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2024-04-12

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通用17篇)

篇1: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一、安全带的使用

在高空平台或脚手架上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安全帽系好帽带,并必须佩戴好全身式安全带,在库房领取安全带时应检查安全带是否牢固,配件是否齐全,安全带拴挂在垂直的上方无尖锐、锋利棱角的构件上,拴挂必须符合要求,遵守高挂低用的原则,安全带的长度不能大于2米,也就是你使用的安全带拴挂的高度,能确保你万一发生坠落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与地面保持最少200mm的距离,从而保证你自身的安全;使用时带钩严禁双钩对扣。在作业区域必须设警戒线,在作业平台上所有材料应堆放平稳,工具应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体不得抛掷,脚手架必须由专业负责人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上人(合格的脚手架是挂绿牌)。高空交叉作业注意事项:交叉作业时不宜在上下同一垂直方向作业,下层作业的位置宜处于上层高度可能坠落半径范围以外,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各种拆除作业,上面拆除时下面不得同时进行清洁、整理。

二、安全带的检查:

使用前必须做一次检查,发现有破损停止使用,配戴时活动卡子系数,不可接触明火和化学物品。

使用规定年限后,必须报废,检查不合格购进的安全带,例如开线、油污、缺件等现象必须报废。

三、购买

购买必须有正规生产厂家生产,有安全许可标识的,且要求购买双钩的。

2006年2月22日

篇2: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安全管理部:

因设备联检,需要进入两器进行检查,现申请贵部对两器内部安全状态进行确认,对脚手架搭接安全进行现场检查是否安全。特申请防滑鞋及防滑手套用于设备内部检查。

篇3: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先进管理理念的介入, 石油钻井已经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目前, 在钻井现场最大的作业风险不再是干钻井有多么的危险---而是很多情况下, 许多作业者不认为他所从事的作业有多大的危险性---习惯性动作、经验、麻痹、忽略的主导思想, 或者在可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盲目乐观、消极拖延, 这才是近些年来石油钻井行业重大、特大、恶性事故频发, 损失惨重的重要内因。

2 使用安全培训卡的原因及方法

2.1 原因

那么, 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理念的灌输和教育呢?目前, 各个企业都采取了入场教育培训以及上岗前的培训取证等制度。石油钻井行业还引进了杜邦理论, 采用程序化、规范化的HSE管理模式, 通过班前班后会的安全知识学习、安全经验分享、各种演练、施工前的策划、风险提示卡以及施工作业中发现问题填写“STOP卡”和旁站监督等各项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和知识、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规范了钻井施工作业程序, 降低了钻井作业的风险。

经过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摸索, 我公司发现, 在现有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的基础上, 如果再能充分利用现场安全监督这一有利资源, 发挥现场安全监督全面掌握HSE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熟悉各种工艺流程、具有丰富的现场安全知识等优势, 运用员工安全培训卡这一有效载体, 从安全监督这一更高角度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及实时的对员工再进行安全知识传递、操作技能传递、作业标准传递、安全理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 则更能提高监督和员工的整体素质, 规范操作行为, 避免或减少作业风险及伤害。以弥补入场前教育、上岗前取证培训等制度以技能传递为主, 时间侧重上岗前的不足, 也能补充“风险提示卡”侧重性较强, “STOP卡”系统性较差的缺点。从而达到统一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 实现钻井作业的安全生产。

2.2 使用方法

根据多年现场发生的事故发现, 大部分都发生在新工人和对岗位操作不熟练而造成。从实效角度加深员工对专业技能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

“出成效、见实效”是员工培训的根本目的, 通过安全培训卡这个交流平台, 员工可以从监督的角度, 近距离、高标准的拓宽视野, 丰富知识结构。现场监督可以根据现场的状态,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按照钻井公司的安全理念, 依据安全监督的标准要求, 系统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让员工感受到一种企业的文化精神, 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水平。

我公司提出了“工作场所没有绝对的安全, 是否安全, 取决于作业者的行为”和“安全管理, 贵在坚持”系列的安全理念。在认真下发, 组织学习了公司提出的安全理念之后, 公司安全监督站针对历年现场安全监督汇报回来的违章行为和现场大量存在的随意性不安全行为做了统计、比照分析后, 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的不安全行为和部分的违章行为是由于当事人、责任者对现场作业的风险识别、控制能力不到位, 认识不清造成的。本着“教育大多数”的原则, 和去“缺什么就补什么”的理念, 制作、下发了一批“安全监督培训卡”, 在现场推广使用。利用监督的优势进行现场技术培训, 在施工现场“摆起了小课桌”利用现场实物和事故案例直观讲解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结构、工艺流程、变抽象为具体, 使员工与现场实物和事故案例零距离的接触, 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在一些专业的问题上, 如:井下、电器设备、柴油机设备等安排现场专业人员如:技术员、机电工程师进行讲解, 同时监督本身也增加专业知识。

在现场安全监督的日常巡回检查中, 对发现的问题开展一对一的培训, 讲解力求及时, 简明、扼要。有针对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短时间内能够有效地提高作业人员素质, 提升他们的安全操作的知识和技能。把作业潜在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把不安全行为从源头上纠正, 把提高操作岗位的安全素质的作为第一要务。以西部钻探、准东钻井公司下发的作业文件, 企业、行业标准、两书两表为标准, 在现场做了大量细致、扎实基础性的培训工作。

3 开展现场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

从源头上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持续性, 提升作业者的综合素质、在现场营造一种利于开展工作的氛围、为今后创造性的改进安全工作作风、做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土壤。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待到绝大多数现场作业者都能够按照作业文件要求实现标准化作业, 按照风险识别和控制的方法正确的开展各项作业的时候, 在安全知识理念深入人心。员工可以自觉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我们说, 在公司范围实现了劳动者的本质安全。

九层之台, 始于垒土。大方向把握正确了, 剩下的只是具体工作思路和方法的选择。我们在每次现场检查工作时, 都对现场安全监督谆谆教导, 开展现场培训时, 态度要和蔼, 自然, 不要居高临下, 讲解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不反弹。注重培训质量。从员工可以接收到能把安全理念贯穿到具体作业中是有一个过程的, 心急不得。

4 取得的成效

公司通过几年的现场培训, 在钻井现场可以很明显感受到那种“讲安全、要安全、争安全、比安全”正在蔚然成风。班组安全员在发言时可以按照当天作业内容, 提出自己的安全注意事项, 有条理、会归纳。在日常施工作业时, 随意性不安全行为明显呈下降趋势。整体安全形势是乐观的。

5 结论

总体上来说, 经过几年来的安全培训卡的使用, 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和知识、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 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 保障了公司钻井安全作业生产。操作岗位的员工对安全培训卡是欢迎的、能够接受的。

篇4:沼气安全使用须知

一、安全管理

沼气用户家庭成员要树立安全意识,必备灭火器材,日常管理应做到:

1. 沼气池进、出料口必须加防护盖,而且不要随意揭开护盖,防止人、畜掉进池内;

2. 严禁在沼气池周围吸烟和使用明火;

3. 试火必须在灶具上进行,不能在沼气池进、出料口附近或导气管上试火,以防回火引起爆炸;

4. 压力表压力过大时,要注意在室外安全放气,严禁在室内放气,以防引起爆炸;

5. 每次大量加料或出料时,必须先打开总开关,然后慢慢加料或出料,以防损坏池体。

二、安全用气

1. 严禁在沼气灶具、沼气灯和输气管道旁堆放柴草等易燃物,以防引起火灾;

2. 使用沼气时,若没有电子点火器,需要引燃时应先点燃引火物,再打开开关,以防引起火灾;

3. 室内闻到臭鸡蛋味时,应迅速关闭总开关,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此时严禁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火灾;

4. 定期用蘸有洗衣粉或肥皂水的小毛刷涂刷检测一次输气开关、管道及接口处,发现有气泡的地方,就是漏气处,应关闭总开关后及时进行维修;

5. 输气管老化时,必须及时更换合格的输气管。

三、安全出料

1. 沼气池出料和维修,最好在持证技工的现场指导下实施,自行操作必须熟练掌握沼气安全使用知识,不可贸然进行;

2. 大出料和维修时一定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先敞开顶盖数小时,再除去浮渣,然后用污泥泵抽净池内料液,接着用清水冲洗沼气池并将水抽出,用鼓风机从进料口向池内鼓风,使进、出料口和顶盖口通风,排除池内残留沼气,下池前将小动物吊入池内,观察其能正常活动时人员方可下池操作;

3. 下池时要系好安全带,池外必须有两名以上成人守护,下池人员在池内工作感到头昏、发闷时,应立即到池外休息;

4. 进池出料和维修必须使用防爆灯具,严禁用蜡烛、油灯等明火和在池内照明、吸烟。

四、安全救护

1. 一旦发生火灾,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即关闭总开关,并及时灭火;

2. 一旦发生池内操作人员昏倒,应立即采取人工方法向池内输入新鲜空气,切不可盲目下池抢救,以免发生连续窒息中毒事故,窒息人员及时救出池外后,应抬到背风处,解开上衣和裤带,注意保暖,并就近送医院抢救;

3. 池内着火,要从沼气池口往池内泼水灭火;

4. 人身着火,应迅速脱掉着火的衣服,或卧地慢慢打滚,或跳入水中灭火,或由他人采取有效办法灭火,严禁用手扑打或奔跑,灭火后解开被烧衣服,用清水冲洗身上污物,并用清洁衣服或被单裹住伤口或全身,迅速送医院救治。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老科协 邮编:415702)

篇5: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各市(县)区、园区安委会、市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2015年6月27日,台湾新北市八仙水上乐园举办“彩虹派对”大型活动时发生可燃性彩色粉尘爆燃,造成大量人员受伤。为有效防止类似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范粉尘爆炸大检查的通知》(安委办明电〔2015〕14号,以下简称《通知》)和《辽宁省深入开展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范粉尘爆炸大检查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营口市深入开展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范粉尘爆炸大检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和各有关部门严格按方案抓好落实,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营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7月14日 营口市深入开展粉尘作业和使用场 所防范粉尘爆炸大检查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各市(县)区、园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深入的开展涉爆粉尘安全大检查活动,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建立各行业领域粉尘防爆长效监管机制,落实责任,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四个清单”;健全和落实粉尘作业和粉尘使用场所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责任制,完善事故防范措施,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开展各层级的粉尘防爆安全教育,提高全市对粉尘爆炸危害性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有效遏制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检查内容

(一)粉尘作业场所

一查作业场所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严禁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内作业。

二查除尘系统是否按防爆标准规范设计、安装和使用,除尘系统是否按规定设置泄爆装置,是否按规定采取防雷防静电措施。

三查是否建立粉尘清扫清理制度,是否按规定对作业现场的粉尘进行及时、全面、规范清理。

四查是否按规定清理除尘滤袋、管道和灰斗内的积尘,是否落实铝镁等遇湿易燃金属粉尘防水防潮措施。

五查是否对安全监管人员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员工进行培训,掌握相关防范粉尘事故的相关规定和技能。

(二)粉尘使用场所

一查各类娱乐性活动、赛事活动中是否还有使用彩色粉尘的情况。

二查活动中使用彩色粉尘的种类和数量、参加人员等情况,是否在封闭和相对封闭的场所喷洒彩色粉尘。

三查是否存在集中、持续、高浓度喷洒彩色粉尘且有明火、高温热源的问题。

四查是否落实安全责任、存在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五查是否落实安全监管要求,严禁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中有使用可燃性彩色粉尘渲染气氛。

三、工作步骤

本次大检查活动由市安委会统一组织领导,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大检查时间从2015年7月至12月。各市(县)、园区安委会和相关部门要深入结合各自职权范围,切实做好辖区和行业领域内粉尘防爆的督查检查工作,市安委会将组成督查组抽查工作进展情况。

(一)自查自改阶段(7月-8月)

各市(县)区、园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通知》和本方案的要求,结合今年3月份安委会《关于开展全市粉尘作业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营安委发[2015]8号)基础上,立即分地区、分行业制定粉尘防爆大检查工作计划,开展粉尘防爆宣传教育活动,并将检查文件下发至相关企业和单位。督促各行业领域企业、各类活动承办单位进行自查自改,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照检查内容和有关规定、标准、规范,深入排查事故隐患,全面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及时上报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二)检查督查阶段(9月-10月)

各市(县)区、园区和有关部门要对辖区内涉及的活动承办单位和粉尘爆炸危险企业,组织全覆盖的安全大检查,全面摸清底数,建立相关单位和企业的管理台账。在全面开展治理的基础上,依法依规整治、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企业,切实落实属地分级安全监管责任。市安委会采取分组互检方式进行督查,全市共分3个组:第一组西市区、站前区、沿海产业基地、高新区;第二组大石桥市、老边区、中小企业园;第三组盖州市、鲅鱼圈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各县区要选派好督查人员,并将督查人员名单于8月17日市安委会办公室,市安委会将对督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12月)

各市(县)区、园区和有关部门要梳理“四个清单”,集中力量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开展“回头看”再检查,确保事故隐患彻底消除。要对本次检查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思广益创新举措,优化完善监管机制,强化涉爆粉尘企业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建设,规范粉尘爆炸危险企业和单位的管理模式,持续改进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提升排查和治理各类事故隐患能力。

四、工作要求

1.加强动员部署,全面落实责任

各市(县)区、园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大检查工作,认真领会《通知》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统一部署,突出重点,明确大检查的目标和任务,细化检查内容和方法步骤,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提升本地区粉尘作业和使用的安全管理水平。国家和省安委办将对各地区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抽查和暗访,并进行通报,被通报的地区市安委会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开展宣传教育,加强联合执法

各地要结合新《安全生产法》的宣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面向社会和企业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教育,强化事故警示教育,普及粉尘爆炸的防范知识。各地要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开展联合执法和隐患排查综合治理,执法过程中宣讲《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及粉尘防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推进基层依法治安。

3.抓好督查检查,及时报送总结

我市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数量多,分布广,检查工作量大,各市(县)区、园区和有关部门要克服畏难情绪,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为确保大检查不走过场,各地要按照《通知》和本方案要求,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层层组织,一级抓一级,切实抓好督查检查工作,确保大检查取得实效。各市(县)区、园区将检查方案于7月25日前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将大检查工作总结于11月5日前报市安委办。

联系人:常松

篇6:电梯使用安全须知

1、禁止携带易燃、易爆或带腐蚀性的危险品乘用电梯。

2、在电梯运行过程中,请勿在电梯内蹦跳。

3、不允许超载使用电梯,以免发生意外。

4、请勿在轿门和层门之间逗留,严禁倚靠在电梯的轿门或层门上。

5、严禁撞击、踢打、撬动,或以其它方式企图打开电梯的轿门和层门。

6、在电梯开关门时,请不要直接用手或身体阻碍门的运动,这样可能导致撞击的危险。正确的方法是按压与轿厢运行方向一致的层站召唤按钮或轿厢操纵箱开门按钮。

7、不允许无民事行为责任能力的人员,在没有相关人员陪同下乘坐电梯。

8、老人、行动不便者和身体不适者应由其他人员陪同乘坐电梯。

9、严禁乘坐明示处于非安全状态下的电梯。

10、严禁在电梯内堆放杂物。

☆ 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对应措施:

遇火灾、地震或其它灾害时,请不要使用电梯。

☆ 困人事故发生时的对应措施:

1、请乘客保持冷静,轿厢内部不是完全封闭结构,没有窒息危险。

2、使用紧急通话装置或其它通讯工具与物业电梯管理员或外界取得联系。

篇7:货梯安全使用须知

1、货梯行驶前的准备工作:

(1)司机应在每日工作之前,先将货梯上、下试行数次,检查有无故障和不正常现象。

(2)司机应先核实门触头和门锁的作用,试使吊厢运动时断开货梯应立即停止。

(3)应注意吊厢停层站平层准确度,无显著不正常的差距。

2、货梯在行驶中注意事项:

(1)司机在服务时间内,不得擅离岗位,如须离开时须将厅门关闭。

(2)司机应负责监督吊厢的载重不超过额定重量。

(3)不允许装运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4)开动货梯之前必须将货梯门关闭密合,严禁在货梯门敞开情况下,开动货梯作一般行驶。

(5)吊厢顶上,除去属于货梯的固定设备外,不得存放其它物件;除检修人员外,其他人不得进入。

(6)货梯在工作时,严禁揩拭、润滑或修理机件。

3、货梯发生故障或有失正常工作时:

应立即通知检修人员修理,如发现有危险性或可能造成人身、机械事故时,应立即停用,切断机房总电源,报告管理部门,待修复并进行详细检查后,才可使用。

4、货梯停驶后的工作:

(1)当货梯的工作完毕,司机应将吊厢返回基站。

(2)司机在离开前应检查广下吊厢内外情况,关去照明灯。

5、货梯的`维护和检修

1、司机或维护人员除每日在工作开始前对货梯应作准备性的试车外,并应每日对机房内的机械和电气装备作巡视性的检查。

2、货梯的维修人员应对货物升降机作经常性的定期保养工作。根据不同的检修范围和内容可分为每月检查、季度检查和年度检查三级。

(1)每月检查:货梯维修人员每月对货梯的主要机构、安全装置和设备作二次动作的可靠性和工作的正确性检查,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润滑。

(2)季度检查:货梯使用三个月之后,维修人员应对重要机械和电器装置进行比较细致的检查、调整和修正。

(3)年度检查:货梯运行一年以后,应组织有经验的检查小组,对货梯作一次性检验,对所有的机械、电器、安全设备作比较详细的检查,检查主要零件的磨损程度以及对磨损量超过允许值的零件进行修正或调换。

3、货梯在作定期的维修检查或加油,以及在修理及试车时,不得装货,同时应挂检修停用的牌子。

4、货梯在维修、检验、清理工作时应将机房的电源开关切断。

5、货梯在维修检查时应该用36伏以下的安全电压作行灯。

6、货梯所有的电气装备和管系应用有良好的安全接地或安全接零,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

篇8: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1明确配网作业现场检查的重点

各级到岗到位管理人员对配网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时, 要明确配网作业现场检查的重点:一是对现场票据 (两票、一单、一卡) 进行检查, 确保现场作业票据规范、齐全;二是检查作业现场是否满足作业条件、所派人员是否合适、工作班人员精神状况是否良好等;三是检查现场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是否正确、齐全等。配网作业现场检查“三要素”归纳起来就是“票据是依据, 人员是保障, 措施是重点”。

2配网作业现场要注重“四查”

篇9:工业电镐使用安全须知

电镐的保养、零配件等的安全注意事项

1、容易损坏的零部件要时常检查,头部总成内部要时常保养,不干净,有杂质的,擦干净后滴几滴好的机油(稀的)或色拉油,连杆、活塞、冲锤上的皮圈货或进口环已磨损更换一下。

2、碳刷、拉环、碳刷架、曲轴等易损件要时常检查,有损坏的及时更换。

3、修理、更换零件时,务请一定使用规定的零件。

4、再使用电镐以前,须仔细检查工具的护盖或其它部分是否有损坏情形。检查所有可移动的部分是否在正确位置,必须固定的部分是否固定紧等,检查这些可能影响正常操作的部件。护盖或其它部件如有损坏情形,应请专门店修理或更换,除非本说明书中另有指示。工具的开关如有问题,应即请专门服务中心更换,不可勉强以开闭电不灵的开关开动工具使用。

5、刀具必须时时保持锐利的状态才获良好的.加工性与安全。按照规定润滑与换配件,定期检查导线,如发现有破损应即专业服务中心修复。延长接点导线如有破损,应即换新。手柄要保持干燥清洁,不沾油脂。

6、使用对刀具。不可用小型刀具或装置去加工本应使用大型刀具的工件,不可使用用途不对的刀具。

7、收藏工具。电动工具不用时,应收藏在干燥,以及小孩不能拿到之处,宜加锁。

8、防止意外启动。将插头插入电插座以前,须检查工具开关是否关着。

电镐的使用、环境等的安全注意事项

1、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在杂乱的工作场所与工作台面上使用电动工具,最易发生意外。

2、重视工作场所的环境。不可在暗湿地方使用电动工具。电动工具不可淋雨。不可在可燃液,或可燃气存在之处使用电动工具。

3、不可让小孩接近。不可让闲人进入工作场所,更不可让闲人触摸工具或电源连接导线。

4、不可勉强使用工具。必须在适当的转速下使用工具,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比较安全。

5、注意着装。以宽松拂袖的服装使用电动木工工具是最危险的。因为可能被高速旋转的刀具缠住而发生意外。在户外工作时宜戴橡皮质手套与没有破洞的靴子。留长发的人最好戴帽子。

6、使用安全眼镜。刨屑多有粉尘时,宜戴口罩。

7、不要糟蹋导线。不可拖着导线移动工具,或拉导线拔出插头等。还须避免使导线触及高热物体及尖锐金属边缘或沾湿油脂。

8、固定工件。使用夹钳固定要切削的工件。这比用手握住工件加工来得安全。

9、不可伸越工具。工作时,必须保持适当的姿势,必须站稳,不可伸手越过工具取物及加工。

10、工具在不用时,或进行保养,换夹具、刀具时,一定要拔开电插头。

11、记住取下调整用工具及扳手等。在打开开关转动机械以前,须检查刀具部分的调整工具及固定用扳手等有无完全取去,必须养成这种习惯。

12、户外用接电延长导线。在户外使用工具时,一定要采用户外专用的延长导线。

13、工作时必须要保持清醒。专心一致注意工件与工具进行工作。疲劳时不应使用工具。

14、避免触电。工作时,身体不可接触到接地的金属体,例如铁管、散热器、冷冻机等。

15、别忘了接地线使用。本工具须接地线使用避免因触电而发生意外。

篇10:健身器材使用安全须知

1、在使用器材前,请你仔细检查器材的安全情况,确定无安全隐患后再进行练习,正确使用各种健身器材;

2、请根据你目前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选择适合你使用的进行锻炼;

3、合理使用,正确锻炼,使用者需维护场内清洁及设施完好;

4、在使用器材使用过程中,其他人应保持安全距离,请勿在器材周围进行玩耍打闹;

5、儿童使用健身器材时必须有家长在场陪护,以免发生意外,严禁无监护玩耍及攀爬;

6、所有使用本健身场设施的人员负责其自身安全,本公司不负责赔偿任何使用此设备所造成的意外或伤害。

四川唯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篇11:罐装液化气安全使用须知

一、液化气罐只能放在厨房内,并且只能放一个罐。液化气罐远离火源、热源、电气设备、易燃物品。

二、液化气罐不用时不得暴晒、雨淋、水浸、碰撞。严禁卧放、倒放。

三、液化气罐安全使用期限是15年,要及时打压、更换。严禁私自拆卸和维修。

四、使用前要检查阀门、开关、胶管、减压阀、钢瓶是否漏气。检查时可用抹布蘸肥皂水试漏。

五、液化气罐与减压阀连接要紧密,不得错丝、漏气。

六、使用液化气时不得离开人,必须先点火,后开气。用完后先关液化气罐阀门,再关灶具阀门。

七、点火两次不着火,要停两分钟等气散后再点火,中间不得开抽油烟机,以防着火爆炸。

八、使用时不得锅、壶盛水太满,以防溢水灭火,产生毒气中毒和着火爆炸。

九、罐内气不足时不得加热、倒置,严禁罐与罐之间串气、倒气。

十、罐内气体用完后,严禁自己将罐内残夜倒出。

十一、运输液化气罐不得与其它物品混装,必须固定位置,以防因气瓶撞击引发爆炸与火灾。

十二、要及时更换胶管,以防老化漏气,要求一年更换一次;减压阀5年更换一次;密封圈三年更换一次。胶管长度在1.2米至2米之间。罐与灶具距离要0.5米以上。

十三、如发现漏气或闻到气味,应打开门窗通风,同时通知家里人和邻居不要动明火和电气设备开关,不要在室内拨打电话,不要开抽油烟机。

篇12: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关键词:安全检查表,安全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赋值

0 引言

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缩写SCA)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整个评价项目全面的检查和定性评定[1]。安全检查表是生产、经营企业安全验收评价以及安全现状评价所采用的必要的评价方法之一[2]。

通过安全检查表评价,能够得到安全现状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结果,但无法量化说明该项目的风险程度,无法进行本项目各单元之间或该项目与其他相似项目之间风险程度大小的比较。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主要是根据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LEC方法在国内安全评价中也是经常采用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LEC法在水电建设工程施工[3]、非煤矿山生产[4]、厂内机动车辆[5]、危险化学品生产[6]等方面都有较广泛的应用。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对与人员出现在生产过程、场所的安全性可比较直观的给出结果,这种评价方法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不足之处在于无法直接体现企业在区域位置、总平面布置、工艺、设备设施、物料、生产过程、建构筑物、公用工程和辅助配套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状态、可靠程度,无法说明以上各因素对安全状态的影响,而以上各因素又直接对安全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尝试采用安全检查表评价结果赋值的方法对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进行修正。采用LEC评价作为基础分值,根据安全管理、安全条件的符合程度进行权重赋值,修正基础分值得到的结果,再依据LEC评价方法中的分级标准进行判定,得到评价结果。采用安全检查表得到的实际结果评价对LEC方法进行修正,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整个项目的风险性。同时可以对本项目各单元之间,或该项目与其他相似项目之间风险性大小进行比较分析。

1 评价方法数学模型

1.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7]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3)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具体赋值方法见表1-4。

1.2 安全检查表赋值模型

安全检查表分为安全条件检查表和安全管理检查表两个部分。

1.2.1 安全条件检查表及赋值方法

安全条件检查表主要针对区域位置、总平面布置、工艺、设备设施、物料、生产过程、建构筑物、公用工程和辅助配套设施进行检查,查找评价项目在安全条件方面是否存在不符合项。

(1)不符合项分类

安全检查表赋值法首先对安全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分类。不符合项主要分为一般不符合项、严重不符合项。

依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第5.3条,并参照本文表1.3“非常严重,一人死亡”为界限,事故轻于“非常严重,一人死亡”,属于一般不符合项,达到或超过“非常严重,一人死亡”,可确定为严重不符合项。

(2)不符合项赋值方法

对于不符合项可能引起的后果进行分类赋值。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8]进行分类,不符合项权重赋值方法见表5。

注:n-可引起某一类事故的一般不符合项数量;m-可引起某一类事故的严重不符合项数量。

某一类不符合项权重值

1.2.2 安全管理检查表赋值方法

参照《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9],安全管理检查赋值方法如下:

安全管理修正系数

M1-作业人员管理安全检查表;M2-设备管理安全检查表;M3-物料管理安全检查表;M4-作业环境安全检查表。

安全管理检查赋值见表6。

注:a、b、c、d分别为每个检查表中的不符合项数量,如不涉及项,权重系数取1。

2 安全检查表赋值与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修正模型

根据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安全检查表赋值方法现结合,建立安全检查表赋值修正LEC计算模型。

安全检查表赋值修正LEC计算模型

G-综合评价指数;A-安全条件检查表修正系数;M-安全管理修正系数;D-LEC风险分值。风险程度分级依然采用表4的进行分级标准。

3 实际应用分析

依据所建模型针对氧气充装厂进行实例安全评价。

3.1 初始评价结果

3.1.1 安全检查表评价结果

运用安全检查表对该项目进行检查,对该项目安全管理[10]、总平面布局与周边环境、工艺和设备设施安全性、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进行检查[11]。检查出3项不符合要求。

(1)企业未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危险性告知;

(2)充装间放置擦拭设备的可燃物品;

(3)充装间缺少灭火器。

3.1.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结果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对氧气厂储存单元、充装单元进行评价,其结果见表7、表8。

由单元风险分析表可以看出储存单元容器爆炸,充装单元容器爆炸、火灾都处在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的级别,但是如果安全管理无漏洞、现状安全无隐患,评价结果仍处在“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级别,企业又如何进行整改?

3.2 不符合项整改前安全检查表赋值修正LEC法评价

3.2.1 安全管理检查表赋值计算

由安全管理检查表检查,本项目安全管理取值情况见表9。

由安全管理修正系数公式1-3

3.2.2 安全条件检查表赋值计算

由企业安全条件检查表检查可知本项目现场存在2项不符合项为:

(1)充装间放置擦拭设备的可燃物品;

(2)充装间缺少灭火器。

按照不符合项可能引起事故的危害性,确定为一般不符合项。隐患的类别及事故修正系数取值见表9,表10。

3.2.3 安全检查表赋值修正LEC法评价

由赋值法评价结果公式G=A·M·D得到整改前评价项目的风险程度见表12。

3.3 隐患整改之后安全检查表赋值修正LEC法评价结果

企业针对检查出的不符合项进行了彻底整改,经过整改,不安全因素被消除,相应的单元危险程度降低,采用安全检查表赋值修正LEC法评价结果见表13。

3.4 评价结果分析

由整改前单元风险分析表数值可以看出,由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现状存在不符合项,使企业的风险增加。尤其充装单元安全条件存在不符合项,达到了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风险级别。

由整改后单元风险分析表可以看出,企业在整改后,虽然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的D值没有变化,但生产企业在安全管理,安全条件方面进行了整改,其风险程度降到了可控范围之内,避免了判别结果与实际相矛盾的结果。

4 结论

安全检查表作为一种评价时最常用的工具,具有最简单实用的特点。本文通过安全检查表修正LEC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LEC法,使评价结果更好地符合评价企业或项目的实际风险等级。同时对企业提高安全生水平,消除隐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涛.安全检查表评价标准有关问题探讨[J].航天标准化,2007,(1):9-12LIU Hai-tao.Discussion on issues of safety checklist e-valuation criteria[J].Aerospace Standardization,2007,(1):9-12

[2]肖波,王海燕.液化石油气站安全检查表的编制[J].安全,2005,(4):57-58XIAO Bo,WANG Hai-yan.Compiled LPG station safetycheek list[J].Safety,2005,(4):57-58.

[3]周剑岚,刘先荣,龚声宇.基于LEC和AHP的水电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评价方法[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海口:2008:475-480ZHOU Jan-lan,LIU Xian-rong,GONG Sheng-yu.Hy-dro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dangerous source LEC andAHP-based evaluation method.China Occupational Safetyand Health Association[C].2008 Annual ConferenceProceedings.Haikou,China:2008:475-480

[4]石永国,傅忠清,郑敏.LEC评价法在非煤矿山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黄金,吉林:20093,0(9):33-36SHI Yong-guo,FU Zhong-qing,ZHENG Min.Applica-tion of the LEC method in the non-coal mine safety as-sessment[J].GOLD.JiLin:20093,0(9):33-36

[5]刘寿生.腈纶生产叉车作业区的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2):37-40LIUShou-sheng.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risk analysis ofthe acrylic fiber production forklift operation area[J].Safety Health&Environment2,009,(2):37-40

[6]陈娇领.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在环丙胺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4(4):161-163CHEN Jiao-ling.Application of hazard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the cyclopropylamine productionprocess[J].Chemical Engineering&Equipment,2011,4(4):161-163

[7]王显政,杨富,王新,等.安全评价(上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543-545

[8]国家标准局.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M].1986:1-2

[9]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安全生产学会.安全评价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226-228

[10]武文.危险作业安全技术与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1-14

篇13: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安监总管一〔2010〕1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进一步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制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全监管总局

二○一○年十月九日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

“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

一、总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下简称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三)地下矿山企业应按本规定要求期限安装使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

(四)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矿山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的监督检查工作。

二、安装标准

(五)监测监控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采掘工作面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掘工作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以及主要工作地点风速的动态监控。

(1)一氧化碳传感器设置。

①采用压入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和距离巷道出口10-15m回风流中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抽出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风筒口与工作面的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采用混合式通风的独头掘进巷道,应在距离掘进工作面5-10m混合风流处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0.3m,距巷壁不得小于0.2m。混合风流处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应有防止爆破冲击的防护设施。

②每个采场入口处应设置1个一氧化碳传感器。

③掘进天井时,应按照独头掘进巷道的要求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

④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应设定为0.0024%。

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安装,应做到维护方便和不影响行人行车。

(2)风速传感器设置。

①地下矿山各采掘工作面应设置风速传感器。当风速低于或超过《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

②矿井主通风机房应设置风速和风压传感器,实现对全矿井总风量的动态监测。

2.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还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温度、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3.存在大面积采空区、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的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底前建立完善地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采空区稳定性、顶板压力、位移变化等的动态监控。地下矿山企业应采用监测仪器或仪表,对开采范围内地表沉降量进行观测。

4.开采与煤共(伴)生矿体的地下矿山企业,应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在2010年底前建立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测监控。

5.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建立完善提升人员的提升系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井口调度室、提升绞车房、提升人员进出场所(井口、井底、中段马头门、调车场等)的视频监控。

6.监测监控系统要具有数据显示、传输、存储、处理、打印、声光报警、控制等功能。

(六)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大中型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2年6月底前,其他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3年6月底前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当班井下作业人员数少于30人的,应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监控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的功能。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能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

(七)紧急避险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每个中段至少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独头巷道掘进时,应每掘进500m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

2.避灾硐室或救生舱应设置在岩石坚硬稳固的地方。避灾硐室应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井下涌水进入,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

(八)压风自救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按设计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为采掘作业的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建立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2.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地面。采用移动式空气压缩机供风的地下矿山企业,应在地面安装用于灾变时的空气压缩机,并建立压风供气系统。井下不得使用柴油空气压缩机。

3.井下压风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灾变破坏。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气阀门。

(九)供水施救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1年底前在现有生产和消防供水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为采掘作业地点及灾变时人员集中场所能够提供水源的要求,建立完善供水施救系统。

2.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加强维护,保证正常供水。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水阀门。

(十)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1.地下矿山企业应于2010年底前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以及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2.地面调度室至主提升机房、井下各中段采区、马头门、装卸矿点、井下车场、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硐室(场所)、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应设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3.矿井井筒通讯电缆线路一般分设两条通讯电缆,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讯电缆发生故障,另一条通讯电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讯终端的通讯能力。井下通讯终端设备,应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

4.采用无线通讯系统的地下矿山企业,通讯信号应覆盖有人员流动的竖井、斜井、运输巷道、生产巷道和主要采掘工作面。

三、使用管理

(十一)地下矿山企业应建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管理制度,设置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要根据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十二)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通风工、区队长、班组长、当班安全员等应携带便携式检测仪器,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AQ2013-2008)的有关规定,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随机检测,对风速、风质等进行定期测定,发现和监测监控系统显示数值不一致时,应及时进行调校。

(十三)地下矿山企业应加强培训,确保入井人员熟悉各种灾害情况的避灾路线,并能正确使用安全避险设施。

(十四)地下矿山企业每年应开展一次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应急演练,并建立应急演练档案。

(十五)地下矿山企业每年应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向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进行书面报告。

四、监督检查

(十六)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应将本行政区域内地下矿山企业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纳入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定期进行检查。

(十七)地下矿山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依法依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限期整改,逾期仍未完成的,提请地方政府予以关闭。

(十八)新建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专篇设计应包括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内容,无本规定要求内容的,负责组织安全专篇审查的安全监管部门不得予以审查批复。

(十九)新建地下矿山建设项目自规定要求期限开始,没有按要求完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有关内容建设的,负责组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的安全监管部门不得予以通过验收和批复。

五、附

(二十)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篇14:考勤机和考勤卡使用须知

一、员工正常上班,早上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均须打卡,每天四次。中午下班打卡和下午上班打卡时间必须间隔10分钟以上;

二、上班时间开始后30分钟内打卡到者,按迟到处理,超过30分钟

以上者按旷工半日处理,未经批准提前下班者,按早退处理,早退视同半日旷工。

三、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考勤机的使用说明打卡,不得损坏考勤机,如

有损坏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打卡时,上班将考勤机的模式调至“进”,下班时将考勤机模式

调至“出”,调整完毕之后方可刷卡;

五、员工之间严禁相互打卡,如有违者将按《员工守则》相应规定处

理;

六、无故不打卡者,将视为旷工处理;

七、员工如遇加班,应按时打卡记录;

八、1.员工如遇生病或有事,未能按时打卡,须填写《请假单》,由

部门主管签字,由本人报送管理部备档;

2.员工因特殊情况(如IC卡芯片损坏、IC卡遗失)未能打卡者,必须在当日填写《考勤补充表》,经本部门主管审批后,交至管理部核查,方可视为正常出勤,否则按旷工处理;

九、员工在打卡时,遇停电或考勤机出现故障未能打卡时,须在上班

前,到主管单位负责人处签到;

十、员工按时到岗却未考勤,应及时报告本部门主管,经主管核实后

报至管理部,可视为该员工补签到岗时间,但每员工每月漏打不

能超过3次,三次以上的视为旷工;

十一、请各位员工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考勤卡,如磁卡算坏、遗失等,重

新补办时应自行支付工本费(每张十元)。

注:考勤机和考勤卡是考核员工上、下班的主要工具和核算凭据。员工上、下班时务必遵守以下规定和流程使用考勤机和考勤卡。

荣晶(南昌)科技有限公司 管理部

篇15:保鲜膜正确使用方法和选购须知

首先,热菜还没有完全凉下来,加盖保鲜膜,不仅不能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反而会增加维生素C的损失,应该是等菜肴凉下来后,放入冰箱贮存。

其次,菜肴存放过程中,应加盖保鲜膜保存,可起到保护维生素C的作用。据专家的测定,如果按6小时存放计算,加盖保鲜膜保存,保留下来的维生素C相当于多吃了一只梨。此外,不同菜肴加盖保鲜膜,对维生素C的保护作用因“菜”而异。同样以100克菜肴计,加盖保鲜膜的韭黄,其中保存下来的维生素c比不加盖的要多1.33毫克,莴苣叶多1.92毫克,而刀豆盖膜贮存24小时后,其维生素C比不加盖的反而减少1.5毫克,萝卜减少3.4毫克,黄瓜减少最明显,达到3.8毫克!

篇16:高空作业安全带使用和检查须知

1.1 工作基本原理

恒电位仪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中向被保护金属构筑物表面提供直流电流的关键设备。用于阴极保护的恒电位仪整体说是一个负反馈放大—输出系统,与被保护物(如埋地管道)构成闭环调节,通过参比电极测量通电点电位,作为取样信号与控制信号进行比较,实现控制并调节极化电流输出,使通电点电位得以保持在设定的控制电位上。其过程是:不管什么原因—供电系统电压波动,环境介质导电性变化,或电路参数漂移—使输出增大,导致通电点电位上升,则取样信号增大,取样信号是加在恒电位仪比较放大的反相输入端,与接在正相输入端控制信号比较后使放大器放大倍数下降,控制极化电源输出减小,使通电点电位下降,回复到原设定的控制电位值上;同样,如果什么原因使通电点电位下降,参比电极得到的取样信号下降,经过与控制信号比较使放大器放大倍数上升,控制极化电源输出增大,通电点电位上升,回复到原设定的控制电位值上。也就是当外部或内部任何原因造成被保护物对地电位变化时,恒电位仪都能相应地增大或减小输出把变化的电位拉回来,使通电点电位保持不变。

阴极保护的原理是电化学保护技术的一种,其原理是向被腐蚀金属结构物表面施加一个外加电流,被保护结构物成为阴极,从而使得金属腐蚀发生的电子迁移得到抑制,避免或减弱腐蚀的发生。实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牺牲阳极阴极保护,一种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1.2 恒电位仪主要技术参数

名称:恒电位多用金属防腐仪,型号:MAS-2000,输出电流:10A,输出电压:20V,电源电压:220V,频率:50HZ,机组重量:150kg,外形尺寸(长×宽×高):60×45×130cm。

2 作业一区阴极保护现状

2.1 作业一区阴极保护概况

苏14-1站建立一个阴极保护站,由一台配套阴极保护控制台控制,两台恒电位多用金属防腐仪每月轮流使用、互为备用;深井阳极地床一组(8支)。恒电位仪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自动输出电流、电压并使管线稳定控制在最佳保护电位上,用阴极电缆将恒电位仪的阴极输出端接至管线上,使管线处在阴极被保护状态从而达到减缓腐蚀的作用;管线间相互跨接通电,而使每条管线处于被保护状态。采用零位接阴电缆将恒电位仪零位接阴端接至通电点处,采集信号与硫酸铜电极比较,建立自动控制。

作业一区共有集气支线10条,投运干管共计88条。以2016年4月*日至**日数据为例:

2.2 管线跨接方法和措施

由苏14-1集气站接入西二干线:因苏14-2站、苏14-5站、苏14-7站的天然气汇入苏14-1站;在苏14-1站通过接线扁铁,采用电缆跨接的方式将苏14-5站、苏14-7站来气的管线跨接,苏14-7站来气的管线和苏14-2站来气的管线跨接,苏14-2站来气的管线和苏14-1站至西二干线管线跨接,接入西二干线。

由苏14-4集气站接入西二干线:因苏14-3站、苏14-6站的天然气汇入苏14-4站,然后去苏14-1清管站进入西二干线;在苏14-4站通过接线扁铁,采用电缆跨接的方式将苏14-6站来气的管线和苏14-3站来气管线跨接,苏14-3站来气的管线和苏14-4站去苏14-1清管站的管线跨接,接入西二干线。

由苏14-6集气站接入西二干线:苏14-6站至苏14-4站管线通过接线扁铁,采用电缆跨接的方式和苏14-7站至苏14-6站管线跨接,接入西二干线。

3 设备巡护检查项目以及运行中注意事项

3.1 阴极保护设备投运后的巡护检查项目

(1)恒电位仪每日进行一次巡检;检查电流、电压、参比电位。

(2)检查设备本体、室内卫生是否清洁。

(3)每半月对A/B机进行一次切换使用,A/B机互为备用。

(4)每月对测试桩进行一次电位测试。

以2016年2月监测数据为例:

3.2 注意事项

(1)恒电位仪参比电位一般调整为1,参比电位调整范围为0.8~1.3。

(2)恒电位仪输出电压不能超过5A。

4 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措施

4.1 装置不工作

断流开关或保险丝电流过载;需重开启断流开关,更换保险丝,调查原因。

4.2 整流器上没有电压

接触电压保护,FU、F1关断,绝缘故障,雷电或高电压影响;需绝缘测量,安装阴极放电器防雷或高电压干扰,检查辅助接地电阻。

4.3 保护电流过低或没有

电缆或触电断开,阴极电阻升高,阳极耗尽;需测量电缆故障位置,测试连接端子,提供整流器电压或安装额外阳极,测试阳极连接,测试电流限制,排除过载或短路,设定控制设备。

4.4 电流无直流输出,电流、电压指示缺相报警

直流熔断器熔丝烧断;需更换新熔丝,检查故障。

4.5没有电位控制

整流器控制故障,控制电极电阻过高;需测试仪表装置,排除交流干扰,检查连接,测量电极的电阻与电位。

4.6 恒电位仪工作嗡嗡发响,无直流输出

恒电位仪半导体元件被击穿;需更换半导体元件。

5 结语

通过对恒电位仪投运后观察,设备运行良好;日常通电点电位检测数据显示效果较好,有效地延缓了集气支线的电化学腐蚀。

摘要:作业一区恒电位仪的投运,对苏14-2至苏14-1站等10条集气支线管线延缓腐蚀,增加使用年限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设备工作原理、日常检查、巡护内容的阐述,对存在故障提出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篇17:电取暖器的使用方法和选购须知

如用户安装的是2.5安的电表,应选购输入功率1000瓦以下的电取暖器,并须使用专线和专用插座。一般来说,6~10平方米的房间可选用400~800瓦的电取暖器;10~15平方米的房间可选用700~1500瓦的电取暖器。

②选用电取暖器应考虑被加热空间的环境

客厅或较大的房间宜选用暖风机或可摇头的反射式电暖器;餐厅或小房间可选用反射式电暖器或对流式电暖器。这类电暖器供热集中,取暖效果显著。

③选用电取暖器应考虑装饰性

一般来说,家庭居室以选用PTC陶瓷取暖器和台式石英管取暖器为佳。这类取暖器造型多样,装饰性强,特别是微型品种可作为挂件或案头摆设,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④选用电取暖器应注意安全性

上一篇:我是一棵大榕树作文下一篇:管桩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