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在红尘的女侠散文

2024-04-28

隐逸在红尘的女侠散文(共3篇)

篇1:隐逸在红尘的女侠散文

隐逸在红尘的女侠散文

江湖,一直是我极为喜爱的一个词。 江湖上需有一叶扁舟,需有一匹骏马。一叶扁舟可以遥遥轻扬在平静的江湖之上,而岸边必有青葱的悬崖和成片的桃花。一匹骏马可以飘飘驰骋在动荡的沙漠之中,而天边必是残阳如血或黄沙扑面。会有小洲,会有客栈,还会有红尘闹市和缠绵悱恻的情节出现。 江湖中的女侠,骑马带剑,却粉面皓齿,身轻如燕。行侠仗义,豪情万丈。行走江湖,如履平地。恨时手起剑落,柳眉倒竖;爱时酣畅淋漓,毫不畏怯。她可以劫富济贫,神出鬼没;亦可以弹琴作赋,煮茶吟诗。在一朵花前,可以流连几个时辰,静待花开;在一个劫中,可以用几秒的时间挥剑斩断需斩断的麻烦。 江湖中的女侠眼冷而心热。眼冷,看透世间万象,看透人心情薄,所以她不相信承诺,就像不轻易相信眼泪;所以她不去许下承诺,就像不轻易落下眼泪。心热,所以执着地去保护心灵的圣地,去呵护生命中尊重的人、事。眼冷,所以会有叹息;心热,所以不轻易叹息。江湖中的女侠静若止水。 江湖的故事很多,情节却往往相同。无非是恩义情仇,却常常演绎得淋漓尽致。忠必竭诚尽虑,义则肝胆相照,情必坚贞不渝,仇必刻骨铭心。江湖中的人物一生只如一首歌曲,却将这歌唱成绝唱。行走江湖中的女侠爱恨情仇不落齿间,心却如明镜照见世事险恶。 寻寻觅觅,江湖在哪里? 江湖在哪里?江湖或许在那方宁静的书斋中,平静的.书斋深夜就会充斥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任思绪的骏马去驰骋。江湖或许在那窗明媚的阳光里,一个下午,一杯香茗,陪伴整个江湖的比武争锋恩仇演义。江湖或许在一天纷扬的大雪中,一夜飘飞,飘飞,飘飞的就是荡气回肠的故事。江湖或许就在一个平平常常的小女子心中,她循规蹈矩,尊老爱幼,不闯红灯,不翻栏杆。她买菜做饭接送孩子赡养老人,眉宇间温顺和蔼,心地上善良纯净。 可是,没准儿她就是个隐逸在红尘的真正的女侠!

篇2:隐逸在红尘的女侠散文

一、隐逸文化与文人园林的关系

隐逸文化以老庄哲学为基础, 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世哲学, 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春秋战国伊始, 出现了中国隐士的鼻祖——庄子。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竹林七贤、戴逵、陶渊明等, 将隐逸文化推向成熟。隐逸文化经由唐宋时期的传承, 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寄情山水俨然成了文人士大夫的一种风尚, “隐逸”成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现实需求。得志时, 他们向往隐居安适的生活;失意时, 他们需要以山水和文艺慰藉心灵, 因此更向往闲散的归隐生活。由于生活意志的不同, 文人士大夫采取的隐逸方式也不同。有心隐、身隐、充隐等, 而唐代的白居易的观点最为流行。白居易将隐逸分为三类:“大隐”“小隐”和“中隐”。“大隐”又称“朝隐”, 在朝为官又能面对喧嚣的朝政淡然处之。“小隐”是退隐山林。“中隐”是担任闲职, 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园林中, 寄情文艺, 在山石花木中体味林泉之乐。隐逸在精神上表现为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宁静悠然的环境和淡泊清高的人格追求;在行为上表现为避世弃俗, 选择短暂或长久地远离尘世喧嚣, 在山林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作为一种活生生的文化存在, 隐逸文化在古代审美活动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文人士大夫的隐逸之风成就了隐逸文化, 而文人园林是隐逸文化活生生的物质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族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部分文人开始摈弃了对社会功名利禄的追求, 走上隐逸之路, 平凡的农村田园成为他们心灵的寄托和心志的栖息地。典型的有“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矢志不与司马政权合作, 他向往出世的生活, 他造园筑池打铁, 以此表示自己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的态度。“家有盛柳树, 乃激水以圜, 夏天甚清凉, 恒居其下傲戏, 乃身自锻。”1体现了他的精神特质。唐宋是中国文人园林中士人隐逸文化的兴盛时期。这时, 许多文人士大夫, 寄情于林泉丘壑, 热衷于园林艺术, 并直接参与建造私家园林或别业。他们将山水画、诗与造园联系, 借鉴山水画的画意、画理和画境塑造园林景观。例如宋代, 人们普遍借鉴文人画的形象和法则来造园, 文人画理加上匾额的诗文意境, 使文人园林质朴、雅致的风格更加突出。文人士大夫在园林中进行品茗斗茶、结社赋诗、绘画、弈棋、四时饮食、欣赏园艺、收藏和品鉴文玩古董、讲学著书、研求禅理等活动, 以此抒发情怀。经过元代的滞缓状态后, 到了明清时期, 人情以放荡为快, 世风以奢靡为高, 自然山水被搬到宅中, 文人园林的建造活动进入了辉煌时期。文人墨客长期的隐居生活进入了全新状态, 除了远离尘世, 隐身于山林的表现外, 闹世取静, 尽情享受世间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观念, 使隐逸文化有了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文人园林是隐逸文化活生生的载体, 文人园林是千百年来隐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隐逸文化是文人园林的灵魂

文人园林的命名及园内建筑和景点的题名上彰显隐逸之风。文人士大夫通过园林的命名来表达自己的隐逸之心。典型的有苏州的“网师园”, 意为隐于渔钓之园。网师园建于南宋淳熙初年, 名为“渔隐”, 有隐居自晦之意。另据记载, 清乾隆年间, 园归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宗元退隐后, 借“渔隐”的原意, 将自己比作渔人, 于是以“网师”作为园名, 隐含园主归隐山水的情怀。又如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 园主王献臣借用潘岳《闲居赋·序》中“庶浮云之志, 筑室种树, 消遥自得, 池沼足以渔钓, 春税足以代耕……此亦拙者之为政也”这段话为园取名曰“拙政园”, 表达了归隐田园之意。自宋代以来, 苏州以“隐”“逸”命名的, 还有隐圃、招隐堂、小隐堂、笠泽渔隐、桃花小隐、恰隐园、逸园、逸我园、静逸园等。众多隐逸主题园的出现, 彰显着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结。此外, 士大夫们通过造园将追求并标举的人格完善表现在园内建筑和景点的题名上, 以期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在园林中出现了诸如求志、养真、澹心、隔尘、颐志、正气凛然、志清意远、静观自得、藏修息游等直抒胸臆的园林景点题名。典型的有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他在对自己园林中的溪、山、泉、池、堂、亭等景物的题名中, 都用了“愚”字, 表达自己情怀孤傲、不落世俗的人格追求。

文人园林的风格散发隐逸文化之朴素、清雅、俊逸的韵味。主要体现为文人园林建筑宁静自然、简洁淡泊;装修和陈设雅致朴素等。例如文震亨主张园林要“随方制象, 各有所宜, 宁古无时, 宁朴无巧, 宁俭勿俗, 至于萧疏雅洁, 又本性非强作解事者所得轻义矣。”2要求园林建筑构件的款式自然大方, 反对过分雕饰。而李渔说园林建筑物的装修“宜简不宜繁, 宜自然不宜雕斫。”3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收录的门窗、栏杆、地铺的样式风格简朴, 并指出“雕镂易俗”4。造园实践正是如此, 文人士大夫在修筑园林时, 建筑物色彩以黑白灰绿中性色为主, 白墙、灰瓦、原木色木构件的搭配, 与自然山水相和谐, 形成淡雅朴素、超乎自然的色彩环境。门窗和栏杆等装饰部件多选花纹古朴造型简洁的样式, 台基铺地采用青砖灰石, 用碎瓦、鹅卵石铺设的地面图案清洁雅素。在他们看来简单的一花一木、片山勺水也可成趣, 成就出虚静恬淡之境。清代郑板桥的园居生活正是如此:“茅屋一间, 天井一方, 修竹数杆, 小石一块, 便尔成局, 亦复可以烹茶, 可以留客也。月中有清影, 夜中有风声, 只要闲心消受耳。”“一块石, 两竿竹, 小窗前, 清趣足, 伴读书, 戛寒玉, 夜灯一红, 窗纸绿。”这里所描述的素朴、简净的环境, 正是文人士大夫超然、淡泊心境的写照。

隐逸文化影响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手法。文人士大夫运用虚实相生、衬托、以小见大、借景、障景、漏景等造园手法构筑出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用花木、假山、建筑分隔空间, 通过曲廊、回廊、小径等指引观者来到特定的观赏空间, 或是水绕亭台, 或是雨打芭蕉, 或是明月杨柳风。身处如诗如画的环境, 无拘无束、清静闲适之感往往会油然而生, 在自然生态中, 人性得以归复, 自然美和人性美交融契合, 展现了造园的艺术的审美价值。例如“拙政园”的入口的设计, 传神地“再现”了《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进入旧园门, 走进夹道, 只见两旁界墙高耸, 夹道迤逦, 不见尽头, 惟有隶书砖额“得山水趣”, 透露些许山水信息, 引人前行。再探着走过一段漫长的窄弄, 仍不见山水踪影, 游人在狐疑中北行, 良久见一腰门, 上有隶书“拙政园”匾额。步入腰门, 横在游人眼前的是一座黄石假山。假山上石笋争高, 藤萝漫挂, 石隙中时有花卉枝条迎风摇

试析中国动画新思路

——汉代画像砖

蔡爽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市300384)

摘要:中国动画应更加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动画设计应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对民族文化的关注, 把民族文化与现代动画科学技术相结合, 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延续与发展, 不但是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体现, 更是开拓中国动画市场的一条光明大道。将汉代画像砖的艺术成就与现代动画艺术相互渗透, 可以使中国动画作品独具一格, 这不单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也为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与探索。

关键词:传统艺术形式;汉代画像砖;中国动画

基金项目: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BD20119202) , 谈说画像砖风格动画的尝试与表现, 负责人:商箫怡。

动画作为一门综合艺术, 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已经有80多年历史的中国动画, 也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例如, 《大闹天宫》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 无论从角色、场景的造型设计, 到角色的动作设计, 再到整部动画片的画面、音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动画片的最高水平。当时的中国动画尝试了多种的动画制作方法, 大胆运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国画、剪纸、木偶、泥塑、皮影、年画等, 将动画形象塑造的生动丰满, 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得到发扬。还有运用中国传统水墨技法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世界动画发展中创造了一种罕见的动画形式。优美的画面和诗般的意境, 使中国动画艺术进入了更高的审美意境, 标志着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 中国动画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动画的艺术形式、动画的传统制作方法、甚至于动画的观念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现代的世界动画逐渐脱离了传统动画的一些限制, 开始迈向无纸动画, 这使得一直以来运用传统制作方式的中国动画出现了不景气的迹象。

在中国,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特别是一些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的动画作品, 既承担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也起着对传统文化再发展和再创造的作用。换句话说中国动画应更加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 动画设计应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对民族文化的关注, 把民族文化与现代动画科学技术相结合, 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延续与发展, 不但是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体现, 更是开拓中国动画市场的一条光明大道。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流传下来的陶彩、漆器、画像砖、泥塑、蜡染、皮影、

曳。假山挡住了游人视线, 走进假山, 见一洞口, 进入洞中, 循光探索前进, 心有危机, 身却无危险, 出了石洞, 见池中架有石桥, 远香堂立于山池之间。进入远香堂, 透过明窗环顾四周, 心、眼豁然开朗, 秀木抱池, 亭台楼阁环列, 让游人切身体会到了武陵渔人初见桃花源的情景, 一时洗净铅华。

文人园林既是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日常生活的理想居所, 更是他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站在审美高度追求生活, 通过经营园林来完善自身人格, 感受着人生, 求得心灵世界的自在和自由。而其中蕴含着的, 正是在隐逸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千古梦想。了解隐逸文化及其与文人园林的关系, 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人园林的内涵, 对造园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剪纸、木雕等,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特色。早先在日本夺得最优秀奖的中国动画《桃花源记》, 就是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动画上的一次突破, 片中运用国画、剪纸、皮影等表现手法, 加以电脑动画技术, 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

那么我们不妨尝试运用中国汉代画像砖这种艺术形式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 既能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理念等方面彰显中华民族的神韵, 又能大力推动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

汉代画像砖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其艺术特性与现代艺术特性有着奇妙的联系。由于汉代画像砖与现代动画所处的时代不同,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同, 导致艺术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汉代画像砖既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富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 与现代动画所具有的叙事性, 生动性, 夸张性的特点不谋而合。

汉代画像砖起源于战国, 到两汉时期开始盛行, 大多数以壁画形式出现在墓室和宫殿建筑上, 汉代画像砖分为用刻好的模型印制和直接在砖上雕刻两种形式。可以说, 汉代画像砖是集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语言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是具有特色的中华民族艺术遗产。

汉代画像砖通过丰富的演绎表达方式, 其表现手法主要有高浮雕、半浮雕、浅浮雕、阴线刻、凸刻线等, 因而形成了一种一砖一画面的完整的立体图像形式。汉代画像砖是运用分层分格的构图方式处理画面的, 打破了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 将三维空间中的形象和场景层层重叠, 形成了构图饱满、细致、均衡的特点。无论是大型的叙事题材画像砖, 还是小幅场景描绘的画像砖, 都表现出了其整体构图的完整流畅, 气脉贯通的图像特征。汉代画像砖的绘制忽略细节方面的刻画, 以整体画面的连贯为主, 运用概括和归纳的表现手法, 在完整表现画面情节的基础上, 运用的表现形式是线与面的表现, 用较少的线条, 用简洁的手法绘制最完美的画面;用剪影的形式, 通过运用比例夸张的姿态来表现对象的动势与情绪, 用大块面与简练的线条来描绘形体, 达到线与面的完美统一, 使整个画面栩栩如生。重神似, 轻外形, 这一点与现代绘画和动画有着微妙的联系。汉代画像砖的题材内容也是非常丰富, 有描绘生产劳动的播种、市井等;有描绘社会生活的乐舞、百戏、饮宴等;也有描绘民俗思想观念的汉代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动画是创造运动的艺术, 而汉代画像砖则是通过形象的动态和整体画面的连贯运动感, 表现着强烈的动感。通过对汉代画像砖的构图形式, 绘画方式, 雕刻手法, 题材内容进行的分析, 可以看出汉代画像砖产生的视觉审美感受是属于动画影像范畴之内的, 是可以作为动画创作的源泉之一。

因此研究汉代画像砖的艺术形式, 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运用现代的眼光去分析, 其古意中不乏也有着一丝新鲜的趣味。再将汉代画像砖的艺术成就与现代动画艺术相互渗透, 可以使中国动画作品独具一格, 这不单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也是对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园林与中国文化》, 王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

[2].《中国园林文化》, 曹林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版

[3].《中国园林美学》, 金学智, 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5年版

[4].《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发勃兴徐清泉》, 青海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 2000年第5期第3页

[5].《园论》, 童寯,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6年版

篇3:隐逸在红尘的女侠散文

在日本,陈静还像是突然被发现似的。两年前,日本有个出版社出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兵器》,其中做示范的是两位武术家,一位是日本八卦刀名家吉浦猛,另一位就是中国河南女武师陈静。文静、美丽、大方,动作干练,功夫了得,再加上其1997年世界武术大会全能冠军的头衔,一下子陈静的威名就在日本传出去了。

现在,在日本关西,许多人都知道这位日本太极拳推广协会理事长,她俨然成了日本关西武林一张名片。

陈静是河南安阳人,8岁开始习武,曾获得世界武术全能冠军和棍术冠军。与许多“舞术家”不同,陈静的功夫习练于浮躁还与武林无缘的时代,得名师指点,技击性强,极有古风。

陈静在武林中以下盘功夫扎实著称,据称曾见其对敌时以单腿立地,如渊淳岳峙,另一腿吞吐如闪电,一发直取对手头部,宛若雷轰电闪,一腿可断五厘米厚的木板。这种高踢动作本来因为容易影响身体重心,是武术中的大忌,但陈静因腿功极佳反而成为其杀手锏,纵然行家也不得不承认其攻势如狂涛骇浪,极难防范。被称作惊涛骇浪盖因陈静仅凭单腿可连环出击,寻隙觅缝,左右开弓,似神鬼莫测,而支撑腿则仿佛铁石浇筑,纹丝不动。记者甚至怀疑过其靴下有钢钉与地板相连。20年苦功可见一斑。

但是,见过陈静的人,都不会马上把她同武术联系在一起。面容清秀,细语柔声,却是世界武术锦标赛上叱咤风云的棍术冠军。来日本10多年,她在相夫教子的同时开学授课,传授中国功夫。世界冠军、武术教练、贤妻良母,她将多种身份协调地融合到了一起,在每一个领域里,陈静都努力做到了最好。

武术冠军在日本的生活?

《华人世界》:能介绍一下来日定居的缘由吗?

陈静:我先生是日本人。我们是在意大利的武术世界锦标赛上认识的,他是日本队的选手,我代表中国队参赛。后来他提出让我来日本,其实当时我已经办好了去瑞士国家队做教练的手续。面对选择,最终我还是决定来日本。我是专业运动员,一直在队里训练,跟家人聚少离多。决定来日本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比如去异国他乡生活会面对什么问题、是否能习惯等等。

《华人世界》:在日本的生活如何?

陈静:刚来的时候不是很习惯,也有过各种想法,比如想回国,觉得人在日本但是心还在中国。毕竟是根深蒂固的中国人,总有习惯不了的地方。但是后来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日本有很多好的地方,大环境不能因为我们而改变,只有我们去适应环境。国家间的文化不一样,但是现在慢慢地能理解了。

《华人世界》:嫁到日本,感觉跟日本的家人相处得怎样?

陈静:我先生学过汉语,中文说得很好,现在在大阪开针灸院,也在我的协会里教授武术。当然因为存在文化上的差异,有时候也会有矛盾。但他也在努力,想理解我。我婆婆本身就很喜欢中国,是当地日中友好协会的成员。她每年都会去中国旅游两次。所以当儿子说想找个中国女朋友的时候,她很高兴。因为先生家里就他一个儿子,所以婆婆把我当女儿看待。现在有时候因为工作原因照看不了孩子,婆婆都会帮我带孩子。

不过毕竟是两个国家的人,也有很尴尬的时候。比如我跟先生去中国,听到有人说“小日本”,他心里会不舒服。现在一些日本人对中国很友好,他们承认以前的历史。而很多没有来过日本的中国人,他们对现在的日本并不了解。比如我爸爸妈妈前段时间来了日本,对日本的观念就完全改变了。他们很想看看我的工作环境,我就带他们到我的武术协会、到NHK录制节目的地方。NHK的人知道我父母第一次来日本,主动带他们参观电视台并说要做导游带他们看看东京。在大阪也是一样,我住的那个区的政府人员专门派了车带我父母参观当地。后来爸爸妈妈比较放心地走了,担了这么多年的心。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大家都是可以互相再进一步地加深了解的。

中国武术在日本

《华人世界》:你是如何走上习武之路的?

陈静: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业余体校的老师来学校选队员,学校里的老师推荐我,说这个女孩子跑得快跳得高,于是老师就让我周末去测验。当时我也没跟家里说。自己就去测验了。结果过关了。于是开始每天早晚的训练。早上5点50分出早操,之后吃早饭,再去上学。晚上先训练,再去自习。我爸爸是医生、妈妈是老师,他们工作都很忙,所以也没有人在意到我的事情。但是因为要早起晚睡,白天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就犯困,过了两三个月学习成绩下降,我妈觉得很奇怪,我自己也就停下来没有再去体校。但是体校的老师找上门来了,这样家里才知道我原来在练武术。不过大家很支持,之后妈妈在家开始给我补习功课。当时对武术谈不上喜欢或是不喜欢,但是想去试一试看一看。刚开始是业余练习,后来做职业运动员,才感觉到辛苦。

《华人世界》:武术也有种类之分,你最擅长哪一种?

陈静:像我们搞专业的,必须是全能。而B本,太极就是太极、拳术就是拳术,快的不会慢的,慢的不会快的。其实武术的基本道理都是相通的。

《华人世界》:现在的工作情况如何7听说你有自己的武术协会。能介绍一下协会的情况吗?

陈静:我在大阪成立了武术太极拳研究会,中国功夫、太极拳在日本很受欢迎,学生从幼儿园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前几天刚刚举办了建会五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国驻大阪的总领事和日本当地政府的人都来祝贺,大家对协会很支持。我们每年会组织会员到中国研修旅行,边练武术、边游览中国风光,很多会员因为这个活动喜欢上了中国。

《华人世界》:除了协会工作之外,你也参加了很多媒体活动?感觉这两者有矛盾吗?

陈静:一开始是有媒体找来,想在电视上介绍中国武术。一直到10年前,日本人一谈到武术,感觉都是男人练的东西。大家看过我的表演后,发现原来女性练习武术可以有一种刚柔之美。后来现在的这家经纪公司找到了我,说如果不进行媒体宣传太可惜了。我当时考虑毕竟自己不是这个圈子的,通过经纪人可以对媒体和节目进行筛选,于是就答应他们了。不过如果遇上跟协会工作相冲突的情况,我都会很坦率地拒绝,对方也会接受。我感觉通过一些质量较高的媒体和节目的介绍,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了解中国文化。

《华人世界》:日本武术的水平如何?武术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如何?

陈静:日本武术水平在世界上来说都是一流的。但还是不好跟中国相比。因为中国毕竟是武术的发源地。在中国,小孩子练武术一出手就知道神在哪里,而日本人学武术样样都要模仿。虽然日本太极拳武术联盟也会提供便利,让运动员到中国研修,但是在日本,武术还没有达到职业性,很多运动员要边上学边打工边训练,所以能达到现在的水平已经很不容易。

根据日本太极拳武术联盟的统计,现在日本有100万人在练习太极拳。其中大部分是以健身为目的来学习武术的人。中国传统武术本身就有强身健体的目的,我编排了一些武术在NHK播出,很受日本年轻女性的欢迎。

“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

《华人世界》:从您在日生活多年的角度反观中国,您觉得祖国这些年来有着怎样的变化?

陈静:从小的方面来讲,每次回到国内的家里,都感觉变化很大。大的方面比如外部环境、市容市貌,真的是日新月异地在发生变化。

《华人世界》:目前中日间还有什么样的差距?

陈静:个人的教育以及人们素质,国内和日本相比还有一些距离。日本人彬彬有礼,各行各业的人都很敬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尤其是服务业。每个来过日本的中国人或许都能感到服务态度上的差别。

《华人世界》:身在日本,您有什么特别的感悟吗?

上一篇:印刷厂劳动合同范本下一篇:评选优秀员工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