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购房登记申请书

2024-04-26

诚意购房登记申请书(共13篇)

篇1:诚意购房登记申请书

“格凌兰”房源诚意登记申请书

选房顺序为NO.___________号

成都豪运置业有限公司四川千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人有意认购开发商开发的“格凌兰”一期(10、11、12、13、14栋号)住宅单位。自愿交纳作为诚意金。

特别说明:

1、本人认可开发商关于诚意登记申请不可更名、转让的规定(直系亲属除外,但须提供相应的法律证明文件如结婚证、户口簿等);

2、本人认可本《诚意登记申请书》所确定的选房顺序号为一期开盘当日的选房顺序号且一号仅限选择购买一套住宅;

3、本申请书所填写的本人联系电话、地址等均真实有效,本人认可开发商以电话、手机短信、信函、报纸、广告等任一方式作为通知本人关于本项目开盘的有效方式;若本人通讯地址或联系电话发生变化,导致开发商有关信息不能及时送达本人,其责任由本人自负;

4、本人认可开发商关于诚意登记及一期开盘当日所宣传或在售楼现场公示的相应优惠政策的规定及解释;

5、一期开盘当日,若因本人的迟到、犹豫、未到现场导致顺序号后的人员优先于本人选购到房屋或未能实现认购,本人均表示无任何异议;

6、退还诚意金的方法:在开盘当日如未成功认购房屋,或自动放弃认购优先权,凭身份证明、《诚意登记申请书》、诚意金收据于选房活动(一期开盘)15日后到售楼部申请预约,财务部办理退还诚意金手续,本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开发商支付利息或其他费用;

7、若本人成功选购商品房并签订《商品房认购书》,则诚意金转为认购定金,本人将申请书及诚意金收据退还给开发商,开发商另行向本人开具定金收据;

8、本申请书一式叁份,在申请人本人与开发商共同签署或盖章后生效,开发商持二份,申请人持一份;

9、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成都豪运置业有限公司和四川千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所有。

申请人填写以下资料:

现 居 住区域:□温江区 □青羊区 □金牛区 □武侯区 □锦江区 □成华区 □其他区域_____

意向购买面积:□60—80平米 □80—100平米 □100—120平米 □120平米以上

意向购买楼层:□1—7低楼层 □8—16中间层 □17—25高楼层 □顶层

如何了解项目:□朋友推荐 □报纸广告 □网络广告 □户外广告 □电视电台 □其他_____

置 业 次 数:□第一次置业 □第二次置业□多次置业

置 业 目 的:□投资 □自用□其他_____

说明:上述信息属私人信息,本公司承诺对上述信息将严格保密。

申请人签名:申请人身份证号:

申请人联系方式: 座机:手机:申请人地址:

置业顾问:

成都豪运置业有限公司(盖章)

四川千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盖章)

申请日期:2010年月日

篇2:诚意购房登记申请书

XXXX广场项目部:

本人有意认购贵司的XXXX(商铺、住宅)物业单位;自愿交纳(人民币)(大写:

元整)为购房诚意金。

本人同意在XXXX “选房日”当天,若本人成功认购XXXX(商铺、住宅),则该诚意金转作购房定金,本人若未成功认购XXXX(商铺、住宅),则同意按照下述声明“第七条”办理。

声明:本人确认已详读并了解贵公司关于本活动的一切须知和规定,愿遵守前述所有规定及下述规定。

一、本申请书仅限XXXX(商铺、住宅)“选房日”使用有效。

二、在“选房日”的销售现场,凭本申请书以及身份证原件参与选购,选购方式见“选房日”现场公示。

三、参与诚意登记者,须交纳诚意金(人民币(大写: 元整)自动转为购房定金。

四、参与诚意登记者须按XXXX项目部现场公示的选购方式,进行选购房活动。

五、诚意登记申请书不做最终选购(商铺、住宅)物业单位凭证,最终按“选房日”现场签订认购书为准,否则,按照视同本人自动放弃所有选购权益,并按第七条规定执行。

六、本诚意登记申请书不可办理更名手续(直系亲属除外),若直系亲属之间需要办理更名手续的,须提供直系亲属相关证明资料,且双方须于“选房日”持各自的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共赴XXXX项目部办理更名手续,在办理更名确认手续完毕后,更名后的新客户方有权参与XXXX的选房活动。

七、“选房日”未成功选购者,视为申请人自动放弃对该单位的选购权,在“选房日”起第7日之后,到XXXX项目部办理退款申请,办理申请后的十个工作日内退还已交纳的诚意金(不计利息)。

八、本诚意登记申请书视同收据,请妥善保管,若遗失自行负责。

九、“选房日”未按规定时间到场进行购房的,视同本人自动放弃所有选购权益,并按第七条规定执行。

十、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XXXX项目部所有。

申请人签名:___________ 申请人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上述信息属私人信息,本公司承诺对上述信息将严格保密;

XXXX项目部

篇3:预告登记申请条件新论

关键词:预告登记,申请,物权法

为保全将来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请求权的效力,我国物权法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然而,该制度对预告登记申请的提出由于规定得过于严苛和简单,不但缺乏相应的指导作用,反而限制了该权利的行使。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预告登记申请条件的规定

作为一项集实体权利与程序要求于一身的法律规范,各国都规定预告登记申请应当同时具备实质与形式两方面的条件。

(一)申请预告登记的实质要件

按照各国通行的做法,申请预告登记应当具备两个实质条件:一是有效之被担保请求权的存在。这是提起预告登记申请的前提条件,也是预告登记为之服务的最终目标,因此,各国都要求必须具备这一条件。二是被涉及者的同意或者假处分命令。这是二选一的条件,即申请预告登记或者应当获得被涉及者的同意或者获得假处分命令。

1.《德国民法典》第885条规定:

(1)预告登记,依据假处分或者依据其土地或者其权利为预告登记所涉及的人的许可证书进行。(2)无须为了发布假处分而证明待保全的请求权受到了危害。

2. 为了详细地表明所要保全的请求权,可以在登记时援用假处分或者登记的许可。

按照该规定,在德国,预告登记申请应当获得预告登记所涉及的人的同意或者得到假处分命令关于被涉及者的同意。预告登记中,登记权利人的意思表示从其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预告登记的行为就可以看出,因而,多数国家都没有将登记权利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条件,而是明确指出应当获得登记义务人的同意。至于登记义务人同意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的,登记义务人可以出具许可证书、承诺书等书面材料,也可以与申请人一起到登记机关办理手续以当场表明态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国家都赞成这一做法。日本与韩国并不同意单由登记权利人办理申请的做法,他们要求预告登记由登记权利人和登记义务人共同申请,即实行的是共同申请主义。“因为在日本和韩国,尚未具备能够确实证明实体法上权利关系的特别制度,登记申请与实体权利关系的一致性很难得到保障。并且登记公务员的审查权限只限于形式上的书面审理。因此,为了减少不完善的特殊环境下容易出现的不符实体关系登记或虚伪登记现象,即采取所谓的共同申请主义。”

关于假处分。这是很多国家都实行的一项制度,其意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关于诉讼标的物现状的变更,当事人认为存在着将来不能实现其权利或难以实现其权利的危险时,提出申请,由法院对诉讼物进行的一种处分行为。”其实质是为了防止在将来胜诉时无法执行标的物,而对其作出的一种限制处分行为[2]。从法律效果上看,与我国的保全措施有相似之处。作为一项与实体权利紧密相连的程序制度,预告登记中的假处分并不要求申请人证明该请求权已经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受到侵害的危险。

(二)申请预告登记的形式要件

在具备了前面的实质要件后,登记权利人应当带着相关材料到登记机关办理预告登记手续。只有经登记机关审核批准并将该预告登记记录在登记簿上,权利人才能真正获得法律的保护。

二、我国《物权法》和其他法规关于预告登记申请条件的法律规定

(一)《物权法》关于预告登记申请条件的原则性规定

《物权法》作为一部实体法律规范,没有对预告登记申请的详细程序作出规定,仅在第20条就申请作出了“当事人……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这样一个类似原则性的规定。通过分析不难看出,预告登记申请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选择性权利,是按照当事人的主观意愿来决定办理与否的,即当事人“可以”去登记机构申请,也“可以”不申请。换句话说,只要当事人一方不同意预告登记,双方未能就预告登记达成协议,就不能办理预告登记。

(二)其他法规关于预告登记申请条件的规定

早在物权法正式公布实施以前,我国就有一些地方和部门法规出台了预告登记或者类似预告登记的规定,由于缺乏统一的原则基础,这些规定显得混乱无章。

其一,预告登记申请的强制与否规定不一。不同法规针对不同请求权对当事人是否可以自愿选择预告登记申请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建设部制定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将预购商品房的预告登记做了强制性的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规定:“商品房预售人应当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10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开发企业应当与承购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售人应当在签约之日起30日内持商品房预售合同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南京市城镇房屋权属登记条例》将以预购商品房和在建房屋设定抵押的预告登记做了强制性规定。该法规第30条第1款规定:“由银行代付购房款的预购房屋贷款抵押或者在建房屋抵押的,抵押当事人应当于抵押合同约定的登记期限内办理抵押预告登记,并提交主合同,抵押合同以及其他有关证件、证明。”国土资源部的《土地登记办法》和《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等法规则将预告登记申请与否的选择权利赋予了当事人。《土地登记办法》第62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签订土地权利转让的协议后,可以按照约定持转让协议申请预告登记。”《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第49条规定“房屋尚未建成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南京市城镇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第29条第1款则将由银行代付购房款的预购房屋贷款抵押或者在建房屋抵押之外的几种情况规定为自愿性申请。

其二,共同申请与单独申请并存。预告登记是由当事人一方持有关材料去办理还是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办理法律规定不一。《南京市城镇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第10条规定:“申请以约定方式限制房屋权属的预告登记或者商品房预购登记以及他项权利登记的,应当由双方当事人共同登记”。显然,该法规要求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而《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第49条第2款规定:“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的登记,一方当事人未提出登记申请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单方申请预告登记。”也就是说,该法并没有强制当事人必须共同办理登记手续,而是灵活的规定为以共同申请为原则,单独申请为例外。

物权法颁布实施以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的《土地登记办法》和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房屋登记办法》就预告登记的申请作出了与物权法相一致的规定。不同的是,《房屋登记办法》第69条增加了一个补充规定,即“预售人和预购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后,预售人未按照约定与预购人申请预告登记,预购人可以单方申请预告登记。”

三、完善预告登记申请条件之我见

(一)预告登记申请的几个原则

1. 强制与自愿申请相结合的原则

预购商品房及以预购的商品房和房屋建设工程设定抵押的,应当予以强制预告登记。其一,预购商品房因标的物———期房不符合法律规定无法进行正常的房屋产权变更登记的,若不要求强制申请,买受方作为该交易的弱势群体将难以与出卖方达成预告登记的合意,这样就无法进行预告登记,在没有可为第三方提供查询信息的情况下,“一方二卖”难以避免。其二,以预购商品房和房屋建设工程设定抵押,同样也存在无法进行物权变动登记的问题,而且标的额较大,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明显,并关系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稳定(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很好的明证),因此有必要强制当事人办理预告登记。至于其他的不动产物权变动请求权,考虑到多是属于当事人自愿处分个人财产的行为,而且其登记与否不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应当给予当事人以自主决定权,因而,不建议采取强制规范

2. 有条件地单独申请原则

在预告登记申请材料齐备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要求当事人双方必须同时到登记机关办理手续。首先,预告登记申请材料本身已经表明了当事人双方对预告登记申请的态度,没有必要在登记机关再表明一次。无论是哪一类预告登记,其必备的申请材料都包括身份证明、不动产物权变动合同以及当事人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这些材料足以表明双方关于预告登记的态度。其次,要求双方当事人同时到登记机关办理手续会增加申请的难度,不利于权利保护。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家都很忙,抽出工作时间处理个人事务并不容易,而要找到双方当事人都空闲的时间则更是不易。

至于应当由哪一方当事人来办理,笔者认为,因预购商品房而强制申请的,应当由预售方来办理;因以预购的商品房和房屋建设工程设定抵押而强制申请的,应当由抵押权人来办理;因其他原因而自愿申请的,可以由当事人约定由哪一方来办理。无论由哪一方来办理登记,在手续完成后,都应当将办理完毕的相关材料交给对方当事人一份,作为对方主张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凭证。同时,为保障预告登记申请的顺利进行,法律应当规定,强制申请方借故拖延的,应当对其采取罚款或者其他惩罚措施,并赋予对方当事人以督促的权利,必要时可以由对方办理。

(二)预告登记申请的实质条件

1. 存在可以申请预告登记的债权请求权。

预告登记是为保护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债权请求权而服务的,如果没有需要其保护的债权请求权,就没有申请预告登记的必要。

2. 当事人就不动产物权变动预告登记达成协议或者属于法律强制登记或者有生效的法律文书。

当事人就不动产物权变动预告登记达成协议的,申请人可持协议书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材料去登记部门办理手续。当事人未就预告登记达成协议但是法律规定应当办理预告登记的,登记义务人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去办理登记手续。当事人就不动产物权变动发生纠纷,生效的法律文书判定应当办理预告登记的,登记义务人应当按照判决要求办理预告登记手续。

有学者指出,“我国立法未要求对当事人关于预告登记的约定进行公证,登记机关必将面临审查预告登记的约定是否真实的难题,而实践中,登记机关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无法完成对约定的实质性审查”,故认为“我国应在今后的立法中规定公证这一环节。”然笔者认为,预告登记作为民事主体一项普通的民事法律活动,只要一般的协议就可以,并不需要强制引入公证制度,而且,引入公证程序不但会增加经济负担还使得预告登记的申请程序变得复杂。

(三)预告登记申请的形式条件

当事人要想获得预告登记的保护,在具备了上述的条件后,应在法律规定或双方约的时间内到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否则将无法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崔吉子.韩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C]//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26卷.香港: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3:706.

[2]高婧.不动产预告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07.

篇4:诚意购房登记申请书

刘某和张某是大学同学,毕业后结婚共同去外地创业。因手中没有积蓄,婚后二人一直租房生活。为了让孩子在外地生活得好些,双方父母协商,共同出资为刘某和张某买了商品房。房子登记在了男方刘某名下。事过两年,女方张某出国发展,二人决定分手。就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买的房屋分割上,出现分歧。

评析:

就此类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有明确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予,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就按份共有房屋的分割可遵照《物权法》第九十四条、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的原则进行:“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共有人可以协商确定分割方式。达不成协议,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分割并且不会因分割减损价值的,应当对实物予以分割;难以分割或者因分割会减损价值的,应当对折价或者拍卖、变卖取得的价款予以分割。”“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篇5:诚意金购房意向单确认稿

编号:

甲方: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通讯地址:邮编: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

意向户型:

单元层号(户型(面积; 单元层号(户型(面积;单元层号(户型(面积。

双方约定:

1、乙方凭本人身份证交纳诚意金领取《选房卡》,每张身份证只能领取一张《选房卡》,每张选房卡在内部认购时最多可选择两套房屋(但两套房屋的购房人须与持卡人姓名一致),且每套房均需交纳购房诚意金贰万元并签署《购房意向单》;如客户本人未能到场者,须出示委托书及委托人与被委托人的身份证;

2、乙方凭《选房卡》可参加选房活动,具体放房时间及购买方式以销售中心公示及销售

人员电话通知为准,乙方须在规定时间携带《购房意向单》、诚意金收据、选房卡及身份证办理相关手续;

3、《选房卡》号码仅为登记号码,具体选房顺序须在选房前摇取确定;

4、乙方在本《购房意向单》上所签署的姓名须与认购、签约客户姓名一致,不得进行更

名(直系亲属除外);

5、乙方依据选房顺序确定购买房屋后即签署《认购书》,诚意金转为定金,该购房意向单

同时收回;乙方成功认购本项目房屋时享受《意向登记单》优惠¥元人民币,诚意金优惠折,上述优惠限于乙方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签约有效;

6、诚意金客户参加内部认购,未选中房屋者可参加下一批放房选房,选房顺序、价格及折扣优惠按照下次放房时规定执行;

7、放弃购买本项目的诚意金客户,在项目正式开盘后十日内持《购房意向单》、交款收据及选房号码卡至销售中心填写《退还购房诚意金申请书》。甲方在收到申请书十个工作日内电话通知乙方无息退还购房诚意金;

8、本购房意向单一式三份。

9、本协议最终解释权归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有。

甲方: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乙方:

(盖章)(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置业顾问:

审核人员:

…………………………………………………………………………………………………… 附:认购日确认房号确认人签字:

篇6:客户退还诚意金申请书

蓝鼎置地有限公司:

本人(诚意金退还申请人)于200 年 月 日与贵公司签订《 商品房意向认购协议》,协议号NO.;根据该协议约定,本人拥有对 城 期 栋 单元 号的认购权。

现由于本人自身原因,本人欲放弃意向认购权,不再认购该套房屋。特此向贵司申请放弃认购权,希望贵司酌情退还本人在签订《 商品房意向认购协议》时所交纳的意向认购诚意金。

本人自愿放弃对该套房屋的意向认购权,由此决定带来的纠纷与贵公司无关。特此申请。

申 请 人:

篇7:诚意购房登记申请书

读者黄先生问:我通过中介看了一套房子,中介公司让我签署了《看房登记书》,协议约定我只能通过这家中介才能购买这套房屋,房屋总价100万,现在,另外一个中介给我介绍这个房子,总价是90万,我能通过后一个中介公司买这房子吗?

北京市京华律师事务所王佳红律师解答:前一个中介公司让您签署《看房登记书》的行为剥夺了买房人自由选择中介机构和定价协商的权利,对买房人显失公平,买房人有权利撤销这个合同条款。目前,北京法院有类似的判决,可以引以为鉴。

购二手房可让卖方提供落户地址

读者李先生问:为了将来小孩子上学,我想买一套二手房,但听朋友说买二手房要注意房里的户口问题,有时候自己买了房,却挂着别人的户口,我应该怎么注意避免这些问题呢?

北京市京华律师事务所马传贞律师解答: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防范:第一,在签买卖合同前,先到房产所在地的.派出所核实是否有户口附着在这个房产上;第二,如有户口附着,在合同中约定卖方在房产过户前将户口迁出,否则视为违约,买方可解除合同,并要求卖方每逾期一日承担1000元违约金;第三,约定预留一部分房款,待卖方迁出户口后支付;第四,由卖方提供本人或其亲属的一个能够落户的地址,如果卖方不主动迁出,买方可强制将户口迁至该地址,要求卖方承担相关费用和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资料

篇8:诚意购房登记申请书

依据《公证法》第2条, 所谓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 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在《物权法》起草过程中, 对不动产登记是否需要公证前置或者强制公证存在较大争议, 但在最终颁行的《物权法》中, 并未对不动产登记的强制公证问题进行规定。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认为, 为了便民, 办理不动产登记只需一道手续, 并且逐步实行统一登记。不动产登记前是否办理公证, 可以由当事人自愿选择。如果办理登记前必须经过公证, 不仅不便民, 还会增加群众负担。因此, 不宜规定不动产登记前必须经过公证。

二、现行有效的对强制公证的规定

《公证法》第11条第2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 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这就将强制公证事项的法律依据限于法律、行政法规。而《房屋登记办法》 (下称《办法》) 性质上属于行政规章, 无权规定强制公证的事项, 故而没有对强制公证的问题进行规定。

目前, 房地产登记中涉及强制公证的规定, 主要是《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 (司公通字[1991]117号) (下称《联合通知》) 以及外交部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就使领馆认证的规定。由于上述规定施行于《公证法》之前, 依据“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仍然继续有效。

三、登记实践中有必要公证的申请材料

在房屋登记实践中看, 从登记机构的审查能力和审查权限来看, 确实有一些材料是登记机构无法审查的, 因而有必要要求公证。对于这些有必要公证的材料而当事人没有办理公证的, 在法律没有直接规定强制公证的情况下, 登记机构可以考虑依据《物权法》第12条第2款“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 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的规定, 要求其补充公证材料。登记实践中有必要公证的申请材料, 主要包括:

(一) 自然人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登记的授权委托书

目前的规定中, 只是要求境外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申请房屋登记的, 其授权委托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公证或者认证。但我们认为, 对于自然人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登记的授权委托书, 有必要一律要求先行公证。

原则上, 房地产登记应由申请人亲自到登记机关进行登记。这样登记机构能够很方便地对申请人与各项登记申请材料记载的主体是否一致进行审查, 也能够通过当面询问, 确定登记申请书的真实性及其意思表示的真实性。但是, 考虑到特定情况下申请人可能无法亲自申请登记或者亲自申请登记成本过高, 而且不动产物权变动并不具有人身专属性, 故而, 也应当允许申请人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登记。

1. 法人、其他组织的授权委托书

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登记申请的委托书, 没有必要强制公证。这是因为:一方面, 法人、其他组织作为社会组织, 只能委托自然人办理登记申请。换言之, 任何一个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必须通过委托代理的方式办理登记。法人、其他组织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登记, 并未享受特别的优惠。另一方面, 从实践来看, 登记机构有能力审核该委托关系的真实性。在法人、其他组织申请登记的情况下, 受托人要提交其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以及法人、其他组织的身份证明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等) 。登记机构能够比较容易地核对申请书上公章的真实性。加上受托人还要持法人、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来办理登记, 一般而言, 不至于有假冒或者伪造的情形。故而, 无需对法人、其他组织委托登记的授权委托书进行公证。

2. 自然人的授权委托书

对于自然人处分房地产的登记来说, 首先, 权利人将承担丧失房地产权利或者在其权利上设定负担的效果, 有必要要求其亲自到场接受登记机构的审核。其次, 登记机构无法对其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予以审查。因为登记机构未必存有其签字, 即便在登记档案中留存其签字, 登记机构也没有能力辨认该签字的真实性。此外, 委托人不亲自到场, 本身已经是享受了一定的便利, 如前所述, 基于公平考虑, 要求其付出一定的成本也是合理的。如果不要求强制公证, 则登记机构可能因无法确认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而出现登记错误。在此情况下, 我认为, 有必要在自然人处分其房地产的登记中, 对其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要求公证。

3. 处分登记抑或全部登记

还需要讨论的是, 此种授权委托书仅限于处分登记, 还是原则上应当及于全部登记?有观点认为, 考虑到委托登记的情况下, 登记机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处分登记, 而其他登记, 如变更房地产自然状况, 即便委托书系伪造, 也不会带来太大风险, 故而没有必要要求强制公证。

我认为, 处分登记之外的其他登记类型, 如果委托书是伪造的话, 也可能造成相关当事人的损害并引发登记机构的赔偿责任。具体来说:

第一, 预告登记中, 如果他人伪造房地产权利人的委托书办理预告登记, 则权利人可能因预告登记的负担而无法及时处分其房地产, 从而受到损害。

第二, 异议登记中, 如果他人伪造某人的授权委托书申请异议登记, 则“委托人”可能因异议造成房地产权利人损害而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 变更登记中, 如果他人伪造房地产权利人的授权委托书申请变更权利人姓名、名称, 则可能直接导致权利人失权的法律后果;如果他人伪造房地产权利人的授权委托书申请对抵押权、地役权的内容进行变更登记, 也可能损害抵押权人、地役权人的利益。至于变更房地产自然状况, 虽然伪造房地产权利人的委托书并不损害其利益, 但是如果规定授权委托书需要强制公证, 也不会增加权利人的负担。因为自然状况变化之后, 是否办理变更登记, 并不影响权利人的权利;权利人不愿支付公证费用的话, 可以不去办理变更登记, 等自己方便时再去办理。

(二) 对申请登记的房地产享有继承权或者接受遗赠的证明

依据《物权法》, 继承或者遗赠发生时, 即发生物权的变动, 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取得被继承人的物权。

但问题在于, 《继承法》对继承、遗赠有着十分复杂的规定:继承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人有其顺序的要求, 遗嘱有多种形式, 各自有其顺序;此外还涉及遗赠扶养协议、特留份 (为被继承人生前扶养又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保留必要的份额) 等问题。因此, 在继承或者遗赠发生后, 登记机构既无法判断遗嘱的真实性, 也无法判断继承人的范围, 更无从确定其各自的份额。此外, 继承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而登记机构的权力属于行政权力, 法律没有授权登记机构去确定继承关系。因此, 登记机构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直接对继承人、受遗赠人的权利作出界定。而“在这一过程中, 公证的证明作用是任何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其证明效力是至上的”, 只有通过公证, 才能确定继承人继承权的存在及其具体份额。

故而, 《联合通知》要求应当首先通过公证文书对继承关系加以确定, 再据此办理相应登记。我们认为, 这种做法是比较妥当的, 有必要在实践中继续坚持。需要强调的是, 在此种公证文书中, 必须对申请登记房屋上的权利状况进行全面描述:即该房屋上有哪些继承人;其共有是共同共有还是按份共有;按份共有的话, 各自的份额多少。否则, 登记机构无法在房屋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实践中, 有的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只是对申请人的份额进行描述, 而不对其他人的份额进行描述;有的则表述为“死者的配偶享有一半所有权, 3个子女共同共有另一半份额”。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办法》第20条的规定。

(三) 父母之外其他人对未成年人享有监护权的证明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因此, 未成年人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法独自完成申请行为, 其房地产登记行为必须由监护人代理, 即法定代理。

在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登记的情况下, 登记机构应当对证明其监护人关系的证明进行审查。《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 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 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 兄、姐; (三)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 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 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 由人民法院裁决。”据此, 一般情况下,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其可以凭户籍证明轻易地证明监护关系的存在, 而登记机构也能够很方便地认定其监护人身份。

问题在于, 在未成年人父母双亡或者均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 依据《民法通则》第16条, 应当首先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议确定监护人。达不成协议的, 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16条第3款或者第17条第2款的规定, 由有关组织予以指定;对该指定不服的, 可以请求法院指定。如果监护人是由法院指定的, 则登记机构也可以凭法院的法律文书确认监护人的身份。但如果监护人是协议产生或者是有关组织指定的, 则登记机构是无法认定其监护人身份的。具体来说:在协议确定监护人的情况下, 登记机构根本无法判断在监护协议上签字的人员是否是《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的有监护资格的人, 也无法判断有监护资格的人是否均已在监护协议上签字, 更无法判断这些签字的真伪。而在有关组织指定的情况下, 因为《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的有指定权的组织并不唯一, 可能存在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指定不一致的情况, 登记机构也无法判断是否有人不服提起了诉讼。据此, 我们认为, 在未成年人父母双亡或者均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况下, 如果监护人并非法院指定, 则应当要求对其他人对未成年人享有监护权的证明进行公证。

四、登记实践中没有必要要求公证的申请材料

(一) 房屋赠与合同

《联合通知》第3条规定, 接受赠与房产的受赠人, 应当持房产所有人的“赠与公证书”和“本人接受赠与公证书”, 或持双方共同办理的“赠与合同公证书”以及房产所有权证、契证, 到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从比较法来看, 意大利、法国等民法典也将赠与规定为强制公证的事项, 这主要是因为赠与是单纯让一方得利的法律行为, 由于这种行为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失衡, 设立公证程序, 可促使利益丧失方冷静思考。正如德国民法典立法理由书中所言:遵循某种形式之必要性, 可给当事人产生某种交易性之气氛, 可唤醒其法律意识, 促使其三思, 并确保其作出之决定之严肃性。其次, 遵守形式可明确行为之法律性质, 仿佛硬币上之印纹, 将完整的法律意思刻印在行为上面, 并使法律行为之完成确定无疑。最后, 遵守形式还可永久性保全法律行为存在及内容之证据, 并且也可减少或者缩短、简化诉讼程序。此外, 现实生活中赠与人往往需要保留部分物权, 特别是老年人在将不动产赠与子女后大都需要终生保留居住权, 因而, 赠与活动中需由作为中立的法律人员的公证人提供专业服务。

我认为, 首先, 赠与属于变动不动产物权的合同, 如前所述, 从《物权法》的立法精神来看, 不应纳入强制公证的范围。其次, 赠与与遗赠、遗嘱不同, 属于双方法律行为。赠与合同的双方能够共同到登记机构申请登记, 接受登记机构的询问。通过当场提交登记申请并接受询问, 足以保证赠与合同的真实性以及登记申请意思表示的真实性, 从而没有必要办理公证。再次, 《合同法》第186条赋予了赠与人任意撤销权,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换言之, 在登记完成前, 赠与人都有权随时撤销赠与。因此, 赠与人到登记机构申请登记的过程, 已经足以促使其冷静思考。最后, 《联合通知》第3条是以受赠人单方申请为前提的, 这种做法与双方申请的原则相抵触, 而且也看不出其规定单方申请的理由和必要性。

因此, 我认为, 对《联合通知》第3条可以区分情况处理:如果赠与的双方共同申请, 则没有必要要求其强制公证;如果受赠人单方申请, 则应当依据该条要求先行公证。

(二) 其他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合同

对于其他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合同, 也不应再要求公证。主要理由在于:首先, 如前所述, 立法者已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否定了这一建议;其次, 《办法》第12条规定:“申请房屋登记, 应当由有关当事人双方共同申请, 但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双方申请, 就是说因合同引发物权变动时, 双方在申请房屋登记时须同时到场、共同申请。在登记机构这一代表国家行使登记权力的机构面前, 当事人亲自到场提交了办理相关登记的申请并接受登记机构的询问, 这已经充分表明了合同的真实性以及双方变动物权意思的真实性。而在登记过程中, 登记机构也会对一些明显违法的情况进行审查。因此, 没有必要再通过公证对不动产物权变动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

参考文献

[1].丁选旺.物权法与遗产继承公证.中国民商法律网

[2].徐国栋.公证制度与民法典.中国司法.2005.7.

篇9:诚意购房登记申请书

日前,住建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手发布的《关于切实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通知》提出,缴存职工在缴存地以外地区购房,可按购房地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向购房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个人住房贷款。

如何申请公积金异地贷款呢?根据住建部发布《关于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有关操作问题的通知》,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办理程序如下:

1.贷款城市公积金中心接受职工的异地贷款业务咨询,并一次性告知贷款所需审核材料。

2.职工本人或其委托人向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提出申请,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根据职工的申请,核实职工缴存贷款情况,对未使用过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或首次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已经结清的缴存职工,出具《异地贷款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

3.贷款城市公积金中心受理职工异地贷款申请后,向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核实《异地贷款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证明》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核实无误的,应按规定时限履行贷款审核审批手续,并将结果反馈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对职工异地贷款情况进行标识,并建立职工异地贷款情况明细台账。

4.缴存职工在异地贷款还贷期间,如住房公积金个人账户转移,原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应及时告知贷款城市公积金中心和转入城市公积金中心。转入城市公积金中心应在接收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后,及时对异地贷款情况重新标识和记录。

5.异地贷款出现逾期时,缴存城市公积金中心应配合贷款城市公积金中心开展贷款催收等工作,根据贷款合同可扣划贷款职工公积金账户余额用于归还贷款。

目前,这一政策正在陆续落地,部分地方已经开始实施,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

(北京 洪涛)

篇10:购房申请书

县建设局:

申请人:

,女,土家族,身份证号

,年 月 日出生,已(未)婚,户口所在地:

,现居住在申请事项:申购经济适用房

事实理由:我是*****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年**月参加工作。我因家庭收入较低,无自有住房,现居住在*****;且像我们这种单职工家庭,买商品房非常的困难。但是****经济适用房政策好啊,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故提出申购申请,恳请贵局能予以准许,解决本人家庭的住房实际困难,殷切盼!

申请人:

篇11:购房申请书

职工xx姓别年龄某年月参加工作。在厂里现任何职。连续工龄xx年。根据政府相关深化城镇住房改革的文件精神。即本单本次购自住房一次补贴的条件和相关规定。本人已符合此规定和条件。今特申请给予一次性购住房补贴。 望批准。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篇12:购房入户申请书

本人张三,出生于

X年X月X日,户口在老家X市X县X镇X居委会。为了工作生活方便,于X年X月在惠州市X地(这个具体的地址在房产证上有)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申请本人及小孩XXX、XXX户口从老家X市X县X镇X居委会,迁入惠州市X地(这里也是写房产证上的地址)。

望有关部门批准。

篇13:介绍信不能用于申请房屋登记

一、介绍信与委托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

1. 介绍信属于事务性文书, 适用于事务性活动。

它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于本单位派出人员或与本单位有关的人员到其他单位联系工作、了解情况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时所使用的一种信件, 具有介绍、证明持信人身份和任务的作用。被介绍人一般限于本单位职工或与所在单位有关联的人员。持信人可凭它与有关单位或个人直接联系工作或了解所需情况。收信人依据介绍信明确持信人是谁, 哪个单位的, 要办什么事等, 以便安排相应的接洽事宜。其文书格式和内容相对简单, 只需写明持信人的姓名、职务、接洽事项等内容就行了。既不赋予持信人代理权、处分权和签字权, 亦不约束持信人的行为。同时, 也不要求持信人对承办事务承担责任。形式上, 不需要审批人与持信人共同签字, 只需在介绍信上加盖单位印章就行了。由于介绍信是一种事务性文书, 适用于联系工作、了解情况或参加社会活动等非法律性的民事活动中, 公司房屋登记涉公司财产权利的主张或处分问题, 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因此, 不能使用介绍信申请公司所有的房屋登记。

2. 委托书是一种法律文书, 适用于法律活动中需要代理的情形。

它是委托人因故不能亲自在民事法律活动中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时, 书面委托他人代行其职责并由委托人承担法律后果的法律文书。委托书一经双方签订, 对委托方和受托方产生法律约束力, 委托方委托的事项、权限必须明确, 受托人必须在委托权限内行使代理权。受托人既可是本公司职工, 也可是本公司以外人员。作为公司法人, 代理权只能来源于公司法定代表人, 一旦公司法定代表人授予其代理权, 受托人就成为法人代表, 享有代理权、签字权, 有权代表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公司的民事法律活动中签署法律文件, 实现委托人的民事法律活动目的, 法律后果由委托人承担。其文书要求往往比较严格规范, 《民法通则》第65条规定:“书面委托代理的授权委托书应当载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代理事项、权限和期间, 并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委托书授权不明的, 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代理人负连带责任。”由此可见, 委托书既是受托人享有代理权的法律凭证, 也是受托人履行代理行为和承担代理责任的法律凭证。

二、介绍信与委托书承担的法律后果不同

持介绍信开展的是一般性事务活动, 因此持信人既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也不用承担行政责任。主要是因为公司既没有赋予持信人代理权、签字权, 活动本身也不会涉及公司财产性权利的处分问题, 联系接洽的事情成功与否, 向公司如实汇报就是了, 不会给公司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就算公司负责人不满意, 最多批评一下或再派人联系接洽就是。其文书内容和格式较简单, 一般不约束持信人的行为和明确责任承担内容。但委托书就不同了, 持委托书开展的是民事法律活动, 行使的是代理权, 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民法通则》第63条第2款:“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 承担民事责任。”第66条:“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 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 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 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此可见, 代理行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三、公司类法人权利行使方面的规定

公司属于经济组织, 本身不能从事民事法律活动, 由它的法定代表人代为行使。《民法通则》第38条规定:“依照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 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公司法》第13条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 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 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 应当办理变更登记。”《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签字人。”《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可见, 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法定代表人制度, 也就是公司法定代表人独立行使法人职权, 公司其他职工没有代表权。若法定代表人因事不能亲自行使职权时, 应当书面委托他人代为行使职权并应在委托书上签字。

四、房屋登记上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店长再培训下一篇:学行为规范主题班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