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反应器处置

2024-04-08

加氢反应器处置(精选6篇)

篇1:加氢反应器处置

加氢反应器(订货)技术交流

1、近期设备订货技术协议共涉及2台加氢反应器、5台换热器、1台脱硫塔和4台罐,共12台设备。重点是2台反应器(共约624.4吨)。

2、反应器成型以锻焊为主。之所以选择锻焊,一是因为设备壁厚166,≥150,目前

还没有此类板材;二是,设备材质为加钒钢(抗氢腐蚀),成型后容易出现裂纹。

3、反应器制作的难点,一是器内凸台,二重采用完全锻出,抚机采用部分锻出;二是

弯管,兰石拼接,二重、抚机采用整体锻件。

4、关于运输,重点指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吊盖、拖尾,即临时不预购吊盖;拖尾

由第三方设计制造,届时运抵反应器制作现场,由反应器制造商负责焊接与热处理。二是充氮保护问题,充氮的目的是防腐,特别在海路运输过程中尤为重要,但充氮的弊端是密封环节对焊口母材有损伤,所以是否采用充氮要具体权衡利弊。

5、备件方面,一要有,二要少。

6、反应器供货周期一般为12个月。在价位方面,2013年12月一重为某公司交货的加氢反应器价格为80500元/吨。

篇2:加氢反应器处置

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在CH4/H2气氛中将MoO3碳化制备了Mo2C催化剂, 并对Mo2C催化剂进行了XRD和BET表征.以喹啉/环己烷溶液为模型化合物, 通过高压微反评价实验考察了Mo2C催化剂的喹啉加氢脱氮活性.结果表明, MoO3在CH4/H2气氛中程序升温至终点温度675 ℃,并在此终点温度下还原碳化150 min,可制得高纯度的β-Mo2C.当还原碳化温度高于675 ℃,随着还原碳化温度的升高,Mo2C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 表面积炭增多, 导致喹啉加氢脱氮活性下降.而当还原碳化时间少于150 min时,MoO3未能充分转化为Mo2C,导致喹啉加氢脱氮活性较低.因此,较适宜的.Mo2C催化剂的合成条件为:还原碳化温度675 ℃,还原碳化时间150 min.在反应压力3.0 MPa、空速8 h-1、H2与原料液体积比500∶ 1以及氮含量为1 000 ng・μL-1的喹啉/环己烷溶液中, Mo2C催化剂的喹啉加氢脱氮活性明显高于MoS2和MoO3催化剂.Mo2C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60 ℃的喹啉加氢脱氮转化率达到58.69%,表现出较高的喹啉加氢脱氮活性.

作 者:罗运强 靳广洲 LUO Yunqiang JIN Guangzhou  作者单位:罗运强,LUO Yunqiang(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2617)

靳广洲,JIN Guangzhou(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系,北京,102617)

篇3: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现场安装

关键词:热壁加氢反应器,化工建设,现场安装,组装,措施

近些年来, 人们越来越多的将热壁加氢反应器应用到石油炼化的行业中, 以便实现对于油品的催化重整、脱除重金属、脱硫、加氢精制以及加氢裂化等等工艺过程, 热壁加氢反应器自身的工作压力一般都会在10MPa~25MPa之间, 其接触的介质主要包括硫化氢、渣油、汽油、柴油以及氢气等等介质, 热壁加氢反应器运行的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硫化物腐蚀、堆焊层剥离、氢腐蚀以及氢脆等等问题, 该设备属于在临氢环境下以及高温高压的情况下运转的一种大型压力容器设备, 热壁加氢反应器制造技术以及材料的要求都十分严格, 下面, 笔者就探讨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现场安装。

1 热壁加氢反应器现场焊接技术

1.1 热壁加氢反应器焊前准备工作

现场安装热壁加氢反应器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现场焊接工作, 要求我们选择那些能够提供电能、水资源以及能够对起重作业条件进行满足的地点来实施焊接, 首先要建立起一个组装现场, 现场进行钢板的铺设, 并且在钢板上面进行焊接滚轮架的架设, 焊接滚轮架就是我们所说的拖辊, 在我们进行焊接滚轮架架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组焊实施以后进行运输的需要, 我们可以选择在焊接滚轮架下进行液压千斤顶的装设, 等到焊接工作完成以后, 运输的车辆就可以直接将车开到容器的下方, 我们所安装的液压千斤顶泄压以后工作人员再将容器很好的固定在运输车辆上面, 并且要将焊接滚轮架抽出。与此同时, 在钢板上面还要进行钢轨的敷设, 以便自动焊机在行走的过程中进行使用, 接下来, 我们再进行自动焊机的调试工作, 准备好自动焊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压缩空气以及自动焊机进行热处理加热过程中所使用的燃气设施, 并且要建立起使用以及保管焊接材料的记录, 在得到当地的压力容器监管部门允许以后才能开始实施焊接作业。

1.2 热壁加氢反应器焊件吊装工作

实施焊件吊装工作之前, 要求我们必须要选择同类业绩以及具有资质的焊件吊装部门来实施吊装方案的制定工作, 吊装方案还要经过相关建设单位以及相关施工单位进行反复协商探讨以后才能够对其执行, 我们必须将需要组焊的那些分段容器壳体在工作位置上吊装好, 在进行分段容器壳体组焊时允许存在一定的间隙, 并且要将我们实施组对工作之前必须要装入容器内部的构建装好, 将焊接滚轮架开动, 使焊接滚轮架能够对间隙进行调整, 按照相关的焊接规范和焊接要求来实施装配工作, 以便能够对相关焊接要求很好的符合。

1.3 热壁加氢反应器组焊工作

实施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组焊工作要求我们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来实施装配, 在装配完成以后要进行尺寸检查工作, 对于焊接区域实施预热工作, 等到预热的温度达到一百五十摄氏度至二百五十摄氏度之间的时候, 将自动焊接启动, 将其放到工作位置上面实施焊接工作。在焊接工作完成以后, 我们要对其内部实施清根焊接、清根打磨以及磁粉探伤。堆焊的焊缝里面表面T P309过渡层, 并且要对其进行应力热处理的消除以及渗透探伤。那些堆焊内部防锈层T P347要实施渗透探伤, 接着, 工作人员要进行最终的热处理工作, 最后, 工作人员要实施焊缝射线以及超声波探伤工作。

1.4 热壁加氢反应器水压试验工作

热壁加氢反应器的水压试验工作不仅仅是热壁加氢反应器制造过程中最终的环节, 同样是热壁加氢反应器制造过程中重要的检验环节, 水压试验工作是对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进行全面检验的重要渠道, 更加是保证压力容器能够得到安全运行最为重要的手段。在热壁加氢反应器水压试验工作中, 试压的水温和水质都必须要由严格的要求, 而且在整个实施热壁加氢反应器水压试验工作的过程中, 都必须要在相关压力容器监管部门的允许以及监督之下实施, 热壁加氢反应器水压试验过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打压过程中的检测尺寸以及水压试验以后磁粉探伤的检测工作等等。

2 热壁加氢反应器现场焊接设备及关键技术

工作人员通过制定出一个完善的热壁加氢反应器现场组焊的工艺方案, 来强化对于热壁加氢反应器筒体焊缝实施的探伤工艺、水压试验工艺、最终热处理工艺、消除应力工艺、施焊工艺以及预热工艺等工艺过程实施管理, 并且采取了比较先进的TOFO探伤仪以及自动焊机等等设备, 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现场安装还要依靠以下两个关键技术来完成:

2.1 热壁加氢反应器现场窄间隙埋弧的自动

焊技术

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现场焊接技术通常采用我国一重集团中窄间隙埋弧的自动焊技术, 该自动焊技术能够对现场焊接整个工艺相关的要求进行满足, 进而对热壁加氢反应器整个筒体焊缝的质量进行保证。在实施焊接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往往会采用龙门式窄间隙焊机, 该焊机的机头采取了改进以后瑞典所生产出来的窄间隙埋弧的自动焊机头, 次啊去了多层双焊道的工艺进行焊道排列, 而且, 焊缝的坡口最大达到三百五十毫米, 而且其宽度也在十八毫米到二十五毫米之间, 焊道的厚度在三点五毫米, 焊接的速度达到了每分钟三百五十毫米, 为了对焊接质量进行很好的保证, 在我们实施组焊之前必须要进行焊接工艺的评定工作, 在组焊以后, 工作人员还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热处理的取样和检查, 对焊缝和接头的性能进行检测, 直到这些项目已经对图纸上对于技术的要求进行全面的满足。采用这一自动焊技术将焊接工作完成以后, 检验焊缝的结果表明了该产品质量全都对该技术条件以及要求进行满足。

2.2 热壁加氢反应器现场热处理技术

在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组焊过程中必须要对焊缝实施中间消除应力处理以及最终热处理工作, 工作人员通常会采取局部热处理炉这一设备来热比较氢反应器实施热处理, 主要处理其厚壁筒体, 并且从根本上保证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筒体温差能够控制在±14℃这一范围里面。

3 结语

本文中, 笔者首先从热壁加氢反应器焊前准备工作、热壁加氢反应器焊件吊装工作、热壁加氢反应器组焊工作以及热壁加氢反应器水压试验工作这四个方面分析了热壁加氢反应器现场焊接技术, 接着又从热壁加氢反应器现场窄间隙埋弧的自动焊技术以及热壁加氢反应器现场热处理技术这两个方面探讨了热壁加氢反应器现场焊接设备及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篇4:加氢反应器处置

关键词:高压反应器 密封结构 分析

加氢的工业装置有多种类型,按反应器的作用又分为一段法和两段法。两段法包括两级反应器,第一级作为低压加氢反应阶段,第二级作为高压反应段。一段法的反应器只有一个或数个并联使用。针对高压加氢装置反应器长期处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强腐蚀环境,所以反应器封头的密封形式及密封效果就成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现根据高压密封的特点及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和讨论。封头密封垫形式主要有平垫密封、双锥密封、卡扎里密封、伍德密封和金属八角环垫密封等。

1.高壓密封的分类

反应器封头高压密封垫分类高压密封按其工作原理分为强制密封和自紧密封两大类。强制密封是依靠联接件(螺栓)的预紧力保证容器的顶盖、密封元件和圆筒体端部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压力,以达到密封的目的。自紧密封是随容器内的操作压力增加,密封元件与顶盖,圆筒体端部之间的接触压力也随之增加,依此实现密封作用。这种密封的特点是压力愈高,密封元件在接触面间的压紧力就愈大,密封性能也就愈好。操作条件波动时,密封仍然可靠。但是结构比较复杂,制造较困难。自紧密封按密封元件变形方式还可分轴向自紧密封和径向自紧密封。

按密封材料性质高压密封又可分为塑性密封和弹性密封。塑性密封将使密封元件发生塑性变形,弹性密封使密封元件产生弹性变形。

2.高压密封的形式

压力容器常用的密封形式有如下几种:①强制密封有平垫密封,卡扎里密封和八角垫密封;②半自紧密封有双锥密封;③自紧密封有楔形密封,楔形垫组合密封(又称伍德密封),空心金属O形环密封,C形环密封,B形环密封,三角垫密封,八角垫密封和平垫自紧密封。

3.密封形式介绍

3.1.平垫密封

平垫密封的结构见图1,顶盖和筒体端部的密封面上均有三条三角环形沟槽。平垫密封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使用成熟,在直径小,压力不太高的场合密封可靠,但当结构尺寸大压力高时,螺栓尺寸也大,结构笨重、装拆不便,每次检修都得更换垫片,一般适用于温度不高,压力及温度波动不大的中、小型高压设备上。

3.2.卡扎里密封

卡扎里密封是一种强制式密封,有外螺纹卡扎里密封、内螺纹卡扎里密封和改良卡扎里密封三种形式。其中外螺纹卡扎里密封用得最多,它的垫片是一个横断面呈三角形的软金属垫,由铜或铝制成。容器的筒体法兰与端盖用螺纹套筒连接,通过拧紧压紧螺栓加力于压紧环而压紧垫片来实现密封。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省去了筒体端部与端盖的连接螺栓,拆卸方便,属于快拆结构;垫片的面积也可较小,因而所需压紧力及压紧螺栓的直径也较小;密封可靠,适宜于温度波动较大的容器。但结构复杂,密封零件多,且精度要求高,加工困难。这种密封结构常用于大直径、高压,需经常装拆和要求快开的压力容器。内螺纹卡扎里密封的作用原理与外螺纹的基本相同,只是将带螺纹的端盖直接旋入带有内螺纹的筒体端部内。密封垫片置于端盖与筒体端部连接交界处,其上有压紧环,通过压紧螺栓使密封垫片的内侧面和底面分别与端盖侧面和筒体端部面贴合实现密封。它比外螺纹卡扎里密封省略一个较难加工的螺纹套筒,结构简单了一些,但它的端盖需加厚,占据了较多的压力空间,螺纹易受介质腐蚀,装拆也不方便,工作条件差。一般只用于小直径的高压容器上。改良卡扎里密封结构不用螺纹套筒连接端盖与筒体,而改用螺栓连接,其他均与外螺纹卡扎里密封相同。无甚显著的优点,所以很少采用。

3.3.双锥密封。

双锥密封在端盖的突台上,在双锥面和端盖、筒体端部的密封面之间放置有软金属垫。为了改善密封性能,在双锥面上还加工了二、三道半圆形沟槽。此外,端盖突台的侧面(即与双锥面的套合面)铣有几条较宽的轴向槽,以便容器内介质的压力通过这些槽作用于双锥环的内侧表面。其密封的实现一是通过拧紧主螺栓产生的压紧力,压紧双锥面与筒体法兰和端盖的密封面;二是容器内介质的压力(自紧力)通过端盖突台侧面的轴向槽作用于双锥环的内侧,也使双锥面与筒体法兰和端盖的密封面压紧。所以也有人将这种密封形式称为半自紧密封。由于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密封性能良好及拆装较方便,在我国高压容器上获得了广泛的采用,是国内最为成熟的高压密封结构。缺点是端盖和连接螺栓尺寸较大。

3.4.伍德密封

伍德密封是一种自紧式密封的组合式密封,其结构是由浮动端盖、四合环压垫和筒体端部四大部分组成。密封时首先拧紧牵制螺栓,靠牵制环的支承使浮动端盖上移,同时调整拉紧螺栓将压垫预紧而形成预密封,随着容器内介质压力的上升,浮动端盖逐渐向上移动,端盖与压垫之间,以及压垫与筒体端部之间的压紧力也逐渐增加,从而达到密封目的。压垫的外侧开有1~2道环形沟槽,使压垫具有弹性,能随着浮动端盖的上下移动而伸缩,使密封更加可靠。为便于从筒体内取出,四合环是由四块元件组成的圆环,又称压紧环。这种密封结构的密封性能良好,不受温度与压力波动的影响,且具有装卸方便,适用于要求快开的压力容器;端盖与筒体端部不用螺栓连接,所以用料较少,重量较轻。但结构复杂,零件较多而加工精度及组装要求很高,浮动端盖占据高压空间太多等,以往多用于氮肥工业,因为存在上述不足,现已逐渐被其他密封所取代,但在一些直径不大,对密封有特殊要求(如压力、温度波动大)且要求快开的高压容器仍有采用。

4.结束语

通过对高压密封垫的分析梳理可见,高压密封的形式有很多种,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密封垫形式,这对以后的设备平稳运行有很大的帮助,综合考虑双锥面密封目前较为广泛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新材料的和新技术不段的应用和推广,以更好地提高设备的密封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兵《化工厂机械手册》1998

[2]尹丹勤《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04

篇5: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处置预案

为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预防或尽可能减少预防接种后疑似异常反应的发生,及时调查、处理和上报可能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防止事态的扩大,根据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卫生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以及《江苏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与鉴定实施办法》,制定本预案。

一、异常反应医疗救治专家小组

组 长:詹斌

成 员:金玉书 周其华 徐小斌 沈宏成 李小珊 徐开明

邵小乐 张平化 袁仁桃 柏文娟

工作职责:负责疑似异常反应医疗救治工作的指导、培训、会诊及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

二、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报告

(一)报告范围

报告的范围为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所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不明原因等。

(二)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儿童监护人姓名、现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日期和人数、主要临床经过、就诊单位、临床诊断、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日期等。

(三)责任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接种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均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四)报告的时限及方式

1、一般事件的报告

(1)接种点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后,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要立即通过电话或传真于2小时内向当地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后应立即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所有发现的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病例(包括一般反应)均应做好登记工作,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上报。

(3)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病例还应通过监测系统个案录入后作网络直报。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市卫生局应立即上报市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在初步核实后,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网络直报,并分别完成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除比照一般事件进行报告外,市卫生局应立即上报市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应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并分别完成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三、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置

疑似异常反应调查的目的是尽快查明病因,防止更多病例出现,避免由于异常反应成为社会热点而妨碍正常的免疫接种活动。应按照边调查、边核实、边抢救、边处理的原则,科学有序、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件的发展。调查内容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1、一般事件(Ⅳ级)的处理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异常反应发生的报告后,立刻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根据报告内容,核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基本信息、发生时间和人数、临床表现、初步诊断、疫苗接种等情况,做好深入调查的准备工作,完善相关资料。

(1)判定为一般反应的,做好登记工作并密切观察;给予对症治疗、处理;

(2)初步判断为个体发生异常反应的,立即通知市级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进行调查诊断,联系救治小组及时进行诊治,如果需要技术援助,立即向市级提出请求,并协助市级调查处理;同时保存所有可能与异常反应发生相关的物证(疫苗、注射器等)。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处理

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时,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暂停该接种点免疫活动,同时加强其他接种点异常反应监测,按照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症状特点和诊断标准,开展病人筛选,并立即向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报告,并由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1)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时,应立即暂停接种,在尽快消除疑虑,隔离管理的前提下,迅速开展以下工作:

(a)了解掌握病情,及时选派当地有影响的临床、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现场调查,掌握发病情况和可能的诱因,及时处理首发病例。(b)妥善处置和治疗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合理解释;可采用心理治疗,用语言暗示并配合适当理疗或按摩,催眠疗法、解释性心理疗法,引导患者及其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帮助其认识疾病性质。(c)若诊断明确后,应避免重复检查和不良暗示,并对症治疗。(d)争取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儿童家长、学校老师,特别是在群体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相关单位要向儿童家长耐心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答复问题应明确肯定,解除可能有任何后遗症的顾虑。(e)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减少紧张气氛,缩短“非常状态”的时间,尽快使学习、生活转入正常化,有利于病例症状消失后回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不致再发。(f)防止人为渲染,在调查和控制事件的过程中,要防止宣传媒体和人员的盲目参与,扩大事态,参加现场调查的人员应保持镇定和良好的秩序,以防人为的渲染、扩大,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2)接种事故:因造成接种事故原因多样,有用错疫苗、剂量过大或重复注射、接种途径错误、接种部位错误、继发感染、接种技术不规范、接种对象选择不当等。因此,在发现接种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停止接种、及时调查、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积极救治患者。

(3)质量事故:当怀疑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疫苗或注射器

材质量有关时,需保存相应的样本,以便后期开展相关检测。立即停止接种,并向市卫生局报告。

3、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的处理

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时,立即暂停接种,封存接种点本批次疫苗,并立即逐级向市级、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报告。市卫生局和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在省、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小组的统一组织指导下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工作内容包括:采集相关标本进行检测,动员家属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尸体解剖,确认死亡原因,必要时请法医参加,判定死亡与预防接种的因果关系,对偶合死亡的事件,也要做好解释工作,妥善处理,及时公布调查结论,防止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保持公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

篇6:加氢反应器处置

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发生、报告、调查、处理及追踪回访的基本程序,以确认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最大限度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的整个处理过程。3 职责

3.1 实验室工作人员、临床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执行本程序; 3.2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上报;

3.3 科室主任负责输血反应处理的审核与监督工作。4 工作程序 4.1 输血反应监测

4.1.1 输血前:观察或询问患者有无发热、皮疹、瘙痒等不适; 4.1.2 输血中:前15分钟输注速度要慢,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15分钟后,无输血反应,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嘱咐患者家属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1.3 输血后:持续观察患者24小时,无异常情况后,24小时内将血袋送回输血科统一处理。24小时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血红蛋白尿等情况,要排除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4.2 输血反应报告、调查程序

4.2.1 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实验室通报输血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逐项详细填写输血情况回报单,持续观察24小时后完善输血情况回报单并送至输血科备案保存。患方提出疑义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

4.2.2 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输血量、输血速度以及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协助临床医护人员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性质,对临床科室提出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

4.2.3 对于严重输血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科室负责人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置疗效; 4.3 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的24小时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受血者的症状或体征显示有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如停止输血,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组织输血反应的原因调查和治疗。

4.3.1 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临床医生对症处理。

4.3.2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

停止输血,抽取血袋中剩余血液及输血反应发生后受血者血液标本联同静脉输液器作细菌性检验。

4.3.3 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

4.3.3.1 复查标签和记录:复查血袋标签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血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

4.3.3.2 采集实验室检查用标本:收集受血者输血反应前血标本、输血反应后的抗凝和不抗凝血标本,连同所输血袋和输血器、静脉输液器及输血反应后留取的尿液标本,送相关实验室检测; 4.3.3.3 相关实验室检测

4.3.3.3.1 受血者抗凝血液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

4.3.3.3.2 受血者不抗凝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乳酸脱氢酶、高铁血红蛋白;

4.3.3.3.3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尿血红蛋白及尿胆红素; 4.3.3.3.4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h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尿胆红素及尿血红蛋白。

4.3.3.4 输血科实验室检测:

4.3.3.4.1 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发血单; 4.3.3.4.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液标本、血袋中血液标本,重新检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

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4.3.3.4.3 对输血反应后的血液标本,离心后肉眼观察血浆中有无溶血现象,并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送至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作进一步鉴定。

4.3.3.5 及时治疗:如果受血者已有明显溶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医生应立刻着手进行对症治疗,不必等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4.4 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输血24小时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发现或怀疑受血者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免疫性的迟发性输血反应属于血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反应,要尽快抽取受血者抗凝血送至红十字血液中心红细胞室,在检测和确认后,记录于受血者的病例中,其处理步骤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4.5 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处理程序:输血后如果受血者出现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由主管医生向医务部汇报,由医务部汇同输血科展开仔细调查,验证受血者是否确因输注供血者血液成分而传染疾病,受血者如确诊感染HIV,应迅速报告感染控制科。输血相关传染病所涉及的供血者,应及时通报采血机构; 4.6 输血反应的追踪回访制度

4.6.1 输血科接到临床急性输血反应报告后,在进行常规处理后,应对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跟踪、回访,次日收到输血情况回报单要及时汇总,登记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上,以便进一步明确输血反应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是否得当;

4.6.2 对于临床回报的输血反应,接待者除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登记外,还应在《值班登记本》上登记。科室对于临床回报的严重输血反应,要立即组织全科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科室每季度应该进行1次输血反应总结,对于因技术性或制度性原因造成的输血反应,要提出整改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5 相关文件

5.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卫生部)6 相关记录

上一篇:下各二中召开中考百日动员会下一篇:招人难留人难是不是您企业头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