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情书小说

2024-04-18

岩井俊二情书小说(精选6篇)

篇1:岩井俊二情书小说

作者

岩井俊二-----日本电影导演,作家及记录片导演

剧场电影处女作《情书》是岩井俊二指导的第一部在电影院公映的剧情长片,上映后立即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引起轰动。这部清新感人的《情书》已经成为九十年代最为脍炙人口的日本爱情文艺片。

简介 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

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性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学录中误抄了她的地址。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性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而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竟逐渐发现中学时代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每一个观众的心里,永远不变。

“你好吗?我很好”这句话贯穿了全文。在阿树的三年祭上,博子对阿树万分思

念,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对阿树的思念,明知阿树已不在人世,还是向他以前的居住地写了封信。信中说,“你好吗?我很好。”一封寄往天国的情书,构成了两人间一触即发的那根弦。没想到竟然收到了藤井树的回信。她们有书信往来了几回,博子认为这并不是自己要找的人,但还是想去看看到底是谁。于是和现在的男友秋叶茂来到了这个本来已建为高速公路的地址像求证一下。但却擦肩而过,不过藤井明白了博子要找的是自己中学的同班同学,也叫做藤井树。博子也知道了藤井竟然和自己长得十分相似,几乎是孪生姐妹一般。这让她怀疑阿树是否是真的爱她,还是爱她的容貌,因为这让他想起那个女孩子藤井树。

博子想了解阿树中学时的事情,让藤井在信中告诉她关于阿树以前的事。藤井尝试着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代,没想到自己能想起这么多关于他的事。他们之间还有那么多的趣事。藤井又答应帮博子拍摄他们中学学校的照片,来到了阔别已久的学校,没想到她在学校里十分出名。在学校图书馆里还有一个游戏叫做“寻找藤井树”,因为图书馆很多书上都签下了藤井树的名字,是当时那个男阿树阅读后写下的。

博子和男友茂来的了阿树攀山探险失事的山上,听当时和阿树一起攀山的熊山先生讲述了阿树坠崖的经过。博子来到雪山前对雪山喊道“阿树!你‥好‥吗?我‥很‥好!"博子跪在雪上,控制不了。第一次,她感到自在,她可以让阿树离开了。”

博子回去后将信件和照片又邮寄给了藤井,她认为这是她和阿树的回忆。藤井又收到了图书馆孩子给她的一本名叫《追忆似水年华》的书中夹着一张绘有她面孔的素描。

书中的情节在此戛然而止。作者通过纯净唯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遗失者与两名女子之间的爱情。从开始两名女子见的书信往来,引起了与阿树同名同姓的女藤井树关于逝者的追忆,就如那本书名一样——追忆似水年华。藤井发现了当时她错过的爱情,也许还不能称之为爱情。那个男生是那样真挚诚恳的暗恋过自己,是一种淡淡的情愫产生在他们之间,最后以男阿树的转学而不了了之。

博子因为发现自己与藤井长得十分相似而想知道是否阿树只是因为她与藤井相似而和他在一起。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告诉我们阿树的想法,只是借藤井妈妈之口说出只要博子爱过的是阿树就值得。

我想在最后博子能在雪山面前喊,“阿树!你‥好‥吗?我‥很‥好!”就说明她已经能真正放下阿树,自己会真得过的很好的,她会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并且她把信件和照片又寄还了藤井,她已经认识到那是他们之间的回忆,里面没有她插足的余地。

而藤井还收到了图书馆给她的书中阿树关于她的素描。作者虽未说藤井对阿树的感情,但是藤井对本以为在她心中无甚印象的阿树却能回忆起很多往事,就说明他们之间也许说出来会有可能的。他们当时太年轻,有的是男阿树对她委婉含蓄的暗恋和朦朦胧胧的情愫。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没有得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也总是悲剧。朦胧的暗恋以阿树的转学划下逗号,而又以阿树的不幸离世给未婚妻博子划下了残缺的句号。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悲剧也是这样,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并不是十分悲凉。作者在开始就说出了阿树已经去世,博子也已有了新的恋情,只是对阿树还有着一分执念。作者通过

让博子和藤井的书信往来让博子对阿树可以彻底抛开,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也让藤井知道了在中学时又那么个男孩深爱着自己,她也很幸福。

我认为书中歌颂的是爱情的含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每一份爱情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呵护,我们都需要理解信任和帮助。每一个人都会有人牵挂,也许会是你没注意过的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活在世上就很幸福。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20时18分

篇2:岩井俊二情书小说

它是一个关于惆怅和回忆的故事,时光从我们手中泛然滑落,回头望去总是有些感怀的,不过悲伤则大可不必。藤井树多年以后重拾尘封往事,中间隔了莽莽岁月,再看得通透也无法体味当年的感情。我们的无奈和惆怅正源于此。人对时间永远充满无力感,象口琴呜呜吹出的古老旋律:“long long ago ……” 然而是回不去了。某些情感实际上是被陌生人博子唤起的,就好象窗台上那些细碎的灰尘,被掸起之后,在光线里急遽乱舞,有很多其实无法再沉淀到原处。这又是这里和那里、此时和彼时的问题,我们事实上没有办法挽回人生的任何一件事,没等尘埃落定,记忆中的往事早已滴落。古典感的爱,可以在静默中没有任何声响和要求的存在,暗中点燃的小小火焰,只用来温暖自己的灵魂。

始终相信,当两个相似的人相遇的时候,从他们温热的手心里会传递出最真挚的温暖,就像黄昏里的最后一束阳光,以滂沱的姿态笼罩了小樽的冰雪,给回忆带来宁静的纯白。他们有着一样的名字:藤井树,久远而美好,有着不费力气的柔软,仿佛一个转身就会融合在雪地里。我们不能说,她,不爱他,只是她那巨大而轰然的爱被时间无限延长,就像那年的落雪一样,恣意而唯美。然而,无论经过多少年,他,始终在她的记忆里,淡淡存在。

年少时的爱,清澈得不沾染丝毫欲望,纯洁如雪,深远若天际。如果不去深究,或许我们永远不会如此清晰的知道,自己在别人心中,究竟曾是怎样的位置。能够记忆的,或许只有窗前那恍惚的身影,静默的脸颊,或许只有那些点点滴滴的荒唐片断,以及百折千回的细密情怀。寂静而坦然地走向离别,就好像藤井树骑着单车消失在小樽的街道,没有背负丝毫的哀痛。

暗恋,很美,因为你和他有距离,所以就有幻想的空间,然而,幻想多半是唯美而脱离现实;暗恋,很痛,因为你和他有距离,所以你和他有距离,所以就有焦灼的等待,然而,等待多半是漫长而没有边际的。

博子的爱浓烈深沉,藤井树却如此内敛羞涩。然而爱,却偏偏相差不起一毫厘。曾经因羞涩而错失,如今的热烈又留不住。爱的无措、命运的无可言喻,或许是这段故事永远无法抹去的悲伤特质,他们都背负着徒劳的爱孤独的行走着。

“你好吗?”

“我很好。”

只愿在心里,再为你投递一封情书,最后一次忘记你。

篇3:岩井俊二情书小说

岩井俊二, 出生于一九六三年, 出生于宫城县仙台市。中学时代迷恋电影, 遍览日本国内外电影, 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一九九三年开始指导电视剧, 一九九四年开始指导电影, 从而一举成名, 成为日本电影电视导演。

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多为婉转有趣, 不落入俗套而又清新可人的“青春忌”题材。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中多出现对往事记忆的追寻, 而且还有“书信”的巧妙加入, 更是独特又恰到好处。岩井俊二是深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的导演, 在岩井俊二的作品中多能看出日本民族及日本人独有的道德准则和情义性格。那种坚韧与柔美, 真诚与圆熟, 以及情感上的极致单纯和报恩于万一的献身精神的高尚和自醒。

二、青春记忆

(一) “平静蕴藏悲伤”

《情书》是岩井俊二的代表作品之一, 淡淡的蓝调, 皑皑的白雪以及弥漫其中的忧然的惆怅, 处处都散发出一种久久不能释怀的感伤, 对往事的无限追念。

电影开篇是在日本神户, 渡边博子在曾经的恋人藤井树三周年的祭日里又一次陷入悲痛和思念中。藤井君死于一次意外的登山事故中, 尽管博子已经有了新的男友, 但是她对藤井君依然无法忘怀。博子给远在天国的藤井君寄去了一封问候的信。只有两句话:“你好吗?我很好。”更为惊喜的是竟然收到了回信, 但这个藤井树是个女孩, 博子决定去拜访这位女孩但是多次擦肩而过确无缘相见。完全以两人的“书信”为主线索。突然, 博子醒悟藤井君爱她是因为她特别象他的中学同学女藤井树, 女藤井树也逐渐陷入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之中, 她回到了曾经的中学, 发现图书馆中的87本书的借书卡上都写下了“藤井树”的名字。片尾与片头呼应, 博子和男友到藤井君失事的雪山处与他道别, 对雪山高呼:“你好吗?我很好。”以了结这段久藏心底的情感和难忘的记忆。

片中, 导演有意设计了博子与女藤井树由一位女演员扮演, 他们有着相同的容貌却都在为一个已逝的男子回忆着一切, 并深爱着这个男子。两人的关系其实有些情敌的意思, 但却在展现中和角色的关系处理中是那么的温和和礼貌。两个同名同姓的男女, 一段已尘封的往事, 不经意间的一封书信把记忆的大门打开, 而打开后发现的是真挚而纯洁的爱恋, 当发现后, 却一切为时已晚, 一切都已经过去。只得无奈的回到现实中, 因为生活仍在继续。

岩井俊二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追忆着这段引而不大的纯真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君的眷恋, 两个藤井树之间的朦胧情感, 都没有藤井君的意外去世而枯萎消失, 而是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和剧作轻轻地流淌进观者的心里, 使观者感到那份情感的温存。青年人之间的“隐而不发”的纯美恋情由一个巧合被重新发现而层层剥开, 无论是描绘失去爱人的悲伤还是重获爱情的喜悦, 导演都没有过于激烈的表现, 这就是东方电影中独特的含蓄气质。

(二) “在真实与梦幻之间”

《花与爱丽斯》只能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岩井俊二的这部最新电影———干净, 舒服。女主人公干净的脸, 淡淡的笑容, 那种春天的感觉按耐不住的流淌出来, 这好象把我推入了一个属于青春的巨大深渊, 岩井俊二重新给我们勾勒了青春的浪漫与美好, 一切的一切都是青春, 这似乎是岩井俊二可爱的固执。

电影中对记忆的再现和塑造让人瞠目结舌, 宫本相信自己的确失忆了, 并因此而苦恼, 而三人一起寻找记忆的时候仿佛真的走进了那段根本不存在的时空。沙滩上, 两个女孩当一条绳子而男孩在跳, 海浪, 天空, 一切都宁静美好, 在不远的曾经他们似乎真的来过这里, 玩着同样的游戏, 看着相同的风景。为了宫本雅致, 花与爱丽斯终于闹翻了, 战争这样开始, 在如此宁静的蓝天碧水间, 只是这个时候夕阳西下, 世界一切惨淡的红色, 两个曾经如此亲密的女孩就这样在沙滩上扭打起来, 感受青春特有的凛冽的伤。在沙滩上爱丽斯死死握住手里的黑桃A, 她想告诉花真相, 可是最后她还是关了起来, 把一切当成了一场玩笑, 曾经携手的好朋友扭打在一起, 伤害也还是因为爱, 所以痛苦也更深刻。但到了结束的时候, 他还是选择了花而放弃了爱丽斯, 这到底是青春的美好还是荒诞?在同学举办的“风之舞蹈”的画展里, 花看到那么多与爱丽斯曾经共同排练曾经一起欢笑的场面, 笑容终于又回到了她的脸上, 她知道有些感情是不能放弃的。

三、日本文化与岩井俊二的电影创作风格

宿命也是日本电影里一贯的主题之一。《情书》中, 有情人各自一方, 命运的捉弄, 平静中的哀伤, 哀伤中的清丽与纯美、素简、含蓄, 在含蓄中包含着的难以自持的悲痛, 逝去的情感和人并没有在记忆中尘封死去, 它会永远留在藤井树的心中。《情书》《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都对比有犀利的思考, 这一切都反映了日本民族文化的影响, 在追求极致美感和暴力的方面有着完美的和谐。正是这个民族甘于忍受命运而让她坚强起来, 这有日本文化传统的映衬, 也有这个民族压抑下的个性显现, 浮世绘的飘逸, 精致的茶道传统, 流长的日本文艺等, 都构成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日本的求美之心, 表现在对日本传统和东方传统的美的探索、追求和执着。

岩井俊二的作品以毫不夸张的感伤, 动人心弦的手法把青春.情感.恋人等日本情节的种种事物, 敏锐精致的表现出来, 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与浪漫色彩。这是独特的日本情结的美和民族的个性, 一股东方气质及岩井俊二本人对人生和本民族卓越的艺术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渺小人物的情感关注, 悲哀、同情、朴素等深切的感动。通过表现人物的悲哀感与导演自我的同情哀伤感是统一的, 岩井俊二在作品中善于用纯真、朴实的艺术手法表现鲜明柔和的女性美, 创造出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 岩井俊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多为对感情的极致忠贞, 这样的情感在日本是真实的, 但是剧情与情节设计却是又让观众感到梦幻飘渺。岩井俊二作品中人物命运多是两人邂逅之后就永远错过, 或者自始至终谁也没有向对方倾吐过一句爱慕的话, 而彼此对对方的感情又都处于似觉察又非觉察之间, 他有意识的将似爱情而又非爱情的情感进行表现, 而且表现的朦胧, 在向观众传达人物感情的过程中带有一种又甘美又苦涩的情感, 淡淡的悲与真实的美交融在一起, 创造出悲.哀.美的抒情世界里。岩井俊二的作品中, 表现以悲为主体的同时, 还包含着他对作品中的主人公命运的深深同情, 这种岩井俊二对作品中人物的同情的一面, 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渗透着日本“物哀”传统美的精神。

摘要:日本电影的崛起是以黑泽明.小津安二郎.衣笠贞之助, 沟口健二.今村昌平等一批电影先驱的大师造就的半个世纪的辉煌。而在后半个世纪中, 我把视线缩放在六十年代初出生的岩井俊二身上。

关键词:岩井俊二,青春记忆,“岩井美学”,日本文化

参考文献

[1]鲁恩.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篇4:岩井俊二的慢成长

初出茅庐的电影导演岩井俊二,因此被影迷贴上“纯爱电影教父”的标签。

因《情书》而喜欢岩井俊二的人,和一路追随并喜爱他的电影的,一定是两种人,他们中的多数互不相交,只有导演自己,旁若无人地穿梭在两者之间,率性而为。

岩井俊二对待自己电影的态度,就像他与身边人交流时的状态——与其说他在跟对方说起什么,不如说他在与另一个自己对话,他很容易地沉浸在了自己的讲述里,直到对方打断,但很快,他又进入了下一个“自己”。

他说话时语调严缓,吐字很慢,和他电影的节奏如出一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与他也在这样的对话氛围中开始。10月末的一个下午,这个被许多中国影迷打上“纯爱”烙印的导演出现在上海,参加他监制的第一部授权中文版的戏剧《爱的捆绑》的片段展演。

当与真实的导演面对,如同面对自己不愿承认的消逝青春。眼前的大叔,高大、微胖,不苟言笑,甚至有点严肃,已很难和18年前那个纯情少年藤井树有任何关联。只有听他细致而认真地描述自己的少年岁月时,才发觉,尽管岩井俊二自己极力甩脱,那个藤井树仍然偷藏在他内心的某个角落,不曾离开。

被定义为“经典”的纯爱故事

《情书》正是导演岩井俊二的一次“致青春”,那时他已经30岁出头,在电视圈摸爬滚打多年,虽然镜头经验不错,但籍籍无名。

一次偶然,他整理高中时期的物品,翻看起同学们写给他的信。那时,还在读中学的岩井俊二和同学约好去看新上映的电影,但冰冻的天气和湿滑的路面使他不慎跌倒,还被公车轧到了脚,卧床在家的他心情十分惨淡。没想到过了几天,同学们的信竟悄然而至,塞满了一整个茶色的信封。

多年以后,再看那些带着稚嫩笔迹的信,他心中又再一次想起那些细微的感动。

他决定,写这封关于“回忆”的《情书》。

男主角藤井树是个害羞的少年,只敢偷偷把喜欢的女生的样子画在图书馆的借书卡背后。这和生活中的岩井俊二多少有些交集:他也担任过图书管理员,觉得校园生活中的集体舞会让男女生手拉手是一件极度害臊和绝对讨厌的事情。

女主角渡边博子和女藤井树在电影中以一头清爽的短发示人,岩井俊二特意选择了这种曾在80年代风靡、但在90年代已被认为略显老气的发型。故事中缓缓流动的情愫,羞于说出口的感情,导演沉醉在自己的回忆里,向曾经的旧时光致敬。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电影界一直处于“后黑泽明”时代,少有佳作问世。进入90年代后,开始在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电影运动。

由他一手创作并导演的电影《情书》上映后,给日本电影界吹来一股别样清新的风,清淡纯真的故事却看哭了几代人。导演首部获得公映的电影,立刻成为了日本新电影运动大潮中的代表之作。

之后,岩井俊二又陆续拍了讲述暗恋和初恋的《四月物语》和《花与爱丽丝》,均未达到《情书》的反响。

带着甩脱不去的“纯爱电影教父”标签,岩井俊二的兴趣却一直在青春的另一面。魔鬼的故事取代了天使的故事,在他后来的电影中不断出现。

青春更是残酷成长

少有人知道,《爱的捆绑》才是岩井俊二的导演处女作。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总是不断用绳索将身边的一切捆绑起来。忙碌的丈夫忽略了妻子的“强迫性紧缚症”,直到发现时才后悔莫及,此时除了按照医生的嘱咐把她捆绑得更紧一点外,什么也做不了。

诗一样的“谋杀”场面,映射的是岩井俊二的现实困惑。由于工作常年很忙,他与恋人也总是聚少离多,虽然岩井俊二现在谈起来,已经很淡然,“因忙碌而无法照顾对方,因自己而令对方承受了很多压力和不快”,都直接表现在了电影里。两个人感情压抑而扭曲,女人将绳绑在自己身上,是将爱永远和自己缚在一起。想分开?用剪刀。可是剪刀也被束缚,也被捆绑。

男人在对绳索厌恶惊愕愤怒之后,接受了女人的爱,接受了女人送给他的所有捆绑……最终,女人走了,留下了被捆绑的男人。

相比純爱,导演兼创作者的岩井俊二,更着迷这种现实压抑的、体现人性本能生存方式的故事。

他在生活中曾出现过的微小的负面情绪,被他保存并放大,之后横扫众多奖项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也源于这样的记忆保存。刚上大学的岩井俊二,离乡背井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那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成为了电影中男主角莲见雄一的原型。

雄一总是沉浸在网络与莉莉周音乐的世界里。他的好友星野是长辈口中“别人家的好小孩”,常在新学期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然而家庭的剧变彻底颠覆了星野的人生,他变得嚣张跋扈,欺负并凌辱所有异己者,甚至逼迫同班女生援交来赚钱,少年的狰狞青春被直白地呈现在银幕上。曾经的挚交最终倒在雄一刀锋下。更可怕的是,电影里所反映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在日本已不是一个边缘的社会话题。

“你看他关注的其实都是社会,他根本不是纯爱导演。”岩井俊二的中方经理人顾晓东,和导演相识于1995年拍摄《燕尾蝶》时,两人年纪相仿,他和岩井俊二一样不喜欢“纯爱导演教父”的标签。

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岩井俊二特别喜欢这样拍那个由善转恶的那个少年:斜阳下的少年被金边勾勒出来,脸上的表情因为灰暗的剪影而模糊不清。

“你的电影用的几乎都是逆光。”日本电影大师市川崑这样评价他。可与黑泽明比肩的市川崑是岩井俊二极敬重的老师,岩井称他是“自己遇到过的最聊得来的人”。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他不仅想拍逆光下的人,更想要捕捉那些光照不到的阴影下的人性。

“热情”才是创作的原因

如果《情书》没有成功,还会是导演吗?他的回答简单直接迅速,是。

一个毕业后接不到活儿只能靠画漫画赚取拍片经费的导演,一拍就是二十年。如果不是因为心底的那份热情,恐怕很难坚持到现在。

早在初中,还不知镜头是什么的他就对于一些“可以表现永恒的瞬间”的事情感到激动不已,有着强烈的想记录下来的冲动。上大学第一天,他逃掉了入学仪式,径直报名加入了电影学会,第二天就开始操弄机器,在街道上边走边拍,还被同级的入会的人以为是经验丰富的前辈。他成天泡在电影学会,浸淫在市川崑、小津安二郎、黑泽明这些前辈大师的世界当中。

油画专业的他因落课太多,不得不休学一年,复学之后却变得更加“不务正业”,那时他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上的一些导演工作。毕业时和所有大学生一样面临抉择:找个好工作,还是坚持梦想?

那些青春中注定发生的故事他也没能逃过,毕业后女友打听他的年薪,他老实回答“几乎没有”,然后就被甩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还是得赚点钱啊”。

电影取得一定的成功后,他的创作小宇宙开始爆发,从写小说,到拍纪录片,再到画漫画,直至创作影片中的乐曲,他甚至还跨界开过一场反响不错的音乐会。

在片场,岩井俊二也常常“独揽大权”。他创作剧本,扛游机充当摄影师,有些外国演员的文身都是他画的。休息或布光的时候,但凡听到有人在打鼓,弹钢琴,大多都是他。有时熬完一个通宵,录音师在片场站着都能睡着,岩井俊二还像“打了鸡血”般无比享受地忙活。他觉得“坐享其成的话,不是我希望的工作形式”。

他甚至觉得自己算不上是一位导演,他更喜欢的状态是“创作”。

如今岩井俊二对于创作仍然保持着痴狂的状态。平时他多显得温和安静,除非一种情况:他要开始创作了。构思的时候,他会把查到的大量资料讲给朋友听,瞬间变成一个令人想捂耳的“话痨”。开始写故事时,他又变回安静的人,在出租车上也会忙不停地打字,聚会时也要带上电脑偷偷溜去隔壁房间。他常常在早上刷牙时有了灵感,于是立刻开始画画,画到晚上12点才发现脸还没洗。

他骨子里似乎有一种固执劲儿,认定的东西就会陷入一长段时间的痴迷。

这样的“偏执”在他的生活里也频繁出现。

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到中国,工作人员和岩井俊二都会连着几天产生如下的对话:“晚上吃什么?”“火锅。”“晚上吃什么?”“火锅。”“你能不能不要每天吃火锅?!”“就吃火锅”。岩井俊二爱吃麻辣火锅,在吃的时候还必须往麻辣火锅里再撒一把花椒。有一次,他们连着吃了四天的麻辣火锅。

直到他得了严重的痛风。现在,岩井俊二不怎么吃火锅了。一年半之前,他在去北京的飞机上看了一本日本的健康类畅销书,下飞机后就决定一天只吃一顿。接受采访那天,岩井俊二的中餐就是一杯水。

不愿面对现实的永远“少年”

岩井俊二镜头下的主角多是自我封闭性格的人物形象,而观众与媒体也乐于拿他与剧中人物比较。

在最近的一部电影《吸血鬼》中,男主角西蒙离群索居,在网络上寻找安慰。这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男主角颇为相似,自我封闭在网络与音乐的世界里,此外的一切似乎都是肮脏的。同样,在《爱的捆绑》中,女主角萌宝不断把自己捆绑起来,与这个世界一分为二。就连他为数极少的喜剧《花与爱丽丝》中,木讷的男主角宫本不同于两位女主角的灵动,始终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随时随地都在看书,最后甚至撞到门晕倒过去。

从剧本到演员到配乐岩井俊二都想参与,这个习惯,也在某种程度上割断了他与外界的更多交流与联系。他甚至有些害羞让观众看到他的作品,就像是高二时偷写的诗被哥哥翻出来,并当众高声朗读的心情。在他看来,“电影是为记录永恒的瞬间”,反而,“希望被观众认可的欲望不太强烈”,他顿了顿,“这一点可能不好。”

“岩井俊二的电影建立于一种与现实割裂的电影世界基础之上, 是一种游戏的态度。”日本的评论大师四方田犬彦曾这么评价岩井俊二。

加上出片的周期变长,这都令他近年在日本电影界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他的电影一般无法成为主流。

创作电影不是希望观众能看到,而更多来源于自己内心的冲动,这点很不像一个成熟导演该做的,但他并不在意。就像在谈论自己的瓶颈时,导演也很不介意,自己剖析了足足有十多分鐘。

2006年,他陷入了一种“几乎看什么都感觉不到新意”的麻木状态。在他看来,这归咎于“日本社会几乎停滞了,陷入了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他选择了离开日本,在美国呆了五年,直到311地震之后。

归来时,他带着自己的新作《吸血鬼》,以另一个“魔鬼”的故事回归,青年教师西蒙在网络上寻找有自杀倾向的年轻少女,帮助她们死亡并满足自己的嗜好。电影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掌声,有些铁杆粉丝甚至也不买账。

票房似乎不大影响岩井俊二自己的计划。现在,他又开始筹划要拍一部动画片,并像拍电影时那样,一张张画下分镜头剧本。

他愿意继续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那些让自己感动的瞬间。

岩井俊二把自己手机的提示音设成学校上下课时的电铃声,每小时响两次,他总是很享受地听完。“听到这个能让人稍微冷静一下,像回到了学校时代。”他不好意思地解释说。

虽已年届50,可从20年前出道至今,岩井俊二在意的始终是年轻人的精神世界。从不敢表白的暗恋,到爱的束缚,再到生命拔节的疼痛,青春的每个棱面都令他流连忘返。但这也令他始终像个年轻男孩般守望着属于自己的那片麦田,无法伸出更多触角感受这个世界。

篇5:岩井俊二情书读后感

你,是我最美的情书/r/n

我个人比较喜欢清新温暖的文字,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日本作家岩井俊二的一部小说《情书》,我把这次分享的主题命名为《你,是我最美的情书》。/r/n

说起岩井俊二,也许大家对他的了解并不多,但是若是提及《情书》、《花与爱丽丝 》、《燕尾蝶》这些被拍成电影的作品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了。有人说他擅长用清丽、隽永、残酷和忧伤的文字,书写青春物语,书写成长疼痛,字字句句有如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到心里,细致精美到让人无法抗拒,使人于不经意间被深深打动。他的作品就是这么温暖纯净,其中最打动我的就是这本《情书》。/r/n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小说采用了倒叙回忆的方式将一个爱与青春的故事娓娓道来。/r/n

内容讲述一位少女渡边博子在男友藤井树攀山意外丧生后,无意中得知男友中学时代在故乡的地址,于是寄了一封明知不会有回音的情书到那里,但意外地却收到回信,原来是一位与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树收到,并回了信。之后两人开始通信,博子因而进一步了解少年时代的男藤井树及女藤井树的故事。而后博子决定与现任男友寻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树。博子和女藤井树错过了相遇的机会,但博子却偶然发现藤井树与自己的样貌原来十分相似。博子因而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对她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因为她和他的中学同学藤井树样子酷似,于是便放开怀抱,接受了秋叶茂的一段新恋情。另一方面,女藤井树也渐回忆起以往男藤井树一起的点点滴滴,最后因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答案,原来男藤井树一直暗恋着她,并且在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的背面画了女藤井树的画像。看完这篇小说我接着看了岩井俊二执导的同名电影。除了几处小细节不同之外,都可以彼此完美地诠释。这是一个让人觉得温暖的作品。那一段少年初恋的往事,就像电影开始时那一场纷飞大雪,柔软而细腻。在时间的倒转中,内心会渐渐变得澄澈平静。而这一切,是无邪的,美丽的。这些画面都是温暖纯净的。让人无言。又心存眷恋。将心一遍遍沉淀。在这个故事里,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一封情书。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留下了淡淡的爱的影子。/r/n

故事里有两个场景最让我难忘。第一个是博子向已故男友寄出的那封信里简短的两句话:你好吗? 我很好。当她给思念中的他写第一封信的时候,百感交集都化作了简单的两句话:你好吗?我很好。当博子后来面对藤井树遇难的那座山大声呼喊时,也是这两句话。边说泪水不争气地肆意横流。或许这两句话,已经说尽了对于一个人的爱和思念。/r/n

第二个场景就是故事的结尾。当女藤井树树将那本《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翻转到背面,看见藤井树画的是她的素描之时,心中不自禁地流下了温暖的眼泪。爱,经过千回百转,终于还是降落到了她柔软的内心。像是一粒深埋久已的种子,一定会在某一时刻为自己爱的那个人萌芽、绽放。/r/n

我特别喜欢小说里的一句话: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我想我们每一个心里都有这样值得想念的人,同时我们也作为这样一个人被别人想念着,爱着,幸福着。希望大家永远幸福下去。/r/n

好的,这就是我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温暖,希望给大家的内心带来一丝感动。/r/n

【相关文章】观毕《情书》。/r/n

这部电影第一次看是在大二的时候,当时只看了一半,不记得因为什么原因没有继续看下去,大概是因为没有耐性,并且对剧情不明白。/r/n

我重复着观看影片的最后几分钟。一群女初中生来到藤井树的门前,给她一本书,是当年另一个藤井树最后跟她见面的时候让她帮他还给图书馆的那一本。她们说,在书里面发现了一件很棒的东西。随着她们的引导,她翻到书的背面,拿起那张借书卡,最后的名字是“藤井树”,她微笑着。她们欢笑着,接着说,是在借书卡的背面。她把卡翻到背面,随即表情凝滞,内心是惊愕并喜悦的吧,卡的背面素描着她清秀的左侧脸,穿着校服,神态安静温柔,这应该是她一直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她把素描轻轻贴着胸口,遐思万里。然后,她尴尬地看了看女学生们,不知所措地想把卡放到右边的口袋里,又想把它放到左边的口袋里,她不知所措地对着那群女学生表情僵硬地微笑,然后又把借书卡放回书的背面。掩着面,流下眼泪。她一直认为他的存在使她初中三年变得混乱不堪,讨厌他,并且认为他也不喜欢自己。此刻,她应该相信渡边小姐的猜测是正确的了,他在每一张借书卡上面写的“藤井树”其实是她的名字。/r/n

男藤井树在2年前的山祸中死去,他的未婚妻渡边因为过于思念他,在他国中毕业册上抄下他初中时居住的而现已成公路的地址,并寄信到那里。她喜出望外地收到来自天国的藤井树的回信,在几次通信后得知,回信的藤井树是未婚夫初中时期同名同姓的一个同班女同学。渡边拜托女藤井树把初中时期的未婚夫形象告诉她。女藤井树在这些回忆和寻觅中竟发现,他初中时期一直喜欢着她。/r/n

一次,渡边忍不住好奇到小樽拜访女藤井树,刚载过藤井树的司机告诉渡边,她们长得很像。渡边想起男藤井树对她说过,他对她是一见钟情的,这是否因为她长得像她。她内心对女藤井树充满艳羡,她爱他,但是他却是因为她长得像女藤井树而喜欢上自己。/r/n

初中时期性情古怪的他所做的令人费解的行为却是对她爱的表达。/r/n

这份爱,如果没有渡边的执意追寻,直到女藤井树也死去,都不会浮现世间。时隔多年的深藏的爱。/r/n

篇6:岩井俊二情书小说

导演 编剧: 岩井俊二

演 员: 中山美穗 藤井树/渡边博子

丰川悦司 秋叶茂

柏原崇 男藤井树

酒井美纪.少女藤井树

上映 日期:日本 1995年3月25日

《情书》是岩井俊二指导的第一部在电影院公映的剧情长片,上映后立即在日本等各国引起轰动,至今仍然有着简单纯净的艺术内涵,成为九十年代最为脍炙人口的日本爱情文艺片。

其它作品:《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梦旅人》《烟花》、《爱的捆绑》

1.唯美含蓄的爱情故事。

影片其实是在讲述两个故事,一个是博子怀念死去的未婚夫藤井树,又要面对善良的老师的追求,她处于失去爱喝被爱的矛盾境地,只好借助死去的未婚夫来寄托哀思;另一个故事时讲述中学时期的暗恋。通过一场误会,逐渐揭示了三个人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将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呈现出来。这个暗恋是在影片最后才揭示出来的,也就是那封女藤井树没有勇气寄出的信。由此导演揭示出男藤井树真爱的是少年女藤井树。而他对于博子的爱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暗恋的寄托。

两段爱情中,博子的爱浓烈深沉,藤井树却如此内敛羞涩。影片以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女主角博子对藤井树的眷恋,两个藤井树之间朦胧的情感,这两段爱情都没有由于藤井树的意外死亡而枯萎,而通过细腻感人的影象深深地印在心里。是女藤井树的回忆让博子终于走出了自我情感的深渊,也是博子让藤井树了解到从未深究过的记忆中的自己。彼此照亮却从未相逢,似乎没有人为她们遗憾。在影片中两人已然融为了一体,成为爱与记忆的印象。主题:爱 记忆与遗忘 孤独和离丧

2.一人饰演两个角色的精妙之处。

影片成功的让一个演员扮演两个不同的角色,而这两个角色是结束影片主题的关键。通过成年女藤井树和博子极为相似的长相,来表现中学时期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的暗恋。

3.对岁月的怀念

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岩井俊二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尘封的爱情和青春在主人公的回忆中逐渐清晰、复活。与现实相比,影片中的过去更为明快优美。在那一幅幅唯美的画面中,漫天飞舞的片片樱花,暗生情愫的少男少女,都唤起我们的无限遐想。

4.对死者的悼念,对死亡的看待。

《情书》的故事情节始终是围绕着生死而展开的,但与众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刻意去表现死亡的恐怖与残酷。

例如:男性藤井树的遇难、少女藤井树父亲的去逝、成年女藤井树因患重感冒而险些丧生。影片中将死亡淡化为一种哀思和怀念。

男藤井树的死亡,片子一开始便是他离世两周年的悼念会,死亡本应给片子笼上灰暗的色调,但导演却将他的死处理得十分平和。在他死后,身边所有人的生活又走上了正常温馨的轨道。连他的父母都已经从哀伤中走出,唯独博子却一直耿耿于怀无法自拔。

少女藤井树父亲的死亡,那一段回忆的镜头和而后在冬季结冰的湖面被冻死的蜻蜓,一切的一切都是对死亡沉重的怀念。

尤其是在女藤井树生病,爷爷背着她在大雪中奔跑,不放弃一分一秒抢救时间的镜头叙述,用大量镜头来表现女藤井树的病,则意在通过这种生死较量的情节衬托出生命的珍贵。病的预示。在博子和女藤井树两人通信期间,女藤井树一直患着感冒,直到影片结尾真相大白,通信和回忆终于停止,此时春暖花开,她的感冒也痊愈了。这里的病构成了隐喻蒙太奇:对逝去之人的不断回忆如同一场病症,如果你一直深陷在其中那么面对的只有无情的病症。只有走出这场梦魇,才能重新过上快乐的正常生活。

5.释怀。

整个电影的内容只是单纯的两段逝去的纯纯感情;一段是埋藏在男藤井树心底的旧爱-对于同班同学从未表白的暗恋;另一段是渡边博子对逝者表达的无尽的追念。

从影片开头博子对男藤井树过分的怀念,到后来知道未婚夫爱上她的原因只是因为女藤井树与自己长得神似之后的悲伤,再到最后终于走出了这段感情的阴影,寻得自己心灵上最终的解脱。影片结尾当博子再一次出现在雪地中泪流满面地一遍遍呼喊——“你好吗?我很好。”的时候,她是用尽全力将自己最后一次对恋人的怀念包含进去。是最真诚深情的心意流露。

影片讲述了博子心灵轨迹的演变过程。拉康的镜像学说理论,过分的他恋就是绝对的自恋,所以博子的爱最终是为了完成对自我的自恋。她的意识中无法容忍恋人对自己爱情的不纯净,因而当她慢慢了解到事情真相时心中是无法言说的痛。

6.雪。

影片的开头定格在日本神户这一沿海港口,大远景中白雪皑皑的天地仿佛连成一片,缓缓流动的钢琴曲中的博子辛苦地呼吸。她独自躺在雪地上,双目似闭非闭。随后的镜头中她从雪地中挣扎地站起来,然后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山下的墓地走去。镜头将其缩成一个小灰点,慢慢的在白布上蠕动。正值藤井树的忌日典礼。博子此时的心情正如这片片白雪一般寒彻,悲凉。女藤井树在风雪夜中病危抢救大雪纷飞的场景

作为影片的一个线索,雪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部影片。它落在现实,也落在回忆中。它是一种满载着隐喻、符号和媒介意义的事物,它承载着心灵,雕琢着情感。雪在影片中暗示两颗纯真羞涩、腼腆的心灵;暗示绵延不绝的思念;暗示稍纵即逝却有真实无比的时间,又暗示内心深处的每一份至真至纯的情感。

7.镜头游走在现实和回忆中。

一次又一次的镜头剪切,在回忆和现实中为我们交代了两个同叫藤井树的青年男女中学时代被隐藏的爱情。这样的镜头穿插,将尘封的记忆层层打开。违反连续时空连续原则的剪辑---非连贯性剪辑。打破时间的连续性,打破空间的完整性,创造连续时空的假象。

当博子去拜访女藤井树时,两人在路上擦肩而过。博子正打算搭乘飞机离开,在路边第一次看到了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但从未谋面得女藤井树骑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她失口叫了一声“藤井小姐”。这时观众看到女藤井树蓦然回首,向着博子的方向观望。接下来是一连四组不同景别的目光对视,也就是建立在二人空间的沟通,他们处在同一个封闭空间内。但是,接下来女藤井树的目光却开始游移,然后一脸茫然地骑车离去,这时我们才知道这一切全是误解。

到这里导演似乎还觉得意犹未尽,紧接着的镜头又做出了相同的处理。接着树离去的镜头的是博子坐的飞机起飞。接下来我们看到女藤井树在为博子送行的错觉。但是接下来的镜头中再次证实了我们的这种误解,原来女藤井树只是在和她的妈妈一起看新公寓。这里是再一次对目光顺接原则的玩弄,我们以为前后两个镜头处在同一个空间里,但事实上已经转移了空间。在这个段落中,导演对空间连续性原则的有意违反并不是为了造成悬念的目的,在这里,两个命运有着神秘联系又从未谋面的女孩通过目光的顺接建立了某种沟通,她们似乎曾经处在同一个空间,但这事实上却是误解,他们依然擦肩而过。导演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了两个女孩若即若离的微妙空间关系,从而给观众带去了深深的喟叹。

8.音乐。

《情书》自始至终流淌着美妙缠绵的钢琴曲,洋溢着哀而不伤的感情和漫无边际的思绪。9.简单的话语和沉默。

女藤井树和博子的书信交谈。

回忆篇幅中男女藤井树最后一次会面是女藤井树父亲刚去世后,男藤井树来找女藤井树代还一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她看着他认真地说出“请你节哀”,在父亲去世后第一次会心地露出了笑容。最后的画面,留给他的是站在雪地中笑脸嫣然的她,留给她的是在自行车上单脚支地羞涩地看了她最后一眼的他。后来她回到学校,得知的却是他已经转学的消息。在图书馆她微微踮起脚把那本《追忆似水年华》插入书架中,离开图书馆前转过身久久望着他曾经立着读书的窗户,她知道这一转身就是对这段感情的永诀了。

影片开头在男藤井树三周年祭礼上,大雪纷飞,依旧苦恋着逝去的男藤井树的博子躺在雪地上,呼吸急促,仰望漫天雪花在天空中祭出的回旋舞。和影片结尾处博子站在铺满皑皑白雪的群山面前的呼唤“你好吗?我很好”作对比和照应。

“你好么?”“我很好” 这已经远远超越的问话本身,而成为了对生命的叩问。前一幕代表着博子依然深陷于对逝者的思恋的话,后一幕则代表博子从这段感情阴影中,这纠缠已久的郁结中走了出来。思念的持续与终结仅用这简单的6个字就诠释得淋漓尽致。

10.干净的镜头语言。

当女藤井树回忆起中学时代的男藤井树时,有一个镜头: 一个宁静的下午,阳光灿烂,穿过透明的玻璃,打在地板上,图书馆内白色窗帘飞舞。昏沉的图书馆里,同为理事的藤井树在一起值班。男藤井树似乎什么都不愿意做,只是一言不发地看书,这引起女藤井树的小小抱怨。当少年藤井树拿着书站在窗边时,微风轻轻地撩起白色的纱帘,半掩着他清秀的侧脸,秀目似闭非闭。少女藤井树抬眼望去,少年藤井树的侧影在金色的流光中若隐若现。

导演用干净唯美的镜头语言否映照着男女藤井树之间的那段懵懂青涩的爱情。男藤井树的害羞,女藤井树的木讷,这样懵懂的画面让人不忍打破。

11.拉康的镜像学观点

影片是一个关于爱、记忆的优美故事,细读就会发现在青春剧偶像剧的表象之下《情书》是一个充满痛楚的青春篇叙述。这则似乎淡薄而迷人的爱情故事,事实上是一则没有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孤独与离丧的故事。

(1)人与镜

这个优美的爱情故事,始终可以视为一个人和一面镜的故事,讲述着一个人绝望地试图获得或达到自己镜中的理想自我的故事:影片中的每个情节段落与影像构成,始终以欲望对象的缺席为前提。

影片序幕,博子独自躺在雪原之上,近景,雪花飘落,博子睁开眼睛,仰望天空,起身,再次如寻找般地仰望天空,而后离去,大远景,消失在景深处。作为影片的开端,它更像是一次假想式的微缩的死亡/殉情和再生的仪式:渴望追随死去的恋人,但终于不能舍弃生命。

博子在雪中假想死亡,投向天国的目光,久久滞留在墓碑前的悲凄,表明拒绝接受爱人已死的事实。

另一个细节,她先要将初中纪念册上的地址写在手掌上,继而改变主意写在手臂内侧:构成可一种写在自己的身体上,写在自己的隐秘中的视觉呈现。

而后,她向这个地址发了一封寄往天国的情书,平凡的问候语中透露出巨大的悲痛:拒绝死者已逝的事实。这封信具有双重意义:1 博子希望沿着缺席抵达在场。2 她真正希望着的是印证缺席,博子需要用这封注定无法送到的信要自己相信,死者已去。

博子拒绝遗忘,这无疑是一份忠贞的爱情,但是在精神分析中,忘我的他恋,同时也是强烈的自恋。当人们坠入情网时,感到自己深深爱着对方,人们也爱连着恋爱中的自己和自己深切、沉醉的爱。同时,恋爱中的人在爱人那里获得的正是某种终于完满的理想自我的镜像。就自恋而言,没有比恋人的目光最好的镜子了。

博子寄给死去恋人的信,事实上寄给了“自己”。滕井树(女)和博子由同一个演员扮演并完满地呈现出一种镜像关系。寄往天国的情书是为了想象死者的生,也是为了印证死者的死;就“哀悼的工作”而言,那在死者身后延续着的不能自已的爱,同时是一种强烈的修复自我、把握住生命的自恋冲动。博子接到“天国”回信,她当然知道这无疑是某种阴差阳错的产物,但她却不去追问,而是沉浸在欣喜之中;但就是在这欣喜地体悦着死者犹在的时刻,她放任秋叶茂推进了他们之间的恋情,当博子来到小樽发现了藤井树(女),她曾经受困的想象王国因而出现了裂痕,她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爱情或许是他人的投影,同时意识到自己的爱情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般的想象。

故事的主体部分:少年时代的青色初恋中,“藤井树爱藤井树”的故事,是另一次自恋的投影,是少年树对少女树——这个能与自己分享同一能指(即姓名)的异性的、扩张式的自恋。女藤井树则始终对他人投来的爱恋的目光视而不见,当她终于领悟到自己曾经拥有的爱情,那爱人已经故去。她所获得的爱情的证据是画在借书卡背面的一幅素描:是少年树勾勒的她的形象。她在看到了自己的时候,方才体认到曾经被爱。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即他恋的故事,但同时又是一个没有爱情的故事,即自恋的故事。自恋一词:Narcissus来自希腊神话中美少年纳喀索斯,他爱上了自己的倒影直到憔悴而死变成水仙花。但这个故事往往被人忽视了前半部分:林中仙女Echo(意为回音),她最擅长讲故事,但天后赫拉嫉妒她是她丧失了语言能力,她无法开口说话,除非别人先开口,而后她才能重复别人的字句。遭受咒语禁锢的Echo在林中看到了Narcissus,情不自禁地爱上他,但她无从表白,必须等对方先开口,但Narcissus对她不屑一顾,Echo心碎而死,化作了山中的回音。回音——声音的影子,Narcissus因此遭到惩罚,让他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影子。于是,这个传说故事表明:纯真的他恋,同时是露骨的自恋。

我们不难看出这个故事与《情书》之间的联系。博子所在的位置,是Echo的位置,她和她的爱只是一则旧日恋情的回音。她一直一袭黑衣,我们有道理相信这个代表丧服,她固执地一直为恋人服丧。影片结尾处,博子忘情地对着群山呼喊,黑色的大衣滑落下来,就“哀悼的工作”而言她终于获救。

(2)记忆与遗忘

从某种意义上说,藤井树才是这部影片的女主角。女藤井树始终是视而不见的,不论是对博子还是少年树。她在初恋故事中扮演的是少年树临水自照的影子,一个永难获取和达到的自我的投影。但影片真正讲述的并非这段初恋故事,而是女藤井树从视而不见到终于看到的心理过程所呈现的丰富的意味。

就这一主题而言,博子是一个记忆之墓的叩击者。她的来信给女藤井树带来的困惑超过了应有的程度。她内心所经历的困扰显然不仅仅由于收到了陌生人的来信,而是这封信启动了她内心中彻底封存了的记忆。那不仅是成长的困窘与尴尬,更是一个被遮蔽但尚未被遗忘和治愈的心理创伤——骤然间失去父亲的经历。

女藤井树拒绝医院——这无疑是一处关于心理创伤的存在:医院联系着父亲的死亡,未能挽救父亲的生命。影片中藤井树在医院的一幕显示了记忆阻塞的时刻,双重的丧失——她在骤然失去父亲的同时,失去了她拒绝承认、却未必从未体验到的初恋。女藤井树的被遮蔽的记忆由于博子的坚持和索取渐次显露。她的记忆处在一种“屏忆”的状态之下,即对伤痛部分的完全遗忘,但对某些事件、细节的记忆依然保留着。

从她与博子的通信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她写给博子的信只是屏忆中允许出现的部分:初中三年中同学们的嘲笑与哄闹,男藤井树的种种怪诞行为和恶作剧„„;但作为画外音并伴随画面所显现的回忆却并非如此:飞扬的樱花、少女们轻盈的身影、图书馆中窗帘下少年若英若现的身影„„

当她从老师那里知道男藤井树的死讯时,父亲的死于少年树的离去重合在一起,男藤井树的死讯再次唤起了父亲骤然辞世的伤痛。两次死亡在她心中重叠在一起。

博子迫使女藤井树回忆自己的少年时代,她绝望地试图沿着缺席抵达在场,获取爱人生命中她不曾与之分享的段落。但她的这种努力却只是再一次印证了爱的缺席:不仅她那不曾分享的岁月中的爱之属于女藤井树,甚至她曾经拥有的爱的岁月,也只是作为女藤井树的影子而拥有的幻觉。因此她归还了女藤井树的全部来信,归还了属于她的记忆。

(3)拯救与孤独

女藤井树一家看起来平凡温馨,但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掩盖起父亲的逝世。影片中,藤井树的感冒终于转换成肺炎(从另一角度看,那是她从不曾明言的、过迟的体认的爱或离丧的伤痛所致——她正是在给博子写信之后起身晕倒。)又是一个同样的暴风雪之夜,爷爷立刻用毛毯裹起树要背她去医院,母亲在这个时刻爆发了:“你还想杀死这个孩子吗?”——这无疑是一个真情流露的时刻,母亲显露出深埋的怨恨。但这次她获救了。获救的意义并不在于挽救了女儿的生命,而在于他们终于治愈了心理的创伤:祖父的内疚,母亲的怨恨。于是,母亲放弃了迁入新居的考虑,他们和爷爷一起守着故居,守着岁月和记忆。

然而,在表面完美的结局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孤寂的寓言。影片中没有任何一段完美的情缘:秋叶茂爱着博子,博子却无法忘怀藤井树;秋叶茂的女弟子爱着老师,又深知自己没有机会取代博子;少年树试图引起少女树的关注,少女树终于了悟并怀抱着同样的爱时,对方却已经离世;小樽的邮差显然爱着树,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再加上中年丧夫的母亲,年迈的爷爷,这几乎是一个被孤独者所构成的世界。

结尾时,树从爷爷那里得知,庭院里还有一棵和她同名的树,这就显露了另一层含义:如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写道的:爱者与被爱者其实置身于两个世界,爱一个人,犹如爱一棵树、一块石。影片《情书》因此书写了一个别致的故事。并完满了一个现代人的自我寓言。

故事梗概:

这部由日本新生代最受瞩目的导演岩井俊二所执导的爱情电影,由当红偶像中山美穗,丰川悦司主演。

内容讲述一位少女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在男友攀山意外丧生后,无意中得知他中学时代在故乡的地址,于是寄了一封明知不会有回音的情书到那里,但意外地却收到回信,原来是一位与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树(中山美穗分饰)收到,并回了信。

之后两人开始通信,博子因而进一步了解少年时代的男藤井树(柏原崇饰)及女藤井树(酒井美纪饰)的故事。

而后博子决定到北海道,与现任男友秋叶茂(丰川悦司饰)寻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树。两人错过了相遇的机会,但博子却偶然发现藤井树与自己的样貌原来十分相似。

回去后,博子渐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对她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因为她和他的中学同学藤井树样子酷似,于是便放开怀抱,往已故男友遇难的山前大声舒发心中郁结,并接受了秋叶茂的一段新恋情。

另一方面,藤井树也渐回忆起以往与其同名同姓的同学一起的点点滴滴,最后因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答案...“情书”在日本上映时,极为轰动,中山美穗更凭此片荣获日本蓝丝带奖最佳女主角,而片中的小主角柏原崇及酒井美纪亦因此片而人气急升,为近年难得一见之风格清新的典雅小品,配乐更是细腻动人,实为 96 年最出色的爱情电影。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竟然收到了逝者的回信;是不舍的亡魂 ,还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渡边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在一次山难中不幸亡故,在经过了三年之后,博子却依然无法释怀,就在亡夫的三年忌的典礼后,她顺道至藤井家拜访,一时兴起地抄下了同学录上的藤井家的旧址,不死心的博子回家后便写了一封信寄给在天国的藤井树(一些观众看到这里,可能会认为剧中的博子小姐实在是傻得可以,但是对于那些曾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之思念的观众群们当然能够充份地体会到博子小姐完全是因为不愿割舍这段感情,才有了这种傻念头!)

几天后博子居然在收到了回信,博子小姐的内心执着地想要相信这封信真的是未婚夫从天国寄来的回信,但另一方面,博子的追求者秋叶茂却认为这件事是荒诞不经的,坚持要证明给博子看清只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罢了。

于是两人为了彻底发掘事情的真象,他们便出发到藤井的旧宅一探究竟,终于了解原来竟是博子的未婚夫在国中时代便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学,这封信正是因为抄错了住址而误寄到女藤井树的手里。

虽然真相已被揭露,可是因为博子渴望从女藤井树那儿获知一些故人的点滴,两人便开始了往后的鱼雁往返,博子虽然从中获得极大的抚慰,另一方面却也逐渐地怀疑女藤井树原来就是未婚夫的初恋情人;但同样的,原来这方面的女藤井树也是一直对男藤井树当初暗恋之事毫无所悉的;就这样随着追忆起当初的种种点滴,最后双方终于都了解了关于男藤井树当初埋藏在心底的一段未完成的心愿。

整个电影内容,谈的不是山盟海誓的约束,也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琼瑶式苦恋,只是单纯的两段逝去的纯纯感情;一段是埋藏在男藤井树心底的旧爱-对于同班同学从未表白的暗恋;另一段是渡边博子对逝者表达的无尽的追念。最后博子终于知道未婚夫爱上她的原因只是因为女藤井树与自己长得神似之后,虽然悲伤依旧,却终于走出了这段感情的阴影,寻得自己心灵上最终的解脱。

导演以回忆的手法来带领观众逐渐进入男藤井树的内心世界,像片中安排 柏原崇 刻意到酒井美纪家还书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为时机的不对,终归欲言又止,当悠悠的配乐响起时,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纪,随后将围巾甩到肩上,一语未发地骑上单车离去,清楚地描绘出树心中的那种暗恋,这时旁白说明了这是两人最后的见面之时,的确令人感触良多.....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处,就仿佛呼应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树借的书 “似水年华的回忆”,诉说着大家心中都曾经可能有过的似水年华的回忆。导演简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岩井俊二情书小说】相关文章:

岩井俊二电影观后感09-04

岩井俊二电影观后感04-22

一封情书小说范文06-03

情书格式及情书范文06-20

古代情书经典情书06-29

经典情书最经典情书05-01

情书pk新情书范文06-06

说说情书04-08

短情书04-11

微情书04-17

上一篇:相关初三学生自荐信下一篇:教师节祝福短信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