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坚中学禁毒宣传教育

2024-04-25

武坚中学禁毒宣传教育(精选9篇)

篇1:武坚中学禁毒宣传教育

武坚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漫长的暑假一晃而过。迎着秋天的脚步,带着秋天的收获,我们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学期,开始求知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今天我们隆重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首先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新入学的146名七年级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进一步!

今天的开学典礼有以下几个议程:

伴随着雄壮嘹亮的国歌,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天,开始了新学期紧张而有意义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本学期,我校全体师生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目标,以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为宗旨,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实施课程改革计划为先导,以加强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工作为保障,精诚团结、顽强拼搏、勤奋务实、与时俱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谢谢校长。同学们,从你们的掌声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激情和力量。我们的学生勤奋博学、进取争先,掌握了扎实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为将来立足社会、奉献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本学期,全体同学要向被表彰的同学学习,争当文明学生、三好学生、学习标兵。

谢谢同学,祝愿九年级的全体同学在今年升中考考出优秀成绩,再创辉煌。

老师、同学们,有耕耘就有收获,我们在成长的历程中播下的每一片种子,都将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在前进的路途上洒的每一滴汗水,终将会汇成大海中的浩瀚碧波。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德育特色更加彰显,管理工作有新举措,教学科研有新发展,规范办学上新台阶……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们。我们学校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名师队伍,我们的老师乐于奉献、以校为家,热爱教育、富于创造,在孩子们成长的路途上无私地撒播着阳光雨露。

老师、同学们,校长的讲话让我们振奋的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深思:让我们借开学典礼的东风,弘正气,树新风,刻苦学习,奋力进取,坚持“做人与生存并重,思维胜于知识”的理念,加快我校“办优质教育,创品牌学校!”的步伐,用德育和知识双丰收的成绩,为学校这幅美丽的画卷再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现在,请允许我借这个机会,以感谢为圆心,以真诚为半径,送给大家一个圆圆的祝福:

祝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心!祝同学们在新的起点,新的航程中扬起前进的风帆,取得更辉煌的成绩!。祝中学越来越好!

篇2:武坚中学禁毒宣传教育

窗泰格特

执教人:徐海民(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学习阅读小小说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进行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小说的结构特色,品味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分析人物形象,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法、激疑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疏通字词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讨论小说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四、悟读探讨文章主旨

1、靠窗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何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窗外风景?

2、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位病人的?

五、体会标题独具魅力

小说为什么以“窗”作为标题?

六、品味语言精练含蓄

重点品味小说结尾一句

篇3:武坚中学禁毒宣传教育

截至2015年底, 在全国现有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 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 占1.8%;18岁到35岁的有142.2万名, 占60.6%;36岁到59岁的有87万名, 占37.1%;60岁以上的有1.1万名, 占0.5%。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 因此大学生禁毒教育与禁毒宣传对我国控制毒品增长意义重大。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生活圈也呈现多样化, 从我国最近一年的关于毒品形式的调查报告来看: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的一个趋势, 同时呈现出低龄化现象。截至2015年底, 全国统计发现, 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 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其中, 35岁以下青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的57.1%。随着吸毒人数的增加, 在校大学生因吸食毒品而引发的悲惨案件也频频发生。

笔者对广西8所高校禁毒知识宣传的相关问题做了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8.2%的同学能说出3种以上毒品的名称, 只有12%的同学知道“6•26”是法定的国际禁毒日, 有21%的同学不知道吸毒可以感染艾滋, 有36%的同学认为青少年吸毒是好奇引起的;被调查的同学中, 有69%不了解为什么会染上毒品, 竟有23%的同学认为毒品不可怕, 并且可以戒掉。从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

1. 我国毒品发展形势日益严峻

我们必须认识到, 毒品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慢慢蔓延, 同时在学生周围也存在了吸毒人群, 这加重了学生涉毒的风险。根据我国2015年毒品形势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吸毒人员的分布:很多吸毒者之间存在着连带关系, 有些是亲朋好友, 有些是较为亲密的情侣。另一方面, 从我国毒品的蔓延的趋势来看, 我国吸毒人员的年龄呈现低龄化, 其中在19—22岁这个年龄段中第一次吸毒的比例是最高的。从这些形式来看, 如果当代大学生自身对于毒品没有一定的了解, 不增强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就会存在危险。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毒品的认识, 这样才能有效地抵御毒品的侵蚀。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禁毒教育与禁毒宣传势在必行。

2. 绝大部分同学对毒品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毒品全无防范意识, 对毒品成瘾性危害性认识不清或者认识不全。毒品的危害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问题。毒品的危害综合体现在各个方面:第一, 吸食毒品, 会对人体的机能产生危害, 吸食者吸食之后会呈现出异常兴奋的状态, 会让人黑白颠倒, 久而久之, 人机的相关机能就会散失;第二, 吸食人员会公用一个注射器, 这样就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等一系列传染病的几率;第三, 吸食毒品需要大量的资金, 吸食人员在没有足够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就会做出违反法律的事情, 以偷、抢、骗的形式获得资金来源, 最终会让人丧失自己的道德底线。

就当前高校对于毒品危害性的重视度来看, 绝大数的高校的重视度是不够的, 但是事实上毒品的危害性并不是你不知道、不了解、不接触就彻底能远离它的, 它对人类的危险它不会随着人为主观意识的疏远而不存在。

虽然在此之前国家禁毒委员会历年都提出对毒品问题的关注, 提出以青少年, 吸毒高危人群为重点, 大力开展毒品宣传预防教育工作, 推进禁毒堵源截流、专案侦办、执法国际合作, 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 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运输、经营和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 强调对社会闲散人员, 留流动人口, 娱乐场所人员展开针对性的毒品教育, 但其中未过多涉及到对大学生的毒品教育, 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后期与成年初期阶段, 在生理和心理上处于迅速变化的过程中, 阅历浅, 社会经验不足, 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 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里矛盾, 这时候最容易借助烟酒毒品等刺激物品寻求一时解脱。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毒品危害的认识, 要高度重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将毒品预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 使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做到层层落实。

(1) 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 发挥校内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在学校中, 我们可以利用每周大点名的时间, 对学生普及毒品的相关知识, 加强学生对于毒品危害性的认识, 同时可以利用学生会等学院的社团组织举办一些关于毒品宣传的活动, 另外每一个学期也可以利用学院的报刊杂志做一期关于毒品教育的专题报道。

(2)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增强对学生毒品的认识

我们可以以学校的名义与当地的禁毒所、派出所等相关单位联合起来看展禁毒宣传, 同时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员来学院开展相关讲座, 以此来提高学院广大师生对于毒品的认识。

(3) 组织学生参加关于禁毒宣传的暑期社会实践

篇4:武坚中学禁毒宣传教育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禁烟;禁毒;主要问题

高中政治课承担着对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教导重任,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息息相关。在此,文章针对中学政治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渗透禁烟禁毒教育的策略展开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一、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度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个人思想素质的提升。同时,政治课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将学习精力分配给政治科目的较少。

其次,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由于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政治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训练。

二、中学政治课渗透禁烟禁毒教育的策略

1.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中学政治课渗透禁烟禁毒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尚未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禁烟禁毒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烟与毒的危害性,可以避免學生误入歧途,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例如,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多彩的消费》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各自对烟与毒的认识,并对学生的认知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合理消费,拒绝烟与毒,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禁烟禁毒教育。

2.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政治课渗透禁烟禁毒教育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认知能力和辨别能力有限,因而需要教师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例如,在《走进文化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虎门销烟等历史文化故事,让高中生直观地认识到禁烟禁毒的重要性,可以加深学生对烟与毒危害的理解,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禁烟禁毒教育。

总之,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禁烟禁毒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烟与毒危害的理解,避免学生今后误入歧途,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云鹏.我国“毒品”定义之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邓奇.关于深化中学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导刊,2013(8).

篇5:武坚中学禁毒宣传教育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对“八荣八耻”有进一步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体会知荣明辱的重要性,进而提升自己的荣辱观,我们要让它无所不在影响自己,规范自己,从点滴做起,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中学生。【活动时间】

第九周周一下午第四节课 【活动地点】 七(3)班教室 【活动过程】

1、上课前的准备歌曲《八荣八耻》(循环播放,营造气氛)

2、开场白并引入主题

3、给出幻灯片,全班齐声朗读“八荣八耻”内容

4、看漫画,识荣辱,用“八荣八耻”的内容给漫画定标题(采用个人回答)

5、小组汇报(分成四个小组,介绍“八荣八耻”相关故事或对其的认识)第一小组:小品《团结友爱的好同学》(表演者:陆宇、马继)第二小组:视频《感动中国》

第三小组:英雄人物故事(表演者:杨欣悦)

第四小组:配乐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表演者:张心怡、黄苏燕、张熙宁、孙志豪)

6、主持人对以上表演作小结发言

7、反思:

(1)我们身边的小事(校园)(采用个人回答)

(2)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良心(社会)(看幻灯片上的图片)主持人小结: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刻不容缓!

8、全班宣誓(全体同学起立,领誓:张心怡)

9、发出倡议(朗读倡议书:刘永杰等)

篇6:武坚中学禁毒宣传教育

1 改进和加强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 青少年在吸毒人群中的比重始终较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社会的吸毒人员中, 青少年所占比例很大。20世纪末, 我国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人员就占到83.6%[1], 甚至有人认为, 在国内, 30岁以下的吸毒者占吸毒人数的90%以上[2]。根据2014年公安部禁毒公布的数据, 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到258万人, 其中35岁以下的人员达到75%。由于吸毒人员戒毒后的复吸率达到90%以上, 一旦青少年吸毒人员在所有吸毒人员中所占比重居高不下, 那么必然导致我国吸毒人员整体规模不断增大。

(2) 青少年对新型合成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够。与传统毒品相比, 新型合成毒品除了在生产制造、贩运模式方面不同外, 在吸食人群、吸食场所等方面都有明显不同。新型合成毒品毒性强烈, 而且由于容易生产制作, 较传统毒品的价格更为便宜。特别是像麻古、迷幻蘑菇等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 在几秒钟内就可产生亢奋等身体症状, 特别能满足处在快节奏、高压力社会中的人们释放发泄的心理需求[3]。青少年对毒品的概念大多来自于影视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的描述, 很多人觉得吸毒新鲜、刺激、时髦。毒品究竟是什么, 一旦吸食成瘾会产生什么样的生理和心理危害, 他们并不清楚。相当一部分人对毒品危害认识不清, 普遍认为海洛因是硬性毒品, 危害性大, 而“摇头丸”等软性毒品不仅不会上瘾, 而且还会带来不可言传的兴奋与快感, 更有甚者将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看成是一种前卫时髦的表现。他们认为冰毒能使人兴奋、精力充沛, 认为吸毒能够减肥、能够提升性能力等。正是这种对新型合成毒品危害性的认识不够, 导致大量青少年染上毒瘾。

(3) 青少年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不足。毒品具有自我扩张的特殊属性, 即通过强成瘾性产生的欣快感吸引易感人群吸食毒品, 通过依赖性的不断加强扩大吸毒者个体对毒品的需求量, 通过人为的强制性扩张增大吸毒人员的规模, 也即贩毒人员引诱、欺骗、强迫他人吸毒, 以达到“以贩养吸”的目的[4]。青少年面临着升学、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 再加上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和合群趋向, 一旦朋辈群体中有人吸食毒品, 就会逐步蔓延到整个群体。根据禁毒部门的统计, 朋辈群体之间的狂欢、同学聚会已经成为不少人沾染毒品的途径, 很多人即使明知毒品的危害, 但面对他人引诱、欺骗甚至是强迫吸毒时或碍于情面, 或没有防范意识而染上毒瘾。

2 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禁毒宣传教育是从根本上禁毒的有效途径, 我国各级禁毒部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总体而言, 效果依然不是很好。围绕青少年开展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学校是针对青少年进行禁毒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很多学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针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 甚至认为禁毒工作只是公安机关的工作, 和自身无关。所以, 很多学校表面上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 但不研究青少年吸毒涉毒问题的原因和规律特点, 不调查了解宣传教育对象的心理和需求, 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以应付各级禁毒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2) 禁毒宣传教育针对性不强。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育原则, 禁毒宣传教育同样需遵循这一原则。然而目前的禁毒宣传教育并没有根据对象进行划分, 设计出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资料和方式, 而是不管男女老少, 采用统一的手段和资料, 从而导致效果甚微。禁毒宣传教育面对的是整个社会, 由于受教育程度、心理素质、行业特点、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人们对毒品危害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也千差万别。

(3) 禁毒宣传教育内容陈旧。禁毒宣传教育内容陈旧, 没有根据禁毒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内容。首先, 在禁毒宣传教育中依然侧重于传统毒品, 而对新型合成毒品的性状、危害等问题的系统性宣传较少, 这造成老百姓对常见毒品很熟悉, 而对新型合成毒品一无所知, 甚至面对一些新的毒品时根本不知道其是毒品。其次, 禁毒宣传教育更多的是一种笼统的、抽象的宣教, 主要集中于毒品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我国面临的毒品犯罪形势、各级禁毒部门取得的禁毒成果, 而对个体形象、直观、具体的危害则有所淡化。最后, 宣教内容主要集中于对毒品、毒情、国家政策与工作效果的认识层面, 更多的是提高青少年防毒拒毒的意识。然而毒品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青少年不仅需要有防范意识, 更需要有防毒拒毒的能力和技巧, 既能有效识别各类毒品特别是新型合成毒品, 同时又能进行有效防范。

(4) 禁毒宣传教育手段单一。当前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大多数是运用传播学中的“警钟效果”, 将一些吸毒带来的恶果制作成醒目的视频及图片宣传资料, 以警示广大青少年, 传播手段较为单一, 效果也不明显。“警钟效果”又称恐惧诉求, 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 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转变。“敲警钟”的目的是引起人们对所传播内容的注意, 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从理论角度来讲, “警钟效果”能起到适度的说服作用;但从实践来看, “警钟效果”由于其一些特殊的特点, 存在逐渐弱化的趋势。首先, “敲警钟”的方法是通过刺激人的恐惧心理来获得特定效果的, 它会给人造成一些不适感, 如果使用不当, 还会适得其反, 引起传播对象的逆反心理。其次, “警钟效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 恐惧诉求所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弱。再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心理暗示, 如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等, 这些心理都会克服其恐惧心理。

(5) 禁毒宣传教育没有常态化。禁毒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绝非几次简单的活动就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然而当前禁毒宣传教育几乎仅仅是在每年国际禁毒日才受到禁毒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这种集中式的、运动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另外, 这种集中的禁毒宣传教育也使得其他部门认为该项工作就是临时性或阶段性的, 无法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3 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改进思路

(1) 切实提高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的数量是衡量毒品形势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青少年吸毒人员数量又是衡量未来形势的一个预警性指标。我国青少年吸毒人员数量虽然从早期的83.6%下降到2014年的75.0%, 但是绝对数量增长幅度很大。因此, 各级禁毒部门必须切实提高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落实在具体的、科学有效的行动中。要制订科学、系统的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规划, 全面明确禁毒宣传教育的责任主体, 特别是落实广播电视部门、新闻媒体、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的具体责任, 将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工作中, 制订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 使全社会参与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2) 制作适宜的禁毒宣传教育资料。在制作禁毒宣传教育资料时, 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宣传内容。对于在校中小学生而言, 重点是意识培养, 即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帮助学生认识学校及社会的规章制度并使其能自觉遵守。让学生认识毒品与药品的区别, 了解各种毒品的作用及使用后的后果, 明白毒品上瘾的含义, 知晓使用毒品属违法行为。对于中学生而言, 应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如毒品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药品依赖的性质、短期及长期吸毒的后果、对毒品的心理依赖、毒品与其他身体机能失调或疾病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新型合成毒品, 要直观、形象地使广大青少年了解新型毒品的种类、颜色、规格大小等特性, 知晓此类毒品容易出没的场所、吸毒成瘾之后的症状及后果等。对所有青少年来讲, 都应了解贩毒人员引诱、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毒品的伎俩, 有效识别吸毒工具、成瘾症状、行话黑话、吸毒场景和情境, 以防被动受骗吸毒[5]。

(3) 选择合适的禁毒宣传媒介。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和“选择性接触”理论告诉我们,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 受众是非常能动地参与其中的, 受众会根据自己对媒介的既有印象来选择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媒介去接收信息。从这个角度讲, 我们必须要分析青少年群体在接触媒介时的特点, 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禁毒宣传。从传播效果来看, 在各种传播媒介中, 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由于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传播效果相对较好。在传统媒体中, 青少年的媒体接触率以电视和广播相对较高。另外, 随着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 其即时、互动、便捷的优势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在各群体中, 青少年群体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 在这种情况下, 相关部门在对青少年群体进行禁毒宣传教育时, 应尽量选择其接触率较高的新媒体, 以便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4) 运用多样的宣传教育手段。在针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中, 除了常见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外, 为了强化宣传效果, 还应采取更为多样的宣传手段。首先, 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 加大学校对学生的禁毒宣传教育力度。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教育片,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禁毒专题讨论, 组织禁毒知识竞赛。可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做法, 为了增强禁毒宣传的效果, 举办各类音乐会和舞会, 让青少年在自己喜爱的轻松气氛下接受禁毒教育。另外, 可以学习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方法外, 还可以通过组织青少年公益活动和流动课堂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在加强学校对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过程中, 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 强调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正面榜样作用,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其次, 建立禁毒宣传的社区工作模式。在一些辍学或者过早工作的青少年比较集中的社区, 由社区管理组织牵头, 联合派出所, 一位工作人员可以分管几户或十几户家庭, 对这些家庭中的青少年定期走访关怀, 向他们普及禁毒知识。

(5) 实现禁毒宣传工作常态化。禁毒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不能只是集中在一年中的某几天进行。“沉默的螺旋”理论指出, 要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传播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 (产生“共鸣效果”) , 二是传播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 (产生“累积效果”) , 三是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产生“遍在效果”) [6]。基于这一理论, 禁毒宣传教育工作除了在禁毒宣传日期间组织禁毒宣传教育专题活动外, 平时应不定期开展多种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使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 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全国禁毒展览办公室.珍爱生命拒绝毒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2]张义荣.禁毒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3]阮惠风.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与控制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4.

[4]郑永红, 梁鑫.毒品的自我扩张性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2, 30 (9) :156-158.

[5]陈依雯, 尹晨.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模式探析——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为样本[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3 (5) :16-19.

篇7:禁毒教育崎路行

近几年来,随着禁毒宣传力度的加大,从未听说过毒品的青少年已经越来越少。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尽管不少青少年已经接受了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或者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但是他们还是去尝试了毒品。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毒品危害的宣传不太相信。

在西方,社会学家对20世纪以来采用恐吓式的毒品危害教育方式普遍评价很低。不少研究者认为,这种大惊小怪的做法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并有可能同青少年的自身体验或从朋友那里了解到的“事实”不相吻合,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强化了青少年的逆反情绪。社会学家戴维·汉森对130项毒品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发现青少年在接受教育后对毒品的态度只有很小的变化,有时甚至会增加吸毒。由兰德公司进行的另一项对毒品教育计划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这一研究发现,这样的宣传教育其实质性效果无法被确定,却发现有时会刺激好奇心。

我在研究中发现,在吸毒青少年中,涉足毒品前“听说它能使人飘飘然,很想试试”的人占了大多数。但青少年对毒品的这种认识并不仅仅是受到毒品亚文化的影响,而更多的是从主流社会的媒体宣传中获得。在许多媒体宣传中,经常出现吸毒能使人飘飘欲仙的夸张描述。这种描述对青少年的误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事实上,许多人在初次吸毒后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飘的感觉。有的人是感觉难受、想睡觉;有的人是呕吐;有的人是感觉头晕并很快就睡着了,等等。一位35岁的男性吸毒者对我说:“以前我对吸毒者也看不起,觉得这些人就是追求享受,因为宣传都是这么说的,而且还说吸了毒以后人会飘,吸毒的人就是为了追求这种飘。可我吸了以后从来也没有感觉到什么飘和享受,第一次刚吸完感觉就是难受,以后再吸只是因为不吸更难受。所以我有时也在想,最好能安乐死,这样活着也很痛苦。”

国外的研究早已证实,海洛因是对精神起特殊作用的潜在依赖性最高的毒品。它的戒断远比西方青少年使用较多的大麻等毒品要困难得多。但问题是,在我国的禁毒教育和宣传中并没有明确这些内容。一些青少年认为所有的毒品都是一样的:“偶尔尝一下没有什么关系,外国人中小学生都吃的,后来不想吃就不吃了。”“美国总统、参议员当中年轻时吸毒(指大麻)的人也很多,后来都不吸了。”“解放前很多有钱人都抽大烟(指鸦片)的,后来不是全戒了嘛。”正是基于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少青少年在第一次面对毒品时并不感到害怕,相反却“觉得好玩,想试一下”,并认为自己能控制。这些情况都是值得禁毒教育引起反思的。

最后推动力探究

和禁毒教育的误区相关并值得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青少年涉足毒品的最后推动力。在新一代滥用毒品的青少年中,这种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群吸氛围助长了人的行为的心理遵从性。心理学的实验证实,如果在一个屋里有五个人,其中的四个人都感到很暖和,即使一个人感到冷,他也会怀疑自己的知觉,无论如何其他四个人不可能都在发烧或弄错了。而且,当群体的规模,男性由一增至三人时,女性由二增至四人时,遵从也有很大增长。这个实验和青少年初次吸毒的情况十分相似。我在研究中发现,三五人在一起的场合是创造吸毒氛围的最主要形式。在这种场合,初次涉足毒品者比较容易打消对毒品危害的顾虑。数据显示,第一次吸毒时在场人数有2-3人占62.7%,4-5人的占22.0%,6人及以上的占5.7%。72.1%的人是在知晓的情况下吸的,20.3%的人是在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吸的,只有7.6%的人是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吸毒的。

其次,毒品亚文化迎合了青少年崇尚个性张扬、叛逆家庭与社会、追求人生享乐的心理。目前,在中国的吸毒圈内,毒品亚文化正在以各种新的话语和引人入彀的方法不断适应毒品种类的变化和对抗禁毒宣传。这种亚文化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在主流文化的禁毒宣传中,对吸毒者的描绘通常是十分狰狞可怕的。但在群吸现场,青少年看到的是朋友或熟人,而且这些人看上去是正常的、惬意的。这种文化会告诉青少年,毒品“偶尔用一点没有关系”、“它可以使你什么痛苦烦恼都忘记”、“少用是补药,多用才会上瘾”等等。这种话语可以诱惑青少年忘记或不顾危险,产生想尝试一下的心理。

第三,在群吸情境中,“语言挤兑”最容易使青少年产生被团体排除的心理,从而成为导致吸毒行为发生的具有最后作用的危险杠杆。一位19岁的男性青少年说:“我在学校里接受过禁毒教育,所以尽管一开始我对朋友吸毒时的神态感到十分好奇,但他们让我试,我还是不敢。从那以后,他们就不断说我:‘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胆小?偶尔碰一下又不要紧的。’‘你是男人吗?’‘这种东西没碰过,人算白活了。’在这些话的刺激下,我感到自己想抵御毒品诱惑的神经就像根橡皮筋,老是紧绷着。一方面我知道吸毒的危害,感觉等在前面的好像是深渊;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话不断伤害着我的自尊心,就像刀子逼在后面,是深渊也不能不跳。不久,橡皮筋断了,我跟着就陷进去了。”

篇8:武坚中学禁毒宣传教育

《禁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毒品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吞噬着人们的肉体和灵魂,毒品犯罪屡禁不止。可怕的是毒品泛滥的严峻形势已波及到学校。截止2009年底,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数据是全国现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1335920人,比2008年底增加209158人,其中男性占84.6%,女性占15.4%。从年龄情况看,35岁以下人员占58.1%,与往年相比继续呈下降趋势[1]。从数据显示,青少年吸毒人数占吸毒人员总数的接近60%,这样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并且青少年吸毒形式由过去单独吸毒发展到现在结伙吸毒,为了筹集毒资,部分青少年铤而走险,走上了“以盗养吸、以贩养毒”的犯罪道路。青少年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误入歧途。虽然《禁毒法》自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在禁毒宣传教育、禁毒执法、禁吸戒毒、禁毒保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是总体来看,我们的禁毒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青少年吸毒预防方面,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我们要在青少年中加大《禁毒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毒品易染难戒,加强预防工作十分必要,既要动员全社会加强对毒品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又要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使禁毒工作获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1 青少年吸毒的危害

毒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毒害很大,它能使青少年成瘾,产生强烈的生理和精神上的依赖性,一旦吸食或静脉注射就难以放弃,更难以戒断。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身体正处于发育期,青少年一旦染上毒品,就会导致毁灭自己、破坏家庭、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青少年吸毒的危害具体表现如下:

1.1 青少年吸毒危害身心健康

毒品具有成瘾性和耐受性,并且过量使用会产生毒性反应,对机体产生直接毒害,而戒除毒瘾非常困难。毒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毒害很大,青少年吸食毒品不仅危害其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而且青少年吸毒还使其萎靡不振、情绪消沉,思维和记忆力衰退,甚至精神失常。具体来讲,一方面,青少年吸食毒品破坏机体平衡,危害生理健康。青少年身体正处于发育期,机体有些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此时吸食或注射毒品对生理健康危害更大。当毒品进入体内时,可破坏机体原有的平衡,建立一个需要毒品维持才能达到的新的平衡[2]。如果吸毒成瘾后一旦停吸,身体就会出现盗汗、恶心、呕吐、忽冷忽热等生理机能紊乱症状,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青少年吸食毒品使其精神失常,危害其心理健康。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其人格成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一旦吸食毒品,记忆力就会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学习。青少年吸毒后,由于毒品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时而表现出精神亢奋、产生幻觉和错觉;时而又表现出精神颓废,一蹶不振,意志力薄弱、精神防线崩溃,道德沦丧,心理变态。甚至会发生由于难以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而自杀的严重后果。

1.2 青少年吸毒会破坏其机体的免疫系统,传播多种疾病

通过医学研究证明,毒品能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毒乘虚而入,导致多种疾病如营养不良、慢性气管炎等的发生。另外,青少年吸食毒品多数在隐蔽的场所进行,这些场所环境卫生条件极差,是病毒细菌滋生的温床,再加上他们在吸食毒品时,有时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并且有时一个注射器多次使用或多人使用,这些都为艾滋病、梅毒、肝炎等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据统计,吸毒人群的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5倍,吸毒人员平均寿命一般为30岁—40岁。据卫生部统计,截止2009年10月底,中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319877例,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显示,中国的艾滋病均源自云南省的那146个吸毒者。

1.3 青少年吸毒会导致家破人亡

青少年吸毒会使其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把父母的希望抛在了九霄云外,使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落空。吸毒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现在全世界每年用于毒品交易的资金达4000多亿美元,有人曾测算我国一年吸毒消耗掉的资金也在400亿元(人民币)左右。纵然是腰缠万贯,只要家庭成员中出现吸毒者,要不了多长时间也会没落到家徒四壁、极度窘迫的处境。青少年吸毒必然引起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甚至反目成仇。有一个16岁的少年在一所中专上学,因为吸毒回家向母亲要钱,遭到拒绝后,竟然残忍地杀害了他的母亲。由此可见,青少年吸食毒品不仅害己、葬送自己本来美好的前程,而且会破坏家庭和睦,甚至会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发生家破人亡的惨剧。

1.4 青少年吸毒诱发滋生了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青少年吸毒不仅摧残吸毒者个人的生命,而且构成了对一个有序、安宁、正常社会的挑战。毒品不仅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引发社会问题。多数青少年吸毒不敢让家人知道,一旦毒瘾发作,就会不顾一切,没有了人格尊严,为了筹集毒资,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一些青少年不惜实施抢劫、盗窃及诈骗等犯罪行为,来满足自己对毒品的需求。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监狱关押的犯罪分子中,有近30%的人与吸毒有关,因此,毒害不除,社会就不得安宁。

2 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吸毒现象增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可以说,青少年吸毒问题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如下:

2.1 青少年吸毒的个人原因

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好奇心强、求知欲胜、循规蹈矩和追求刺激在青少年身上多有体现;遇到挫折时不能够正确面对,很可能产生赌气、仇视社会等逆反心理,这些因素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罪魁祸首。

2.1.1 盲目好奇的无知心理

特别是在青少年吸毒者中,很多人最初只是为了盲目满足对毒品的好奇心而“偷尝禁果”。这种不当的好奇心驱使一些青少年染上了毒瘾。有一个因吸毒而几次被强制戒毒的中学生说,第一次吸毒就是因为听别人说吸毒以后特别舒服,想啥有啥,他非常感兴趣,总想找机会试一试,结果一试就再也难以戒掉了。

2.1.2 追求刺激和享乐的时尚心理

一部分吸毒者受极端享乐主义的驱使,将吸毒当做“追求刺激”和“高级享受”。我国娱乐圈、体育界等某些先富起来的明星大腕为炫耀自己的富有、寻求刺激而吸毒,他们把吸毒看做是一种“时尚和品位”;这些不良的影响导致这些明星的年轻“粉丝们”也纷纷效仿,误入歧途。

2.1.3 赌气或逆反心理

因赌气或逆反心理导致吸毒的,往往以青少年居多。青少年社会经验较少,生理和心理不成熟,一旦遭遇挫折,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此时很容易产生赌气或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再加上轻信毒品能使人忘忧的传谣,走上以身试毒的道路。

2.1.4 诱骗胁迫

不少青少年由于交友不慎,轻信他人的谎言,被所谓的“朋友”、“哥们儿”恶意引诱,或者由于贩毒分子的蓄意教唆而上当受骗,步入毒途。一个戒毒所在高考前夕收容了一名18岁的高三学生。他是于春节的某个晚上在一个娱乐场所和一帮朋友聚会时,吃了朋友给的摇头丸后染上毒品的。本来他学习成绩不错,但因吸毒而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毒品毁掉了他的一生。

2.2 吸毒的家庭原因

家庭背景与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吸毒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单亲家庭、留守青少年以及家庭矛盾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直接原因。家庭矛盾一旦激化,往往严重伤害彼此的感情,使青少年子女出现沮丧、懊恼、怨恨等情绪,不少青少年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吸毒上瘾的。此外,家庭教育方法不正确也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一。一旦学习成绩下降,家长、老师不给好脸色,甚至埋怨,这时,他们感觉四面楚歌,难免对生活丧失信心,产生悲观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通过吸毒麻醉自己,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寻求解脱。

2.3 吸毒的学校原因

部分学校基于升学压力和在校学生吸毒情况不突出等原因,尚未将毒品预防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对该项工作缺乏紧迫感;即使已经开展了该项工作,大多也都停留在应付上级、应付教育检查的形式主义做法上[4]。尤其一些地方重点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管不问,甚至歧视、体罚,使这些学生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有的学校老师不能及时发觉学生的异常行为,以至于学生吸毒成瘾还未能发现。甚至有些学校,学生一旦犯错或越轨,不是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采取极端的做法——要么被开除,要么被勒令退学,把一些问题学生推向社会,加速了这些学生的坠落步伐。

2.4 吸毒的社会原因

首先,境外毒品的渗透和毒品消费市场的存在是青少年吸毒的外部条件。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感到精神空虚、理想观念淡薄的青少年追求高消费和冒险刺激的生活方式。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对淫秽、迷信、暴力的过度宣传以及对畸形怪诞的消费、生活观念的不恰当宣传,是造成青少年吸毒现象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3 预防青少年吸毒的举措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吸毒,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青少年吸毒危害大,防范是关键。为了有效预防和抵御毒品对青少年的侵袭,应加强对禁毒工作的宣传教育,这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而且更需要青少年自身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3.1 对青少年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禁毒法》第十三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把对学生的毒品宣传教育工作和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通过编写教材、安排教学课时或安排专门的教育内容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禁毒知识的宣传教育。

青少年尚未形成稳定的世界观,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加之他们自身好奇心强,极易在不法分子的引诱下沾染上毒品。歌厅、迪厅是青少年经常出入的场所,学校有关部门应该经常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组织一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做好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3.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于青少年至关重要。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不仅只有阳光坦途,还会有磨难和挫折。遇到磨难和挫折能不能正确对待,关键要看有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没有战胜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青少年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增强抵御毒品的诱惑力和自觉性。

3.3 要谨慎交友

青少年交友要慎重,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据调查统计分析,90%的吸毒者都是在他们结交的“朋友们”的引诱下沾染上毒品的。明辨是非,慎重交友对于青少年防范毒害至关重要。

3.4 进入娱乐场所需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青少年不要轻易涉足公共娱乐场所。歌厅、舞厅、电子游戏厅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情况相当复杂,有些管理不严的公共娱乐场所是吸毒、贩毒人员经常出没的地方,是滋生色情和其他犯罪活动的温床。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这种新型毒品,最初就是从歌舞厅开始泛滥的。许多毒贩子把目光盯住了进入公共娱乐场所的大款和涉世不深、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所以青少年进入娱乐场所需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一定要时刻牢记“一朝吸毒,终生难戒”、“一时不慎,痛悔一生”、“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的忠告。

3.5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涵养,自觉远离毒品,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与思想沟通,及时解决子女遇到的思想问题和生活困难,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实践证明,温馨家庭,浓浓亲情,绵绵关爱,是拒绝毒品的天然屏障,它能减少成员涉毒危险,使家庭成员对毒品具有更强的免疫力[5]。

4 结语

青少年一旦吸毒成瘾,大多数就会道德沦丧,不顾廉耻,没有了人格尊严,最终被社会、家庭和亲朋所抛弃,所以青少年吸毒首先毁掉的是自己。青少年一定要时刻牢记“一朝吸毒,终生难戒”、“一时不慎,痛悔一生”、“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的忠告,自觉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远离毒品,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各地、各部门也要密切配合,加大《禁毒法》的宣传力度。在青少年吸毒预防工作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摘要:毒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青少年吸毒会破坏其机体的免疫系统,传播多种疾病,甚至会发生家破人亡的严重后果。部分青少年为了筹集毒资,走上了“以盗养吸、以贩养毒”的犯罪道路。青少年吸毒问题是社会生活各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青少年吸毒预防工作形势严峻而紧迫,应在青少年中加大《禁毒法》的宣传教育力度,这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配合,而且更需要青少年自身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关键词:《禁毒法》,青少年吸毒,危害,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胡剑,景海俊.北京市青少年吸毒主观原因与预防研究[J].经济师,2010,(07).

[2]陈永胜,汪艺晴.关于青少年吸毒问题的若干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5).

[3]陈永胜,汪艺晴.关于青少年吸毒问题的若干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5).

[4]李善共.浅谈青少年吸毒原因及学校预防毒品措施[J].方法交流,2010,(05).

篇9:加强禁毒教育 创建和谐校园

一、提高思想认识,开展禁毒教育

学校政教处根据中央关于大力开展“无毒社会”创建活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集聚资源,整合优势,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把禁毒教育列入学校安全法制教育轨道。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禁毒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与学校法制教育紧密结合。政教处工作人员与校长签订责任状,班主任、任课教师与主管领导签订责任状,做到层层落实,人人到位,切实提高我校每个教职工的认识,使我校每个教职工为创建和谐、平安校园,远离毒品,不遗余力地工作。

二、健全领导机构,部署禁毒教育

学校建立学生德育教育平台,成立毒品预防教育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政教处工作人员、班主任为组员的学校禁毒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分层次、多元化、网络化的科学管理体系。

领导小组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实施。校长为学校禁毒教育和宣传的第一责任人,与中心校签订责任状,全面部署学校禁毒工作;副组长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防毒、禁毒制度、措施和计划,主持日常工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禁毒活动安排,督促检查评价班主任的禁毒工作,指导政教处工作人员全面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依法处理有关问题。

三、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禁毒教育

禁毒关键在于预防,预防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认知能力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和社会不良分子的侵蚀,使他们不知不觉走上绝路。因此,我校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全面认识毒品,懂得毒品的危害,坚决拒绝毒品。

1.“一专题”。我校每学期邀请镇派出所的领导来校上一堂禁毒教育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毒品、毒品的来源,深刻认识吸毒的危害性,使学生自觉“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一纳入”。我校把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德育课教学内容,每期不少于3-5课时。通过学生大会、教职工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板报、宣传栏、广播站,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师生潜移默化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三位一体”。我校注重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教育功能,依托社会教育资源,扩大禁毒教育范围。学校通过建立家校联系信息中心,定期反馈信息给家长,致禁毒公开信给家长,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禁毒专题讲座,使所有的家长明确了禁毒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了他们对子女进行禁毒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所,与已痛改吸毒恶习的成员进行正确的思想交流,让学生自觉增强禁毒意识。总之,“三位一体”的禁毒教育模式,教育效果佳,社会反响大。

4.“严把关”。我校政教处制定了严格的门卫制度,对出入学校的人员建档登记,教职工家属立卡造册。对学生执行严格的请假、销假制度,防止毒品偷偷进入校园。班主任摸清学生思想动态、经济来源、交往关系、生活规律、来往去向、现实表现等变化,防止吸毒活动。

5.“两激励”。我校提倡学生对学习禁毒知识和参加的禁毒教育活动写出心得体会及小论文,并由团支部组织评奖,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校禁毒教育的落实;结合我校实际,鼓励教师将毒品预防教育带入课堂;研讨毒品预防教育,撰写工作总结和论文,探讨出学校禁毒教育的新途径。

6.“多帮教”。我校多次召开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和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和管理的责任,扎实地排查出各班的潜能生。进行责任帮教,定期交流,效果甚佳,所有潜能生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脱离了关系,心态很好,学习劲头很足。

四、建立立体平台,杜绝毒品侵害

1.建立学校与当地人民政府综合治理办公室的联系,加强对学校周边人员的排查登记,对可疑人员进行重点管理。

2.建立学校与派出所、文化部门的联系,互通信息,共商教育宣传之策,严防学生进入娱乐场所,进入不健康的网吧,以免染上吸毒恶习。

3.深入社区,初步摸清社会上有吸毒史人员的情况,时刻关注这部分人员与学生的关系。

上一篇:中国联通保持共产党员下一篇:三比一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