000地形图、行政界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政务电子地图数据等。

(2)“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库 包括土地规划期末地类数据、土地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规划拼合数据、“两规”建设用地差异数据、建设项目布局数据、“多规合一”用地数据、“多规合一”控制线(五线)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模调入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模调出数据等。

(3)已有审批管理资料数据库

包括建设项目立项(核准、备案)、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环评意见、林业意见、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建设用地批准书、集体所有证、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国有建设用地实用权出让、储备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等。

(4)其它相关资料数据库

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治规划图、旅游资源规划图、林地保护规划图、水资源规划图、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等。

图2 “多规合一”专项数据库

四、“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Ø

建设内容

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选择安全、高效的地理信息平台软件(GIS)等基础软件,构建“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实现地图操作、信息查询、多规成果质量检查、多规冲突分析、数据共享和交换、统计汇总分析、控制线检测、项目选址辅助决策、多规数据成果管理等功能;提供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等。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它既是支撑“多规合一”工作的“数据中心”,也是服务于各部门业务办理的“服务总线”,统一管理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是满足“多规合一”块状管理的核心。

Ø

建设框架

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实现地图操作、信息查询、多规成果质量检查、多规冲突分析、数据共享和交换、统计汇总分析、控制线检测、项目选址辅助决策、多规数据成果管理等功能,提供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等。主要包含子系统如下:

(1)成果质量检测子系统

“多规合一”成果质量检测子系统将按照《“多规合一”成果数据标准》、《“多规合一”工作技术指引》的要求,为“多规合一”提供进行成果检查工具,工具提供成果目录规范性检查、核心数据坐标系与图形空间范围检查、核心数据图层命名及结构规范性检查、核心数据属性字段值检查、核心数据空间拓扑关系检查和“多规合一”工作统计表的输出等功能。

(2)成果数据管理子系统

面向全域的“多规合一”数据库管理人员,基于C/S架构,实现各辖区“多规合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审批管理数据、其它相关数据的数据输入、输出、入库及动态更新管理等,具体包括地图操作、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空间分析、数据编辑、数据输出、空间数据入库、空间数据更新等功能。

(3)冲突智能检测子系统

该系统提供规划之间的“多规”冲突检测分析、控制线检测、旅游资源开发时序检测等功能,系统提供按任意范围、行政区划范围等条件对多规之间、多规差异图斑数量、涉及面积等进行统计,以表格、柱状图、饼图、专题图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差异情况,并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用地协调台账,进行差异情况初步处理意见,得出:增加规模、核减规模、修改用途、暂不处理等统一的处理措施。

(4)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

基于“一张图”的基础上,实现“多规合一”各类成果的展示与分析。集中管理“多规合一”编制成果和相关局委办的审批信息,为建设项目的审批提供图形浏览、规划信息查询、规划成果查看、辅助决策、项目辅助选址、统计报表、打印输出等协同办公所需的信息和功能。

(5)数据共享交换子系统

通过“多规合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子系统实现以下功能:一是“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在各辖区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共享交换;二是将“多规合一”数据成果和相关功能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共享与发布、注册与申请、审批与管理;三是平台提供标准的服务接口,方便与“多规”部门或政务中心现有的或新建的业务审批系统进行耦合与集成;四是从技术层面上完全支持今后与环保、林业、交通、市政、水利等专业规划“多规合一”一张图的集成;五是为规划业务审批系统的建设提供共享基础。

(6)“多规合一”协同工作平台

横向覆盖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区域共用的协同工作平台。针对“多规合一”运行管理要求,整合各部门审批业务,审批业务再造,实现“多规合一”业务并联审批。秉着共建、共享、共用原则,通过“多规”协同业务平台实现与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的数据对接,融合多个部门相关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实现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7)“多规合一”配套业务系统

针对“多规合一”运行管理要求,各部门在已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改造或新建,实现与“公共平台”的对接,形成多个新的业务系统(发改、国土、规划)。各部门业务子系统不仅是部门业务办理的系统,还是“多规合一”协同应用的根基。

(8)“多规合一” 综合监管系统

“多规合一”综合监管系统作为协同工作平台的一部分,主要用来对各部门的项目审批业务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各部门的行政效能进行科学定位的评价,进而提高各部门行政效率,提高行政透明度。

(9)“多规合一” 建设项目管理系统

本系统对项目数据进行标准化归档,实现按项目来源实现政府、企业用户的在线信息填报和审核,政府项目管理系统根据内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项目的上报和下发,推动项目调度和监管,项目图文信息关联查看、准确、实时的跟踪把控项目进展,为项目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10)移动办公系统 在统一“多规合一”平台基础上,建设完成移动办公系统,实现手机和电脑的联合信息化办公,弥补电脑固定场所办公的束缚。主要实现功能包括:系统登录、在办信息浏览、在办信息图文一体化查询、规划信息移动端查询、“多规合一”通知公告、日程管理、今日提醒、法律法规、通讯录等功能。

图3 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平台总体框架图

五、“多规合一”实施保障 Ø

主要内容

依据国家、省有关规章及行业标准规范,规范并完善规划标准技术体系和空间管理法规体系;研究协同办公模式,构建业务联合审批体系;优化区域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环境,建立协调运行保障机制,从而为区域“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及规划管理、空间管制提供安全平稳的运行环境。

Ø

体系框架

(1)规划标准技术体系建设

依据国家、省有关规章及行业标准规范,制定适用的、开放的、先进的标准化体系,包括《区域“多规合一”一张图数据标准》、《区域“多规合一”数据入库标准》、《区域“多规合一”用地分类衔接标准》、《区域“多规合一”数据处理标准》、《区域“多规合一”平台服务接口标准规范》、《区域“多规合一”规划信息交换与共享规定》等标准规范。

(2)空间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制订规划管理办法,从“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角度重新梳理规划体系,同时针对各类规划的制定、实施和修改等环节提出应遵循的程序要求,从而推进规划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地方立法, 规范范围调整、变更相关事宜,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业务联合审批体系建设

针对区域规划管理、空间管制相关制度的不足和空白,制定规划衔接、数据共享、规划审批、业务联动、平台运行、监督监管、绩效考核等相关的管理制度,为区域科学发展、科学规划提供制度保障。(4)协调运行保障机制建设

篇3: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 新一轮改革任务艰巨繁重。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空间规划体系不完善、空间规划管控不力、生态系统侵占干扰、土地资源利用不集约等问题日益突出, 推进空间规划体制改革, 创新空间规划体系, 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是贯彻落实五大理念, 提高政府空间管控能力, 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规合一”, 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 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多规合一”不是把各类规划简单地叠加整合集成在一张图上, 而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探索, 是发展理念和行政审批方面的创新性改革。其目的一是解决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 保障旗县规划有效实施的迫切要求;二是强化政府空间管控能力, 实现国土空间节约、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三是改革政府规划体制, 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要求, 推进空间规划体制改革, 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也是目前我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推进空间规划改革和“多规合一”工作, 对于我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和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对于有效解决目前我区各盟市旗县规划交叉重复、布局冲突、相互矛盾以及国土空间管理低效、管控粗放、生态侵扰、手段低下、管控不力等突出问题,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篇4: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关键词:多规合一;城市;空间规划;构建

构建“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就是要将发展规划确定的“要做的事”,同空间规划确定的“在哪里做”,在一本规划和一张蓝图上,得以统一和完整地体现。这一过程,实质上是按照各项规划的功能和定位,紧密衔接、重新梳理、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的过程。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阶段,深化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动规划体系及管理方式创新,探索实施“多规合一”,确保空间规划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已成为我国规划领域的迫切任务。

一、“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简析

(一)“多规合一”的概念

“多规合一”是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高度衔接统一,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平台上,解決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期限不一致、缺乏衔接等问题。“多规合一”实质上指的是使现有各类规划的共同内容保持一致性而开展的技术协调,协调的重点是城乡用地发展,协调的核心是形成适度的规模、统一的边界和良好的秩序。通过规划对接和部门协商,促使涉及空间的规划内容基本一致,形成一张蓝图,从而释放出因规划矛盾而沉淀的建设用地指标。与此同时,搭建信息平台、改进项目规划审批方式,以促进信息公开、行政效率提高。

(二)“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呈现一种“纵向到底、横向并列”的网络状。在国家、省级层面,由于空间尺度大,各类规划的矛盾尚不明显,到了市级层面,面对同一个具体的空间进行规划实施,各类规划的矛盾集中爆发,出现规划内容打架、管控空间重叠、审批部门众多等问题。地方政府对如何落实各类上位规划无所适从,为协调众多的专项规划和部门诉求而费尽心机。地方层面的空间规划冲突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城市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管控土地使用、上报上级部门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基础数据、用地分类标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存在较大差别,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又缺乏空间支撑,规划无法落地。“经规”的发展目标、“城规”的空间坐标与“土规”的规模指标“三标”不衔接,造成“有地没项目、有项目没地,有地有项目没规划”等现象,导致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目标存在偏差。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不合理。各类空间规划依据的国家编制办法、法律法规互相矛盾,城市各管理部门职责交叉、审批程序繁琐,地方与国家、省级部门事权不清,城市管理“缺位”、“越位”,造成审批效率低下、治理能力不强。为此,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均希望通过“多规合一”工作,协调好各部门规划,形成有共识的“一张蓝图”,破解空间规划冲突,通过“多规合一”而引发的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通过“多规合一”的机制创新,理顺管理体制,厘清国家、省级部门的事权划分,推进简政放权。

二、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

(一)理清三大关系

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首先要理清三大关系。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按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空间规划应从包揽一切、无所不能、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规划转变为在市场经济主导下、有限责任、重点放在公共资源管制和公共物品供给等市场机制失灵领域的规划;二是横向各部门间的关系,合理施行政府部门的重构和职能调整,并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最终实现各部门的事权不重叠、不缺位,规划管理综合能力提升;三是纵向各级政府间的关系,城市层面的上位规划应是宏观和战略性的,既要明确市县必须贯彻的“刚性内容”,确保守住基本资源底线,把握宏观发展方向,又要为城市留足发展的“空间弹性”,调动城市政府的发展积极性。

(二)找准目标定位

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当前建构空间规划体系的目标与城镇化后期国家和地区的目标有所不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仍然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动力源泉。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未来我国城镇发展应实行“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并举,在明确生态环境底线的前提下,实现新型城镇化,即“五位一体”的、兼顾发展和保护、兼顾近期和长远的城镇化。生态文明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这个阶段的空间规划体系,既不应延续过去以建设为主导、侵害自然与人文资源的扩张型模式,也不应简单照搬在城镇化后期的规划方式,过早框定城镇发展的永久边界,过早提出限制城镇发展的策略。

(三)树立多维思路

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技术思路绝不仅仅是“保护性要素”叠加的“生态底线思维”,更需要在此基础上以人的需求和城镇发展为核心建立“社会公平思维”和“经济竞争思维”,如果偏颇一方则会导致空间规划体系无法满足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面对城镇这个复杂、开放的巨大系统,空间规划需要具有为城市政府树立长远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的“战略性思维”,从空间资源保护、空间要素统筹、空间结构优化、空间效率提升、空间权利公平等方面突破,建立起合理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机制。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工作任重而道远,地方层面的“多规合一”探索将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中,要理清三大关系,找准目标定位,树立多位思路,积极探寻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之路,建立有效的规划、有限的管理、规范的秩序,从而实现城市治理的民主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蓝枫,顾朝林,王伟,邹军.推进"多规合一"深化规划体制改革[J].城乡建设,2015,05:20-23.

篇5: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1.在哪个发展规划中,首次尝试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规划

C.“十二五”规划

D.“十三五”规划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2.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要求,“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展望到()年。

A.2020

B.2025

C.2030

D.2035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3.规划目标包括()主要目标、规划指标。

A.总体目标

B.基本原则

C.主要任务

D.指导思想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4.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

A.社会控制理论

B.公共治理理论

C.自组织理论

D.社会公平理论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5.我国最早正式提出主体功能区理念的是()。

A.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B.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C.党的“十七大”报告

D.党的“十八大”报告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以下属于区域规划的是()。

A.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B.“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C.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D.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7.到2014年,我国已经编制了()个“五年计(规)划”。

A.10

B.11 C.12

D.13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8.根据十八大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

A.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B.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9.根据诺瑟姆曲线,如果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超过(化的成熟阶段。

A.25%以下

B.50~70%

C.超过70%

D.超过80%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10.下列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的是()。

A.综合性

B.基础性

C.战略性

D.约束性),则处于城镇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1.下列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主要内容的是()。

A.开展国土空间综合评价

B.确定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C.分析区域发展环境

D.明确区域空间开发战略

E.制定区域政策与绩效评价方向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2.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是什么?()

A.涉及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B.涉及重大利益结构调整的重大事项;

C.涉及社会关注度高且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事项;

D.规划审批机关认为需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划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3.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请问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A.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

B.结构调整阵痛期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期 E.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用户答案:[ABE] 得分:4.00

4.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B.人口规划

C.区域规划

D.城市设计

E.交通规划

用户答案:[ABCE] 得分:4.00

5.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特征为(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0.00

6.刻画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是()。

A.可利用土地资源

B.人口集聚度

C.交通优势度

D.自然灾害危险性)。E.生态系统脆弱性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0.00

7.2014年8月,国家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这些部委包括()。

A.发改委

B.国土部

C.环保部

D.住建部

E.交通部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8.下列属于省级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的是()。

A.可利用土地资源

B.环境容量

C.生态系统脆弱性

D.人口集聚度

E.经济总量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9.在规划编制情况的评估中,对规划内容的深度要求达到(A.可监测

B.可评估

C.可分解)。D.可考核

用户答案:[ABD] 得分:4.00

10.发展规划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A.综合协调功能

B.信息导向功能

C.直接分配资金功能

D.政策指导调节功能

E.引导资源配置功能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3.规划中的目标与指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的包容性更强、更有原则,而目标是对指标的具体化。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4.政府是规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5.发展规划衔接要遵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服从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下级政府规划服务上级政府规划,专项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的原则。

Y.对

N.错

篇6: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数据库

【本题型共 0 10 道题】

1.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

A.社会控制理论

B.公共治理理论

C.自组织理论

D.社会公平理论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2.主体功能区中的开发特指()。

A.资源开发

B.农业开发

C.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

D.科技开发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3.总体规划具有()、纲领性、综合性的特征。

A.指导性

B.战略性

C.针对性

D.操作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4.在哪个发展规划中,首次尝试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思想()。

A.“十五”计划

B.“十一五”规划

C.“十二五”规划

D.“十三五”规划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5.以下属于区域规划的是()。

A.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B.“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

C.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D.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6.到 2014 年,我国已经编制了()个“五年计(规)划”。

A.10

B.11

C.12

D.13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7.在我国三级发展规划体系中,最贴近群众,也最具操作性的规划为()。

A.国家级规划

B.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规划

C.地市级规划

D.市县级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8.根据十八大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

A.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B.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10.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层级为()。

A.国家、省、市县

B.省、市县

C.市、县

D.国家、省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 0 10 道题】

1.规划的政策措施通常包括()。

A.体制机制保障

B.法制保障

C.要素保障

D.指标保障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2.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应()。

A.内容简明

B.数据可靠

C.任务明确

D.分析权威

用户答案:[ABD] 得分:4.00

3.发展规划成果的形式有()。

A.文本

B.附表

C.图件

D.专题研究

E.编制说明

用户答案:[ABCDE] 得分:4.00

4.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B.人口规划

C.区域规划

D.城市设计

E.交通规划

用户答案:[ABCE] 得分:4.00

5.下列属于优化开发区域的主导因素特征指标的是()。

A.拥有一个 100 万人口以上的核心城市

B.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较好,其增加值在 GDP 中的比重已呈现上升态势

C.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然较高

D.人口、城镇和产业的集聚程度比较高

E.因人口、产业集聚而出现较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6.规划咨询质量管理职责中,下列属于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有()。

A.负责制定和批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主持管理评审,批准评审计划与评审报告

C.审批规划咨询项目负责人任职资格

D.负责规划咨询项目质量分类管理和成果质量审核及质量抽查

E.组织对客户投诉和不合格项目的分析、评审,督促落实纠正措施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7.刻画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是()。

A.可利用土地资源

B.人口集聚度

C.交通优势度

D.自然灾害危险性

E.生态系统脆弱性

用户答案:[BCE] 得分:4.00

8.发展规划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A.综合协调功能

B.信息导向功能

C.直接分配资金功能

D.政策指导调节功能

E.引导资源配置功能

用户答案:[ABDE] 得分:4.00

9.在规划编制情况的评估中,对规划内容的深度要求达到()。

A.可监测

B.可评估

C.可分解

D.可考核

用户答案:[ABD] 得分:4.00

10.下列政策属于主体功能区区域政策的是()。

A.财政政策

B.医保政策

C.土地政策

D.人口管理政策

E.人才政策

F.环境保护政策

用户答案:[ACDF] 得分:4.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 5 5 道题】

1.规划指导思想一般是一些套话和大话,在规划中可有可无。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2.在“十三五”时期,国家正在探索推进省级层面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3.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5.政府是规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 10 道题】

1.在我国发展规划体系中,以国土空间为对象编制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空间规划为()。

A.总体规划

B.专项规划

C.区域规划

D.主体功能区规划 用户答案:[D]

得分:4.00

2.德尔菲法一种利用函询形式进行的集体思想交流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的反馈函询法。

A.署名

B.匿名

C.命名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3.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集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下风下水区域,要尽可能保留一定范围的限制开发区域

B.位于优化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下游河段的相邻区域不宜设置重点开发区域

C.考虑对老少边穷区域的政策扶持,有一定数量的重点开发区域可以分布在条件适宜的相对欠发达地区

D.重点开发区域要与国家和省(区、市)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布局相协调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4.总体规划具有()、纲领性、综合性的特征。

A.指导性

B.战略性

C.针对性

D.操作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5.根据分层划区法,若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且属于当地的战略地区,应划分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6.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7.我国第一次组织开展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是哪一年()。

A.2003 年

B.2005 年

C.2006 年

D.2008 年 用户答案:[A]

得分:4.00

8.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原则上要确定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9.总体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哪一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A.上级

B.本级

C.上级和本级

D.上级或本级 用户答案:[B]

得分:4.00

10.到 2014 年,我国已经编制了()个“五年计(规)划”。

A.10

B.11

C.12

D.13 用户答案:[C]

得分:4.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 10 道题】

1.规划咨询质量管理职责中,下列属于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有()。

A.负责制定和批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B.主持管理评审,批准评审计划与评审报告

C.审批规划咨询项目负责人任职资格

D.负责规划咨询项目质量分类管理和成果质量审核及质量抽查

E.组织对客户投诉和不合格项目的分析、评审,督促落实纠正措施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2.按开发方式分,主体功能区可以分为()。

A.优化开发区域

B.城市化地区

C.重点开发区域

D.限制开发区域

E.禁止开发区域 用户答案:[ACDE]

得分:4.00

3.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应()。

A.内容简明

B.数据可靠

C.任务明确

D.分析权威 用户答案:[ABD]

得分:4.00

4.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主要从下面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的状况。()

A.要素条件

B.需求条件

C.相关及支撑产业

D.公司战略

E.经济政策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5.发展规划的实施,需要有一批实体化的载体作为支撑,主要有()。

A.重点工程

B.重点园区(基地)

C.科技专项

D.政策文件

E.土地指标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6.关于主体功能区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既是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的重要基础;

B.主体功能区体现适度均衡发展的理念;

C.主体功能区强调主体功能;

D.主体功能区是静态与动态的矛盾统一。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7.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请问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A.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

B.结构调整阵痛期

C.重要战略机遇期

D.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期

E.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用户答案:[ABE]

得分:4.00

8.政府推动规划实施的具体举措有()。

A.推进规划联动

B.下达实施命令

C.落实分解任务

D.明确载体支撑

E.抓好项目带动 用户答案:[ACDE]

得分:4.00

9.总体规划通常包括了经济、政治、()等多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A.文化

B.社会

C.生态文明

D.党的建设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10.发展规划公开征询公众意见的方式,主要有()。

A.专家论证会

B.问卷调查

C.电子邮件、信件等方式反映意见

D.网络投票

E.委托第三方机构采用民意测验 用户答案:[BCDE]

得分:4.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 5 道题】

1.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一个经济周期通常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2.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规划由中央会同省级确定,明确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四类主体功能区,空间范围原则上应全覆盖。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3.当代福利理论演变的核心是重构国家、市场及社会三种力量在福利体系中的功能及角色。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4.00

4.指数评价法是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的定性方法, 判别评价法是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的定量方法。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4.00

5.规划是制定政策的依据和目标,而政策是实现规划的措施和保障。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上一篇:剧组工作人员聘用合同下一篇: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