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林地采石情况调研报告

2024-04-11

区林地采石情况调研报告(通用7篇)

篇1:区林地采石情况调研报告

一、林地采石现状

㈠林地采石面积与分布情况

我区矿业开采企业在发展高峰时达到300余家,经过几次清理整顿,截止到XX年年底,全区矿产企业有39个联合体合计125家,年产量368吨。

㈡已停采的面积、分布情况

范文网

停采情况比较好的乡镇为××、××、××。

㈢正在开采的面积、分布情况

正在开采地集中在××、××、××。

㈣林地临时征战用审批情况

我区林地临时征占用审批严格按国家

二、林地采石治理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虽然已经多次调研制定森林植被恢复方案,但是就目前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存在以下的二个问题:

㈠采石场的管理需要多部门联动。

林业部门对矿区的森林植被恢复有管理权利,但是对采石厂管理必须依靠区政府,多部门互动协调,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的企业必须引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该类企业的生态破坏导致的森林植被恢复已经远大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让政府牵头,科学合理有序关停这类企业。

㈡矿区恢复植被难。

一方面是技术上,废弃矿区一般土壤稀少、没有水土保持功能、岩石分布广泛、坡度大,不具备植被生长的必备条件,如何治理大片的废弃矿区将是个很大问题,需要引进比较成功的分阶段治理、分不同坡度、分不同条件的山体扶绿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资金上,在矿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植被恢复,需要的资金是一般地段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采矿企业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远远无法弥补植被恢复的需要,如何筹措资金将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四、工作建议及进一步打算

㈠保护环境,进一步加大对采石企业的管理。

采石企业采石行为必须在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的管理下有序进行。区政府制定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科学利用资源方案,协调多部门联合管理,采取多样措施,对于现阶段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给予坚决的关停;对于不注重保护环境、生态破坏未予治理的企业给予处罚和限制,将保护环境、植被恢复的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㈡恢复生态,进一步加快矿区生态修复的步伐。

篇2:区林地采石情况调研报告

××区总体地质条件较好,采石业的兴旺对我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大量开矿造成植被的严重破坏,采矿过程中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每当暴雨来临出现山体滑坡,暴雨带着泥沙冲积再次破坏植被,山上冲下的石屑、石块,严重威胁到村民生活、生产,对周边的交通安全也构成威胁。承流带走的土块、石

屑,沉积湖底河流后影响湖河的蓄水调洪能力,同时采矿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没有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处理,导致“三废”污染当地生态环境,长此以往,矿山开发的经济效益将无法弥补生态恢复的资金需要,效益与生态俱将破坏。无序掠夺性开采行为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已受到我区广泛关注。

一、林地采石现状

经过调查统计:我区采石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引起了挖损及石漠化2类生态破坏。挖损总破坏面积969.13公顷,石漠化180.79公顷。其中生产矿中挖损破坏825.74公顷;闭坑矿中挖损破坏149.39公顷、土地退化180.79公顷。

㈠林地采石面积与分布情况

我区矿业开采企业在发展高峰时达到300余家,经过几次清理整顿,截止到2007年底,全区矿产企业有39个联合体合计125家,年产量368吨。

全区采石开采涉及开采面积17246.1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100亩,灌木林地面积1006.5亩,无立木林地5449.8亩,其他土地454.65亩。采石主要集中在××、××、××、××、××、××,相对比较少的乡镇是××、××、××、××。采石分布的范围、面积分别是:××街1862.15亩,涉及7座山体;××564.45亩,涉及5座山体;××716.25亩,涉及2座山体;××街1307.4亩,涉及6座山体;××2703亩,涉及18座山体;××街2438.55亩,涉及24座山体;××街1982.1亩,涉及27座山体;××镇272.55亩,涉及2座山体;××57.9亩,涉及3座山体;××216.3亩,涉及2座山体;××街5024.55亩,涉及8座山体;××镇100.2亩,涉及3座山体;××800.7亩,涉及8座山体。

㈡已停采的面积、分布情况

停采情况比较好的乡镇为××、××、××。

通过几次的整顿和矿区的分布调研,历年呈不断减少趋势,到2007年底,全区已停采的面积4811.4亩,分布在75座山体。分别是:××街530.1亩,涉及4座山体;××716.25亩,涉及2座山体;××街1307.4亩,涉及6座山体;××454.5亩,涉及10座山体;××街510.6亩,涉及15座山体;××街413.7亩,涉及19座山体;××镇272.55亩,涉及2座山体;××33.45亩,涉及2座山体;××62.85亩,涉及1座山体;××街440.7亩,涉及3座山体;××镇11.55亩,涉及2座山体;××57.75亩,涉及4座山体。

㈢正在开采的面积、分布情况

正在开采地集中在××、××、××。

截止到2007年底,正在开采的面积12434.7亩,分布在43座山体、12个乡镇。其具体分布为:分别是:××街5320.05亩,涉及3座山体;××564.45亩,涉及5座山体;××2248.5亩,涉及8座山体;××街1927.95亩,涉及9座山体;××街1568.4亩,涉及8座山体;××24.45亩,涉及1座山体;××153.45亩,涉及1座山体;××街4583.85亩,涉及5座山体;××镇88.65亩,涉及1座山体;××742.95亩,涉及4座山体。

㈣林地临时征战用审批情况

我区林地临时征占用审批严格按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占用征用林地审批管理规范》的通知要求办理。临时征占用林地时效为一年,对每家采石单位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2007年办理临时征占用林地手续的采石企业31家,目前已有7家截止,另有24家到今年6月31日截止。

二、林地采石治理情况

由于长期无序掠夺性开采,已形成采石迹地面积17235亩,其中造成重度破坏面积2150亩,中度破坏面积12383亩,轻度破坏面积2712亩。为了遏制林地采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一方面从资源开发保护利用方面入手,加强对采石单位的控制和管理,加大对采石厂秩序的整治力度;另一方面,多次组织专门人员对采石破坏山体进行调研,精心规划山林扶绿、森林植被规划,林业局于2007年5月组织进行了××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调查,制定了××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方案(主要目的与任务是查明矿区基本情况、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矿区开发引起的森林植被与生态破坏问题及危害种类、面积、分布状况;调查与评价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模式、恢复成本及效果;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测算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的相关技术经济指标,提出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建议。),为下步开展生态修复奠定基础。另外,配合××区对乌龙权环境大气污染破坏综合治理,制定了《××地区森林植被恢复规划》。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虽然已经多次调研制定森林植被恢复方案,但是就目前的局面从根本上解决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存在以下的二个问题:

㈠采石场的管理需要多部门联动。

林业部门对矿区的森林植被恢复有管理权利,但是对采石厂管理必须依靠区政府,多部门互动协调,对于生态破坏严重的企业必须引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该类企业的生态破坏导致的森林植被恢复已经远大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让政府牵头,科学合理有序关停这类企业。

㈡矿区恢复植被难。

一方面是技术上,废弃矿区一般土壤稀少、没有水土保持功能、岩石分布广泛、坡度大,不具备植被生长的必备条件,如何治理大片的废弃矿区将是个很大问题,需要引进比较成功的分阶段治理、分不同坡度、分不同条件的山体扶绿的技术。另一方面是资金上,在矿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植被恢复,需要的资金是一般地段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采矿企业缴纳的森林植被恢复费远远无法弥补植被恢复的需要,如何筹措资金将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四、工作建议及进一步打算

㈠保护环境,进一步加大对采石企业的管理。

采石企业采石行为必须在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的管理下有序进行。区政府制定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科学利用资源方案,协调多部门联合管理,采取多样措施,对于现阶段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给予坚决的关停;对于不注重保护环境、生态破坏未予治理的企业给予处罚和限制,将保护环境、植被恢复的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㈡恢复生态,进一步加快矿区生态修复的步伐。

制定科学可行的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规划,加快综合治理进行生态修复的步伐。要采取生态和非生态治理的方式分实施。虽然需要巨额资金,但进行森林植被恢复已势在必行,迫在眉睫,资金的筹措采取多元化投入。一是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项目资金;二是由采石企业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三是把一部分不可逆转的采石迹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将拍卖土地的资金用于恢复植被。

××区林业局

篇3:区林地采石情况调研报告

1 发展基本情况

几年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农机总值突破7.6亿元,农机总动力达72.27万kW,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外出务工队伍越来越大,靠土地以外的增收正变得更现实、更可靠,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逐渐转向二、三产业。大农机与农户分散经营、劳动力转移的矛盾日渐突显。为此,兖州区政府及农机部门十分重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把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到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到目前,全区流转土地面积0.8万hm2(12万亩),占可耕土地面积的26%。6.7 hm2(100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到70户,66.7 hm2(1 000亩)左右的种粮大户12户,村集体服务组织68个,农机大户130个。兖州区注册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有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综合效益明显的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35个,合作社成员达1 390户,拥有大型机具4 257台(套)。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示范社称号,在建设示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企社共建”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全区发挥了很好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

2 主要运营模式

(1)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合作社与土地承包者协商,不改变土地经营权,对农作物的生产环节进行托管,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服务,合作社从中收取一定的机械作业费用。这类托管对象主要为城镇周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和集体机械能力不强的村。目前,兖州区实行托管作业的面积有0.27万hm2(4万余亩)。托管后的土地大部分是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实现了农机作业的最大收益。在合作社取得效益的同时,对土地实行精细化管理,统一选用优良品种,对症施肥用药,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提高了土地收益,实现了农户和合作社的共赢。

(2)土地租赁承包模式。农机合作社从土地承包者手中转包土地使用权,主要是针对常年外出打工或务工经商的中青年农民,以及缺少劳动力的村庄。这种类型的合作社运行规范,基本上是以农机大户联合或者是村支书牵头成立的,农户对他们比较信任。目前存在集中流转和散户流转两种情况。

(3)大面积订单作业模式。这种订单作业模式主要是针对“三夏”、“三秋”季节的农机跨区作业。通过开展订单作业,农机合作社有了固定的服务项目、区域和收益预期,形成了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对象固定和作业收益稳定的发展模式。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认识不足。有些领导干部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等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到位。有些合作社社员甚至负责人自身素质不高,经营理念落后,管理运作不规范,对合作社发展方向难以把握。很多农民观念滞后,参与积极性不高。

(2)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仍显不够。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和经营性流动资金投入,而农业原本是个低收益的行业,合作社成员都是农民,收入偏低,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投入的扶持资金太少,奖励额度不足以调动农民入社的积极性,金融部门放贷资金额度有限,而且往往周期短、利息高,难以体现金融政策的扶持。

(3)管理机制亟待规范完善。部分农机合作社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财务管理、民主议事和科学决策等方面还不够规范。多数农机合作社组织紧密度不够,多以松散型为主,难以形成统一的经营机制,企业化管理程度较低。这虽然应了“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原则,却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成员之间联系不紧密,组织化程度不高,给合作社的稳定性发展带来了致命的伤害。

(4)合作社建设人才、管理人才普遍匮乏。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

4 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及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各种会议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发展、规范农机合作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合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政府要整合各项惠农政策,争取财政部门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扶持和奖励;争取国土部门在用地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予以统筹安排。政府及农机、财政、国土、工商、税务和金融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共同促进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快速健康发展。

(3)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规范化运营水平。农机部门要加强服务和指导,严格按照“五有”标准,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明晰的产权制度、规范的作业服务制度以及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承包作业和跨区作业,不断扩大合作社的服务规模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增强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进而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4:区林地采石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黄平波 叶向阳

6月27日至30日,根据县人民政府领导工作安排,汝城县物价局组织价格监督检查、价格监测11人,分成三个调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分别深入乡村第一线,开展采石场生产经营销售价格情况的调研活动,采取下场实地调查、约谈调查、重点工程施工现场调查、毗邻县市交流调查等方式,纵观全县采石场生产经营秩序良好,石料市场销售价格基本稳定。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持有营业执照、爆炸作业证、采矿许可证等证件的采石场34个,其中有反击破机械设备的31个,投资规模200至600万元,年开采能力6万m³。大多采石场为夏蓉、炎汝高速公路建设供应碎石而上马,与国土部门签订了高速公路竣工后关闭采石场的承诺书。经调查显示,全县今年上半年碎石销售价格趋稳,石粉、05规格零售价格35元/ m³,碎石场地零售价格为55-65元/ m³,与去年同期比较,全县碎石零售价格基本持平。场地价为50-60元/ m³,外沙乡碎石场供应炎汝高速28标的碎石送达价67元/ m³,永丰乡马岭采石场供应汝郴高速38标的碎石送达价62.25元/ m³,外沙乡盛溪采石场供应太平洋建设集团送达价75元/ m³,暖水镇顺兴采石场供应炎汝高速24标送达价64/ m³,土桥镇龙潭桥采石场供应汝城大道二标送达价65元/ m³。汝城碎石市场销售价格略低于相邻的桂东、宜章等县市。

二、问题原因

1、季节因素。今年以来雨水偏多,对采石场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各采石场的石料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间接地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致使部分采石场停止了生产,造成了阶段性供应紧张。

2、市场因素。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个别规格碎石产品价格波动大。据调

查,从6月起部分采石场13规格碎石场地零售价格上涨到75元-90元/ m³。造成这次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农村建房、城建工程、房地产开发大量使用这一规格石料,导致13规格碎石供不应求,而石粉、0.5规格碎石大量囤积,销不出去。从而采石场业主提高13规格碎石销售价格弥补损失。

3、管理因素。部分采石场明码标价制度落实不够到位,没有在醒目位置悬挂碎石销售价格公示牌、价格举报电话等,碎石销售价格公开透明度还有待改进。

三、对策思考

1、宣传教育不松手。加强对碎石行业生产经营业主进行价格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提高经营业主依法经营意识,切实履行价格诚信承渃,自觉规范价格行为,严防碎石行业价格违法行为的发生,保障高速公路建设、农民建房等所用石料,营造良好的价格环境,提升碎石行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公信度。

2、明码标价不懈怠。积极引导各采石场实施价格诚信自律承诺践诺,推行明码标价制度,倡导明码实价,切实坚持企业价格自律,共同创造规范标价、规范服务、诚信兴业、促进发展的和谐氛围。适时引领指导经营业主实行价格成本核算,合理制定碎石销售价格、批发价格,有效规避碎石价格大起大落,使全县碎石行业明码标价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

3、价格监测不断档。把价格监测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监测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聘请价格监测员,深入实地采价,层层把关,提高碎石行业价格监测数据的准确率、上报率和真实可靠性。联合价格成本调查队深入采石场,了解掌握业主生产经营情况及市场销售价格涨跌动态,分析研判价格形成及价格未来趋势。加强价格监测信息公示,每季度对采石场生产经营形势和销售价格监测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撰写高水平的动态分析报告,不定期编写价格信息,既为碎石企业业主提供价格信息服务,也为县政府领导和上级价格主管部门提供信息决策服务。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县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发布

市场价格信息动态,解释价格变化原因,稳定消费者心理预期。

篇5:区林地采石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学历教育水平的提高, 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就业形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中职毕业生就业推向了市场, 由过去的指令性分配变为面向企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灵活就业方式。毕业生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择业的目标, 面对现实, 抓住机遇, 才能充分利用各种环境条件, 发挥自己的专长, 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顺利成长。

2 调查基本情况

2.1 调查目的

1) 了解中职学生所从事的职业、工资薪酬和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 了解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是否顺利, 在职业岗位上纵向发展情况及创业状况怎么样。

3) 需要中职学校进行哪些教学改革, 进一步将就业指导教育和课程教育相结合, 培养让企业和学生自身都满意的优秀职业人才。

2.2 调查对象、时间、地点

1) 调查对象:合川职教中心2009~2012年毕业的部分中职生。

2) 时间:2015年6月。

3) 地点:重庆市合川区。

2.3 调查内容、方式、工具设计

1) 调查内容:合川区农村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

2) 方式: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3) 工具设计:网上调查问卷及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过程中, 我们共走访了8家合作企业。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 回收260份。其中网络问卷调查181份, 中职类50份, 非中职类131份。

分析结果如下:

1) 就业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 学校 ( 老师) 成功推荐就业的占73.52%, 参加企业招聘成功就业的占15.35%, 经亲朋介绍就业的占9.79%, 自己创业的占1.34%。

2) 就业工资待遇。

调查结果表明, 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情况受行业、工种、劳动强度、个人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的影响。 在接受调查的260名毕业生中, 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占2.06%, 2 000元~2 500元的占10.16%, 2 500元~3 000元的占20.19%, 3 000元~3500元的占43.89%, 3 500元以上的占23.70%。

3) 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职高毕业学生受学历限制, 在职业生涯纵向发展方面空间有限,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他们在专业技术等级提升方面困难重重, 受调查的260人中, 具有初级工证书者占42.56%, 中级工占32.29%, 高级工占9.43%, 技师占0.73%, 高级技师占0%, 无技能证书者占5.80%;另一方面, 他们的职务提升空间有限, 大多止步于企业中低级管理人员, 进入企业中高层的凤毛麟角, 受调查毕业生中仅有3名进入企业高管队伍中。

4) 就业方向。

调查结果表明, 农村职高毕业生就业方向以民营企业为主, 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寥寥无几。统计显示, 民营企业就业比例占到受调查人员的78.84%, 受雇于集体企业的占7.50%, 政府机关的占0.48%, 事业单位的占0.85%, 国有企业的占1.33%, 其他 (含创业) 占11.00%。

5) 职业满意度。

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 专业对口的占38.46%, 基本对口的占19.23%, 毕业生对目前所从事职业满意度较低, 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普遍偏高 (一些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40%左右) , 近半数毕业生有过转岗经历。调查结果显示, 愿意继续从事目前职业岗位的员工占40.21%, 不愿意但仍然坚持的占21.56%, 有转岗意向的占38.23%。

6) 创业情况。

受调查毕业生中, 有过创业经历的有4人, 其中创业成功的为1人。创业成功者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其中比较突出的案例是合川区熊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熊全。

熊全现为重庆市合川区熊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在他成功的字典里, 他始终以勇于创新, 努力拼搏, 永不言弃的思想激励着自己, 使自己在商海里如鱼得水, 如日中天。

熊全高中毕业于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 (原行知职业中学) , 同年进入钱塘建筑公司工作, 在工作期间他热情积极, 勤学好问, 不断的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2008年参加全国建筑上岗考试,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最后他如愿以偿的取得了上岗执业证书。熊全校友回忆当初:自己因为年轻怕自己做不好, 又没有实践工作经验, 只有简单的理论知识, 处理事情经验也不足, 不懂人情世故很容易得罪人, 工作举步维艰。经过一番激励的思想斗争后, 他清醒的认识到:蝶的飞舞是美丽的, 而茧的蜕变是痛苦的。只有找好自己的人生定位, 才会有一番作为。他毅然放弃了做建筑行业的工作。

随后的几年, 熊全凭着自己的这股热情, 不怕苦不怕累,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他一点也没有畏惧, 退缩。行动在流浪, 心里的梦想始终不变, 他做过酒店推销员, 为别人擦过皮鞋, 也在嘈杂的餐馆洗过碗筷, 最后他到了合川酒厂, 从事酒类销售, 用自己的汗水甚至泪水终于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了创造更大的自身利益,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他决定自己创办公司 (重庆市合川区熊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在政府对小型企业的扶持下和自己的努力拼搏中不断壮大发展, 逐渐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气候。目前, 熊全的公司在社会竞争激烈的浪潮中, 就像经受了狂风暴雨侵袭的小树却还是依然屹立在大地上, 并且正在不断的茁壮成长。

4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1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 学生就业意识差, 对就业市场状况认识不足。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反映, 毕业前对就业市场认识模糊, 不能正确认识所面对的就业形势, 步入职场后发现对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一时难以适应。

2) 职前准备不够充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 增加了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难度。学生就业前对所从事职业的能力要求、岗位规范了解得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等都使毕业生初入职场时难以适应。

3) 市场监管不到位。调查中发现, 一些民营企业用工不规范, 主要表现如下:部分经过简单培训的农民工无证上岗, 充当了生产主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职生的就业空间。另外, 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普遍采取生产车间分层承包的模式, 企业只对产品负责, 车间包工头成了实际的雇主, 存在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等不合理现象。 同时, 民营企业大都为家族式管理, 对员工事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在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管理不规范。

4) 创业意识与能力不强。职高毕业生初入社会既谨小慎微, 又雄心勃勃, 忽视了家庭环境和本地产业优势为自己创业创造的有利条件。一些毕业生凭着激情盲目闯进一个陌生的领域。例如, 一名幼教专业毕业的女生开了一家餐馆, 从选址、招聘员工到经营均无成熟的计划, 开业后勉强维持半年, 亏损10多万元, 最后只好关门了之。

4.2 对策建议

1) 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课程改革。此次调查表明, 农村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建议深化校企合作, 让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教材的确定、教学过程、专业实习计划制订等环节全面参与, 强化实习实训, 实训课程要占专业课的30%左右, 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2) 加强职业指导, 规划职业生涯。针对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不顾客观现实, 坚持寻求与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相符的工作而遭受挫折的情况, 应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路, 掌握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及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 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修正, 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实现职业生涯的纵向发展。

3) 跟踪服务, 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学校应由专门机构负责, 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 了解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的就业途径和方式, 走向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品德、专业技能、工作适应程度等情况, 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对有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向学校提供相关的调查报告, 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教学等提供决策依据。

将就业指导提升到与课程教育同样的高度, 并且就业指导的进行越早越好。学生的在校的每一学年都应开设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 并分阶段进行。比如对一年级的学生, 可以先丰富他们的就业信息, 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主动去收集就业信息;对二年级的学生可以知道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求职技巧的教授, 并且进行模拟招聘等。

4) 认清双向选择的趋势, 拓宽就业渠道。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是现在招聘的大势, 让学生减少对学校推荐的依赖, 强化自己求职的意识。自己求职不仅能在竞争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自信心, 而且更有可能找到符合就业期望的工作。

5) 改变学生就业观, 强调吃苦耐劳精神。让学生明白可以先就业, 再择业。对第一份工作的要求不可过高过于挑剔, 而应该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切勿眼高手低, 应该让自己处在不断的磨练中。

6) 做好继续教育的宣传。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继续接受教育, 通过上大专、或者函授等方式深造。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虽然获得更高的学历看起来比较功利, 但对日后就业会提供一定方便, 而且这本身就是一种追求上进的表现。技不怕多, 知识也是, 更何况接受高层次教育能提高人自身的综合素质。有一点需要确定的是, 即使不接受继续教育, 也不能忽略或者放弃在工作中获得的学习机会, 这种机会可能是技能的学习或者是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吴玉锋.职业适应性研究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 2005 (06) .

[2]王波, 李芳英.中专学生社会适应困难原因和对策[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5) .

[3]袁畅.谈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2) .

篇6:区林地采石情况调研报告

1 昭化区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昭化区坚持“大扶贫”工作理念, 瞄准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 围绕扶贫规划, 健全工作机制, 整合资源力量, 探索创新实践, 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劳务扶贫、产业扶贫四大扶贫工程为重点, 以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公告公示、绩效评价四项监管措施为保障, 先后建成昭化至大朝社会扶贫线, 建成紫云、沈家阁、柳桥等生态小康新村6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 有效改善了贫困区域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了贫困人口增收。2013年,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 391元, 比2010年增加2 379元;2013年底, 按照扶贫新标准, 全区减贫2.4万余人。

从实地调研来看, 紫云乡中漕村地处紫云乡东端, 有192户755人, 其中劳动力468人。全村收入主要来源于为猕猴桃种植、生猪家禽养殖和外出务工。2011年使用连片扶贫项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 用于产业道路硬化2.02 km, 入户路硬化1.76 km, 修建蓄水池4口, 种植猕猴桃60.33 hm2。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 679元, 比2010年增加了2 919元。文村乡党阳村位于文村乡东南部, 有314户1 132人, 其中建卡贫困户128户223人。全村主要收入来源是种养业和外出务工。2013年使用整村推进项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 用于道路整治1.8 km、村组道路硬化1.5 km, 山坪塘整治1口, 发展猕猴桃4 hm2, 土鸡养殖88户7 000羽、大耳羊养殖83户220只、能繁母猪养殖10户20头, 新改建生猪圈舍41户2 221 m2, 建立养殖专合社1个。2013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 305元, 比2012年增加了1 660元。中漕村和党阳村实施扶贫项目后, 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培育了增收支柱产业, 人居环境显著变化, 深受群众欢迎和赞誉。

2 多措施加强扶贫工作

1) 突出贫困对象, 着力构建财政扶贫工作机制。项目规划区域重点突出贫困村, 按照贫困发生率高低, 通过比选入围方式, 确定项目实施村。规划项目充分尊重民意, 通过反复征求群众意见, 按照急需、必建和缺啥补啥原则, 结合乡镇、村发展总体规划, 由项目实施村确定实施项目。规划对象突出贫困户, 以建卡贫困对象为主。贫困农户到户项目逐户规划建设内容, 逐户核算补助资金, 贫困农户补助标准高于一般农户20%以上。规划到户项目通过验收后, 扶贫补助资金直接打卡到农户。

2) 整合资源, 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紧紧围绕项目村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划, 坚持量力而行、缺啥补啥原则, 按照“大扶贫”理念, 以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为杠杆, 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 发挥各行业部门优势, 集中解决贫困村道路、饮水等突出问题, 提升贫困村整体水平, 推进贫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使贫困区域和贫困村、贫困户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3) 发展产业, 构建产业持续扶持机制。贫困山区现有产业不能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 运输难、灌溉难、规模经营化程度低。为此, 在扶贫项目建设中, 注重畜禽养殖圈舍、高标准农田、产业道路等基础项目。围绕产业发展布局, 按照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思路, 确定贫困户产业门路, 将贫困对象全部纳入扶持范围, 补助标准高于一般农户, 并制定贫困农户产业建设内容、发展目标和持续帮扶措施等, 引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4) 保障资金安全, 着力项目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在加强财政扶贫项目的规划管理基础上, 更加注重财政扶贫项目实施每个环节的管理。明确镇村是项目实施责任主体, 加大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力度,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和干部联系扶贫项目责任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监督,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 分级负责、专户储存、专账核算, 直接支付到施工队伍或打卡到户。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力度, 科学评价资金使用绩效, 强化考评结果运用,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5) 完善参与式扶贫机制, 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制度。按照民办公助方式, 统一制定公示公开要求和操作指南, 对项目规划内容、资金使用安排、资金补助标准、项目实施方式、施工队伍选择等内容全面公开公示。坚持公开民主决策, 加大对扶贫政策、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宣传力度,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坚持“政府引导、农户主体”原则, 做到“项目内容民选、建设方式民议、筹资投劳民商、资金使用民管”, 不断巩固完善群众“参与式”扶贫开发机制。

3 提高扶贫资金使效果的建议

1) 进一步搞好贫困村、贫困户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相关行业和部门应做到信息共享。贫困村和贫困户对象准确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 直接关系到财政扶贫资金精准扶贫、“雪中送炭”的效果。建议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识别界定办法, 制定更科学更完善的评定标准, 统一标准测算口径, 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界定的准确度, 做好财政、扶贫、民政、残联等行业贫困对象信息共享, 实行动态管理。

2) 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改变扶贫资金的投入模式。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渠道单一, 大多数是单个项目或单次投入, 后续投入跟不上。为拓宽投入渠道, 加大扶贫投入力度, 建议围绕连片贫困地区发展规划, 整合项目, 聚集资金, 集中投入, 协同推进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同时, 改变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 加大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力度, 赋予县级充分自主权限, 切实做到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

篇7:区林地采石情况调研报告

1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情况

在平凉市2006年—2015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期间, 崆峒区共完成补贴资金2 950×104元, 购置各类农机具5 507台 (件) , 享受补贴农户2 616户, 拉动农民资金6 883×104元。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的实效

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 是党和政府关注“三农”、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崆峒区在购机补贴的实施中, 注重调动广大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突出农业机械量的增加和装备结构的优化升级, 结合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将其细化成“为民服务、帮民解忧、促民发展”的“民心工程”。

2.1 机补政策的实施促使农机化良性循环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 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了崆峒区农机化装备水平, 新机具、新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淘汰了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迫使农民认识科学、掌握科学、使用科学。

2.2 农机服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崆峒区各类农机拥有量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 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的概念逐渐从狭义向广义进军:一是机型结构进一步优化, 拓展了作业领域, 适合山区农业生产的耕作机械、动力机械等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二是农机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适用新技术新机具快速推广;三是农业机械的大幅度增加, 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化逐渐从过去的单一农田作业向农林牧副各业、耕耙播收全过程、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进军。目前全区在机耕及主要作物的播种上基本实现机械化, 玉米与马铃薯机械化收获从无到有, 机械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已被多数农户所接受, 畜牧养殖、牧草收获加工及设施农业广泛普及, 农业机械化再次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2.3 财政投资机补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 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和拉动效应日益显现, 加上各级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在中央资金补贴的基础上加上区级补贴,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基层农机服务组织投资农机的积极性。微耕机、拖拉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农民和基层农机服务组织购机积极性高涨, 补贴资金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4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 促进了崆峒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用工,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 使外出务工人员安心打工, 既不误农时, 又增加了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 使大批农民从事农机作业配套服务,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同时, 随着联合收割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 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农业规模经营逐步推进, 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不断涌现。

3 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购机筹措资金难

虽然农机购置补贴占到了购机资金的30%, 但70%的资金由农民自己筹集, 加之农机购置补贴报名时间短, 农民筹集资金的时间也相对较短。一台大型农机具的自筹资金少则数万, 农民大多只能靠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筹集资金,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农民购机资金筹措难的问题。

3.2 工作经费不足

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具, 要求从政策宣传、部门协调、组织实施、示范演示、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给农民提供方便和服务, 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 但由于各级财政普遍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产生了影响。

3.3 价格监管困难

中央通用类的控制价格基层农机部门不知道, 有的厂家采用把机具更名或更改配置的办法变相加价, 农民期待更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

4 建议和对策

4.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早落实

希望农机购置补贴落实时间尽量提前, 不能影响了农民春耕备耕, 在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 应早安排、早落实, 利于农民及早得到购机补贴信息, 便于筹集配套资金。

4.2 加快建立购机补贴有关配套措施

一是对农机作业实行补贴政策, 特别是对农机大户、集中连片的种粮大户机械化作业实行补贴政策, 充分发挥农机作业效率;二是实施农用燃油补贴政策, 降低作业成本, 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比如2015年, 三夏期间由于油价上涨, 农机作业成本提高, 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4.3 规范机补售后服务, 加强对购机农户技术培训

目前, 补贴机具的三包规定基本上企业说了算, 现在农民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 对产品的三包内容、期限等争议越来越大, 企业与区域代理商的三包责任相互推委, 三包难以及时处理。建议厂家和经销商要明确责任, 严格规范“三包”事项, 在售前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加强售后服务, 保证机具的正常使用。

摘要:通过对2006年至今平凉市崆峒区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到10年来崆峒区共完成补贴资金2 950×104元、购置农机具5 507台 (件) ,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合理化对策和建议。

上一篇:在车间实习感受下一篇:从图书馆学五定律看工具书的管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