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要带上父母吗

2024-05-03

大学新生要带上父母吗(共9篇)

篇1:大学新生要带上父母吗

大学新生入学,家长到底要不要送?

正方

是护送,也是告别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学子们大多是第一次远离亲人,家长们当然不放心。另外,家长也想看看孩子独自求学的高校环境,了解第一手资料。送孩子入学,既是护送,又是告别,从这之后孩子们将迈入人生另一个阶段。所以送孩子入学一是满足了家长们亲眼看看孩子求学环境的心理,二是与他们共同跨过人生的一道门槛。

护送能保证安全

虽说大学新生已经十八九岁,在法律上已是成年人,但由于生活主要局限于校园中,缺乏社会经验,独自远赴他乡,难免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入学之初,各种事务性工作很多,此时需要亲人的关心照顾。而且,现在很多大学生入学报到时往往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有家长在身边不容易发生意外。护送体现关爱,更保障安全。

帮孩子迈好“第一步”

幼鸟初次试飞,妈妈总要“护航”。对许多孩子来说,上大学是其走出家门、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他们中许多人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父母护送上学,可以设身处地地帮助孩子尽快融入新的环境,缓冲因环境突变带来的失落和无措。只要家长不是抱着给孩子当“保姆”的目的,护送孩子上大学、帮他们迈好“第一步”还是非常必要的。

反方

“单枪匹马”值得提倡

如今,不少父母对孩子第一次离家不放心而要护送上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代青年独立生活能力差的现实,反映了现代子女心理“断乳期”的延长。家长不妨让子女“单枪匹马”,给他们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殊不知,家长对子女的事情包揽得越多,对其今后的发展越不利。

尊重孩子的“仪式感”

进入大学,孩子的角色发生变化,他们将成为独自迎接人生风雨的“社会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对这种角色转换的仪式感,以及他们想要独自担当的冲动和愿望,家长必须从事无巨细的“生活保姆”变为指导孩子处理问题的“心理顾问”。人生总难免“吃一堑,长一智”,父母“放手”的那一刻,正是孩子独立意识觉醒的时刻。

增加开支,浪费精力

家长护送入学,一是浪费时间精力。一般情况下,陪送大军从送出家门到安排好返回家中,少则一天,多则四五天,家长们还要请假,其实全无必要。二是浪费钱财,几百几千公里的路程,除了学生的行程开支之外,每增加一个陪送人员,吃喝、差旅费等方面都要多支出不少,困难家庭无力承担,家庭条件好也没必要浪费。

家长不能包办一辈子

大学新生入学,家长护送实乃多此一举,容易养成凡事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家长应该明白: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他自己做,父母只能包办代替一阵子,不能包办代替一辈子。一个连入学报到之类的小事都不能自理的人,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如此护送下去,不禁担心大学生们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送孩子可以缓解家长焦虑

家长们送孩子上学,一是为了确保孩子安全。二是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消除家长自己的担忧,消除自己的分离焦虑。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一旦离开,家长心理上会产生分离焦虑,所以送孩子上学能从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焦虑。三是现在多数家庭是趁着孩子上大学的机会举家周边游。所以不能从单方面去批评家长们集体送学生上大学的做法。

送孩子可以减少新生压力

家长可以送孩子到学校报到,确保孩子路上安全,但不要面面俱到,诸如办理入学手续、排队领书、打扫宿舍、扛行李等,让孩子自己动手更好,一方面可以增进孩子们彼此的交流,增加孩子的独立性,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学校接待新生工作的压力。

篇2:大学新生要带上父母吗

01

你刚到学校,住进宿舍,班级会开班会,活动等等,互相认识。记住,这个时候,你已经到了一个新环境,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人知道你曾经的样子,这个时候是你改变自己最好的时候。

对每个同学微笑,努力让大家认识你,记住你。主动去认识班导,如果可以,争取做班干部。将来每一个机会,都源于你每一次准备。

02

争取入党,不管以后你从事什么,党员是一种优秀的象征。很多人对这句话有误解,党员并不一定优秀,且不说体制内的硬性规定要求党员身份,即便是体制外的,党员也象征着你在大学要么是学习优秀,要么是其他人际等等能力突出,排除那些不正当手段入党的。在大学生爆满的今天,党员有时候也是作为一个有形的衡量标准。

03

开始接触,结交朋友,有选择性的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可以不势力,但一定要有情商,好的朋友是珍贵的财富,损友简直就是路上的艾滋。

04

珍惜时间,认真学习。不要虚度光阴,真正铭记于心的大学是那些年努力奋斗,充实的大学生活。高中时,所有的知识老师给你准备好,你只负责学就可以了。大学就不一样了,你可能只有几本课本和并不饱满的课程表,有时候那些课本基本已经不切实际,知识老化脱离现代化,没用的你可以选择不看,但必须要有甄别能力,要去图书馆借或者自己买更好的更合适的书。

不要以为听听课就可以了,你要做的远比这多的多,要理解一门课程,你需要看的东西太多了,好好预习专业课,这比在高中预习更重要,只有充分了解,预习,你才能在课上,珍惜和教授交流的机会,记住,坐第一排,充分利用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你的收获会很大。最好不要为了上课而上课,时间宝贵,既然去上课了,就要把这两个小时用到极致,现在大学生的通病就是人在课堂,但都玩手机。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这门课,实在觉得没用,真的,条件允许,你可以理性逃课,但不是逃课去玩,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或者感兴趣的知识去学习。

05

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既然参加,就认真地去做事,而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只有在做事中,才能真正成长,最好做到领导级别,能真正策划和组织活动。

06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音乐,或者语言等等,都可以,大学生活真的很丰富多彩,咱除了学习,肯定也要丰富的课外活动,也可以扩大社交,结识兴趣相投的朋友。

07

以后出去找工作,尤其是文科生,没有个把优秀班干,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奖学金,等等等等真的是不好混,虽然看着没什么用,但是你简历一无可写的时候,就要哭了。

08

认真对待考试,大学考试题目大同小异,要灵活应对,比如多问问上一年学姐学长啊,平时多留意老师讲课什么的,考前拿出高考的架势准备,毕竟奖学金不仅仅是钱,还可能是前途好么,一般学习委员在这方面会比较有优势,因为跟老师们交流密切,会有感情分。

09

从进大学的那一刻起,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四六级最好大一就过掉。大学里的学习之所以不容易坚持,是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你必须得不断地设定短期目标,并有长期目标。

在大三之前,你都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规划,那么,请你尽量多创造一些可选择的道路,多考一些有含金量的证,记住,是含金量高的,不是让你瞎考。

10

如果你刚来,学习了你的专业,发现自己真的特别讨厌,特别特别讨厌,那么,努力争取转专业吧,每个大学都可以转的,只要你够努力,只要你不嫌麻烦,争取机会,学习你想要去的专业。要有勇气去改变!

修双学位,即便你无法转专业,选择你喜欢的专业作为第二学位,毕业拿到学位证,社会也是承认的。

11

大三下学期,面临着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时,不要盲目的跟随,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的专业是适合提升学历还是工作中增长经验。前者就一心扑倒考研复习中,别一边忙着复习,一边投简历。如果是后者,做好简历,准备好面试相关事宜,争取早日拿到offer。

大学新生报到要带上父母吗?

父母一起去吗?在这里,想给大家一个忠告:一定要带上自己的父母。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大学离家近的同学,这样的同学父母跟着一块去是非常方便的,甚至可以带好生活用品等。去到学校新生报到的时候事情还是挺多,一会要去这边签到,一会又要去那边找寝室,甚至还会办理一些学校的业务等,所以说如果自己一个人,什么事都需要自己操心。

最重要的是,一般高中生平时自己一个人很少出远门,虽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但是依旧会让自己的父母非常担心,所以带上父母帮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次,对于离家远的同学来说,也许有些同学舍不得路费,便要求独自去学校报到,其实这样的同学往往身上带的钱数量是非常多的,这就给了很多商家谋取暴利的机会,当初我就是一个人去往外省报到,一下车就有很多学长学姐围了上来,又是帮忙拎包又帮忙找寝室,没想到路上的时候说起了生活用品等问题,毕竟自己一个人什么也没有带,只带了足够的钱,于是那位帮忙的学长便开始推销自己的被子等用品。

作为高中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拒绝这样的热情的,不过买过之后自然也就开始后悔了,原本100多的被子,他会要价500,但是由于自己没有生活经验,就只能上当了。

像这样的情况,带上父母完全可以解决,因为这些东西很可能会伴随自己四年的大学时光,所以父母一定不会马虎。

篇3:大学新生要带上父母吗

既往相关研究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社交状况会产生重要影响,如马燕[3]研究得出学生的交往障碍等不良心理状况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通过其认知评估影响情绪不安感,最终影响其社交焦虑和抑郁[4];离异家庭青少年的社交障碍发生率较高[5];父母教养方式特别是父亲教养方式及大学生认知方式对大学生孤独产生显著影响[6];父母冲突通过3种途径影响青少年社交焦虑:通过威胁知觉在父母冲突水平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消极表征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父母冲突也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威胁知觉影响其情绪失调或消极表征,最终影响社交焦虑[7]。因此,从家庭环境这一客观方面探讨影响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因素非常有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12月份在贵州省4所省直本科院校抽取大学一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调查,统一指导语,共发放问卷1 200份,得到有效问卷1 066份,有效率为88.33%,其中男生481名,女生585名。

1.2 研究工具

1.2.1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

该量表由王洪礼等[1]研制,包括上台恐惧、面试恐惧、办事恐惧、团组与校外交流恐惧4个维度,共32个题项。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22和0.831,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在0.749~0.870与0.622~0.781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量表结构的拟合指标χ2/df为1.771,CFI为0.943,TLI为0.938,IFI为0.944,GFI为0.915,NFI为0.879,RMSEA为0.035。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

1.2.2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

该问卷由蒋奖(2010)等[8]翻译并修订,包括父亲与母亲两个分问卷,共42个题项,共包含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拒绝6个维度。问卷从“1从不”到“4总是”进行4级评定,以维度得分代表被试知觉到的该种父母教养方式,分数越高说明其父母采取该种教养方式的次数越频繁。该问卷在翻译修订时母亲和父亲两部分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74~0.84之间,重测信度在0.70~0.81之间。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综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父母关心学习程度与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关系

表1表明,父亲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关心程度不同,其面众恐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事后检验发现,在上台恐惧、面试恐惧、办事恐惧、团组与校外交流恐惧以及面众恐惧总分上均表现为,父亲对大学新生学习非常重视和关心一般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低于关心较少的大学新生;而在面试恐惧、办事恐惧和面众恐惧总分上,父亲对学习非常重视的大学新生低于父亲关心一般的大学新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母亲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关心程度不同,其面众恐惧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事后检验发现,在面试恐惧、办事恐惧、团组与校外交流恐惧以及面众恐惧总分上均表现为,母亲对学习非常重视和关心一般的大学新生在恐惧程度上均低于关心较少的大学新生,母亲对学习非常重视的大学新生恐惧程度低于母亲关心一般的大学新生;而在上台恐惧上表现出,母亲对学习非常重视和关心一般的大学新生在恐惧程度上均低于关心较少的大学新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与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关系

2.2.1 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聚类分析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影响,分别以大学新生母亲教养方式的3个维度和父亲教养方式的3个维度为分析变量,进行K-均值快速聚类分析。表2表明,大学新生的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上都可以聚类成两类具有代表性的教养方式。第一类为积极民主型,该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大学新生得到的情感温暖最多,而过度保护和拒绝的情况较少;第二类为消极专制型教养方式,该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大学新生过度保护情况最严重,拒绝也相应较多,而得到的情感温暖则较少。

2.2.2 不同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差异

表3的结果显示,父母亲教养方式类型不同的大学新生在面众恐惧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父亲/母亲是消极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程度高于积极民主型的大学新生。

2.3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影响

2.3.1 大学新生面众恐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新生面众恐惧各个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具体表现为,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上台恐惧、面试恐惧、办事恐惧、团组与校外交流恐惧及面众恐惧总分均呈负相关,而父、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拒绝维度与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各个方面均呈正相关。见表4。

注:P值均<0.01。

2.3.2 母亲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面众恐惧的影响,分别以面众恐惧各个维度及总分为因变量,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5表明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能负向预测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各个方面,而母亲的过度保护则能正向预测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各个方面,且母亲拒绝会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办事恐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注:*P<0.05,**P<0.01。

2.3.3 父亲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影响

分别以面众恐惧各个维度及总分为因变量,以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6表明,父亲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情感温暖能负向预测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各个方面,而父亲过度保护会正向预测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各个方面,且父亲拒绝会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办事恐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注:*P<0.05,**P<0.01。

3讨论

从父母对大学生学习关心重视的程度来看,研究结果得到父母较少关心其学习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最为严重。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同时大学新生在刚接触大学学习时也会遇到各种新的困难与挑战,父母非常重视和关心大学新生学习的同时会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各种想法,大学新生也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安慰与鼓励,获得安全感,提高自信心,因此这类大学新生更有信心在别人面前表现好自己,也更敢于去表现自己,往往较少出现面众恐惧。父母对其学习关心较少的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校园这个新环境后可能无所适从,他们无法从父母处获得心灵上的支持和呵护,容易使他们产生冷漠、寡欢和孤独,甚至自我封闭的状态,从而使这类大学生产生较严重的面众恐惧。

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大学新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分成积极民主型和消极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是积极民主型的大学新生,在家庭中受到父母亲情感温暖时候最多,而父母亲过度保护和拒绝的情况则较少,这类大学生面众恐惧情况较少;而父母教养方式消极专制型的大学新生情况则相反,往往是经常受到拒绝或过度保护,无法获得更多的情感温暖,能民主发表意见的情况较少,而更多是接受父母亲的专制,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较严重。研究结果也同时表明了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类型的大学新生在面众恐惧各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关与回归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对大学新生面众恐惧有负向影响,而过度保护对面众恐惧有正向影响。说明在积极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环境下获得父母情感温暖较多的大学新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各种事情都能积极民主地提出各种自己有效的看法与建议,同时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与父母交流沟通,得到父母的支持、帮助和鼓励。这类大学新生从小就学会了体会别人情感以及基本的交流表达技巧,因此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往往能比较轻松自然地与身边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交往。而在消极专制型教养方式下获得父母过度保护和拒绝较多的大学新生,往往表现得更加内向与沉默,由于父母教养方式的专制,这类大学新生缺乏各种交流交往技巧,他们很难做到跟新环境中的同学迅速进行积极活泼轻松的交流,更多选择逃避,害怕与新事物、新面孔接触,在面对众多的同学和老师时会产生较大的面众恐惧。

参考文献

[1]王洪礼,邹维兴,刘红,等.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的心理测量学再探[J].心理科学,2012,35(5):1218-1224.

[2]王洪礼,邹维兴,潘运,等.大学生面众恐惧现状调查与矫治对策:基于西南地区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3(10):134-141.

[3]马燕,李玉茹,宋光,等.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子女心理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1997,18(5):343-344.

[4]王明忠,范翠英,周宗奎,等.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和社交焦虑:基于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J].心理学报,2014,46(1):90-100.

[5]周敏娟,姚立旗.离异家庭青少年社交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54-655.

[6]李秀红,郭丽,静进,等.大学生孤独与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1456-1458.

[7]王明忠,周宗奎,范翠英,等.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序列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2):166-173.

篇4:父母要生二胎,你支持吗?

天蝎座,报社小记者

观点:二胎=玩伴+朋友+亲人

该不该支持父母生二胎,当然应该啦。同志们,让我们回想一下。你是否曾为了吃雪糕而顶着酷暑冒死出行?你是否曾面对快餐店的第二杯半价无奈摇头?你是否经常独自呆在空荡荡的房间备感忧伤?此刻,你是否期盼一双温暖的手把你从这泥潭拯救出来。

现在这个机会来了!国家出台二胎政策了。有了二胎,你就有了一个可以在假日里一起打游戏、看动漫的玩伴;有了二胎,你就有了一个一起享受第二杯半价,承担父母责骂,祸福同享的兄弟姐妹;有了二胎,当你考差了,失恋了,和同学闹矛盾了,就会有一个可以理解你的同龄人,为你擦去眼角的泪花。

所以,一个二胎就等同于玩伴+朋友+亲人的三大组合啊,太划算了有木有!不要再犹豫,不要假装拒绝,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迎接二胎时代的到来吧!

代秋宇

天秤座,莫言粉

观点:二胎成本高,添丁请谨慎。

我觉得对方辩手有点过于乐观了,不知道你们是否看过莫言的《丰乳肥臀》。书中,上官鲁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养大了九个儿女,为此,她受尽了艰辛、吃尽了苦头。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如今生活越来越好,怎么还会养子艰难呢?亲,这种想法可是大错特错了!

你知道现在的奶粉钱有多贵吗?即使你能支付,但要是买到了问题奶粉,吃出一个大头娃娃怎么办?现在的孩子比以前土地里打滚的孩子娇贵得多,衣、食、用、玩都得是婴儿专用。生个病更是不得了,去医院得花多少钱呐?啧啧,到了上学年龄,也不能让儿女输在起跑线上吧,那就得选择好学校,也就意味着需要交择校费。如果再请个家教上个兴趣班,又要钱。再长大一些还要给他匀一个自己的房间,现在房价有多贵不需我讲吧。

我说这么多,无外乎一个字:钱!在这个“鸭梨山大”的时代,生二胎什么的成本真心不低,各位家长请谨慎。

李昊政

狮子座,动漫爱好者

观点:拒绝溺爱,选择二胎

以上的辩论确实精彩,但我觉得这超出了对二胎本身的讨论。当今社会,有种亲情叫溺爱,有种关心叫放手。如今,我们“00后”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待我们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过度的关心带给我们的不是温暖,而是煎熬,这是一种社会病——家长溺爱综合征。家长过度的关爱或无限制地干涉孩子的生活,真的是好事吗?在这里,我建议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下生二胎。有了二胎,父母对于我们的注意力会转移,再也不会有人在你背后一直盯着你做作业,催你看书,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至少会转移一半到你的弟弟或妹妹上去,你又多了好多可以自己安排的自由时间。我认为,开放二胎,能从根源上解决家长的溺爱综合征,一定程度的放手可使孩子茁壮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这项举措意义长远。

徐嘉略

射手座,英剧粉丝

观点:二胎关系难搞定

好好好,对方辩友的意思我都懂,但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对方辩友似乎忘记考虑一个问题,两个孩子的相处问题。虽然我年纪小,但我看的电视剧多啊。比如英剧《神探夏洛克》,夏洛克·福尔摩斯和麦考夫·福尔摩斯是一对高智商兄弟,按说亲生兄弟,关系应该很铁吧。结果这两个家伙却整天一副互不认识的样子,几乎从不来往,好像有仇一般,或许你可能会认为这是电视编剧在乱改兄弟之间的剧情。不过据柯南·道尔的原著小说,福尔摩斯兄弟间确实关系平淡,生活轨道更如地球和冥王星,永无交汇。试问,这样的兄弟关系,这样的二胎关系,真的是我们所期盼的吗?生个二胎不就是为了兄弟姐妹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相互扶持吗?倘若是生个二胎,结果两兄弟反目,那岂不是更糟?做人难,做小孩难,跟二胎相处,难上加难呐。

网友邓婷:

必须不支持,这样一来,父母肯定偏爱小的,家务活什么的肯定都是我干,说好的小公主呢?

网友吴起:

篇5:大学新生入学应该带上什么?

准大学生们即将走进梦寐以求的象牙塔,开始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想想是不是就雀跃不已呢?但是,必要的物品准备和心理准备是万万不可少的。入学需要带什么物品?入学当天如何应对自如?

1、出发前物品检查明细:

出行前要认真阅读录取通知书中的要求,然后逐一落实。

1)身上带:车票、机票+证件材料

证明材料: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成绩单,户口本,身份证及正反两面复印件,一寸登记照2套,党、团组织关系证明

2)包里装:应季衣服+生活用品

很多准大学生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建议在购买琐碎的生活用品前,可以列一张购物清单,然后按单逐一购买。

衣服方面,如果学校在本地,那么带少量的衣物即可,如果学校在外地,那么可以在离家前拨打大学所在地的气象咨询电话(区号+12121),了解当地气候状况,再根据当地的季节状况准备衣服。

高校都是公寓化管理,所以被、褥等物品是统一购买的,但毛巾、牙刷、牙膏、剪刀、剃须刀等生活必需品则需要自带,如果担心分量过重,也可到校后就近购买。

3)兜里揣:少量现金+信用卡

到外地求学钱是必不可少的,究竟该带多少钱是家长们最发愁的事,带少了怕孩子受 苦,带多了又怕路上丢失。给孩子办张银行卡就放心多了,把学费和生活费都存入银行卡,孩子离家时只需要带上卡和少量现金就行。如果卡丢了的话,挂失再办一张就行,钱不够时,只需要把钱存入孩子的账户就行。

现在各银行的信用卡均可异地存取款,但需要收取金额不等的手续费。同时,中国邮政推出的邮政绿卡也很适合大学生,办理时会得到一卡一折,家长与孩子各持有一张,它的优势是异地取款时免收手续费。

2、入学当天关注事项全解答:

1)新生注册该找谁?新生注册该找谁?

新生注册很方便,报到当天各高校分学院的学生会都会有“迎新”接车或引导,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学校将有一定数量高年级志愿者,志愿者应该都佩有胸卡,如有任何需要 帮助的可以直接找他们,报到的场面可能会稍显杂乱,但真的是很热闹。大家放心,外地生 如交通不便提前一天到校也可先入宿,可先用现金买票在校园饭堂吃饭,无需浪费钱物在外租住旅店。

2)各种卡证怎么办?

多数高校都是“一条龙”服务(不包含排队时间,只用几分钟),有些高校还要代缴保险费等,注册时办理图书馆、食堂(北方高校包括洗浴计时用)的“一卡通”(可充值)及“银 行卡”等。办理注册后你的学院、班级、学号、学生证、校徽等都一应俱全了;报到后各学院志愿者学生会带领新生到达寝室,在寝室凭证件领取寝室钥匙等。

3、入学期间极其实用物品大盘点:

1)笔:黑笔必备,开学填很多表有用,开学可能没有时间去买。

2)随身带的小记事本:很多东西辅导员、老师都只讲一遍,大学的事情远比中学复杂,要记下来才不容易忘。

3)水杯:不怕摔的最好。军训用自己的水杯装水有好处,因为收垃圾的人会趁你训练的时候把饮料瓶子收走,哪怕里面还有你救命的水。

篇6:新生小宝宝要用枕头吗

小枕头不利于新生儿的正常发育

专家提醒说,不要给新生儿枕枕头,

这是因为:

1、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尚未形成生理弯曲,平躺时,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平面上,不会造成肌肉紧绷状态而导致落枕;

2、新生儿的头大,几乎与肩宽相等,平睡、侧睡都很自然,不需要枕头。

3、新生儿的颈部很短,头部被垫高了,反而很不舒服,并且容易形成头颈弯曲,影响新生儿的呼吸和吞咽,甚至导致意外。

什么时候给宝宝枕枕头?枕多高的枕头?

1、如果个别新生儿有溢奶或吐奶的现象时,可将上半身略垫高一些,或用洗脸手巾折叠2-3层约1-3厘米高当作枕头用,以防吐奶。

2、婴儿长到三四个月时,其颈椎开始向前弯曲,这时睡觉时可枕1厘米高的枕头。

3、七八个月学坐时,婴儿胸椎开始向后弯曲,肩也发育增宽,这时孩子睡觉时应枕3厘米高的枕头。

枕头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宝宝睡眠和身体正常发育。

宝宝的被褥选择也有学问

新生儿出生后头七天,往往是睡眠时间长于醒着的时间,醒着时,也多半是在小床上渡过,因此,被褥的好坏是很重要的。

新生儿的.被褥应单独准备1-2套,适合于小床使用,被子应选用浅色全棉布或薄绒布来制做,棉胎应用新棉花,因旧棉花不保暖也不卫生,最好不使用旧棉胎改制。棉被不宜过厚过大,一般每条一斤左右即可,大小应与小床的大小相适应,需准备两条,便于洗换,随季节变化而增减,春秋季节可盖一条,冬季盖两条。也可准备2-3床小被套,最好是用全棉布制做,便于换洗。有条件的话,再准备两条小童毯,随气温变化相应增减,因毛毯较薄,保暖性又好,也可在妈妈给新生儿喂奶时使用,可使母婴之间较为密切接触,做到正确哺乳的体位姿势,

资料

新生儿的垫被的准备也非常重要。小床上的垫子不能太软,最好用旧棉胎折叠起来做成床垫,上面再铺一层薄的棉胎就可以了。因为新生儿骨骼较柔软,正处于发育生长阶段,如果床垫太软,如用过软的弹簧床垫或海绵垫,可使宝宝的脊柱经常处与弯曲状态,而容易引起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驼背,并且不利于新生儿活动,影响骨骼、肌肉的发育。

新生儿的床单,最好采用全棉制品,要比小床大一些,四周可以压在床垫下面,不至于话动时将床单踢成一团。

在新生儿出医院回家之前,应将准备好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在太阳下爆晒4个小时左右,以备用。平常也要经常洗换,并经常拿到太阳下晒,不仅使被褥松软暖和,还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新生儿什么睡姿最健康?

让新生儿采取什麽样的的姿势睡觉最好?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新生儿是采取仰卧睡觉姿势,因为这种睡觉姿势可使全身肌肉放松,对新生儿的内脏,如心脏、胃肠道和膀胱的压迫最少。但是,仰卧睡觉时,因舌根部放松并向后下坠,而堵塞咽喉部,影响呼吸道通畅,如再给新生儿枕上一个较高的枕头,就会更加加重呼吸困难,此时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睡眠情况。最好不要采用俯卧位睡觉,因为这个时期的新生儿还不能抬头、转头、翻身,尚无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俯卧睡觉容易发生意外窒息。另外,俯卧睡觉回压迫内脏,不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篇7:大学新生要带上父母吗

我们首先就课题本身研究了它的背景与意义。一方面,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了解到两方面的背景内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与客观现状是他们虽已成为社会主体, 但身份仍然尴尬。之所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主体是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总人数为8487万, 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 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68.6%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自中西部, 72.3%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务工。在这里, 我们主要研究广东地区农民工。虽然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大多数人不再“亦工亦农”, 而是纯粹从事二三产业;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工作勤奋, 仍是吃苦耐劳的一代。并且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 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问题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难和障碍。 (2) 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 略低于传统农民工。他们的幸福感显著低于本地城镇居民, 而且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另一方面, 我们从各种媒体新闻杂志了解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意义。农民工幸福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晴雨表”, 是幸福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在吸纳农民工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的同时, 要考虑如何为农民工们提供服务, 使他们能够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体现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从另一个方面讲, 随着利益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和社会阶层关系的复杂化,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 各种矛盾相互交错, 日益复杂微妙。各阶层或利益群体的幸福感, 都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某些矛盾的存在和本阶层的利益诉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要受到威胁, 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就要受到影响。

接着, 我们就这个课题提出了课题研究计划。我们确定了课题的重点难点并明确了我们的创新之处。我们认为这个课题的重点难点在于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状况及成员分布、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以及农民工的收入支出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力。同时, 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课题上有创新, 因而我们会从正面与侧面同时进行分析, 并且会通过走访、网上问卷及实际调查问卷多种方式力图得出覆盖较为全面的结论。

然后我们便开始了实践调查。我们的实践调查历时四个月, 共分为四期。

第一期调研的形式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 通过走访广东汕头非城区一带的新生农民工的留守家庭成员, 从侧面了解探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这也是我们本次调研的主要特点, 即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新生代农民工, 而不拘泥于只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探究问题的答案。而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守家庭成员的走访, 我们发现以家庭成员的角度, 他们认为收入、职业性质、未来前景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第二期的调研采用采访的形式, 通过采访了广州天河区龙洞当地一些环卫工人、校内保洁员、校内纺织女工等一些农民工群体, 从正面直击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来源因素。我们发现收入、社保、子女教育是他们最重视的评定幸福感的三个因素, 同时我们也察觉这一部分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较为令人担忧, 存在不少过度自卑及过度忧虑的心理问题。这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第三期的调研我们采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目标是社会中各群体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我们一共在网上收集了八十份问卷, 从而从侧面了解社会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看法。网上统计数据显示近95%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得到全面充分的社会保障。而对于当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地位的问题, 30%的人认为农民工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33%的人认为无所谓什么地位, 众生都是为了生存各谋出路, 而37%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处于社会较底层只能从事高强度低技术工作出卖劳动力。

第四期的调研我们采用实地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在广州黄浦区及珠江新城一共发放了一百二十份调查问卷, 询问新生代农民工各种关于他们幸福感的问题。问卷中我们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各方面的因素都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 文化程度方面接近80%的人有中学及大专文凭; (2) 户籍方面超过90%非本地; (3) 社保方面在我们调查范围内居然有1/8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 而余下80%中78%的人五保也不齐全; (4) 月收入方面除了极少数少于1000元, 大部分收入在1000~4000元每月, 并且超过50%的人认为物价及房租可以勉强承受, 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是用在当前消费; (5) 政策方面多数人都选择毫不关心的选项; (6) 交往圈方面数据分布均匀, 没有特定对象; (7) 职业方面数据分布也较为均匀, 但转工频率也较高, 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与没有的各占一半, 多数人表示在工作中遭受过性质较轻的不公平待遇; (8) 生活压力方面大多数人生活压力较大但表示可以忍受; (9) 未来前景方面75%的人觉得担忧但少数有明确规划。 (10) 总体的幸福感自我评分中32%的人是5~6分, 45%的人是7~8分, 20%的人自评满分。

综合以上四期各方面的统计数据及走访采访等深入了解, 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中, 收入、社保、工作状况排在前三位。我们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各方面问题时, 若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 也应当从这三方面入手。

在调研的过程中, 我们小组的成员感受到, 庞大民工群体一直都是中国社会所关注的弱势群体, 高强度的工作, 微薄的收入, 高频率的工作转换, 不公平的工作待遇, 给了这个群体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又由于他们学历低, 技术水平有限, 所以一些民工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基本满意。但大多民工明确表示在大城市生活缺乏安全感, 甚至有的已经对社会失去了信心, 认为做什么努力都是徒劳的。所以庞大的民工群体潜藏着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治安问题。由于低收入又保障不足, 背井离乡, 必然存在心理失衡, 接而各种极端行为的出现挑战着整个社会的治安。

我们认为民工群体需要社会的足够认同和关怀, 需要的是一份温暖, 一份平等的对待, 而不是干巴巴的冷漠。给予农民工应有的保障, 善待民工, 减轻民工的心理压力, 确确实实提升民工的幸福感, 缩小贫富差距, 是国家政府的责任, 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从而也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以上便是我们小组这4个月来进行调研所得的调查报告。

摘要:作为新一代大学生, 为响应国家、社会和学校对青少年亲身体验社会环境、关注社会问题的要求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号召, 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 我们开展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践调研课题。整个调研历时四个月, 以下是对这整个调研活动过程的报告。

篇8:父母过失要负刑事责任吗?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因为父母的疏忽和失误,致使孩子伤亡、失踪的惨剧发生。2013年3月4日,吉林省长春市一个年轻的父亲把两个月大的婴儿放在未熄火的车里,车门未锁就离开车子,去自己办的小超市里生火取暖。10分钟后,他出来发现车被偷了,小孩也被带走了。后来,在长春民警的全力侦破下,嫌疑犯被迫自首,但婴孩却在此前已被嫌疑犯残忍地杀死。

2013年2月12日,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中的时候,广东省深圳市一个小区却发生了一件悲惨事件,2岁女童小琼凤溺亡在邻居家洗手间的一个水桶内。事发时她的妈妈正在和朋友们玩麻将,放任小女儿一个人在洗手间里玩,结果2岁孩童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装满水的水桶里溺亡。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广东佛山一个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在小悦悦悲剧中,太多的人把目光聚焦于路人的冷漠和肇事司机的无情,但人们恰恰忘记了,最该为小悦悦之死负责的,是小悦悦的父母。在阴冷的雨天,当父母放任小悦悦独自一人在车水马龙的路上行走时,小悦悦的悲剧早已注定。

类似的例子可谓不计其数。人们在同情那些不幸的父母的同时,也发现正是由于父母没有很好承担监护责任,才导致悲剧发生,那么这些父母应不应该负相关的法律责任?如果需要,那岂不是在悲伤的父母身上施加了双重的不幸?毕竟,父母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关心、最疼爱的人,他们都会在尽可能保护孩子的安全,只是有些父母亲年轻、经验少,有时候麻痹大意了一下,出现不幸后不但心灵备受打击,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这岂不是太不近人情?

西方父母的法律责任

我们来看看西方成熟的法律社会是如何处理这种问题的。美国佐治亚州一名妇女领着三个孩子乱穿马路,发生交通事故,其中一个孩子死亡,肇事司机逃逸。经过审判,法庭判司机三级谋杀,6个月监禁,5年缓刑;判这位母亲二级谋杀,最高3年监禁。美国还有一位母亲,开车带着孩子们去购物,回来时由于忙乱把几个月的婴儿忘在车里了,等她想起来时,孩子在车里已经死去了,法庭经过审理,最终判这位妇女5年监禁。

我们同样不好理解,对于两位美国母亲来说,丧失自己的孩子已经让她们痛不欲生了,为什么还要把她们送进监狱,是不是太残忍了?如果我们了解一下西方的文化,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西方人认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对孩子没有所有关系,也没有支配关系。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有独立的人格,并且他们和父母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的这种观念来源于宗教,基督教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每个人都从造物主那里领受了不可剥夺的权利。孩子虽小,但他属于上帝,不属于父母。

因此,在西方文化中,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社会是以孩子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当孩子未成年时,需要父母的监护,父母必须维护未成年人的利益而不能损害孩子的利益,如果父母没有尽到保护责任,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为了更好地保护儿童利益,法庭甚至可以剥夺不负责父母的抚养权。这就像一个国家的首脑因为疏忽造成国家重大损失,要受到法律的审判;一个将军因为疏忽造成军队溃败,要离职并且送上军事法庭。其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当孩子成年后,父母必须把他们推向社会,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这是父母的责任。18岁后,孩子如果还靠父母生活,那就变成了一种耻辱。

父母的私有财产

而中国的情况确实很不一样,本文开头讲述的几个案例,孩子不幸死亡,父母都有明显的过错,但他们都没有承担法律责任,而中国的法律条款中,也没有针对这些情况的惩罚条款。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孩子由于亲人的过失而死亡了,中国社会为什么不愿追究亲人的责任呢?这可能和中国的独特文化有关。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是孩子的生命之源,孩子的一切都是父母给予的,因而孩子必须服从父母,孝顺父母,他们没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选择自由,父母的意志就是他们的意志。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要控制和支配自己孩子的命运,因而孩子就成了父母的附属物,或者说孩子就成了父母的所有物。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不愿让自己的亲人承担刑事责任。因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不在了,父母的财产丢失了,我们应该同情他们,不需要再惩罚他们,这是人之常情。在中国,父母纵有不是,社会也无权剥夺他们的抚养权,这就是以父母为核心的孝文化传统导致的结果。

中国的法律体系虽然是从西方学习来的,但不可能彻底割裂我们自身的历史,也不能抛开我们成长的环境和土壤。因此中国的法律体系总是多多少少会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与家庭伦理相关的法律条款,更带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的色彩,强调“孝顺父母、尊重长辈”,而不是把父母与子女当成平等的主体来衡量。

那么,在整个社会越来越西方化的今天,对于父母过失造成孩子伤亡的情况,我们的法律是否应该向西方靠拢,也设立惩罚父母的条款呢?从沿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这样做似乎很不合适,但对于建立现代法治社会来说,这又有相当的必要性,严厉惩罚犯有过错的父母,可以唤起全社会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关注。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如何取舍,需要法律工作者认真思考。

当然,法律的实施,除了需要文化观念的支撑外,还需要社会条件的配合。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如果法律追究父母过失的刑事责任,我们马上面临一个实际问题,谁来照顾孩子?成为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利。但在西方与我们不同,如果孩子的利益受到伤害,法庭会指定社会义工去监督;如果一个家庭丧失了抚养孩子的条件,会有条件好的家庭来领养;另外,西方的慈善事业也比较发达,有许多的福利机构也可以为孩子提供避风的港湾。

篇9:新生儿真的要吃“苦”吗?

喝“开口茶”是中医理论在民间的广泛实践。根据中医理论,胎儿在母体内受孕妇湿热熏蒸并郁积于脾胃,形成“胎毒”,分娩后如不及时排泄,湿热蕴蓄发干皮肤,形成“胎黄”、湿疹等症。另外,初生婴儿在分娩过程中会吞入一些羊水、分泌物及血液之类脏物,而大黄、黄连、甘草等都具有清热、解毒和泻下作用,可祛除肠胃湿热,泻下婴儿体内的不干净东西,并有健胃和增进新生儿消化功能的作用。中医临床研究也显示,黄连确实具有抗菌、排胎毒、利胆等作用。有少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也有使用大黄或黄连促进胎便排泄,以利于减轻黄疸。

至于六神丸,由于含有蟾酥等毒性药物,若超过服用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状,严重的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惊厥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不得使用。

“开口茶”可能有潜在的副作用

大黄有导泻的功效,使用不当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黄连所含的黄连素会竞争结合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把已和体内蛋白质紧紧结合的胆红素置换,使胆红素游离体内,更容易引起核黄疸;更值得注意的是,若让患G6PD酶缺乏症(在我国南方人中较常见)的婴儿服用黄连,可以诱发急性溶血。导致严重黄疸,甚至核黄疸。

喝“开口茶”会“先苦后甜”无科学依据

因“开口茶”是黄连水,味苦,所以认为宝宝喝“开口茶”会先苦后甜,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并无科学依据。

上一篇:时钟测试仪使用说明书下一篇:拆零药品培训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