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板报制作教案

2024-05-23

电子板报制作教案(通用8篇)

篇1:电子板报制作教案

制作图文并茂的小板报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应用课,是在学习完OFFICE软件的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的。WORD软件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表格制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饰。

二、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OFFICE软件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电脑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操作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 “电子小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软件的各知识点。

2、能力目标:

a、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b、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b、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c、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格式设置(文字、图片)、文本框格式设置

教学难点 :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版式)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演示:网上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其它班制作的学校电子板校报

教师:这些电子板报整体如何?是用什么软件编排的? 学生:设计得真好,内容真丰富,用WORD软件制作的。

教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办一份能和它们相媲美的报纸呢?

学生:有,比他们做的更好!教师:现在各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运用WORD软件完成任务。

(二)教与学的过程

1、学生分组上机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很严肃又很热烈地讨论着,讨论一段时间分配好任务后,小组各成员回到自己的座位,翻开书,打开WORD软件,一步一步地制作,并不时地和同组其它同学讨论着。

教师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密切注意各组对各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穿插讲解。如“如何使分成两栏的左右两栏文字行数相等”“如何在正文随意定位插入的图片”“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形状”等等。对于这章中的重点和难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教师要根据全班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度,及时讲解这些,教师在教室内走动,融入到学生中,随时点拨他们在完成电子板报过程中遇到的全组都不能解决的新问题。

各小组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有的同学想贪玩,其它同学就提醒监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教师点评:

电子板报制作运用的是WORD软件的基本知识,但整个过程涉及并整合了美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如:在版面布局设计上既要注意视觉习惯,但又要打破常规、设计新颖;要制作一份内容详实的电子板报,就要找资料,网络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组同学能熟练从网上下载文字、图片、动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别人的作品,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所以许多学生在“PHOTOSHOP”“画图”等软件里制作和处理有自己个性的作品,经过处理修饰后,把它们放到电子板报中。

3、成果展示并评价、评述

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都基本完成了任务,非常好。作品风格各异,布局、审美、制作无不体现了各小组成员的智慧和汗水。现在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电子板报制作过程,并对教师和其它同学现场提问给予回答,(若回答不出,同组同学可以补充)。

从学生的介绍和回答中,我了解到同学们基本已熟练运用WORD综合排版。

(三)总结

同学们做的电子板报都非常好,每个同学在制作电子板报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都学到了课堂上的或课堂外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把WORD软件的重点和难点再简单回顾一下,下节课我还要讲解你们各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关于WORD的小难题。

篇2:电子板报制作教案

教师:林军

一、教材分析

在前一课学习了插入剪贴画之后,进一步学习插入更加丰富多采的文件图片,从而为板报锦上添花。本课还用到前面学过的文本框的插入与编辑知识。为了能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更具个人特色的电子板报作品,插入恰当的文件图片能起到锦上添花甚至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学生也会十分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本课中还安排了对有无文本框下的不同图文排版方式作综合对比应用练习;增添了运用“衬于文字下方”版式时对图片的淡化处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还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图片,对图片版式设置的分类进行置疑等等。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因此,本课在《学做电脑编辑》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不仅是对前面几课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还将本单元的学习推向了一个大高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此冲向最高点,可以直接延续到紧随其后的同样精彩一课《制作艺术刊头》。

二、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已初步掌握了电脑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会加深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制作 “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一章的各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 “电子板报”: a、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b、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c、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b、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c、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WORD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的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到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表格制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饰。

教学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教学难点: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

五、教学模式(任务驱动)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与学。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抓住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以信息处理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完成和实现“任务”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于学科的学习应用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对于WORD这一章的教学,我采取的是:“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学→教师穿插介绍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结论、评价成果”,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在其中要求融入审美情趣、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的展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指导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发挥。

1、“电子板报制作”任务设置

每组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份漂亮的电子板报,要求:(1)电子板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第二课堂”,但内容各组自定;(2)电子板报应含有图片、艺术字及各种字体风格;(3)电子板报应含有制表;(4)电子板报制作版面至少有四张A4纸;(5)提供网上下载、扫描输入、数码输入等技术条件;(6)评测的重要依据是“创新”、体现时代特色和个性张扬,内容没有科学性错误。

2、版面栏目设置参考

校园新闻:报道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及学校的大事情。人物专访:可采访校长、教师和有代表性的同学等。校园情报:报道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最新情况和动态。指点江山:发表对某些事的看法,或抒写自己的志向与抱负。开心往事:写出难忘的经历和令人高兴的趣事。丑闻一瞥:对校园内不文明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友情难忘:记同学或师生之间相互勉励、共同进步的情谊。“我也谈学校建设”、青春BBS、奇思妙想、教你一招、万花筒、小幽默、小常识等。

六、教学过程 设计(开放型、小组协作学习)

(一)新课导入

教师:你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报纸和杂志,你们在吸取它们精彩知识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知识是通过什么软件、什么途径和什么方法编排在一起的?(学生说没想过)你们想不想看一些网上的电子板报和你们的师姐师哥们制作的电子板报?(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看电子板报)

教师演示:网上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进入新浪或搜狐网站,输入关键词“电子板报”,显示搜索结果,进入相关网页,演示);

其它班制作的电子板报

教师:这些电子板报整体如何?是用什么软件编排的? 学生:设计得真好,内容真丰富,用WORD、WPS软件制作的。教师:你们有没有信心办一份能和它们相媲美的报纸呢?

学生:有,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现在各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运用WORD软件完成任务。

(二)教与学的过程

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很严肃又很热烈地讨论着,讨论一段时间分配好任务后,有的小组各成员回到自己的座位,翻开书,打开WORD软件,一步一步地自学,并不时地和同组其它同学讨论着;有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一个同学在讲解,其它同学在听讲,并不时地记笔记和提问,能者为师,互相学习,气氛融洽活泼又严肃。教师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密切注意各组对各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及时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如“如何使分成两栏的左右两栏文字行数相等”“如何在正文随意定位插入的图片”“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形状”等等。对于这章中的重点和难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教师要根据全班同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进度,及时讲解这些,学生反而很愿意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表情。

教师在教室内走动,融入到学生中,随时点拨他们在完成电子板报过程中遇到的全组都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有时候,教师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连教师都没有遇到过。此时,教师学生共同去查资料或互联网解决,真可谓教学相长,又增强了师生间的朋友伙伴关系。

整个过程是开放的,随时有同学请假到图书馆查资料(互联网上查不到时),有同学去采访校长、教师及社会人士,有同学借数码像机去拍图片,有同学在忙着扫描资料,有同学在网上咨询查找信息。

各小组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有的同学想贪玩,其它同学就提醒监督。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七、资源整合、素质整合(美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等)

电子板报制作运用的是WORD一章的知识,但整个过程涉及并整合了美学、文化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等。如:在版面布局设计上既要注意视觉习惯,但又要打破常规、设计新颖,有的同学提出:在A4纸的黄金分割处,设置头版头条。有的小组设计好自己的版面后,还要去请教美术教师。

要制作一份内容详实的电子板报,就要找资料,网络技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各组同学能熟练从网上下载文字、图片、动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看到别人的作品,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欲望,所以许多学生在“PHOTOSHOP”“画图”等软件里制作和处理有自己个性的作品,有的学生挥毫作画,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经过处理修饰后,把它们放到电子板报中。

在电子板报制作过程中,也出现过学生没有预料到的许多问题,如有的小组已完成近一半的任务时,因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而造成数据全部丢失,全班同学为之惋惜,也由此认识到“网络需要文明,文明就在你的一举一动中”,有的小组在采访中,因遇到拒绝而丧气,不过最终因自己的诚恳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使采访成功。

正是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追求、尝试、失败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

八、教学成果评价(成果展示并评价、评述)

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完成了任务。作品风格各异,布局、审美、制作无不体现了各小组成员的智慧和汗水。作品统一在多媒体教室展示。请了一些相关科目的教师来评价、指导。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电子板报制作过程,介绍如何学习WORD这一章的重点难点的方法,并对教师和其它同学现场提问给予回答,(若回答不出,同组同学可以补充)。从学生的介绍和回答中,我了解了各组已掌握WORD这一章节知识点,基本已熟练运用WORD综合排版。

最后由同学选出从内容到版面都优秀的作品,推荐到报刊或网站发表。所有作品在学校的网站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九、教师总结

篇3:电子板报制作促学生信息素养提升

关键词:电子板报,信息素养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信息素养 (InformationLiteracy)”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1]。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信息素养侧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2]。电子板报制作活动对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有促进作用。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以“探索与创新”为活动主题,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创作电脑作品,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板报是该活动中“评选类项目”的其中一项。在实践中发现,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作为主题[3]制作电子板报作品,可以借助电子板报内容规划、电子板报素材加工、电子板报内容编排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锻炼其判断所需信息、获取所需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一、规划电子板报内容,培养判断与获取信息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提出需求、掌握信息来源、了解信息获取方法、判断所需信息以及对获取信息的管理等等。获取信息的过程对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对电子板报进行内容规划与素材收集,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板报内容规划提出信息有效性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效收集信息的意识。

完成一件电子板报作品,首先需要确定作品主题,然后围绕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在内容规划中明确从哪些方面烘托主题,明确素材分类收集与存放要求,以便进行作品合成与后期加工。电子板报内容规划锻炼了学生提出信息需求、选择有效信息、分类整理信息的能力。如全国一等奖电子板报《陶笛乐园》中,学生将“认识陶笛”“学陶笛经历”“陶笛吹奏技巧”“陶笛交流活动”等确定为作品主要内容,明确了素材收集的方向,增强了信息收集的有效性。

(二)素材分类收集增强了信息使用的便利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管理能力。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电子板报作品形态的界定和要求是:运用文字、绘画、图形、图像等素材和相应的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纸及墙报作品;内容应反映班级或校园生活,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适当的图片、视频或动画[4]。在电子板报作品中,包含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对素材进行分类收集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学生管理信息的能力。电子板报作品素材可分三类收集,三类素材的收集从不同角度提升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综合素养。

第一类是文字素材。文字类素材是电子板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素材,根据对资料原创性的要求,大部分文章要出自学生的手笔,学生结合内容规划和实践活动,要撰写大量文章。如电子板报《陶笛乐园》中,学生创作了“初学陶笛”“陶笛学习日记”“校园陶笛活动”等等作文素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作品中的文字素材做了多次修改,以达到表达规范、语言优美、主题突出。这一类信息的收集,能锻炼学生创作文字信息的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

第二类是图片素材。图片是电子板报中不可以或缺的重要素材,选取图片素材要注意与文本素材内容相关、画面清晰美观,不要贪多不精。作为背景使用的素材要恰如其分,装饰部分不可占用过多版面,以免影响内容在版面所占比例。对图片素材的要求,能锻炼学生鉴别和选取信息的能力。

第三类是音频、视频素材。音频素材包括背景音乐和作品中作为内容而被需要的音频。背景音乐的选取要切合主题,能有效烘托作品播放效果;视频素材要根据主题内容收集。视频不宜过长,一分钟以内比较合适,时间过长的视频会占用较大空间,影响作品容量。音频信息的收集需要学生上网搜索、下载、进行格式转换或片段截取等,视频信息的收集需要学生学习拍摄、视频格式转换等相关后期制作,这两类素材的收集过程对学生操作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编排电子板报内容,培养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电子板报内容的编排包括标题设计、文章排版等。电子板报版面文章标题大小尽量一致,风格在变化中显和谐,在同一版面中错落有致,位置与色彩互相呼应,能平衡版面的视觉效果。此外,文章内容字号要统一,排版时要整齐、兼顾美观。这些要求对学生审美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极好的锻炼。

(一)标题设计

好的标题设计在版面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要醒目,题目简明扼要,突出文章内容。标题所用字体可较为活泼,并适当加以装饰。可用几何图案衬底直接装饰标题,也可在标题旁边用小图加以装饰。如电子板报《陶笛乐园》中部分标题的设计,分别用了几何图案、主题图、gif动图、矢量图等加以修饰,标题的形状也灵活采用了一字型、波浪形、多行错落排列等形式,描边的应用会令标题更具美感。标题设计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综合应用多种软件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文章排版

所有文章在排版时要注意首行缩进两个字符,即每个段落开头空两个字。篇幅较短的文章可不必分栏,较长篇幅的文章建议灵活使用文本框,采用分栏的方式排版,标题可置于文章上端、侧面或两栏文本的中间,分栏之间、不同文章之间可用简约的线条等划分,需分栏的文章可参考如图1所示三种排版方式。学生在进行排版过程中,需要从全局考虑,在确定内容的基础上,考虑版面布局,学会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去进行信息在版面中的呈现设计。文字排版过程同样锻炼学生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三、巧妙呈现电子板报内容,培养信息组织能力

在电子板报中,由于版面大小的限制,每个页面呈现的内容有限。为了有效拓展阅读内容,可使用超链接的跳转功能实现内容的拓展,这样既可以保证电子板报版面的简洁美观,又可增强电子板报的可读性。电子板报版面宽高比采用16:9,让作品以黑板报形式呈现出来,更便于读者查看。制作电子板报时,可以将超链接灵活应用于导读栏和需要拓展的内容。学生在设置超链接时,很好地理解了超媒体阅读这一网络阅读的普遍方式。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更重要的是,学习使用超链接拓展阅读内容,能提高学生合理组织信息的能力。

(一)超链接用在导读栏

《指南》中明确要求电子板报要有导读栏,且导读栏应设置超链接。将各主要版面中最精彩的内容设在导读栏中,并在内容上插入超链接,通过超链接直接跳转到相应页面的具体内容。在技术上,可以使用对文本框设置超链接或在文字上添加透明按钮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实现。出现在导读中的内容,是体现作品主题的精华内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读者对电子版本内容是否感兴趣,内容选取将充分展示学生信息筛选和组织的能力。

(二)超链接用于文字内容拓展

当文字内容太多,不适宜在一个主要版面中完整呈现时,可以将文字概述,然后通过设置超链接打开单独的页面进行拓展呈现。但在拓展的页面中应设置返回原界面的超链接。可以用覆盖整个版面的透明按钮作为设置返回超链接的对象,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跳转到其他页面。如电子板报《陶笛乐园》的其中一页介绍了陶笛的孔数与样式,小作者巧妙地使用了超链接,将陶笛的孔数与样式单独放在一个页面做专门介绍,让读者能深入了解陶笛孔数样式的更多内容,丰富了电子板报的内容含量,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些技术处理的过程,同样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三)超链接用于图片放大显示

电子板报的页面包含一些小图,从读者的阅读需要来考虑,应将一些重要的小图做放大处理。为小图设置超链接,当读者单击时能打开大图或相关组图。同样,在打开的链接页面也应设置返回原页面的超链接。这需要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去完成相关的技术处理。

四、灵活进行信息批处理,增强应用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意识

在《指南》中明确要求电子板报应有相应的网址和电子信箱,电子板报应含有报名、报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和版面数等要素,有些要素可出现在每一个页面的固定位置。作为电子板报每个页面都共有的信息,可以利用幻灯片母版进行统一设置,既可以提高作品制作的效率,减轻修改的工作量,也可以减少作品容量,同时还可以使作品实现风格上的完美统一。如《陶笛乐园》作品使用了四种幻灯片母版,风格一致。除第一版之外,其他各主要版面用同一个内容页幻灯片母版,而拓展页面使用了另外一个风格接近的幻灯片母版 , 则是为了区分拓展页面与主版面。

篇4:电子板报制作教案

【关键字】Word 图文混排 版面 素材 电子板报

本节涉及的内容在教材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是本章前几节内容的总括;另一方面,它也是前几节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教材以完成制作小报的任务入手,较为详细地叙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过程及思想:

1、板报的版面大小设置:板报的版面通常有四开或者是八开的纸张。为了便于打印输出,通常将纸张设置为A4纸型。教学中以A4纸型为介绍对象。

2、编辑报纸的主要内容:美术编辑、专栏编辑、副刊编辑、版面编辑等编辑工作。

3、编辑工作的过程:制定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等方面。

4、板报的版面构成要素:由报头、版头、标题、稿件、插图、报花等组成。

5、板报的制作过程:①设计制作报头;②编写刊头;③制定标题;④组织稿件;⑤设计报花;⑥布置版面。

6、打印输出:①页面设置;②插入页码;③打印预览;④打印。

本节是文字处理的重点之一,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前边所学的基础知识,解决电脑板报的设计制作。通过实际应用这些知识,加深学生对前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资源共享”、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小报,培养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根据本节所处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放在首位。

由于Word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基本的操作技巧已经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作了充分的练习和使用,所以此处不再将任何一个Word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作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处理。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学生在设计制作电脑板报的过程中,往往在报头设计制作和版面设计上有不到之处。尽管报头字是整个报刊的灵魂,但由于初中学生拥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局限性,要设计制作质量较高的报头难度较大且花费的时间较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比较熟悉且制作难度相对较小的艺术汉字的形式来表现。

建议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更不宜花太多的时间来设计制作报头字,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报头设计的教学呢?本人认为,教师可以预先收集或设计一些比较典型的报头作为示例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其中可抽取一两个自己认为设计制作质量较好的报头,分析它们的设计制作过程。所以在教学本节内容时,本人认为应要求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板报版面的构成要素、设计制作过程以及打印输出的操作过程上,难点应放在设计布置版面以及打印输出的设置。

根据以上所确定的重点、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首先理解清楚板报版面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设计制作过程。教学中对于设计制作报头、编写刊头、制定标题等内容,宜采用边讲授边演示的教学形式进行;对于组织稿件、插图、设计制作报花等操作,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教学中有关的素材发布到班级群上,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下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以利于完成本节内容的教学进程,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为下一章网络基础的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布置版面是设计制作板报的一个难点,它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灵活应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其中尤其考查了学生对色彩运用、图案搭配、整个版面的协调美观处理等审美能力。在教学这一难点的时候,可以在上一堂课结束时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采用的手段是让学生上网选一份晚报分析它的版面结构,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铺垫。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些获奖作品作为样稿展示。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另一方面以此来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样稿的选择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处理。本人认为,如果本校学生电脑板报设计制作水平较高,可多选国家级、省市级作品,让学生“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如果本校学生设计制作水平一般,宜多选本校学生的作品,少选国家级、省市级水平太高的作品。这样做,目的有二:其一,让学生认识到在他们的周围原来还有如此多的电脑板报设计“高手”,产生竞赛心理;其二,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好好学习,自己也能设计制作出漂亮的电脑板报,可以促进学生的对学习电脑知识的兴趣。当然,对于电脑板报设计制作一般的学校,也应杜绝不选水平较高的作品,否则可能使学生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这不利于他们的正常成长。

本节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设计布置版面以及打印输出的设置。将它作为难点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接触打印机的使用,也就不可能有太多的实践机会,所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操作都比较困难。但我们知道,在平时的工作中,打印输出可以说是我们进行字处理的最终目标,它与版面的设计制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时,要求学生通过设置能够亲手打印出自己的作品。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学会打印输出的有关设置工作;二、让学生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放在首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尽可能多地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完成教学内容,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参考资料】

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 吉林大学出版社

篇5:电子板报制作教案

一、【教学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教育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出发,已从传统的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的意识,主动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电子板报制作》共4课时,以《节能减排我能行》为主题,通过几个阶段的活动学习,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是以“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板报”后的一次综合课,共四课时完成。通过《节能减排我能行》为主题的板报制作,使学生掌握对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第一课时: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学生分析任务、制定项目计划;

第二课时:学生对收集下载的资料整理加工, 确定版面布局草图;

第三课时:学生加工创作,制作电子板报;

第四课时: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并加以完善。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板报”课程的学习,对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已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已进行过单一文章的排版练习,为电子板报综合制作打下基础。但仍需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有些同学对部分知识点掌握不熟练,可通过教师“在线学习”网站得到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电子板报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组成要素;

⑵正确认识项目计划书对指导作品制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学习;

⑶掌握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正确认识板报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掌握版面布局草图的设计方法;灵活运用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掌握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上网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 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制作一份以《节能减排我能行》为主题的科普电脑小报过程中,正确综合运用信技知识的技能。

难点:参与到《节能减排我能行》主题活动中,对收集的信息再加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六、【教学策略与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资料的收集、作品的创作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和构建;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作品目标要求;

篇6:制作电子板报教学反思

六年级学生经过四、五年级两年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有能力制作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更加精美的小报,因此本课以电子小报的编辑与制作为文字处理的载体。为加深学生对小报制作过程的认识,《制作电子小报》一课从“确定主题”、“收集素材”、“布局与排版”和“制作小报”等相对完整的四个环节来指导学生进行小报制作,从而加强学生对综合性任务的整体规划意识及软件综合应用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道小报的版面设计要求并收集整理相关的素材;

2.熟练地插入文本框、形状、艺术字和编辑word内容;

3.通过编辑制作小报,提高利用word软件进行文本编辑的能力;

4.加深对电子小报制作过程的认识,建立对任务的整体规划意识。

在课堂巡视以及作业评价时,我发现学生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

1.学生在网页上的文字复制出现问题,全部复制到WORD中。没有分图片、文字分别复制;

2.  图片的复制学生习惯性放到WORD上,而不是另存为。说明学生不懂得下次查找图片放WORD中不方便的道理。

3.  学生在查找资料时直接制作出小报。所以学生对于小报的排版没有很好的意识,都是等用到了才去找。所以先规定好学生的排版,再去找资料是不是更好。

4.  资料的整理还比较杂乱。所以要花功夫去找。

5.版面和内容的设计上缺少整体意识。

篇7:爱我家园电子板报制作

【教学指导思想】: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出发,已从传统的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的意识,主动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电子板报制作》共4课时,以《爱我家园》为主题,通过几个阶段的活动学习,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是继学习完信技课程初中第一册“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板报”后的一次综合课,共四课时完成。通过《爱我家园》为主题的板报制作,使学生掌握对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第一课时: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学生分析任务、制定项目计划;第二课时:学生对收集的资料整理加工, 确定版面布局草图;第三课时:学生加工创作,制作电子板报;第四课时: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并加以完善。【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通过前面“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板报”课程的学习,对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已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已进行过单一文章的排版练习,为电子板报综合制作打下基础。但仍需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电子板报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组成要素;

⑵ 正确认识项目计划书对指导作品制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学习;

⑶ 正确认识板报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⑸ 掌握版面布局草图的设计方法;

⑹ 灵活运用艺术字、插入图片、文字框、分栏设置、绕排方式等知识点;

⑺ 掌握电子板报制作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

3、德育目标:

⑴ 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⑵

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制作一份以《爱我家园》为主题的科普电脑小报过程中,正确综合运用信技知识的技能。

难点:参与到《爱我家园》主题活动中,对收集的信息再加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策略与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网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资料的收集、作品的创作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和构建;

⑵ 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作品目标要求;

⑶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师给出学习任务,学生分析任务、制定项目计划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上网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2、掌握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4、正确认识项目计划书对指导作品制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学习。

教师活动: 我们都生存在地球上,都是地球的孩子,我们有责任 爱生命、惜资源、好求知、爱旅行、护文明、保和平

1、教师展示有关地球的故事,布置以《爱我家园》为主题,制作科普电脑小报,让学生树立爱护地球,保护地球资源,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2、对学生在信息的收集处理过程中进行系统工程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学习。学生活动:

1、建立收集资料和加工资料两个文件夹

2、确定电子板报内容,收集资料

篇8:电子板报制作教案

一、电子板报的定义及属性

《2014年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指出:“电子板报是指运用文字、绘画、图形、图像等素材和相应的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纸及墙报作品。”[1]其结构与印刷出来的报纸以及教室内的墙报等基本相同,也由报刊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导读栏等要素组成。其属性特征如下:

1. 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体现在作品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能科学、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内容切合作者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文字内容通顺;无错别字和繁体字,作品的语音应采用普通话(特殊需要除外);所有非原创素材(含音乐)及内容应注明来源和出处。

2. 创新性:体现在作品主题和表达形式新颖;内容创作注重原创性;构思巧妙、创意独特;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3. 艺术性:体现在作品反映出作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版面设计简洁、明快,图文并茂,前后风格协调一致;报头及版面的设计突出主题。

4. 技术性:体现在作品选用制作软件和表现技巧恰当;技术运用准确、适当、便于阅读;结构清晰,导航和链接无误。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电子板报的创作时,要有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该项目的定义及属性特征。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Power Point等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和复杂图文排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电子板报参赛作品存在问题分析

分析广东省近两年学生提交的电子板报作品,创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作品形态不符合要求

送审电子板报作品中有近20% 的作品是一种资料的堆砌,缺乏生活中的原创素材及创作者自己鲜明的思想,原创成分所占比例很低,根本达不到60% 的原创成分的要求。

(二)作品主题不鲜明

虽然电子板报送审的作品选题比较丰富,但是很多作品选题没有创新,且没有留意《指南》中的要求“内容应反映班级或校园生活”,切入的角度脱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选材不恰当,使得作品主题不鲜明,有的甚至偏离了主题。

(三)作品内容缺乏深度

单从形式来说,很多电子板报作品,达到了本身的创新高度,版面美观有创意,创作者的构思、排版技巧吸引着读者走进作品,但读完作品再去试着寻找文本的主题深度或现实意义时,才发现作品的内容流于表面性,缺失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仅是主题内容浅层的展示,并没有思想深度的提升,感觉作品内容就是素材的堆砌,缺乏思想深度与内涵,从而使作品的“可读性”大打折扣。

(四)作品电子属性不足

纸制报纸和常规墙报作品制作时,受空间和工具的限制,有些效果和内容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而电子板报中的视频、音频、动画等电子要素,是纸制报纸和常规墙报作品不可能具备的,这也正是电子板报的优势所在,它们的存在会使得作品更生动形象,更吸引读者。但近年来我省的电子板报作品在这方面却有所忽略,很多作品没有音频、视频或动画,而有的又往往背景音乐无法控制,视频杂音太多,声音不清晰,画面不清晰、不流畅,没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五)作品制作欠锤炼

大多作品创作时往往不注重细节的雕琢,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如:作品的整体风格不一致;作品中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和标点错误时常出现;文字排版不规范,文字修饰欠妥当;无热字,导航不清晰,有无效链接;版面设计不美观;图片点击放大没有提示语;放大的图片没有文字说明、其页面的风格与作品整体风格不相符等等,这些毛病虽小,但有碍阅读,严重影响了作品的整体质量。

三、电子板报的创作技巧

电子板报的制作流程通常包括:确定主题、收集素材、设计版式、制作作品、保存作品以及发布作品等环节。

( 一 ) 提炼作品主题:贴近生活、凝练突出

主题是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根据一定的写作内容及写作目的而构思、确立的意旨,是创作者从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作品主题是否深刻有意义,创作者除了要有充足的生活积累、敏锐的观察力外,还要有正确的立场、先进的世界观和一定的思想修养。因此指导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思想高峰认识社会,提炼积极的、有意义的主题。

作品的主题是决定作品思想的深浅、倾向的偏正和社会意义大小等方面的主要因素。因此,指导老师应该平时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树立关注生活、关心社会的良好意识,并善于从学生的多个主题中及时发现好的主题,加以引导。而好的主题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作品的主题要健康向上,弘扬主旋律。从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出发,这一原则是首要的。无论作品制作如何精美、内容如何图文并茂,只要作品主题有偏差,都将是失败的作品。而优秀的作品都有好的主题:积极、健康、鲜明,能够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观,促进中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科学精神、态度与方法的形成。

例如作品《锄禾报》,主要围绕学校开展的“光盘活动”去展开,表达一粥一饭 , 当思来之不易的思想,告诉孩子们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非常有限的,勤俭节约无论何时都值得提倡,节约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应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作品主题鲜明,内容健康。

其二,作品的主题要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指南》规定电子板报作品的内容应“反映班级或校园生活”,那么作品选题就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可以是孩子的亲身经历以及学习、成长过程,也可以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容等等。只有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才有体会,才有真情实感,学生才有兴趣去认真创作作品,不断追求优化作品,做出精品。

例如作品《陶笛乐园》,选题就来源于学校新开设的一门陶笛课,并且作品所有的题材都是围绕“陶笛”而展开的。作品再现了孩子们从对陶笛一无所知到能熟练吹奏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很多有趣的实践活动,体现了孩子们由怕学到乐学,到越来越喜欢这个方便灵巧的小乐器,到都会吹奏陶笛的喜悦心情。作品中的文章、图片处理、视频、采访内容以及设计等都是孩子们自己完成的,他们希望能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认识并喜爱他们心爱的“陶笛”,为大家的生活增添一些音乐艺术氛围。主题积极、健康、鲜明。

所以,确定主题前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下头脑风暴,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自己最熟悉的,最让自己感动的,自己最想做的,自己最擅长的。总之,要让学生紧密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放飞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从小处入手,从他们熟悉的学习生活入手,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事去做,从中挖掘创新主题,创作出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电子板报作品。

其三,作品的主题要突出学生个性特点,富有创意。即使是相同的题材,也会因为作者的感受和写作能力的不同而制作出完全不同的作品。而同样的题材,取材是否新颖、有个性,学生有时比教师更具有独特的眼光,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捕捉瞬间的信息,引导学生提炼出突出学生特点、有鲜明个性、有创意的主题,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题,脚踏实地,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力求原创,使作品新颖别致,做出自己的个性来。

例如作品《快乐 ? 校园科技》和《科技节》都是以“校园科技”为主题的作品。《快乐 ? 校园科技》重在对校园科技的情况做出详实报道,突出学校的“科技”特色,海模、空模、车模各个训练队的训练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他的如社会调查小组、综合实践小组等都积极地参与每一个项目,小发明小制作也层出不穷。而《科技节》用黑板报的形式制作,体现的是学校第八届科技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小作者把与伙伴们、老师、爸爸妈妈一起探究科技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感受到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弥漫着科技的气息,领略到科技的魅力。两个作品从不同的视角原汁原味地诠释了校园科技活动的多彩与魅力,各领风骚,富有创意。

(二)构建作品框架:结构严谨、构思巧妙

主题确定后,要引导学生紧扣主题进行多维度思考,深入挖掘,多角度进行剖析 , 分析此主题可从哪些方面展开说明,并根据其中逻辑关系来构建作品主体框架,精心安排作品的结构,确定制作主题风格。这是整个制作的核心也是基础,首先要找准自己为什么制作电子板报,是为了突出什么主题,这些都需要在之后的制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地体现和运用。

为了艺术地表现和突出作品主题,可以有意打破事物本身的自然结构,从艺术处理的角度重新组合排列,确定作品内容的先后顺序、发展线索,调整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斟酌具体内容的详略搭配。主题的贯穿和制约,使作品的结构严谨、自然、完整而和谐。所以,在构建作品框架时既要精严细密、无懈可击,又要顺理成章,合符事物本身的逻辑。

例如作品《千年水乡活古石》,通过学生的实地探索,挖掘隐藏在乡村里数千年的古石,做实验、制作标本等研究石头的成分,由石之构成到石之精神,一层一层地剥开水乡美之原因,探讨水乡之美在于水、桥、道路之特色,体现乡村的美丽所在,杏坛文化,延绵不断。根据主题,小作者确定该作品的制作主题风格和整体框架,从“石”之寻、石之文化、析“石”记、“石”之有理、小石头日记五个方面来阐述主题,一气呵成,艺术性地表现和突出了作品主题。作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

(三)精选作品素材:深入开掘、突出主题

外在形式的独到依然不能铸就作品的整体成功,因此,作品内容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音频、视频都应围绕主题选材,从不同角度突出主题。主题就决定了材料的用弃详略,与主题无关,再好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因此,应根据作品主体框架,精心收集文字、图片、音像等素材,分条列述,努力寻找其中的信息点来确定作品内容框架。

鲁迅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紧扣主题进行深度思考,用心组织材料,深入论述,力求多方面把主题分析清晰透彻。并且,创作过程中要注意资料来源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作品《千年水乡活古石》中的“石之文化”模块,选取了《石之起源》、《石之作用》、《逢简水乡石桥历史悠久》、《发现生活中的美石》等文章,辅之以相关视频、图片,小作者围绕该模块主题深入开掘,多角度、多维度深刻地展现了“石之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四)设计作品版式:合理呈现、服务主题

版式是表达编排者意图的语言和手段,是形成板报风格和特色的重要因素。设计作品版式,即构思文字图片等各项内容的摆放形式,力求服务于主题,合理呈现内容。版式设计要活泼、大方、静中有变,要清晰、明快,不能只追求形式而不符合视觉规律。底色力戒大红大绿,要尽可能淡、雅、浅,与文字的颜色要形成较大反差,颜色不能深于文字,不能影响文字阅读。内容文字不要用重影和重叠字,要注意照片和插图不超过页面的20%。

例如作品《六二班报》,为了展示一个富有魅力的班集体,小作者通过合理选取文本、图片呈现作品内容的同时,更用简约而巧妙的简笔画设计,富有创意地呈现了同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涩”,该设计活泼、大方、清晰、明快,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灵魂,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五)提升作品创意:独特新颖、富有个性

创意,也就是新的见解和意境。作品的创新应是全方位创新,其创作过程中可以全程融合创新,使得作品选题新,版式、风格有个性,思维逻辑强。具体体现在:

选题新:努力挖掘新的选题;

立意新:有创新性的见解和意境;

结构新:结构方式与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相符,体现自己的独特创意;

视角新:凸显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

选材精:注重原创,为鲜明地表现主题服务;

表现手法新:努力探索新的表现技术,新的表达手法,使页面设计突出主题,意境深远。

例如作品《自己上学的路上》,由热门话题“中国式接送”引发坚持自己上学,不用爸妈接送的事实,希望更多的小伙伴能加入到自己上学的队伍中来!作品内容原创,媒体资源丰富,画面美观,创意独特,采用iebook软件制作,充分展示了电子板报的优势。如:生动形象的翻页功能、丰富的图片展示形式、文字自动滚动功能等等。

(六)精心美化作品:要素齐全、精雕细琢

作品主体部分完成后,应认真对作品进行综合调整,注意细节的完美,精雕细琢,对文字、标题、图片、形状、音频、视频等多种要素进行调整修改,丰富版面细节,合理处理色调,使版面设计突出主题,整体风格一致,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力求使作品“美丽而不花哨,朴实而不单调,时尚而不轻佻”,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例如作品《千年水乡活古石》,该作品选题好、主题贴近学生生活,但修改前内容欠深度,板块划分欠科学,视频没有嵌入到作品中,存在文字排版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通过多次修改锤炼,作品板报的要素更为合理;调整、填充、修改后的内容使得作品逻辑性更强、内容更丰富;音频、视频的运用更准确、贴切;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图文并茂,使作品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洋溢着学生青春的气息,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四、结束语

上一篇:青马公开课第二课观后感,青马公开课的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中国重机协会矿山机械分会召开2010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