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局的解释及造句

2024-04-14

僵局的解释及造句(精选11篇)

篇1:僵局的解释及造句

僵局拼音

【注音】: jiang ju

僵局解释

【意思】:僵持的局面:陷入~|打破~。

僵局造句:

1、谈判陷入僵局。

2、当新的工资要求提出后,会谈陷入了僵局。

3、我们只能做些较小的让步,但这就可能打破僵局。

4、这一次政府与电力工业之间的僵局并不仅仅是中国电力短缺的唯一原因。

5、谁该为这险恶的僵局负责?又能做些什么来克服现在的状况呢?

6、封锁下,其垄断地位是稳固的,同时,没有有效的机制协调来摆脱这一僵局。

7、但合作的信号可能打破在美国参议院和国际谈判中的僵局。

8、基辛格很久前就充分考虑到这种问题,当前,与伊朗在核问题上僵局,为其论著重新引起争论提供了新的理由。

9、我们的文化中的男性处在发展的僵局中。

10、如果误解、不团结和僵局模式持续下去,所有迫在眉睫的全球事务(能源、食品、环境、人权、安全)就不会取得什么进展。

11、然而在大部分文章中,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方法将导致一个僵局或表面的悖论。

12、这个非盟小组现在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决定这场僵局该如何结束。

13、杰克命令他们放下武器,他们反而却将迪沙佛置于枪口下,杰克在僵局中软了下来。

14、一个最近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最新的进展提供了化解僵局的出路。

15、中方在每一轮会谈中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设想或建议,尤其是在会谈出现困难或者僵局时更是如此。

16、这一次政府与电力工业之间的僵局并不仅仅是中国电力短缺的唯一原因。电力需求的大幅度增加也是一个原因。

篇2:僵局的解释及造句

道钉解释

【意思】:把铁轨固定在枕木上的钉子。

道钉造句:

1、从那根道钉穿过他的大脑之后他就完全变了一个人。

2、债务顾问机构形容过去几个月前来质询的人是突然冒出来的道钉。

3、1869年,在“金色道钉”(GoldenSpike)被钉入枕木、从而宣告第一条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完工的当天,人们举行了盛大庆典。

4、七星瓢虫的幼虫身体长,呈黑色,像道钉一般还带有橙色或黄色的花纹。

5、在这个范围内还散布着引人入胜的其它背景星系,还包括道钉状的前景恒星。

6、各种尺寸颜色形状可镶嵌在不同型号的道钉上,发光的强度系数根据反光珠的数量和向前的角度不同而各异。

7、八月二十日和二十一日,也就是周五和周六的早七点到下午五点工作人员将关闭所有SR530路段的通道,在OSOLOOP路的两个入口之间把太阳能道钉安装在高速公路的中心线位置。

8、来看著名的菲尼亚斯-盖奇的例子。一根铁路道钉破坏了他大脑的额叶,把他由冷静、勤勉的工人变得一无是处。

9、在虚拟试验场场景中实现了对车辆相对于磁道钉位置的检测模拟,以利于后续自动控制模型的处理。

10、但当你达到五级热度,你将会遭遇路障,道钉,直升机,以及联邦武装车队。

11、等道钉固化4个小时后,撤掉安装隔离设施。

12、取适量胶水均匀涂抹在道钉上。

13、将道钉紧紧按在安装位置上,确保方向正确,如果胶水多了,一定要清理干净;

14、在磁道钉导航的自动公路系统中,在车道中心线上埋置间距相同的磁道钉作为车辆的导航标记。

15、磁道钉是基于磁信号导航的自动公路系统最重要的道路引导标志。

篇3:探析讯问僵局的成因及对策

新《刑事诉讼法》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 对侦查讯问工作实行了全面规制, 充分保障了供述的自愿性, 但也加大了侦查讯问以破获案件的难度。在讯问手段单一、宽松的情况下, 犯罪嫌疑人的反讯问手法愈加普遍, 导致讯问僵局时时发生并持续更久, 难度加大。当前, 形成讯问僵局的原因多种多样, 且日趋复杂和困难化, 作为侦查讯问人员如果想突破讯问僵局, 全面提升整体破案例, 必需要在充分了解讯问僵局成因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自身对侦查讯问方法理论的研究和科学讯问方法的修养, 针对不同的犯罪嫌疑人, 有针对性的, 采取灵活多变的讯问策略和方法, 并随时查证, 时刻调整, 有效突破讯问僵局, 推动案情发展。

二、讯问僵局概述

在侦查活动中, 讯问肩负着对收集、调取的材料、证据予以核实确认的任务。所谓讯问僵局, 是指在侦查讯问的过程中, 犯罪嫌弃人因某种原因拒不交待, 与侦查人员僵持不下, 导致讯问工作无法深入进去, 在犯罪嫌疑人没有如实供述的情况下, 侦查人员无法取得确凿正确的充分证据, 确定不了重点嫌疑对象, 无法进行下一步深入侦查或依法结案, 严重阻碍案件侦查的进行。侦查讯问僵局, 归根结底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对峙格局, 相互作用使案件呈现停滞或僵持状态。侦查讯问人员最忌讳也最应该时刻防范这种局面发生。

三、主客体因素分析讯问僵局形成的原因

讯问僵局的形成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 任何一个细节的毗露都可能导致僵局的出现, 我们从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几个重要成因。

( 一) 主体因素

1. 准备工作不充足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若在讯问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不清楚案件的细枝末节, 没有了解透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极易在讯问时陷入僵局。完善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让讯问有的放矢的顺利进行。

2. 证据不完善

在讯问过程中, 如果讯问人员没有掌握充足的证据, 或者随意使用没有进行科学审查甄别的证据, 或者使用证据的时机不对, 则不但会降低证据使用的效果, 还会让犯罪嫌疑人获悉侦查人员办案的侦查思路和方向, 暴露底细的后果会让嫌疑人有针对性的逃避讯问, 布置自己的回答套路, 陷入讯问僵局。

3. 侦查人员自身素质有待全面提升

在侦查讯问实践中, 如果讯问策略和方法运用不当, 极易造成讯问僵局, 方法和策略的运用对侦查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有些侦查人员业务能力不过硬, 思想觉悟不高, 办案不细致, 缺乏团结协调、顾全大局的观念, 讯问方法不灵活、水平不高, 最终导致讯问僵局的发生。

( 二) 客体因素

在接受讯问时, 犯罪嫌疑人普遍存在对立心理、畏罪心理和侥幸心理等三种拒供心理。

1. 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犯罪嫌疑人最为强烈的一种心理现象, 他们始终会存着一种自己做过的错事不可能被发现, 警方不可能掌握证据的侥幸心理状态, 从而拒供, 出现僵局。

2. 对立心理

在面对侦查人员讯问时, 犯罪嫌疑人普遍会出现不配合现象, 产生逆反对立心理, 或是避重就轻, 或是闭口不言, 一问三不知, 或是挤牙膏似的回答, 本能的保护自己, 这种对立心理往往会使讯问陷入僵局。

3. 畏罪心理

犯罪嫌疑人心理极度压抑的表现是对其所触犯的罪行产生畏罪心理, 但是, 如果畏罪心理过强, 犯罪嫌疑人会拼命抵抗、产生绝望思想, 拒绝讯问, 进而导致僵局出现。

四、科学突破讯问僵局的有效策略

( 一) 做好充分准备, 适时调整讯问方案

侦查讯问的准备工作包括了初讯之前, 以及以后每次讯问工作开始之前的所有准备工作。随着讯问工作的深入与推进, 所掌握的证据及案件的进展也随之变化, 讯问人员要结合当前的讯问情势, 适时调整讯问方案。因此, 在每次讯问前, 都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工作。知已知彼, 讯问人员自身做好准备工作及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和案情, 是准备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尤其是要注意分析嫌疑人的心理特点, 依据其心理因素来攻破其心理防线, 突破其口供的关键问题可以选择犯罪嫌疑人在自身构筑的防御体系中精力最集中的问题。

若能找出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症结所在, 就可直接突击, 攻破其防线, 让其全部供述。

另外, 充分的讯问前准备还包括作为讯问主体的侦查人员, 应该注重提身自身综合素质, 打造冷静、沉着的性格, 树立坚定的意志力、敏锐的观察力, 讲究讯问策略和方法, 注意力集中, 思维严谨, 并全面提升体能、心理和业务能力。

( 二) 迂回渐近, 声东击西

犯罪嫌疑人经常会一问三不答、拒不交代、顽固抵抗, 在这种情况下, 最好改变策略, 调转方向, 放弃正面讯问, 转而采取迂回渐近、声东击西的战术。在这时可以放下案件, 提一些诸如年龄、爱好、经历等与案件无关的问题, 貌似闲话家常以隐藏真实目的。通过谈天说地扫清外围, 从侧面提出问题。这种战术要因人而异, 对于权势重、地位高的人, 要多谈他的亲朋好友, 光辉的过去, 对于文化程度接受较高的人, 谈话要深层次, 更理性, 反之, 则用直白简单的话来聊天。以此来触动各种不同的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使其认识到亲属、朋友、价值、荣誉的重要性, 从而坦白交待。对于言词稳重的人, 要把握住实在的道理和有力的事实, 说话用慎重以待, 避免纠缠。对于火气旺、脾气大、直言快语的人, 要从侧面启发, 让他感觉自己的错误。总之, 尽快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述, 迂回渐近、声东击西的策略可有效打破僵局。

( 三) 有效收集, 适时出示证据

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拒不交代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刑罚, 他们会认为如果自己不交待, 侦查机关就束手无策, 搜集不到证据, 只能对自己减轻处罚或不能定罪。因此, 在讯问过程中, 如果讯问人员手中有充足的证据并适时出示, 就能打破犯罪嫌疑人的幻想, 让其知道只有坦白交待, 如实供述才有减轻刑罚、从轻处理的机会, 自然就会放弃伪供、拒供、避面不答, 进面如实供述。

在讯问中出示证据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当犯罪嫌疑人前后矛盾, 出现翻供、伪供的现象时, 适时出示证据, 可以纠正和揭露其不法行为。另一方面在犯罪嫌疑人拒供时使用证据, 可以消除其对立、侥幸心理, 使其认识到犯罪证据已被侦查人员掌握, 拒供、隐瞒、抵抗只会对自己不利, 进而转变思想, 如实供述。

( 四) 攻心为上, 转化思想

中国自古就有“攻心为上, 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 兵战为下”的军事策略, 同样, 侦查讯问也是一场心理战, 是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心理战。绝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都会事先做好防御计划, 并极尽所能的与讯问人员进行抗争, 以达到逃脱法律制裁的目的。在讯问僵局出现时, 侦查人员就应该站在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分析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的根源. 针对性地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当然, 不同类型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其年龄、性别、犯罪经历、社会背景等方而的差异. 表现出的各种拒供心理的强烈程度又有所区别, 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逐步开展教育感化工作。然后, 再通过讲政策、讲法律、讲宽严案例、讲出路, 使用法律进行教育为主, 指明认罪和抗拒会有不同的结果, 要向他们挑明, 想摆脱目前的窘境, 唯一的办法就是如实交代问题。编造谎言、顽固抵赖绝对不会得逞, 只能得到相反的后果, 唤起犯罪嫌疑人的悔罪心理明白并面对己被揭露的犯罪事实, 放弃幻想, 放下包袱, 如实交代犯罪事实, 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以突破讯问僵局。

五、小结

讯问的冲突对抗性决定了讯问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须结合案件事实、犯罪嫌疑人自身特点、侦查所收集的证据等, 采取不同的讯问对策, 促使犯罪嫌疑人做出实供述。因此, 讯问人员必须审时度势, 以掌握的案件事实和有力证据为基础, 找到应对讯问僵局的突破口, 最终实现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其所犯罪行的讯问目的。

摘要:在刑事侦查实践中, 经常会出现讯问僵局并难以打破,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侦查活动的顺利进行。面临如此局面, 侦查人员应当从根源出发, 追究讯问僵局形成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灵活多变的讯问技术。文章首先概述了什么是讯问僵局, 接着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最后重点探讨如何突破讯问僵局, 维护司法正义。

关键词:讯问僵局,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贾甲麟.浅析讯问僵局及其突破[J].决策探索, 2012 (8) .

[2]曾珍.侦查讯问僵局成因和对策[J].商情, 2012 (39) .

篇4:魔力的解释及造句

【意思】: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

魔力造句:

1、我认为那把钥匙有魔力。

2、我们是否应该欢庆电影带来的欢乐和魔力?

3、我觉得自己的感官中产生了一种新的强大的魔力,因为我能清晰地看到他们,虽然我知道他们应该是在很远的前方,远在视线之外。

4、但是氟是如何发挥其魔力的?

5、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幻想的世界是如何通过沙子的魔力来实现的。

6、在经济领域,启蒙运动的知识分子似乎将太多的信心放在市场的魔力上了。

7、我敢肯定,在很多个哨岗,他们曾经渴望停下脚步,但是在那里没有他们企图寻找的魔力。

8、五天全神贯注于非凡的产业和风景之后,葡萄酒已能够代表黎巴嫩本身的魔力。

9、我本可以使她有足够魔力的,我本可以向她施魔法的。

10、这样说吧,我期望到现在为止所有人都同意:至少在下个10年,我们不会在市场上看到这样一个魔力BPMS。

11、开发你的观察力,学习你偶然看到的的设计中的每样东西。要让自己被新技术的魔力吸引。

12、我不由疑惑,在这个日常的世界中,平凡之物上的帷幕被掀开,难道是暮色中的魔力使然?

13、《狮子,女巫和衣橱》只是这部庞大的杰作的一部分,描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世界,里面充满了魔力,还有一些奇怪的半人半兽的生物。

14、在这个心灵深处的渴望中隐藏着在激情,实现自我,以及梦想中生活的魔力。

15、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菜谱有一样是做不到的:魔力。

16、根文件系统有一些魔力;其中包含的文件所占用的空间要比根文件系统本身的空间更大!

17、尽管有新技术,暗房的魔力仍然叫我着迷。

18、你需要一点魔力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19、尽管是一首精彩的曲子,但是《女武神的骑行》在这个流行时代的文明中多少丧失了些魔力。

20、第一场雪不仅是一件大事,而且是充满魔力的大事。

21、当推举可某人使得社区更好时候,我认为营销是有魔力的。

22、但他们经过自然开发,用我们无法预知的方式,用潜藏在我们每个人体内的魔力,开发出新奇、卓越的3.0版人类功能。

篇5:活埋的解释及造句

2、一些动物作为神和军事的力量的象征置放在他的周围——美洲狮、狼、鹰、隼、猫头鹰、响尾蛇——装在笼子里一起活埋。

3、与之相似的另一种梦境是你被抓获、活埋、困在网中、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移动。

4、祭献品范围甚广,囚犯、婴儿、纯洁的处女通通有份,而他们所要面临的是焚烧,断头和活埋。

5、这只恐龙可能是在不注意时被山崩活埋。

6、大约于公元283年,罗马政府以变节罪为名逮捕二人并将其活埋。

7、她想到会再次被活埋。

8、有村民说多达600人被活埋了,但是台湾消防署的数字只有100。

9、他在一片墓地里,他就要被活埋了!

10、据今日美洲地理社会报纸最新报道,在加州发现距今三万四千年的穴居时代被活埋的有机体。

11、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远东地区布拉戈维申斯克一名男子为进行耐力测试,在朋友家的`花园里将自己“活埋”,谁料弄假成真,命丧黄泉。

12、几乎有一半的日本守军是被活埋或战死在迷宫般的地下阵地和坑道里。

13、为何不能干掉他:根据最近一次的清算,他骗过了死神约11次,溺水,被警察碎尸,被投进水晶湖湖底,还被活埋过,他都幸存下来了。

14、为制止狂犬病(在中国导致人口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的蔓延,地方政府组织了大规模捕杀,将狗活埋或打死。

15、实验内容包括:将人吊起来直至窒息,将人活埋,将空气注入血管中和将人放入高压的室内。

16、这是一种害怕被活埋的恐惧。

17、好了,驴子终于上来了,并踢了那个试图要活埋它的农户几脚。

18、台湾消防署称有100名村民被泥石流活埋,但获救群众称被活埋的人数高达600人。

19、还有好几百人在瓦砾堆下被活埋。

20、如果找不到本人,便活埋他们的家属。

21、矿坑爆炸致使六十个人被活埋。

22、他们被敌人活埋了。

23、不幸的是,所有的人都被活埋了,城市也是!

24、那场地震中许多人被活埋了。

篇6:天明的解释及造句

2、我能安心的一晚上都躺在敌人的射程范围内,心里明知天明大家就白刃相见了,还是跟在自家床上一样呼呼大睡。

3、这时夜色已经黑透,看来就要这样一直黑到天明;我们仅有的一点光亮,似乎不是来自天空,而是来自河上,一桨又一桨的,搅动着那寥寥几颗倒映在水里的寒星。

4、他用同样的姿势呆到天明,在床上,上身扑在两膝上,被巨大的命运所压服,也许被压垮了,唉!

5、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才迷迷糊糊睡个十来分钟,很快又被冻醒过来,只好瞪着眼睛等待天明。

6、天明时,他已经非常疲惫、紧张至极。

7、夜晚,那位神秘的丈夫就会出现,和她共度良宵直到天明。

8、天明后,母亲和她的遗物,将化为灰烬,隐入神秘的深处。

9、伊比沙岛2007年6月,人们在俱乐部跳舞至天明。

10、我是深夜接到你的电话,轻轻地啜泣直到天明。

11、老人和大鱼的持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

12、迈克尔想说点什么,但连开嘴巴的心情都没有了,叹了一口气,又躺下,睁眼到天明。

13、辣里有涩,我盼望天明。

14、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的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天明。

15、然后,把衣服覆盖在那株菊花上,嘱咐马子才千万不要偷看,等到天明,陶三郎依然卧在那里。

16、夜深越冷,不知道你是否回到家了,还是在路上伴烟天明。

17、你可以走路到天明。

18、妈妈正忙着从天明到日落。

19、学生们天明即起,以二列纵队绕着附近的松下空调厂慢跑。

20、我渴求你的亲吻,我想长伴你至天明,亲爱的。

21、栩栩如生想象在漆黑的夜里展开,安慰了梦者直到天明。

22、天明时,一堂醉得东倒西歪的大臣已没有一个还有帽带子的了。

23、等待到天明时我又要渡过白水。

24、当晚,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前来收集灯时,发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只剩下那名老妇人所供养的灯,一直烧到天明。

25、天明了,她来看他,才知道他傻傻的等了一夜,她又感动又羞愧,抱着他哭。

26、依我看,它也要跟我奉陪到死的,老人想,他等待着天明。

篇7:论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

按照美国著名的《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 公司僵局 (Corporation Deadlock) 是指“公司的活动被一个或者多个股东或董事的派系所停滞的状态, 因为他们反对公司政策的某个重大方面。”中国学者的观点是,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在存续运行过程中因为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分歧或纠纷, 且彼此不愿妥协而处于僵持状况, 导致公司不能按照法定程序做出决策, 从而使公司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事实状态。通过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 公司僵局都强调两方面的事实, 即股东或董事意见分歧的僵持状态和公司运营活动的停滞状态。中国《公司法》并未明确公司僵局这个定义, 而最高法院[2008]6号司法解释实际上已经给公司僵局做出了确定性描述:“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股东表决无法达到法定或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决议、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解决, 而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二、公司僵局产生的原因

1、有限责任公司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原则导致股东退出公司受到限制。一般来讲, 股东退出公司的方式有三种:转让股权、公司减资、解散公司。首先,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受到限制易使公司陷入僵局。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决定了公司须维持资本不变。《公司法》规定, 公司成立后, 股东不得抽逃出资。所以, 由于注册资本不得抽回, 当股东之间出现矛盾, 一方股东不愿再持有公司股权时, 股东首先选择以转让股权的方式退出公司。《公司法》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提供了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由向公司其他股东转让;一种是经其他股东同意, 向第三人转让股权。但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较强的人合性, 且股权转让缺乏公开市场。所以在实践中, 如其他股东不愿意配合, 股东向第三方转让股权就会存在一些障碍。所以, 股东的股权向其他股东转让较为容易, 但基于股东之间相互对立公司处于僵局时, 股权内部转让很难实现。这就导致公司僵局不能通过转让股权得到解决, 使公司的僵局处于持续状态。

2、股东预防公司僵局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创设公司的时侯, 股东们一般不愿讨论怎样应对公司僵局。中国大多数有限责任公司不愿在“未必出现的东西”上投入人力和财力。因为公司发起人大多欠缺法律知识和经验, 公司章程缺少公司纠纷的应对性措施。一旦股东发生纠纷, 因公司章程没有相应的解决机制, 该类纠纷就极易演变成公司僵局。所以, 法律意识的匮乏, 是导致公司僵局出现并不能得到较好救济的主要原因之一。

3、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因。

公司治理结构是将公司的决策权、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分别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行使, 并要承担与之对应的义务。良性的治理结构可以很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使股东、董事、监事等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能处在一个最佳平衡点, 既保护股东的利益, 又不损害公司的利益, 使公司能够长远地发展下去。但封闭公司的人和性常常使得股东、董事及经理的角色发生重叠, 制定、决策、执行常会由某一人或几人独享, 一旦这样的情况出现, 原有的权利制衡模式将被打破, 摩擦增多, 为公司僵局的产生埋下了种子。

4、公司法律本身的原因。

依照公司法和本公司章程的规定, 董事会、股东大会和监事会, 无论通过任何与本公司发展相关的决议, 都需要至少是参加会议人员的半数以上或者绝大多数人的同意, 对于股东大会决定减少公司的注册资本、追加公司投资、公司的分立、合并、变更或者解散和要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 都必须要经过所参加会议代表的绝大多数表决权 (大多数情况下是2/3以上) 通过, 其中对于董事会决议的通过标准, 还有不少的公司甚至还规定了更高的表决通过数。在这个表决的过程当中, 对于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方向、公司将来的发展战略、各项风险承担等经营理念, 便避免不了股东与董事之间出现很大的分歧而形成公司僵局。

三、公司僵局的后果

公司僵局可能导致公司失灵甚至陷入瘫痪, 这样必然会给公司、股东和公司债权人带来不利后果,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样的损害必然是越来越严重。

1、公司僵局对公司自身的危害。

公司僵局是股东或者董事之间形成势均力敌的派系, 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样的矛盾会使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无法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有效决议。长期处于这样的瘫痪中, 会对公司产生实质性的伤害, 最终的结果是公司决策机制瘫痪, 管理混乱, 经济利益在僵局中无谓损耗, 不仅损害了公司客户的利益, 还会使公司长久积攒的声誉大打折扣, 多年的经营付之东流。

2、公司僵局对公司股东的危害。

公司是法律拟制而存在, 公司利益的最终受益者还是当初组建公司和后期加入的股东们, 那么当股东不仅得不到公司的利益, 反而前期的出资也会受到损失, 这种损害的结果是股东们不愿承受的。总之, 公司利益受损的最后承担者就是股东, 僵局的产生实质上损害的是股东利益。

3、公司僵局对债权人的损害。公司僵局形成后, 股东之间相互对立, 公司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这种僵局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也损害了公司员工及公司债权人等其他相关人员的利益。因为, 公司僵局形成后, 生产经营停滞甚至陷于瘫痪, 公司的合同等不再履行, 公司经营利益将受损害, 当公司因陷入僵局而被解散时, 此时公司可能因严重亏损而资不抵债, 债权人的债权将难以收回, 这样, 债权人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4、公司僵局对公司员工的损害。

公司发生僵局时, 任何决议都无法顺利通过甚至不能通过, 效率低下, 公司资产维持原状, 无法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反映, 所以无法从市场中获得收益, 公司经营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公司员工的利益也将受损, 公司可能会通过降低工资或裁员的方式减少成本支出, 股东甚至以解散公司的方式挽回自己的损失。

四、中国现行立法对公司僵局的有关规定及立法规定的不足

1、中国现行立法对公司僵局的有关规定。对公司僵局真正做出明确规定的是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 该法第183条规定公司股东可以公司僵局为由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继续存在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 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 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该规定为公司僵局的公力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 因为本条规定过于原则, 可操作性差, 对公司僵局法律救济实践和司法审判的指导作用并不理想。

2008年5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 ) (以下简称《规定 (二) 》) , 对公司僵局诉讼的具体适用条件、诉讼主体、后续清算等做了详细的规定。至此, 中国公司僵局救济的立法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后基本形成, 对有效解决公司僵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2、中国对公司僵局法律救济立法规定的不足。尽管新《公司法》18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 》为公司僵局的救济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然而这些规定也有不足之处, 需要在立法中进一步做出规定。

(1) 没有明确规定审判的前置程序—调解。《规定 (二) 》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解散公司诉讼案件, 应当注重调解。”本条款为非强制性规定, 在审理公司僵局诉讼案件中只是倡导性条款, 并没有将诉讼中调解上升为必经的前置程序。多数学者主张应把调解设置为优先程序, 尽可能利用司法程序提供和平化解矛盾的机会, 使股东之间达成和解。

(2) 与外国许多公司法制度相比, 缺少了很多替代公司解散措施的规定。西方国家为了打破公司陷人的僵局, 制订了许多替代公司解散救济的措施, 例如:第三人介入制度、强制股东之间订立股份转让协议以缓和公司僵局等等。而这些, 在中国现有的立法上则是完全空白的。

五、完善中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具体构想

1、完善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

在公司设立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过程中, 股东大多不重视章程的拟定, 不愿花时间设计公司的组织机构和表决方式, 只是为了工商登记的需要复制一份章程。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公司经营管理无章可循, 一旦发生纠纷, 僵持不下, 只有通过诉讼解决问题。所以, 建议公司登记机关针对容易出现纠纷引发僵局的事项提供指导性意见, 指导股东合理地设置股权结构和表决方式, 使其在设立时予以参考。另外, 建议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公司僵局的处理机制。这样, 一方面可以减少公司僵局的发生, 另一方面使僵局尽量通过内部机制解决。

2、重视公司僵局判决前的调解。

由股东自愿选择的调解方式属于股东自力救济性措施, 可在公司僵局发生前预先约定, 也可在出现公司僵局后由股东引入调解方式。由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促进交流和磋商, 以推动他们达成一个互相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调解的目标是通过帮助当事人把过去彼此间的敌意引导到他们真正的利益上, 将其关系由争斗转为合作, 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运用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方式来解除导致冲突的紧张关系。调解过程比仲裁的敌对意味更少, 可以更为灵活地进行。

3、应完善股权强制收购制度。

公司陷人僵局, 股东有权向法院起诉解散公司, 解散公司对僵局而言无疑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 但解散公司的成本较高, 时间也较长, 如通过法院以诉讼解散公司, 对股东更为不利。强制股权置换制度, 相对于诉请公司解散, 这是一种双赢的救济措施。收购股份不仅使受害的股东可以取得合理公平的价值退出公司, 而且能够使公司存续, 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如今以强制股权置换的方式替代公司解散来解决公司僵局问题, 已逐渐成为了一些发达国家司法的一个趋势。

4、强制公司分立。

与司法解散相比, 公司分立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 公司分立不会进行清算, 这既节省了诉讼成本, 也节约了诉讼资源。其次, 公司分立使得公司继续保有人格, 保持了公司的主体性。最后, 公司主体资格的连续存在将会避免债务清偿程序的启动, 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强制公司分立还需满足一定的条件, 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分立的实际可操作性。强制公司分立应符合以下条件。

(1) 原告资格的适格。原告应是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 这与司法解散的原告资格是一致的, 目的是防止股东滥用诉权。

(2) 公司必须能够分立。有些公司因为注册资本不足以被分立为两个公司致使强制公司分立制度无法适用, 所以要保证公司注册资本足以分立为两个公司。

(3) 公司确已陷人僵局。强制公司分立是公司僵局的救济途径, 那么公司在起诉时已经陷入僵局就是审理的先决条件。

5、任命临时董事制度。

临时董事救济是在公司发生僵局时, 由法院任命中立的第三人担任临时董事以打破董事会势均力敌的状况。目前很多国家都在公司僵局救济途径中设计了任命临时董事的制度, 但中国在此制度上还存在空白。尽管任命临时董事制度的适用范围不是很广, 但它的积极意义还是存在的, 此项制度在打破董事僵局上具有其他救济途径没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友苏:新公司法论[M].法律出版社, 2006.

[2]金贵宾、樊东风:论公司僵局的救济与法律适用[J].商场现代化, 2006 (18) .

篇8:跑鞋的解释及造句

2、那么你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让你的跑鞋退休呢?

3、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空间塞进跑鞋,而你又住在空旷的地方的话,赤脚跑会对你的骨骼和形体更加有好处。

4、又或,我准时到场了,但却遗忘了我的跑鞋,或者别的重要性用具——例如我的跑步护兜。

5、我的脚后跟总是从我买的每一双跑鞋里滑出来。

6、当你决定用这种方式训练,你就会明白这种说法绝对是正确的。也有可能你穿上传统的跑鞋后再也跑不出原来的速度。

7、那么你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让你的跑鞋退休呢?不要用鞋跟来决定是否应该换鞋子了。

8、平底鞋并不总是最好的选择。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跑鞋比起性感的高跟鞋来,会使你的`关节受到的压力更大。

9、还有一些差点进入奥运会的小玩意和创意,比如在自行车车把内灌注冷却剂,每跑一步都会散发出薄荷味的“舒缓”跑鞋等。

10、你在购买跑鞋使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11、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双跑鞋而你又怀疑它们是否是正确的尺寸,那你可以检查你大脚趾的的位置。

12、巧克力和跑鞋的销量节节攀升。

13、专家说高级跑鞋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受伤。

14、因此,他们鼓吹通过各种诸如缓冲、稳定或者动作控制等等的跑鞋,来提供“保护”,而不是在动作上提高技巧。

15、跑步的时候要记住穿一双好的跑鞋,这很重要,否则很可能弄伤自己的膝盖。

16、如果你有一般或者严重的脚内翻,那么你应该选择动作控制跑鞋。

17、跑鞋的价格对于跑步者而言很重要吗?

18、尽管我还没打算要真的扔掉我的跑鞋,但我确实不像以前那么多的穿它们了。

19、她说的很对。高价往往能买到高质量的产品,但对跑鞋却未必如此。

20、一双有“侵略性”的跑鞋(或者是越野鞋)会很有帮助。

21、如果你的问题是由于你的脚造成的,那么解决方案就是换一双跑鞋。

22、最新研究发现,穿跑鞋实际增加了脚踝、膝盖和髋关节承受的压力,甚至在行走时比穿高跟鞋还要严重。

23、如果上面的网布看起来呈拉伸或者撑起来的样子,那就说明脚在中底上打滑了,或者大底的花纹已经磨光了,就该买新跑鞋了。

24、跟普通的跑鞋不同的是,这种鞋加大了磨擦力和支撑力,还有许多是用水来增力缓冲力。

25、你会不会对价格昂贵的跑鞋更偏爱一点?

26、该鞋本身就是一不同寻常的跑鞋。

27、如果你想搞清楚现在穿的跑鞋尺寸是否适中,检查一下大脚趾的位置。

篇9:同样的解释及造句

2、如果你对我无礼,我就以同样的无礼予以回敬。

3、当你追溯文明的进步时,你可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4、你知道一块铅是否比同样体积的铁重?

5、你做同样的事情吗?

6、那时和自从那时起,我常常问我自己这些同样的问题。

7、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被美国人民出于某些同样的原因选举出来的。

8、所以我们不能做同样的事情。

9、现在我们也必须作同样的事。

10、我本来不会特别记住这样的一件事,只因为同样的事又在别的场合发生过。

11、当我爸爸在那件事之后否认她的时候,我知道他总有一天也会对我做同样的事情。

12、是的,外面那棵树是你的亲戚。同样的,所有的虫子和青草都是。

13、我对他也有同样的看法。

14、所以无论他对女方做了什么,他们都会对他做同样的事。

15、而在我们英国,也有同样的问题。

16、这样做你就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更多事情。

17、所以我们在同样的环境里,设置了两种不同方式。

18、热心的人同样热爱他们所做的,而不管金钱、头衔或者权威。

19、他同样喜欢做这样的.事情。

20、我也有同样的问题。

21、我也有同样的观点。

22、当我看见的时候,我的眼睛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我希望当他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有同样的东西在他的眼睛。

23、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没有一个人在做正确的事情。

24、我同样有一些问题关于这个秘诀。

篇10:用途的解释及造句

2、煤的用途何止那一些。

3、然而,如果不帮助他们,他们不会发现石头的美丽和用途。

4、我列举每个快捷方式或者操作符,和它的用途,以及使用它的例子。

5、除了睡觉外,不要使你的床做其他用途。这就意味着,不要在床上读书、看电视、吃东西或是发愁。

6、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元素拥有不同的定义和用途。

7、当然是因为它们的日常性用途。

8、所有这些用途都依赖于对消息中所包含数据的获取和可能的更改。

9、然而这并不是字符串分析的唯一用途。

10、我在这里提到它们是因为它们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它们有助于控制对存储在服务器上的状态的`访问。

11、您也可以将一个表用于所有数据类型,或按用途划分表。

12、我们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扩展它的用途并编写相关文档。

13、在代码中使用客户名称或引用,您实际就是让代码立即变得落伍,限制了其用途。

14、但我还将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科学是在为民众服务的过程中显示它的用途和价值。

15、但是专家质疑了这是不是宝贵的资金的最佳用途,特别是对于那些甚至无法养活它们的人民的国家。

16、在单一环境中使用两种功能,该服务只能使用一次,因为它们都是为特定的用途设计的。

17、这个函数通常用于调试,但是它在内核中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18、可以有的最好设计工具之一是一间专为该用途设计的房间。

19、它们的用途差别在哪?

20、有些模式逻辑上是等价的,但是用途却不同。

21、但是,就像这种类型的其他工具一样,它的用途取决于使用者。

22、实例元数据的另一个用途是将信息传递到映像。

23、它具有多种用途,当您需要移动数据时,无需额外的磁盘或在备份基础架构中运行不必要的命令。

篇11:论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

公司僵局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的《示范公司法》, 在美国法中公司僵局的现象被描述为“社团死锁”。根据《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被一个或者多个股东或董事的派系所影响导致公司的经营活动处于停滞的状态, 因为他们对公司经营决策的某个重大问题持反对态度。” (1) 笔者认为,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里各个股东或者董事之间以及股东和董事之间, 利益出现冲突时候的一种互不妥协、对峙的状态。

二、公司僵局的特征

公司僵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公司股东 (董事) 之间强烈的对抗性。形成公司僵局的根本原因是公司的各个股东或者董事之间, 形成了强而有力并且又相互制衡的多种不同力量。在会议期间 (董事会或者股东会) , 无论是持反对决议的一方, 还是提出决议的一方, 他们在此时的力量是相当的, 并且是不相上下的, 亦都是绝不会作出任何让步的。而此时也绝对不可能有任何一股中间力量的存在, 因为在各个公司的表决机制中, 非此即彼。如果在会议中始终保持中立的效果, 那么最终将等同于持反对票, 致使不可能形成有效的公司决议。 (2) 公司僵局状态的持续性, 公司僵局的状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得不到缓和, 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害。 (3) 公司运行机制的失常性。公司僵局的情况一旦出现, 持续的状况一旦形成, 必然会导致公司决策断层或者有效的执行机制被隔断, 至此公司的运行机制将不能正常运行, 甚至停滞, 公司效率也必定会受到影响。 (4) 僵局状态本身的合法性。公司僵局想象出现的时候, 虽然公司陷入僵局, 但股东本身的权利、这种意见的不一致和敌对状态的形成, 都是处于本公司内部的一种状态, 无论是在法律的范围内或是对于公司的章程来说却都是被允许, 是合法的。也就是说, 如果这种僵局的状态没有到达一定的损害程度, 或是僵持中的一方愿意妥协, 或者采取其他的办法去打破僵局的状态, 那么, 这个僵局状态的本身就是合法的, 法律是不能主动去加以干涉的。

三、公司僵局的危害

1. 对公司利益的危害

公司僵局会对公司的整体利益造成损害。一般情况下, 公司外部会有很多债权债务关系, 但是只要不出现公司资产不能折抵公司债务而引发的公司破产的极端情况, 公司的生产经营就不会受到影响而停滞。而一旦公司僵局出现, 直接影响的就是公司正常运转与存续。

2. 对股东利益的危害

每个股东最初设立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在公司正常营运发展的过程当中达到某种目的或者是获得某些利益, 这些利益包括每位股东应当享有的自益权和共益权。而这些利益也只有在公司能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实现。一旦公司陷入僵局、公司运作停滞, 公司的股东会或董事会的经营决策就根本无法做出, 更不用说这些决策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经济当中, 公司根本不可能从中获得盈利, 股东的自益权和共益权也就无从谈起。

3. 对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危害

公司是一系列合同的集合。一旦公司陷入僵局, 公司的自身生产经营处于停滞状态, 将会对供货商、销售商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 因为他们的预期收益是建立在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的。不仅如此, 公司僵局也会严重损害公司员工的利益, 因公司停止生产, 员工无法正常工作, 其相应应取得的薪金也会降低甚至被剥夺。所以, 公司僵局会导致债权人、公司员工等一系列利益链条上利益相关者的损失。

4. 对社会利益的危害

在当代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 纯盈利已经不是公司存续的唯一目的,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调控下的公司更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公司在陷入僵局的时候不仅自身的生产经营停滞、偿债能力减弱, 而且会导致本公司内部员工的群体性矛盾, 员工的生活因公司无法正常运作而受到影响甚至失业, 会给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危机。

四、我国公司僵局救济的立法缺陷

2005年10月, 我国大范围地修订了《公司法》, 增加了公司的司法解散制度, 进一步弥补了立法的空缺,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 我国也同样沿袭了大陆法系立法传统的《公司法》, 并没有关于公司僵局的法律表述, 现行的《公司法》仍然对于如何处理公司僵局的相关制度存在不少的缺陷。

1. 规定过于原则, 不易操作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始终以“宜粗不宜细”的原则来指导市场经济立法, 这就导致了很多法律规范表述不清, 术语指代含混模糊、模棱两可, 使得法律条文在司法适用上很困难。例如, 《公司法》第183条规定, 股东提起诉讼请求解散公司的前提为“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但“严重困难”、“重大损失”, 应该如何界定?发生严重的困难, 到底哪些困难才算得上此时的困难, 要达到一个何种的程度才算有足够的严重;股东利益受到重大的损失, 那要到了哪种程度的损失才算得上是重大, 是用一定的数量来衡量呢, 还是用一定的比例来衡量, 又或者是采用其他的方式来衡量, 法律上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于一个法治国家来说, 这种不明确的法律是不可取的。在实际操作中法律规定的不明确性, 一方面容易造成权利人权利的滥用, 不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会赋予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最终可能导致司法的不统一。

2. 法律规范间的逻辑不严密, 指引性条款无相关法律支持

《公司法》第183条规定, “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 股东可以请求法院解散公司。但是何为“其他途径”?法律规范并没有其他的救济途径可供选择。这就使得救济途径过于单一, 一旦出现公司僵局, 股东提出解散公司的诉讼, 法院没有其他的救济途径可供选择, 就会产生于理无据, 于法无依的情况, 最终只能解散公司。纵观其他国家的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 各国的司法机关在作出解散公司的决定之前, 法律都提供了充分的可替代途径以避免解散公司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第三人介入制度、强制股东之间订立股份转让协议以缓和公司僵局等等。而这些, 在我国现有的立法上则是完全空白的。这样就可能使司法机关在处理公司僵局的问题上在两个极端间跨越, 即从原来对于公司僵局的于理无据, 于法无依到现在只有将解散公司作为唯一手段的“有法必依”。

五、我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善

1. 自力救济优先原则

自力救济优先原则, 亦即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顾名思义, 自力救济优先原则即是一旦出现公司僵局就应该把公司本身的自力救济方式放在首位, 首先由公司本身去解决问题;当自力救济不能解决公司所出现的问题的时候, 再根据公司主体的意思寻求公力救济。

2. 明确谨慎和有限度的介入原则

公司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当公司出现僵局的时候, 公司运行过程当中出现的许多情况都有可能化解公司僵局。例如, 公司的经营状况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发生了好转、公司股东经济环境的改变等等因素, 都可能促进或推动公司僵局的破解。同时, 公司僵局以外的第三方, 例如公司的债权人, 也可能使公司僵局的双方当事人回到谈判桌前, 并有可能最终消除分歧, 化解僵局的状况。因此, 法院在介入公司僵局状况之前, 应当明确谨慎, 并看清楚状况有限介入, 给予当事人最大的自治空间。

3. 商事主体最大维持原则

商事主体维持原则, 即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 应当首先坚持维持公司的商事主体地位原则;只有当此方法不能解决公司所出现问题的时候, 才考虑采用其他的方式。公司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就应当维持其主体身份的稳定性, 以确定经济的稳定性发展。如果一有僵局出现, 就让公司解体, 那么将会极大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安定因素。所以, 在出现了公司僵局的状况下, 还是应当首先尽可能的维持公司的商事主体地位, 确保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4. 强制股份收买制度

强制股份收买, 又称强制股权收购, 是指当公司股东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时, 司法机关根据具体的情形强制其他股东或公司收购异议股东的股份, 或者强制异议股东收购其他股东的股份。这一措施不仅能够破解公司僵局, 同时使得公司可以继续存续逃脱了被强制解散的命运, 相对于诉请公司解散, 是一种“双赢”的救济措施。所以, 我们应当在《公司法》原有的基础上, 去不断的加强与完善强制股权置换制度的相关规定。

5. 指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监管人

指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监管人是指, 当有限责任公司出现公司僵局的时候, 法院为了让公司能够正常的经营运转, 可以为发生僵局的公司指定监管人, 直到僵局状态结束。此种措施不仅可以防止财产在僵局状态下无端的损耗使股东利益遭受损害, 同时也可以维持公司正常的经营运作。法定监管人在身份得到双方认可后开始接手公司的经营管理, 以诚信、勤勉为原则, 结合公司的具体实情主持公司的日常事务。争议双方必须服从临时管理人的经营决 (下转270页) (上接256页) 策, 除非临时管理人有重大过错或者其决策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临时管理人可以从公司内部人员中选任也可以在公司外部人员中指定。但为了取得双方当事人的信任, 保障临时经营管理的顺利进行, 法定监管人一般都是由公司外部人员担任。

当然, 指定临时监管人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有限责任公司内部一般是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同一, 股东不会愿意将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交由外部人员管理, 因此, 法院指定监管人制度通常情况下是在股东要求或者中小股东举证证明了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权欺诈、压迫中小股东时才应适用。

6. 指定临时董事

指定临时董事是指由法院为董事会指定一个作为打破僵局的中立的第三方。无论董事会因哪种原因, 一旦出现公司僵局的时候, 就由法院任命董事中一名中立的董事为临时董事, 借以打破董事当中因为持股相近或者相等意见相冲突而产生的公司僵局。被指定的这位临时董事, 拥有与董事会其他各独立董事相同的表决权, 不但能打破公司僵局, 还能起到一个调解人的作用, 以促进各方董事在董事会中交流, 提出建议或者解决争议问题的替代方案。

7. 强制公司分立

强制公司分立是指, 司法机关在当事人的申请下, 介入到公司管理当中去, 根据法律上针对公司分立的相关规定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将原来的公司分立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公司的司法行为。公司分立属于公司法上的重大法律行为, 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和程序保障。对此, 我国《公司法》作了详细的规定。强制公司分立较之于强制公司解散, 有很大的优势。首先, 公司分立能保证公司仍然享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继续维持公司的商业信誉与运营目的, 避免因公司解散而丧失公司的主体资格。其次, 强制解散公司很有可能造成损害其中一方股东的利益而有利于另一方股东的利益。公司的分立, 可以分化两方股东之间的矛盾, 平衡双方之间的利益, 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最大的保证。

笔者深信,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公司僵局状况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 无论从公司法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会愈来愈完善。对于公司僵局问题的处理将会更加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更加的完善与合理。

参考文献

[1]赵旭东.公司法学 (第二版) [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林承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

[3]刘俊海.打破公司僵局的法律对策[EB/OL].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civillaw.com.article/default.asP?id=42986

[4]万国华, 原俊靖.论破解公司僵局之路径选择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兼论新《公司法》第75条和第183条之公司治理解读[J].河北法学, 2007, (4) .

[5]朱识义.股东会僵局司法救济的法律思考[J].福建论坛, 2009, (10) .

上一篇:环保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选题题目下一篇:装载机技术比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