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安全人员培训

2024-05-03

辐射安全人员培训(通用14篇)

篇1:辐射安全人员培训

辐射安全培训规定(GB 11924-89)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辐射安全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切生产、研究和应用放射性物质和其它电离辐射源(或装置)的单位(以下简称辐射工作单位)内从事或涉及辐射工作的人员的辐射安全培训工作。

本标准不适用于对专门从事辐射安全工作的人员培训。

术语

2.1 辐射安全

在核能、核工业、放射性同位素及辐射应用中保护所有人员和环境免受过量的电离辐射危害。

2.2 入岗培训

工作人员在初次进入某辐射操作岗位之前,所必须接受的与该岗位的安全操作要求相适应的辐射安全培训。也可称作职业前培训。

2.3 换岗培训

辐射工作人员调换工作岗位时,由于岗位不同而必须补充的安全培训。

2.4 再培训

在入岗培训或换岗培训之后,由于辐射安全出现新的要求,或者由于脱离岗位较长时间而需要的再次培训。

2.5 应急人员

在应急情况下,参加应急行动的各类非专门从事辐射安全工作的人员。

2.6 有资格单位

获得上级辐射安全主管部门认可的,有资格负责组织其管辖范围内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培训并发放培训合格证书的单位。3 基本原则和目的

3.1 辐射安全培训是整个辐射安全实施计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切辐射工作单位都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辐射要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有资格单位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3.2 培训合格证书应一式两联。由本人签名,有资格单位盖章。一联由辐射安全部门存档,另一联则交受训者本人。既作为他已通过该次培训的凭证;又表明受训人员开始负有遵守有关安全规定的义务。

3.3 各类人员只有在他们取得必要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之后,才允许参加相应级别的辐射工作。否则应视情况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3.4 辐射安全培训的目的至少应包括:

a.了解本岗位工作中的辐射安全问题和潜在危险,并对其树立正确的态度;

b.了解有关安全法规以及与本岗位有关的辐射安全规程;

c.了解与掌握减少受照剂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有关防护器具、衣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d.促进工作人员提高技术熟练程度,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e.了解与掌握在操作中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的原理和方法,懂得有关事故应急的必须对策。

安全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4.1 各单位的行政领导必须把辐射安全教育和培训列为职工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保证为培训提供必要师资和专项经费和时间。

4.2 安全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由有资格单位负责,或会同职工教育部门共同负责。也可由有资格单位委托合格的教育或科研机构进行其中的一部分中全部培训工作。

培训计划应当能适应不同培训重点的要求,以满足不同设施的运行要求。4.3 在培训中承担教育培训工作的人员必须在该科目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能从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对有关问题进行解释。

4.4 应该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建立必要的档案。由培训部门记录各次培训中的课程名称及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所有这些记录应当由培训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保存足够长的时间。至少保存到该受训人员脱离辐射工作十年以后。5 受训人员的分类及其培训要求

依据工作人员进入辐射区域的频度、停留时间、他们在工作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其它照射情况,可以将受训人员分为下列五类。

5.1 职业受照人员。指那些在他们在职业性工作中经常有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照射的人员。这类人员需要更多更系统的安全培训。附录A(参考件)中列举的一些内容可以考虑作为他们培训的内容的一些基本方面。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的必要部分并由此估计出所需的培训时间。对于这类人员的职业前培训以一周左右为宜。

5.2 偶然受照人员。指那些并不操作放射性物质或其它辐射源,但因其职责而可能偶然进入辐射区域的工作人员。对于偶然受照人员的安全培训,需要2~4h或者更多些,内容也可以参考附录A(参考件)例举的课程,但其深度可稍浅一些。

5.3 领导和技术管理人员。对这类人员的培训是重要的。因为它可能影响到他们隶属人员的操作和安全。为此,他们应当具有较广泛的辐射安全知识,以满足他们在组织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和应急对策方面履行其职责的需要,对于他们的培训,可按对职业受照人员的要求实行。

5.4 访问人员。这类人员一般不会受到明显的照射。对其中的临时来访人员,只需要在进入某些区域时有专人陪同即可。但对另外一些来访人员,如访问学者、咨询人员、实习学员等,他们访问的时间一般会长一些,对他们应当给予必要的辐射安全培训。

5.5 应急人员。他们可能是本单位的正式职工,也可能是合同人员或临时从邻近地区来的有关人员。对这类人员应根据他们在应急情况下所担负的责任,使他们受到为履行这些责任所需要的辐射安全培训。这种培训可包括听课,熟悉现场,观看有关录像,联合演习等方法,让他们了解设施内部存在的各种辐射危害因素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等。

确定职业受照人员培训要求的原则

6.1 对初次参加辐射工作的职业受照人员的入岗培训(职业前培训)应当给予特别的重视。这种培训应包括有关辐射防护和安全法规的基础知识及要求,见附录A(参考件),以及紧密结合本单位、本岗位具体情况的有关危害因素分析、安全规定、应急要求等两大部份。

6.2 在确定职业受照人员的培训要求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a.实际的和潜在照射种类、性质和严重程度。

b.工艺和设备操作的复杂程度。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潜在因素。事故的性质、危害和损失程度。

c.其它因素。主要指受训人员将要从事的工作的独立程度和受监督程度。独立工作或不受到经常监督的人员应比那些受到直接和连续监督的人员受到更多的培训。

6.3 对以前受过培训的人员,应视情况进行必要的定期再培训和再考核。

6.4 特殊情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提供附加的特殊培训。当工作人员需要进入强辐射场工作时,必须严格限制其工作时间。此时,为了能快速而安全地按规定程序操作,就可能需要附加的特殊培训,或需要进行一些模拟和空白操作练习。这种特殊培训对各种职业受照人员都是适用的。

6.5 除了按需要组织的较系统的培训和特殊情况的附加培训以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型专题培训见附录B(参考件)。

辐射安全培训计划的拟定和培训方式

7.1 在拟定辐射安全培训计划时,应考虑到受训人员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条件、受训人员的类别以及受训人员的原来水平和素质等因素而有针对性的进行。

7.2 培训计划至少应包括下列几个部分: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和要求、选用或编写的教材、课时安排和实施、考核要求和办法、效果评价和总结等。

7.3 培训教材应能及时反映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或者操作规程上的变化。以便不断地提高培训水平和满足再培训的要求。

7.4 培训可根据需要采用个人学习,集体培训或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

个人学习是以个人阅读和钻研书面教材、演算习题为主。适于分散进行,自由安排进度和增补学习内容。

集体培训包括大组和小组两种形式。大组适于授课,小组则适于讨论和学习。

现场培训是指结合岗位现场的工作条件进行的培训。它可以结合实际操作条件重复实践。对于事故预防或应急培训,还可以组织适当的模拟事故演习等。

监督检查

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培训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它包括:检查培训计划是否正在确实有效地进行;必要的记录是否得到保存;培训工作人员是否够用;师资水平是否合格;以及检查课程和教材,听课、考核学员达到的实际水平等。

附 录 A 辐射安全培训的基本课程内容(参考件)A1 辐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效应

a.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

b.致电离辐射的特点;

c.人工辐射源;

d.辐射的急性效应与远后效应;

e.职业照射的可能危害以及应对其采取的正确态度;

f.生育年龄妇女受照的特殊考虑。

A2 辐射防护基本知识

a.辐射量和单位;

b.剂量限制体系—辐射防护三原则;

c.贯彻最优化原则的具体办法;

d.辐射模式—内照射、外照射;

e.基本的防护措施—时间、距离、屏蔽和包容、消散;

f.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区原则和标志;

g.辐射监测及仪表;

h.污染控制、个人防护措施和防护衣具(包括呼吸器)。

A3 辐射应急基本知识

a.应急程度要点;

b.应急组织设施和对策要点;

c.人工去污、急救措施与预防药物的使用、受害人员的简单自救自护措施;

d.应急监测和事故评价的一般知识;

e.警告信号、报警。

A4 安全法规教育

a.辐射安全法规和标准;

b.放射性物质及放射源和管理办法、废物管理办法等。

A5 职责和相互关系

a.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辐射安全方面的相应职责;

b.工作人员和防护人员的相互关系等。

注: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的基本内部分成不同级别,对不同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

附 录 B 辐射安全专题培训班和特殊培训班课题举例(参考件)

B1 辐射安全规程培训班

对象:从事放射性物质操作或辐射应用人员

培训时间:视人员类别分别可为0.5--3d不等

目的: a.掌握有关规定

b.懂得在出现或可能出现违反规程的情况时如何按规定程序办理。

B2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班

对象:工艺和设备操作人员。

培训时间:视工艺和设备复杂程度而定。

目的: a.掌握安全操作程序;

b.懂得避免违章操作或错误操作方法,掌握应变措施。

B3 事故应急情况下的一般对策和必要时的撤出程序专题培训班

对象:单位内的工作人员。

培训时间:包括必要的听课和演习时间,视各类人员的具体情况而定。

目的: a.掌握应急情况下的一般对策原理和方法;

b.掌握应急情况下的撤出程序规定;

c.通过必要的演习,提高熟练程度。

B4 个人剂量计使用方法专题培训班

对象:个人剂量计使用者。

培训时间:1.5--2h。

目的: a.了解个人剂量计的简单原理、特性、用途及适用范围;

b.掌握剂量计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懂得它们的更换周期、用途、剂量

数据的获得和解释等。

B5 X射线设备安全使用专题培训班

对象:X射线设备使用者。

时间:1.5--2h。

目的:a.了解X射线的危害;

b.掌握X射线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有关防护规定。

除了上述列举的一些培训班以外,还可能考虑举行如:“呼吸器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放射性工作场所分区标志的识别和进入手续”、“气衣的正确使用”、“强辐照装置的安全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使用”、“班组长、车间主任的安全职责”等专门或特殊培训班。

篇2:辐射安全人员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辐射安全监管和防护能力,规范我院辐射安全培训工作,增强我院辐射从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技术和意识,避免人员和环境遭受不必要的辐射危险,保证《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换)发工作按计划完成,结合我院现状,我院自愿参加由周口环保部门的组织的关于电离辐射相关法规与标准;辐射防护基础知识;辐射防护目的与原则;电离辐射防护实践知识;放射事故的预防与应对;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等相关知识内容的培训。

项城市妇幼保健院

篇3:辐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的探究

1 辐射防护范围

辐射防护一般针对常接触辐射源的专业工作人员, 首先包括含有核设施、射线装置的企业, 使用放射同位素和放射源的场所, 例如生产单位, 科研基地, 教育教学以及医疗单位, 都是应当加强防护的场所, 像辐射防护专业研究机构就属于防护措施比较严格, 技术处于先进行列并且有条件达到防护标准的地方, 但有些其他场所则不然, 没有足够的专项资金, 缺少专业的设备以及相关管理人员, 辐射防护便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 当然, 也有不少单位的辐射防护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2 辐射防护基本方法与原则

2.1 辐射防护基本方法

1) 时间防护。时间防护, 即减少工作人员与辐射源的接触时间。一定范围内,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而累加的, 而相关工作却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 此种防护方法便要求相关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达到熟练、迅速、准确的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工作时间。除对自身健康有好处外, 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2) 距离防护。人们在辐射场中对辐射量吸收剂量和所在地点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简单来说也就是说距离越远, 人体受到的辐射伤害便会减少, 因此, 距离防护是针对外部辐射防护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屏蔽防护。当射线在传播过程中有穿透物质这一过程时, 其强度便会减弱, 因此, 在辐射源和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度的屏蔽物, 便可降低人体接收的辐射强度, 在工作中达到确保人身安全的目的。尤其在反应堆, 加速器以及高活度辐射源的应用中, 以上两种辐射防护方式难以达到安全防护的标准水平, 此时, 便要求采用屏蔽防护, 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采用具有有效吸收射线功能的屏蔽材料, 例如铅板, 混凝土墙等。

2.2 辐射防护基本原则

辐射时间正当化即在一项涉及辐射照射在内的措施要正式实施之前, 应该通过严格实践测试, 充分考虑该项举措带来的社会利益与危害, 权衡利弊决定其是否实施, 当然, 应注意不要让个人利益占上风。辐射防护最优化即在一项涉及辐射的工作必须实施之前应提供几种不同方案, 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 经济利益以及参与人员的健康安全之后, 选用最合适的一种实施。不过, 将辐射值降到最低水平应是无论采取任何方案都该努力的方向。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即对每个可能接收到辐射的人员设定的最大辐射限值, 防止出现不良适应症。虽然实践项目中的防护工作已经做到最优, 但是每个人的承受程度不同, 这个数值不应定在临界值, 应充分为人员健康安全考虑。

2.3 辐射防护的具体方法

1) 对于辐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建议。a.企业及个人一定要有定期体检的意识和措施。b.进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 主要补充蛋白质和抗辐射效果较好的果糖和葡萄糖;尽量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例如胡萝卜, 海带, 蛋奶类食物以及动物内脏等;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 并注意两者摄入之间的平衡问题。c.对于身体变化要足够敏感, 并给予充分重视。当出现良性肿瘤、白内障或突然引起贫血、内分泌失调等状况, 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 尤其是甲状腺体的损伤, 是不可逆的也是致命的, 近年来在女性中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当然, 定时体检是预防的最佳方案。2) 针对医务工作者的辐射防护建议。随着放射装置进入医院, 并在诊治病人过程中成为常见手段, 医院也成为辐射防护重要场所。a.进行从业前的健康检查以及定期健康检查。针对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做严格健康报告, 检查其健康状况是否适合从事该职业, 并且可以与从事工作后的健康报告进行对比, 如有异常发现能尽早知道, 尽快进行治疗。b.开展辐射防护学习, 提高警惕意识。在引入放射性同位素和使用具有辐射性质的仪器时, 一定要从开始到结束都严格按照步骤进行, 并且实行全程监督, 如有意外状况发生可及时发现。c.严格控制放射科室的人员流动, 在进行检查前一定要确定好使用部位以及辐射用量, 避免不必要的照射出现, 尤其对婴幼儿, 孕妇, 老人等抵抗力较弱人群应特别注意。并在进行检查之前明确告诉病人及其家属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影响。3) 其他行业受辐射影响工作人员的防护。例如矿井下工作人员、接触稀土矿工作人员、反应堆和后处理厂及其他单位, 除了做好以上基本辐射防护工作, 也应定期进行检查, 并针对各自工作特点, 着重检查肺部, 肾脏或其他接触部位。还有在使用加速器以及医疗X光检验时, 也是接受辐射的过程, 应严格按照基本防护措施进行辐射防护。

3 对待辐射防护知识的态度

从事辐射相关的工作人员可能知道辐射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却并不一定非常明确应如何进行防护工作, 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应该树立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 即在工作同时要保证自身安全并且积极进行事业上的创新。对于辐射防护安全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立足于“以安全为中心”, 进行思想与行动双重重视的防护工作的态度, 而且, 这应该落实到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辐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辐射防护由小处来说便是保护了辐射工作人员及其后代的健康安全问题, 从大处来说, 便是保护生存环境, 预防大型灾难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作为非专业接触的人们应有生活中的基本防护方法, 而相关专业人员更应加强认知, 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总之, 我们应用科学的态度及方法对待辐射及辐射防护。

摘要:辐射主要种类可分为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 常见辐射有太阳辐射、电磁辐射和热辐射。辐射防护, 即主要指针对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公众及其后代进行的使其免受或少受电离辐射的危害。除核电站及辐射防护专业研究场所的工作人员相对防护严格外, 不少医护人员及其他生产研究人员的辐射防护做得并不到位, 长此以往, 会对人体健康及后代产生严重影响。本文便对辐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做出基本探究。

关键词:辐射,辐射防护,基本方法,健康安全考虑

参考文献

[1]武静.加强医院放射防护管理的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5 (12) .

篇4:辐射:安全标准真安全?

辐射危害是不定时的炸弹

传统观点认为,当一个细胞接受了电离辐射后,它要么死亡,要么带着受损的DNA继续存活。如果受损DNA无法被细胞的修复酶修复,那么它所分裂形成的新细胞也会带着同样的DNA缺陷。有的缺陷可能造成细胞无止境地分裂,并最终导致癌症。而现在,一些科学家却提出了第三种可能性,那就是细胞既没有死去,也没有立即出现DNA损伤,而是变得不稳定。

这种不稳定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细胞分裂了多次后,可能问题才会显现出来。而造成这种不稳定性的辐射剂量可能很小,甚至小于每年1毫西弗特的辐射剂量,而国际上的电离辐射安全标准也只是不超过1毫西弗特/年。可是,一次对胸部的CT扫描,辐射量就达到10~15毫西弗特,乳房X光照射的辐射量为3毫西弗特,还有人因为工作原因,长时间处于辐射较大的环境中,一年所接受的辐射可能高达20毫西弗特。如果小剂量辐射可能造成细胞基因不稳定是真的,那么辐射的伤害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得多,甚至污染了人类的基因群,让我们的后代出现缺陷或者疾病。

辐射面前的脆弱者

由于辐射带来的不稳定性会在细胞分裂多次后显现出来,所以,那些还处于分裂中的细胞最容易成为“受害者”。一个人一生中经历的细胞分裂,大多数都是在生命的头几年或者青春期。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辐射的伤害。不过,像骨髓中负责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的干细胞、肠道和皮肤中的干细胞,则会在成年后继续分裂。另外,成年男性的精子会不断产生,也是因为精原细胞会持续分裂。这些分裂中的细胞在辐射面前,也特别脆弱。除了分裂中的细胞以外,有些特定的基因可能也会让细胞受到辐射后变得不稳定。英国牛津郡医学研究理事会的科学家从4个人身上分别取出一些干细胞,并让其接受辐射,结果在这些干细胞分裂了10~15次后,其中两个人的干细胞所分裂的细胞出现了染色体缺陷,而另两个人的干细胞所分裂的细胞一切正常。可能是基因让后两个人的干细胞受到辐射后仍能够保持不错的稳定性。

这样一来,除了儿童和青少年,我们可能还忽略了许多易受到辐射伤害的成年人。例如,国际制定的辐射安全标准只是针对一般人来说有效,而对于一些基因上容易受到辐射伤害的人,远远小于安全标准的辐射剂量也可能对他们造成辐射伤害。

辐射真的如此可怕吗

瑞典的可罗林斯卡学院发现,受到辐射的人类淋巴细胞所分裂的细胞会出现染色体缺陷;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发现,受到辐射的人类乳房细胞所分裂的细胞会出现染色体异常;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发现,受到X射线照射后的皮肤细胞所分裂的细胞有染色体问题。这些似乎都说明了,电离辐射会增加细胞基因的不稳定性,让受到辐射的细胞在多次分裂后出现染色体异常。而细胞基因的不稳定性可能带来很多可怕的后果,除了癌症以外,还会造成婴儿的先天缺陷、遗传疾病、加速老化、免疫力低下等等问题。如果这一切属实,那么因为核污染、医疗辐射或者工作环境辐射大等患病或者死亡的人数可能大大超乎我们的预计。

不过,很快有学者提出,这些都是细胞在实验室中受到辐射后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活生生的人在受到辐射后也会出现相同的反应。英国国家放射防护局的研究者认为,低剂量的辐射会造成细胞基因不稳定的说法扩大了辐射的危害。从有关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的研究来看,核武器造成的辐射并没有导致细胞基因的不稳定性,即使有,也不能说明其能够导致癌症。

然而,支持辐射导致细胞基因不稳定的学者则认为,核爆炸幸存者受到的辐射和生活中长期累积的低剂量辐射本来就存在区别,前者没有导致细胞基因出现不稳定,不代表后者也一样。他们认为,英国国家放射防护局应该慎重考虑低剂量辐射对于健康的影响,甚至重新制定新的辐射安全标准。

小心驶得万年船

对于低剂量辐射到底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现在还没有定论。支持方认为应该重视生活中的低剂量辐射,而反对方认为没必要因此引起恐慌。不过,小心一些总是没错的,许多研究者自己便会尽量避免接受不必要的辐射。

链接:什么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电离辐射无所不在,例如自然环境中的宇宙射线,医学诊断上用的X射线、核医学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试剂。虽然我们无法看到和感知电离辐射,但是它却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而非电离辐射,因为能量较弱,所以对生物活组织的影响被研究得也较少。但在生活中,非电离辐射已经被广泛应用,例如微波炉、无线电波、手机、电脑等电器都带有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到底会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一直没有定论。

例如,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一位研究者便拒绝接受牙科X光检查,除非牙医有足够的理由说服他。他也不吃从爱尔兰海中捕捞的鱼,因为英国核电集团Sellafield公司曾在那片海域发生过核泄漏。最近,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发现,日本福岛附近海域中鱼类所携带的放射元素水平在核电站事故发生一年后并没有下降。这说明,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污染还在持续。也许,我们应该学习英国研究者的小心谨慎,对日本的海产品说“不”。

针对电离辐射的防范措施:

除了核污染,我们大多数接触电离辐射的机会都来自于医疗诊断所使用的CT、X光射线、飞机或者地铁安检所使用的X光机器等。因为高空中有电离辐射,所以每次乘坐飞机我们会接受一些电离辐射。另外,大理石中可能含有放射性元素,所以装修使用的大理石砖也可能存在电离辐射。应该尽量避免与辐射源接触。

1.遇到核辐射威胁的时候最好的预防方法还是将自己处于相对隔离的环境,避免接触核污染物。

2.出差或旅行时,如果可能,尽量选择坐高铁、火车,少乘坐飞机以减少旅行带来的的宇宙射线辐射。

3.在医院接受放射性检查时,去正规大医院,谨遵医嘱。

4.乘坐交通工具接受安检时,手不要伸进铅门帘里取包。

5.装修时,不要大量使用大理石等天然石材,装修完找检测机构检测下室内是否放射性超标。

针对非电离辐射的防范措施:

虽然我们还无法确定非电离辐射是否对健康有害,但同样,本着谨慎的原则,应该尽量避免接触。

1.通过在办公室和家庭摆放绿色植物来减少辐射。

2.合理安排家用电器,用距离进行防护。

3.使用合格符合标准的电子设备。

4.孕妇尽量少使用微波炉、复印机、电热毯,开了微波炉之后离开一定距离。

5.家周围有变电站、发射塔的人,及时掌握居住环境电磁辐射数据,学会保护自己,必要时维权。

6.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孕妇可以考虑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来电。

篇5:辐射安全人员培训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省级以下《辐射安全监督员证》的情况,应当在核发后一个月内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备案。

第三章 证件管理

篇6:辐射安全人员培训

第十五条 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证件持有人(以下简称“持证人”)应当按照证件载明的职责和区域范围从事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六条 持证人应当妥善保管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证件,不得涂改、损毁或者转借他人。

第十七条 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证件有效期为五年。临时核与辐射安全监督检查人员证件有效期为一年。

篇7: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1、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辐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与4天。

2、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辐射人员接受辐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辐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 不少于2天。

3、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应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4、辐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应当由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单位承担,培训单位可会同辐射工作单位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和有关规范或标准实施和考核。

5、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辐射工作人员证》中。

篇8:辐射安全人员培训

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叫做辐射指。辐射之能量从辐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线放射。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 其种类很多, 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 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叫做电离辐射。称电子烟雾, 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 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的叫做电磁辐射。

2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辐射与人体相互作用后导致一些生物效应。效应的性质和程度主要决定于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能量。从生物体吸收辐射能量到生物效应的发生, 乃至机体损伤或死亡, 要经历许多性质不同的变化, 其中包括分子水平的变化, 细胞功能、代谢、结构的变化, 以及集体组织、器官、系统级其相互关系的变化, 过程十分复杂。

3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辐射对人体有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外照射是体外辐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 主要由X、γ射线、中子束、高能带电粒子束和β射线引起;内照射是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照成的照射, 主要因人们通过吸入、食入、皮肤伤口吸收了放射性核素造成的。

4 辐射防护监测

辐射防护监测的概念———是指为估算和控制公众及工作人员所受辐射剂量而进行的测量。辐射防护的目的———是保证公众和工作人员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监测是衡量这种条件的手段。辐射防护监测的对象是人和环境两大部分, 具体监测有四个领域: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场所监测、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辐射防护监测的实施, 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现场采样和测量、实验室测量分析、数据处理、结果评价等。在监测方案中, 应明确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周期、监测仪器与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等。辐射防护监测特别强调要有质量保证措施:监测人员要经过考核持证上岗, 监测仪器要定期送计量部门检定, 对监测的全过程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项目选择不同的监测仪器。

5 辐射防护原则

1) 根据辐射防护“三原则”的要求, 避免受照及保障个人辐射剂量水平尽可能低;2) 实验室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20m Sv, 从事非放射性工作人员每年所受年平均有效剂量限值:1m Sv;3) 在事故情况下, 必须在辐射防护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 经周密计划安排进行处理, 放射性工作人员一次所受辐射剂量不得大于50m Sv, 但10年平均不得超过20m Sv, 自延长平均期开始后所接受的剂量累计达到100m Sv时, 应对其进行审查;4) 根据《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的要求, 实验室从事放射性作业时, 一律不安排孕期及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甲种工作条件下工作;妊娠六个月内不安排接触射线;5) 在一天24h内, 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应小于0.02W/kg;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 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并为放射性工作人员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及健康保健津贴。

6 工作程序

6.1 组织成立辐射防护领导小组, 负责辐射防护领导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辐射防护的日常工作

6.2 电离辐射安全作业与防护

1) 购买、使用和处理放射源及含有放射性比活度大于审管机构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物质, 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 由相关科室统一安排、处理。2) 对于使用豁免水平以上的放射性同位素必须领取“辐射工作安全许可证”, 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购置核登记手续。3) 从事放射性工作实验室及工作场所应设置电离辐射标志, 存放放射性物质场所要具有防盗、防火、防射线泄漏装置。4) 工作人员工作时,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放射性工作场所及操作的有关规定, 严禁违规操作。5) 工作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应设置专门场所暂存, 按《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委托有资质单位收贮, 并对收贮单位的资质和服务进行评价。6) 放射性物质污染人体时, 必须进行洗消。7) 为确保实验室辐射安全, 应不定期对实验室及周围环境放射性水平进行监测, 每年应至少监测一次, 不明/可疑样品进实验室前应进行放射性检测。8) 对较强辐射源的监测, 应该注意由远及近逐渐靠近辐射源, 避免较大的照射剂量对监测人员造成辐射伤害, 必要时穿戴防护用品。9) 对不明样品的监测, 应该利用伽玛剂量率仪器进行初测, 必要时进行密封测量, 避免污染实验室和监测人员造成辐射伤害。

6.3 电磁辐射安全作业与防护

1) 工作人员进入高压交流变电局后应与高压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即10k V~35k V安全距离不小于1.0m、110k V安全距离不小于1.5m、220k V安全距离不小于3m、500k V安全距离不小于5m;2) 严禁在雷雨天气进行高压输变电户外监测, 防止发生雷击事故;3) 工作人员进行楼顶基局、楼顶信号发射塔等监测需到达一定高度建筑物顶时, 应注意个人安全, 防止高空跌落, 确保与建筑物边缘保持2m的安全距离;4) 工作人员监测雷达等大功率辐射源时, 应与天线口保持5m的安全距离, 同时应避免长时间在天线近距离处监测, 如确有需要长时间监测的应使用支架固定仪器, 工作人员远离。

6.4 工作人员在野外进行检测工作时, 须佩戴工作服、工作帽、太阳镜、雨靴等, 高温时涂防晒霜等个人防护用品

6.5 在工作过程中, 发现异常情况及事故时, 应立即报告辐射防护领导小组, 确保处理、处置安全

6.6 每年对从事放射性的工作人员应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放射职业健康检查一次, 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并按规定的期限保存

6.7 委托有资质部门定期对从事放射性检测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检测

6.8 实验室沾染测量、个人剂量监测及个人健康检查资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按《档案管理程序》执行

7 辐射环境监测方法

现行的《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61-2001) 是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的行业标准, 该标准确定了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辐射污染源监测、放射性物资安全运输监测以及辐射设施退役、废物处理和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等监测项目、监测布点、采样方法、数据处理、质量保证, 规定了监测报告的编写格式与内容等。

8 辐射监测的质量控制

篇9:“辐射”圈中的安全法则

辐射之隐形杀手排行榜

五星级电器辐射:★★★★★

微波炉:门缝处辐射最大,启动时辐射最大,烹饪时不要过于靠近。

电热毯:电热毯通电后会产生产生电磁辐射,孕妇禁用。

加湿器/吸尘器:使用时尽量保持适当距离。

脂肪运动机:传送带前部辐射较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手机:通话时辐射很大,尽量用耳机,并控制通话时间。

四星级电器辐射:★★★★☆

电吹风:体积小,辐射大,使用时应远离儿童。

CRT电视:即普通电视,背面辐射较大,观看时需保持2米以上距离。

电扇:控制使用时间,且保持一定距离。

电磁炉:控制使用时间。

三星级电器辐射:★★★☆☆

等离子电视:比传统电视辐射小很多,但使用时间也不宜过长。

台式电脑主机:主机的后、侧面辐射较大,不要为了散热方便,敞开机箱使用。

无线鼠标和键盘:在发射和接收操作信号的时候都会产生辐射,建议采用有线。

二星级电器辐射:★★☆☆☆

抽油烟机:使用时不要贴太近。

一星级电器辐射:★☆☆☆☆

液晶电视、显示器:液晶产品的卖点就是辐射较小,消费者可以放心使用。

笔记本电脑:辐射集中在键盘上方,使用时应与电源保持一定距离。

电饭煲:虽然辐射小,但尽量放在远离儿童的地方。

空调、电冰箱、臭氧消毒柜均辐射较小。

等级说明

五星:属严重超标,要引起重视。

三星以上(含):属于超标范围,也要引起注意。

一星&二星:安全,可放心使用。

“辐射”圈中的五个非常提示

一、少买直板手机使用手机时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即手机辐射,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线部、听筒部、键盘部和话筒部。所以买手机时,不要买天线离头部最近的直板机。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量最大,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此时应让手机远离头部。戴金属眼镜框架会明显导致电磁场增强,所以戴这种眼镜的人最好用耳机。

二、尽量少拍X光片

在医院拍X光片、做放射性检查和治疗都会接触到辐射,最好能拍片的就不要做X光透视;如果已做过相关检查,可以拿结果给医生看,避免重复照射;准备怀孕和已怀孕的妇女在做检查时要和医生沟通;如果一定要做,最好提醒医生为你做好保护措施,尽量缩短时间。

三、家电不要扎堆放

家电扎堆工作时,辐射会变大,建议不要同时使用;不用的电器,一定要关上电源,因为通电的电器照样能产生大量电磁辐射。

四、多吃红色水果和海带

番茄、西瓜、红葡萄柚等红色水果是抗辐射的利器,它们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尤其是番茄,它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抗辐射、提高免疫力等功效。除此之外,海带也具有抗辐射作用。

五、装修完检测放射物

装修用的瓷砖、大理石等含有天然放射性物质,在选购时一定要弄清楚其放射性和检测等级,使用时室内要通风。家装后请专业机构测试辐射强度,超过安全值的要进行改造。

电脑族防御辐射的锦囊妙计

一、在电脑旁放上几盆仙人掌,有效吸收辐射。

二、每天上午喝2至3杯绿茶,吃一个橘子。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不但能消除电脑辐射的危害,还能保护和提高视力。若不习惯喝绿茶,菊花茶也具有同样功效,螺旋藻、沙棘油抗辐射也不错。

三、使用电脑前先做好护肤隔离,如珍珠膜,可以有效防辐射;使用电脑后,脸上会吸附不少电磁辐射的颗粒,要及时用清水洗脸,这样将使所受辐射减轻70%以上。

四、操作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屏上安一块电脑专用滤色板以减轻辐射,室内不要放置闲杂金属物品,以免形成电磁波的再次发射。使用电脑时,要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

五、应尽可能购买新电脑,不要购买二手电脑,旧电脑的辐射较厉害,在同距离、同机型的条件下,辐射是新电脑的1-2倍。

六、尽量别让屏幕的背面朝向有人的地方,因为电脑辐射最强的是背面,其次为左右两侧,屏幕的正面反而辐射最弱。以能看清楚字为准,至少也要保持50厘米到75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电磁辐射的伤害。

七、注意室内通风。科学研究证实,电脑的荧屏能产生一种叫溴化二苯并呋喃的致癌物质。所以,放置电脑的房间最好能安装换气扇,倘若没有,上网时尤其要注意通风。

八、酌情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

篇10:辐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工作技能,加强辐射安全管理,预防辐射伤害事故,特别制定本制度。

一、部门负责辐射安全管理的人员必须通过参加上级部门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后方可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二、在辐射源使用位置的岗位工人和设备检测人员,在上岗前要先进行辐射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并考核后,方可上岗。

三、使用放射源的员工每年进行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考核一次,被调换到辐射源使用位置的岗位人员,必须重新进行培训方可上岗。

四、辐射安全管理人员每年要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一次,并考核合格。

五、培训内容1、2、学习辐射安全法律法规常识和基本防护知识。学习辐射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救援演练。

六、在单独培训的基础上,辐射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对使用辐射源的馆内员工和接触人员进行辐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篇11:辐射安全人员培训

1.从事放射影像工作的医技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有环保部门组织实施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放射工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放射影像工作。

2.按时按计划参加国家相关环保部门组织的“放射防护培训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和自救技能。

3.对新参加工作的医、护、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对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防护有所了解,掌握各种影像技术。

4.邀请省级以上环保部门专家举办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及新技术讲座。

5.技术人员应自觉学习,了解和掌握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现象,并掌握其排除方法,以便在特殊情况下能自行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6.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请设备厂商工程师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注意事项、保养要求和故障表现及简单故障的排除。

7.做好防盗、防火和辐射安全管理的培训。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为加强和规范辐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辐射安全素质,防范辐射事故,减轻辐射职业危害。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制定本培训管理制度。

一、定期参加区、市、县环保部门举办的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设备操作人员及辐射管理人员,必须通过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防护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辐射管理(操作)工作。

三、取得环保部门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应每四年接受一次再培训,不参加再培训的人员或培训不合格人员的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自动失效。

四、应将每次培训(复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辐射工作人员挡案中。培训档案应包括每次的培训内容、时间、成绩。

篇12:辐射安全人员培训

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和监测计划

一、从事辐射工作的生产操作及管理人员必须参加由省级以上环保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知识的培训,了解国家相关法规与相关基本知识,取得辐射工作人员的培训证明。

二、医院每年组织一次辐射工作人员技术与安全知识的培训、考核,加强人员技能知识和能力。

三、医院每年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事故应急预案的知识培训与演习,加强员工的防护能力及对紧急事故的应对能力。

篇13:三维辐射式培训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 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培训价值的知识化、工具化

培训的真实意蕴应在于促进作为“人”的教师的专业发展, 可现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并未脱离两种基本倾向:一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的知识化倾向, 一是以技能为主的工具化倾向。

(二) 培训目标的单一化、简单化

培训目标是根据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师发展需要及可能性而设, 并最终决定培训的课程设置、模式选择以及质量评估方式, 故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现今的培训目标虽也包括知识、技能及思政三类, 但从本质上看, 仍是基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教师的角度而设置, 教师更多地是作为教书育人的工具而被动地接受社会的规约、遵从社会判断, 并未能实现由帮助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到帮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转换。

(三) 培训课程的零散化、理论化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 教师的素质结构已由原来单一的学科知识结构逐渐变成了融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一般知识和人格修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结构。故多样性、系统性、序列化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要趋势, 培训课程既要有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知识拓展型, 也要有以专门知识及教学法为主的专业型, 更要有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实用性。可现有培训课程及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 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忽视了一线教师的经验学习和实践学习。培训所涉通识性知识较多, 专业性知识较少;理论性知识较多, 实用性知识较少;适用城市师资的东西较多, 针对农村师资的东西较少。

(四) 培训模式的统一化

培训对象构成的复杂性及主体诉求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培训模式的多样性与之对应, 可现行的培训模式基本上是统一的讲座式集中培训, 教学方法单调, 加上培训时间短, 学习内容有限, 学员回去后又没有自我研修, 培训效率低下, 从而严重挫伤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对现行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大胆的探索, 提出了提升农村县域教师专业素养的三维辐射式培训机制。

我们提出的三维辐射式培训是指以“高校——县进修学校——基地校”三级培训机构、“专家引领——骨干辐射——教师实践”三级培训教师, “脱产培训——集中交流——岗位自修”三级培训方式所形成的三维立体培训模式为依托, 对全县教师进行辐射式培训, 旨在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二、三维辐射式培训的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 依托高校有效资源, 建设好高水平的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县教师进修学校, 再利用教师进修学校所确定的几所基地校辐射培训全县中小学教师。

第二,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 聘请北京、上海、浙江等高校、研究院的专家、特级教师对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地校的专、兼职教师培训队伍进行培训和专业引领, 同时有计划地分批选送县级培训机构专、兼职教师到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研究机构接受专业培训;受训骨干教师根据教师培训计划, 结合县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 分期分批对一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实践。

第三, 根据当前中小学校教学需要, 采取脱产培训、集中交流与岗位自修相结合的方式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三维辐射式培训机制评价的研究, 改变当前单一的评价机制。

其模式如下:

三、三维辐射式培训模式的特点

在实践中, 我们感到这种模式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现实性和前瞻性

我校是教师培训的专门机构, 担负着全县7000多教师的培训任务。可近年来, 由于经费投入的不足, 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已经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师日趋增多的培训的需求。如果不依托高校的有效资源, 不凭借基地学校辐射培训的优势, 不重视专家的引领作用, 单凭我们教师进修学校现有的条件, 无法展开正常的教师培训工作,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 权威性和实用性

新课程改革, 使一线教师都迫切希望直接得到全国知名专家的指导, 以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能力。我们的三级培训机构、三级培训教师, 可以为参训者提供符合新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学习内容。

(三) 多样性和灵活性

我们的培训方式不局限于统一的讲座式集中培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与脱产培训, 或是集中交流, 或是岗位自修, 更可以三者兼顾, 全方位地培训自己, 提高自己。

(四) 多向性和长效性

我们一改当前单一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 建立多向的科学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 即从县级教师培训的内部到外部, 从培训者到被培训者之间的多层面、多方向、多角度的评价。把培训情况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 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从而使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完善制度, 形成长效的评价机制。

四、三维辐射式培训的具体做法

在实际培训中, 我们的做法是:

(一) 立足本校, 联系高校, 确定基地校

高校——本校 (县教师进修学校) ——基地校三级培训机构是搞好教师培训的基础。作为县级培训机构,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 但也需要高校的引领, 更需要基地校的辐射和支持。

(1) 立足本校, 搞好角色定位。从国家对县域教师进修学校的定位而言, 其角色是比较明确的, 即县域内学历补偿教育及高研培训的参与者, 县域内中小学教师非学历教育培训的主导者, 校本培训的指导者与考核者。但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 教师非学历培训更应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近年来, 我们在着力搞好学历提升教育及校本培训的同时, 精力基本上全放在教师的非学历培训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 班主任工作培训, 教务工作培训, 总务工作培训等等, 一年下来, 基本上都是围绕教师开展的各种非学历培训。培训结束时, 及时做好总结工作, 并择机与大学教授、教育教学专家、教师培训的专职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代表一起, 结合一年来的培训情况和现实的需要, 共同设计、制定下一年的培训计划, 确定好下一年的培训内容。

(2) 联系高校, 固定培训根基。作为培训机构, 我们的职责是培训, 我们的任务是怎么去搞好、搞实培训工作。但现有的县级培训机构, 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特别是教师能力) , 大都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师日趋增多的培训需求,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仅30人, 教学面积不足一千平米, 却承担着全县7000多教师的培训任务。再加上教师群体构成的复杂多样, 不同学历、职称、年龄、科目甚至个体经验与心理特质, 都会导致培训需求上的不同诉求。学校本身的培训根基不牢固, 怎么去开展好教师培训工作?怎么去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就寻求高校的支撑, 利用高校的有效资源, 固定自身的培训根基。

(3) 确定基地校, 实践辐射培训。鉴于学校自身的条件, 我们首先从全县中小学校中选择一所高中、二所初中、三所小学作为培训基地校, 然后分两步做好培训工作。第一步, 搞好基地校的建设, 加强对基地校教师的专业培训, 增强基地校的培训能力;第二步, 分派基地校培训任务, 由基地校按照本部的要求, 实施对其他中小学校教师的辐射培训。这样做有两个优势, 一是减轻本部的培训压力, 二是验证本部的培训效果。

(二) 请进来, 走出去

这是教师走近名家、名师、名校的机会, 也是教师学习、反思、提高甚至超越自己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唤起、激发教师的情感和求知欲。因此, 我们千方百计, 尽可能多地让老师们亲聆专家的教诲。这里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做专家引领工作。专家引领是一线教师的航标, 教师除了需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 更需要得到专家的耳提面命。所以我们就定期聘请北京、上海等高校的专家对本校、基地校专、兼职教师培训队伍进行培训和专业引领, 同时有计划地分批选送本校、基地校骨干教师赴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接受专业培训。

二是做骨干引领工作。受训骨干教师根据教师培训计划, 结合县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在本校 (把受训教师请进来) 或基地校, 或其他中小学校 (施训教师走出去) 开展相应的专题讲座, 分期分批分层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三) 面授、自修相结合

根据当前中小学校教学的需要, 我们采取面授 (脱产培训、集中交流) 与岗位自修相结合的方式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对教师的业务培训, 一般都只集中于教师在岗的自我提高和以校为战的校本培训, 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新课程标准, 对教师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对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有着迫切的学习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具有隐性知识含量较多的特点, 其水平的提高严重依赖于言传身教和实际观摩, 因此, 脱产培训和集中交流这两种面授形式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脱产培训在时间上, 我们推行的是短期培训形式, 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内容上, 着力于夯实教师的教材教法基础, 丰富教师对于教材教法的积累, 最大限度地压缩单纯的理论学习时间, 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致力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集中交流一般安排在休息日, 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 分期分批分层进行。对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基地校的兼职教师, 主要通过专题学习、案例研讨, 来提升他们的培训教学能力和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对中小学教师, 主要通过主题式培训、研究问题、总结提升经验, 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政策法规学习、案例佐证, 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面授的同时, 我们对县域内受训教师还布置了相应的自修任务, 要求他们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更新观念, 提高业务水平, 扎实知识根底, 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尽可能地使岗位自修成为脱产培训和集中交流的有力补充。

(四) 创新培训评价机制

当前对教师培训的评价通常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 一是看学历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二是看教师是否达到每年72学分, 是否完成省市的调训任务。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形式。我们在实施辐射式培训时, 一改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 建立了多向的科学的评价机制, 即从县级教师培训的内部到外部, 从培训者到被培训者之间, 多层面、多方向、多角度进行评价。把培训情况纳入到教师考核体系, 从而使培训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最终实现教师由被动培训到主动培训, 最后到主动研训。

教师培训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是保证教师角色本位的最佳方式, 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 构建科学的培训模式, 探索科学的培训方法,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将是我们教育培训工作者永远不辱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兰军.基于教师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2.5.

[2]林贵明.教师培训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战略——武汉市新洲区教师培训工作侧记[J].湖北教育 (综合资讯) , 2011 (08) .

[3]袁利平.人学视野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4) .

[4]秦素粉, 翟志娟.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特色及经验[J].教书育人, 2009 (02) .

[5]许小平, 袁潇.城乡教师培训差异性调查[J].教育与职业, 2010 (01) .

[6]张学证.浅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J].科教导刊 (上旬) , 2011 (08) .

篇14:全面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

【摘 要】我国作为核大国,研究性反应堆和其他核设施,特别是老旧核设施安全隐患突出,历史遗留的放射性废液、废物和乏燃料等的贮存条件也存在一定问题,还包括量大面广的放射源,均给辐射监管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在核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民用核设施核安全监管、辐射环境监测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关键词】核安全;监管;水平

国家在2007年10月正式发布实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中明确: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最近,国家能源局又将调整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核电发展目标宏大,发展任务极重,在此“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大形势下,为确保我国核电又好又快又安全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1.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是适应核电大发展的迫切需要

截至2008年底,我国运行的核电机组11台,国务院核准在建或即将开建的机组有26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已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的机组17台,合计54台机组。据此计算,到了2012年,我国运行和在建的核电机组数量将达到或超过法国、日本的核电规模,成为核电大国。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数量将与美国现有核电机组规模相当,进入世界前二名,成为核电强国。因此,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核电发展处于运行与建造并重的阶段,运行机组的数量较多,建造机组的数量极大,这给核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另外,我国作为核大国,研究性反应堆和其他核设施,特别是老旧核设施安全隐患突出,历史遗留的放射性废液、废物和乏燃料等的贮存条件也存在一定问题,同时量大面广的放射源,均给辐射监管部门提出了严峻挑战。

2.严格有效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在为我国核电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管理体制是由国务院直属的国家核安全局负责核设施安全监管、卫生部负责放射源安全监管、环境保护局负责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和辐射环境监测。经过几轮政府机构改革,最终确定了由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核安全、辐射安全、辐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20多年来,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在核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民用核设施核安全监管、辐射环境监测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些工作,保障了核设施的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在核电技术设备引进、汶川地震应急等重大事件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核电良好的安全状况充分印证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有效。从1984年10月国家核安全局成立开始对核电进行监督以来,我国核电站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均处于受控状态。

到目前为止,我国核电站尚未发生过2级以上事故,安全状况良好。这一方面得益于核电建设和运营单位严格遵守核安全法规,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核安全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

3.监管力量的不足和技术支持平台的缺乏,将严重制约监管职责的履行和监管水平的提升,不适应核电发展的形势需要

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当前核能事业高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很不适应,与其他核能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监管体系不够顺畅,力量严重不足,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监管职责的履行。目前,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职责除包括国外相同机构的职责外,还负责核安全设备、辐射环境监测和电磁辐射的环境监管职能,但部机关核安全管理司加上直属的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六个地区监督站,总人数才300人左右,与核电先进国家尚有较大差距。目前法国、日本各有50台核电机组,监管人员为2000人左右;美国有104台核电机组,监管人员为3900人左右。监管人员的严重不足,已给在役和在建、新建核电厂带来了不利影响。如在役核电厂每年大修期间的装载核燃料、机组临界等控制点,均需监管部门对业主提交的申请方案进行审评,并派监管人员在现场进行连续监督。如监管人员不能到位,将直接影响机组的核安全风险控制和大修时间,进而影响核电厂的安全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能力支撑平台缺乏,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升。按照国际成熟实践,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要深入到设计、建造、运行的第一线,对设计进行独立的核算验证,对设备可靠性进行技术审查,对核电厂建造、调试、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现场监督,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安全影响进行独立的技术评价。

但是,由于目前能力缺乏,缺少独立的安全审评、核算验证、试验、检验的必要装备和能力,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中尚不能开展深入的技术审查和独立验证。而核电厂业主,不论是人力、财力,还是法律的适用主体上,都不可能也不可以代替监管机构来建立类似的技术支撑平台。

4.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机构和队伍建设。面对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力量。如可以在环境保护部下,考虑设立部管局——国家核安全局(副部级);可以适当增加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的数量。与此对应,根据工作职责的加强和工作任务的增加,逐步适当增加人员,在2012年,国家核安全局系统人员总编制人数增加至1200人左右,到2020年增加至2000人左右。同时,监管机构也应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切实履行核安全监管职能。如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程序,明确重点规范监管行为;切实做好在役核电厂监督和执法确保运行安全;加快新建核电项目审查进度和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强化核设施建造现场监督,确保建造质量;进一步完善核安全审查、许可、监督、执法、应急响应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技术能力支撑体系建设。技术能力支撑体系由共用条件、核设施安全监管能力、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监管能力以及核技术利用监管能力等七个方面组成。建议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分轻重缓急和项目成熟度有序进行;同时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借助现有核工业部门的能力,建立相对独立和较为完整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体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上一篇:高人总结新概念英语学习宝典下一篇:李沁名言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