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试题一

2024-05-09

五年级传统文化试题一(共10篇)

篇1:五年级传统文化试题一

五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1、《硕鼠》选自(《

》),它是我国最早的()总集。

2、硕鼠硕鼠,()!三岁贯女,()。

3、读了《黄鸟》,我的体会是()。

4、楚人有卖其珠者,为(),薰以桂椒,缀以(),饰以(),辑以()。

5、《买椟还珠》 选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 只重()而不顾(),否则会招人耻笑。

6、《曾子杀猪》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

7、《后羿射日》是篇(),选自《

》。

8、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杀(),而()

9、古之君人,有()求(),三年()。

10、太公曰“天下非(),乃()也。”

五年级海量阅读试题

1、《昆虫记》作者是()。他是()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2、法布尔被誉为“以()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

3、在法布尔笔下,蝉为快乐而();黄蜂是不知动脑筋的();蟋蟀是田园中的()。

4、蜘蛛是天才的(),他们不用仪器,不经过练习,而能随手把一个圆等分。

5、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第()长的河流峡谷。,仅次于()大峡谷,位于()洲。

6、读了《地球的故事》,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是()附近,这里除了风暴的危害外,还常常有(“

”)的出现。

7、世界上最大的海是()海,它相当于半个中国的国土面积。他也是世界上最()的海。

8、中国对世界的贡献首推“四大发明”,即()、印刷术、火药和()。

9、《森林报》的作者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才能(),才知道如何()。

10、《森林报》是按()编排的,这里的日历是(“

”)。

五年级传统文化试题答案

1、《硕鼠》选自(《 诗经 》),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3、读了《黄鸟》,我的体会是(古代的殉葬制度太残忍了。)

4、楚人有卖其珠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5、《买椟还珠》 选自(《

韩非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舍本逐末), 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否则会招人耻笑。

6、《曾子杀猪》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7、《后羿射日》是篇(神话故事),选自《 淮南子》。

8、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9、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10、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海量阅读试题答案

1、《昆虫记》作者是(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2、法布尔被誉为“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

3、在法布尔笔下,蝉为快乐而(放声歌唱);黄蜂是不知动脑筋的(建筑家);蟋蟀是田园中的(小提琴家)。

4、蜘蛛是天才的(纺织家),他们不用仪器,不经过练习,而能随手把一个圆等分。

5、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第(二)长的河流峡谷。,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北美)洲。

6、读了《地球的故事》,我知道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是(好望角)附近,这里除了风暴的危害外,还常常有(“

杀人浪

”)的出现。

7、世界上最大的海是(珊瑚)海,它相当于(半个)中国的国土面积。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

8、中国对世界的贡献首推“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9、《森林报》的作者是(维.比安基),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了解自然),才能(热爱自然),才知道如何(保护自然)。

10、《森林报》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这里的日历是(“

自然的日历

”)。

篇2:五年级传统文化试题一

五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填空题。(45分,每小题3分)

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3.《曾子杀猪》节选自(韩非子),这本书是战国末年著名哲学家、法学家(韩非)的著作。

4.《淮南子》一书还收录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5.唐代名相魏征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船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6.名人长廊这一单元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的故事。7.《诗经》采用了(重叠)的句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按照“风”“雅”“颂”的编排的。

8.《黄鸟》是一首(挽歌),原文三章分挽三人,古代人奉行的这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原则是十分不对的。

9.《韩非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买椟还珠》)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舍本逐末,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否则会招人耻笑啊!

10.《战国策》是我国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二、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如可赎兮”的后一句是(A)A.人百其身 B.百夫之特 C.歼我良人 2.“行必果”的前一句是(B)A.人之初 B.言必信 C.教不严 3.姜尚帮助周文王、周武王推翻了(C)的统治。A.夏朝 B.西周 C.商朝 4.《孙子兵法》共(A)篇。

A.十三

B.十四

C.十二 5.《后羿射日》的故事中传说古代有(A)个太阳。A.十

B.九

C.八 6.管仲是(B)时期杰出的政治家。A.战国 B.春秋 C.西周 7.《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B)的著作。A.苏武

B.孙武 C.孙膑 8.司马迁的主要著作是(C)。A.汉书 B.论语 C.史记

三、判断题(10分)

1.《硕鼠》是《诗经》中的一篇。(错)2.《后羿射日》是《史记》中的故事。(错)3.曾子杀猪的故事是告诉人们要讲诚信。(对)4.《买椟还珠》出自《淮南子》。(错)5.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对)

四、简答题(21分)1.《买椟还珠》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10分)

不要太注重外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通过学习“千金求马”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想,说说你的看法。(11分)

篇3:五年级传统文化试题一

美丽的中国有一碧千里的草原, 草原上牛羊成群, 牧民骑在马背上, 挥舞着鞭子, 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老舍笔下的草原指的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是内蒙古草原风光最为绚丽 的地方, 拥有1亿多亩草场, 2亿多亩森林, 500多个湖泊, 3000多条河流。辽阔无边的 大草原像是一块天然织就的绿色巨毯, 步行其上, 那种柔软而富于弹性的感觉非常美妙。而绿草与蓝天相接处, 牛羊相互追逐, 牧人举鞭歌唱, 处处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将它誉为世界上最美、最大、最没有污染的几大 草原之一, 真是当之无愧。在呼伦贝尔草原旅游, 可以骑马乘驼畅游草海, 可以坐“勒勒车”环湖漫游, 可以临湖垂钓, 入林狩 (shòu) 猎, 尽享草原风光。

( 选自《百度知道 : 蒙古草原的资料》)

篇4:五年级测试题

1. 0.02平方米=()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08平方米=()平方厘米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高等于()。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公式写成()。

3.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90分米和12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4. 一块长方形桌面,长是1.2米,宽是0.55米。它的面积是( ),周长是()。

5.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 从一个底12厘米,高8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已知三角形的底是15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厘米。

二、 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 3平方米>3米。()

4. 三角形的底扩大2倍,高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6倍。()

5. 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6. 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三、 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A. 长方形B. 平行四边形

C. 梯形

2.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A. 面积相等,形状也一定相同

B. 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

C. 面积不一定相等

3. 把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它的()。

A. 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B. 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C. 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4.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边长26米,比高多4.5米。计算这块菜地的面积,正确的算式是()。

A. 26×(26+4.5)

B. 26×(26-4.5)

C. 26×26-4.5

5.一个平行四边形,若高增加3厘米,底不变,面积则增加27平方厘米;若高不变,底减少2厘米,面积则减少12平方厘米。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A. 15平方厘米

B. 54平方厘米

C. 39平方厘米

6.一个三角形的底扩大5倍,高扩大5倍,面积()。

A. 扩大5倍

B. 不变

C. 扩大25倍

7.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等底等高

B.面积相等

C.完全一样

8.求下图三角形的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A. 3×5÷2

B. 4×5÷2

C. 3×4÷2

四、实践操作

下面方格纸每格为1cm2,在下列方格中画出面积是8cm2的平行四边形和6cm2的三角形各一个。

五、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六、解答下面各题

1. 三角形的底是15厘米,高是底的2倍,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它的底是12米,高是5米,一共出产蔬菜1020千克,这块地平均每平方米产蔬菜多少千克?

3. 在一间长8米、宽6米的教室地面上贴瓷砖。每块瓷砖是长方形,长为4分米,宽为2.5分米。把这间教室地面铺满,需要这样的瓷砖多少块?

4.一块长方形的白布,长40米,宽1.6米。用它剪裁成两条直角边都是40厘米的三角巾。可以剪出多少条三角巾?

5.下图是房屋的一面墙,如果砌这面墙每平方米用砖185块,一共要用砖多少块?

6.甲、乙、丙三人环绕操场步行一周,甲要3分钟,乙要4分钟,丙要6分钟。三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环绕操场走。当他们三人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丙三人分别走了多少周?

7. A、B两数都仅含有质因数3和5,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5,已知数A有12个约数,数B有10个因数,那么A、B两数的和等于多少?

8.小明从爷爷家出来2小时后,爸爸从距爷爷家24千米的家里出来接小明,经过2.25小时两人相遇;如果爸爸从家里出发两小时后,小明才从爷爷家里出发,经过1.75小时两人相遇。小明和爸爸的速度各是多少?

篇5: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考核试题一

(一)内容:请以下列素材为题为题制作一份关于杨林市小学的PPT演示文稿。

要求:

1、封面幻灯片(要求有背景,艺术字)(25分)

2、目录幻灯片:至少要有三个目录内容。(25分)

3、插入相关的图片,并对图片和文字做适当的处理,达到

美观的效果。(25分)

4、添加动画效果:给你的幻灯片的部分文字和图片添加动

篇6: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试题

一、填空。

1、5.09×0.07的积有()位小数。7.23×4.02的积是()位小数。

2、9.9825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3、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或“>”。824×0.9()8240.98×0.98()0.980.43×1.1()0.4327.9×1.01()27.9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是6.3;0.03扩大到它的()是3。

5、两个数的积是0.48,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后,积是()。

6、一个三位小数近似值是6.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7、根据16×36=576,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6×36=()16×3.6=()0.16×0.36=()5.76=()×()=()×()0.576=()×()=()×()

8、3.4(),括号里最大填(),最小填()9.一个数(0除外,)乘()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乘()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10.1.48的一半是多少?列式为()8.25时=()时()分 240克=()千克

二、判断。1.0.02与0.03的积是0.06。()

2、一个数的2.01倍肯定大于这个数。()

3、大于0而小于1的任意两个小数,它们的积比原来的每个小数都小。()

4、小数乘小数,积一定是小数。()

5、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积也扩大十倍。()

三、选择。

1、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积()①缩小25倍。②扩大25倍。③大小不变。④不能确定。

2、两个数相乘,()①积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因数。② 积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因数。③ 积一定等于其中的一个因数。④积的大小不能确定。

3、比0.3大,比0.5小的小数有()个①无数②8。③1。④不能确定。

4、两个因数的积(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4.35,这个积最大可能是()①4.350。②4.354。③4.359。④4.345。

5、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1.8,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①1.79②1.84③1.74 ④1.7

5四、计算。

1、口算。0.16×5=0.5×0.06=4.2×0.3=70×0.5= 1.05×0.5=24×0.2=0.1×46=0.002×231=5.5×10=4.2×2=

2、列竖式计算。保留一位小数0.56×4.5=2.03×2.6=保留两位小数 40.8×0.25=1.8×2.24=0.7×2.19 =

3、计算,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1.35×99+1.356.5×2.8+7.21.25×2.5×4×0.8102×3.53.9×19.2-9.24、列式计算。①6.4与2.6的和的6倍是多少?② 4.5与3.9的和,除以它们的差,商是多少?③ 8个7.02与0.15相乘,得多少?④7.4乘2.5的积加上7.5,得多少?

五、解决问题。

1、一套课桌椅的单价是78.5元,买25套需要多少钱?

2、希望小学有女生270人,男生比女生的1.5倍少60人,全校共有多少学生?

3、一块黑板宽0.98米,长是宽的2.5倍,这块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有甲、乙两幢楼房都是6层,甲楼每层高2.75米,乙楼每层高2.9米,两幢楼的高度相差多少米?

5、一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0.08公顷,4台这样的拖拉机5.6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篇7: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试题

一.计算:(38分)

1.口算:(8分)

0.16×51.78+2.2 =1.2×0.5-0.4 =

0.7÷0.01 =2.5×0.4 =1.25×8÷1.25 =

6.6÷0.66 =4÷0.8 =5.37×0+4.63 =

9.6÷0.6 =12-3.97=1.6+2.4×0.3 =

2.列竖式计算:(9分)

3.7×0.01653×2.07

1.55÷3.9(保留两位小数)16.9÷0.13(用乘法验算)

3.求未知数X:(6分)

1.6×X=3.28X÷0.18 =8.451.26÷X =28

4.简便计算:(15分)

2.37×6.3+2.37×3.72.5×1.25×0.32

4.4×252.64÷5÷0.23.8×10.1

二.填空:(第1题至第6题每个空格一分,第7题2分,第8题4分,共25分)

1.0.98÷0.7 =÷72.3÷0.15 =()÷15

2.0.78×5这个算式表示:

5×0.78这个算式表示:

5.34÷2.1这个算式表示:

3.3千克250克=()千克0.75时=()分

1小时15分=()分2.35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4.7.383838……的简便写法记作(),它的循环节是(),

它是()循环小数。

5.5.9042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十分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6. 在()里填上“=”、“>”或“”。

5.24×0.99()5.2410.65÷0.22()10.65

1÷0.125()0.125×14.39×10()4.39÷0.1

7. 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连接起来

1.4261.426B1.42B6B1.4B26B

8.下面是某班级购书的发票,请你把空格填满

货品名称

数量

单位

单价

总价

《小灵通》

2.80元

159.6元

《练习册》

60

5.40元

合计金额(大写):佰拾元角分

三.选择题:(6分)

1.两个因数都是0.7,写成算式是()

①0.7×2②0.7×0.7③0.7+0.7

2.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①3×1.21②12.1×0.03③0.03×0.121④3×0.121

3.下列小数是无限小数的是()。

①3.912②2.141414③7.501……

4.两数相除,当除不尽时,如果商用循环小数表示,那么要用()。

①大于号②等号③小于号

5.大于0.5而且小于0.6的数有()个。

①0②1③2④无数

6. 0.25除以0.15,当除到商1.6时,余数是()。

①10②1③0.1④0.01

四.列式计算下面各题:(6分)

⑴3.46与2.7的积再加上4.08,⑵8与2.4的差 是1.4的多少倍?

和是多少?

五.应用题:(25分)

1.一只大象重5.1吨,是一头牛体重的15倍。这头大象比这头黄牛重多少吨?

2.李明从学校到少年宫,每小时走4.5千米,0.6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只走3千米,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

3. 2台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2台抽水机7小时可浇地多少公顷?

4. 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的氧气价值为3.12万美元,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为5.95万美元,那么18棵这样的数产生的生态价值是多少美元?(生态价值指产生的氧气价值和防止大气污染的`价值)

5.一桶油连桶重12千克,卖出油的一半后,连桶重6.75千克。如果每千克油的价格是4.2元,卖出多少元?

露一手:(第1题至第4题每题2分,第5题至第7题每题4分,共20分)

1.用10千克小麦可磨面粉8千克,平均每千克小麦能磨()千克面粉。

2.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取近似值是2.5,原来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

3.服装厂有300米布,每套衣服用布3.2米,这些布最多可以做()套衣服。

4.木工师傅要把一根长2.4米的木条锯成0.4米的小木条,如果每锯一段要3分钟,把这根木条锯完需要()分钟。

5.3.274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

6.一个剧场设置了20排座位,第一排30个座位,以后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有()个座位。

篇8:五年级传统文化试题一

一、展示生活听故事, 读记、理解数字文化

在西师版小数第一册的教学中, 把《阿拉伯数字的由来》数学文化内容, 前移至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 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活动情境, 让学生学习吸纳数字历史文化。

1. 展示计数生活, 动手尝试。

以课件创设学习活动情境, 鼓励学生参与“若不用数字来表示个数要怎样计数”的探索活动, 依次让学生进入我们人类的祖先最先用手指头记数的生活情境中, 引导学生动一动手, 数一数手指头;尝试用小棒代替小石头或小树枝记数。让学生动手模拟实践后, 再引导学生进入现代生活想一想:用这种方式计数有什么不方便?通过学生讨论交流, 以动画方式介绍:在长期实践中, 印度人创造了1、2、3……这些数字。数字文化产生的思维过程、朴素简洁的思想方法就在这一场场情境中展现, 数字文化自然就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2. 看影视听故事, 了解数字传播。

利用影视多媒体, 讲述阿拉伯数字由来的历史故事。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民族, 建立起东、西印度两国。历代君主注重文化艺术, 形成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一印度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 把带来的印度制作的天文表献给了国王。因为印度数字和计算方法简单又方便, 所以很快就被阿拉伯人所接受, 并且传播到欧洲各个国家, 印度创造的数字就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了。通过这些补充, 学生了解数字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 在学生眼里自然就美丽、精彩了。

3. 观大屏幕, 识记几类数字。

以课件方式组织学生读一读、记一记:数字就是记数的符号, 不仅有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还有汉字数字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还有罗马数字有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等。让学生经历数字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主动地从情感与态度方面去完成数字知识的建构。对于夯实他们的数字文化底蕴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看动画读故事, 识记、感悟数学符号文化

在西师版小数第一册中, 把《+、-的来历》前移至《1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 采用听故事、读连环画、读背等活动, 学习吸纳数学符号的历史文化。

1. 播放数学符号动画片。

“你知道我是谁最先发明和使用的吗?什么时候才被人们所接受, 开始广泛使用的吗?我的名字叫加号, 符号是“+”, 要记住我哟。我是从拉丁文“et” (“和”的意思) 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 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 (加的意思) 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 草为“μ”最后就变成了“+”号。在1489年, 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加号“+”, 以及我的“兄弟”减号“-”, 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小朋友, 在你倾听了我的故事后, 是否引发你对数学的强烈好奇心?增强学习数学兴趣吧!我还有很多数学符号朋友等着你们去听他们讲故事, 想听吗?”通过动画片的引导, 相继介绍“-、>、<、=”数学符号。

2. 利用大屏读连环画。

图1:“>、<、+、-、=”这些都是数学符号;图2: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1489年最早使用“+”、“-”这两个符号。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数学符号的寻源, 了解数学符号发展史, 体会到数学符号并非枯燥乏味, 而是充满着智慧灵光、闪烁着生命活力。

3. 利用录音、图文做总结。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 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就有200多个,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最经常使用的数学运算符号, 如+, -, =, >, <等。”从而引导学生明白数学符号化而不是符号本身, 算法化而不是算法本身, 语言描述而不是语言本身。

三、创设情境思考讨论, 阅读、理解数学规则文化

由于十进制是人为规定的, 在学习100以内数时, 学生会产生“为什么要这样规定”的疑问。因此, 在西师版小数第二册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 就可采用课件创设问题探究、体验学习等情境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吸纳数学规则文化。

1. 进入情境中思考。

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入远古的生活情境, 思考:古时候的人类祖先为什么也像我们一年级的小学生一样用手指头数数?再通过课件引发思考:由于生活实际需要, 随后人类的祖先数完10个手指头, 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读一读:10个手指头数完后, 就在地上放一块小石子, 又继续数。

2. 情境欣赏中讨论。

通过远古的生活情境动画, 欣赏:由于生活实际更多的需要, 数完10个手指头后, 放一块小石子, 再数完10个手指头后, 又放一块小石子, 继续数……引导学生想一想、议一议:人类祖先会怎么办呢?

3. 进入情境中阅读。

利用课件进入情境阅读:久而久之, 就形成满10向前一位进1的计数方法。把《十进制的来历》的文化魅力渗入活动内容, 溶入整个活动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领会数学规则知识、学习数学规则思维方式及蕴含其中的数学规则文化, 享受到数学规则思维的乐趣, 领悟到数学规则知识的丰富、数学规则方法的精巧、数学规则思考的美妙。

四、介绍种类展示变化, 深入认识钱币文化

在西师版小数第二册一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 采用搜索网络中五套人民币的图文数据素材制作成课件, 结合认识人民币, 组织、开展《人民币的变化》文化活动学习, 拓展对人民币的认识, 丰富学习内容。

1. 描述人民币面额种类、版别种类。

用钱币文化激趣, 给学生介绍钱的书面用语是“人民币”。以学生认识还不认识的人民币为话题, 适时利用课件图文资源, 展示每套人民币的各种面额数和各个版别, 介绍其发行的背景、作用, 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多的了解。在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发展时, 融入一些我国当时的具体国情。如, 第一版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12月, 那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 全国即将统一, 所以国家的钱币也必须统一。

2. 全面了解人民币变化。

利用课件图文、数据资源, 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中的各套人民币的图案、防伪功能、面值等, 了解祖国的变化和发展, 从中培养学生热爱袓国的积极情感。从这些图案、面值等方面的观察比较中, 得知人民的生活需求多、频率高、量大;从人民币版本的更换演示讲解中, 见证社会的进步;从演示介绍人民币的防伪功能中, 见证科技逐步提高。同时, 让学生学习掌握一些辨别人民币真伪的常识。

3. 深入认识人民币。

用课件创设情境, 重视从现实情境中引入数学问题,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影响,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产生成功的体验。凭借学生生活中买东西要用钱的经验, 把认识人民币面值, 与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价值相结合, 让学生思考, 进行“这张人民币能买哪些东西”的购物活动练习。只有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 学生才算真正认识了人民币。

五、过程演示生活延伸, 学习、了解计时文化

在西师版小数第二册五单元《认识钟表》之后, 安排了此项数学文化内容。以课件逐步呈现计时工具演变的四个重要阶段, 分别是立竿测影、日晷测影、滴漏计时、钟表计时, 让学生从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中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

1. 演示古式时钟的计时。

以“古时候人们没有钟表,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确定时间的吗?”的问题, 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激发学生探究计时文化的兴趣, 然后用浅显的课件直观演示测影和滴漏计时原理及其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怎样测影确定时间, 怎样用滴漏确定时间, 把复杂计时过程变得简单易行, 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使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2. 介绍发展史和讲科学家故事。

计时工具的发展史也是数学发展史中的一部分。把闪耀着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的日晷和滴漏的一些相关知识, 介绍给学生, 会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喜爱, 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日晷发明于汉代以前, 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 日晷于十七世纪前传入欧洲。同时, 把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渗透于张衡发明滴漏的故事情境中, 激发学生对数学家、科学家的崇拜之情, 引发学生从小学好数学的兴趣冲动。

3. 把计时文化在生活中延伸。

用课件引出学生在生活中找不用钟表确定时间的事例, 如闻鸡起舞等。这样把数学文化扩展到一个更大的的空间里, 把拓展学生视野的目标落到实处。通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思索, 学生更能感受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更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篇9:小学五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的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他干过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了双保险锁。

1.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相信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写出第一次眨眼和第二次眨眼的用意。

4.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理解。

5.小说倒数第2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篇10: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写出下列词的读音。

冰 碴

隧 道

稀 薄

撕 扯

脊 梁

妖 娆

二、补充词语。

浑黄﹙

一碧﹙

襟飘﹙

﹚ 翠色﹙

始料﹙

严阵﹙

﹚ 杯水﹙ ﹚ 费寝﹙ ﹚ 栩栩﹙ ﹚

三、仿写下列句子。

1.车窗外茫茫的大隔壁,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

2.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3.羊群走到那里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棉花。

四、默写《浪淘沙》。

浪淘沙

五、修改病文。

鲁爷爷快80多岁了,他穿着一件黑棉袄,一顶旧军帽,仍然保持着艰苦朴

素的作风。在战争解放时期,他推起小车为前线运送小麦和粮食,不知走过多少

村庄。他曾被评为四次“支前模范”。

六、阅读笑话,补充完整。

有个人性极﹙ ﹚,有一次他在路途中,遇到河水新涨,虽可坐船渡河,但他怕出船钱,便拼命涉水过河,刚走到河当中,便被水冲倒,漂流了半里多。他的儿子在岸上,要找船救他。船家开船价,说给一钱才能前去,儿子给他讲价,说只给五分。这样讨价还价拖延了很久也没定下来。他的父亲这时快不行了,在垂死之际,还回过头来向他儿子大声呼喊:

“﹙ ﹚!”

七、百花园小区新开辟了一块草地,大家希望爱护它,于是立了一个标牌: ﹙ ﹚

八、短文分析。

春雨

1春雨就像一个天真活泼(pō bï)的小姑娘,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派生机。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真是一点都不假。大诗人细致入微地描绘它,人民群众喜悦的赞(诵 颂)它。2春雨,游丝般的春雨,它飘来大地,不停地飘着。不一会儿,地上出现了小水潭;不一会儿,地上出现了大水潭。啊,雨滴大点儿了,如珍珠般一滴滴地滚进了大大小小的水潭,(击 激)起一圈圈的涟漪(yī qí),像鱼儿在不断的甩尾,像(青 蜻)蜓在不停的点水那么美。涟漪和涟漪碰在一起,又向两边(扩 阔)展,形成了自由的.细小的波纹,又是一幅(fù fú)幅皱缬盖在大大小小的水潭上了,显得美不(胜 盛)收。

3春雨,绵绵不断的春雨。洗刷着青草,洗刷着树叶,越洗越绿,越洗越亮,越洗越鲜,越洗越嫩,似乎把草根洗得流油,把满是癜痕的树干都洗的发青了。(A)正如这歌词中写的,(B)春雨总是不停的下着,像是唱着温柔清新的春之歌。

4春雨,是春天的象征,也是新生的象征,春雨唤醒了生物,小草钻(zuān zhuān)出了地面;昆虫走出了小窝;花儿绽(dìng zhàn)开了笑脸;鸟儿放开了歌喉。春雨真是复苏的雨!

5春雨,能灌溉农田,也能滋养草木,还能消除旱灾。春雨的灌溉使麦功茁壮成长;春雨的滋养使 草木欣欣向荣。春雨真是及时雨啊!

6春雨,如丝的春雨,绵绵的春雨,复苏的春雨,及时的春雨。它总是默默地滋养着大地,哺(pǔ bǔ)育着大地,(扶 抚)爱着大地。1. 划去错误的读音和字。2. 照例子写词语:

越洗越绿

3.用“√”选择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

(1)、涟漪:A 波浪 B 水泡 C 细小的波纹

(2)、欣欣向荣:A 形容心情高兴,景象繁荣。B形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5.下面几句话,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A 春雨贵如油。()B 春雨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派生机。()C 春雨,如丝的春雨,绵绵的春雨,复苏的春雨,及时的春雨。()

6.“有首歌唱道:‘三月里的小雨,淅淅沥沥沥沥,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这句话应放在文中的A、B哪一处?请在A或B上打“√”。7.从哪儿可以看出春雨是及时雨?请用“﹏”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8.用“‖”给短文分大段。

九、作文。

策划一次“手拉手”活动,用信的方式讲清楚。(可写情况、想法、建议等)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写出下列词的读音。

胚 胎

祸 患

草 履 虫

梢 头

困 窘

婴 儿

二、补充词语。

情不﹙ ﹚ 随心﹙ ﹚ 翻来﹙ ﹚ ﹙ ﹚楚楚 ﹙ ﹚不﹙ ﹚声 一本﹙ ﹚ 运转﹙ ﹚ 马马﹙ ﹚ ﹙ ﹚怀﹙ ﹚意

三、补充完整。

天行健,---。

有志不在年高,--。

莫等闲,-----------------------。路漫漫其修远兮,------。草铺横野六七里,------。怪生无雨都张伞,------。

四、填关联词语。

北京﹙)是一个政治中心,()是一个文化中心。()没教师的辛勤耕耘,()没我们今天卓越的成就。兴趣小组()丰富我的课余生活,()开阔我的视野。()时间很紧迫,()我们还是如期完成了任务。

五、缩写句子。

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人的起源。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我绞尽脑汁思考问题的答案。

六、默写《舟过安仁》。

七、排序。

①海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

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④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

⑤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A.⑤②④③① B.③①④②⑤ C.①④③⑤② D.②⑤①③④

八、短文分析。

---------------------------我和方方是一对孪生姐妹。凡见到我俩的人,都会说我们长得像极了。可是,住在我家隔壁的李婶、杨妈却总摇着头对旁人说:“不像,不像。”

爸爸似乎也有这种“不像”的感觉。他常常拍着我的脑袋,笑眯眯地夸我:“圆圆这孩子机灵,讨人喜爱,长大准有出息。”可对妹妹方方却很冷淡,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能是方方只爱读书,不爱多讲话。

这次爸爸出差去黄山,从那儿挖回来一段干枯的树根,形状稀奇古怪,很好玩。爸爸把它放在写字台上当装饰品。

吃了晚饭,爸爸坐在沙发里,一边看电视,一边眯缝着眼欣赏他心爱的树根。突然,他把我们姐妹俩叫到身边。“你们说说看,这玩意儿像什么?”爸爸问。

像什么?我睁大眼睛,瞧了半天,像龙?不,不太像,图画里的龙都是有爪子的,而且龙的头应该还要大一点的。那么,像蛇?身子滑溜溜的,口里还吐着信子呢。嗯,很像。不过,听大人们说过,龙是个吉祥物,能青云直上。于是,我说话了:“爸爸,这玩意儿不正像一条飞上天的龙吗?”

爸爸笑了,揭开茶杯盖子,呷了一口茶。

方方张了张嘴巴,想说什么,看看爸爸的脸,又把话咽了下去。

爸爸笑眯眯地看着方方,是在等待她回答呢!方方沉默了半天,终于很轻但很坚决地吐出两个字来:“像蛇!”

“啪!”爸爸重重地扣上茶杯盖。

我偷偷斜着眼瞅爸爸,他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了。

唉,干嘛不顺着爸爸的心思回答呢?我觉得方方真傻。

可是,使我不理解的是:邻居李婶、杨妈却分明是喜欢方方的。1. 加题目。

2. 第四自然段有一病句,在下面改正。

3. 第五自然段有一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 用“‖”给段文分段。

5. 这段树根到底像什么?为什么?

6. 爸爸对妹妹冷淡的原因是什么?

7. 为什么邻居喜欢方方?

九、习作。

写一件童年趣事,相信你写得生动有趣!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形近字组词。

费()廷()梭()滩()废()挺()嗦()摊()

二、给下列汉字加偏旁组新字。

只: 青: 辟:

三、补充词语。

安居()完好()实话()旁若()稳如()

呆若()面不()

了如()

视死()

四、补充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五、按要求写句子。

我被爸爸教训了一顿,心里很难过。(把子句)

他一拳打倒了对手,又迅速地跑到了小街尽头。(被子句)

它只能结出又小又苦的果,是因为水土不同。(反问句)

楚王只得尊重晏子。(双重否定句)

六、改病段。

过去,语文课对我不怎么感兴趣。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以后,我认识到语

文是一门基础科学,就下了苦攻。如今、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了提高。

七、写出下面一则小故事中医生答话的言外之意。

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看别的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说:“请原谅,陛下,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国王。”

----。

八、短文分析。

舍 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葛第士以非常巧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入侵小亚西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绳结 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 小孩果断地舍弃脚趾 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你﹙ ﹚敢于舍弃,﹙ ﹚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 ﹚遭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 ﹚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往往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断的取舍。1.加标点。2.填关联词。3.写出近义词。

放弃()思索()

果真()4.用线画出本文讲的道理。

5.亚历山舍弃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什么?

6.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值得吗,为什么?

九、写一篇发言稿。

勇敢()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形近字组词。

思()颠()吭()荀()恩()巅()亢()

旬()

二、写出它们的读音。

尽管

禁不住

哽咽

抽噎

精神

奄奄

三、补充词语。

雪中()

跌跌()

同归()

深情()势不()

喜出()

奄奄()

迫不()

四、选不同类。

伟大祖国

风俗习惯

光辉事业

宝贵意见

甘甜

寒冷

稀疏

矛盾 举动

移动

挪动

蠕动 弄假成真

弄虚作假

由表及里

争先恐后

五、改正关联词。

我一边看书,一边打球。

因为明天下雨,所以我们不去秋游。

我们只有多读多练,就能把作文写好。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标点。

谁也不知道那件事发生在哪一天?

今天上课写《作文》:我的一天。

请勿随地吐痰!!

我最喜欢的卡通有很多:孙悟空,猪八戒,米老鼠。

七、短文分析。

他为工作埋头忙碌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他老早就计划利用这个机会到一个风景美丽的观光胜地去,泡泡音乐厅,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憩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他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他打电话给他母亲,告诉她去度假的主意。她说:“你会不会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母亲,我也想去看你,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也约好了见面的时间。”他说。

当他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他绕回一段路,把车停在一个花店门前,打算买些鲜花。

店里有个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有愁容,因为他发现所带的钱不够,少了十元钱。

他问男孩:“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他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谢你的慷慨。”

他说:“没关系,今天也是我妈妈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走了。

他选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老板写下他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时,他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跪在一个墓碑前,把玫瑰摊放在碑上。小男孩也看见了他,挥手说:“先生,我妈妈喜欢我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我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老板摇摇头说:“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

他说

我自己去送

1.加标点。2.加题目。3.解释词语

随心所欲: 慷慨: 4.“当他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他”忽然记起了什么?

5.在花店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6.“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时„„”他发现了什么?用线画出。7.“他”此时的心情很()。8.于是,他决定怎么做?

八、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看拼音写汉字。

jǔ juã xiōng táng jì mî fáng ài xiū sâ â hào()()()()()()

二、在2006年世界杯开幕式中,葡萄牙、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如按字母表顺序依次入场,最先出场的是(),最后出场的是()。

三、补充词语。

愚公()

赤胆()面不()杯水()废寝()

随心()

四、补充完整。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天行健,()。九曲黄河万里沙,()。怪生无雨都张伞,()。归来包饭黄昏后,()。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盛开的菊花完全开放,非常美丽。(改病句)

2.教室里很安静。(夸张句)

3.大雪飘落下来。(比喻句)

六、下面的电报有三种不同的理解,请你写出来。

火车已开三日即到。

七、短文分析。

闪光的硬币

我曾在一家蛋糕店当打工。这是一个店面很大的自选商店,一排排的货柜上摆满了中式和西式的糕点,诱人而炫目。尤其是那些一元一盒的蛋糕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那天周末,收银台的小姐正在忙碌着,我也在给那些新进来的商品贴价标。突然,瞥见柜台边正走过来一个孩子。我心中顿生一阵感伤,这个孩子一身衣服早已破旧而发黄,瘦削的脸上满是灰尘,使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他的嘴角嚅动着,那双因饥饿而深陷的眼睛却放着惊奇的光芒,紧紧地盯着那些蛋糕,恨不得将面前的一切都“盯到”肚子里去。

我紧锁着眉头,心中满是对这个孩子的同情。当我转过身,这个孩子已走进了里面的货柜不见了。

我转身继续给那些新进的商品贴标价。过了不久,我听见商店老板在出口处愤怒地大声怒吼。我心中一凛,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有人偷东西被抓住了。我赶忙走出货柜,看见商店老板背对着收银台,一脸凶相,面前站着那个瘦弱的颤抖的孩子。

“把你的衣服掀开,不然打断你的腿。”老板大声呵斥。

孩子因害怕而露出极度心惊惧的眼神。他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抽搐,手和身体毫不节奏地颤抖着。

我这才发现,他单薄的上衣靠近腰部位有一处微微隆起,像是塞着什么东西。

“我„„我没有、我没有„„”孩子的声音打着颤,夹着一丝哭的声调。

这时老板像是怒极了,一把掀起孩子的胸前的衣服,猛然从孩子的腰间拽出一件东西来——我们店里销售的一元一盒的小蛋糕。

孩子霎时间吓得脸色苍白,这时收银台里的小姐突然惊声说:“哇,胡老板,他没有偷,他已经付过钱了。”

店老板一楞,回头一望,看见收银台不起眼的一角上果然有一枚一元的硬币。在那里闪着冷冷的光、微弱的光。

那一刻我看得清楚:那硬币是收款小姐趁机偷偷地放在上面的。1.写反义词。

全职――()

西式――()

模糊――()清闲――()

强烈――()

强壮――()2.当“我”贴标价时,突然瞥见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画句子)3.老板发现有人偷东西后是什么态度,怎么做的?

4.孩子被发现后有什么表现?

5.收银台上那枚硬币到底是谁的?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说点什么?

上一篇:员工执行力差下一篇:九年级美丽人生观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