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站个人工作总结

2024-04-28

农业站个人工作总结(精选6篇)

篇1:农业站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2011年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在县农委的有力指导下,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完成县农委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契机,尽心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及时关注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及相关精神要求,并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同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一个新台阶。

二、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

1、加快我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2011年县

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对我县我镇产业转型、农民增收来说真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于是我积极配合镇政府,多次驻村宣传、讲解,大大调动了我镇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一年来我镇发展干过经济林3228亩,我所包的上庄村发展866亩。

2、为了因地制宜,科学种田,提高产量。发展小麦地膜覆盖1350亩。在店头和古城两村搞了小麦试验田,并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

3、扎实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四化、四改工程中,我镇积极组织人员高质量地完成了350套的双瓮厕所改造,目前已投入使用。

回顾我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小小的成绩,但离各位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结构特色不够明显,规模生产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弱等。

总之,新的一年里,困难和机遇并存,要想早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还需要我和同志们不断学习,以更高的业务素质、更高的工作效率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车援争

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

篇2:农业站个人工作总结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XX年农业站个人工作总结,欢迎阅读!XX年农业站个人工作总结一

XX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分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我本人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江洛镇经济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经管工作的四大要点,在农经站领导的直接带领下,在所联系村上干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我本人的主观努力,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1、今年在“村帐乡管,组帐村管”运行的基础上,积极向“三资”规范化管理推进,严格按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要求,执行民主理财制度,做到了集体资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切实加大对村、组财务监管力度,村里进行帐务处理时,必须过“五关”,即一过书记、主任审批关;二过民主理财关;三过代理会计审核关;四过民主公开关;五过登记台帐关。每笔业务明明白白,增强了经办人员的责任感,较好的维护了农村集体资产。

2、强化村组财务审计,严格履行监督职能

我镇坚持财务公开,落实民主管理,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全面推行村组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镇把这项工作作为村组财务管理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起到了推进民主管理,消除群众疑虑,密切干群关系,起到维护农村稳定的作用。并在会计委托代理制的过程中,制定下发了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在具体操作上,以村为单位健全民主理财小组,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对本村财务日常收支实施监督,定期、及时、完整的公开村、组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3、规范村级“一事一议”制度

为了规范我镇农村村级范围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结合“一事一议”奖补政策的实施,今年我镇通过“一事一议”在六间房村、古树村、徐家村、郑家村得修路,兴建文化广场、自来水工程等项目。在“一事一议”运行过程中,我镇主要做到了四点:第一、严格把握政策,明确“一事一议”的内容,所议之事必须是多数群众受益,且筹资的内容仅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道路,改水等生产公益事业;第二、严格把握程序关,严把程序关是“一事一议”的工作基础。先后要经过编制方案,开会发动群众,分摊筹资任务;第三、严格把握报批关,严把报批关是对议事质量的检验。“一事一议”筹资方案应填写申报表,议事记录、签字盖章、筹相关资料。第四、严格把握监督关,由村民讨论出资的“一事一议”资金属集体资金性质,必须加强对所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防止随意改变资金性质,防止平调挪用,并由村民参与全过程监督管理。

4、强化农村财会队伍建设,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针对财务审计中存在的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的现状。我站在今年五月积极参加县经管局组织镇、村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业务培训(就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会计基础知识以及有关农民负担,农业承包合同,农村集体资产等方面的法规、政策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系统培训)。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素质,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能力。

减轻农民负担,是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保证。强化目标管理制度,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责任管理体系。全力推行了农民负担制度。一是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把区制价、监察、财政即门统一印制的公示栏建设征地费等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今年共发放粮食直补、农资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总计180万元,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种菜、养殖的积极性。

今年我镇结现实情况,在设施农业建设中,积极向镇、村组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市土地流转办法》,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政策意识,使群众用足用活土地承包与土地流转的关系,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日光温室用地。为进一步规范养殖用地,同时为了全面开展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努力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依法仲裁的新机制,积极探索在新时期做好土地纠纷仲裁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切实解决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在双方协商不成、投诉无门、乡村两级调解无力的“三难”问题,营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和谐环境。

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为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截止目前,全镇已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19个,为提高养殖业的组织化程度奠定了基础。

我们除搞好每年一次的收益分配年报,农业统计年报外,还根据政府各工作环节上的需要,搞好各产业的统计工作,各产业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总之,一年来,我个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农村负担管理,土地流转工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在二0一二年工作中,要从适应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新的要求出发,加强服务职能,紧紧围绕江落镇经济建设这条线,以维护和实现为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已任,以繁荣和发展我镇经济为已任,以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为已任,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从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全面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XX年农业站个人工作总结二

一年来,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提高理论素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真正做到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

(1)围绕各项惠农项目实施,按县、场规定,领会文件精神,技术服务到位。按科技入户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要求,深入农户和田间指导科技示范户,要求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个农户,共同落实技术措施,促进生产水平提升,产量得到逐步提高。示范户小麦单产550公斤,玉米530公斤。辐射户小麦单产530公斤,玉米500公斤。

(2)根据小麦良补和高产攻关布置,重点推广四大技术,玉米振兴计划重点推广一增四改技术。

(3)配方施肥进展顺利,小麦达到3万亩,玉米达到6000亩,节约成本,深得农户欢迎。

(1)做好林业规划和整地挖穴、春季植树等工作,及时防治草履蚧。

(2)针对去年年底大旱的情况,按上级要求做好水利基本情况调查和规划,做好抗旱和冬修工作,疏浚炮台沟、马井沟、东孙沟等。逐步改善水利设施状况,为旱涝保收打下基础。

(3)及时对年初抗旱机械补贴进行宣传,提供方便,为迅速解决旱情提供帮助,组织机械作业,促进农机富民进程,做好大型农机补贴的宣传与实际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1)为组织各种会议、现场提供服务,当好参谋,为地方党委献计献策。

(2)服从领导听指挥,除完成县农委下达的各项任务外,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其它工作。

(3)融入地方大家庭中,使领导有认识,群众有感觉,自我有发现,科学把握自己的位置、态度、方法,真正做到谦虚谨慎,一步一个脚印,工作稳妥推进,让领导和群众放心,让自己有信心。

1、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和服务能力,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农业动态、当前形势,做到不糊涂。不断参加技术培训,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做到有能力服务。

2、做好惠农项目实施,让广大干群认识到项目带来的效益,自觉按要求去办,公开、公平、公正,不出事,逐年进行结构调整,扩大规模经营,提高效益。

3、及时调查,及时汇报,继续当好参谋,搞好团结和协调。

1、建议上级加大农机补贴力度,让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在技术上解决玉米机收损失大的难题,加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工作经费补贴,满足各种事项要求,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2、加快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示范等,及时筛选好品种,推广傻瓜式技术,让群众易于掌握。

篇3:农业站个人工作总结

周继泽是淮口农机片区站长, 也是一位在基层从事农机工作30多年的老同志, 现已50多岁了仍然工作在第一线, 和年轻人一样走村串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在工作中用他丰富的经验, 对青年人传、帮、带, 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王浩男是毕业于天津大学的高材生, 5年前离校时立下雄心壮志要在农机工作中做出一番事业来, 来到准口农机站后一看, 如同一盆冷水迎面浇来。农机站租借一间民房办公、几张破桌椅, 收入低、工作环境差, 下乡工作还得自费搭乘“摩的”。农机站站长周继泽对于小王的失落, 不是简单的说服, 而是从生活上关心, 在工作上帮助, 并与他一起分析淮口农机工作落后的原因, 落后说明需发展, 这正说明有志青年将大有作为。王浩男通过周继泽站长耐心的言传身教, 一颗躁动的心又恢复了平静, 下决心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并努力学习, 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大多数农机性能和一般维护技能, 受到广大农机手的欢迎。

2009年6月, 淮口镇出现旱情, 片区站5位同志, 没有交通工具就骑上自己的摩托车, 或搭乘当地“摩的”前往, 一些提灌站车辆没法到, 就只能靠步行。6月20日五凤镇罗坝社区, 一座55千瓦提灌站由于负荷过大, 出现反复跳闸现象, 电站值班员不断推上闸, 结果保险盒被烧。农机站工作人员贺为同志闻讯后, 在行程20多公里后赶到提灌站, 更换上新保险盒, 直到抽水机又开始正常的工作, 贺为一颗悬挂的心才得以放下。每年夏季也是农机站工作人员最忙的季节, 遇到天旱的年份, 全部提灌站24小时开机, 昼夜不停从沱江河里抽水上山灌溉农田, 由于淮口境内多为丘陵, 大多数提灌站建在沱江河边, 片区站离提灌站近的10多公里, 远的40多公里, 旱季为保证提灌站的正常运转, 大家只得吃、住在农机站。淮口片区的拖拉机驾驶员和农机人都有一张联系卡, 上面印有农机站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有事只要一个电话, 工作人员很快就会到达现场。“5·12”汶川大地震后, 淮口片区提灌站部分受损严重, 全站工作人员及时组织加固、维修, 排除安全隐患, 已改造提灌站38座。

淮口片区农机站的6名工作人员中几乎每人都有自己的难处, 由于管辖的面积太大他们都远离住家, 但他们都能很好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之间的矛盾。贺为是驻五凤镇的工作人员, 工作能力得到了片区站同事、五凤镇政府和金堂县农机推进办的一致好评, 并多次获得表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 他与五凤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一道前往灾区送水送食物, 并和灾区志愿者一起救助伤员, 前后一待就是一个星期, 贺为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投入赢得了大家的肯定。2009年2月临近春节, 贺为的妻子被检查出罹患癌症, 从他妻子生病到现在, 贺为没有一次因为家庭原因而耽误工作, 好几次因片站临时有事, 需要赶回淮口镇片站处理, 贺为没有推却, 赶紧安排好家里, 匆匆从五凤镇赶到淮口镇, 一个来回就40多公里。

一次, 有位农民使用农机购置补贴, 买一台旋耕机, 找到了驻白果镇的杨祖碧。杨祖碧热情的接待了他, 为他填表、复印相关证件、带他去照相, 等着取照片, 最后这位农民顺利地买到了满意的农机具。驻淮口镇的张传翠, 是全站唯一的女同志, 早年查出身患疾病, 动完手术后至今坚持在一线工作岗位上。

目前淮口片区站的同志们正在周继泽站长的带领下, 准备把片区站管辖的所有提灌站, 在区域地图上标示出来, 统一编号, 在抗旱时便于统一调配抽水, 维护时统一安排, 就近按派人员维护。

篇4:农业站个人工作总结

“封丘模式”大幅提高粮食产量

作为中国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的大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气候生产潜力高,历史上农耕发达,是中华文明主要发源地。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依靠自然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通过人工改造,构建新的生态系统提高生产力已成为迫切需求。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站长张佳宝介绍说,1954年,以熊毅和席成藩两位院士为代表的一支600多人的队伍奔赴黄淮海平原,对该地区土壤进行为期3年的全面调查,发现旱涝盐碱瘠薄是该地区生产力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从1963年开始,熊毅和席成藩带领大批科研人员在黄淮海平原中部腹地——河南省封丘县建立基地,研究水分、养分、盐碱运行规律,发明“井灌井排”控水控盐碱增产技术,并于1965年取得大面积示范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发黄淮海提上国家议事日程,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以长期研究积累为依据,以“井灌井排”技术为核心,集成配套农艺、生态等技术,完成农业区域综合治理“封丘模式”开发,并在河南等地区大面积推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该成果作为“黄淮海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部分,上世纪90年代初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3年,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在该院封丘盐碱土改良试验基地基础上正式建立,1992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重点站,2000年成为联合国“全球陆地观测系统”联网站,2006年成为科技部“河南封丘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粮食持续生产须全面提升耕地地力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长期通过施用化肥维持粮食产量能否持续?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经过20多年的长期养分循环试验,并与其他地区的长期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长期施用化肥不能持续,而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只要长期平衡施用化肥,能持续保持高产。

这不仅挑战了“长期施用化肥不能持续生产”科学神话,也为中国北方地区至今保持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依据,还解释了中国由过去“南粮北调”转变成“北粮南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的研究指出:长期施用化肥对地力的贡献不大,还导致高产对大量施用化肥的长期依赖。这就为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提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就是要全面提升中国农田(耕地)地力,提高农田土壤对产量的贡献率。

张佳宝称,经过研究和试验示范,提升地力主要技术包括激发式秸秆还田培育地力技术、保护性耕作培育地力技术、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回田提升技术等三个方面,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正在制定这三个技术规范。

激发式秸秆还田培育地力技术:针对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研发配套包括改善播种质量的机械化精播匀播技术、病虫害爆发防治技术、精制有机肥激发式秸秆还田技术和行间掩埋式秸秆还田技术,通过集成形成一体化机械秸秆还田技术。

保护性耕作培育地力技术:以免耕播种技术、秸秆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技术为核心,与先进机械及适宜模式集成,形成一体化的机械作业系统。试验表明,农田需要3年耕翻一次,产量与常规耕作无差异,但地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并节省大量人工和机械动力。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回田提升技术:激发式秸秆还田需要大量的精制有机肥,而养殖废弃物的有机肥化是最主要来源,但采用传统堆腐技术耗时长劳动强度大,难以推广。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研发出特制的催腐反应系统和环保型催腐组剂,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畜禽粪便无害化和腐解,还研制出相关设备,并都已在工厂实现规模化生产。

推广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

到2020年,国家新增50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的1/3有赖于黄淮海地区贡献,因此,挖掘黄淮海平原大面积中低产田生产潜力,已成为中国提升粮食产能的最主要战略之一。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已有中低产田改造经验和技术已难以满足新形势需求。

针对新形势下中低产田改造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以河南封丘为基地,在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又集成创新研发出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即地力—产量双跨越技术,其通过土壤属性障碍因子消减和农田基础地力提升两方面技术突破,以及现代工程治理和以良种为中心的水肥高效技术配套,实现中低产田地力、产量双跨越和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规模化的转变,大幅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力、资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为黄淮海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做出贡献。

2009年5月,中科院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河南省5个县推广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集成创新的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进行大面积均衡增产试验示范,经过3年推广取得重大效益。2012年,中科院与河南省政府决定在河南23个县市进行推广,以带动该省农业增产增效。

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科研人员将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概括为“五化”,即工程治理的机械作业标准化;灌排系统的井—渠—管网化;农田电力供应的电网化;农田基本信息的数字化;农田墒、旱、渍情监控和灌排的智能化。这“五化”在封丘当地推广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实现旱涝渍害长效防控和生态条件改善,而且能适应生产方式向高技术集成和现代化、规模化经营方式转变。

在科技支撑“中原粮仓”持续稳产的同时,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还根据当地土壤与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研发推广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帮助农民致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该站联合中国药科大学,用10年时间开发药用植物金银花规范化种植技术,在封丘推广达1亿平方米,年增经济效益4.2亿;2007年,该站又联合多家研究机构开展树莓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目前已在封丘规范化种植树莓667万平方米,预计很快扩大到约3333~4000万平方米。

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建站近50年来对黄淮海平原粮食增产稳产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与该站一代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奉献密不可分,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周凌云、赵炳梓两位研究员就是杰出代表。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站副站长周凌云1983年大学毕业就被“发配”到位于贫困落后农村的“封丘站”,迄今已有29年,每年都要在封丘工作200天以上,足迹已踏遍封丘的每一块土地,当地6600多万平方米中低产田改造技术方案无一不出自他手。

篇5:2012年农业站畜牧工作总结

一、外引动物监管:村防疫员每周巡查责任区域一次,并建立外引动物巡查记录,做到巡查中发现外引动物及时上报区域所。

二、村防疫员补贴、村防疫办公场所:镇政府补贴防疫员500元落实到位,各村防疫员有独立的办公室、桌椅、冰箱等办公设施。

三、动物强制免疫工作:

1、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无漏注户。

2、免疫标识佩戴100%。

3、禽流感免疫率100%。

4、免疫档案填写规范。

5、免疫卡填写规范、发放彻底。

6、抗体检测达标。

四、完成春、秋集中免疫总结及周报表。

五、疫情报告及时、准确,无谎报、漏报。

六、染疫动物及其无害化处理及时、规范,保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

七、完成绒山羊种群建设任务,并通过品质鉴定。绒山羊人工受精站完成2个,清河城村霍文光、城西村赵海春。

八、完成绒山羊人工改良1500只。

九、完成人工种植牧草2000亩。

十、我镇分别于3月2日,聘请县高级畜牧师鲍杰对全镇绒山羊养殖专业户进行培训,培训人数88人。又于4月23日聘请鲍杰,为万利村村民传授肉鸡养殖技术,培训人数67人。分别于2月17日、8月28日召开全镇防疫员技能培训,由动监所柏雪飞讲课,并有签到簿及培训记录,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十二、肉鸡养殖指标完成,全镇肉鸡养殖户140户,养殖面积95000㎡,年出栏量200万只。其中台后村张大利,拥有高标准肉鸡大棚,养殖面积12500㎡,年出栏量可达40万只。

十三、完成畜牧业各项指标:完成畜牧业总产值、增加值,完成肉蛋指标,完成猪、牛、羊、禽存栏等指标。

十四、完成季报、年报和畜禽分布定位系统采集表,并做到及时、准确。

十五、我镇成立畜产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

十六、我镇设有专人负责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辖区全年无非法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畜产品及饲料、兽药违法行为,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清河城镇农业站

篇6:农业局渔业站生产工作总结

2015年,在区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XX市渔业管理站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区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通过渔业科技创新和渔业科技推广服务,促进了渔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渔业养殖

区现有水库面积40825亩、池塘面积2060亩,年日照1916.7小时,降雨量735.7毫米,无霜期230-240天,平均气温11.6℃;区内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新,符合渔业健康养殖条件。今年全区开展水产养殖2893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270亩,渔业产量4851吨,产值7276.5万元,同比增长11.85%,实现人均拥有水产品5.5千克。

(二)稻田养鱼

区具有发展稻田养鱼的自然条件,现有稻田71200亩,其中适宜开展稻田养鱼面积21500亩,适宜开展工程稻田养鱼面积5534亩。区开展的稻田(藕田)养鱼,具有“五增五节”的特点,即增肥、增水、增粮、增鱼、增收和节地、节资、节肥、节药、节工的优良效果和周期短、增收快的特点,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互利双赢、增产增收。2015年,在区农业局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在旧圃、永丰、苏家院开展稻田养鱼面积4517亩,产量257吨。

(三)渔业养殖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区渔业站积极组织渔业科技人员对库塘渔业生产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逐一登记,组织有渔业养殖主体资格、有养殖规模的企业(户)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对水库养殖和池塘养殖(15亩以上)的养殖户进行渔业养殖无公害产地认定。一共认定养殖场(户)20个,养殖面积1.92万亩,养殖水产品2367吨。在产地认定的基础上,完成四户11个品种的产品认证。

(四)完成长江禁渔工作

区渔业站在市渔业管理站的大力支持下,共出动执法人员3次13人,深入沿江3个村25个社召开培训动员会3次,受训人员96(次),张贴长江禁渔标语300条,其中永久性标语12条。进一步增强了沿江群众的禁渔意识,有效保护了长江渔业资源,实现了“江中无渔船、岸边无网具、岸上无江鱼”的目标。

(五)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水产品经营市场的管理,建立区集贸市场35户水产品销售门店台账,实行渔业站技术人员挂钩定点监管,重点加强“元旦”、“春节”、“五一节”等重点节日的监督力度。同时,严查在水产苗种生产、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药物的行为。一共出动执法车辆26次,参与执法112人次,确保了水产品的安全,使群众放心消费。

(六)加强渔业船舶安全监管

区现有17艘机动渔船,非机动渔船8艘,动力276.7千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辖区范围溪洛渡库区、渔洞水库等召开渔业船舶业主安全生产会议5次,培训人员66人(次),签定渔业船舶安全生产责任书12份,印发宣传资料600份,提高了渔船船主的生产积极性,有效防范了重大渔业船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1、经费投入及政策扶持不足,装备缺乏,设施条件落后。一是扶持政策和投入资金较少,支撑渔业发展的项目少,财政资金对渔业的投入力度不够,渔民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缺乏来源渠道。二是财政每年拨付的人头费非常有限,没有经费投入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无检疫监测、防疫设备和设施,不能正常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渔政执法等工作。三是设施条件落后,水产技术推广条件建设的投入总体较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严重滞后。

2、机构队伍不健全,技术支撑不足。现行的渔业机构,实行的是一套班子、几块牌子,技术推广人员除承担渔业技术推广,同时还承担渔政执法、渔业船舶管理等工作,政事不分,影响工作效率。区渔业站现有9人,没有水产养殖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力量极其薄弱。

3、缺乏社会资金参与渔业开发,资源闲置较多。我区渔业发展前景好,潜力大,但缺乏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在我区发展水产养殖,缺乏政策引导及政策优惠,本地养殖户对资源开发力度不大。

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总体上看,能够辐射带动全区水产养殖、水产品销售的龙头企业还未形成,水产品还是原字号经营,渔民还是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往往出现集中上市的情况,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水产养殖小、散、弱的现象十分突出,规模化效益不能体现,渔业占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比较少,水产养殖质量标准意识、行业自律、市场开拓、品牌意识等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

三、下步工作

在下步工作中,渔业站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结合全区养殖水域的类型、养殖模式、生产条件和水域环境现状,以及水域滩涂可发展渔业的实际,突出特色,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无公害水产品和冷流水养殖名特优鱼类。2016年开展渔业养殖3.32万亩,实现渔业产量55287吨。

一是发展冷流水渔业养殖。充分利用辖区内冷流水资源,积极发展虹鳟鱼和鲟鱼等冷流水鱼类养殖,把冷流水养殖的名优鱼类打造成具有特色的一大品牌。

二是开发电站库区养殖。区水库面积40825亩,按照水域利用功能规划,推广生态互补的立体养殖,主攻方向为生态渔业和网箱养殖名特优鱼类,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在溪洛渡水电站库区开展网箱养殖试验示范。

三是实施标准化池塘养殖。改造中低产池塘,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水域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同时,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水产品,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上一篇:返点协议合同下一篇:用像什么似的如何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