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2024-04-24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通用11篇)

篇1: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余老师的话

本组习作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进行构思。

1、从生活中,什么事情给自己以启示?想一想,这事是怎么发生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2、根据搜集的名言警句,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

3、观察一组漫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如果你还看见过其他发人深思的漫画,也可以带到班上介绍给大家。然后根据自己介绍的漫画写一篇习作。写的方法可以介绍多种多样,如: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

要写好本次习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写清事实。

所谓的写清事实,是说你在写“生活的启示”时,一定要交代清楚是什么事情、哪句名言、什么漫画……给你的启示。比如写一事情给你的启示,一定要吧事的过程写清楚,只有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才能把启示说明白。我们一方面,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另一方面,要为最后揭示“启示”设下暗线。

二、善于联想。

同是一小事,有的人就从中获得启示,有的人就无动于衷,这是因为有的人善于联想,他的思维活跃,开阔。

什么叫做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有时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比如一个同学写过桥的启示,小作者由上坡路吃力,骑下坡轻松,联想到类似的事“平时学习刻苦努力,考试就可以轻松地考出好成绩”,从而得到“轻松”是“吃力”换来的启示。

有时是甲和乙经验上曾相接近。比如比如一个同学由今天下的是“泥雨”,他看到泥雨,凭经验想到了“沙尘暴”,想到了植被被破坏,想到了地球的环境恶化,于是从“泥雨”得到启示:“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类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别让”泥雨“最终淹没了我们的家。

联想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也跟自己的习惯有关,遇事要善联想,从中萌生启示。

三、善表达。

当我们从生活中获得启示后,还要用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过后,深受启发,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

习作例文一

环境保护靠大家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感慨万千。

漫画画的是在马路边的人行道旁,行人川流不息。

路边有个垃圾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垃圾桶边有许多垃圾,可就是没人把它们捡起来丢进垃圾桶。

两个小学生见状,马上用手把垃圾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中。其中的一位小男孩还写了以行字,贴在垃圾桶的侧面:文明,只需一步!呼吁大家要爱护公共卫生,维护城市形象。

看完这幅漫画,我不禁心有感慨。

确实,文明的确之需一步。现在总有少数这样的人,不愿意多走这一步,而把垃圾随意地扔在垃圾桶周围。这样做方便了自己,却破坏了这个城市的公共环境,这样的人真不应该!

进一步想,难道这一堆垃圾只有这两个小孩发现了吗?肯定不是。可是,人们往往只是谴责扔垃圾的人不遵守公德,而没有想到自己把垃圾捡起来。只是举手之劳,却不愿动手做。垃圾还是躺在垃圾桶旁,谴责又有什么用?

相比之下,这两个小学生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面对垃圾,他们毫不犹豫,直接用手捡起来,丝毫也没有嫌脏。他们用行动维护了环境的清洁,也告诉了人们:环境保护靠的是大家的积极行动。只要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文明,只差一步!

习作例文二

站起来

那天,我在公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宝宝学走路。妈妈开始牵着宝宝的手,一步步慢慢地走。走了一会儿,妈妈的手慢慢地松开了宝宝,要他自己走。宝宝小心翼翼地迈开每一步。突然,宝宝一不小心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地哭起来,眼睛直盯着妈妈。妈妈没有管他。宝宝见妈妈没有管他,自己努力地要站起来……宝宝居然站起来了!他就这样学会了独自走路。

由此我感悟到:人生就好比一条路,路上有许多的坎坷,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会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但摔倒了不要害怕,不要沮丧,关键是看你能不能站起来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其实人们都是从同一起跑线出发的,为什么有些人成为佼佼者,有些人却一事无成呢?那是因为有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不敢重新开始,所以他从此一蹶不振,永远也站不起来,老在摔倒的地方彷徨、手足无措……一生就在这里虚度,别人却早已跑到前面去,遥遥领先,获得了满堂喝彩。

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那就是成功!

习作例文三

诚实比分数更重要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事,大多已淡忘,而有一事却在心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上学期,第五单元数学试卷发下来了,一个刺眼的分数跳入我的眼帘。“79分?”我连忙揉揉眼睛,定神一看,没错,是79分。顿时,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79呀79,从小到大,我可从没有考过这么差,这可怎么向爸爸妈妈交待?”“今天的数学试卷,还是和以前一样,请你们的家长在试卷上面签字,明天交。”段老师轻轻的几句话,在我看来,却仿佛千斤巨石压在我的心头。给家长签字?天哪,爸爸妈妈一向对我要求很严,如果他们知道这次数学考试我只有79分,他们会怎样呀?此时,我仿佛看到爸爸严厉逼人的目光,妈妈伤心失望的神情。

怎么办,怎么办……放学路上,我心事重重地走着。忽然,我眼睛一亮,平时,我的作业都是妈妈签的字,妈妈的笔迹我非常熟悉。这次,我的考卷不给妈妈看,自己模仿妈妈签个字,不就可以了?再说,老师要检查几十份考卷,哪会那么仔细看呀?对,就这样决定了,等过了老师拿一关再说吧。顿时,我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惊喜。

第二天,我拿着自己签名的试卷心惊胆战地交给了老师。老师接过试卷,眉头一皱,我心一凉:“完了!”果然,老师指着妈妈的名字,问:“这儿是怎么回事?”“是……我……我……”我结结巴巴,头始终不敢抬起来。好久,耳边传来一声:“你跟我出来一下。”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教室。老师似乎没有刚才那么严厉了:“是怕妈妈骂你吧?”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一次没考好,没有关系,但是骗人却不是小事,诚实比分数更重要啊!”我抬起头,正遇上老师鼓励的目光,从这目光里,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这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是它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诚实比分数更重要”这句话时时激励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篇2: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习作要求

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曾经给你以启发?从中选择一件,仔细想想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先说一说,再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习作方法

1.围绕启示,选取生活中的事件。可以从一件事情、一则故事、一句话、一幅漫画等方面获得启示。2.在记叙类的文章中,事情的经过是叙述的重点,所以要把经过写清楚、完整。3.叙述事情前要动脑筋想一想,观察要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佳作欣赏

生活中的启示

暑假里的一天,我去乡下表哥家玩。表哥见了我,笑嘻嘻地说:“表妹,我们去采荷花吧!”“采荷花,好哇!”

我们走在林间小道上,往荷塘的方向进发。微风轻拂着我的发丝,柔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从树叶的缝隙漏下来的白光,将路面打扮得十分漂亮。“到了,到了!”表哥用手指了指前面。我见了,快步跑到了荷塘边。

荷叶将水面封得很密,荷花却总能找着缝隙钻出来,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半开,有的全开,还有些像害羞的小姑娘,将自己的脸裹得严严实实„„我看中了不远处那朵跟小仙女似的亭亭玉立的荷花。你瞧,它那粉红色的花瓣上,还挂着几滴晶莹的露珠呢。

“美吧,摘啊!”听表哥这么一说,我才回过神来。可是,那朵“小仙女”,我怎么也够不着。表哥拉住我的右手,我伸出左手,努力地够着。我刚沾上荷花的边,表哥可能因为不堪重负,松了手。

“扑通”——我栽进了荷塘,跟荷叶、荷花来了个“亲密接触”。我在水里扑腾着,荷梗上的刺划得脸好痛,用手一抓,就被那些刺儿扎得够呛。

“快拉我!”我大声嚷嚷着。表哥折了根树枝递过来,我这才上了岸。“瞧你,进了荷塘,这满塘的荷花全归你了。再说,还能顺便学学游泳啊!”

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遇到类似的事吗?满怀着好心情出去,最终却扫兴而归。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用平常心对待所发生的一切,我们的生活不是始终都充满欢乐吗?, 【点评】

文章按照“事情——启示”的模式进行写作,特别是事情的经过写得很具体:去荷塘——赏荷花——采荷花——栽进荷塘,每一个部分都展示得十分细腻。文章的结尾,小作者站在“制高点”上,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言虽尽而意无穷。

开门见山,交代事情。

运用排比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我”掉进池塘的原因。

篇3: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一、关于“数轴”教学的一点想法

数轴这个内容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从知识上讲, 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 同时, 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 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 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在小学中数轴也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认识小数》单元中就运用到了数轴.

《认识负数》单元中借助数轴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负数、正数,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其实在教学例1, 用温度计分别显示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在直线上认识负数, 也是学生在数的认识上的一个突破.

《认识小数》单元中数轴也发挥了它极大的功能, 课本上力求用数轴帮助学生建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概念, 学会在数轴上标出小数, 学会通过在数轴上标出数来比较小数的大小.但教学下来, 如何正确的在数轴上标出小数恰恰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我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这节课时, 面对学生无从入手的“尴尬”, 我抓住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抓住小数的意义, 尝试着把思考过程化成有顺序的三个步骤, 引领学生有方向的去思考,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课堂作业上错误的学生也极少.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33页第9题为例.

在直线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

1. 定范围

先确定要标出的小数在哪两个数之间, 明确小数的范围例如:第一个数是0.5, 先确定0.5在哪两个数之间, 大于几小于几.学生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已经学习过, 还有凭着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也已经能够判断出小数的范围.

2. 把小数化成分数思考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把所要标出的小数根据小数的意义, 化成分母是10, 100, 1000的分数.例如0.5化成5/10.

遇到像1.3, 3.75这样整数部分有数据的小数, 在确定范围以后, 可以不看整数部分, 把整数部分去掉, 看成是1+0.3, 3+0.75, 然后把0.3和0.75化成3/10和75/100.

把小数化成分数的用意旨在让学生结合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小数, 从而知道是把“1”平均分成多少份, 然后再取其中的几份.

3. 平均分找准位置

学生根据上一步化成的分数, 在数轴上找相对应的点.

二、关于“根据描述写小数”教学的想法

在教完“数位顺序表”后, 一般都会安排这样的习题:

(1) 一个数的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4, 其他各位上都是0, 这个数是 () .

(2) 用0, 0, 1, 2这四个数字和小数点按要求写小数: (1) 整数部分是0的三位小数; (2) 只读一个“零”的两位小数; (3) 一个“零”都不读的一位小数.

这样的题目学生拿到手以后一般都不知从哪入手, 原因是对数位顺序表和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没有熟记于心.这样类型的题目应该先确定最高位和最低位, 然后再往每个数位里进行填空.比如第一题, 最高位是十位, 最低位是千分位, 所以小数写出来应该是___ ____.____ ____ ____, 然后再往里填空, 写成4___.4___4, 最后再将中间空余数位上的0补上, 写成4 0.4 0 4.第二个题目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答题.

三、关于“小数的大小排列”教学的想法

小数的大小比较中有个比较典型的题目就是排列几个小数的大小, 而这样的题目看起来很容易, 但每次做起来学生出错的都比较多.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比较整数部分, 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 就再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 从十分位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 , 我在班上和学生探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比较的时候可以减少错误率?最后我们讨论出将所有比较的数竖着写, 而且要数位对齐, 然后再按照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这样既清楚又方便比较.这种方法试行下来, 学生的作业错误率明显减少.

篇4: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一、前置之“实”

近年来,全国习作检测中非常关注实用性文体,而建议书就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对于高段习作的目标描述非常清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尤其是对于建议书的讲评,前期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把综合实践前置,通过调查积累素材。学生可分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保存下来,把素材积累得殷实。

为了便于在评改课时可以聚焦内容的修改,而不必关注文体格式上的修改,我通过微课教学把建议书格式前置,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明确格式写法,并自主完成习作,根据学生实际反馈制定评改要求。

二、评改之“用”

在习作讲评时,结合综合实践积累的资料,引导学生用“说明方法”将“现象”部分描写得更加清楚、具体;用“三维法”引导学生将“建议”部分修改,体现它的价值。最终使学生会用建议书,提升习作能力。

【目标定位】

依据教材目标:新课标中对于高段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学写建议书等常见应用文,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而建议书的内容,主要是写清楚调查的现象,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另外,《新课标》也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依据前置反馈:通过前置性习作的批改发现,全班学生普遍没有把调查得到的污染现象写具体、清楚;另外,之后提出的建议部分,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的建议没有切合实际,价值无从体现。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转换,产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乐于修改习作。

2.通过前置素材对比,会利用说明方法将“调查现象”写清楚、具体。

3.通过范文引导,学会按“三维”法将建议修改得切合实际。

【案例描述】

一、实践调查,框定格式——“综·式”前置

1.明确主题,实践前置——收集资料

为了便于聚焦评改目标,我把本次主题确定为写一则“污染环境”的建议书。

师:在我们确定了主题之后,再来看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在写建议书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1:需要进行关于“污染环境”的现象的调查,然后才能把调查到的现象写清楚。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分工的讨论,最后完成分工表格,明确各自的分工。

学生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明确分工,并在双休日进行实地调查,并最终积累相关的文字、图像资料。

2.微课导学,格式前置——明确格式

教师制作微课,让学生明白前置学习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的写法。

(1)建议书的内容

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2)建议书的步骤

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建议书的格式

标题;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3.习作前置,一稿批改——了解学情

教师关注学生的习作内容,反馈得出:调查现象部分,学生普遍没有写清楚、具体;而学生提出的建议,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治理的途径也没有明晰。

生1:近期以来,某地的大气污染很严重,这是因为大量的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才造成现在的大气污染,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会造成我们呼吸困难,导致人们中毒死亡。(评:现象简单)

生2:近期,某地正在进行污水管道的改造,很多挖掘机在路上穿行,使得道路破裂,黄沙漫天,道路旁的树木枯死,甚至许多沙石倒进河流,污染了整条河。(评:整个现象描写清晰)

生3:最根本的一点是普及环保意识,只有人类具备环保意识,上述的建议才能顺利实施,地球才能转危为安。(评:怎么普及没有写出来。)

二、聚焦要点,方法领航——评改“依法”

1.基于素材,说明具体——聚焦“现象”

(1)角色转换,阅读习作——发现要点

师:既然建议书是写给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的,只有采纳了你的建议,才能体现出你的建议书的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来角色转换一下,假如你来做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看这两份建议书,你会采纳哪一份?

教师出示学生的两份建议书。

学生评选——全部都选第一篇。

师:为什么大家都会选择第一篇?

生1:它的污染现象描写很具体,第二篇很简单。

生2:它的现象的描写很清楚,不是很笼统的。

生3:它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生4:它的建议很切合实际。

……

师归纳:对比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篇建议书要被相关部门采纳,体现出价值,就必须把这两块的内容写好才行。

(2)聚焦“现象”,对比阅读——领悟“说明”

教师出示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

师:我们来聚焦这份关于水污染的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你觉得好在哪里?请画一画相关的句子,或者圈一圈词语,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阅读,并批注。

生1: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河水污染的范围写具体了。

生2: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把河水污染的后果写清楚了。

师:以小见大,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呈现出来,更能带给人震撼,直刺人心!

生3: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污染程度形象写出来了。

师:打了比方,更加形象地写出了污染的严重。

生4:小作者做了一个假设,把后果写清楚了,更使人体会到了后果的严重性。

师:这样一个假设,把可怕的后果揭露了出来,怎么能不发人深省,不采纳你的建议呢?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如何才能把这一现象写得震撼人心,体现出价值?

师归纳:可以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做假设等说明方法来具体、形象地描写调查得出的现象。

(3)结合素材,修改“现象”——运用“说明”

师:我们再来看这则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老师把与之相关的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图片,都在课间上呈现了,请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这份建议书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清楚、具体些。

学生进行修改——教师结合范例中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说明“实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己前期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自己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加清楚、具体。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2.范文引领,“三维”思考——聚焦“建议”

(1)研读分析,明确要点——切实可行

教师出示下水文。

师:我们来自习研读,看看老师的建议部分,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生1:提的建议很具体。

生2:提的建议很切实际,没有异想天开。

师归纳:是的!要想被相关部门采纳你的建议,那么你的建议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2)交流体会,引出方法——体悟“三维”

教师出示下水文,引导学生发现提建议的方法。

师:老师的建议提得好,好在哪里?

生1:针对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来提的。

生2:针对实际的生活需要来提的。

生3:建议的实施过程很清楚。

师归纳:原来建议的有效与否,我们可以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三个维度去衡量。

(3)范例交流,修改“建议”——试用“三维”

教师出示一份建议提得不切实际的建议书。

师:同学们,这份建议书提的建议不是很好,请大家根据“三维”法,从实际去思考,帮助修改一些建议。

学生交流修改的建议——教师根据“三维”法,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运用“三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修改自己的建议部分,以使自己提出的建议更有价值,也能让相关部分予以采纳。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教学反思】

一、前置之“实”

1.调查前置,积累素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习作的素材,学生的习作将毫无深意。建议书更是如此,需要大量的实践调查,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基于此,我才把调查现象前置,积累了习作素材,文字或图像,有图有真相,使之后的评改不是空对空,而是有针对性地修改。

2.格式前置,聚焦写法

新课标指出:“习作,其实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因此,不应该框定学生的思维和习作的内容等。而前置性习作能真正体现这一理念。但是,建议书却有自己的文体要求,如:调查主题、书写格式等。只有在学生明确格式写法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写出一份自己的建议书。把格式的教学前置,教师在讲评时,就可以节省时间,对建议书的内容集中进行针对性地讲评,引导学生用适用的写作手法来写这两块内容,提升建议书整体的质量。

二、评改之“用”

习作评改的成败,很大部分取决于要点是否突出,有没有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抓要点,进行重点攻坚,把讲评落到实处,达成评改目标,而不是泛泛之谈。通过学生前置习作的反馈,我发现本班学生写建议书的难点其实就在于两点:调查现象描写得具体、清楚和提的建议切实有效。因此,我在讲评时就紧紧抓住这两大难点去突破。结合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我梳理出突破这两大难点的方法:把现象描写得清楚、具体,可以运用说明方法,使之具体生动;把建议提得有效,主要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几个方面去思考。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前置收集的资料紧密结合,根据实际,把这些方法渗透在学生的交流评改之中,达到讲评的实效,学生习得了习作方法,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课后之“思”

篇5:五年级上册第四组习作指导

一、老师告诉你今天习作的内容是:“生活启示录”。

二、老师给你一些写作提示:

本组的几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如《钓鱼的启示》中,作者写道:“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的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和同学们交流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再抄下来,作为自己的“生活启示录”。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同学交流其他方面的学习收获。

三、老师帮你进入写作状态。

1、打开思路。

(1)从写作的角度看,“生活中的启示”是指你从生活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这里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学习中、读书中、看电视中、听音乐中、实验中、观察中„„

(2)引起我们思考的、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我们从中得到启示的,可以是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一本好书、一篇报道、一张照片、一次活动,等等。

2、习作命题。可以直接以“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为题。如果能在“小事”、“格言”、“漫画”前加上一个词,形成诸如“一件()小事”、“一句()格言”、“一幅()漫画”这样的格式,则更好。要是用“()的启示”,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来命题,也很不错,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

3、写作要求。一要写清事实(什么事情、哪句名言、什么漫画„„),记事要注意写清过程;二得写明白从中得到的启示。

四、老师和你一起观察体验生活。

小朋友:写“生活中的启示”这此作文,应该如何呢?

武老师:生活中有一些平凡的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道理。大到学习活动、小到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小事情,都可以是本次习作的素材。关键是你要会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能够抓住别人看不见的道理来写。观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事情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事情的起因和经过,更要注意观察事情的结果。

2、要把事情的过程观察完整。

3、要突出观察事件的重点。

4、要注意思考事件所揭示的意义。

五、老师和你一起写“生活中的启示”。

〈一〉写好这次的作文,首先你应该在观察小事的过程注意思考深意。

1.提高认识水平,训练从小事中发现深意的眼力。认识能力要靠平时的学习。向书本学习,从所学的课本中、各种课外读物中学习,提高认识能力;向社会学习,对社会的各种现象加以分析,取得正确的认识,提高认识能力;向家长、老师、周围的人学习,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取得正确认识,提高认识能力。

2.遇事动脑想一想,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本身蕴含的深意。观察要做个有心人。做有心人不仅仅是注意周围的事物,更重要的应该是尽可能深入地想一想,多问几个“我明白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努力锻炼出一双发现生活美的好眼力。〈二〉要把一件事情叙述完整。

(1)一般来说,一件事情总会有起因,经过,结果等几个部分。我们在具体描述的时候,要注意叙述事情经过的全过程。事件的开始怎样,后来怎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最后又怎样等等。要重点叙述事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2)要注意分清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发展变化的,是按地点变化的顺序来观察,还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观察,还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观察,还是按静动的顺序来观察等等,要有条不紊。

(3)要注意叙述事情的开头和结尾。事件的开头,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气氛、活动场面等等;事件的结尾,要注意事件的结局、变化等等。这样观察后的事件,写起文章来才会完整。〈三〉我们应该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要写好事件的细节。在观察中注意那些细小的动作、情节、景物等。

细节主要的有两类,一是行动细节,二是心理活动细节。要想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把事物写得生动逼真,就必须要具有体物入微、纤毫毕现的观察事物的功夫。

1、行动细节。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的一段: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岸堡,两眼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在这里,作者认真描述了董存瑞的一处生活细节,用了‘瞪、跑、说’等一连串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董存瑞的坚决杀敌之心。一下子就把董存瑞写活了。”

2、心理活动细节。心理活动能够表现人物激动的心情。描写人物的激动心情、同样是为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在《一个苹果》一文中,当连长在“让苹果”和“吃苹果”之后。心里特别激动,作者是这样观察这一细节的: “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的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阶级友爱的战友同的关怀激动着,迸出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六、老师和你一起写开头。

本次的作文,是先叙事,后写启示。所以,文章的开头,与我们平时写的叙事的记叙文一样。你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写的。

七、老师帮你写结尾。

这次文章的难点就是要写好结尾。这里结尾,应该根据前面所叙述的事例,水到渠成地得出一个道理。写出你明白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把你自己想到的内容,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如,1、“通过这次爬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都要掌握方法。这样,事情就能成功。”

2、“啊!吹泡泡活动,你是我们小学生活中最鲜亮的一页,是最生动的音符,是最开心的时刻。吹泡泡吹出了欢乐,吹出了情趣,吹出了开心。”

八、老师帮你列写作提纲。写好这次的作文,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把文章分成两部分来写。

第一部分写因:具体叙述一件事情。

第二部分写果: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

具体思路是:

因(具体事情)→结果(启示)

这一个章法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叙述的事件——因,后面的结尾是由前面的原因产生的结果——受到的启发。

因:这里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指的是具体的事例。可能是一件事情,也可以是两件事情。在叙述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写生动写有趣。

果:这里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或是作者要说明的道理,或是事件本身所包含的哲理。这里不是指事情的结果。而是指事情的意义,文章的主题。

九、优秀习作请您欣赏。

爬竿的启示

第二节是体育课,张老师宣布说:“这一节体育课,我们进行爬竿测验和练习。”我吓了一跳,因为我看见别人爬过,我不敢爬,怕自己摔下来。我正想着,张老师已经宣布爬竿开始了。

还好,第一个不是我而是叶枫。他像一只猴子,敏捷地纵身一跳,两手紧紧地夹住竹竿,蹭蹭地往上用力蹬,一眨眼的工夫,就爬到了顶端,同学们用赞许的目光望着他,尽情地为他鼓掌。我心里想:“在一个班级里,他能爬上去,我怎么爬不上去呢?”

终于轮到了我,我信心百倍地往上一跳。两手交替着往上拉,两腿夹住竹竿。当两手向上一拉时,我的身子一缩,两腿往上一抬就紧紧地夹住竹竿。这样,我一下一下地,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了半空中。哎,真可惜。我的力气已经没有了,不想再往上问了。

我停在半空中,呼哧着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地向旁边一根竹竿望去,忽然眼睛一亮,只我的好朋友陈旭也和我爬得一样高了,虽然他头上的汗一个劲地往下流,但是他还在艰难地蠕动着自己的身体,使劲往上爬。

一下子,我也来了力量,学着他的方法,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儿往上拉,两腿再夹着竹车用力往上蹬。我鼓励自己,不要灰心,一定会爬上去的„„我的两手通红。近了,更近了„„我顽强地两手用力一拉,腿一蹬终于爬到了顶端。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在我耳边回响。

通过这次爬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都要掌握方法。这样,事情就能成功。找优点谈体会:

本文的小作者具体地叙述了第一次爬竿的经过。文章中的人物的动作的描写和心理描写都很好。写人物动作,“他像一只猴子,敏捷地纵身一跳,两手紧紧地夹住竹竿,蹭蹭地往上用力蹬,一眨眼的工夫,就爬到了顶端„„”“我信心百倍地往上一跳。两手交替着往上拉,两腿夹住竹竿。当两手向上一拉时,我的身子一缩,两腿往上一抬就紧紧地夹住竹竿„„”;写心理活动,我心里想:“在一个班级里,他能爬上去,我怎么爬不上去呢?” “我鼓励自己,不要灰心,一定会爬上去的„„”结尾不仅写出了事情的结果,还深刻地揭示的文章的中心,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信心,都要掌握方法。这样,事情就能成功。

传电话游戏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们班做了一次有趣的游戏——传电话比赛。比赛开始了,每组的第一位同学走到讲台前。认真地看了老师写在纸条上的一句话。我们组的朱文洁可真够机灵的,看好后立即回到座位上,迅速贴着我的耳朵,轻声说:“小良赶着一群羊,半路遇到狼”我立刻转过身去,对着孙治耳朵把这句话说了一遍。孙治也转过身去„„话,一个一个往下传。看着同学传话,我。心里可高兴了,因为我们组传得最快。没问题,我们组准得第一。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把传的话写在黑板上。“小孩感到身上一阵凉”。别的组的人也分别写上“小羊赶跑了一群狼”“小强赶上天气凉”“用枪打死一只狼”„„六个小组六个样。

当往黑板上写的时候,教室里格外安静,只听到同学们的喘气声和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当看到黑板上写的每句话时,教室里可开锅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有的前俯,有的后仰,有的笑出了眼泪,有的笑得直喊肚子疼,还有的—„•随着全班同学开心的样子,我也禁不住笑了出来。全班同学大笑之后,我认真地想了想。古人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你差一点,我差一点,传到最后,面目全非。可见,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否则要闹出笑话来的。

找优点谈体会:

篇6: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一、概述

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除了人、山水风光、名胜古迹外,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有的同人相距很近,就生活在人的周围,如:鸡、鸭、鹅、小狗、小猫等等这一类常见的小动物,还有的同人相距较远,如天上的小鸟,水里的鱼儿,山中的野兽等等。作为活泼好动的你,作为对什么事物都想探究的你,肯定会有许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你对小动物的了解和理解,写下来,就是一篇写动物的文章。

作为动物,它绝对有自己显著的外形特征和独特的生活习性。那么,我们在描写小动物的过程中,就要紧紧抓住这两点,花大力刻画。在字里行间还要注入自己的感受,如喜爱、启发等等,把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鲜明地表达出来。

在小学课本中关于小动物的范文有几篇。《翠鸟》、《猫》、《麻雀》、《蟋蟀的住宅》、《燕子》等。一般把小动物赋予一点人的思想感情,文章会显得更加的活泼生动。比如,《猫》、《麻雀》、《蟋蟀的住宅》这几篇作品都具有这种手法。我们家的猫有些顽皮、可爱,老麻雀有母亲一样的举动,蟋蟀会弹琴、做房子。

二、方法指导

1、写外形

一是要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可以写小动物的静态,也可以写动物的动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

二是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

三是要按顺序写: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

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用好“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有感情、情绪,这要靠我们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我们对动物的感情。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写动物的关键是两个方面: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外形的描写重在写清动物的外在形象:如体积、重量、颜色等等方面,关键是要具体、形象、生动,可以适当使比喻、拟人等手法。

生活习性,重在写清楚动物的吃、住、行等方面的特点。

范文:

我发现了蚂蚱的奥秘

夏天,在碧绿的草地上,在鲜艳的花丛中,都能看见一个个绿色的灵巧的身影在跳跃,那便是蚂蚱。

每当看见蚂蚱,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许多问号:蚂蚱那双摆动的触角是干什么的?蚂蚱怎样呼吸?蚂蚱后腿上的锯齿是干什么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在一个星期天,我捉来几只蚂蚱做了观察和研究。

神奇的“小雷达”

我捏起瓶子里的一只蚂蚱仔细观察起来。嗯,瞧那触角不断地“胡乱”摆动,好像在抗议!我用手指在它眼前来回摆动,它的触角也跟着来回摆动,就像一个小雷达,不住地在跟着目标转。这样,我初步断定蚂蚱的触角是用来做探测前方有没有障碍物的。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个结论,我做了实验,我把蚂蚱放在桌子上,那蚂蚱便逃命似地跳起来。在桌上,我拿了块橡皮堵在了它的前面,蚂蚱来了个急刹车,那双雷达般的触角不断地来回摆动,然后,绕开了那块橡皮,继续跳起来,噢,原来蚂蚱的触角真是用来探测前方有没有障碍物的!是架神奇的“小雷达”!

长在肚皮上的“鼻子”

我又捏起瓶子里的一只蚂蚱,瞧它,张牙舞爪地向我示威呢!我轻轻按住它的脚,仔细研究起来。我在它的头部找来找去,咦,怎么没有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我捏着蚂蚱傻了眼。那蚂蚱摆动着触角,好像在嘲笑我:你这个笨蛋,我难道会没有鼻子?我猛地想起,噢,好多昆虫都不是用鼻子呼吸的!像蚊子是用头上那两根茸毛似的触角呼吸,飞蛾是张开翅膀呼吸……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便又仔细地观察起蚂蚱的全身。啊,终于发现它那肚子上两侧各有五个很小的圆孔,我激动起来,这是不是它的呼吸器官呢?为了确认,我端来一小盆水做了实验:我把蚂蚱的肚子部分按在水里,看它会不会闷死。果然不错,那蚂蚱得意的样子消失了,它的腿使劲地蹬着,显得十分惊慌。过了五六分钟,蚂蚱的腿渐渐垂了下来,触角也不动了。我捏起湿淋淋的蚂蚱,用指头弹了它几下,蚂蚱纹丝不动,已经停止了呼吸。哈,我十分兴奋,原来蚂蚱的鼻子长在肚皮上!

聪明有趣的“运动员”

蚂蚱在草地上称得上是跳跃运动员。它的后腿很特别,分为三截,第一截粗壮有力,第二截很细,第三截又短又细,并且还长满了细密的锯齿,我用手摸了摸,嗯,还挺钩人的呢!那么,它为什么会跳得又高又快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又把蚂蚱带回了那块大草地,把它放在草地上面,观察它的跳跃。蚂蚱在大草地上一蹦一跳。随着微风的吹拂,阳光的照耀,草叶上闪着一道道亮光,蚂蚱越跳越快,我又用手摸了摸草叶,啊,又光滑、又柔和,可蚂蚱居然能在上面行动自如,一次也没有从草尖上跌落下来,看来,这脚上的锯齿是用来增加摩擦力,稳定自身的!哈!这蚂蚱真是一个聪明有趣的“运动员”!

啊,通过观察和研究,我知道了蚂蚱不少的奥秘。一个小小的蚂蚱就有这么多有趣的奥秘,那大世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喽。我一定要多学科学,探索那神奇的大千世界!

篇7: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指导

开卷有益

习作要求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辩论结束后,请以“记一次辩论”为题,写一写这次辩论的经过,也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

习作方法

1.叙述时要有重点、有条理,精彩的地方要写具体,同时要写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注意语言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佳作欣赏

记一次辩论

今天下午,五年级(7)班这个大集体中,洋溢着紧张与凝重的气氛。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班这个时候正进行着精彩的辩论赛——“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

铃声响起后,中队长张紫荆宣布:“五年级(7)班‘开卷有益与开卷未必有益’辩论会现在开始。”顿时,台下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似乎打破了教室里凝重的气氛。接着,张紫荆宣布这次辩论会的要求:“本次辩论会的话题是‘开卷是否有益’,正反双方围绕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双方要相互尊重,做到以理服人,切忌蛮横无理。”

张紫荆的话音刚落,正方代表一辩杨婉玉开始自己的演讲,她首先强调己方的观点“开卷必有益”。接着,她又说明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强调了书是每个人的“长生果”,并且引用了伟人的事例。杨婉玉的演讲一停,顿时引起了正方的啧啧赞叹,仿佛一个个打了胜仗的士兵。

尽管如此,但反方代表毫不示弱,反击首先由反方一辩刘宇涵开始,她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她列举了当前的种种现象:一些青少年看了武侠、言情之类的书走火入魔,荒废了学业,还有人因看了不健康的书刊,非但没有做到“开卷有益”,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紧张的气氛被打破了,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辩论得非常激烈„„

最后,还是史老师收的场,强调出“开卷有益”,但必【点评】

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小作者以流利的笔锋,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详细地交代了这次辩论赛的经过,并在结尾表达了他对这次辩论赛主题的看法,点名正题,语言简洁。

须开“益卷”取其精华。,开篇介绍辩论会的主题。

交代辩论会的要求。

正方代表理由充足。

反方代表不甘示弱。

篇8: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1. 梳理生字难词, 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巩固难读字、难写字、形近字。

2. 紧扣单元主题, 讨论课文分别“观察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3. 聚焦重点句段, 体会问句在文中的作用, 研究作者如何由“观察”引出“发现”。

4. 回放单元习作, 通过找一找、添一添, 在习作修改中用好问句。

【教学过程】

一、链接学习起点, 梳理字词

1. 呈现单元生字表, 将学生自主复习时认为难读的字显红、打点。

(1) 指名读读这些字, 随机正音。

(2) 同桌互读, 评价。

2. 回顾单元词语表, 将学生自主复习时认为难写的词加以统计, 并以柱状图呈现。

(1) 聚焦书写难点——“大概”。 (全班17位同学认为这个词难写) 交流写好“概”字要注意什么。

(2) 依次呈现另外五个词语, 随机交流要注意的笔画。

(3) 现场听写词语。

(4) 校对、反馈和修改。

小结:碰上这类难字要“多用眼睛看一看, 多动脑筋想一想, 看得清, 想得明, 字词自然记心间”。

3. 呈现园地中“我的发现”, 辨析几组形近字。

(1) 同桌互读, 相互正音。

(2) 聚焦较难的两组词, 说一说它们的不同处。

干燥急躁分辨辩论

(3) 尝试编口诀识记。

(4) 完成练习, 校对。

(设计意图:有效的复习前测学习单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 准确把握课堂起点。教师根据学习单调整教学内容, 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让复习更有针对性。学生通过复习单作课前自主梳理, 对复习课知识点有提前的了解, 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将更加投入。有效的复习前测学习单起到变课堂“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的作用。)

二、紧扣单元主题, 复习句段

1. 呈现单元导语, 聚焦单元主题。

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 都有着无穷的奥妙。让我们认真阅读本组课文, 一起去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我们还要留心观察, 看谁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2. 围绕自主复习单, 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梳理情况, 交流四篇课文分别写“谁观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启发点拨: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和“发现”有序地写出来的?

3. 聚焦课文问句, 发现语言规律。

举一:聚焦《花钟》一课中的问句。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原来, 植物开花的时间, 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a. 去掉语段中的问句读一读。

b. 感受问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c. 体会疑问词在句中的作用。

反三:合作找出另外三课中的问句, 在文中做出标记, 圈出疑问词, 读一读, 体会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完成小组合作单。

(设计意图:观察总是和提问联系在一起的。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善于使用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 以这个为学习的切入点, 通过找问句、读问句、圈疑问词, 体会作者在问中思考, 感受问句在文中的作用。既加深了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又学习了语言表达的形式, 得意兼得言。

考虑个体差异的实际, 该环节采用四人小组协作完成。小组分工减轻了个体学习负担, 小组互助促进全员参与, 提升了学习热情。每个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在自主学习中思考, 在合作学习中感悟, 在探究学习中成长。)

三、回放观察日记, 修改习作

1. 呈现学生习作一, 找找文中有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思考。

我们的面前摆着三样物品:杯子、棒子和鸡蛋。我心想:这三样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呀?我刚想完, 老师就宣布了“: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实验正式开始, 老师先把鸡蛋放入水中, 然后往杯子里装水。可是, 鸡蛋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我心想:是不是该往里头加点盐才有效果呀?我正这么想着, 只见老师就往里面放盐了。

交流问句, 感受它们在文中穿针引线的作用。

2. 呈现学生习作二, 为它加上合适的问句使文章更流畅。

可是等了好半天, 鸡蛋还是没浮起来, 水也变得浑浊了。我们又放了许多盐, 哇!鸡蛋渐渐上升了。我们欢呼雀跃起来。

交流汇报。评一评, 谁补入的问句更好?更能引发思考?

3. 修改自己的习作, 展示交流。

篇9: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43-02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以下,笔者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实际及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单元习作素材。

一、明确习作要求

教育家埃德加·富尔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而且是“学会怎样学习”。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在五年级开始实施“半开放”的习作教学方式,通过教给学生自读自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掌握打开习作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在新学期拿到新课本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浏览课本,看看课本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要学习多少个生字词,要写几篇作文,作文的总体要求是什么。这样,学生对课本有了整体的印象,对整个学期的习作要求也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在教学每个单元的课文前,笔者会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的内容,明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再带领学生浏览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要求等内容,并引导学生按照习作要求做好收集习作材料的准备。

二、深挖教材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笔者在阅读课上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这些例子中积累语言,打下作文基本功,使每一篇课文都能读得进、记得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运用到作文中去。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一文时,由于文中作者的经历与学生实际离得比较远,于是,笔者在本节课中运用了谈话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到现今社会阅读的便利,以此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窃读”的感受。经过对比,学生明白了要更加珍惜读书机会的道理。学习课文后,学生写出自己的读书经历更具真实性。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笔者布置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季羡林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外,笔者还介绍了访谈录的写法,并让学生在课后当一次小记者,把访谈的笔记整理出来。学生采访兴趣很浓,有的采访了自己的家人,有的采访了小伙伴,有的采访了老师,还有的采访了本地名人,大家都收获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课文《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笔者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并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写童年趣事,学生的习作趣味横生,有的写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有的写抓泥鳅,还有的写砍柴等。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实话实说”的环节,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自己最喜欢哪种评价及原因。“实话实说”环节结束后,笔者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对我的爱》,大部分学生都能回忆成长中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有慈祥的母爱,有严厉的父爱等,文章写得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清晰。可见,深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能够逐步降低单元习作的难度。

三、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也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手段。笔者引导学生阅读与单元习作有关的文章,并制作一本“采蜜集”作为读书笔记,以收集文章题目、作者、主要内容、文章思路、好句佳段和读后感等,从中汲取精华,增强素材积累。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习作,要求学生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在教学这组课文前,笔者带领学生阅读导读内容,明确本组课文的主题,再关注口语交际以及习作要求,然后让学生在课外多阅读反映人间真情的书籍,观看相关电视节目等,还向他们推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等系列书籍,并利用班会开展《今天是我的生日》主题演讲会。学生通过演讲会感谢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爱、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在演讲会结束后把心得、感受写下来。这样,学生写起相互关爱的事情时思路就开阔多了,有的写同学的关爱,有的写老师的关爱,有的写父母的关爱,有的写邻居的关爱等。

四、利用课前五分钟

俗话说“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学生之间常常进行说话练习,写起作文来自然有话可说。因此,笔者在每次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根据单元口语交际训练及习作要求,通过辩论、对话、讲故事、演课本剧、即兴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理地具体讲述。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模仿不同的人走路的姿势,再分别让学生演一演,其他学生猜一猜。学生有的表演老奶奶走路,有的表演醉汉走路,有的表演调皮的小朋友走路等。还有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感人的事,笔者同样让学生观察模仿他人的文明行为在课堂上演一演,让其他学生猜。学生有的表演主动捡果皮,有的表演扶起摔跤的小朋友,有的表演给闹钟换电池等。学生在表演和猜测中积累了不少习作素材,写下了一篇篇生动活泼的习作,如一位学生的习作如下。

今天,我刚走进教室,贝贝匆忙跑过来问:“楚楚,现在几点了?”我低头看了看腕上的手表,说:“现在是七点四十分了。”“明白了,谢谢。”说完,贝贝稳稳地站到凳子上。我问:“贝贝,你在干什么?”“我在给闹钟换电池呢。”“我来帮帮你吧。”贝贝高兴地说:“好啊。”贝贝小心翼翼地用双手取下墙壁上的闹钟,然后左手拿住闹钟,右手打开电池盖,把旧电池取出递给我,又从衣服口袋拿出新电池换上去,闹钟又“嘀嘀嗒嗒”地响了起来。贝贝又小心翼翼地把闹钟挂到墙壁上。“歪了,歪了。”我说。她整调了一下闹钟的位置,终于把闹钟摆正了……

总之,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学生的习作将成为“无米之炊”“无根之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收集习作素材、拓展习作思路,这样,高年级学生要写好单元习作就不再是件难事。

篇10: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优秀习作篇

岁月的潮水不断地刷新着我的记忆,许多人和事都在不断的刷新中渐渐逝去,但惟有那一段回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我一向学习较好,可记得九岁那年,我第一次考了个B,内心实在受不了了,回家扑到床上便失声痛哭起来。妈妈劝我出去透会儿气。但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也就没有听妈妈的话。半小时后,我终于极不情愿地走出了家门。我突然听见脚边有窸窸窣窣的声音。于是低头一看,是一条黑线,会动的黑线!我擦了擦挂着泪珠的眼睛,蹲下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我心里更难受了,心想:我这次考得不理想,它们还在这儿动来动去的,像在嘲笑我似的,我要戏弄戏弄它们!

于是,我便把一根粗树枝放在它们面前。这对蚂蚁来说可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我本以为他们无论如何也过不去,但令我无法相信的是,半个小时后,他们竟然没有借助任何外来的帮助“翻”过了这座“大山”。我不甘心,又制作了一个在我看来他们几乎没有办法穿越的困难,一条“河”——把水倒在土沟里。但是这次还不到半小时,他们便穿过了这条“大河”。这令我万般惊讶,它们是如何拥有这种力量的?我陷入了沉思……

这虽然是一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令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应该向蚂蚁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就算困难再大也要勇于面对,不要灰心丧气,更不能轻言放弃。

一事给我的启示

在我记忆的图画中,有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慢慢淡忘,唯有一事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

前些日子,我家窗外的百花开了,她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她们真是太美了,美得让小草像绅士一样想挽起他们的手,和它们一起跳舞;美得让过路的行人都伏下身来赞叹她们的美貌;美得让看着窗外的小姑娘,仅仅把目光停留在她们的身上……于是,我迷上了种草养花,苦苦哀求爸爸给我买一盆花。

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爸爸终于同意给我买一盆花。“鲜花和人一样,也需要别人的照料,你想拥有她的美丽,就要对她负责。你保证能照顾好她吗?”爸爸问我。我信誓旦旦地保证:“我一定会照顾好她的!”

周末,爸爸带着我到花卉市场买了一盆中意的小花。爸爸要求我认真观察小花生长的过程并记录,按时给她浇水施肥。

最初几天,我非常兴奋。每天按时给花儿浇水,并按照阳光的照射不断地移动花盆的位置,让花儿多吸收阳光。还拿出小本子,在上面记一些只有我自己知道的符号,记录着花卉生长的样子。爸爸对这一切很满意。慢慢的,最初的新鲜劲过后,我给花儿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好几天都被我遗忘了,也不做记录了,似乎把养花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结果,小花慢慢地枯萎了,叶子也开始泛黄,几天过后,眼看就要枯死了。

一天吃过晚饭,爸爸把我叫到阳台上问我:“这些天你给花儿浇水了吗?”“没有,我忘了。”“为什么忘了,买花时谁承诺要照顾她的?”我低下头,无法回答爸爸的追问。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做什么事情要有始有终,承诺过的事情一定负责到底。这盆花相当于你一样,如果你有了缺点,有了不足我们对你不管不问,任由你发展,那是对你不负责任,花和人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精心培养,才能健康成长,开出美丽的花儿。”听到这儿,我感到非常惭愧,觉得对不住眼前这株小小的生命。

从那以后,我每天按时给花儿浇水,让她晒太阳,并隔一段时间给她施肥,不久小花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而我,也因这株美丽的花儿,养成了做事善始善终、负责到底的好习惯。

一事给我的启示

我在生活中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大多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忘,但是那次学跳绳的经历,却使我至今记忆深刻,受益匪浅。

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还不会跳绳,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面子上实在是过不去。于是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开始了艰苦的练习。开始我的反应还有些迟钝,手脚配合的不好,总是绳子来了不跳,要不就是绳子还没来就跳,这也就是我在幼儿园别人都会跳,就我不会的原因。因此我就开始尝试连三岁小孩都会的特别跳法。

这个特别跳法,就是先用两手把跳绳甩到面前,再跳过去。就这样一分钟……五分钟……

十分钟……

半个小时……练了整整一小时!我已筋疲力尽,双脚和双手都在疼,然而我就是坚持不懈,就是不放弃。正是凭着这股永不言败的信念。我的跳绳慢慢可以跳一个,两个、三个……直到我可以一口气跳十个。我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因为我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了自己最弱的一项体育运动。

现在,我已经能一口气跳很多个了。你可能想象不到,让我坚持下来的,竟是那不想被别人嘲笑的面子。

通过这事,我不仅学会了跳绳,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向着一个目标前进,有信心,有勇气,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一事给我的启示

生活,是那么美好,它像一支摇篮曲,像一个透明的梦,更像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花筒,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深刻启示。生活中,事事超拔如星斗,而那次下五子棋的经历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闪烁在我的记忆中。

前几天,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下着五子棋,爸爸冥思苦想后终于又走了一步棋。棋子落地,他喊了一声:“我去下卫生间。”便急匆匆地跑开了。我独自盯着棋盘,想着战胜他的办法。脑海里蹦出了一个又一个办法,但都被我否认了,直到最后,我终于想出了一步妙棋。我得意地笑了一声,自信地将一颗棋子摆在棋盘上,然后就开始幻想爸爸输棋后脸上会有怎样“痛苦”的表情。想着想着,我不禁大笑了起来。

这时,爸爸从卫生间回来了。他盯着棋盘,似乎在想什么坏点子。过了一会儿,他小声对我说:“你多下了一颗子啊!”我心想,绝对没有,便喊道:“不可能!”但我还是犹犹豫豫地伸手准备拿走一颗棋子。这时我的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抬着头,喊:“不能拿,反正你没多下,拿了就赢不了了!“另一个则跺着脚,理直气壮地说:“还是拿走吧!即使输了也留下个诚实的美名。”

正在我犹豫不决时,爸爸数了数棋子,说:“我下了12颗,你下了11颗,你没多下。”接着又语重心长地说:“在事实没有明确前,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自己的立场。在生活中,能坚持自己的方向,并持之以恒地追求下去,才能够获得成功!”

一事给我的启示

生活,是那么美好,它像一支摇篮曲,像一个透明的梦,更像一个千变万化的万花筒,给我留下了无尽的深刻启示。生活中,事事超拔如星斗,而那次下五子棋的经历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闪烁在我的记忆中。

前几天,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下着五子棋,爸爸冥思苦想后终于又走了一步棋。棋子落地,他喊了一声:“我去下卫生间。”便急匆匆地跑开了。我独自盯着棋盘,想着战胜他的办法。脑海里蹦出了一个又一个办法,但都被我否认了,直到最后,我终于想出了一步妙棋。我得意地笑了一声,自信地将一颗棋子摆在棋盘上,然后就开始幻想爸爸输棋后脸上会有怎样“痛苦”的表情。想着想着,我不禁大笑了起来。

这时,爸爸从卫生间回来了。他盯着棋盘,似乎在想什么坏点子。过了一会儿,他小声对我说:“你多下了一颗子啊!”我心想,绝对没有,便喊道:“不可能!”但我还是犹犹豫豫地伸手准备拿走一颗棋子。这时我的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抬着头,喊:“不能拿,反正你没多下,拿了就赢不了了!“另一个则跺着脚,理直气壮地说:“还是拿走吧!即使输了也留下个诚实的美名。”

篇11: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指导

一、说教材

《父母之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内容。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进行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紧接其后的习作训练内容也是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与父母说说心里话。

二、说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明确写作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写作方法。

2、激发学生兴趣,找寻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教学难点:升华学生情感,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成习作。

四、说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全体学生通过朗读佳作,优美片段,讨论交流习作中的优点和缺点等方式参与习作。

五、说学法

1、先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内容和范围。

2、确定中心,抓住典型事例,突出父母之爱的伟大。

3、先说后写,写后再说,师生评议,查漏补缺。

4、参阅范文,学习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中心。

六、说教学过程

1.总结学生三分钟口语训练内容,导课。

教师板书:父母的爱

生齐读。今天我们习作的主题就是《父母的爱》。2.激情拓思。

(1)同学们回忆一下本组课文中哪些事让你感受到父母爱的伟大?(2)说说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的爱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3.顺学而导

(1)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1)清楚。(2)感人。随机板书写作方法(随机板书)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2)升华情感。(课件出示《游子吟》,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4.激励习作。

回顾自己回报父母的事。5.例文引领

出示例文,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学生习作。

六、说板书

父母的爱 生病

语言 学习

神态 饮食

上一篇:牛马如何变家畜作文下一篇:养兔基地管理制度--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