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处置场应急措施

2024-05-22

固废处置场应急措施(精选7篇)

篇1:固废处置场应急措施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废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根据来源可将其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它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特征: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反应性、浸出毒性、易燃性、易爆性等独特的性质。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1对土壤效率的一种操作技术。粉碎:利用外力克服固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固废分裂成小块的过程,时小块固废颗粒分解成细粉的过程为磨碎。分选:将固废中各种可回收利用的废物或不利于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废物组分采用适当的技术分离出来;原理:筛选(粒度)、重力分选(密度)、光电分解(光电性)、电力分选(电性)、磁力分选(磁性)、摩擦(摩擦性)与弹跳分选(弹性)

浓缩脱水:目的:除去固体废物中的间隙水,缩小体积,为输送、影响因素:供氧量、含水率、温度和有机物含量、颗粒度、C/N和C/P比、PH。

好氧堆肥工艺流程:1前处理,包括分选、破碎、筛分和混合等预处理工序。去除大块和非堆肥化物料、养分和水分的调节2主发酵,在发酵仓内进行,也可露天堆积,靠强制通风和翻堆搅拌供给氧气。易分解的物质首先分解,产生CO2和水,同时产生热量使堆温上升。3后发酵,将主发酵工序尚未分解的易分解的有机物和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其变成腐殖质、氮点,减量化效果显著、无害化程

度彻底;缺点:产生有害气体物质。原理:干燥、热分解、燃烧三个阶段。

主要污染物,来自焚烧炉烟气的颗粒状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烟尘、黑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重金属、二噁英类);焚烧影响因素:固废性质、焚烧温度、停留时间、供氧量的物料混合程度。固废的热值:单位质量固废在完全燃烧时释放出来的热量,包括高位热值和地位热值;换算方法:HHV=LHV+Qs(烟气中水的潜环境的影响,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固废及其淋洗和渗滤液中有害物质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堆放的固废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废弃物中的某些化学反应产生毒气或臭气,及填埋场溢出的沼气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3对水环境的影响,固废排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可导致河床淤塞水面较小,污染地下水。

固废污染控制: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指减少固体废物的容量和排出量;资源化: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物质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广泛的技术方法;无害化:指采用适当的工程技术对废物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不产生污染,不致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关系:以无害化为主,无害化走向资源化,资源化以无害化为前提,无害化和减量化以资源化为条件。

预处理:是以机械处理为主涉及废物中某些组分的简易分离与浓集的废物处理方法。目的:是方便废物后续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与处置操作。主要技术压实、破碎、分选和脱水。压实:用机械方法增加固体废物集聚程度,增大重量和减少固体废物表观体积,提高运输和管理

消化、脱水、利用和处置创造条件。方法: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离心浓缩法。固化:利用添加剂改变废物的工程特性(如渗透性、可压缩性和强度等)的过程;

常用方法包括:水泥固化、石灰固化、沥青固化、塑料固化、有机聚合物固化、自胶结固化、熔融固化和陶瓷固化。

生物处理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体的技能,对固体废物的某些组成进行转化以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两类。堆肥化就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依靠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认为的促进科生物讲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好氧堆肥化过程:

1、潜伏阶段(驯化阶段)指堆肥化开始时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2、中温阶段(产热阶段)嗜温性微生物利用堆肥中最容易分解的可溶性物质迅速增殖,并释放热量,使堆肥温度不断升高

3、高温阶段,嗜热性微生物逐渐代替嗜温性微生物的活动,堆肥中残留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质继续分解转化,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开始被强烈分解

4、腐熟阶段,嗜温性微生物又占优势对残余的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的分解,腐殖质不断增多且稳定化。

基酸等比较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腐熟的堆肥制品4后处理主要是去除塑料、玻璃、金属、小石块等杂物5脱臭常用方法有化学除臭剂除臭、碱水和水溶液过滤、熟堆肥和活性炭、沸石等吸附剂吸附法。6贮存,堆肥一般在春秋两季使用,在夏冬两季就需贮存,所以一般的堆肥化工厂有必要设置至少容纳6个月产量的贮存设备。贮存方式可直接堆存在发酵池中或袋装,要求干燥透气,闭气和受潮会影响堆肥产品的质量。

腐熟度:是指堆肥中的有机质经过矿化、腐殖化过程最后达到稳定的程度。

厌氧消化:在厌氧状态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使固体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三阶段理论:水解阶段(发酵细菌利用胞外酶对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是固体物质变成溶于水的物质,然后细菌再吸收可溶于水的物质,将其分解成不同的产物);产酸阶段(水解阶段产生的简单可溶性有机物在产氢和产乙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将第二阶段的产物进一步降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同时利用产酸阶段产生的氢气和部分二氧化碳再转变成甲烷)固废的热处理包括:焚烧和热解。

固体焚烧,是将固废进行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处理的过程;优

热)热解:将有机物在无氧或者缺氧状态下加热,使之成为气态、液态或者固态可燃物质的化学过程;产物:以燃料气、燃料油和炭黑为主的储能性能源。固废焚烧和卫生填埋的优缺点:

卫生填埋:利用工程手段,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防止渗滤液及有害气体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使整个填埋作业及废物稳定过程对公共卫生安全及环境均无害的一种土地处置废物方法.优点:一次性投资低运行较为经济,适应性广对生活废物的种类性质和数量均无苛刻要求,是一种相对完全彻底的最终处理方式,运行管理相对简单;缺点: 占地面积大、难以回收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垃圾降解时间长达数十年、产生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等污染

两大环境问题:渗滤液(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填埋气体(爆炸火灾/污染水环境、大气环境)应对方法:阻止渗滤液和填埋气体外泄污染周围环境,防止外来水增大渗滤液产量 渗滤液:防渗(水平防渗和终场防渗);收集(导流层→导流沟→收集池及提升泵→调节池);处理合并处理、单独处理(土地处理、生物处理、物化处理)填埋气体:收集→运输→净化处理(吸收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利用(发电、汽车燃料、市民燃气、燃气电池的燃料)

篇2:固废处置场应急措施

二、基本措施

1)对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包括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分类存放和分类处理等,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污染和人体的伤害。

2)项目经理部各施工班组负责其工作场地的整理和清扫,以及垃圾的收集和分类存放。

3)项目经理部指定专门场所和容器分类堆放或存放固体废弃物。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结合实际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管理,按照“分类回收,集中存放,统一处理”的原则进行

三、废弃物分类

建筑装饰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如下方式进行分类: 1.有毒有害类

油漆渣、乳胶漆渣、废灯管、废油漆桶、电焊条头等。2.可回收类

1)可重复利用类:较大的边角料、拆旧的木材和砖类、较好的包装和保护材料等。2)可再生类:废金属、废木料、废油桶、废塑料、碎布料等。3.不可回收类

拆旧垃圾、废砂浆渣、边角余料、墙土、碎砖瓦、破布碎棉、旧砂纸和砂轮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其它有害垃圾。4.生活垃圾

剩余饭菜等。

四、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存放

1)现场各施工班组至少每班清理一次场地,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并存放至项目经理部指定的存放区域。生活垃圾由个人收集并存放至指定区域,不得随意乱丢和倾倒垃圾,不能随便存放垃圾。

2)项目经理部在工地现场指定专门的垃圾存放点,并分区标识。垃圾区一般分三类,即有毒有害区、不可回收区和生活垃圾区。对有毒有害的垃圾,用容器存放,单独堆放地面,清理运走时再统一用编织袋打包,仍要分类打包在包外标识。

3)项目经理部在现场指定区域,作为可回收固体废弃物的存放点,最好是室内,设置可回收固体废弃物的存放点,其中包括可重复利用类和可再生类,要分开存放并适当标识。

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项目经理部应有专门的垃圾处理人员负责垃圾的定期处理,针对不同类别,其处理方

式分别为:

1)可重复利用的固体废弃物,由项目经理部及时安排利用,只要不影响产品质量,施工人员不得拒绝使用回收料。

2)可再生类固体废弃物,由垃圾处理人员定期送至指定的垃圾处理站。3)不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由垃圾处理人员定期送至指定的垃圾处理站。

4)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由垃圾处理人员分类打包,送至业主方指定的专业处理点。

六、资源支持:

由项目经理部统一要求,购买固废箱等。

七、资金支持:由项目经理部统一规划,每季度支付一次相关费用。

八、进度安排:与施工过程同步进行。

九、责任单位:项目经理部及施工单位。

七、责任人:

八、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职责与权限:

项目部工程部负责相应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定期向公司物资管理部汇报。

九、完成期限:施工全过程。

十、检查部门:物资部、工程部。

十一、检查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篇3:医疗固废处置问题探讨

1 医疗固废危害

医疗固废具有急性、潜伏性传染和空间污染特点, 其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垃圾的几倍甚至百倍。医疗固废如果处理不当或排放管理不严, 会被雨水淋失或经风扬失, 形成对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医疗固废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堆存或填埋的医疗废物不仅侵占土地面积而且污染土壤环境, 既破坏地貌、植被也破坏了景观自然原貌。医疗固废如无适当防渗漏措施进行填埋, 废物中的有害成分极容易侵蚀渗?入土壤中, 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 降低土壤腐解能力, 从而破坏植物生长环境。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若采取废物堆存或填埋时防渗措施不当, 可导致固体废物随天然降水和地表水进入周围地表水体或渗入土壤;废物随风落入水体使水面污染;废物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 造成水体污染。医疗固废焚烧, 尤其是含氯废物的焚烧, 若处理不当, 可能产生大量的二恶英类物质, 二恶英类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一级致癌物。因其化学性能稳定, 其半衰期一般为五到十年, 积蓄在环境中可对大气、土壤、河流、湖泊造成严重污染。

2 医疗固废现状和存在问题

造成大量医院固废处理障碍的原因是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广泛使用。从表面看, 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 从深层理解则是由于我国的垃圾管理及处理水平, 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也就是说, 在医院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

(1) 部分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对医院固废的处理仍存在重视不够或认识不足现象。

有的卫生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医院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医德医风及经济创收等方面, 而医院固废的处理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济困难的医院拿不出资金对医院固废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 经济稍好的医院则舍不得把钱放在医院固废的处理上。

(2) 专业性法规、规章和管理办法不健全。

由于目前我国医院废弃物管理办法尚不健全, 对医疗废弃物没有明确的界定, 客观上也使得医院存在无章可循的现象。虽然建设部早就对医疗垃圾提出了集中处理的要求, 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定明显滞后, 对医疗垃圾的产生者、运输者、收集者和处理者尚无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医院内部为后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污物的处理, 相关人员缺乏培训, 专业素质较低, 操作的随意性大。目前, 我国的医疗垃圾处理法律、法规的实施者涉及到卫生防疫、城市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 相互间职责不清, 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缺乏必要的监管设施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造成有关工作难以落实。

(3) 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没有严格区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医院, 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 还没有按照卫生部最新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医院固定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造成了与生活垃圾的混放, 流入社会, 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医院内相当一部分垃圾是没有危害性的普通垃圾, 如果同医疗垃圾混放, 不仅给运输处理带来困难, 而且还会增加大量的处理费用。

(4) 医疗固废的处理方法不够科学。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高科技诊疗仪器的临床应用和普及, 医院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加上实验性检查项目的增多, 一次性医疗用品被大量使用, 医疗废弃物的数量明显增加。虽然规定医疗垃圾必须集中焚烧处理, 但绝大多数医院没有标准的焚烧设施, 现有的焚烧炉大多容量较小, 而且燃烧不完全, 二次污染比较严重。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及时, 堆放过久, 也易造成环境污染。

(5) 过于强调医院内处理, 忽视社会综合治理, 社会公众对医疗垃圾管理知识了解不够。

目前, 医院较多地将视线放在自建焚烧炉来解决医疗废弃物处理问题, 而忽视了社会性分工协作。由于建设焚烧炉投资大, 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无力承担。因此, 仅依靠医院自身处理医疗废弃物, 无法全面有效地进行。促进公众对医疗垃圾管理的了解, 提高公众的卫生和环保意识, 是对医疗垃圾实行有效管理的社会基础。过去由于宣传不够, 人们对医疗垃圾的危害性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3 医疗固废处理的建议和对策

(1) 认真贯彻《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现法制化管理, 健全医疗废物法律法规。健全医疗废物管理体制, 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明确主管部门、协同部门、医疗废物产生者、处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政府监督职能, 环保、卫生、防疫、环卫、药监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 以完善医疗废物管理体制, 提供法律保障, 使工作法律化, 制度化。

(2) 提高公众对医疗固废危险性认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医疗固废的危害性及处理措施, 努力提高广大公众尤其是医疗卫生职工和乡村医院、个体诊所职工的医疗废物危险性的意识, 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置工作。

(3) 固废焚烧采用区域焚烧和集中焚烧相结合。目前,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还可利用废热, 节约资源。但是集中处理中心建设费用高, 运行成本大, 因此, 我们应当对人口集中、医院集中的地区实行集中焚烧处理;对人口相对分散、医院相对分散的地区应用区域焚烧, 即分片设置焚烧点。

(4) 提高固废处理技术。提倡引进国际上先进性的非焚烧技术, 建停不合格焚烧炉, 实行集中处理, 有指导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规模化的处理中心。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疗废物管理模式, 以逐步改变我国医疗固废管理的落后局面, 形成国家立法指导, 专业公司社会化服务, 环保部门监管的医疗废物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2]滕倩倩, 徐晓文.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及监控管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9 (8) .

篇4:固废处置场应急措施

关键词:应急卸载;滑坡监测;锚索抗滑桩

1 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区域上属剥蚀丘陵地貌,原有山体呈孤立丘陵状,山头早期被削平修建厂房,厂区地面标高约149m,山体东侧(滑坡所在山侧,坡向NE80°)坡脚开挖修建自然村民房,民房外侧为公路,地面标高约116-117m,上下高差约33m,坡面坡度约30~40°。

滑坡区地质构造较简单,所在丘体基岩岩性为震旦系大岭组云母片岩(AnZ),片理产状SE170°/NE/∠35°。滑坡由第四系全新统(Q4ml) 、更新统(Q4dl-el)松散堆積层及震旦系大岭组云母片岩(AnZ)组成。滑坡后缘为厂区建设施工新近堆填素填土,厚2-4m,成分以残坡积粘性土为主,含有少量强风化云母片岩碎块,稍密,堆填时间约7年,主要分布于滑坡后缘,其下为残坡积粘性土,厚2-5m,中下部为强-中风化云母片岩,其中散体状强风化厚7-10m,碎块状强风化厚10-15m。滑动带位于散体状强风化云母片岩中,面平直光滑。

2 滑坡基本特征

滑坡体周界清晰明确,平面上呈“u”型,面积约3400m2(图1)。滑坡后缘位于坡顶厂区地面,标高约148.8m,拉张裂缝发育,大致呈弧状,最宽处约0.8m。后缘裂缝向两翼延伸,左翼沿SE125°向坡脚延伸,右翼沿SE110°延伸至坡脚,裂缝延伸总长约150m,形成滑坡两侧周界。滑坡前缘位于坡脚挡墙地面,标高约116.5m,上下最大高差约32m,坡脚挡墙由鼓胀开裂至倾斜到最后局部解体。后缘处滑动面较陡,约70-80°,主滑段滑动面受片理控制,位于强风化云母片岩中,面平直,与水平面夹角28-35°。空间上滑坡体厚度前缘较薄,约4-6m,后缘较厚,约8-11m,中部厚8-11m,总土方量约28000m3。

3 滑坡变形特征及应急处置方案

8月初坡体出现滑坡迹象,且变形不断加剧,引起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坡脚居住群众进行转移,相关技术人员随即开展调绘及监测工作,并制定了应急处置方案:对滑坡体中上部分两级进行开挖卸载,第一级开挖坡率1:1.5,第二级开挖坡率1:1.25,中间设置2m宽平台,各级高10m。从野外调查及监测数据反映,8月6日到8月10日期间(坡顶第一级土方卸载期间),滑坡体仍处于变形发展阶段。滑坡体右侧前缘坡脚挡墙整体倾倒,挡墙顶靠在民房墙体上,左侧前缘挡墙继续向前推移约0.7m,墙身解体,块石掉落。坡面“洋葱皮”式剥落现象增多加剧,土体开裂挤出明显,掉落土体量增多。滑坡体后缘卸载开挖坡面裂缝出现,并伴有下错。滑坡左侧前缘挡墙平均位移速率1cm/2h。第二级土方卸载结束(8月14日)后,滑坡体逐渐趋于稳定。

4 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根据滑坡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在前期应急卸载的基础上,采用锚索抗滑桩+坡面防护(加固)+排水的措施进行治理。锚索抗滑桩桩长16m,口径1.2m,水平间距2.5m,各桩顶设置预应力锚索,长30m,设计拉力450kN;开挖卸载坡面自上而下采用锚杆框架、截水骨架及种植草灌进行加固或防护。滑坡治理工程主体于2014年10月完成,目前已正常营运1年多,经受大小不同强度降雨的考验,监测数据反映坡体处于稳定状态,初步证明已达到治理效果。

5 结论

①由于早先建设需要,对原始坡体进行开挖,改变自然斜坡的形态与应力平衡,未给予重视,未或仅采用简易支挡措施,受强降雨的影响下,易诱发滑坡发生,尤其对山区开挖坡体上下建筑物密集区应引起高度重视,发现险情及时避让。②对滑体中上部分级开挖卸载,能够有效地遏制滑坡变形加剧,消除隐患,避免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是行之有效,快速易行的方法。③采用削坡卸载、坡脚抗滑桩、坡面防护(加固)及排水的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治理,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张晓斌,江彬.南平市某自然村滑坡治理勘察[R].2013.

[2]李方振,陈瑞明.南平市某自然村滑坡治理工程监测项目阶段性报告[R].2013.

篇5:固废处置场应急措施

关键词:现场;非正常处置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 TE8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47-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铁路作为出行方式。但是,从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的现场实际来看,非正常应急处置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部分干部职工非正常应急处置能力差、适应新技术设备的应急处置模式尚未形成、非正常应急培训演练不能满足现场需求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

因此,铁路应该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总结应急处置先进经验,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可靠。

1 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所面临的形势

1.1 社会对铁路的高度关注给应急处置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一直以来,铁路运输的安全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铁路在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设备故障导致的列车晚点、停运等,就会造成网络上的各种议论和批评,如果发生行车安全事故的话,更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反响,因此,社会对铁路的高度关注给铁路应急处置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如何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把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做到“安全第一”,成了当下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1.2 建立适应新设备的应急处置模式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为了满足人们对铁路运输安全、时效性越来越高的要求,铁路行业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大量新型、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投入到生产现场中,但是,越是高科技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就越复杂,修复就越困难,对现场操作、维护、抢修人员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如何全面掌握新设备操作方法,快速发现、处理设备故障,恢复运输生产正常秩序,建立适应新设备的应急处置模式就成为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2 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干部职工应急处置能力差

众所周知,对于铁路行车工种来说,正常办理接发列车作业已经非常熟练,但是,在遇到各类设备故障时,比如,红光带、道岔失表、信号机故障、接触网停电、水害断道等,很多铁路职工处理起来都是手忙脚乱,杂乱无章,经常漏掉某些关键环节或处理程序前后颠倒,从而使得故障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严重的甚至威胁到行车和人身安全。与此同时,部分把关干部基本功不扎实、业务水平不高,设备故障上岗把关时没有真正起到卡控安全的作用,不能监督职工把故障处置流程和非正常接发车标准执行到位,从而给应急处置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2.2 部分铁路干部职工思想守旧、学习主动性差、依赖性强

虽然铁路行业近年来投资巨大,大量的新技术设备被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很多的铁路干部职工思想落后,没有真正认识到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学习主动性差,不思进取,经验主义思想严重。“我这么多年就是这么干的也没见出事”之类的言论挂在嘴边,没有真正掌握新技术设备的相关知识,使用设备的理念和方法还都比较传统,没有熟练掌握到新技术的精髓。还有,部分职工对干部依赖性强,非正常应急处置过程没有主见,领导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从思想上紧跟铁路行业发展的步伐。

2.3 非正常应急培训演练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生产需求

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归根结底就是要考验铁路职工的心理素质和平时的基本功。据相关数据统计,很多铁路企业的职工在平时的应急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多,心理素质也不强,但是,对于应急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很多职工在事后也不进行总结反思,从而产生了“过后就忘”的现象。与此同时,很多铁路站段的车间、中间站定期对职工开展的应急演练培训也是敷衍了事、走过场,职工对下班后占用休息时间进行培训演练也是抵触情绪严重;还有,部分车间、中间站尤其是小站缺乏先进的演练技术设备。综上所述,日常开展的非正常应急处置培训演练效果不佳,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生产需求。

3 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科学应急处置的方法

针对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强化职工队伍应急素质和能力培训,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下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科学应急处置的方法。

3.1 树立正确应急处置理念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下干部职工的应急处置水平,就需要铁路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应急处置理念,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时刻要把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妥善处理好铁路经济效益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在故障原因未判明或设备单位未全部销记的情况下,不得臆测行车、盲目放行列车,非正常作业时严格执行《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标准,不得省略步骤或颠倒顺序,不能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问题,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

3.2 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

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显得非常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非正常情况,编制一一对应的、详尽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非正常作业时每一名干部职工的责任,详细制定突发事件事发、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的具体处置流程,并绘制简明易懂的、附有联系电话的应急处置流程图,整理成册放置在信号楼上或纳入电子规章系统,以便值班员在非正常情况时快速查找参考。从而避免非正常情况时,值班员心里慌乱,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延误故障处置时机问题的发生。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按规定的处置流程将情况汇报列车调度员和上级部门,通知设备单位处理,并做好后续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压缩非正常作业时间。

3.3 吸取问题教训,推广先进经验

随着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长,铁路行车中的非正常情况也是层出不穷。我们要充分发挥铁路系统统一指挥、信息通畅的优势,每一次非正常情况处理完毕后,要通过视频回放、录音抽听、查看运统46登销记等多种手段,详细分析总结非正常应急处置全过程。将暴露的问题向全局、全路进行通报传达,各站段举一反三,并根据各自站场的实际情况开展模拟演练,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而先进经验则向全局、全路进行推广学习,丰富各站段的应急处置理论知识储备。

3.4 强化职工队伍应急素质和能力培训

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都非常的重要,铁路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定期开展对铁路干部职工的专业知识培训和非正常模拟演练,让一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熟练掌握各种非正常应急处置方法。另外,铁路还应加大培训教育的投入力度,为基层车间、站配置仿真演练设备,尽可能的模拟非正常情况的处置过程,让行车人员在演练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高素质。此外,还应通过奖励、表扬、调休等方式,调动职工参加培训和演练的积极性,职工积极性高,演练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果、有意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非正常情况,为了保证铁路能够安全运行,铁路企业应该不断总结非正常情况的处置经验,制定标准的应急处置方法,不断规范编制应急处置预案,并优化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为我国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李智涛.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下科学应急处置的思考[J].上海铁道科技,2014,04:116-117.

[2] 王红奎.加强铁路企业应急管理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06:44-49.

[3] 孔庆霆,陈辉,李辉.浅谈提高高速铁路应急处置效率[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215.

[4] 李得伟,杨励民.非正常情况下高速铁路客流组织的应对与应急策略研究[J].中国铁路,2013,11:8-12.

[5] 周峰,李小军.基于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的铁路应急管理初探[J].铁道经济研究,2012,01:34-38.

篇6:煤矿供电问题预防及应急处置

关键词:煤矿供电;安全问题;预防;应急处置

供电系统是煤矿开采的主要动力,在电力的供应过程中极易引起矿井瓦斯等危险气体的爆炸,从而导致人员财产的巨大损失。目前,我国的大型煤矿较多,煤矿内的供电负荷也越来越大,由供电引发的安全隐患增多。因而分析煤矿供电的问题,并提出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供电安全隐患,减轻损失。

一、煤矿供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供电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1)供电设备陈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容易生锈、腐蚀的装备没有做到定期的检查处理;对一些固定的设备没有做到定期的校验,如电压表、压力表。(2)供电距离过长,供电系统稳定性较差:随着煤矿开采的进行,供电线路距离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原有电线超负荷运行,容易引起火灾,导致煤矿瓦斯、煤尘爆炸,造成安全事故;供电系统不稳定源于变压器、环境温度等因素的作用,系统波动较大,功率变化较大。

2、供电系统管理不完善。(1)相关人员技术素质较低:较多的从业人员专业知识薄弱,技能水平偏低,学习能力也较差,对日益发展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电气设备不甚了解,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电源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低,对岗位责任制度和操作规范不落實,从而导致在供电这个安全生产的结点上出现了巨大的管理真空。(2)供电管理制度不完善:煤矿一旦发生严重供电事故,将造成全矿井停电,通风、排水、提升系统都将因失电而无法工作。大部分供电应急预案却都未明确写出应该如何去做,这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有的应急预案过于简单不能够指导现场在发生事故时如何操作。(3)煤矿供电安全管理投入少:每一设备都有自己的使用寿命,设备功能也有自己的使用率。煤矿开采工作是一项大型的,对经济和生命安全都带来一定隐患,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在生产设备的投入必须是及时的、科学合理的。避免因设备年限过久。

二、煤矿供电问题预防措施

1、预防措施。(1)加强前期的规范化管理和检修。在选择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煤矿开采的设备;从设备的验收到最后的应用维修等各个过程要做好详细的资料,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加深对设备的认识;安装新型的设备时,要以一定的质量为标准;淘汰不合格设备,避免不稳定因素;设备安装后,全方位的进行检测,合格后进行验收;试用正常后再投入使用;对使用中的电气进行不定期检测,建立日常检测制度;请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供电系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各个保护值进行认真的计算,从而使保护数值最大限度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保证相关用电设备和供电系统的正常,进而维护煤矿的正常生产。(2)加大安全设备技术和资金的投入。供电安全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在加强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足够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眼前利益。而应增加资金投入,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不断学习新技术,进而确保供电管理安全。对老化、落后的设备进行换代;对保护设施不够齐全的设备,及时做到升级改善,加强保护力度,更换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根据施工开采的具体情况对设备进行改造,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率;优先采用先进的系统装备、先进的检测系统以及大功率采煤机。(3)强化煤矿供电安全观念。煤矿供电系统一旦中断将影响整个煤矿开采工程的进程,且易引发安全事故。因而,供电的安全思想必须贯穿到整个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从领导层面重视供电安全,加强供电安全制度建设,加强供电安全宣传教育,同时责任到人,重视落实。(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着整个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相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聘请相关专家对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针对高精尖设备,请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掌握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积极重视员工的再学习能力,在整个行业中创造一种积极学习的气氛,并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形式来提高员工的能力。(5)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供电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風险,究其原因,大多都是人为因素。如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缺乏责任心、不按照规定操作、制度难以落实等,最终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在提高供电安全管理水平时,提高人员素质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时,企业应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培训,尽快熟悉设备性能,并能够熟练操作。同时要普及相关知识,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每一项操作,确保各项工作安全稳定地开展。

2、应急措施。矿井供电系统中断时,由相关单位值班人员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同时,由相关单位安排跟班领导及专职电工赶赴现场,同时组织人员分批巡查线路,巡查人员发现故障点后立即汇报,并及时排除故障点。另外,相关单位应做好应急保障,包括技术保障、物资保障和人员保障。制定煤矿供电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按预案进行演练。

三、结语

煤矿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与煤矿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相关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对煤矿供电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应对煤矿供电问题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永昌.煤矿供电隐患治理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1).

篇7:军校心理危机应急处置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心理危机;理论模式;危机应急处置

心理危机应急处置是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于缓解危机,控制事态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心理危机应急处置的理论模式

贝尔金等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危机应急处置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这三种模式为许多不同的危机干预策略和方法提供了基础。

平衡模式,其实应称为平衡/失衡模式。危机中的人通常处于一种心理和情绪的失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原有的应付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平衡模式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平衡模式最适合于早期干预,这时人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分不清解决问题的方向且不能作出适当的选择。除非个人再获得了一些应付的能力,否则主要精力应集中在稳定病人心理和情绪方面。在病人重新达到某种程度的稳定之前,不能采取也不应采取其他措施。

危机应急处置的认知模式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危机植根于对事件和围绕事件的境遇的错误思维,而不是事件本身或与事件和境遇有关的事实。该模式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尤其是通过认识其认知中的非理性和自我否定部分,通过获得理性和强化思维中的理性和自强的成分,人们能够获得对自己生活中危机的控制。认知模式最适合于危机稳定下来并回到接近危机前平衡状态的求助者。在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贝克等人的认知系统疗法中,这一程序的基本步骤被发现。

心理社会转变模式认为人是遗传天赋和从特别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的产物。因为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和成长,他们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危机可能与内部和外部(心理的、社会的或环境的)困难有关。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与求助者合作,以测定与危机有关的内部和外部困难,帮助他们选择替代他们现有行为、态度和使用环境资源的方法。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以帮助他们获得对自己生活的(非危机的)自主控制。

二、学员心理危机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及模式构建

心理危机应急处置工作是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一方面要重视学校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来自学员的家庭及其它社因素的资源,因此学员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提出仍应以积极心理学和生态系统理论作为其基础。学员心理危机应急处置措施具体有如下几种方式。

1.心理保健。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员领悟生命的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开展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使个体学习压力舒缓,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高学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增强团体凝聚力,保持其对社会生活、学校环境的良好适应,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2.自我干预。学员通过所学习的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压力的方式,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调节。或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进行情绪的宣泄,以获得心理的平衡。

3.朋辈辅导。心理社团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培训的学员干部给予危机个体开导、安慰与支持等类似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同伴之间的相互教育、相互支持和帮助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形式,同伴之间通过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唤起共鸣,达到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

4.社会支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员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教员、学员队教导员、辅导员要经常与学员沟通交流,帮助其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党员、学员干部要对危机个体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动员危机个体的家长、朋友对其多一些关爱与支持。

5.实时监护。对出现心理危机且能在校坚持正常的学习生活者,应成立以学员干部为负责人、以同宿舍同学为成员的监护小组,及时了解和关注危机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危机个体进行安全监护,并及时向教导员反应危机个体状况。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且对自身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者,应指派监护小组对危机个体进行24小时全程监护。

6.及时阻控。对于学院可调控的引发学员心理危机的人、事、情境等刺激物,应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的攻击对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

7.心理治疗。对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员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对心理疾病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治疗为主,如病情严重或心理咨询效果甚微时,则需要向校外心理治疗及医疗机构转介。

8.亲人支持。对于危机程度较高的学员,应与学员家长取得联系,在心理治疗期间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并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是否保持常规的学习与生活。对于出现严重心理危机并对自身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者,应立即通知家长到校监护或办理相关手续让学员回家休养。

9.紧急救助。对于发出心理危机求救信号的学员,所在学员队的教导员、院系政委、副主任和心理咨詢中心的工作人员等应视需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学员进行紧急心理援助,稳定当事人情绪;对已酿成自杀、伤人等过激行为的,应及时通知学校医疗部门,对当事人进行生命救护,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其转院治疗。

在心理危机预警体系中,通过实践将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三个标准,针对不同的危机标准,可采用的危机应急处置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1)对于心理健康的学员,主要可采用心理保健和自我干预的方式。

(2)对于一级危机的干预对象,可采用自我干预、朋辈辅导、社会支持、及时阻控、实时监护的干预方式。

(3)对于二级危机的干预对象,可采用心理治疗、实时监护、及时阻控、及时转介、亲人支持、社会支持的干预方式。

(4)对于三级危机的干预对象,可采用紧急救助、及时转介、及时阻控、实时监护、心理治疗、亲人支持、安全保卫的干预方式。

三、结语

上一篇: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整体下降下一篇:电气整套启动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