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楼初三作文600字

2024-04-28

玉海楼初三作文600字(共2篇)

篇1:玉海楼初三作文600字

玉海楼作文700字

建筑之所以留存下来,因为它是艺术,因为它超越实用。

北京有长城,西安有大雁塔,曲阜有孔庙,瑞安有玉海楼。

玉海楼带有浓浓的书卷气,生来就该待在清雅的江南。她的古朴、她的深幽、她的神秘,无不吸引着每一位文人墨客。

青石板、灰瓦砖,似乎就是为一个朦胧的雨天而存在,清脆细碎的雨声,落在玉海楼里,一下一下,叩着这座古老藏书楼的大门。它们守卫着悠久的文化,朴素而又优雅,如此不起眼的墙和砖,正是因为这浓浓书香,才得以长存。

江南是水做的,玉海楼也是。她三面环水,仿佛是依偎在水的怀里。水是那么安静,沉静得听不到一丝水声,而又不显得多么死气沉沉。它是缓慢地、轻盈地在流淌,悄无声息,也许是怕惊扰了沉眠于此的珍籍善本。水是没有表情的,可来往的人总能看见他们倒映在水的脸,或愁苦或愉悦。也许就便是此地无声胜有声吧,这一弯流水如同玉海楼成长的见证者,用那水流,串起玉海楼的历史。

玉海楼还有莲。它在这里有多久了?一年一年,盛开不衰。纯洁、高雅,莲是那样无暇的存在。就如同这楼、这人。莲也生在水里,也跟流水一样澄澈,它就像那优雅的精灵仙女,点缀于楼间,使她不仅有书卷的古板,更添生命的活力。

无论风雨,无论昼夜。

玉海楼一直都在发光,她的心脏一直都在跳动。光芒仿佛都有意汇集到她身上,照亮深藏其中的美好。再庞大的`时间也改变不了她,此刻,她即是永恒。

她绝不只是一座藏书楼而已,她已经有了灵魂。

那不只是她的拥有者所赋予的,而是更多人,更多像这样热爱她的人给予的。正因为如此,她才那么灵动。她有风雨后的沧桑,有磨难后的耀眼,有痛苦后的深沉。

她就是那样的存在啊。

她的意义绝不只是停留在物质上的,她给我们带来的一切,都是无价的财宝。

篇2:玉海楼初三作文600字

那天上午春雨霏霏,我在友人的陪同下,走近这幢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逾百年的玉海楼。据友人介绍,玉海楼为清代大儒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所建。“玉海”原为书名,是南宋礼部尚书王应麟所写,他自诩此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而此意思正符合孙氏父子建藏书楼的本意。因此,就借书名为楼名,将藏书楼取名为玉海楼。

此刻,这座建于1888年的江南著名藏书楼,以一种典雅、古朴的风韵,呈现在我的面前。白墙黑瓦,飞檐翘栋,没有宏大富贵的气派,却有精致内敛的风韵。友人告诉我,玉海楼集藏书功能、浙东优秀民居特色和私家园林风范于一体,占地8000平方米,由藏书楼、百晋陶斋、孙氏故居和后花园四个部分组成,三面环以池塘,面阔各五间,楼有廊,前后相通。孙诒让先生生前多在此著书,并收藏了百余块晋砖,所以,这里有个“百晋陶斋”。斯人已逝,晋砖依旧在,不禁让人有些唏嘘。

走进藏书楼,可以看到孙衣言先生的玉海楼藏书记。其中有,“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不欲为一家之储也”这样几句话,这大概是孙氏建藏书楼的初衷吧。玉海楼原有图书八、九万卷,均系孙氏父子悉心搜求所得,其中多乡帮文献、珍籍善本。孙诒让卒后,善本图书多归杭大收藏。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我想像,当年一些渴求知识的“乡里后生”,长衣马褂,在这里静静地翻阅着自己喜爱的书籍,汲取着人类知识的精华,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玉海楼的藏书楼左右游廊相通,虽然是下雨天,却可以在前后行走而不撑雨伞。从书楼的建筑来看,可以明显看到仿照了天一阁的模式。

玉海楼最有建筑品位和文化内涵的,还数孙氏故居。整幢建筑古朴典雅,前后三进,依次为门厅、花厅、正楼,走在里面,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门楼五间加两廊,花厅五间,正楼七间,在同一轴线上,左右对称,规模、级别依次提高。厅与厅之间用大小天井分开,解决了采光问题,意寓四水归堂。

在玉海楼内徜徉,我仿佛看到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衫马褂、面容清秀的孙诒让在这里著书研学,读书会友。孙诒让幼承家学,从小随父居北京,游江苏、安徽、湖北三省。期间结识了大江南北的巨公名流,前辈学者俞越、座师张之洞都很喜爱他。同治七年,孙诒让考中举人。可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却官运不顺。光绪元年,他三应礼部试不第,从此离开官场,埋头治学。自1888年其父孙衣言为他建楼至19离世,他的活动多以玉海楼为轴心。这间,正是晚清东西学冲突与融合最为剧烈的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其间还发生了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重大事件。孙诒让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在寻求富国强民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将永嘉学派的经世之学传承发展,以达到“振世救敝”和“富强之原,在于兴学”的改良目的。孙诒让以《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三部代表作,奠定了他“清代礼学集大成者”的地位。他的《周礼正义》,倾注了他二十七年的精力,七易其稿,被梁启超誉为“清代经学家最后的一部书也是最好的一部书”。

玉海楼如同一个文化坐标,将19世纪的温州文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以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为代表的文化精英,堪称当时温州文化的领军人物。他们上接王开祖、林石、周行己、许景衡、陈傅良、叶适等开创的永嘉学派,后承启晚清东瓯务实创新的事功学说。特别是孙诒让,其后半生以弘扬传统学术为己任,将经世致用广布于世,并于国家变革之际,身体力行,革故鼎新。“先生于礼学至博,独步海内,与事虽有今古文之殊,然不能不叹服之。”这是康有为对孙诒让的赞扬。

离开玉海楼时,春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回望在雨中的玉海楼,更觉古朴典雅,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我想,古人曾叹“百无一用是书生”,而孙诒让这位书生,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颠覆了这句话。他不仅一生著作等身,而且经世致用,在18至1908年的十余年间,先后在温州、丽水等地办了新式学堂三百余所。在他的倡导下,瑞安在一年中就有二十余人东渡日本,在浙江教育史上开了留学国外的风气。

上一篇:正值暑气祝福语下一篇: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