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

2024-05-02

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精选16篇)

篇1: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

变变变

数学:变变变

教学目标:

1、愿意和老师亲近;

2、能体验活动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口袋内装一些响声小的玩具和零食。

教学过程:

1、教师悄悄地提响口袋内的一个响声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是哪里发出的声音?”

2、请幼儿上前去摸口袋并将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教师引导其说出物品名称,待幼儿说出名称后,用语言表扬并抱抱,亲亲幼儿。

3、教师表演“变、变、变”的游戏,并请幼儿说说教师所变出物品的名称。

4、请幼儿从教师的口袋中“变”出物品,请他们品尝,再请幼儿们自由玩玩具。文档仅供参考

帮小熊小刺猬回家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能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知道接下去该铺什么。

活动准备:小房子图片(3张),小动物图片(兔子。熊。刺猬),幼儿操作卡片

森林里住着3只小动物,他们呀非常非常的贪玩,每次一跑出去玩就不知道回家了,每次他们妈妈都是东找西找的,有好几次都急的哭了,可是这3只小动物

有一天,他们又跑出去玩了,到了晚上还是没回家,他们的妈妈又着急又生气,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们。这件事情啊,被森林里面的智慧爷爷知道了,非常生气,于是,智慧爷爷就告诉了这3只小动物,“你们不听妈妈的话,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们做错了事情,还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惩罚了,我已经把你们回家的路给没收了,每条路只留了前面几块砖,除非你们找出规律并且正确的剩下的砖铺对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个小动物一听,就嗷嗷大哭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后悔自己没有听妈妈的话早点回家,他们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铺好,聪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终于想出来了,找出了规律并且把砖铺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伤透了脑筋也想不出来,一直在嗷嗷的哭着,他们哭着哭着就走到了我们托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托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聪明的,就想请你们来帮帮他们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文档仅供参考 以及各种图形,地板块。

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题

啊,还是不知道改正这个错误。

二、基本部分:

1、启发幼儿观察小路,并发现小路的排列规律

①请幼儿观察小兔铺的小路,让幼儿讨论其规律是什么(发现砖是一个红的,一

②再请幼儿集体帮助小熊铺路。先观察:颜色一样,形状不同的排列,讨论一下后面应该怎么排,请幼儿讨论,并且集体说出来(如果小熊的路铺对了,就把小熊换成微笑的,如果不对,还挂着哭着的小熊)

2、请幼儿操作帮助小刺猬回家(每个小朋友发一个操作卡)(水彩笔)

老师小结:观察前面是怎么铺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样铺下去。

集体游戏:铺路 玩法:请两个小朋友出来比赛,看谁铺的又快又好。(游戏可

N

次)三、结

: ②请

铺的。

导 个黄的排

律)

篇2: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认识过的各种图形,感知各种图形的不同。2.能力目标:能理解和体验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神奇的图形拼贴”:操作卡、各种小图形、胶棒 2.“连一连”:操作卡、铅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图形特征等。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图形变换游戏卡,引起幼儿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图形宝宝就像孙悟空一样,它可是会变身的呢。老师把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了什么呀?(变成了圆形)

“老师再把两个一样大的直角三角形合起来又变成了什么新的图形?”(长方形)“它们还可以变成另一种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实图形之间的变化还有很多,比如,一个三角形加上一个长方形,就能变成一个梯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合起来就能变成一个菱形„„”

2.在黑板上为幼儿提供一些图形,鼓励大家开动脑筋,变成图形。已经思考好的幼儿可以上去黑板上试一试。

3.师:“图形除了可以变换之外,还可以用来拼图(出示图形拼图卡),看看老师用各种图形拼成些什么东西?”(房子、车子、人、花„„)“小朋友也来试一试,用各种图形拼出一些有趣的物体。” 4.幼儿操作活动

(1)“神奇的图形拼贴”:教师提供的各种小图形,按照操作卡上的图样进行粘贴,最后看看变成什么神奇的图形。

(2)“连一连”:用线把操作卡中的动物这边的方框和左边搭好图形的方框连起来,说一说分散的每一个图形放在撘好图形的什么地方。

(三)结束部分

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展示幼儿的操作,共同进行评价

四、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篇3:大班数学学具:图形变变变

一、学具外形和结构

第一层次水平:

图形魔方与提示卡(1):正方形与长方形组合关系

图形魔方与提示卡(2):正方形与三角形组合关系

图形魔方与提示卡(3):圆形与半圆形组合关系

第二层次水平:单面图形积木与提示卡

第三层次水平:六面图形积木与提示卡

二、材料准备:

小纸盒、剪刀、透明胶、各色彩色贴纸。

三、制作步骤:

(一)魔方

1.把小盒子开合处封闭起来,从1-8逐一编号。

2.在正方体的下面用透明胶分别把1号与2号、3号与5号、4号与6号、7号与8号小盒子的两棱边紧贴连起来。(图1)

3.再在正方体的上面用透明胶把1号与3号、5号与7号、2号与4号、6号与8号小盒子的两棱边紧贴连起来。(图2)

4.分别将正方体9个接触面,贴上9种不同的颜色(图3),或者在立体魔方的各个面上贴上相应的对称图形(图4、图5、图6)

(二)积木

1.单面图形积木:将小盒子开口处封闭,用同色贴纸装饰六面,并在其中一面用另一色贴上几何图形。如图所示,制作24块。

2.六面图形积木:将小盒子开口处封闭,用同色贴纸装饰六面,并在各面贴上不同的几何图形,如图所示,一共制作8块。

四、使用方法:

(一)第一层次水平:独立操作游戏《图形魔方变变变》

根据提示卡,通过翻弄相应的魔方学具,寻找出躲藏在其中的黑色平面几何图形,并且难度由浅入深:

1.找一种黑色平面图形,并统计数量。

2.找两种黑色平面图形,并统计数量。

最后,通过答案栏进行自检。

(二)第二层次水平:独立操作游戏《图形拼一拼》

根据提示卡,在24块各种单面图形积木中找出4块图形积木进行相应的图形拼砌,并寻找、统计重叠的平面图形后,进行答案自检。难度分为六级。

(三)第三层次水平:合作操作游戏《图形变花样》

篇4:大班数学学具:图形变变变

一、学具外形和结构

二、材料准备:

小纸盒、剪刀、透明胶、各色彩色贴纸。

三、制作步骤:

(一)魔方

1.把小盒子开合处封闭起来,从1—8逐—编号。

2.在正方体的下面用透明胶分别把1号与2号、3号与5号、4号与6号、7号与8号小盒子的两棱边紧贴连起来。(图1)

3.再在正方体的上面用透明胶把1号与3号、5号与7号、2号与4号、6号与8号小盒子的两棱边紧贴连起来。(图2)

4.分别将正方体9个接触面,贴上9种不同的颜色(图3),或者在立体魔方的各个面上贴上相应的对称图形(图4、图5。图6)用同色贴纸装饰六面,并在其中一面用另一色贴上几何图形。如图所示,制作24块。

2.六面图形积木:将小盒子开口处封闭,用同色贴纸装饰六面,并在各面贴上不同的几何图形,如图所示,一共制作8块。

四、使用方法:

(一)第一层次水平:独立操作游戏《图形魔方变变变》

根据提示卡,通过翻弄相应的魔方学具,寻找出躲藏在其中的黑色平面几何图形,并且难度由浅入深:

1.找一种黑色平面图形。并统计数量。

2.找两种黑色平面图形,并统计数量。

最后。通过答案栏进行自检。

(二)第二层次水平:独立操作游戏《图形拼一拼》

根据提示卡,在24块各种单面图形积木中找出4块图形积木进行相应的图形拼砌,并寻找、统计重叠的平面图形后,进行答案自检。难度分为六级。

(三)第三层次水平:合作操作游戏《图形变花样》

篇5: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有很大的探索欲望,在孩子对图形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各种形状的认识。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发挥想象力。

3、学习用各种形状拼贴各种物品。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发挥想象力,拼贴各种物体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若干

2、事先准备好组合的图形

3、纸张每人手一份

4、音乐《机器人》。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机器人》,激发幼儿兴趣,播放音乐,出示拼贴好的机器人,和幼儿做朋友。

2、请幼儿观察机器人,说说机器人是怎么组成的?(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幼儿自由回答(梯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3、自由探索(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意愿拼凑图画)

4、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进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制作,再次体验成功的快乐。

5、交流总结

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说出自己拼贴的什么。

6、分享作品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墙饰,供幼儿学习欣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引导幼儿在课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体验成功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如:在幼儿操作时,教师没有及时给幼儿提出正确的要求导致幼儿在操作中出现课堂混乱的现象。幼儿拼出图画的内容不够丰富,教师也没有继续为幼儿丰富图画内容,这个环节有所欠缺。在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教师的情绪不够高涨,没有和幼儿做到分享快乐。

篇6:幼儿园中班教案《树叶变变变》

1、享受制作拼贴画的乐趣。

2、学会运用拼贴的方式制作各种画面。

3、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对画的体会。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张拼贴作品,各种纸、剪刀、油画棒、胶棒。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克里奥尔的舞者》,请幼儿说一说:

画面上有什么?

你能看出这幅画是用什么做的吗?

用了几种颜色的纸?

介绍名画的名字叫《克里奥尔的舞者》,引导幼儿欣赏、想象画的内容。

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2、简单介绍画家的经历,让幼儿了解:

画家为什么会用拼贴的方法来作画。

画家为什么喜欢这样的作画方式。

3、展示更多的拼贴画作品,投放不同的纸请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说一说:

这些纸摸起来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这些纸原来是做什么用的吗?

我们可以用这些纸来做什么,能像画家一样拿它作画吗?

4、分组开始作画,拼贴出各种造型,还可以简单添画,让画面更丰富。

5、把作品张贴起来,让幼儿分享交流各自的作品。

活动延伸:

篇7:幼儿园中班教案《蔬菜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藕、娃娃菜、芹菜、青椒和胡萝卜等蔬菜的切面拓印画,并进行添画。

2、了解美术活动的多样性,感受拓印带来的乐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对拓印好的画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1、藕、娃娃菜、青椒等蔬菜。

2、水粉颜料、盘子。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1、唱儿歌《买菜》,导入话题。

今天老师带来很多蔬菜宝宝来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做游戏,学本领,你们愿意嘛?我们来看看是哪些蔬菜宝宝来了呢?(介绍各种蔬菜)

2、蔬菜宝宝们今天带来了一个小魔术,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数3,2,1,来看看它们变出了什么?这么漂亮的图形,你们能猜出这都是哪些蔬菜宝宝变的吗?

(二)教师示范

1、蔬菜宝宝变的真漂亮,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变的吗?

2、选一个蔬菜宝宝,蘸上颜色,贴在纸上,用手轻轻按压抹平,呆上一小会后,蔬菜宝宝的魔术就变出来了。(告诉幼儿不要混色,印的时候时间要留长一些,并且要用力压)

3、蔬菜宝宝的魔术变好了,接下来菲菲老师也要边个魔术,我这个魔术要借助一个道具,清楚我的道具——水彩笔。这个不是普通的水彩笔,在这里它们的名字叫做魔法笔,请小朋友们给它们施个魔法,咒语是嘛哩嘛哩吽。

那接下来我要变魔法啦。(教师示范添画)

(三)幼儿操作

1、小朋友你们想帮蔬菜宝宝变魔术吗?在变之前小朋友要注意:第一,在拓印之前想好自己要将蔬菜宝宝变成什么。第二,不要混色。第三,在变魔术时,不要大声说话,要不你的魔法笔就不灵了。那现在我们轻轻的回到位置上帮蔬菜宝宝去变一下吧!

3、教师巡回指导,告诉幼儿不要混色,挑选一种蔬菜宝宝可以多印一些,来丰富画面。

(四)教师点评,并结束

篇8: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

幼儿园教材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 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应彩云老师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生活与生活的摩擦, 教育要回归生活。”

2013年10月18日, 全国第三届绿运会在安徽池州举行。这一体育比赛,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课前我请家长带领孩子上网搜索关于绿运会的知识, 给孩子介绍有关“绿色”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 让幼儿喜爱运动。教室走廊张贴“第三届绿运会宣传海报”, 进一步加强对绿运会的宣传, 营造浓厚的绿运会气氛。

在“认识指纹”教学中, 我请家长带领孩子上网一起搜索有关指纹的知识, 我的课程设计是:

〖活动目标〗

第一, 通过欣赏、观察范画作品, 乐意学习指纹印画, 了解在手指印上进行添画变出各种动物的方法, 并大胆尝试, 创造添画作品。

第二, 在绘画过程中大胆想象, 注意画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第一, 素描纸、黑色记号笔、多种颜色的手指印泥、抹布、桌布。

第二, 电视机、电脑、《手指操》律动视频、微课视频、PPT课件《森林绿运会》。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播放PPT课件的《手指操》律动视频, 引出课题。

教师操作小白兔手偶:“小朋友, 你们好, 我们的小手除了能做手指操, 还有什么本领吗?”

幼儿思考后回答。

教师操作手偶:“小朋友们好, 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大森林看绿运会, 请你们仔细看清楚, 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绿运会?”

教师播放微课视频:

请幼儿一边观看视频, 一边说出参加绿运会的小动物名字。

分析:我制作的动画视频, 配上韵律感很强的《土耳其进行曲》, 再加上了动感字幕, 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生动的情境, 让幼儿具有真实感和参与感, 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 让幼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看完后, 教师播放PPT动画模板, 请幼儿举手回答自己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在教师点击鼠标之后, 显示出一个小动物, 还能够将显示的小动物放大。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

一位幼儿说:“我知道, 这是用手指画出来的。”

另一位幼儿说:“我也知道, 妈妈带我用电脑查到过, 我看过的。”

分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家园互动, 增强家园共育的教育成效。幼儿家长通过在家园互动平台上所得到的信息, 帮助幼儿预先在网络上获取资源, 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课堂上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模仿者”, 这种学习才是积极有效的, 这样的课堂才是幼儿心灵交流、智慧碰撞的场所。

二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指纹印画

播放微课视频, 让幼儿学习指纹印画的方法和步骤。

孩子们观看我制作的微课视频, 很好地展示了手指印画的步骤和方法, 以及在操作中要注意的地方 (印好指纹后, 将手上的印泥在抹布上擦干净)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观看视频, 充满了好奇心。

三幼儿尝试学习指纹印画

教师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小动物指纹画的学具, 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请幼儿仔细看指纹画的绘画步骤, 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并用数码相机拍摄, 为后一步的评价活动做准备。

四进行评价活动

教师播放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幼儿作品, 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活动。

五展示作品

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事先布置好的“森林绿运会”展示墙上, 供幼儿与家长欣赏。

〖教育延伸〗

第一, 将《跟安柏利大师学画画——手指印画》教材书的每一页封塑, 制作成幼儿的学具, 穿上红色绸带, 挂在墙上, 供幼儿欣赏和学习。

篇9:看我变变变

经过几年的发展,“飞行汽车”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概念。在2012年纽约国际车展上,飞行汽车惊艳亮相,引来人们的争相围观。据悉,这款汽车将在年底正式投放市场。

有没有想过让沉重的书包变得轻盈起来?巴西设计师古斯塔设计了一款能“变出”踏板车的背包,承重高达90公斤。热爱运动的男生也许会很喜欢这个发明。

沙发床早已不稀罕了,但沙发桌你也许没见过吧?只需简单几个步骤,一张沙发就变成了一张桌子,可谓蜗居家庭的福音。

再介绍一款超节省空间的“变形”家具。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巧的衣橱,打开后你会发现另有天地:书柜、凳子、桌子、抽屉……足以满足个人的学习办公需要。这样的“移动书房”,你有兴趣吗?

再介绍一款超节省空间的“变形”家具。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小巧的衣橱,打开后你会发现另有天地:书柜、凳子、桌子、抽屉……足以满足个人的学习办公需要。这样的“移动书房”,你有兴趣吗?

这只比易拉罐大不了多少的袋子,其实是世界上最小的“洗衣机”。袋子的内壁上有很多小突起,将衣物放进去,加入适量的水和洗涤剂,密闭并排空空气,然后搓揉几十秒,衣物就能清洁溜溜,是不是很方便?爱动脑的同学不妨想想它的清洁原理,夏天快到了,这样的发明,真的可以有!

有没有想过,让台灯也来玩“变装秀”?翻页台灯是韩国设计师带来的一个创意。将一个LED灯装置在台历中央,每翻动一页,就能给台灯更换新的背景,也可以自己在空白页上作画,让台灯的外观随心所变。

日本人真的把精巧与精细发挥到了极致——看看这些火柴盒与火柴头,我们就能明白:原来再平凡无奇的事物,都可以变得绚烂唯美!

篇10:幼儿园语言教案 手指变变变

目 标:

1.练习从1数到5。

2.积极的模仿手指游戏,发展宝宝语言。

组织形式:

1.和教师一起用小手指数数数,从1数到5,每数一个数宝宝双手同时伸出一根手指。

2.做手指游戏,宝宝跟着教师一起做,边做边说儿歌,每说一句便伸出相同数量的手指,同时根据儿歌形象的模仿动作。

附儿歌:一根手指头,变成毛毛虫;两根手指头,变成小白兔;三根手指头,变成小花猫;四根手指头,变成小乌龟;五根手指头,变成蝴蝶飞。

指导策略:在宝宝根据数量伸出小手指时,如果小手不够灵活,家长可给予帮助。宝宝年龄小,不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主要是引导宝宝积极的进行游戏。文档仅供参考

穿项链

设计意图

节奏是孩子们不易理解的一个抽象概念,而穿珠是孩子们喜欢的操作活动。将节奏融入穿珠活动,并以做项链的情节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可以使孩子们初步体验到排序的乐趣,并很自然地接受节奏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排序。

2.引导幼儿用象声词创造性地表现节奏。

3.鼓励幼儿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彩色珠子、彩绳、彩色圆卡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说:“你们看,我今天戴了一条特别好看的项链,要去参加舞会。好看吗?都有什么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红、蓝、红、蓝、红、蓝。如先穿红色,红色后面穿蓝色,蓝色后面再穿红色……教师边引导边操作。

3.教师问:“你们想不想穿一条漂亮的项链啊?还可以用什么颜色穿项链?”

4.教师用彩色圆卡片把幼儿的排序方法展示在黑板上,如-黄蓝黄蓝-红红黄红红黄

5.请幼儿自己动手穿项链。

6.教师说:“这个项链还能唱好听的歌,你们听红、蓝、红、蓝、红、蓝唱的是乒、乓、乒、乓、乒、乓。它还可以唱什么歌?请小朋友试一试。”

7,请幼儿将自己的项链歌唱出来。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节奏歌唱给大家听,大家也可以跟着学。

8.鼓励幼儿用声势表现自己的创编,如:乒-乓-乒-乓拍手拍腿拍手拍腿

篇11: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

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鱼变变变》这篇文章共5677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画鱼》》:中班教案《画鱼》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观察鱼的外表,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画鱼》教案吧。

篇12: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凳子变变变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凳子,掌握平衡、钻、爬的动作技巧。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大、小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帮助。

3、有勇敢大胆的良好品质,体验体育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30把椅子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着凳子觉得可以拿凳子玩什么游戏呀?(抢凳子)那我们就来和凳子一起玩一玩吧!(热身+抢凳子游戏)

二、闯关小游戏

1、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凳子)平时凳子是用来坐的,今天,我们要用凳子玩各种有趣的活动,你们想不想玩?那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一人带一个中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和凳子玩一玩吧。(俩俩结伴,商量讨论)

2、师:(交流玩法)刚才,我看到小朋友们都都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想出了很多玩法,现在请你带着你的小搭档一起来把你的玩法介绍给大家吧。(学习各种玩法:钻地道、钻双层地道、过轨道)

3、师:现在请你们去邀请其他组的小朋友用两个或者更多的.板凳组合在一起玩一玩。老师刚才看到小朋友的本领都很大,谁来主动介绍一下板凳组合的玩法。老师有几个好玩的凳子游戏,你们想不想一起来挑战一下?

(1)爬“山洞”:将凳子两个两个面对面摆放,搭成山洞,从凳子间隙中爬过。 (钻爬)

(2)走“独木桥”:将凳子两个两个叠放,并组合在一起摆放成长长的“独木桥”,从凳子上走过往下跳到地上。(平衡)

(3)过“障碍”:凳子横向摆放成圆形,依次通过椅角空隙。(灵敏性、协调性)

4、师:谁来说说你觉得刚才的三个小游戏哪个最难?那你能完成哪个任务?请你来试试。

5、师:现在请你带着你的小搭档再来合作尝试一次闯关游戏吧,请哥哥姐姐照顾好弟弟妹妹们。

三、放松运动:

篇13: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

关键词:直流系统,控制回路,接地

引言

直流系统是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重要系统, 是厂站内控制回路、继电保护装置及其出口回路、信号回路的供电源。直流系统为不接地系统, 系统两极对地无电压, 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 易导致断路器偷跳, 且一点接地后若再发生另外一点接地, 可能造成直流系统短路中断供电, 或造成断路器误动或拒动, 影响设备可靠运行。文章解析了一起因控制回路直流接地造成的开关偷跳事件, 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3主变变低开关503B开关跳闸事件分析

1.1 事件概述

2014年12月25日11时23分48秒, 220k V某变电站#3主变变低503B开关跳闸, 11点23分52秒10k V备自投装置动作合上10k V 3BM、2BM分段532B开关, 由#2主变带10k V 3BM母线负荷。

在故障发生后, 经工作人员现场检查为#3主变变低503B开关偷跳, 相关设备无故障。

19时17分, 经调度令合上#3主变变低503开关, 断开10k V3BM、2BM分段532B开关, 10k V 3BM恢复正常运行方式。

1.2 现场检查

1.2.1 保护动作情况检查

现场检查#3主变变低503B开关相关保护, 未发现有保护动作跳开503B开关, 检查全站保护动作情况, 只有10k V备自投装置于503B开关跳闸后动作合上532B开关相关信号及报文。

1.2.2 10k V备自投动作情况检查

11点23分52秒134毫秒:10k V备自投动作;

11点23分52秒437毫秒:母联532B开关合闸;

10k V备自投动作情况与保护定值单一致。

1.2.3 503B开关控制回路检查

检查503B开关相关信号, 只有开关分位动作及合位复归信号, , 无开关合后位置复归信号, 排除遥控及就地手分开关的可能。检查全站二次设备, 无保护动作跳503B开关, 排除保护误动跳闸的可能。

保持503B开关在分闸位置检查503B开关控制回路, 发现503B控制电源产生直流偏移, 正电端对地有+65V, 负电端对地有--155V (该站为220V直流系统) 。

在主变保护B屏端子排4-4CD1端子上测量操作箱至503B开关柜跳闸线圈控制电缆电位为+4V, 解开端子两侧接线, 分别测量内、外部接线电位, 发现内部线4n905电位+4V, 外部线电位为0V。。断开503B控制电源空气开关, 测量4n905对地电阻为5.2欧姆, 初步判断开关控制回路存在正极接地。

进一步检查, 在操作箱背板拔掉外部接线插座, 分别测量接线插座上4n905针孔及操作箱背板针脚对地绝缘正常。分析判断其他外回路上存在接地点, 通过操作箱回路导通, 导致4n905端子对地绝缘降低。查看图纸并在操作箱背板上测量相应针脚, 确定操作箱内部4n920针脚与4n905针脚相通。测量4n920操作箱背板针脚对地绝缘正常, 接线插头对地绝缘为0.5欧姆, 确定接地点在操作箱4n920 (端子排4-4QD7端子) 外回路上 (如图2) 。

4n920为保护跳503B开关跳闸输入回路, 给上控制电源解线排查解掉3B-152d/433R跳闸线后, 503B开关控制电源恢复正常。。断开503B开关控制电源空气开关测量端子内部线4n920对地电阻绝缘正常, 3B-152d/433R电缆对地电阻0.2欧姆, 确定该电缆外部回路存在接地。

查找电缆牌, 确认其来自稳控装置屏的电缆备用芯, 线芯长度超过绝缘层, 并与稳控装置屏体顶端接触, 造成线芯接地。

#3主变变低503A、503B两分支原设计稳控装置跳503A、503BB开关跳闸回路, 因稳控装置接入负荷数量限制取消该回路, 取消时只在稳控装置屏一侧解掉了原稳控装置跳#3主变变低503A、503BB开关跳闸回路, 未解除对侧电缆, 同时稳控装置屏内安全措施实施不到位, 线芯触碰屏体造成直流接地, 直接导致#3主变变低503BB开关跳闸输入端子接地, 开关跳闸。

2 跳闸原因分析

直流系统为不接地系统, 直流系统的两极对地没有电压, 大地也没有直流电位。直流绝缘监测装置为了能监测直流系统两极电压和接地点, 必须设置参考点, 如图1所示, R1=R2。正常情况下可认为, R1=R2, R3=R4, 则电压表的读数为零, 万用表测量正极对地+110V, 负极对地-110V。

本次电缆通过稳控装置屏体接地等价于在控制回路图2所示位置发生接地, 接地处4n920及与其相通的4n905电压接近0V, 直流系统正电由于装置内元器件的分压作用降低到+65V左右, 直流系统负电降低到-155V左右 (如图3) 。

由直流馈线屏到503B开关柜和503B开关柜到主控室接地点的电缆组成的从直流系统负极到接地点的长电缆产生较大的分布式电容 (等效为图中C2) 。因此在直流接地后, 大电容C2两端通过直流绝缘监察装置地点和直流接地点形成回路并对地放电, 形成一个瞬间电流, 该电流流过503B开关跳闸线圈, 达到线圈动作电流从而导致503B开关跳闸。

3 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本直流接地导致的次跳闸事件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直流系统接地可能导致开关跳闸, 严重影响厂站的可靠运行。厂站运行中要严防直流系统接地现象。根据直流系统的工作方式及现场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1) 完善的直流监测系统。厂站直流系统为非接地运行, 完善的直流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直流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直流系统接地的第一时间告警并筛选相应间隔, 缩小接地点查找范围。

(2) 现场回路要同设计图纸相对应, 回路若有变更需修改图纸, 以便能够更加快速查找并排除故障点。

(3) 严禁交、直流电缆混用, 防止直流系统虚接地。

(4) 厂站验收时严格执行验收规程, 确保直流系统绝缘符合要求, 对技改、反措等工作后的回路验收应对新更换的电缆及变更的二次回路做绝缘测试。

(5) 技改、扩建等项目需要解线变更回路的时候, 应确保二次回路两侧解开并做好绝缘措施, 必要时应将更换下的电缆全部清理, 避免单侧解线导致直流系统接地。

4 结束语

随着电网发展, 电力输送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电网正朝着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迈进。然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面对庞大而复杂的电网, 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正慢慢凸显。对于站内的直流系统涉及到厂站的控制、监视等诸多重要回路, 虽然基础却十分重要。从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到, 一根突出的电缆接地, 就会导致开关跳闸进而影响供电可靠性。如何准确地监测、反应直流系统的运行状况, 并在直流系统接地后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 是需要我们结合生产实际, 持续探索并不断钻研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篇14:超级变变变

谁说诺基亚的产品都是一板一眼的?谁?是你吗?好吧,现在就让你开开眼!诺基亚研究中心(Nokia Research Center)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AMA,2月24日~5月12日)的“设计与弹性思维”(Design and the Elastic Mind)展览上联合展示了一款名为Morph的概念产品,来看看这个强强联手的产物吧。Morph是一款应用了纳米技术的概念化随身数码设备,它的特色就是能够变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你可以将它卷曲成一个圆环,如同手表一般戴在手上,酷毙了吧!将它摊开,你可以通过它的全键盘来编写短信息,也可以设置成大屏幕模式来播放视频、浏览网页;如果把它折叠起来,那么Morph就变成了手机的形状,有屏幕、功能键、数字键,绝对不会让你觉得陌生。对了,Morph还配有一个无线耳机,构成了一个子母式的设计形式。够炫吧?这得感谢这种高科技纳米纤维蛋白材料的应用,它可以让Morph变得柔软、透明,更神奇的是它还具备表面自洁、光电转换和生物分子检测功能,不仅贯彻了诺基亚健康和环保的产品设计理念,而且还能预知食品污染,Morph简直就是绿色到家了!

篇15: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根据图案统计出相应图形的数量,并会用各种图形拼出多种图案。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辨别组合图中的图形,进行计数,增进对图形的认识。

难点:会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拼出各种图案。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机器人拼图一份;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知识准备: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不说话》。

(二)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图形宝宝,小朋友想不想看他们都是谁呀?

幼:想。

(三)展示各种图形卡片。

1、例正方形。

(1)、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哪些特征?

(2)、师幼共同讨论,老师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相等),有四个直角。

(3)、老师出示正方形卡片,让幼儿亲自摸一摸。

2、依次出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图片。师幼共同小结:

(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圆形有边没有角,像个盘子。

(3)、长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对边相等。

3、认识图形。

(1)、老师单独出示各种图形。

(2)、集中出示不同图形。

(四)出示机器人,找出图案中的不同图形,并进行计数。

1、教师出示机器人图案,提问:

(1)这是什么图案?上面有哪些图形组成?

(2)、那个小朋友能亲自上台找一找图形?

2、老师说图形名称,让幼儿找一找。

3、师幼共同说出每个图形有几个?

4、老师再一次总结不种图形的特征。

(五)、老师逐步出示各种图案,让幼儿自己观察,说出每个图案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各有多少个?

1、大树 2、小房子 3、小花

4、太阳 5、小鱼 6、小鸡

(1)、逐自出示一遍,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图案,有哪些图形组成,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2)、集中展示。

(3)、鼓励幼儿粘出不同的组合图形或其他的图形。

(六)、幼儿拼图,老师巡回指导。

(每一组幼儿准备各种图形若干,请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不同的图案。)

(七)、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1、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是什么?

2、作品都用了哪几种图形?

3、各用了几个?

(八)、老师小结:

1、小朋友用不同的图形变成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好不好玩?为什么?

幼:自由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图形变变变》。

2、再一次集中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说出他们的不同特征。

教学延伸:

小朋友,老师现在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下去以后,我们在教室里,校园或家里边找一找哪些物体也是这些形状的,再上课的时候,我们比一比看一看那个小朋友说得最多?

(让数学图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并学会计数。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中,老师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小结不同的图形特征,再集中展示。又在机器人的图案中辨认计数,最后又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4、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习之间没有衔接的语言。

篇16:幼儿园数学教案变变变

[主题产生的原因]

本学期,幼儿从小班升入中班以来,他们对区域活动的参与探究的兴趣比以前要强很多。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这一变化特点,在各个区域内填充了大量的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其中,颜色变变变、月亮的变化、声音的秘密、光的反射等变化的材料尤其得到他们的喜欢,于是我们也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并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观察后,我们开展了主题生成活动——变变变。希望通过活动后,能够提高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合作分享的能力,从而更加启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

[活动流程]

光和影子(小精灵、天空的变化)——颜色的秘密(颜色变变变、三原色好朋友、刮刮乐、调色盘谜语)——声音的秘密(奇妙的声音、好玩的乐器、音效大师)

[主题目标]

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引发幼儿对声音、颜色、光和影的观察兴趣,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解释身边的科学小秘密。愿意参加各种小实验,喜欢与伙伴分享过程、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道要保护嗓子不大声喊叫,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说话。通过《爱丽丝仙境奇遇记》故事让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体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主题活动实施策略(一)活动:光和影

[背景介绍]

学期初的环境创设中,我们班的探索区有几个三棱镜,因为是玻璃做的,所以我们怕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不小心割伤就收起来了,细心的浩浩发现之后,就来问我:“昨天我们往后偷看的镜子怎么没有了?”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昨天在游戏时无意发现三棱镜可以看见不同角度的小伙伴,于是就玩得很有兴趣,当天我们动了一番脑筋,就把废旧的光碟制作成了三棱镜,浩浩他们玩的可有兴趣了,而我们也更加得放心了。

[活动目标]

了解光的来源以及特征,并根据经验能够区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尝试做手影表演。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记录]

(1)在活动《天气的变化》中,幼儿对于天气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能够举出很多的天气变化,有下雨、刮风、太阳天(晴天)、阴天等等,并且在小游戏中还能够根据天气的变化,给小主人配上合理的道具,通过天气日志的观察,许多幼儿能够知道当天的气温、天气的变化,以及友情提示。

(2)在活动《踩影子》中,我们小朋友刚开始穿着厚厚的棉衣,可是没跑几下就满头大汗(当天温度6—9度,无风),于是徐泽卿、曹方禹就提出要脱掉外衣,他们说:“太阳晒得我们好热,可不可以脱掉外衣?”说完之后小朋友们就都抬头观察太阳,亚茹说:“太阳晒得我眼疼死了。”子安说:“就是呀,我都睁不开眼睛了。”于是,小朋友们纷纷用手捂住眼睛背对着太阳,这时候我问到:“你们看看地上有什么呀?”小朋友说:“有影子。”我又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他们马上都回答出来:“因为太阳照得我们有影子。”我又问:“如果太阳不出来,我们有没有影子了?”他们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于是我们回到班里我把等打开之后,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看看有没有影子,他们很仔细得找来找去,结果就得出了结论:影子与光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有光的时候一定会有影子的出现。后来,他们不再对踩影子感兴趣了,而是自己背对着太阳坐着各种各样的动作,于是就又生成了一个小活动《肢体造型》。

(3)在活动《肢体造型》中,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当他们站着不动的时候,子涵说:“你们看,影子里的我像不像个1?”于是马上得到大家的共鸣。他们就开始1、2、3、4的数字表演了,虽然看上去不太像,但是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地参与,后来,曹方禹说:“我怎么觉得他们摆的影子象妖怪呀。”于是小朋友们又在影子中最着各种各样“吓人”的动作,后来都到吃饭的时间了,他们还是不肯回去,于是我就答应他们等到天气很好的时候再出来玩时,他们才肯回去。

(4)在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来到多功能厅,把所有的窗帘都拉上,也没有开灯,这时候幼儿有的尖叫起来、有的害怕地发出发抖的声音,我问他们:“现在怎么了?”他们说:“太黑了。”“吓死我了。”“有大妖怪要来了。”“太可怕了。”……我又问道:“这就是黑暗的感觉,你们觉得怎样才能不害怕?”他们连忙说:“打开灯。”“拉开窗帘。”后来,我们把灯打开,也把窗帘拉开了,孩子们的情绪一下恢复了,通过这次活动也是孩子们深深地了解到了关对于人们是多么的重要。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户外的观察以及市内的小实验,他们很快对光与影的关系有所了解。但是对于人造光源与自然光源的理解仅限于太阳光与电灯(手电筒、台灯等),他们多数的兴趣点放在了观察影子的变化中,幼儿对影子的兴趣在于影子可以满足他们对游戏和对影子多变的特点的喜爱。

(二)活动:色彩秀

[活动目标]

知道三原色的变化,能够举出几种变色的过程。尝试用两种色彩调配出第三种颜色,并能够说出变化的方法。作画是能够使用多种颜色,使画面的色彩丰富、生动。通过色彩的变化,引起丰富的想象并能够大胆的表达。

[活动记录]

(1)在活动《文字接龙》中,幼儿的想象力很丰富,我先出示了一张红色,我说:“我看到了红色想到了苹果。”马上就有很多幼儿举手,浩浩说:“我看到了红色想到了国旗。”亚茹说:“我看到了红色就想到了太阳。”小朋友们的答案有很多,例如:红色→流血、气球、出租车等,黄色→香蕉、月亮等,绿色→树叶、发芽等,蓝色→大海、蓝天等。于是我们就记录下来。

(2)在活动《色彩的变化》中,我们请幼儿事先来猜一猜,将三种颜色两两相价值后会变成什么颜色,他们的答案很丰富。于是我们就分组来尝试,第一组尝试用红色加上黄色,第二组尝试用黄色加上蓝色,第三组尝试用红色加上蓝色,结果很明显,当幼儿发现变化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声音都是很兴奋的。最后,幼儿的结论是:红色加上黄色变成橙色,红色加上蓝色变成紫色,蓝色加上黄色变成绿色。

[教学反思]

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欲望很高,能够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分享经验,特别是做完色彩试验之后,几个组的小朋友能够互相交流着自己组的颜色变化过程,这样就达到了一种经验的分享。当然部分幼儿的主动性很强,经常是独自霸占着瓶子不给别人看,所以说,我们在区域里也投放了大量的小瓶子、毛笔等,和已经调试好的三原色,方便幼儿以后尝试不同的调试。

(三)活动:声音的秘密

[背景介绍]

一天,我感冒了,声音变得比较粗,每当小朋友吵闹时,我就会说:“我感冒,嗓子说不出话来了,希望你们能安静。”小朋友们就很奇怪“为什么感冒之后声音会变粗呢?”于是,我们就知道嗓子可以变化出很多的声音,而且它有的时候还会发炎,所以我就趁机对他们说:“你们大喊大叫,慢慢的你们的声音就像大河马一样粗了。”有的孩子听后,说话声音和平常的声音就会很注意。

[活动目标]

尝试用嗓子变化出各种声音,并且学会保护嗓子。能够认识各种乐器的名称既音色。通过乐器的演奏,感受不同节奏变化带来的乐趣。尝试利用各种物品打出节奏。

[活动记录]

(1)在活动《音效大师》中,我请小朋友们在班级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物品,然后请他们将这些物品与桌子发出声音,结果就很热闹,他们开始敲敲打打起来,后来我请他们分类别轻轻的敲击,首先是纸类的敲击(声音很小,比较闷)再是塑料类(声音一般,比较响亮)最后是木材类(声音很大,很清脆),敲击过后我问:“谁能说一说这三种声音的区别?”钟华说:“木头的声音最大。”辛菲说:“纸盒子的声音很小。”辛鹏说:“木头的声音最大,纸盒的声音最小,塑料的声音不大也不小。”然后我请他们再敲击时,他们居然敲出××× ×××的节奏(因为,平日里郑老师很注重对他们的节奏练习)。

(2)在活动《奇妙的声音》中,我请小朋友用不同的声音说话,他们刚开始都不太好意思,也不太明白什么是“用不同的声音说话”,于是我就模仿小熊的声音,粗着嗓子对他们说:“小朋友你们好,请你们猜猜我是谁?”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纷纷猜测着,一会儿说是大老虎,一会儿说是大狮子等等很多答案,于是我就提出要求:请小朋友来模仿一种小动物。张凯慢慢地走上来,用很细的声音说:“请你们猜猜我是谁?”我先猜“老鼠”,他说:“不对。”玥威又猜“蚂蚁”,他又摇摇头,叶子说是“小兔”,他都开始着急了大声说:“不对,我模仿的是蛇,因为我属蛇。”就这样,平日里在区域里就会听到幼儿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来模仿各种人物和动物。

[教学反思]

因为用不同的声音说话对嗓子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开展“声音”的系列活动时,就会很注重提醒幼儿要保护嗓子,不要用嗓过度。过程中,幼儿对于节奏的掌握和乐器的使用都很不错,并且像叶子、亚茹这些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还会教给那些对于节奏不太熟练的伙伴打节奏,充分体现了分享的过程。

[总体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生成活动“变变变”的开展,更加加深了幼儿对于变化事物的兴趣,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分享、学会探索、学会认知,并且对于不明白的事情,多数幼儿也养成了喜欢问、大胆说的好习惯。当然,变化的事物还是很多的,本次的生成活动,我们只是根据区域中投放的材料而引起我班幼儿的兴趣点展开一系列的生成。其中,幼儿对于色彩和声音探究的角度比较的宽广,而且相对来说他们对这两个小主题也是比较感兴趣。对于“光和影”只是一部分幼儿很感兴趣,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科学小实验往往只是比较注重表面现象的产生,而不太注重更深一步的探究,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加深对幼儿这方面的培养与引导。

上一篇:销售项目合作协议书下一篇:带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