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义门观后感作文600字

2024-04-10

郑义门观后感作文600字(精选4篇)

篇1:郑义门观后感作文600字

3月7日,廉洁动漫片《郑义门》分别登陆央视综合频道、军事农业频道、少儿频道,同时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每天推出一集。

说起《郑义门》,许多人应该不会陌生,因为5月2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的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首推的就是“郑义门孝义传家九百年”。回顾“郑义门”的历史,最醒目的是从宋到清,郑氏家族出仕为官的达173人,但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官。

“家国一理,忠孝一理”,治国如治家,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的,如果每个家长都能把小家管理好了,人人都谨守规矩,恪守本分,严刑峻法便成了废纸一张,整个国家就会民风淳朴,一派祥和,欣欣向荣。

家风正则民风正,党风正则民风淳。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每一个人、每一个小家以及全党共同努力。家是人心灵的港湾,良好的家风则是孕育人才的沃土,人总要成熟,离开小家融入社会这个大家,他会先把在小家中吸收的“家风”带到社会中去,也会把从社会中吸收的“民风”再带回小家,“家风”和“民风”是相互影响的,但是一定是家风在前,民风在后。因此要想民风正,必先正家风;要想民风淳,必先正党风。

郑义门告诉我们,一个家族要想长盛不衰,要有一套严明的家法家规并严格遵照执行,一个政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始终严明纪律和规矩。

篇2:郑义门观后感作文600字

在中国的人文学者和江南人家中,郑义门已经整整闻名了9!900年呢!你可能会不以为然,但是,如果你知道有的国家只盛兴了100年,就灭亡了后,一定会十分惊讶的。不只这些,郑义门还播放了一个更惊天动地的节章,十五代同居-----数百人呐!人越多越乱,像赶集似的,一定到处熙熙攘攘,汗一挥,一把雨;肩擦肩吧?不过,郑家可不一样,不信?听。他们有晨训,像孩子们做操,一行归一行,一列归一列,十分整齐。年老者坐在“龙椅”上,讲各种各样的事与规矩,井井有条,不含糊。吃饭呢?也这样吗?当然了!他们不但井然有序,还有老幼与男女之分:男的一处,称同心堂;女的一处,称安贞堂;老人别开一处,叫眉寿堂。这才是真正的家!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郑家也有家规《郑氏规范》。它被宋、元、明三代正史所传,中间蕴藏的“学问”,都引起人们浓厚兴趣。有一位郑家子弟偷偷地,偷偷地,去村外的平地上赌搏。不过,本不以为然的他还是被抓住了,“恶人有恶报”,落下了40竹板。

现在呢,孩子们成了大人手心上的“小公主”与“小王子”,大人们总是“托在手心中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样子。让孩子娇惯,像温室中的花儿。唉,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我认为,孩子应该像郑家子弟一样,有家规,遵道德,孝父母,不该乱闹,有奖有罚,老幼分明:让长辈先吃饭,自己再上桌……

篇3:郑义门观后感600字

《郑义门》通过动画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引领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深入挖掘“郑义门”168条家规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家长郑濂的故事为经,以家规为纬。

如第2集“家法如山”就讲述了一位郑家子弟因赌博,触犯家规报了官。其实我觉得这个人的确触犯了家规,不过也没有必要报官,但是如果一直这么下去的话,就会变成大错,因此,“报官”就是把错误在最小的范围里面遏制住。这就是:天下的事不是难于规矩,而是难于尊不遵守规矩。第5集“教化为先”讲述了郑家子孙因家里没钱就拿学堂里的东西去换钱,拿回来的钱给奶奶买药吃。不过在我看来就算家里没钱,也不应该偷东西,也要有志气。这就是:说话不如教育,要以责人之心责自己,要以恕人之心恕自己。第8集“良药苦口”讲述了郑家大臣发现收粮的数量不对就把多余的粮食还给了老百姓们,我看了,真的是感到有一种“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的意识。这就是:虽然这是小事,但要是一直这么下去小事也会变成大事。

《郑义门》这部动画片让我意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以及古代和现代的区别:古代不能擅自收他人的物品 不到一定的年龄不能穿绸缎做的衣服和不到一定的路程不能坐马车……不过这只是郑氏家庭里的故事,和现代比真是天壤之别,但是道理是相通的,我们也不能随便收受贵重的物品,正式的场合也不能穿的太随意,距离比较近的话一般不考虑坐车等等。无规矩不成方圆,郑氏家族的故事的确是我们的典范呢。

篇4:郑义门观后感600字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名门望族,其血脉延续久远,见证了无数次“城头变换大王旗”,经历了数百年物是人非的变迁。其中大部分既富且贵,但也不乏有些小康之家家风醇良,历史悠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郑氏义门。

郑氏义门——今天更多的人是称呼它“江南第一家”,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但在这之前的元朝,已经有过两次旌表“义门”的盛典。元至大四年二月(公元13)首次旌表为“孝义门”;元重纪至元元年冬十二月(1335)再次旌表为“孝义郑氏之门”。对此,宫廷上下,认识一致,颂声如沸,自皇太子至丞相诸公卿多作大书及赋诗以美其行。有史载日:“部使者余阙行县,以其孝友七郡或莫之先复篆‘浙东第一家’以褒之”。一代贤相脱脱有“白麟溪”三大字题赠。翰林学士承旨月鲁帖木耳为中书平章政事时,于至正十二年(1352)行省浙江,书赠“一门尚义,九世同居”八大字。元至正十三年(1353)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两次赐书“麟凤”、“眉寿”。其他王公大臣以及翰林国史院的儒学名家如虞集、揭徯斯、危素、欧阳玄、李好文、陈绎曾、陈旅,以及与郑氏有同里与世交关系的黄溍、柳贯、吴直方等京都名士,也都加入了吟诗作文赞美的行列,掀起了一个强大的舆论热潮。这些题赠和诗文,后来均被制成匾额悬挂厅堂,收入《麟溪集》中,载入史册,成为郑氏家族一代光辉的象征。那末元朝统治者——草原里打过来的蒙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一个家族的治家经验呢?

元朝统治者,虽为蒙古贵族却不通汉族文化。但是它们在长期的征战中,认识到汉文化对于夺取和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元始祖忽必烈登上皇位以后,在他的即位诏书中就指出:“惟祖宗肇造区宇、奄有四方、武功迭兴、文治多缺……”,“先皇帝即位之初,风飞雷厉,将大有为、忧国忧民之心虽切于己,尊贤使能之道未得其人。”因此,他就位伊始,即诏十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政及茂材异等,列名上闻;并诏立国史翰林院,招揽儒学人才。一代大儒姚枢、许衡、窦默等都成了元始祖的重要谋臣,又在各地又诏立诸路学校提举官,一些博学老儒得到了擢用,为元朝初期施仁发政,立纲陈纪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家庭政治、家庭伦理建设,一开始就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宗法制度和思想体系,得到了继承和发扬。“隆古之治在乡族,固国之本在巨室”,“平天下必从齐家始”,形成了朝廷上下的共识,旌赏孝义力田是他们施仁政的`重要内容。元朝宫廷规定“民有同居五世者,辄下令旌表其门”。可惜当时这样的“门”不多,而浦江郑氏家庭,却脱颖而出,首开元代风俗之先,实现了“九世同居”的振兴局面,自然受到朝廷的重视和表彰,

郑氏家族的同居义举,所以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还出于统治者的自身的需要。元朝当局有个致命的缺陷,皇位的继承法没有规定,只是依仗贵族大会(忽里台)来公选,每次皇位交替,都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给后宫、重臣及诸王之间的竞争留下了隐患。元始祖忽必烈,平定天下,以文德洽海内,定一代之制,使典章文物大备,可谓功勋卓著。但在他去世以后,由谁来继承皇位就成了问题。他有十个儿子,二儿子裕宗真金,被封为太子,不幸比始祖早九年而薨,不得已只得把皇位传给裕宗的第三个儿子铁木耳,但裕宗还有第一个儿子甘麻剌,他也不甘心将王位拱手他人?就这样忽里台大会开了一百二十多天,为立储争论不休,直至甘麻剌受到众人责备而退让,铁木耳方当选。不过自此以后,两派势力围绕皇权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忽必烈去世至最后一个元顺帝登位的三十九年间,皇帝换了九个,最短的只有两个月。英宗、明宗均在位被谋杀身亡。而一个成功登位的皇帝,也无不以反对者的鲜血生命为代价。而郑氏家族孝义同居的事迹,同皇族内部的争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家和万事兴”,元朝宫廷有识之士都意识到这一点,拼命宣传郑氏同居的意义和好处,可惜元朝统治者无法学到手,在一片表彰郑氏义门的声浪中,继续杀来杀去,内外交困,终于走向了元历史的尽头。

元朝统治,自元始祖定国号“大元”的1271年算起,到元顺帝退出大都止,前后共九十七年,这是郑氏家族同居共财发展最顺利、成就最突出时期。这段时间,不仅达到了“九世同居”的高峰,而且家庭治理方面,更趋成熟和制度化,创造了一些别人所难做到的事绩,倍受朝廷关注。

上一篇:护士资格考试测试题下一篇:外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