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帮扶案例

2024-04-24

走基层帮扶案例(精选8篇)

篇1:走基层帮扶案例

(第14期)

永乐镇中心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3月30日

县委书记走基层 帮扶解难抒情怀

2012年3月30日,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穆嵘坤同志率县委办、财政局、教科局、水利局、农牧局等11个单位部门负责人深入永乐镇调研工作。

12时,穆书记一行在永乐镇党委书记张正伟的陪同下,来到永乐镇骊龙中学,查看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计算机室等教育教学设施。来到学生食堂时,看到学生们正在就餐。穆书记亲切地询问学生们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吃得饱不饱?听到同学们都说吃得饱,菜也好吃时,穆书记很高兴,关切地告诉学生们:“要多吃蔬菜,加强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他还特意走进食堂工作间,了解食堂卫生及食堂工人的工作情况。并叮嘱骊龙中学要努力探索食堂管理新模式,让学生吃上丰富的、放心的饭菜。

调研中,吕天泽校长向穆书记汇报学校亟需更换一批新电脑的困难时,随行的教科局局长罗义国向穆书记汇报了今年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将匹配资金改善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其中将为骊龙中学更换学生电脑45台。吕天泽校长向穆书记郑重承诺:积极探索食堂管理新模式,让学生吃上营养午餐;带领全镇教师立足岗位教书育人,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吕天泽校长还向穆书记介绍了这几年骊龙中学的升学情况。穆书记说:“骊龙中学升学考试在全县同类学校中取得了这样的优异成绩,与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是分不开的。”随即叮嘱教育主管部门要多从物质、精神上激励、鼓舞老师们勇挑重担再创佳绩。

县委书记这种“身体力行抓教育,情牵教育心不改”的教育情怀,激励着、鼓舞着永乐镇200多名人民教师奋发有为,辛勤耕耘,为促进永乐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贡献力量。

(中心学校基层办 何文田 供稿)

永乐镇中心学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共印15份

篇2:走基层帮扶案例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xxxx年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市惠民帮扶中心起草《xxxx年春节“走基层.送温暖慰问行动方案(送审稿)》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审定,并以办字[xxxx]x号文件发文实施。

一、送温暖活动总体情况

(一)慰问时间

从xxxx年x月xx日至xxxx年x月xx日组织实施。

(二)慰问对象

慰问行动惠及全市所有镇(街道)、村(社区),慰问对象主要包括:精准脱贫户、驻简部队、优抚对象、企业军转干部、战斗英雄、困难残疾军人等;敬老院、福利院、城镇社区低保户、农村五保户、贫困残疾人等;基层困难“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困难民主党派人士、“三胞三属”代表;离退休老干部、困难村(居)干部、困难党员、农村实用技能人才等;困难劳模、困难企业职工、困难下岗职工等;困难留守儿童、困难空巢老人、贫困母亲、贫困少数民族等;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工人;困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困难美德少年等。

(三)慰问方式

1.由县级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与,深入联系乡镇、村(社区)、贫困村、重点项目一线等开展走访慰问行动。

每位领导慰问x-x人(户),慰问对象主要为联系乡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退休老领导、贫困学生、困难道德模范等社会各界人士。由市惠民帮扶中心(民生办)负责统筹协调市级领导慰问工作。

2.市级部门(单位)在全市集中开展“走基层、送温暖”行动期间,结合行业实际开展走访慰问,主要慰问联系的贫困村贫困户、行业中的典型困难户,如贫困教师、道德模范、留守儿童等。部门联系的贫困村走访慰问率要达到百分之百。

3.乡镇(街道)、企业、社会团体,可以由党组织书记、党小组长带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到社区、村、组等,采取送资金、送物资、送技术、送文艺节目、送医疗服等多种方式进行走访慰问行动。

(四)慰问标准

每位慰问对象人(户)发放价值xxx元的慰问品和xxx元慰问金(特殊对象除外)。慰问品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集中采购。市惠民帮扶中心提前将县级领导慰问对象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交市委办公室行管科、市政府办公室行管科、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以确保领导开展慰问行动时需用。

(五)慰问资金核算

走访慰问xxxxx人,总计资金xxxx.xxx万元,其中本级财政补助资金xxx.xxx万元(含慰问品采购资金xxxxxxx.x万元),自筹资金xx.xxx万元。

二、活动推进情况

篇3:走基层帮扶案例

一、《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电工基础》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电技术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但是在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发展。

(一) 课程内容多, 教学学时少

《电工基础》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 有很多的概念、定义和定理等, 但是课程教学学时比较少, 因此很多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都是虎头蛇尾。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直流电路, 花少量的时间学习交流电路, 电磁感应等抽象内容则是草草而过。

(二) 教师对课程把握不到位, 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

《电工基础》是一门基础型课程, 如果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安排及教学要求把握不到位, 没有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 未能把教材本身所承载的教学意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情感等功能释放出来, 未能很好地驾驭教学过程等, 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教师必须钻研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分析教材逻辑系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 并侧重分析本节课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做到教学的知识重点、能力点与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三) 学生学习热情较低, 基础较差

中职学生一般是中学时候的后进生, 他们学习的热情较低、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不足, 在学校不懂得如何学习, 上课喜欢睡觉、玩手机等, 他们缺乏学习的目标, 缺乏学习的动力。另外, 他们初中物理、数学的知识底子都非常薄弱, 而《电工基础》是以物理学为基础, 以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数学分析为主, 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学、物理知识, 比较抽象, 因此他们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感觉非常难。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基于竞赛的“帮扶走”教学模式

针对《电工基础》教材纯理论知识较多, 比较深奥抽象,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把握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等, 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即教材内容”的陈旧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佳设计, 从而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 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 本文提出基于竞赛的“帮扶走”教学模式。

(一) 对《电工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划分

《电工基础》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直流电路, 它与初中物理的电学部分知识有联系。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 认为已经学过了, 不认真, 上课不用心。其实它以物理学为基础, 从工程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直流电路中的各种基本现象和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是后续课程的铺垫, 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理实结合, 多从实际生活中提出一些具体生动的例子,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是电磁部分, 这部分知识概念比较抽象, 讲解过程中中职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在教学中, 要通过演示或实验, 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性认识, 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上升, 使学生能将模糊的概念清晰化。

第三部分是交流电路, 这部分知识在实际中应用得非常广泛, 但对中职学生来讲, 直流电路学起来都很吃力, 别说是交流电路了。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先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交流电, 再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最后进行交流电路分析计算时, 要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理解掌握。

(二) 基于竞赛的“帮扶走”的教学模式

课程初期,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这是帮着学生“走路”的思想;课程中期,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 这是扶着学生“走路”的思想;课程结尾, 通过综合性的实训项目让学生从头到尾独立完成任务, 达到自学目的, 这是让学生自己学会“走路”的思想。

1. 帮着学生“走路”

在学生刚接触《电工基础》时,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认识电工基础知识, 如认识电工实训室、认识常用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学会安全用电、知道触电及触电急救, 同时还要认识电机、变压器、电气控制、PLC等后续课程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道在中职阶段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及相互联系, 让学生克服怕学电工、怕学电路的心理障碍。即在课程初期, 教师要教学生如何去学习, 这就是帮着、引着学生“走路”的思想。

在讲解每一部分中的难点时, 也要采取帮着学生“走路”的教学思想和模式, 如讲解基尔霍夫 (Kirchhoff) 定律时, 应先讲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概念, 告诉学生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的内容, 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总结, 最后还需通过大量的习题巩固加强。讲解磁场及基本物理量时, 先跟学生一起回想磁场及其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 讲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再通过多媒体或实验让学生认识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电磁感应与楞次定律等。讲解正弦交流电时, 先让学生到实训室利用电工实训操作台、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认识正弦交流电, 再讲解交流电的相关概念及分析计算。

2. 扶着学生“走路”

当学生通过实习对《电工基础》和后续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后, 教师就可以对直流电路、电磁关系和交流电路进行正式讲解了。在讲每一部分内容、每一个知识点时, 都要抓住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上都能得到提高。在此利用扶着学生“走路”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即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即采取基于竞赛的教学过程。

如讲电路的组成与电路模型时, 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 分组让学生探讨生活、生产用电的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让每个小组进行总结并推选组长在全班进行讲解, 接下来由教师和其他各组成员对该组进行考核评价, 最后由教师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进行总结, 并引出电路模型和电路图的概念。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监督、促进分组讨论的顺利实施, 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评价时对优秀的组一定要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 对落后的组要进行鼓励。

在讲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其测量时, 也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分组讨论和实验来理解电阻、电流、电压和电能等概念。

在讲解电阻与电阻的识别和测量时, 可以把电容、电感及其测量提前至该节一并讲解。第一, 先拿来若干个不同种类的电阻、电容和电感让学生认识, 再由教师总结讲解。第二, 让学生用万用表对单个电阻或电容进行测量并记下测量值, 再测量两个或以上电阻串联或电容串联后的值并进行记录, 最后测量两个或以上电阻并联或电容并联后的值并进行记录, 由测量值总结电阻串并联或电容串并联后的量值变化规律, 总结出电阻、电容串并联规律及其应用。第三, 用万用表欧姆档来判断电感器的质量。通过这样的分组小实验, 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 顺利完成电阻的串并联、电容和电感的认识、电容器的串并联三个教学项目的学习。三个项目放在一起进行, 有数据有对比, 学生更容易发现规律, 总结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在帮着学生“走路”阶段已提到, 在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磁场及基本物理量、正弦交流电时, 先由教师讲解基本概念或通过仪器设备对所学内容进行认识, 再通过实验或多媒体对知识点进行验证, 最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这里的后两步就属于扶着学生“走路”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等。

3. 让学生自己“走路”

通过帮着学生“走路”和扶着学生“走路”两个阶段, 中职《电工基础》的所有教学项目都已经顺利进行, 学生的阅读能力、查资料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 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已经培养起来。最后, 教师可以通过几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来检验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 同时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的目的, 即让学生自己“走路”。

在实施这一步的时候, 要跟技能大赛紧密结合, 因为技能大赛就是书本理论和企业实践的最好结合。如《简单照明电路的安装》这个实训项目就可分几步来完成:第一步, 师生共同了解插座的种类, 三眼插座的结构;第二步, 分组并下达任务, 安装具有两个熔断器、一个三眼插座的一灯一开关电路;第三步, 学生通过查资料、讨论, 设计出带两个熔断器、三眼插座的一灯一开关的电路图及其安装布局设计图。第四步, 布线、安装、调试;第五步, 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对各组进行总结评价, 评出名次并对学生进行奖励。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一个学期两个中职班级的《电工基础》教学实践表明, “帮扶走”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直流电路、电磁关系、交流电路三部分所有教学项目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贯穿的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和竞赛驱动等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有一定的提高。

当然, 采用“帮扶走”的教学模式, 大部分内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 他们分组查资料、讨论、总结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指导。新的项目内容要提前布置, 多数内容都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 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重难点的剖析讨论。

四、结束语

本文是以中职《电工基础》来进行论述的, 对于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别的课程, 基于竞赛的“帮扶走”的教学模式 (教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自己学习) 也是适用的, 只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要根据教材、教师和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

不论是电气专业, 还是机电专业;不论是高职学生, 还是中职学生;不论是《电工基础》课程, 还是别的课程, 教学方法都是多样的, 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乐于进取,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不断提高。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勇于创新, 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就会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攀升, 社会、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会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张元君.《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3) .

[2]高树凤.有效:如何提高《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6) .

篇4:搞工好帮扶支援基层

根据《四川省2012年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卫办发[2012]103号)和《成都市2012年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成卫医政〔2012〕25)号)精神。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院制定了《对口支援丹巴县梭坡乡中心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龙中医发〔2012〕35号)。首批派出骨科主治医生崔晓贇同志到丹巴支援,原计划首批人员支援时间为3个月,其后按计划轮换。

4月13日,参加成都市卫生局对口支援启动仪式后,由副院长白兰述护送进入丹巴县,与丹巴卫生局接洽后,根据丹巴卫生局的要求,将崔晓贇医生安排在丹巴中藏医院,并定期到梭坡乡中心卫生院巡回医疗(另还有其它帮扶内容)。在中藏医院期间,崔晓贇同志对中藏医院的病案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处方书写、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院感管理进行了指导,并坚持每天上门诊,但由于中藏医院条件限制,崔晓贇同志的专业技术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丹巴县卫生局的重新安排,2012年5月10日将崔晓贇医生调至丹巴县人民医院支援。崔晓贇到人民医院后,从专业技术、职业道德、病历写等方面对该院医生进行了全方位地带教。他坚持每天上门诊,短短时间,其每天门诊即达40多人次。同时,带领该院的医生,开展了已停止多年的骨科手术,截止7月10日,开展手术18例,诊治门诊病人1500多人次,预约手术病人更是达到十多例。绝大多数原先需要转至几百公里外医院治疗的病人能在县人民医院解决,在当地造成极大影响。县人民医院外科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6月24日,副院长钟成昆带队到丹巴慰崔晓贇医生。7月10日,丹巴县人民医院向龙泉驿区中医医院书面提出处长崔晓贇援助时间的申请报告,经医院办公会研究决定,同意将崔晓贇的对口援时间延到9月。

篇5:基层帮扶工作证明

特此证明。

村级公章

篇6:教育扶贫帮扶案例

——留守儿童帮扶案例个案表现

留守儿童是城市竞争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因各种原因这个群体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的班里也有这样一名留守儿童,他叫XX学生,是一名八岁的男孩。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经过我长久细心地观察和分析,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时不时有厌学的情绪出现。

当该生身体有一点不适时,就让他的奶奶请假,不来学校上学,尤其星期一,他的座位经常是空的。经过多次的家访和与该生谈心,我发现朱永杰同学的厌学心理成因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有畏难的心理:首先,该生在学习、生活上对家长有依赖心理,如迟到了一定要爷爷把他送进教室,生病了一定是让爷爷来请假;其次,平时没有亲人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养成了他说谎骗家长说作业已完成了,爷爷奶奶均已年迈,除了给予他基本的物质供给之外,很难在精神上鼓励。

(2)懒散的学习心理:该生在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一心想随心所欲地玩。

(3)成绩不理想,有自卑的心理:该生与同学、老师交往时,往往显得不自信,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常常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2、竞争意识淡泊,缺乏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在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有热情,参与意识淡漠。

原因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他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

1、隔代监护出现的溺爱过度,爷爷奶奶对他十分溺爱、大事、小事都迁就该生,不忍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教育,连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舍得让该生做,甚至连整理书包这些本该孩子做的事都包办了。

2、父母不正确的教育和疼爱方式。

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务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在外的父母心里觉得内疚,因此对孩子处处补偿、事事迁就,生怕亏待了孩子,但和孩子在思想上的沟通却是极少的,对学习更是不闻不问。

具体做法:

一、倾注爱心。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1、让“爱”流露。对于XX学生这样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我发觉对他进行全班的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爱,作为教师还要给XX学生这样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常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找他聊聊天,都会让他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的。在上课时可以经常提问,可以使他集中注意力;可以促使他思考问题;他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来吸引教师的注意。班级学习园地也出现了他满意的作品,他受到鼓舞,学习变得劲头十足。其次,在平时的生活上,我更多地去充当一个母亲的角色在一些细节上给予他更多的爱护和帮助,比如换季的时候提醒他注意冷暖,及时添减衣服,早上没吃饭我会给他钱吃饭等等,我这样做是想消除他和我的距离感,会听老师的话。最后我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让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更有自信。

2、捕捉亮点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他的自信心。根据他的年龄特点,通过形象的事物,有意的关注,适当的表扬来提高他的兴趣。根据他爱好体育的特点,我给他讲了优秀运动员刘翔的事迹。并向他提出问提:①、刘翔是怎样拿到奥运会冠军的?②、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③、你该向他学习什么?

二、家校沟通从监护人和家长入手,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孩子习惯的养成,学校和家庭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不良习惯形成原因,让家长知道在家应该督促指导孩子怎样做,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及时与家长沟通是整个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给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该批评时要批评,要让孩子习惯接受批评,习惯认识错误,并使孩子形成有错就改的良好习惯。

2、教给孩子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当孩子面对困难时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而不是替孩子去解决困难。

3、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如当孩子生病时,可该鼓励他战胜疾病,让他接受这一最好的挫折教育。

4、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不要让孩子远离集体,要让他到小伙伴中去,和他们一起融入集体。

5、父母的教育关心要得法,要尽可能多回家来看望孩子或者经常打电话给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千里之外的关心和呵护。

三、检查督促 首先,针对经常漏做、不做作业或忘带作业等现象给予方法指导,让他自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记下各科作业。然后是每天早晨由我亲自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对于不会做的给予耐心指导。最后我为他准备了一个档案袋,把作业装在袋子中。

帮扶效果:

篇7:班主任帮扶案例

我们班有一位叫刘娟的女同学,性格文静,不捣乱,但上课爱做小动作、经常走神、不专心,眼睛虽然看着黑板或看着课本,但如果你问刚才讲的什么她肯定是一问三不知;辅导课、练习课上也是经常装模作样,主动性差,不想动脑、也不想动手,练习和作业总是拖拖拉拉,或者是照抄照搬。

二、原因分析:

通过和她交流,得知他对物理不感兴趣,以前物理底子差,有时候想补但底子太差还是经常出错,没有成功的体验,时间长了就放弃了。同学们也经常嘲笑她连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老师虽然有时找她交流,但她总感觉自己太差,非常自卑,缺乏成功和自信,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的末尾位置。这样恶性循环,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三、帮扶措施:

基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经常鼓励他,表现好时还当着全班的面表扬她;我还让她自己选了小老师,有问题时可以随时去问她的小老师,由于同学之间容易交流,他们也乐于接受,这样让她慢慢地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信心。

四、教育效果:

1、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侧面了解成因,思考通过何种途径、教育方式,寻找机会切入,避免刺激学生自尊的可能,进行耐心教育,步步深入,经过一个敏感适应期,使其能够淡化敏感程度。

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背景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平和、无压力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分析期原因,排除困扰其学习的情绪。

3、教师以平等的朋友口吻提出建议和鼓励,进行寓理于情的教育,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五、引出的思考: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能力等也有很大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发现并抓住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契机,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学困生成功帮扶案例

篇8:基层工会送温暖帮扶工程方式探讨

1 提高送温暖帮扶工程的认识

工作实践证明, 工会实施的送温暖帮扶工程, 是对特殊群体生活的“雪中送炭”。要提高认识, 绝不能因麻痹松懈而延误矛盾的及时化解和处理, 影响职工队伍稳定。根据以往特殊群体稳定工作经验, 要坚持经常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人员中去, 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利益要求, 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每家每户每个人。送温暖工程的深入开展, 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特别是保障特殊职工群体的具体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我院健康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要从以下三条途径做好送温暖工程。

(1) 在各级党委和行政的支持下, 动员各方面力量, 群策群力, 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多办实事、多做好事, 在各单位建立起帮困救助、互助合作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合作保障体系。定期深入困难职工家中, 听其呼声, 问其冷暖, 帮其困难, 解其忧愁, 真正把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家中。

(2) 明确责任和突出重点, 主要是帮扶那些因职工本人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遭到意外灾害, 致使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特困职工, 对其中的劳动模范要作为重中之重给以切实保障, 采取多种形势和手段, 对特困职工家庭实施有效帮扶。

(3) 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特困职工家庭责任制, 解决特困职工的实际困难, 以深厚的感情, 急特困职工之所急, 想特困职工之所想, 帮特困职工之所需, 实实在在地为特困职工服务。只要我们做到感情到位, 责任到位, 工作到位, 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感对困难职工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送温暖工程就一定能够落到实处、取得新进展。

2 送温暖帮扶工程的方法

2.1 完善组织网络, 保障送温暖帮扶工程执行有力

实施送温暖工程, 组织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 “党委领导牵头, 行政措施到位, 工会组织实施”的组织领导体制, 是送温暖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 做到政治上保证;积极取得行政的支持, 做到保证措施落实;工会工作到位, 做到真情投入, 责任保证。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三、四级工会组织网络, 实行分层管理、分类实施、上下联动、共同负责, 做到上可参与到位, 下可有效实施, 使其逐步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组织体系。实施送温暖工程的重点在基层, 要在加强送温暖工程组织建设的过程中, 花大力气, 在基层着力建设一支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能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 使其成为困难职工的贴心人、主心骨, 成为实施送温暖工程的中坚力量。

2.2 完善工作制度, 保障送温暖帮扶工程顺利实施

建立健全一整套互相衔接, 科学规范的制度, 是推动送温暖工程向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困难职工动态管理制度。在管理对象上, 结合单位实际, 合理界定和认定困难职工的动态范围和数量。重点放在油田低保户、残疾职工、遗属户或因患大病和遭受意外导致生活困难的人员。在管理层次上, 要做到统一管理, 分级负责。在管理手段上, 要对困难职工随时建档立卡, 实行微机化动态管理, 规范困难职工档案。在管理内容上, 要切实做到底数清, 情况明。在管理渠道上, 要建立一套对帮扶对象的跟踪调查、分析制度, 强化基层工会的走访制度, 加强定期联系和沟通。建立困难职工动态预警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工会的预警程序、预警责任等, 通过层层设立困难职工动态预警电话等形式, 使各级工会自觉做到生活动态和思想动态同时掌握, 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同步去抓。通过经常分析困难职工的思想动态, 随时掌握困难职工的生活困难和实际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 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 积极做好具体帮扶、思想引导和情绪疏导工作。对重大问题或群体突发事件倾向的, 及时向同级党政和上级工会报告, 共同采取措施, 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困难职工直接上访的问题, 及时跟踪和反馈意见, 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建立经常性调研制度。开展经常性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情况, 是实施送温暖工程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调查了解上级有关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另一方面, 调研各基层工会在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等方面所做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不足和困难。建立经常性的调研制度, 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责, 更重要的是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 实现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利益。

2.3 建立困难职工档案, 实现困难职工管理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变

掌握困难职工的第一手资料, 是把温暖送到困难职工心坎上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 我们通过构建我院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档案, 为送温暖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一是健全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档案。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年龄、收入来源、家庭情况等10多项情况进行详实记录, 做到一人一档、一户一卡, 每季度进行定期调查更新, 并且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更新。二是健全困难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档案。我院每季度召开困难群体座谈会, 及时了解困难职工思想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并予以解决, 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健全特困职工跟踪档案。我院工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特困职工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报告, 将已经脱困的特困职工及时退出特困职工档案, 为新出现的特困职工及时建立档案。

2.4 切实加强载体建设, 促进送温暖帮扶工程由年终型向常年型转变

困难职工需要元旦春节的温暖, 更需要一年四季的常温。我们主要通过加强困难职工帮扶机制等六个载体建设, 推动送温暖活动逐步实现经常化和日常化。一是加强三级单位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建设。为广大职工群众筑起医疗保障中的第二道防线。三是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建设。我院各三级单位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社, 定期对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四是加强困难群体帮扶救助机制建设。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出台了《困难群体帮扶救助暂行办法》, 对涉及职工群众的生活、医疗、就学、助残等五个方面十二项内容逐项落实, 完善了帮扶救助工作体系, 加大了帮扶工作力度。五是加强突发性事件帮助制度建设。2009年1月, 我院工会为一名协解职工的白血病患儿申请困难救助金3800元, 同时发挥帮扶助困的组织职能, 积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开展“献爱心捐款活动”, 共计捐款近4万元, 让困难职工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六是建立残疾职工子女救助制度。我们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 保障无劳动能力残疾子女的基本生活需求, 制定了《关于对无劳动能力残疾职工子女进行生活困难救助的意见》, 对在册职工年满18周岁、无劳动能力、无个人收入来源的残疾子女, 进行每人每月310元生活救助, 使残疾子女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3 送温暖帮扶工程的思考

为困难职工办实事, 必须坚持上级工会带头办, 各级工会层层办。对困难职工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 需要做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奏效, 才能让最需要帮扶、最需要关怀、最需要温暖的职工群体受益, 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要根据困难职工的需求结合单位实际, 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 每年为困难职工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受益宽、影响大的好事、实事, 推进送温暖帮扶工程的深入开展。油田在春节前夕, 组织开展“进千家, 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 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劳动模范、协解职工、离退休人员、遗属和残疾家庭, 发放慰问金、慰问品, 充分体现了党和工会组织对困难职工的关爱, 扩大了送温暖活动的社会影响, 受到了基层群众的赞誉。

总之, 送温暖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着非常实在的具体内容。只要坚持依靠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依靠整体机制的全面运作, 依靠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做到责任明、职责清, 一点一滴、日复一日地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好事, 送温暖工程一定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定会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和信赖。

摘要:实施送温暖帮扶工程是工会组织为维护困难职工利益而采取的一项保障措施, 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反映了职工的意愿。因此, 要提高送温暖帮扶工程的认识,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丰富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模式等形式, 努力推动送温暖帮扶工程实现动态化、常年化的转变, 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职工再就业、困难职工帮扶等工作, 保持职工队伍和谐稳定。

上一篇:创星计划下一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