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二庭实习周记

2024-04-12

民二庭实习周记(通用2篇)

篇1:民二庭实习周记

1初次见面

当左卫霞老师率领我们十几号人停在法院门口的时候,它的矮小、简陋迎面扑来,让人有点措手不及。紧挨在它左边的是天河区人民检—察—院,右边是刑警大队、侦查大队,再右边是执行局,然后是调解中心,当这些邻居威风凛凛地展示它们的雄姿的时候,法院的寒酸不觉让人心疼。

当政公科的工作人员领我到民二庭的时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都望着我,和善地跟我打招呼,特别是陈宇(后来才知他算是在这群人里面资历最长的书记员,即“法官助理”)热切地为我准备桌凳,那种温暖的感觉不禁使我脱口而出:“你们应该都是实习生吧?”,结果,笑倒一片。

我,与民二庭种下了缘分……

在一个月与它亲密接触的日子里,对法院的一些构造与工作流程,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简略介绍如下。

2法院运作流程:

天河法院主要是由两栋主要建筑楼组成,前面一栋是接待当事人、律师及开庭的地方,是对外的,共有四层:第一层是个大厅(其实,名为厅,实际空间是小到可以的),以电子屏幕告知外人当天在哪个庭在审理哪里哪个案件,经办法官是谁,当事人是谁,诸如此类的信息,然后会有保安作者哪里负责登记今天到访的人;第二层主要是刑庭,一些刑事案件的审理就在这里开庭,另一个办公室是诉讼材料收转中心,律师查阅卷宗、当事人领取传票、证据材料等就在这个地方进行;第三、四层都是法庭,但这些法庭基本都是固定的,一般经济类的案件的法庭在四楼,三楼的法庭主要是审理婚姻、交通事故等等其他民事纠纷的(其实,这样的设计安排不是随意的,它与法院的整个工作流程运转有关。

后面一栋则是法院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不对外开放,一般非工作人员都不得入内。这一栋在第一栋的左边,与第一栋紧紧相挨,共有9层,基本每一层就是一个庭,除了第一层(地下层)是法院的饭堂外,从第二层起就开设了不同的办公室,刑庭的在第三层(极个别的被设在了第二层,可能是空间不够的问题 ),民一庭的在第四层,我在民二庭,即在第五层,依次往上,分为民三、民四庭,然后是少年庭、行政庭等,第八层主要是专门复印、盖章的地方,政工科在第九层。

法院的高效运转在与这两栋建筑楼的有机联系:从外面看,这两栋楼是分开的,但其实在内部它们都连在一起的,只是用一道门将它们较明显地分开。比如,在刑庭办公的人通过他们那一层的那道门就到了第一栋楼的刑事案件开庭的地方,而民二庭的法官或书记员要接见当事人或开庭,也就直接过该层那道门就可以了,所以,天法的经济类的庭一般都在第一栋楼的四楼,这,为法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也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因为,在法院程序性的事情最多,很繁琐,但又很被重视),这样的安排设计不算是设计者心血来潮的突然其想吧?

3实习工作内容

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实习生,在这一个月里最主要和首先的事是熟悉法院的环境、工作流程和一些必须该懂的.程序性事项。我在民二庭这个大办公室里开始虚心学习、探索。

我实习的这个办公室之所以大,是因为它是由两个合议庭组成的,每个合议庭办公室都是一个审判长、两个审判员,另加一个书记员,这样有利于案件的讨论和交流,而每个法院都基本上会跟一个法官助理或称为书记员,我跟着这些法官助理学一些基本的东西。

首先是排序:是对每个案子的所有材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方便资料的归类和查找;其次,是校对判决书或裁定书或公示催告诸如此类的法律文书:主要是校对格式和一些错别字以及信息的准确,因为这些是代表法院做出的具有公信力的法律文书,形式和内容的要求上都是很严格的。以上这两项工作是占据主要工作内容的,因为每个案子的开庭前准备和结案后的卷宗处理都是一个很大工程。还有,寄EMS、递交一些诉讼材料给当事人,做宣判笔录、告知笔录,出去送达等等,这些工作做起来很琐碎,但很必要也很重要!

4工作感悟

法院实习的过程其实是把程序法从书本实实在在地运用到现实中的过程。比如,特有感触的是,在学习诉讼法的时候,老师会跟你反复强调,什么是反诉,什么是第三人,诉讼标的与诉讼标的物有什么区别等等,往往忽略掉一些看似很不起眼的非重点知识,比如“送达”,送达这东西涉及的法理基本没有,但在现实操作中它却是重头戏:法院送出去的东西基本都要签收送达回证,对于送达开庭传票给被告,更是慎之又慎,都基本要求当面送达,如联系不上被告人时,就会派车亲自送达,找不到地址或地址变更找不到此人的,就邮寄送达,还是无人签收时,才能公告送达,最后才能缺席判决!一个基本不含法理的“送达”,竟如此复杂和烦人,原来 “理论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啊。

篇2:民二庭实习周记

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走到了第三个年头,在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里,学院安排我们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业实习。我和另外两个同学被分到了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我们的指导老师黄老师的指导与讲解,我们初步的了解了学院安排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回到舟山的第二天,我们三人一起到法院报道,法院领导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经过法院领导的分配,我最终被安排到了民二庭。民二庭主要负责的是商事合同纠纷和知识产权案件。民二庭可以说是整个法院中最忙的部门,每天都会有新的案卷移交上来。之后的两个月里,我就将不断的和这些大大小小的案卷打交道,并从中学到各种知识与实践经验。

我和同学到民二庭报道后,曹副庭长热情的向我们介绍了庭里的各位法官和书记员,并将我安排到了熊法官和龚书记员所在的办公室。还为我们办理饭卡和通行证,我们随即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

在舟山中院的这两个月里,我体会了许多工作,具体如下:

1、整理卷宗,在中院的这两个月里,整理卷宗无疑是最普通而常见的工作。在我实习的期间,民二庭受理的一审及二审上诉案件有数十件,其中包括了一个共有130余个被告的知识产权案件和一个有40余个被告的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在书记员老师的指导下,我了解了一份完整的卷宗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它们的排放顺序,并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了装订案卷的方法与技巧。在整理装订案卷的同时,我一边阅读了案卷中的相关材料,在这些已经审结的案件中有很多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到事实的认定,证据的采信,责任的认定等等,使我对民事诉讼从立案到审结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程序流程有了一个实践上的了解。同时,对各种文书的分类归档有了详细的了解。

2、调解以及会见、询问当事人。我发现在中院,几乎所有的案件都都会经过调解。民二庭的法官老师在调解室接见询问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无论当事人的态度有多么恶劣,法官老师都十分耐心的为双方调解,认真严谨的完成询问笔录。通过旁听案件,我对民事的审判特点和程序有了详细的了解,懂得了审理民事案件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的矛盾,和刑事案件着重体现国家强制力惩罚犯罪不同,民事案件理想状态应是让双方当事人共赢而又不失法律的尊严,这一点就对法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懂得替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不能摆官老爷的架子,人为的拉大法官和群众的距离。

3、旁听案件。舟山中院的民二庭处理的大都是二审上诉案件,而这些案件又大多是不经开庭审理而径行裁决的,我在中院实习的这两个月里,民二庭开庭的案件总共也不过十来件。因此,旁听审理的机会对我来说十分的宝贵。在这期间我旁听的案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个企业与个人之间借款合同纠纷的上诉案件和音著协告KTV侵犯著作权的知识产权一审案件。原被告双方各执一词,分庭抗礼。在庭审中,我见识到了专业律师的诉讼技巧,他们巧妙的避免缺乏依据的诉讼理由,反复的强调对方的漏洞。同时我了解到了案件的审理并不能单单看当事人谁说的更像真的,而是要严谨的依赖证据,有充分的证据支持的诉讼主张才能得到承认。想要使案件的判决公正合理,就需要有充分的经验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因此,想要做一个好法官,需要多听多看多实践,不断的积累经验。

4、文书记录工作。在中院的这两个月里,我还做了大量的诸如案卷登记,制作案件通知书等一系列的文书工作。在龚书记员的指导下,我学会了运用法院的管理系统,通过法院管理系统内的当事人及案件信息,制作案件受理通知书、送达证等各种材料。此外,我还负责将立案庭分送到民二庭的所有案卷根据当事人情况、诉讼标的、标的额大小等一一进行登记。这些文书工作是我对民二庭办理案件的流程有了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和认识。

5、校对法律文书,法官老师们对工作都十分认真负责,本着对当事人负

责的态度,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诉讼纠纷,送达给当事人的法律文书必须要确保没有任何错误,为此,我们必须对写完的每一份文书都再三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当事人的基本信息错误,错别字,以及一些由一审案卷中带过来的问题。通过校对文书,我意识到,法律工作并不仅仅是专业能力的实践和体现,很多时候也往往只是枯燥而乏味的工作的重复,每个出色的法官都经历过不断重复装订案卷、校对判决书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室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6、退案卷。退案卷可以说是基层以上法院所特有的一项工作。在上诉的案件审理完结后,我们需要制作退卷函,并将退卷函与二审判决书、原审法院递上的一审材料一并退回给原审法院。我在跟随龚书记员跑了一趟普陀区法院后,就接手了这两个月里的退卷工作。退卷工作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只有将案卷交回到一审法院的立案庭,经立案庭的法官检查核对后在退卷登记簿上签名即可。这也算是一个不正式的出公差的机会吧。坐在法院的车上,难免会有一些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也算是我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吧。

7、送达,邮寄。送达也是我在法院做过的较为频繁的一项工作。通常情况下,在当事人有诉讼代理人的时候我们会将文书寄送到诉讼代理人处,但很多时候当事人在上诉时变更了诉讼代理人而没有及时提交代理证明,又或者当事人没有委托代理人,也没有留下确切的收件地址,这就需要我们打电话联系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以确保当事人可以确实的收到法院寄出的文书。很多时候,我们为了确定一个当事人的地址,往往需要拨打五六个电话,才能得到一个可以使用的邮寄地址。这正是法院工作以人为本的体现。虽然大部分的送达都是通过邮寄的方式,但我进法院的第一天,就遇上了一次直接送达的机会。这是一个文化公司起诉网吧播放的电影侵犯其著作权的案件。我随着龚书记员跑了大半个城区,进出了数十家网吧,将文书送达给个被告的网吧业主,并要求他们在送达回证上签字。在到法院之前,我对法院的工作充满了期待,也认为自己一定能够做的很好,但这第一项工作就让我认识到,法院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许多当事人对于民事诉讼程序一无所知,许多人甚至无法理解撤诉的后果,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对于法院的文件一律拒绝签收,龚书记员不厌其烦的向各个当事人解释了相关法律问题,最终完成了工作。

实习,就是实实在在地学习,是不断的重复着简单而枯燥的工作从而学到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而在这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在法院工作,不同于学校生活,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上司,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必须每天7点起床,坐公交车赶到单位;我们需要给办公室的领导前辈端茶倒水,虚心请教;我们需要对遇见的每一个人笑脸相迎,无论是单位的前辈还是当事人;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问题,而不是像学校里一样等着老师细心教导;我们需要懂得待人以诚,对同事礼貌谦和,乐于助人,而不是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在学校的我们可以过着每天起床上课,完成作业,和同学谈天说地的悠闲生活,但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就要承担起这个工作所要肩负的责任,我们不仅仅要对工作负责,对当事人负责,更要对自己负责。

最后,通过两个多月的实习,我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但也发现了许多欠缺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 树立正确的人格,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充分利用智慧解决人民矛盾,促进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一步形成,为祖国做出贡献。

上一篇:实数练习题下一篇:蜉蝣的爱情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