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时

2024-05-25

又是一年春节时(精选8篇)

篇1:又是一年春节时

又是一年春节时

虽然2011的春节悄悄地离开了我们,但那多姿多彩的春节仍在我的脑海中回味着。

一年年春暖花开,一天天潮涨潮落。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迎来了生命中的又一个新的开始。

除夕夜时,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其乐融融。你说说最近知道的趣事,他说说这些时发生的趣事,好不快乐。这期间,外出打工的叔叔的辛酸苦楚,发生追尾事件的舅舅的无奈,但,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旧一年的过去而过去,所有对明天的企盼与憧憬在新的一年里迎来。

晚上,和爸妈一起窝在床上看春节联欢晚会。创意钢琴不错,王力宏、李云迪都很好;万物生这首歌不错,萨顶顶有特点,不俗;但黄宏的荆轲刺秦思路不错,但剧本仍需有所改进;而看那孔雀开屏的那一瞬,只有震撼!而对于彻底清除广告,再出现主持人报赞助的做法,我是赞赏的,至少春晚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大年初一,和爸妈到亲戚家拜年,在路上,无论认识与否,大家都会道声:新年好,把祝福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在新年伊始,倍感温暖。而后最为开心的,就是可以在爷爷家与一大家子一起吃着精心准备的饭菜,席间之余,爷爷奶奶还在灶上忙着。尽管辛苦,额上不时冒着汗珠,但脸上因亲人们一块儿开开心心的二露出的笑容,确实最真实

美好的。

每逢过年这几天的晚上,总会和妹妹一起放烟花,黑夜之中,绽放出烟花的绚烂,每每和妹妹一起放烟花之时,总是十分自在。我们一起挥舞着手里的烟火,那一道道灿烂地痕迹,就像是我们美好的青春年华。即使短暂,我们依旧倔强着做最好的那个自己。烟花过后,我们会看天上的星星,坦率地说,相较于月亮,我更为欣赏那满天繁星,就像是幕布上点缀着主题的花边。虽然人们注重的经常是主题,但少了花边,未免不觉单调。

又一年过去,我们又长大一岁,所有辛酸苦楚,悲欢离合,早已无了踪迹。让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向梦想前进!

篇2:又是一年春节时

从腊月初八吃了腊八粥开始空气中已经有了年的味道了“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一天母亲总会念叨一句:灶老爷上天言好事,老百姓下界保平安!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和紧张。彼此见面也是笑着询问:过年的东西准备好了没有?此时每家每户开始彻底打扫卫生、擦洗窗户、拆洗被褥。亲朋好友开始互通有无互送礼品。而一些单位的“攻关”活动也从春节悄然开始。家庭主妇们开始大量采购过年的物品了。所有的商业网点开始延长营业时间。一副红红火火过大年的阵势即将拉开,此时天空中若能飘落一些雪花,那过年的气息就更浓了。

过年的重点是在除夕。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我有很多年没有和父母亲一起过年了。现在回忆起来在除夕陪母亲做饭也是一种幸福。清早在香气中醒来,就急忙帮母亲准备菜,一边忙碌,一边例行听母亲解释什么“四喜圆子”、什么“年年有余(鱼)”、什么“大吉(鸡)大利”、什么是“甜甜蜜蜜”等等。多年的除夕菜单也都没有大的变化。在我们老家过年上面的几道菜是必备的,即使在酒店吃年夜饭,这几样菜也必须上桌。

记忆中,除夕总是与吃联系在一起的。小时侯到了腊月母亲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了,把平时舍不得吃的如香肠、板鸭、鱼肉之类的东西,一样一样的腌制好凉干到了除夕这一天才做出来,那久违的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让我直流口水,我会主动积极的给母亲打下手,为的只是可以偷偷的先尝一点。往往等到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已经“尝”饱了。我曾多次说过腌制品不利于身体健康,而现在自然不再为吃发愁了,可母亲还是习惯的把一些原本新鲜的东西腌制起来留到除夕,婆家是四川人腌制腊味更是喜好。我想,老人们的这种习惯怕是在短期内很难改掉吧。

每年春节贴春联是我老爸独自承担的重任。老爸文韬武略,饱读诗书,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行书、魏碑很有功低,所以我们家从来没有买过春联,邻居们也经常前来“请”上几副。房门及三居室的每扇门上是必贴的,具体内容记不清了,但有一副春联自然是少不了的,就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据说是我们包家的祖训。

春节联欢晚会是每家除夕的最后一道大餐,尽管每年都在热切盼望中开始,在不尽如人意中结束,但每年除夕的二十点我们全家会早早坐在沙发上,等待节目的开始。如今的春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己经超越了国界。这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有春节的地方就有春节的文化。此时电视连起千万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参与一个活动“看春晚”。

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物质丰富、应有尽有,但提到过年,我还是怀念以前的过年,母亲为了让孩子们在新年穿上新衣服,似乎每天都在做针线有时很晚才睡。过年前几个夜晚,我们都是在缝纫机的咋咋声中睡着的。年初一我们就穿着新衣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拜年,拜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先给父母拜个年,得到第一份压岁钱,然后兴高采烈地出门给楼上楼下的叔叔阿姨问好。其实都是老邻居了,这一天忽然客气了起来,恭恭敬敬的道着祝福,说着吉祥话。叔叔阿姨就拿出家里茶几上早已摆放好的水果、糖果、干果等塞在手上,或者新衣服的口袋里。也有两家关系比较好的,就互相给孩子们压岁钱。男人们夸夸其谈,说着新年的打算。女人们则彼此赞美着给孩子们置办的新衣服。

要说在过年里最高兴的,当然是孩子们,有调皮的男孩会偷偷用压岁钱买些鞭炮放在兜里,不时拿出啪的点响,即使是讨来大人嗔怪的眼神也是不在乎的,因为大过年的,即使有越轨的行为,大人也是不会打骂孩子的。而细心的女孩子,会暗暗算计着收到的压岁钱,心理揣摩着如何使用这笔钱。我小时候也是比较顽皮的,有时也参与男孩子的买鞭炮、放礼花炮的活动。有一年,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母亲怕我乱花,就“借”走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找了种种理由要了回来,气得母亲说,宁欠阎王债,不欠小鬼钱。逐渐长大以后,我的压岁钱基本上都是买了课外书籍,这点都是父母亲赞赏的,每年的压岁钱也是给我的多点。

在我老家过了正月初五,年也就基本结束了。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这一天放鞭炮,点烟花力度丝毫不亚与除夕。

而对商家来说,初五这天商家开业,才是良辰吉日。

正月里的活动一直到了十五元宵节,才达到狂热的颠峰。在城市元宵节喧闹尤为热烈,各地政府部门在这晚都要举行大型的灯展或燃放烟花,“火树银花不夜天”,以示太平盛世。元宵节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过了元宵节,外出打工的、回家过年的也就陆续往回走了。交通部门又一个客运高峰也就随之来到。

篇3:又是一年花开时

玉兰枝上 缀饰着细 嫩的花蕾,一如江南古典的名门闺秀,远山黛了又青,流云舒了又卷,惟她着一袭素净的旗袍,斜绾青丝,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亦有几穗玉兰合拢遮面的折扇,莹白的玉瓣细腻地绣描着馥郁的紫纹,氤氲着清淡的甜香,如同浣纱的丽人荡漾着酒窝的纯净笑靥。这一株玉兰,仿佛在那年江南断桥边梅雨悠然时见证了白素贞与许仙共执一把油纸伞,心扉间满盈着温情脉脉的誓言。

“美则美 矣。但若 是这般团花锦簇,动人心魄也终是流于艳俗,不似一株两三点,水墨留白,意蕴幽远那般清丽绝俗。”我慨然。友人只抬首凝视着繁盛的玉兰,意味深长地沉默不语。

时隔一旬 , 我再度与友人途经于此,却讶然发觉白玉兰竟如风雨洗礼般倾泻一地芳华,再无几日前风轻云淡的隽雅姿态。赏花之人心底必有三分惜花之情,目睹此景,我着实有些叹惋。朋友淡淡地向我诉说道:“玉兰如桃花般争奇斗艳确乎失了风度,但此种白玉兰花期极短,不过一旬上下。春光里花繁似锦,蜂蝶却是鲜见,无蜂传粉的个中滋味就不是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的了。不乘此良机授粉绵延子辈,白玉兰又有多少风光日子呢?待得花期一结,残花为泥,再怎样风流写意,也便是镜花水月了。自然何其残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它们也只是活在当下,为所谓未来而奋斗罢了。”如今其貌不扬的白玉兰,无疑在我心底刻印下属于生命的深沉痕迹。

我曾听闻 一句警言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再也回不去的曾经。”言语的浅陋难表心神的巨撼:多少人沉湎在游走的光阴里,碌碌无为,一世蹉跎;多少人追忆在痛苦的曾经里,悔恨难抑,再次错过。人生是一场风雪载途的旅行,时光无情地拭去我们身后的脚印。过去真的永远成为了过去式,倘若试图原路返回或惧于严寒寂寥,以上苍残忍的淘汰法则为量尺,艰难跋涉的开拓者也不过如落花般凋谢,在游走的回忆中审视后悔自己的错误。上苍的唇畔绽放出一抹冷酷而轻蔑的微笑。苦短的人生又怎样勾勒出年少轻狂时的颓懒和踌躇的轮廓呢?

生命的宣纸上,狼毫饱蘸了血泪,绘出芸芸众生如烟火般绚烂一时而终归湮灭的姿态。

“每一个让你难堪的现在,都有一个不够努力的曾经。”

又是一年玉兰花开的时候了,红消香断有谁怜?

【简评】

高洁的白 玉兰花团 锦簇,风姿绰约,惹人驻足;然而数日过后,它却花瓣凋零,容颜尽失,令人感叹不已。白玉兰的一盛一衰,朋友的两次评价,自己的一番思考,习作结构清晰,布局合理。作者通过友人之口告诉我们:大可不必为玉兰而叹惋,它抓住时机,努力奋斗,活在当下,生命轨迹无怨无悔。习作托物言志,借物抒怀,通过描绘玉兰花的今昔风貌,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定要珍惜青春岁月,不断努力奋斗,我们短暂的生命才会如烟花绽放般绚烂;只图一时享受,蹉跎岁月,只能换来明日的苦酒。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细腻,对比鲜明,情境动人,感悟深刻,唯美而不失理趣。读这篇美文佳作,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怦然心醉,回味无穷。

篇4:又是一年“感动”时

郑明妈妈11年里推着高位截瘫儿子上学;

郭青梅携半瘫女儿用5年时间从陕西淳化到北京求学;

16岁的白血病少年陈辉,打工救母;

汪来九35年扎根山区,一人撑起一所学校;

张玉良为救工友井下吸入致命毒气;

……

央视“感动中国”的评选,伴随着北方的第一场雪如期而至,中华大地又要被感动了。

“感动中国”评选的第一年,我们曾感动得泪眼滂沱;第二年,我们感动得泣不成声;第三年,我们的眼底盈满泪花……而今我们已经没有了泪水,我们的善良被不知名的东西烧烤殆尽,只剩下数不清的悲伤和沉重。

“感动中国”这么多年,到底感动了些什么呢?是把牛奶等食品感动成真的,不再危害人群健康了;还是把矿主那铁石心肠感动化了,矿难不再了;是把我们城市面对农村那张冷脸感动热了,还是把包工头的良心感动出来了……

没有哇,贫穷依旧,矿难依旧,讨薪之路依旧……

看着这些人物,还有他们的故事,我真读不出感动来。他们并非没有感动人的地方,只是那小小的感动比起他们的苦难来,太微不足道了!感动,讨不来农民工的血汗钱。

没有比中国人再厌恶自己同胞的了,“你真农民”就是我们身边所谓的白领阶层骂人土气的话。在他们眼里,农民就是不讲卫生、没有见识的代名词。这也就很好理解农民工受歧视,年年讨薪“到楼顶”了。有钱人说农民工跳楼讨薪是“作秀”,那么你也请到楼上去试试,好吗?

讨薪的人,牵动着中国的良知。在这厢“感动中国”年年感动中国人,在那厢我们的农民兄弟却年年在城市里流血流汗,还流泪。

中国的城市在扩大,打工人群也在膨胀,这个人群的苦难也在不断加大,讨薪伤人、杀人的事不时刺痛我们的双眼。

感动,唤不醒睡梦中的中国教育。

2005年6月,93岁的白芳礼老人驾鹤西去。这位旷世伟人从他74岁的1987年开始,就靠着一个馒头,一口白水,外加七十高龄蹬三轮上街,一脚一脚地蹬下去,挣下了35万元人民币,然后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中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他是多么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学上啊!

你也许会问他“你以为你是谁”?他在那个世界一定会告诉你:我只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老人感动了中国教育,感动了中国人,却没有感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老人两次候选“感动中国”,两次落选。当然,老人靠蹬三轮车挣钱来资助孩子们上学,并不是为了到“感动中国”露露脸、风光风光,他压根就没想感动任何人,他只是可怜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他只是想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老人走了,留下那辆旧了的三轮车静默悲哀。可怜的孩子们,他们竟把自己上学的希望维系在一个耄耋老人瘦弱的双腿上。穷困继续肆虐这些孩子,不知他们明天的学业是不是仍旧难以为继?因为,学校的大门特别是大学之门,那是金子铺路的地方,没有钱是万万行不通的。

“要想让所有辍学的孩子都上得起学,我们的社会得需要多少耄耋老人去蜡炬成灰啊。”更不要说那几声廉价的感动了。

感动,改变不了农村的贫穷。

正如我们农民的儿子李昌平所言:农村真穷,农民真苦!穷,是中国人口中常说的字眼,没钱人叫穷,有钱人骂穷。贫穷使农民丢下父母妻儿去白眼纷飞的地方打工,贫穷使孩子上不起学,有的父母甚至为自己供养不起儿女上学而自杀。

所以才有那句话:愿感动中国能换来中国行动!

说这话的就是2005年“感动中国”的入选人物洪战辉,这个命运的强者,也是农村的苦孩子,他太希望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出身寒微的农家子弟都能衣食无忧地踏入大学的殿堂了。但太难了,面对贫穷与苦难,我们难道只是年年感动吗?

感动,阻挡不住公款消费大潮。

感动,是这几年最明亮耀眼的词儿。它感动了中国人的善良,但是没有感动公款的正确流向。一些媒体刊物的消息说:中国公车消費、公款吃喝和公费旅游每年就有9000亿元。这个数字不确切,实际数字应该比这个数字大得多。

一个有着无数贫穷家庭和无数失学儿童的国度,同样有着数以亿计的钱用不到正经地方!

记得撒贝宁在公益广告中曾悲壮地说:您要是捐一百块钱,您可以使西部的一个孩子一年有学上;您要是捐一千块钱,就可以使一个西部的家庭一年都有水喝。

公款吃喝就按传说中最少的2000亿算吧,若是2000亿都用到西部的话,就可以使20亿人有学上,就可以使2亿家庭有水喝。

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20亿学生,比中国的全部人口还要多6亿;2亿家庭,若按每户3口人的话,那就是中国人口的一半。只可惜,这么多钱却顺着下水道漂走了。

明天,钱还会在下水道里咆哮!明天,那贫穷干涸的土地上依旧是焦渴的禾苗!而感动的河还在淌着,你就是感动了豺狼虎豹的恻隐之心,又能怎样呢?

感动的歌一年又一年唱着,人们年复一年地热沮盈眶。完全可以肯定,那泪水是真诚的,谁没有点同情之心呢?

但感动完之后呢,“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工厂继续向江河排污;矿主继续制造旷难;媒体报纸继续“虚假广告”;小作坊继续假酒假肉假鸭蛋;大学继续扩招收费;贪官继续卖官捞钱;所谓的学者专家继续恬不知耻地抄袭、造假;全国上上下下继续“形势一片大好”……

篇5:又是一年春节时作文

清晨,天边总是雾茳茫的,四处笼罩着白色的烟露,如蒸气一般。太阳从山腰缓缓升起,把那白白的震蒸散在天空中。旭日的光彩千变万化,照射在雾上,现出了一层又一层的颜色,最接近朝阳处最亮丽的金黄,愈向西边,颜色愈暗,最后和雾连成一片了。

又是一年看节。看节的早晨总归是比以前忙上许多的,天方才朦朦亮,大家伙便已开始张罗家中的大小事。门口都贴上了新对联,鲜红的颜色仿佛印在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忙活许久,正午时分,这个忙碌的城市重新回归宁静。虽然冬季还没过去,可今天阳光格外灿烂,温度也格外高,大家便停下手中的活,午休片刻。

傍晚,热腾腾的饭菜已准面好,家人围坐在桌子上有说有笑的,好不热闹。

篇6:又是一年春节时初二作文

回家的第三天,也就是1月27号,我漫步在曾经熟悉的小路边,心里想着那似是非是好像随时都要约定:我记得今年除夕要和以前的小伙伴玩一整天,晚上再回去。

想着想着,我走遍了曾经那些小伙伴的家,门都是锁着的,这也让我的心仿佛也锁上了,回家时已是傍晚,落寞的我进到温暖的屋子里,却没感到一丝温暖,反倒觉得更冷清了。

晚上九点,烟花飞满天边,礼炮声响彻天际。窗外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顽皮地飞上了窗户,把玻璃染得雪白一片,而这其中的一抹白色也飘进了我的心里,使原本就冷清的.家中更是充满着那凄惨的白色。

晚上十点,我坐在电视机前,期盼着父母能赶快回来,可愿望常常和现实相反,让我凉透的心被冰水又浇过一遍。

晚上十一点,在家中,我思考着,为什么伙伴们都忘了约定,连老家都没回,他们该不会是忘了吧?想着想着,思绪便回到了小时候……

似乎是四岁时的我,成天只能跟自己玩,直到有天我出门捡东西看到你们,你们先是一惊,然后便冲我笑,即使不知道名字,我们依然玩得很开心,那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天,天色晚了,一个小伙伴提议说:“要不我们约好,以后的每一年的今天,都在这一起玩,我们都笑着拉钩,无言的通过了,结束后,我们都手捧着一份誓言回家了。”

晚上十一点五十九分,爸妈喘着粗气推开房门,赶上了和我一起过年,此时,我的内心敞开了一扇小窗,看向窗外那漆黑如墨的天空此时已被彩色渲染,此时此刻,你们也在仰望星空吗?我相信,你们只是因为其他原因没赶回来,没有忘记我们的约定,一定没有!

篇7:又是一年清明时

——写给我那已故去的母亲

樱桃园中心初中

刘福节

清明节,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失去父母的人们回家上坟祭祖烧纸钱的日子。小时候,读到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那时候年龄尚小,每每读这首诗,我都很不解,清明时节的雨何以会让人断魂?总觉得不切实际。

随着年龄的增长,哥哥姐姐们相继结婚,我也从师范毕业,分在了离家较近的一所乡中学教书。于是,每逢清明节,陪母亲去离家十几里地之远的姥姥家祭坟烧纸就成了我的责任。那时候,还没有实现村村通公路,村间小路还是土路,一下雨,特别难走。我骑着自行车,带着还并不年迈的母亲,心里有时十分不情愿,总觉得人既然已经离开人世了,烧纸钱纯粹是糊弄人的事,何必劳神费力跑这么远烧什么纸钱?她能收到吗?至于梦见已故去的亲人,也只是心里想念的缘故,封建迷信!所以,每次去的路上,我不免会唠叨个没完。一贯好唠叨的母亲总是不 解释,任我说几句了事,有时,急了就说我:“你还小,你不懂。”

落叶纷纷,逝水东流。十年前,母亲不幸得了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虽然生活还能自理,但身体已大不如从前。刚恢复没多久,她仍然一如既往的去到姥姥家,我们也想尽办法满足她的心愿,可每次回来后,她的病情就会加重,考虑到她的健康,母亲再提出这一要求时,我们就想出各种理由应付过去,不再带她去。母亲有时也坚持,但也没有过分 强求。

去年清明节前,母亲从头几天就开始闹,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也要到姥姥坟前去烧纸祭奠,我们姐妹几个都非常反对,因为现在的母亲已经八十一岁了,更严重的是,她已经经不起任何打击,身体极度虚弱。可长期的脑萎缩,让母亲有了老年痴呆症,脑子时好时坏,一旦认准的事谁也说不了,无奈之下,年迈的老父亲心疼了,:“让你娘去吧,那么多年没去了,让她也了了自己的心愿吧,以后怕没有机会了。”一句话说的我们心酸、无语。是啊,母亲虽然行动不便,脑子有时犯糊涂,但对清明节记那么准,心里时时刻刻在想念已故去的姥姥,尤其是近两年,总是念念不忘去给姥姥烧纸。我们找了车,带着母亲天天离不开的轮椅,还有她的衣服(因此时的母亲已经大小便失禁)满足了她的心愿。回来后很多天,母亲见人就高兴地谈论此事。我们有时很不解,母亲何以会如此高兴?

接母亲回家后,我给一高中老同学打电话,聊及此事,她颇多感慨:“老同学,你有福气呀,家有老母是 一宝,一定要好好孝顺她,有娘在,什么时候就有家。不像我,母亲早就去世了,想疼她也没法疼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只能到她坟前烧烧纸,对着坟 给她说说话,哪像 你,还能给娘面对面的说说话。”

是啊,娘再糊涂,也知道心疼我,有什么好吃的,总叫爹给我留着,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叫我吃;一次给她洗脚时,看见我头上的白头发,心疼的一遍遍的说:“看我闺女也有白头发了,你有四十了吧。”我随口说了一句玩笑话:“我是伺候你累的。”她立马就泪雨纷纷,我只能又好言相劝了半天,她才阴转晴,破涕为笑。有时,一看天快黑了,就会催我离开:“快点走吧,晚了路上没人,要不,叫你爹送你。”一看见我要走了,她又不干了,开始泪雨纷飞:“你走了还来吗?我还能再见上你 吗?”让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来去的路上心里总像打翻了五味瓶。于是,对母亲的牵挂与留恋随母亲的衰老与日俱增,唯恐有一天会失去她。

但天总是不遂人愿,去年八月十一,一个周日的下午,母亲安详地在她的轮椅上突然离开了我们。尽管一切尽在意料之中,但噩耗传来时,仍让我们悲不能自抑,心像突然有种被掏空了的感觉,日里、夜里总是抹不去母亲的声音和身影。年迈的老父亲过来安慰我们:“别哭了,你 娘有你们疼她,也算享福了。”

如今,又到了清明节,我与母亲已是阴阳两隔,来到家,母亲熟悉的面容已不再,看到空荡荡的院子,院里静的让人近乎窒息,一贯忙乱的我们如今突然闲了起来,一时竟找不到北似的,无所适从,不禁又想起了母亲的点点滴滴,想想娘的音容笑貌,看看娘坐过的轮椅,每一件遗物,都能勾起我们无尽的回忆,不知母亲是否地下有知,是否了解儿女想家想娘之苦?如今的我痛恨自己年少时的无知,也更加理解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含义。虽然明知人走一切皆成空,但我仍然宁愿相信,母亲在天堂里能安详地看到,我们在替她好好的活着!

篇8:又是一年花香时

——题记

零星阳光温暖着那点点花朵,大树如一位曼妙的女子,卖弄着她秀美的身姿, 花香扑鼻而来。哦!又是一年花香时。

奶奶的小院子是个人间天堂,堪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尤其是到了秋天,这里更是热闹非凡,别有一番情致。姹紫嫣红的花儿争奇斗艳,空气中处处氤氲着花的香气。一鼻子嗅下去根本分不清哪是花香,哪是空气的味道。只有靠近了,才能发现这些花的香气有的浓烈如酒,有的淡雅如水,真的是醉了。可这院中始终有一股独特的香气在吸引着我, 很奇妙的感觉……

那墙角的两棵桂花树互相依偎着,点点金黄的小花藏匿在深绿色的树叶丛中, 忽隐忽现,若即若离。凉风拂过,香甜的桂花气味便香气四溢,心窝里顿然升腾起一股甜蜜的感觉,不,还不仅仅是,还美不胜收。

打小我就爱泡在这百花园里,一年四季,还是秋天最迷人、最素雅。红色的黄色的叶子一起在空中交织旋转,最后落在地上。我就在这些花儿之间舞动,时而俯身亲吻她们,时而为她们梳妆打扮,可是最爱的还是靠坐在桂花树下,用鼻子来感受她的美、她的心事,永远都闻不够她的味道。

风精灵在桂花树旁轻柔地舞动,桂花便急不可耐地加入了舞蹈,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味,连过路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急促的步伐,想多闻闻这令人沉醉的味道。

每年桂花开得最旺最艳的时候,也是我最有口福的时候。奶奶总会剪下开满花朵的树枝,将桂花一朵一朵摘下来,用清水洗干净,和着糖一起包汤圆给我吃。糖的甜与桂花独特的香气混合在一起,丝毫没有平常花的苦涩,有的只是那份挥之不去的笑靥。

奶奶喜欢将剪下来的树枝插在透明的水晶瓶中,放上水,养着。香气充满了整个家,一个角落也不放过。 就连晚上做的梦也是美的甜的……

在院子里 , 我与微风 撞了个满怀,沾满了浓浓的桂花香,煞是好闻。泥土的芳香蔓延在空气中,不仅为这个角落添上了最绚烂的一笔,更为今年我们家又一次丰收捎来了佳音。

秋风又起,吹动了我的衣、我的发,空气中依然有那熟悉的味道,那是幸福的味道,那是丰收的味道,离我似乎很远,其实又很近。

哦 ! 又是一年 花香时……

上一篇:马上一中平安校园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工程造价费用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