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奖励通知

2024-05-20

关于项目奖励通知(精选6篇)

篇1:关于项目奖励通知

关于调整交通综合整治奖励项目及标准的通知

关于调整交通综合整治奖励项目及标准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化巩固年行动的通知》(川府发〔2015〕20号)精神,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化巩固年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通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化巩固年行动,进一步巩固全市辖区高速公路整治成果;建立健全道路货运源头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治理车辆超限“七责倒查”制度、非现场科技治超模式,深入开展普通公路主干线整治和货运源头装载治理;积极推进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成公路护栏和县级以上道路与农村道路安保设施建设任务;充分发挥乡镇“交管办”作用,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无牌照机动车辆加油管理;建立健全机动车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机制;完善机动车及驾驶人信息平台;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宣传工作。排查重大隐患,整治违法行为,追究违法责任,使车辆装载及运输等管理更加规范,广大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坚决遏制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二、工作内容

(一)深化巩固高速公路整治成果1.高速公路入口继续实行标准化计重。严格执行国家七部委超限检测计重准入标准,严禁超限货车违法进入高速公路。凡今后新开通的高速公路入口必须安装固定(静态)计重设备,经质监部门检定后实行自动检测。2.建立健全路地联勤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高速公路交警、公路执法、路营公司与当地公安、交通联勤联动的高速公路管理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应急突发事件等重大问题。3.严格商品车专用运输车辆管理。在国家新标准出台前,在我市高速公路行驶的商品车专用运输车辆实行“上下单排装载、不拖尾”通行规定。

(二)扎实推进普通公路“双超”治理1.加快超限检测站建设。结合我市国、省干线公路实际,对原建成的5个Ⅰ、Ⅱ类固定治超站进行升级改造,并按照省政府批准后的方案,新建一批固定治超检测站。2.加强普通公路治超工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宣传动员、集中整治,逐步实行普通公路货运车辆装载、执法标准与高速公路一致。3.强化科技治超,推广运用非现场科技治超模式。按照《达州市非现场科技治超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见附件1)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初步建立以计算机网络、公路卡口为依托,对车辆违法超限运输行为实施自动监测为主要内容的非现场管理模式。

(三)深入开展源头治理1.建立道路货运源头治超工作长效机制,落实《达州市道路货运源头治超管理办法》(见附件2)。进一步明确各主管部门责任,切实加强对货运车辆生产(改装)企业和货源单位的严格监管。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本行业需纳入重点管控的货运源头装载企业,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其名称、货物类别和行业主管部门;市政府及县级政府要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与货运源头装载企业,货运源头装载企业与企业现场监管责任人逐级签订《禁止超限装载责任书》;货运源头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本系统相关企业、单位对违规装载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并建立群众举报奖励机制;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联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理并通报,确保超限货车不出厂(场、站)、不上路。2.深入开展机动车非法生产、销售、维修、检测、审验等环节专项整治行动。经济和信息化、商务、工商、交通运输、公安、农业(农机)、质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分别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3.加强源头责任倒查。严格按照《达州市治理货运车辆超限“七责倒查”实施办法》(见附件3),对货运车辆、货车驾驶人、货运企业、供货发货方、生产销售维修企业、职能部门、辖区政府实行责任倒查。

(四)积极推进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是辖区内公路安保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必须把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各地要按照《省2013-2015年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建设实施方案》(川交发〔2013〕84号)要求,认真履行主体责任,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公安、发展改革、财政、安全监管部门参加,继续对属地道路交通重点危险路段进行排查,根据实际调整方案,确保2015年6月底前完成县级以上道路与农村道路交叉路口交通标志、减速垄等安保设施建设,年底前完成574公里的公路路侧护栏建设任务。

(五)深入推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主责主抓,坚决落实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台账、宣传教育、违法劝导、路面巡查”四大职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开区管委会要与辖区内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落实人员、经费、设备、装备等工作责任;同时与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及路政、农业(农机)、安全监管等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农村道路交通执法、隐患排查与整治、交通设施建设等工作责任,并将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市政府督查室组织相关部门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对各县(市、区)、经开区工作情况实行每月通报、季度考评排名,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六)积极推进信息化应用1.建立达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利用移动终端、无线传输技术,逐步实现信息化办公,切实提高工作效率。2.强力推进国、省公路干线及城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建设。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对现有的公路监控设备特别是视频联网共享;加快重点区域、危险路段天网、卡口等设备联网建设;加快达州城区智能交通项目建设。3.认真贯彻落实《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5号)。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要督促有关运输企业建立完善道路货运企业监控平台和相关管理制度;全面完成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半挂牵引车以及重型载货汽车等GPS安装接入工作;加强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信息应用,对动态监控工作实施联合监管;交通运管路政、公安交警、农业(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共享信息平台,依法将严重违法驾驶人列入“黑名单”管理。

(七)加强无牌照机动车辆加油管理市经信委牵头,联合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依法制定全市无牌照机动车辆加油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涉恐涉暴车辆的打击力度,减少安全隐患,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安全。

(八)建立健全机动车非法营运长效治理工作机制巩固全市集中整治机动车非法营运成果,建立健全依法监管、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见附件4)。

(九)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宣传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整治办)要组织新闻媒体对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深化巩固年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安全监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好整治工作公益宣传,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重大节假日、重要时段和大型活动以及整治工作转段等重要节点,积极协调主流媒体做好整治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并建立宣传长效机制。交通运输、公安、工商、农业(农机)、经济和信息化、质监等部门要在本行业积极做好社会宣传工作。

三、工作步骤第一阶段:安排部署(5月15日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单位)根据工作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并于5月15日前报市整治办备案。第二阶段:集中整治(5月16日—9月30日)各地、各部门根据当地实际,结合职能组织开展各项工程建设和专项整治。第三阶段:建立长效机制(10月1日—11月30日)对各项整治任务开展“回头看”,梳理检查,查漏补缺,建立长效机制。第四阶段:总结表彰(12月1日—12月31日)总结整治工作经验,建立规章制度,固化工作成果。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整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巩固机构。市政府决定,调整达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见附件5),县级、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好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主体责任,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相关部门要履行好实施主体责任。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各级整治办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力度不减,继续发挥好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督查督办、跟踪落实等职能职责,确保各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认真组织,加强督查。各地要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职责,按时间段细化整治工作任务。各级整治办、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采取明察暗访,以暗访为主的方式加大对整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严格考核,逗硬追责。市整治办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地、各行业开展的专项整治、综合整治及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各地违法装载、责任追究、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治不力,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尤其是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肇事人责任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监管单位、装载源头责任人的履职责任。对整治工作不认真、不尽责、搞形式、走过场、弄虚作假、整改不力、没有按期完成整治目标任务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严肃追责。201x年x月x日

篇2:关于项目奖励通知

奖励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政府发布的《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现将推荐2012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候选人、科技进步类候选项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候选人、候选项目的部门、单位和专家

(一)市人民政府有关委、办、局及直属机构;

(二)区、县级市人民政府科技和信息化局;

(三)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认可的省、市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直属驻穗部门,以及其他特定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四)两名以上科技专家。

二、推荐项目的条件

被推荐的候选人、候选项目应符合《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条件。按照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分类进行申报(见附件5),具体要求如下:

(一)推荐的候选项目应是在我市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和市属事业单位研究开发、应用推广的成果;以及与上述单位合作研究、开发应用的成果;承担并完成我市政府各类科技计划并将成果应用于本市;拥有合法知识产权,并在我市实现产业化的科研成果。候选人是指上述科技成果的第一完成人。

(二)推荐的候选项目应是近三年(即2009年1月1日后)以来已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含鉴定、验收、评审、专利授权、行业审定、有关部门确认等),且推广应用或论文、专著公开发表、出版一年以上,并已进行科技成果登记的科技成果。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及个人信件不作为科学技术评价的证明。

(三)候选项目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取了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并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包括已获得专利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以及获得动植物品种权、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自然科学及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必须以论文、专著形式公开发表,并得到同行认可。

(四)各推荐单位和专家在推荐候选人、候选项目时,应征得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的同意。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等方面争议的,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推荐参加评审。

三、申报程序

2012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申报、推荐、受理、评审、查询工作实行全流程网络化管理。市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科技进步类推荐书及其填写说明、各式表格等,由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相关单位可直接在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网(http:///)科学技术奖申报栏目中注册、填报并打印。

申报单位先申请注册帐号,再按不同专业评审组进行申报(按要求在网上填报相关表格),附件需以JPG格式(大小不超过460*620像素)或同类附件先合并为单个WORD文件(大小不超过3MB)上传。申报材料在网上提交经审核认证后,方可生成《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和《候选

项目简况表》正式稿;打印正式稿并按要求装订成册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材料送到报奖材料受理窗口。

四、材料填报要求

(一)推荐书是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科技进步奖评审的主要依据。候选人所在单位、项目完成单位应按要求认真填写,重点突出项目的主要发现点、发明点或者技术创新内容。

1.基础研究项目应突出其发现所具有的重大科学价值,以及被自然科学界公认的程度,同时提供主要论著的他引(不含自引)情况。

2.技术发明项目应突出其发明的创造性和先进性,并提供由知识产权授权部门出具的知识产权法律状态有效证明,详细注明授权(申请)项目名称、知识产权类别、国别、公告号、授权号、申请号等。

3.应用技术项目应突出其技术的创新程度、对提高行业竞争力、制定技术标准、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二)其他材料

1.推荐突出贡献奖候选人材料要求

①按规定格式填报《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推荐书》,并附上公开发表的论文及专著,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及发明专利证书(复印件)。

②提交近五年以来的项目获奖证书,以及该项目实现利税指标,在本市累计实现利税的证明材料(须经市财政、税务部门审核)。③其他应附的证明材料。

2.推荐科技进步奖候选项目材料要求

①按照推荐书及其填写说明的要求填写《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附件1),并附上科技成果评价(或相应的技术证明)材料,推广应用证明、研制工作总结报告、科技查新报告以及其它应附的材料,所有附件按顺序附在推荐书的后面装订成册。主件是申报系统中打印的输出件,附件则必须与上传到系统中文件相一致,可以是复印件或扫描打印件。②填报《候选项目简况表》。

五、报送书面材料要求

(一)各项目申报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及其附件材料正本1份、《候选项目简况表》3份、《科技成果登记证书》或成果登记表等证明资料1份送各推荐单位。

(二)各推荐单位负责对所推荐的材料进行审查、汇总和报送。推荐单位应按照附件7“推荐项目应注意的事项”,对各推荐项目的材料进行审查,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能推荐申报。推荐单位需提交《候选项目汇总表》(附件4)一式1份。请按不同奖类、不同专业评审组分页填写所推荐的项目。

(三)书面推荐材料的主件和附件合并用线装订,不得采用胶装。首页不得另加封面,需加盖完成单位及推荐单位公章。

六、推荐项目受理

项目受理工作由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科技服务与管理处)负责,请各推荐单位根据本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推荐候选人和候选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形式审查工作。

(一)网上申报起止时间为2012年2月6日起至2012年3月15日下午5点;

(二)书面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12年3月22日下午5点;

(三)书面材料受理窗口:报奖材料受理窗口设在广州市天河东路242号306室(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内)。

附件:1.《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

2.《科学技术奖励推荐书》填写说明

3.《候选项目简况表》

4.《候选项目汇总表》

5.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范围简表

6.《广州市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推荐书》

7.推荐项目应注意的事项

联系方式:

科技服务与管理处(市奖励办):书面材料受理窗口:联 系 人:肖 斌联 系 人:许立春

篇3:关于项目奖励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 》, 以国家、省市等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工作指南, 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学校信息化综合水平为重心, 搭建信息化与教育和课程的融合平台, 从而促进“互联网+”时代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 推动教师信息化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联合主办基础英语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征集奖励活动, 包括“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教师”“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共五个分项的征集奖励。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其他情况说明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二、支持单位:翼课网科研办公室

《英语教师》杂志社

新课程报教育信息化研究院

三、本次征稿截止日期

2015年11月20日

四、本次奖项公布时间

2015 年12 月初, 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期间。

征集活动每年两次, 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举行一次, 活动相关信息持续在翼课网 (www.ekwing.com) 、翼课网官方微信、新课程报等媒体上发布。

活动将邀请教育信息化专家和基础英语教育专家共同评审。奖励证书由主办方签发。第二届互联网+学校教育高峰论坛期间, 将现场为本次获奖单位和个人颁证。

欢迎各相关单位和广大英语教师踊跃参与。相关说明见附件。

附件1: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2: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3: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4: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相关征集说明

附件5: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相关征集说明

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89 号华景软件园A栋16 层南

邮编:510630电话:020-29187183联系人:罗老师18665602600李老师18665601715

邮箱:jyxxh@moyi365.com (“教育信息化”全拼的首字母)

附件1: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相关征集说明

一、征集对象

全国初中英语教师、初中英语教研组/备课组

二、征集主题

本次活动征集的案例, 必须围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研实践”, 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形成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突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某一事例或某个具体方面。

征集案例分为两类:1)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2) 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案例 (含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设计和教育信息化应用综合案例) 。具体如下:

1. 研究报告

以在线教育平台的研究和使用为实验基础, 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充分融合, 开展教学教研研究、实验, 形成教学教研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结果与分析、原始数据、统计图表等。

2. 典型教案

一线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典型教案。典型教案内容包括,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等。

3. 典型案例

一线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某个阶段的案例。典型案例要素, 含测试时间、对象、统计处理、班别、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期测试、中期测试和后期测试, 测试结果与反思, 可以是整个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案例。典型案例内容包括, 案例背景、案例主题、案例过程分析、案例反思等。

4. 教学反思

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 对自身教学理念、思想、心理感受与体验进行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结构的反思;对自主学习模式的反思;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教学目标达成和教学效果的反思等。

5. 课堂教育教学叙事

以叙事为主, 夹叙夹议, 直接形象地反映出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及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或某个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 突出信息技术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 并阐述其深刻感受与启发。课堂教育教学叙事内容包括,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感受与启发等。

6. 教学资源

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备课资源、教学视频、微课视频、教学材料 (拓展性阅读材料、延伸性练习或超链接) 等。教学资源内容要求围绕教学目标, 反映主要教学内容, 与教育信息化相关, 突出信息技术对教学中的应用。课件限定PPT (2003/2007) 格式。

三、征集要求

1. 案例的内容必须与教育信息化相关, 围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数据准确、案例典型、文字简洁, 理论联系实际。

2. 以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 (翼课网) 的研究和使用为实验基础, 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充分融合的优秀案例优先考虑。

3. 可以是凝聚集体 (备课组、教研组) 智慧的教育教学应用案例, 也可以是个人的教学应用案例。

4. 参赛者可自选其中一种或几种征集材料提交。另“教学资源”可与同期举办的“微课征集活动”或“课例征集活动”的配套教学资源, 一并提交。

5. 以上第1 至第5 项应用案例呈现形式word (2003/2007) , A4 规格, 字数不少于3000 字。第6 项应用案例“教学资源”呈现形式可以是Word、PPT、视频、音频、图片等。

6. 每个案例要求具有鲜明的特点, 突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某一事例或某个具体方面, 将主题、过程及效果写清楚, 体现在线教育的特色。

7. 案例在全省甚至全国具有独创性或在某一方面具有开创性;案例导向正确, 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

8.案例中使用的数据真实准确, 无虚假成分, 且案例的应用已正常开展, 并取得明显成效。

视频和PPT具体格式如下:

1) PPT制作要求

界面通常包含有文字、图形、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元素。界面设计要做到内容合理、条理分明、和谐美观。

内容合理:文字内容选用要提纲挈领, 突出主题。其他元素要服务于主题表现, 有助于提高学与教的效果。

条理分明:要吃透文字教材, 进项整体的“谋篇布局”。内容的排列组合由其相互内在联系为依据, 需表现的各元素主次分明, 主要内容处于界面的中心。

和谐美观:课件整体要色调和谐, 各元素搭配构图得当, 背景和文字颜色有反差, 文字修饰适度, 字体、字号有层次, 前后风格统一。

插入的视频分辨率:要求像素720伊576, 声音清晰、画面清晰;插入的图片要清晰;插入的音频声音清晰、无失真。

格式:2003/2007 版PPT

字体:中文小四号宋体, 英文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行距20磅

2) 视频要求

视频画面:清晰、图像稳定、构图合理、声画同步, 能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景。

视频相关内容:符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动画:根据实际需要, 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

设备:视频采用专业设备拍摄, 如DV摄像机、数码摄像头、录屏软件等。

分辨率:1024伊768像素。

时长:“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视频”录制不超过40分钟, “微课”视频不超过8分钟。

文字:视频使用规范语言, 普通话或英语需标准, 语言富有感染力。

内容:简单明了, 反映主要教学环节, 有字幕提示。

声音:声音清晰, 无杂音、噪音;声音与画面保持良好的同步。

背景:简洁。

头像:构图要留天, 居中, 光线合适, 无阴影。

文件格式:wmv或flv格式。

文件大小:视频作品建议最大不超过500M。

四、征集程序及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教育信息化评审专家, 从结合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特点、信息化技术应用、信息化成果推广3 个角度, 对提交的案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 名, 二等奖10 名, 三等奖18 名, 入围奖若干名。奖励项目如下:

1. 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 获奖者予以颁发奖品, 优秀的案例有资格入选《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集》。

3. 获奖作品可作为“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分享、交流材料。

4. 获奖者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翼课网平台相关频道展示, 如翼课网官微、翼课网平台等。

5. 获奖者可免会务费参加2016 年的“骨干教师研修班”, 以及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沙龙等活动。

6. 获奖者可获得翼课网、《学生双语报》专家组委会的点评、指导。

7. 优秀案例将通过相关途径报送教育部相关部门。

8. 特别优秀的成果将结集出版, 汇编成文集印刷成书, 作为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成果存档。即可获得免费媒体平台出版 (出版署正式报号或CN刊号) 、刊登其优秀案例成果。如《英语教师》《新课程报》《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翼课网等。

五、其他事项

1. 每个学校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5 件。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 人。

2. 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 且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全国初中基础教育信息应用案例征集相关宣传和推广活动中使用该作品。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案例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邮件主题:省份+单位+姓名+案例主题

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提交信息表

附件2: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征集说明

一、参赛对象

全国初中英语教研员、初中英语教师

二、征集主题

本活动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 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展开简短、完整的课程资源, 用于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征集的微课分为两类:1) 讲授类: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点;2) 应用类:关键教学问题的解决。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提出应用问题 (例题) , 并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开展分析、讨论, 最后解决问题。

此次提交的微课材料, 包括微课视频、微课设计说明和配套的微课资源, 具体内容如下:

1. 微课视频

1.1 微课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灵活、合理运用教育技术, 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课程。

1. 2 微课程:指系列化的微课堂教学, 一门微课程不少于3 个微课堂教学。微课程以服务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2. 微课设计说明

指的是制作微课视频用到的设计思路及反映的教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小结与反思等。

3. 微课资源

特指制作微课视频时用到微课设计材料, 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教案、拓展性阅读材料、延伸性练习或超链接等素材内容。

注:特别说明, 微课视频中用到的相关辅助性素材需在微课设计中注明来源, 比如微课练习来源于:翼课网的同步作业, 人教新目标7 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 A 1a, 1b, 1C中的目标语练习。

三、征集要求

1. 符合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善于利用智能化在线教学平台上的资源 (如翼课网) 的微课作品优先考虑。

2.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重难点突出,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可用于课堂教学或网上学习。

3.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生动活泼、启发性和引导性强,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适应多种技术条件应用的需求, 要充分考虑网络技术与微课资源的结合, 有利于资源在各种平台环境中的共享。

5. 微课作品最终应统一打包提交1 个文件夹, 内含3 个文件或文件夹, 提交相对应的是3 类材料:微视频 (wmv或flv) 、微课设计及配套的微课资源。具体编辑要求如下:

1) 微课视频的编辑要求

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包括拍摄类和录屏类。拍摄类微课制作利用专业摄像机等设备拍摄、制作加工而成微课视频。录屏类微课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声音输入设备, 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 (或电子白板、一体机等) 上演示, 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的微课视频。

时长:控制在8-10分钟左右

文件格式:wmv或flv格式

分辨率:为标准1024伊768像素

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画面:画面清晰、图像稳定、构图合理、声画同步, 无质量缺陷

文件命名:省份+单位+姓名+作品主题

文字:视频要有片头片尾, 片头应显示微课名称、作者和单位, 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内容要简单、明了, 每屏文字不宜太多。文字位置合适, 字号适中, 可见度足够。

声音:使用标准普通话和规范学术用语配音, 表述清晰、有条理;声音清晰、响亮, 节奏感强, 无杂音、噪音;声音与画面保持良好的同步, 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配合解说, 适当使用画笔功能。

2) 微课设计说明的编辑要求

微课设计首页面:包括教材版本、册次、单元或模块、适用对象、作者及单位等。

文本格式:中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20磅。

文本字数:1000字以内。

3) 微课资源的编辑要求

微课资源既可以是文本形式、PPT形式, 或视频形式。

文本格式:中文小四号宋体, 英文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20 磅。文字数不超过1000字, 确保学生1 分钟左右阅读完;PPT限定 (2003/2007) 格式;视频形式时长3—5 分钟。

四、征集程序及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教育信息化评审专家, 从结合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特点 (教学选题、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 、视频规范、网上实用性3 个角度, 对提交的案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 名, 二等奖10 名, 三等奖18名, 入围奖若干名。奖励项目如下:

1. 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 获奖作品将有机会编入“翼课网教研资源”。

3. 获奖者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翼课网平台相关频道展示, 如翼课网官方微信、翼课网平台、《新课程报》《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等。

4. 获奖作品可作为“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分享、交流材料。

5. 获奖者可免会务费参加2016 年“骨干教师研修班”, 以及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沙龙等活动。

6. 获奖者可获得翼课网、《学生双语报》专家组委会的点评、指导。

7. 优秀微课将通过相关途径报送教育部相关部门。

五、其他事项

1. 每位参与征集活动的作者提交作品数量限为1—2 件, 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 人。

2. 所有参评作品概不退还, 请参赛者提交前自行备份。

3. 所有参与征集活动的作者, 均视为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对其产品进行应用开发、宣传、推广并使用, 版权归论坛组委会所有。

4. 参评作品必须为本人原创, 不得抄袭。如有抄袭, 取消参评和获奖资格, 并由当事人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5. 凡提交作品参评, 即表示参与征集活动的作者同意接受组委会制定之所有参赛细则章程。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征集的微课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邮件主题:省份+单位+姓名+微课主题

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微课征集报名表

附件3:

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征集活动说明

一、征集对象

全国初中英语教研员、初中英语教师

二、征集主题

课例是指课堂教学实录以及对此进行的阐述 (分析与反思) 。内容必须围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教学环节的某一方面进行设计, 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深度融合, 探索结合信息化教育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模式。

课例类型主要包括:

1. 教学反思

要结合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 可就具体的教学细节进行阐释, 并“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 即问题解决的效果, 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字数:800 字左右

2. 教学设计

对某一节课或某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教学方案, 配套教学课件 (PPT) 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

3. 教学实录

以视频 (wmv或flv) 为主要载体拍摄教学实况录像, 配套教学设计方案。一线英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的过程。

注:课例中用到的相关辅助性素材需在教学设计中注明来源, 比如课堂练习来源于:翼课网的同步作业, 人教新目标7 年级上册, Unit 1, Section A 1a, 1b, 1C中的目标语练习。

三、征集要求

1. 课例要求必须以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 (翼课网) 的研究和使用为实验基础, 将平台与英语学科教学实践充分融合。

2. 课例内容必须围绕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要求, 针对某个课时 (教学或教材内容等) 进行教学, 要求内容新颖、丰富。

3. 避免平铺直叙, 不能乏味, 要有主题, 能解决现实中普遍性教学问题, 他人能从课例中学有所获。

4.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 重难点突出。

5. 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 可从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中任选一项或多项提交。将分项文件夹放入一个总文件夹中一次性提交。

7. 具体编辑要求。

1) “教学反思”格式主要用word (2003/2007)

字体:中文小四宋体, 英文小四Times New Roman, 行距20磅。文本为word (2003/2007) 格式。

字数:教学设计全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教学反思全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教学设计封面:标题通用格式为“** 版** 科目*** 年级** 内容的教学设计;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2) “教学设计”采用PPT格式 (相关word文件格式同“教学反思”格式要求)

PPT通常包括文字、图形、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元素。在设计方面要做到内容合理、逻辑清晰、和谐美观。

内容:确保多媒体课件及嵌入的媒体素材内容无误, 突出主题, 符合英语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

逻辑:对教材理解透彻, 进行整体的“谋篇布局”, 内容的排列组合以其内在关系为依据, 各元素主次分明, 条理清晰。

界面:界面设计要求简洁美观、布局合理、重点突出、整体色调和谐、风格统一、色彩搭配符合视觉心理, 形式新颖、活泼、富有创意。

排版:排版格式整齐规范, 标题与正文的字体字号合理分布以突出内容的层次感。

字体:正文字体为中文小四宋体, 英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20 磅。格式:Power Point2003/2007。

其他:如有视频、动画插入, 像素要求不低于720伊576, 声音、画面清晰。

3) 课堂实录主要以视频为载体

制作方法包括拍摄、录屏等。拍摄类课例视频制作利用专业摄像机等设备拍摄、制作加工。录屏类微课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声音输入设备, 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 (或电子白板、一体机等) 上演示, 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的课堂实录视频。

分辨率:为标准1024伊768像素

时长:控制在45分钟以内

文字:插入的文字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使用规范学术用语, 表述清晰、有条理, 采用标准普通话配音, 声音响亮, 节奏感强。位置合适、内容简明、字号适中、可见度够、片头片尾完整 (视频片头需显示视频课例名称、作者和单位) , 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声音:声音清晰, 无杂音、噪音;声音与画面同步

背景:简洁大方为主

主体画面:主体画面为讲解者时, 以不影响主要内容的呈现为准。人物构图要留天, 居中, 光线合适, 无阴影。

文件格式:wmv或flv格式

文件大小:视频作品最大不超过700M

文件命名:课例类别+ 学校名称+ 教师姓名

四、征集程序及奖励

(一) 征集程序

1. 提交《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征集报名表》, 须盖学校公章;

2. 评审委员会审核;

3. 审核通过者, 予以颁发证书。

(二) 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教育信息化评审专家, 从结合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特点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教学效果等) 、翼课网平台后台数据、创新与实用等3 个角度, 对提交的课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 名, 二等奖10 名, 三等奖18 名, 入围奖若干名。奖励项目如下:

1. 获奖者将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 获奖作品将有机会编入“翼课网教研资源库”。

3. 获奖者名单和获奖作品将在翼课网相关频道展示, 如翼课网官方微信、翼课网网站、《新课程报》《学生双语报·教师版》等。

4. 获奖作品将作为“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会议的分享、交流材料。

5. 获奖者可免会务费参加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研修班”, 以及翼课网、学生双语报社不定期举办的各项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教师沙龙等活动。

6. 获奖者可获得翼课网、《学生双语报》专家组委会的点评、指导。

7. 获奖者获得免费在《英语教师》上发表1 篇论文的机会。

五、其他事项

1. 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 件。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 人。

2. 获奖作品需适用于课堂教学、网上学习或二者兼顾。

3. 获奖作品的作者享有其著作权, 并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相关教研活动和推广活动中使用该作品。

4. 参评的课例及相关材料必须为本人原创, 不得抄袭, 如发现抄袭现象, 取消参评资格。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参评的课例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作品命名:省份+单位+姓名+课例主题

注:请将所有提交材料打包在一个文件夹内, 压缩成RAR文件。

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课例征集信息表

附件4:

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相关征集说明

一、征集对象

全国初中骨干英语教师

二、征集要求

1. 将在线同步教学平台 (如翼课网) 与教学结合运用, 并取得一定成果;

2. 在推进年级/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中, 做出一定贡献的先进个人;

3. 提交平台应用成果汇报, 包括使用目的、使用过程、使用数据、使用成果、使用感受等, 主要是数据报告, 不少于3000 字, word (2003/2007) 格式, 其中平台应用案例相关视频 (wmv或flv) , 大小不超过500M。

注: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申请表, 可在翼课网官方微信、翼课网 (www.ekwing.com) , 新课程英语教育网 (www.ncneedu.cn) 下载。

三、评审和奖励

(一) 评审

1. 提交《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申请表》, 须学校盖章。

2. 经专家评审委员会审核, 评选出最终获奖名单。

3. 获奖名单及案例在面向全国进行公布, 并在高峰论坛期间颁发证书。

(二) 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评审专家从英语学科教学特点、翼课网后台数据等角度进行评选, 最终评选出10 名示范教师, 颁发证书, 并奖励以下项目:

1. 颁发“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荣誉证书。

2. 优秀的平台使用案例有机会收录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案例集》成果结集中。

3. 应邀参加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 会务费、食宿费由翼课网承担。

4. 以多元化媒体出版形式择优刊发示范教师的研究成果, 包括《英语教师》杂志1 人/ 篇·学期、新课程报、相关在线媒体。

5. VIP缴费每满50 人, 即赠送2 名免费VIP名额。

6. 优先参与研究翼课网承担的国家级重点课题, 免费为入选教师组织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场交流会等一系列奖励项目。

7. 提供相关宣传, 包括专版报道、专栏报道、个人采访等多种宣传推广形式。

四、其他事宜

1. 参与教师的相关材料必须为原创, 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2. 获奖教师享有申报资料的著作权, 且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示范教师征集相关宣传和推广活动中使用。

五、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相关证明材料汇总在一个文件内, 压缩后以附件的形式email至jyxxh@moyi365.com

作品命名:省份+单位+姓名+主题

六、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教师申报表

附件5:

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相关征集说明

一、征集对象

面向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融合效果突出、信息化建设完善的学校。

二、征集内容及要求

1. 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成效的研究报告。

2. 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培养方案及其成效。

文本格式:word (2003/2007) , 中文小四号宋体, 英文字体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行距20磅。

文本字数:不少于3000字。

三、征集程序

1. 学校提交《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申请表》, 须盖学校公章;

2. 评审委员会审核;

3. 审核通过者, 予以颁发证书。

四、奖励

论坛组委会邀请评审专家分两轮进行评选, 最终评选出10 所示范校, 颁发证书, 并奖励以下项目:

1. 由“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组委会颁发“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荣誉证书/ 牌匾。

2. 校方可获赠价值1—3 万元信息化和基础教育相关的配置图书。

3. 邀请示范校相关领导参加“第二届互联网+ 学校教育高峰论坛”、骨干英语研修班等活动。

4. 安排相关专家送课入校。

5. 针对示范校的经验进行全国范围的宣传推广, 包括专版/ 专栏报道、校领导采访, 互联网宣传、会议宣传等多种形式。

五、其他事项

1. 参与学校的相关材料必须为原创, 具有时效性。

2. 获奖学校享有申报资料的著作权, 且同意授权论坛组委会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运用示范校征集相关宣传和推广活动中使用。

六、提交方式

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稿, 请将征集材料打包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至邮箱jyxxh@moyi365.com

作品命名:省份+单位+主题

注:请将所有提交材料打包在一个文件夹内, 压缩成RAR文件。

篇4:关于项目奖励通知

【关键词】网络评审;项目评审;专家库

项目评审的输入、步骤以及它的输出结果取决于不同的评分类型。不同的评分类型,它的输入、输出、过程、步骤都是不同的。在整个项目管理生命周期里,通常需要有多个项目评审。本文对网络评审平台主要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项目网络评审平台采用基于Java的Struts+Hibernate框架,能够兼容多种数据库。技术成熟。目前,项目网络评审平台已在辽宁省科技厅等单位和部门的项目网络评审中实施和运行,并取得客户的广泛好评。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完善平台功能,促进信息化办公,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1.網络评审奖励系统概述

项目网络评审平台是一种规划项目计划 (project)的管理技术,管理者由此极为便利地弄清一项任务(项目)还剩下哪些工作要做,并可评估工作是提前还是滞后,亦或正常进行,是一种理想的控制工具。通过项目网络评审平台的实施,实现了全省包括科技支撑、应用基础研究和重点基础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际合作、软科学、农业成果转化在内的六大类共计数千条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家网上评审,促进了评审工作的严谨、科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立项科学公正,很好地实现了“竞争择优、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的项目决策机制”这一目标。科技计划项目是指在科技管理单位在科技计划中实施过程中,单位或个人在一定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项目评审是科技计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科技咨询专家对科技项目的评审意见是科技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项目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直接影响科技财政经费的投入方向与绩效。

2.网络评审奖励系统功能分析

评审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确定评审项目专家,项目主管部门首先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和考察,提出推荐项目和评审专家范围清单,进入备选。接下来由计算机根据项目和专家所属学科、领域进行自动分组和专家分配。同时按照制定的规避原则进行筛查,保证评审专家和项目没有直接关联。接下来自动发送短信、邮件通知参评专家并发送网上评审的登录密码。参评专家的选择是网络评审能否顺利、高质量完成的关键,评审争家库建设、专家征集也是评审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这里不再详述。参评专家收到密码后,登录网络评审平台,通过查看项目信息进行评审,填写评审意见并提交评审结果。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评平台,随时查看网评进度,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发送督促短信,对部分无法完成评审的及时做出调整,直到所有项目都达到要求的有效评审人数。评审结束后,计算机自动汇总专家评审意见,并按照项目分组对项目进行排序,并根据需要生成多种word、excel格式的评审结果报表,提交有关管理部门。根据专家评审记录和结果,平台自动生成专家信誉等级评价,通过详细记录和分析专家的评分,对打分偏离度大,不按要求操作或有举报投诉经查属实的专家记入灰色档案,保证专家评审的公正性。综上所述,项目网络评审平台主要由评审准备、网上评审、评审结果处理三大部分,以及信用体系、统计分析、用户权限、安全平台等辅助功能构成。

3.网络评审奖励系统的设计优势

项目评审工作就是对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未来计划的新情况做一个评审,同时对项目的财务状况及其它情况做一个总结。传统的项目评审多采用会议、函审等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往往无法避免,比如:会议评审受时间、地点制约较大,组织评审会议时间长则费用较高,时间短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外地评审专家则需要长途奔波,大量时间浪费在路上,时间成本也很高;采用人工判断规避,不容易做到组织单位、专家和受审单位在评审中的完全回避,公正性不易保证;采用函审则往往造成评审周期过长,资料邮寄、沟通、调整都存在不便,且人工劳动强度很大。针对以上问题,项目网络评审平台,由计算机平台替代人工劳动,旨在提高评审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利用信息平台规范评审过程。本管理平台的主要优势有:功能丰富,平台集成短信、邮件功能模块,根据需要能够自动发送短信、邮件通知。与传统的信件方式向相比大幅度提高项目评审周期;定制服务,可按用户要求生成多种Word、Excel格式的统计、汇总报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扩展能力强,能够满足多种类型的网络评审需要网络评审平台实现了管理者与项目申请人不见面、项目申请人与专家不见面、专家与管理者不见面,通过必要的信息屏蔽.保证了评审的公平、公正。通知专家、发送密码等全部实现手机短信自动发送,与以往函审和会议评审通过邮局发纸质信件相比,极大的缩短了发信和专家回复、调整周期。大幅度提高评审前准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节约了发信成本,能够在短时间内按要求完成项目评审工作。由于不需要组织会议、租用场地等,大幅度节约了评审费用。

4.结束语

计划评审技术是用来安排大型、复杂计划的项目管理方法。是一种规划项目计划 (project)的管理技术,它利用作业网(net-work)的方式,标示出整个计划中每一作业 (activity)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利用数学方法,精确估算出每一作业所需要耗用的时间、经费、人力水平及资源分配。项目网络评审系统作为一个项目评审平台,可适用于项目的立项、论证、评估、验收、奖励评定等阶段,能够完成评审项目专家准备,专家外登录评审,评审进度实时查看、督促,评审结果汇总排序等评审全过程管理。平台采用了计算机自动分配评审专家,自动发送短信通知和密码,自动处理短信回复结果,自动统计汇总网评结果,自动生成网评费用表,利用计算机平台来替代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郭长国.基于广义随机Petri网的Web服务交互行为[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

篇5:关于项目奖励通知

2011-06-07 05:17:09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度第一批财政奖励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发展改革委(局),有关单位:

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4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2528号)有关规定,为做好2011年度第一批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申报2011年度第一批财政奖励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须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一)实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家备案名单之内;

(二)项目在2011年1月1日后签订合同并实施,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占总投资70%以上,项目类型为节能效益分享型;

(三)项目已完工并已投产运行,能源消耗情况可监测、可统计;

(四)项目实施前的能源消耗统计台账健全,计量器具配备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确定基准能耗所需的相关资料完善;

(五)单个项目年节能量(指节能能力)在10000吨标准煤以下、100吨标准煤以上(含),其中工业项目年节能量在500吨标准煤以上(含);

(六)未获国家其他相关补助支持;

(七)其他条件须符合《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

二、申报材料

申报2011年度第一批财政奖励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出具的资金请示文件;

(二)申报承诺书;

(三)公司基本情况表;

(四)项目基本情况表;

(五)项目合同文本(须参照《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10,见附件)中的标准合同格式签订);

(六)项目设计方案。参照《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规定的项目方案文件样式编写;

(七)项目立项或备案文件;

(八)项目用户单位的反馈意见及项目运营状况证明;

(九)企业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财务报表复印件,企业注册资金、银行信用等级等证明材料;

(十)其他材料及情况说明。以上材料,需按顺序整理后装订成册。

三、申报要求 请于2011年6月30日前,将项目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4份,电子版光盘一份)报省发改委环资处。联系人:张齐斌 联系电话:0431-88904637

附件:1.申报材料封面样式; 2.申报承诺书;

篇6:关于项目奖励通知

奖励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山东省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鲁财建„2007‟68号),现就2012年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资金项目申报的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项目申报范围

(一)机械、化工、纺织、建材、轻工等行业重点节能核心技术及技改项目。包括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节能系统)等,对列入国家万家企业低碳行动的企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二)省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列入省重点推广目录的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

(三)太阳能工业锅炉项目。利用太阳能对5吨以上工业锅炉给水辅助加热,实现锅炉系统持续稳定运行、进水温升60度以上。

二、项目申报要求

(一)申报节能核心技术奖励资金应提交以下材料:企业基本情况表,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资金申请表,项目简介,节能效果分析评价报告,项目建议书,自主知识产权证书,2010年以后(含2010年)获得的省级及省级以上权威部门的成果鉴定书或获奖证明等。

(二)申报节能技改奖励资金应提交以下材料:企业基本情况表,节能技改项目奖励资金申请表,项目简介,节能效果分析评价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管部门的备案、核准或立项批复文件,需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应提供银行贷款合同或银行贷款承诺函,企业自筹资金落实证明,环保部门批复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书(报告),规划用地证明(需新征土地的项目),企业上财务审计报表等。项目为在建或拟建项目,且2012年内能够竣工。

(三)申报太阳能工业锅炉的项目应提交以下材料:企业基本情况表,节能技改项目奖励资金申请表,项目简介,节能效果分析评价报告,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安装位置,锅炉吨位,集热管的规格型号,集热器数量和排列方式,设计温升,供货商具有资质机构出具的两年以内的集热管或集热器热性能检测报告等)。项目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给予一定比例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四)各市项目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节能办)、财政局联合上报,各市项目数量控制在10个以内;各财政直管县(市)项目由县(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节能办)、财政局联合上报,项目总数2个。申报项目以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为主,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为辅,数量不得超过限额,否则不予受理。项目书面申报材料一式2份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电子版申报材料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各1份(所有材料均需提供电子版,除证书、批复、证明等材料外尽量不采用图片格式),同时分别通过山东经济和信息化网“山东省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资金项目申报系统”和省财政厅“财政经济建设专项资金网上申报系统”报送申请表。申报材料上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2月10日。

附件:

1、企业基本情况表(企业填报)[点击下载]

2、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资金申请表(企业填报)

3、节能技改项目奖励资金申请表(企业填报)

4、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汇总表(各市填报)

5、节能技改项目汇总表(各市填报)

6、项目简介

附件6

××企业××项目简介

一、企业基本情况:包括公司成立时间、所在地、获得的主要荣誉、现有总资产、负债率、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产能、产品市场分布、2011年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及在全国同行业位次等。

二、项目建设纲领及必要性:包括产品用途、市场需求简要分析。申报节能专项核心技术项目主要说明技术的简要原理、特点及先进性,与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的比较优势等。申报节能专项技改奖励项目主要阐述所采用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简要原理、特点及先进性,比较节能技改前后能源消耗变化情况等。

三、项目产品和技术水平:包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来源、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档次等。

四、主要建设内容:新增厂房、拟购置的主要设备等。

五、项目投资、资金来源及经济和社会效益预测:

六、项目前期工作情况:

上一篇: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竞赛题下一篇:读《普通教育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