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的心得体会

2024-05-13

公务员考试的心得体会(精选9篇)

篇1:公务员考试的心得体会

公务员考试的心得体会

【篇一】

公务员考试主要靠平时积累的,但如果复习掌握方法,还是很有作用的。现在各地的考试门数、内容都不尽相同,但主要是两门公共课,一是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二是申论。有的地方,限专业的的岗位可能还要加考一门专业课。有的地方加考公共基础知识课,也有的地方将公共基础知识包含在行政能力测试中。具体以各地的招考公告为准。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包括数字推理,逻辑推理,语言理解,基础知识,数据计算等等,总分120分(有的地方是100分)。能考到80分就不错了。多练习有些好处,你可以买些模拟试卷,网上也有。做的时候,会做的做好,不会做的不要停留,也不要空着,先猜一个答案,因为你未必有晴间回过来做。猜一下也有1/4的可能性。

申论是给你一些文字材料,要你提练出本质的东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写成议论文。能考到70分就可以了。申论主要靠平时积累,多关心时事,热点。要知道大家对这些事情的分析,议论,各人的观点。你也可以看些评述类的文章、电视,如社会观察,等,重要学习人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方法。另外,在邮局会发行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等刊物,里面内容很丰富,涉及到社会热点、重大决策等,大家可以去买来看看。

公务员考试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两种。就考试内容来说,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是差不多的,但是申论因为涉及到时政、社会热点、重大战略和国家政策,各地都不尽相同。如果你想考地方公务员,就买这个地方出的参考书,因为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点,这样比较切合当地实际。如果是国家公务员,那就买国家公务员的参考书,买地方书反而倒局限了。同一类型的书,看看出版社和编者,哪个更权威就买哪个。不过我倒建议大家多买些练习题来做做,网上可能也有。这样很有好处。

当你在某个岗位的笔试中进了前三名,你就进了面试了。我们这里面试是很公正的,全区统一面试。面试要在规定时间到达规定考场,关闭上交手机,不准外出,上厕所有人陪。考官也是如此,大家都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然后,考官、考生都抽签进行分组。每一组中,再抽签决定你是第几号上场的。

然后,等你轮到了就上场吧。工作人员会带你去面试考场。桌子上放着面试题目。进考场记得问好,考官对你表示欢迎鼓励后,他问你答,每题有一两分钟的思考时间。完后,有礼貌地道别就可以了。

至于仪表,不管考什么部门面试也离不开正装,男生西装衬衫,女士西装套裙。如果天热,那就衬衫。可打领带,也可不打。头发洗好,理好。女士把头发扎起来,显得干练有精神。不要化浓妆。不要时尚和妖艳。记得把手洗干净。以精神焕发、彬彬有礼的姿态出现在考官面前。

【篇二】

近年来,竞考公务员一年比一年热。面试是公务员考试的关键环节之一。有的考试,面试分占一半。无论如何,过面试这一关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修炼”,才能取得公务员面试这一“真经”呢?我通过参加此次考试,发现了公务员面试准备前后不比其它面试,个中滋味别具一格,在此与大家分享:

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

通过笔试,面试的准备不可少,只有多多益善。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考生在得知进入面试名单后,应该购买有关面试的书籍来阅读学习。书不在多,一本则行,当然要选择质量高的。也可以下载一款面试软件。最好是那种包含了面试教材、历年真题、模拟试题以及考生经验的软件,十分受用。也可进入面试论坛进行交流,资源共享。相信思想交流所收获的是双倍的思想,并不会有所损失。

小小预演,为面试添精彩

要想面试取胜,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真诚大方的应对态度、中肯灵活的回答是缺一不可的。这些方面也可以通过平时替代的方式训练,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或着当成一次精彩的演出进行排演。或着寻找一位已通过公务员面试的朋友,学习学习面试经历,模拟面试考场,这些方式不仅有趣而且有益。其实都是一场小而精彩的预演。

摈弃恐惧,天生我才必有用

面试时,首先要摈除面试恐惧心理,排除“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心理痼疾。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如果疑神疑鬼,瞻前顾后,未进考场气先虚,则已输大半。其实,公务员考试日益走向规范化。面试考官除少数来自招考单位外,多半是临时抽签组成的。面试的透明度、公正性已日益增强。考生不必听信流言,更不可生出歪念,自毁前程。要相信“走后门”可能不再是一个流行的词了,真才实学才是正道!

完美人格,以不变应万变

有时面试意在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比如,有些面试官故意设置“陷阱”让你跳,如果话说得太“满”,就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为过面试关而说谎。回答问题一定要简洁诚恳,切勿堆砌词藻,说谎欺骗。个人品格修养,文化修养在面试过程中非常重要,这才是万变中的不变。另外,一些细节也不可忽视。如颤抖、目光不集中,东张西望,油嘴滑舌,或不停地做小动作,这些不良习惯或怯场行为都有可能招来一些考官的反感。这些都关系到个人的修养,尤其不能忽略。

适可而止,赢得最佳分数

面试时,“度”的把握很重要。“哗众取宠”和“孤芳自赏”都是不可取的。应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真诚大方的姿态,对自己的定位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回答问题既要表达清楚,发挥自己所长,又不能夸夸其谈。同时,也不要太随意,应保持一定的心理紧张度和敏感度。自我陈述以三五分钟为宜,不要一发不可收拾,要善于察言观色,适可而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脱颖而出,不应忽视平时的积累。要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另外,深厚的文化修养无疑将使你的回答大大增色。如:“‘水至清则无鱼’你是怎么看的?”或者“你怎么看待‘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跑得马’?”等考的就是个人文化修养,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有幸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的话,尚不可就此偃旗息鼓。只有比竞争对手更了解面试,才可能胜对手一筹。在短短的面试路程中,只有精心准备,才能深深体会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相信一场面试,让你学会很多。

篇2:公务员考试的心得体会

又是一年的国考,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今年国考报名的消息,不禁还是有很多的感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也像现在的06级的同学一样,紧张的进行着复习。我很幸运,能够迈过这条坎,在这里,我要祝福所有的师弟师妹们,祝你们成功。

让我来介绍国考的经验,我实在是有些惭愧与汗颜。因为去年复习的时候很多同学要比我认真和用功的多,而且很多同学的成绩也要比我高很多,但既然这个任务安排给我,我就尽力给师弟师妹们一点有用的东西,我要讲的,也只能是根据我自己的特点来说,希望师弟师妹们取其中之精华,去其中之糟粕。

首先说一下教材选择的问题,现在市面上的教材有很多,但在质量上却有很多的差别。向大家推荐华政系列和中公系列。这两套书是我个人认为相对质量比较高的,大家可以从中选择一套来仔细研读,没有必要看太多的教材。

国考分两部分,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先说一下行政能力测试的复习。去年我复习的时候,首先用了几天的时间将教材上的内容仔细的学习了一遍,将书中对行测的每一个分类都搞清楚搞明白。其实在每一个专题里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小规律,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尝试着总结归纳一下。每个专题后面都有练习题,这部分习题希望大家能够给与足够的重视,因为这部分习题时各专题基础性的题目,很多考试题目都是在此基础上引申和发展出来的。在通览教材的基础上,我选择了一本历年考题和一本中公系列的模拟题,进行了一个多周的实战模拟训练。首先,我进行了五套左右的真题训练,在此期间发现的问题重新回归教材,将出现问题较多的部分重点补充。在此基础上,我又进行了模拟考题的训练,这段时间不仅仅要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更要提高做题的速度,每一套题目必须严格限制在考试时间内,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即算做错,将每一套题目的分数算出,根据自己分数的变化继续查漏补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题是行政能力测试复习阶段必须重点训练的项目,首先它可以提高你的做题速度,在实际考试当中避免因为时间不够而成绩不理想;其次它还可以使你对考试时间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避免因为时间问题而产生紧张情绪。最后,我将前面只做了五六套的历年真题取出,用剩余的五六套题目来找到考试的状态,做好备考的最后冲刺工作。当然,有时间有精力的同学们完全可以多选择几本试题来做,也可以选择专题性的教材来重点复习。

再说一下申论的复习。其实申论的写作重点在于日常的积累,在申论复习的时候,大家可以先将教材前半部分的申论公文写作规范仔细研读,将申论的写作规则了然于心,在阅读教材后面例文的时候,可以先在看完题目之后自己尝试写一下,然后与例文做比较,找出自身的不足,进行重点补充。我在复习申论时都是在读完题目后列出一个写作提纲,然后将例文誊抄一遍,比较之后找出自身不足,并在誊抄的过程中逐步适应申论的写作规范、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另外,同学们可以在复习申论的时候去买《人民日报》或《半月谈》来阅读一下,重点学习上面的观点表达和语言表述,而像《南方周末》、《参考消息》这类报纸,不是特别推荐大家在申论备考阶段去读。最重要一点,申论复习时间一定要拉长,起码要坚持三个周以上的训练,最好从国考备考的第一天一直持续到考试前的最后一天。这样,大家才能养成一种用申论的思维思考和用申论的语言表达的习惯。

篇3:公务员考试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数学运算,“考试学原理”

一、引入

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数学运算中很多题目可以利用一些数字特性(例如奇偶特性、大小特性、倍数特性、余数特性、尾数特性等等)秒杀到答案,但在公务员考试试卷中出现了这样的特殊题型:题干中所求量及其与所求量联系比较紧密的那个量,在四个选项中,正好有某两个选项与它们相对应。这时我们不妨利用“有关联选项”锁定问题答案,然后代入检验,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因为它是专门针对解数学中的单项选择题,在各种考试中时常用到,在此我们把这个简单的原理称为“考试学原理”,下面重点针对利用“有关联选项”(下简称“考试学原理”)巧解公务员招录考试中的数学运算题谈谈我的看法。

二、“考试学原理”简单介绍

考试学揭示了考试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1]。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客观性试题有时会出现这样的选项:应选正确答案选项及与其最关联的另一个选项,即“有关联选项”。所谓考试学原理,是指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题目中各个相关量之间的某种关系,将所求量及其与所求量联系比较紧密的那个量,分别与最关联的两个选项对号入座,然后采用直接代入法和排除法,结合选项,排除不合题意的选项,从而确定选项的方法。有时也称之为假设法。

三、运用“考试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背景

本文对公务员招录考试《行测》中的特殊数学运算题型运用“考试学原理”来得到答案。很多题目,出题人为了设置陷阱故意设置另外一个选项,所以就有了两个有关联的选项,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陷阱:这两个有关联的选项中必然有一个正确答案。这实质上就是合理地运用“考试学原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情况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经常出现,所以大家要重点关注有关联选项。

四、运用“考试学原理”解题举例

例1.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解析:运用“考试学原理”。这道题是鸡兔同笼问题,做法有很多种,当然可以利用方程法、奇偶特性,这两种方法不做叙述。什么叫选项的相关性?题目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我们看题干中和培训次数有关系的数字。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所以我们看选项中有没有两个选项的和是27, C、D选项的和恰为27,必然有一个是正确答案,因为出题人为了让大家故意选错误答案,必然设置这两个选项:一个是甲教室当月举办培训的次数,一个是乙教室当月举办培训的次数。题目成了二选一,节省了时间。等一等,你不要去猜,为什么?因为你猜对的概率只有50%。用尾数法估计,50乘以任何数尾数都是0,要使两个教室当月培训总共是1290人次,45乘以12还是15尾数是0?45乘以12尾数是0,所以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15次这项培训。选D。

这里要特别提醒,不要一味追求秒杀,而忽略了打基础。在高职一年级就要重视基础,基础不牢,高楼大厦都要倒塌。

例2.某商品定价为进价的1.5倍,售价为定价的8折,每件商品获利24元,该商品定价为?()

解析:运用“考试学原理”。这个题选项的相关性比较强,首先某商品定价为进价的1.5倍,选项A.D恰好是1.5倍的关系。其次定价为进价的1.5倍,说明“定价”>“进价”。至此初步可以锁定目标———定价是180元,进价是120元。最后代入题中去检验: (1) 显然满足“商品定价为进价的1.5倍”; (2) “售价为定价的8折”,所以售价=180×0.8=144元; (3) “每件商品获利24元”,因为利润=售价-进价=144-120=24元,三个条件全满足,果断选择A。

事实上,本题还可以这样接着完成:售价为定价的8折,选项A.C就是8折的关系;每件商品获利24元,选项C、D差了24元,所以根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A选项就是定价,C选项是现在的售价,D选项就是进价。

例3.甲、乙两种食品共100千克,现在甲食品降价20%,乙食品提价20%,调整后甲乙两种食品售价均为每千克9.6元,总值比原来减少140元,请问甲食品有多少千克?()

A.25千克B.45千克C.65千克D.75千克

解析:运用“考试学原理”。此题问题中问甲食品有多少千克,题干中和食品重量有关系的是第一句话:“甲、乙两种食品共100千克。”所以选项中加起来是100千克的A、D选项必然有一个正确答案。现在甲食品降价20%,乙食品提价20%,调整后甲乙两种食品售价均为每千克9.6元,最后总值比原来减少140元,说明降价的甲食品质量更多,所以应该选D。当然此题也可以用方程来得到答案。

例4.某超市正在进行一次盘点,1小时完成了全部工作量的24%,照这样的进度,整个盘点过程可望比原计划提前1小时完成,问这次盘点原计划多长时间完成?()

A.250分钟B.270分钟C.290分钟D.310分钟

解析:运用“考试学原理”。欲求“这次盘点原计划多长时间完成”,找到与它关联的另一个量:“实际多长时间完成”。找到等量关系“整个盘点过程可望比原计划提前1小时完成”,因为A.D选项之间相差1小时,所以猜测,正确答案很可能在A、D之间。从题意又可以看出,原计划所用时间多,进一步可以设想,这次盘点原计划310分钟完成。再检验,符合题意,果断选择D。

说明:本题也可以设总工作量为1,那么这次盘点用时1÷24%≈4.17(小时),那么原计划用时为4.17+1=5.17(小时),即约310分钟,选D。

练习(江苏2006年A类—15):有货物270件,用乙型车若干,可刚好装完;用甲型车,可比用乙型车少出车1辆,且尚可再装30件。已知甲型车每辆比乙型车多装15件,甲型车每辆可装货多少件?()

五、“考试学原理”解题的拓展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考试学原理”解题方法是侧重于四个选项之间的方法,所以也称之为“选项关联法”。但是也有其他学科的一些公务员笔试题目,充分挖掘题干或选项中的一个或多个“关联的量”,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解答选词填空题时,如果文段中有很明显的关联词,对于解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甚至可以秒杀答案。由于关联词的出现使文段有了很明显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如果能够迅速抓住文段中的这些关系,解题的时候就可以收到“快、准、狠”的效果。

例5.如果我们继续让市场决定命运,让政府在稀缺的石油和食品上互相%%,资源将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瓶颈。但如果世界各国在研究、开发及传播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上进行%%,快速的经济增长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竞争合作B.制约分工

C.争夺支持D.抵制改革

解析:这道题目很多考生做不出来。每个选项几乎都有人会选。然而正是这样把选项分开带入两个空,都觉得无法抉择的时候,就得注意从大局整体观察,发现文段的表述,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让政府在……互相,资源将会成为增长瓶颈。“但如果世界各国在……进行,经济增长就可能成为现实,”文段很明显由“如果……”“但如果……”连接,构成了一个转折关系,那这样,文段的横线处应该填一对反义词最为合适,这样观察四个选项,只有A选项的两个词语构成了一对反义词,因此,答案只能选A。

例6.虽然很多员工觉得很难控制工作中的压力,但是至少当他们回家时是%%的。然而,随着工作本质的变化,家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避难所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愉快B.清闲C.悠闲D.轻松

解析:这道题只有一个空,但是有些考生却感觉很难。好像四个选项带入都能讲得通。单看后半句话,回家时是什么样的,四个选项都能入选,然而,这是一道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选词题。我们只能选最符合原材料意思,最能使原文连贯的,同样,我们发现文段材料有一个转折关系,“虽然……但是……”这提示了我们“虽然”与“但是”后面所带的词语是一对反义词,材料前面提到了工作的压力,“压力”对应的反义词只能是“轻松”,因此,这道题答案选D。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抓住文段中的关联词,那么在做题的过程中,会极为有效的加快速度[2]。

五、结语

我认为,“考试学原理”解决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问题,一般是从题中所给的条件出发,在题目中挖掘所求量与某个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这就要求在阅读题目时就要抓住题中最关联的两个(或多个)量,从而寻找选项之间的对应关系,再反向代入的解法。有时也称之为假设法。假设法就是解题时,对题目中的某些现象或关系做出适当的假设,然后,用事实去验证假设的正确性或者从事实与假设之间的矛盾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实质上,参加“公考”的学生,在遇到这类特殊的题型时,可以考虑到去发现选项之间的关联性,考试过程中快速审题,一旦题干与选项之间可能具备关联性条件,完全可以直接找一下有关联的选项,这样可以更快地找到答案。从数学的思维方式上讲,这完全是合乎逻辑的,因为数学中的联想与类比为我们运用“考试学原理”解决相关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从运算速度上看,用“考试学原理”解题事实上也是一种“秒杀”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篇4: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

据统计,这次考试共有1872人参加,考生以江苏(20%)、湖南(12.5%)为最多。最后计算总成绩的方式是:一试占40%,二试占40%,三试(面试)占20%。

由于教育水平落后、考试内容偏难偏繁等原因,这次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笔试淘汰率高达94.8%,实际及格人数仅为30余人,最后戴季陶院长亲自向国民政府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人。

面试虽然只占总成绩的20%,而且淘汰率仅为1.1%,但面试的表现很重要,有时甚至可以扭转乾坤。如外交官领事官科目应考人冯至海说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口试后,成绩由倒数第二名被提为第三名,并内定为某国大使馆的重要职务。而原笔试成绩第一名的李铁铮,面试后却只任用为英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考生一试、二试及格,面试不及格,次年可以免除已经合格的一试、二试,直接参加面试(但只有一次机会,而且仅适用于同地举行的同类考试)。

曾经有一名湖北考生周世万报考教育行政人员,就是在次年的面试中合格而被录用的。不难想象,南京国民政府此项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社会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也是为了节约考试成本。当然也为考生再次提供了良好的从政机会。

(据《北京青年报》)

篇5:公务员考试的心得体会

这次国考是在深考之前的时候考的,09年那会上岸后就再没参加真正的考试,由于与GF在两地的缘故,想重新考去深圳,为了备战深考,想着得去练下笔,于是才随便选了一个职位去考。申论也是只写了个大作文,其它空白着,没想到还有29分,最后总分109+进了面,但对我来说没什么意义,所以放弃了。本来考前确实是打算等开考15分钟后再进考场的,既然要练就得极限一点,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结果弄假成真,还真就迟到大概15分钟才到考场...这是意外之一;今年的题实际上并不是太难,这是意外之二;然后就是今年最后普遍成绩似乎不高,这是意外之三。

在深考失败那时我就说了,心态那玩意只是安慰自己的借口罢了,并不是说你放松、很随意地去参加考试,或者到了考场很紧张,什么压力过大,成绩就会有很大波动,大家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就考试考到现在,这点不用骗谁的。所以这个成绩,我觉得是自己应得的。同样的,深考的落败,也是我应得的,那会做的远不够多,尤其是行政执法。但公考就是这样,总会有喜有愁,在过后的失利中能思考到些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下面我把这自己这几年对行测这门科目的一些理解说给大家听,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吧。这里得先说明一下,本文一切观点仅供参考,信与不信你自己看着办。

另外本人文笔有限,不识幽默,只懂实在地码字,所以:如果你想要在本文找到什么做题的快捷技巧,不好意思这没有...如果你觉得看长篇理论大文很没趣,实在没耐心看下去,那么你可以选择无视;

如果你对公考的理解已经很深厚,远甩别人几十条大街,那么你同样可以一笑而过;

如果你始终还是觉得学习培训班或者写书那些“老师们”的东西,才是正道,那么你也可以选择绕路而行;

认知篇:

我一共过三次国考,行测成绩分别是:

08国考 55.5 09国考 78.8 12国考 80.3 两次省考都是70多,一次深考也是在70左右徘徊,这个帖子主要还是说国考的行测,其它几个考试很多都是共通的,但接下来也会单独开个帖做个比较说明。

第一,之所以把成绩列出来,是想说明一点,就是行测只要肯努力,是完全可以提高的,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纯粹考智商的东西。但这个努力,不单需要恒心,还需要耐心和慧心。这是一句废话,但能完全做到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可能在一些人看来,他们会觉得公考嘛,用不着那么拼,我好多同学(朋友)不都是裸考就上了的吗?也许只有冷门专业每次只能挤三不限职位的朋友才能理解那种感觉吧,别人付出一分,可能你得投入十分才足够,所以很多时候考高分其实也是一种被逼迫出来的无奈。

第二,行测的水平:我现在觉得不能简单地用80+,70+,60+去衡量一个人的水平,而应该是具体到根据每场考试成绩所在位置而划分的档次(参考平均分)比如在这次国考,也许80+可以算得上第一档次,但像广东有个外来工考试,行测80+就只能算是个普通的成绩了,你不能拿了80+就去鄙视人家省考的70+,因为试卷难度并不相同。同样的,再拿上次深考来做例子,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自己考了个60多是个很糟糕的成绩,但实际上对于那场考试而言,那也算是个挺不错的成绩了,因为全市70+的本来就没几个。所以对自己考过的成绩要有个准确定位,这很重要,不要对自己丧失信心,也不应该过于自满。

第三,国考行测分数计算:不同于省考与市考每题的固定分值,国考每个题型的分值都是没标出的,直到现在仍然是个谜,当然江湖上有各种各样的版本,基本上也是专家、培训班什么的不知在哪搞来的东西。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题的分值不同,具体是各大题还是每个小题都不一样,这个我也不清楚。至于总分的统计,应该是类似于广东以前高考的联化分,而并非单纯的卷面成绩。不管题目的难度怎样,最后必然是呈现正态分布,70+、80+的人肯定也是不少的。这一点很重要,可以为我们的备考提供一个方向。所

以从某种意义来讲,只要策略得当,国考的高分要比其它考试的高分容易得多。而我一直以来的策略很简单:把宝贵的时间重点花费在那些可以实实在在看得到提高、进步的东西。

第四,题型。根据答案准确性可以分为两种: 1.基本有标准答案的:数推(现在国考没有了),数算,图形推理,资料分析,常识; 7 2.无标准答案的:其它题型。

根据复习的情况可以分为四种: 1.非常适合题海:数推,图推; 2.适合题海:数算,逻辑,资料;

3.无法复习:常识; 4.其它题型。

备考篇:

在论坛我会经常回答数学题,很多人都觉得我数学很好。其实我从小到大的数学并不怎样,甚至对它相当反感,但第一次55+的悲惨成绩给我的教训很大,那会数学错的很离谱,在考场是真的很迷茫,那种时间的紧迫感,让我根本就没办法静下心来思考,20道数学题基本全蒙,面对这样的成绩很沮丧,但也是在意料之内吧。

打那开始我才专攻数学这一部分的,尤其是当时听从“四无君”(08省考80+的高手)的教诲,死命泡在行测区做题,那个过程的痛苦感确实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就跟自己之前行政执法那个心态一样,相当的抵触,但没办法,你既然要参加考试,只能硬着头皮去练习。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它,不断接近它,因为它是我复习计划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把它提高了,我才有跟别人竞争的资本。说实在的,我已经忘记自己从08年开始到现在做过多少道数学题了,所以到现在基本上参加任何一场公考,一般这部分的题目应该都能做个接近全对吧,差别只是在速度而已...当然每个人的策略或者擅长的部分不同,但起码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打那之后分数确实提高了很多,毕竟这是20题,而且是其它人最怕的20题,我擅长它,能做全对,拉的就不是1,2分那么简单了(原因上面也有说了)。而且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它是有准确答案的20题,是考完出来我自己心里有底拿下多少的20题,这同样是其它题型不可能有的。试问有多少位朋友考完出考场敢说自己言语理解部分的题目一定全对的?也许你感觉良好,最后全错都不一定,因为有争议的题目太多太多了。为什么每年考后大家用X图X公他们的答案来估分,却跟最后实际的分数相差甚多?原因正是出在这几个不确定因素的题型上,但数学题的答案只会有一个。

另外,我不是很能理解很多人都喜欢只做套题的那种复习方式,简单地上午做套题,然后下午研究下,就算复习了。做真题、模拟题这些套题,卡时间来做没什么不好,但是我觉得如果对每个题型没有深层次的研究和总结,找到它们的一些共性的话,即使你做了100套模拟卷,100套真题,到了考场照样还会是原来的那个水平(也许会高那么一点点),因为每次考试的题目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钻各种单独的题型,说真的,这几年来我似乎都还没做过一套完整的题目...有人说不这样练到时到了考场会做不完,考试时间确实很紧张,但某种题型如果你已经熟能生巧,到了考场自然也就相当顺手了,根本就不怕没时间的。1.数推、图推这两个题型,就是纯粹的大量做题,狂做题,甚至自己出题。如果你这两部分一直考不好,没别的原因,只能说你做的题、看过的题太少太少。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两个误区:第一是过于较真了,思考一道想破头皮也想不出的题,结果时间就白白浪费掉,这是一个坏毛病。现在想想,真的不应该过多地花时间在思考上,总之复习的思路就是:找题做------>1分钟内做不出看解析----->不断重复。因为对于这两个题型来说,敏感度才是最重要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训练这一感觉。现在一道普通的数推题,可以很快地在十几秒甚至几秒内反应过来,我也说不出为什么。还是那个我喜欢举的例子吧:打字,打多了,自然就可以盲打,甚至1分钟120字,但对于一个很少打字的人来说,他必须不断地去看键盘寻找每个字母的位置,1分钟也打不了几个字。有些人字都没打过几天,就一直问别人为什么你能够盲打,这就跟数推图推的题目一个道理,而这也正是敏感度的差异。第二个误区是像我那数推帖那样去刻意分类别练习,这也是很多参考书的一个弊端。其实也不是说这样不好,起码打个基础,但做多了就要

开始多进行综合练习,因为这两个部分的题目,只要告诉你它就是属于这个类型的,就等于已经做出来一大半了。总之在找题库练习的时候,记得少做那些已经限定了范围的题目。

这里我推荐一个叫【考试大会员中心】的地方,里面有免费的在线题库,公考的模拟题、历年真题、密押题,连同答案解析这边都是免费提供的,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发帖询问,会有一些热心的会员和教公务员考试的高校老师或教授来免费帮助解答,这年头这样纯免费的平台确实不多,当时帮助我很多。大家上百度搜【考试大会员中心】即可。

2.数学运算、逻辑推理、资料分析,这三部分,同样需要一定量的题海,但这个中间的过程你必须思考,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数学运算就不多说了 公考的逻辑推理不外乎也是围绕着几个词在转:

第一种:P推出Q、并/或、所有/有的、必然/可能,等等及它们的否定形式; 第二种:第一种的组装;

第三种:加强、削弱、假设、论证欠缺的条件等等。

好好找个时间总结下(注意:一定要自己总结,不是去看书本那些复杂的逻辑语言,也不是去下载别人为你归纳好的东西,每个词语都用自己的语言多造几个句(越多越好),直到你突然某天开窍:原来是这样子,你就会发现逻辑这部分其实并不难。)

至于资料分析,现在出题的人越来越精明了,很多传统的技巧算法都越来越没用,所以踏实下来练好运算速度反而会更好一些。这个题型帮帮团那前几期我也写了很多,原本打算每一期都找知识点来讲的,但到现在觉得好象也找不到什么可以说了,总之还是一个字:练吧。

3.常识,国考的常识题五花八门,确实没什么复习的意义,关键还是平时的积累,再加上些运气吧。4.其它题型,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定义判断,类比推理这些。有争议的题目大把,语感决定一切,不是短时间内复习就能提高的,所以也不想多说。

5.技巧。很多人都想走捷径,过分迷恋技巧,内功不厚,最后很容易把自己弄得一身伤。市面上现在很多书籍,编书人他们自然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所谓的秒杀技巧。偏偏现在的公考题目已经不是以前那么简单白痴了,想利用一本书来扭转自己的弱势,甚至已经达到纯粹押宝的地步,失败那是必然的。因为秒杀绝对不是一时半会看几道题就练出来的,很多人都看了很多这些书,但到了考场该不会该蒙的还是照样蒙。同样是上面那个例子,很简单的道理,行测题目很多都需要敏感度,这个敏感度就跟用手指打字练出来的一样,你觉得市面上有一本书能够让你在几天内练会盲打吗?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同时10个QQ开聊,练多线操作。因此,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基础练好才是王道。

6.态度。考试是你自己的,别人没有义务为你准备好一切。我之前发过不少资料帖,最反感的就是不认真看帖的人。明明答案已经放在下面的楼层,他还老是在问楼主怎么没有答案的,楼主答案在哪呀?如果有心的话,自然会去下载真题找答案,在寻找资料与挖掘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一种进步。考试,真的有时比的是一种态度。

考试篇:

第一,发卷后到开考前那几分钟,哪怕是几十秒,拼死也要利用起来,优先做常识;

第二,数学、资料永远摆第一位,我从来不会把这两部分放最后,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的情况,对我而言,亲身经历和经验告诉我,把数学放最后,那场考试基本就败了...其它所有题型挤出的时间,全部为资料分析服务;

第三,选词、阅读、定义、类比尽量提速,能多快就多快,跟着语感走。第四,其它题型按正常速度进行,控制在1题1分钟以内。后语:

后续几个关于国考的帖子我再继续更新。标题之所以加了个“所谓的”,是因为今天把自己以前写的东西都汇总了起来,感触挺深的,每一个帖子,都勾起了这几年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的回忆....所谓的经验就是这

样一点一滴慢慢积累下来的,有过很多失败的痛苦,也有过成功的喜悦,不管怎样,做什么事尽力、问心无愧就够了。

曾经有过考中央部委的梦想,尽管很多职位的分数其实都不高,但是...我想这辈子自己是无缘了。专业是个硬伤,学校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筱月叹息不是什么高手,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的人,甚至只是一个普通三本的货色,但一直以来我都挺为我母校感到自豪的,因为它带给了我最美好青春里最美好的一段回忆,还有一群好兄弟好朋友;没有过人的智商,从几次考试的成绩可以看出来。但我觉得自己单纯的有着一颗努力的心吧,不管是公考,还是工作。现在的状态很安逸,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够了。所以想说的是,不论什么时候,请不要自卑,更不要怨天尤人。当你开始看不起自己的时候,别人也会看不起你的。

国考的笔试结束了,失利的朋友,不管你是第一次参加考试,还是已经很多次,都请好好静下心来想一下问问自己:究竟是不是尽力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够了。是因为三分钟热度,还是因为方法不对头?特别是对于多次失败的朋友,你的那套方法必然是出现问题,需要改变了。

篇6:上海公务员考试的小小心得

首先说培训班。其实什么班都不上也没关系,但如果有人专门讲讲申论啊什么的,肯定有益处的。上辅导班我认为就是老师帮你梳理一下大致的知识结构,带你认识一下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大致什么情况。这些完全可以通过看考纲和多做题目来解决。

其次说说教材。中公和华图,我个人感觉中公的比较好。一方面我当时做的大部分是中公的,觉得它的难度适中,讲评也比较到位。毕竟公务员考试是最纯粹最纯粹的应试考试,题目太简单做了没用,题目太难做了没必要,所以难度相当就是最好的。这样就能在一个比较合理的难度水平上控制做题时间,掌握整个考试时间如何分布和利用。华图的题目稍微简单了一些……不过申论好像还是华图的比较好。再次,说说复习。首先要给自己制定一份迎考规划。上考一共三门,行测、申论、和专业(如果没有大变动的话,专业课应该还是6选1)。当时我在10月起先买一套书了解一下公务员考试的形式、内容、大致所需的知识结构。我当时看的是王君编写的《直击上海公务员考试》,有行测和申论两本分册,题目比较少,更多的是解题方法、思路和公考介绍。专业课我选的是综合管理,不论什么专业,最权威的还是财大出版社的那套书,里面有考纲,第一轮的时候就粗粗的把整本书都看了一遍,也没做什么题目。

这样大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整个考试的大概情况都了解了一下。特别是行测,因为我数理这块不是很好,我就专门买了一本中公的数理模块的练习册,然后每天做一点看一点。专业课部分就是根据

前面的考纲,把知识用笔画出来。就是每天画一点看一点。申论部分没有特别在意,就是用王君的那本书,每天看两篇题目,然后略微思考一下,心里打个腹稿,再看看参考答案,学习下别人在这个问题前事怎么思考怎么谋篇的。这样就是每天看一点想一点。这样又是近一个月的时间。那就到了12月上旬。

当中11月底的时候还有一次国考的机会。因为我不是针对国考复习的,只是把国考当做一次练兵机会。就是在考前两三天做了一下以往几年的真题,完全按照考试要求和考试时间做。三天下来,能考多少是多少了。

回到上考的复习上来。刚第一轮式大致了解,第二轮是专题复习,那现在到第三轮。第三轮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模拟训练。

12月上旬,我买了中公的上考模拟卷,包括行测和申论。当时记得行测是一共8套试卷,就每天晚上做一套,用了一个多礼拜。每天做完的时候都根据分值算自己的分数,把错的题目圈出来。我重点圈的是数理、推理、常识,三部分。这三部分提高的空间还是挺大的。因为做多了就知道这里面有几种常见的题型。数理里面,数列有5题,一般以做出3~4题为佳,应用题有15题,做出10道向上就很不错了。这样就不用再执着提高数理部分了,因为效用不高了。推理题也一样,有很多常见题型,把这些思路掌握了,其他有些题目简直是存心难为人的,这就不要多看了。常识题反正错的题目看过一遍也就记住了,这在短期内也很难提高多少,反正多看一道是一道。其他的么就跟着感觉走了,这本身就是类似于测智商,掌握了一定技巧后,后

面就纯粹看老天爷给你多少能力了。

在做行测模拟卷的同时,申论那套模拟卷我也是每天看上一套,不一定完全写出来,至少把提纲什么大致写一下,一定要有一个思想的形成过程。最后根据参考答案再思考一下。上海的申论在正式写文章前,有一些小题目,大致就像是阅读分析,比方说材料大致反映了什么现象?对于这些问题你认为大致是什么原因?最后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以什么为主题的文章。有些申论考题还会出现一些常识题,比方说上面的这篇公文存在哪些错误?写文章的时候先确定文章结构,一般结构上是总分总的三段式,内容上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步走,分析和解决的环节自由套用“申论万能八条”。申论的常规套路就是这样了。

专业复习就是在之前画过的考纲部分每天认真的看上两三章,每章认真的看上两遍,有些概念什么的自然而言就记住了。

第三轮的第二部分是真题训练。模拟卷基本做完、看完后,其实自己的水平就大致了解了。真题训练我当时买的是华图的上海历年真题。好像当时也就5年吧,也就是一共行测、申论各5套。按理说离考试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样的,每天做一套真题,同样完全按照考试要求做,自己算分数。专业课的历年真题当时没买到,后来买的就是一套预测卷,具体出版社忘了,到时候肯定很多的。也是每天做,做完看错题,因为预测卷质量良莠不齐,做完后参照考纲,考纲外的错了也不去管他了,考纲内的再认真看下。考前5天就多看多想申论的问题,再总结下自己常常犯错的行测常见题型。专业就是反复看,没什么其他途径的。最后不要过多的执着于提高行测分数,因为行测分数到后面基本很难大幅提高,倒是申论和专业空间还大些。

真的到考试的时候,平时怎么安排时间就怎么做,比方说一半数理题你留给自己的是15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那你就合理分布,超过了就算还有很多没做出来也不管他,继续到下一部分,这样能保证你整个的时间是充裕的。如果结束前还是没能做完,记得留下一分钟的时间,把前面没做的题目选项随便勾选一下。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考试,毕竟模拟卷和真题做了那么多了,自己的大概水平还是了解的。对于考试想说的暂时就是这么多了。反正慢慢来吧,不急的,最重要的是要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但备考的过程中不要放弃找其他工作,反正研究生的出路还是蛮多的。必须要做好没考上公务员的准备。但这样一来可能会挤掉一部分时间,自己还是尽量要辛苦点,把每天的复习计划做到位。毕竟也就苦这些年而已。

篇7: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

其实这段心得体会本来是不想说的,不过看到别人的心得体会心有所感,我打算考公务员就是看中它的稳定与地位吧,实际我还是想挣钱的,不过想考公务员还是能考证的,最主要的原因考公务员就是离家近,不想出去工作,实际我现在正在单位工作啦,不是公务员,我大学毕业之前参加过国考,我的专业是工科,报考啦一个海关,当时海关那个职位是8400:4吧,看到这个数据我就想当成锻炼吧,所以也没报希望,当时考啦108.7,肯定没考上,但是我当时也没啥失望,想继续为省考奋斗吧,然后就这样看书吧,有国考的底子看书也简单些,等省考来临前半个月我就联系题目啦,等考试的时候,心态很平稳,就想把自己的实力发挥出来,等出成绩的那一天我的分数是140 ,还可以吧,当时我觉得还可以,结果我是我这个职位的笔试第一名,心里很高兴啊,飘飘然啦,而且我超第二名4.1分,面试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嘛,心里想着这个梦呢,但是等面试的时候,心里激动啊,凌晨3点睡不着啦,而且还抽到下午,就这样疲惫的吧面试考完啦,知道面试分数的时候心里是个凉啊,结果就是被第二名逆袭啦,可以说我的心里经历啦,由天堂到地狱的磨练,直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中仍然充满遗憾,于是我痛定思痛,总结一下几点;

第一:心态是最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心态,笔试你就会被刷,注定考不高,做题目切记题海战术,数量关系,注意各个要点的总结,当然题目的训练必不可少,做错题目要总结,考试的时候,做到心无旁骛,坚持考场无其他任何人,把自己平常训练的题目,在考试卷子上发挥出最大水平,无论平常训练的好坏,不要把平常的分数影响你,做到我就是题目的主宰,写申论的时候,注意条理性,我考啦75.5,把各个点答到位,等结果的时候不要激动,平静结果就是你笔试入围,毋容置疑的。

第二:面试我失败于此,但是我也有要说的,给你们提供反面的教材吧,心态很重要,无论你是第几名,注意心态,记住只要还没有出结果,什么都可能发生,信心百倍,但不要自大,我就失败在自大上,结果被别人反超,当然题目也要多看,可以报个班,先学习套路,这个保证你有话说,最后要摆脱套路,这样面试官就觉得你有想法,高分必须有,语速平稳,答题清晰,知道你在答什么,我就是因为语速过快,让考官觉得我在套模板,心态平和仔细思考题目,把想法说出来。

第三:没有常胜的将军,不可能说都成功,面对失败,当时心情不好是肯定的,但是及时调整好自己,反思自己的失败,你能得到什么,最后你会发现自己成长了好多,面对公务员考试你心里有啦底子,最后你还不能成功吗?

篇8:情况各异的国外公务员考试

英国公务员考试对考生的要求非常高, 必须是大学毕业, 还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极强的表达能力。即使达到考试标准, 考生还要面临“马拉松”式的漫长考试。起码经历三轮考试, 分别是写论文、能力测试和最后的决选。其中能力测试一共需要考5个小时。虽然很多英国精英还是选择考公务员, 然后进入政界, 但实际上英国公务员工资比社会平均水平要低, 公务员在英国并不是一个“金饭碗”, 甚至跌入了英国二十大厌恶职业榜。

韩国:公务员被称“神的职业”

职业的稳定性加上良好的社会保障和退休制度, 公务员在韩国被称做“神的职业”。以2010年为例, 韩国报考公务员 (中央直属部门) 的录取比例为1100:1。韩国公务员不仅有良好的待遇, 退休之后还可以按照退休前3年工资的76%获得年金, 而一般国民年金只有退休前3年工资的50%。此外, 韩国在职公务员医疗保险还惠及配偶。因此男性公务员最受未婚女性欢迎, 更容易找到对象成家。

印度:考试堪称世界最难

在印度, 国家招考的公务员数量非常少。由于印度人口多, 每年的报考人数多达几十万, 录取率只有千分之几。正因为如此, 这使它成了世界上最难的考试。在印度, 当公务员被认为“很有面子”, 被人视为“光宗耀祖”的行业, 待遇远比一般工作高, 他们是全社会公认的精英阶层。此外, 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补贴, 例如交通补贴、子女优生费、粮食补贴、通讯费、特困地区或基层补贴费等。

澳大利亚:考公务员的多为富人

篇9:日本的公务员和考试制度

今年日本国家公务员年终奖据说比去年减额0.5%,平均65.5万日元,按照这段时间的汇率约合7000美元左右。国家公务员里奖金最高的是总理大臣和最高裁判所长官(相当于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今年是595万日元,大约6万美元左右。但麻生拿不到这么多,因为他是从9月份才开始当总理大臣。今年的前九个月就只能按众议院议员的标准,所以麻生拿到手的只有410万日元。原来还有一个人也能拿国家公务员的最高奖金,那就是东京大学学长(校长)。但桥本龙太郎内阁搞的行政改革把国立大学弄成了独立行政法人,大学职员的身份也就不是国家公务员了,所以现在公布国家公务员奖金时就没有了东大校长的名字。

公务员(Civil servant)在日本的解释也简单也复杂。不管在决定这个职位时是采取什么方式,选举也好招聘也好考试也好,反正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机关的职员就是公务员。国家机关的职员就是国家公务员。地方机关的职员就是地方公务员,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工作的就是国际公务员。从这个观点来看,公务员是一种身份而不是职业,比如说一个会计在税务署工作,他仍然是从事会计职业,但他就是公务员。从这个角度来解释的话,甚至存在没有报酬、不是正式工作的公务员。日本有一种很特别的社区消防团,社区居民凑钱买小型消防车,消防队员就是社区居民,节假日训练,在发生火灾时能够抢在远道而来的正规消防队之前赶到现场,从而降低受灾程度。这些社区消防队员就是一种不拿报酬的志愿者,而且不是专职,但他们在训练和执行消防任务时,确实是公务员。

但日本人一般说的“公务员”倒不是这个“原教旨”的含义,而一般也没有人把总理大臣看成公务员。因为日本国总理大臣是执政党的总裁,是国会议员,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是政治家,只有在发奖金的时候大家才想起来原来总理大臣也是公务员。

像总理大臣这种公务员叫“特别职公务员”,因为这些人是经选举或者任命出来的。特别职之外,经采用考试选拔出来的叫“一般职公务员”,分为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两种,现在日本大概有96万国家公务员,还有大约316万地方公务员。自卫队员是国家公务员,公立幼儿园的阿姨是地方公务员。

在各种各类公务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通过了“第一种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那些人,也就是被称为“精英官僚”的那些人。日本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三种,第三种是面向高中毕业学历,第二种面向专科毕业,面向本科毕业生的是第一种。通过了这种考试就意味着成为高级公务员,高级公务员不仅有着与一般公务员同样的无过即有功、不受解雇等安定的工作条件,还有就是他们注定要担任高级公职。一般来说,他们升为课长(相当于中国的局长)是有保证的,以后再想往上晋升就要看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了。这个晋升的最高峰就是各省的事务次官。当然根据省厅的不同,外务省除了事务次官以外,还有一个驻美大使的职务,而法务省还有一个检事总长(相当于总检察长)。而一般的普通公务员就只能做到长(相当于中国的科长),晋升课长是不可能的。

日本政府实际上是靠这些高级公务员在运作着。日本政府各个省厅,名义上有主管大臣,还有政务次官,但政务次官全都是议员,也就是政治家。除极少数例外之外,大臣们也基本上都是政治家,不是政治家的大臣被称为“民间人大臣”。最近比较有名的民间人大臣是小泉纯一郎内阁的外务大臣川口顺子和金融大臣竹中平藏。不管是民间人还是政治家,换了内阁就要走人。铁打的省厅流水的大臣,不变的是官僚。日本的政治家们喜欢把坏事的原因全归结到官僚们身上,政治家老喜欢发誓要和官僚们作斗争,要实现“政治主导”的国家管理。

但是几乎可以打个一日元的赌,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政治家对官僚”的斗争构图的话,失败的肯定是政治家。因为日本政治家的素质在这几十年来下降了很多,作为标尺之一的就是“二世”甚至“三世”议员的不断增加,众参两院的世袭议员已经达到43%以上。现在的麻生内阁包括麻生太郎总理大臣在内总共18人中,非世袭只有三人,世袭率居然达到了83.33%。当然不是说二世议员就一定无能,但是这种靠祖辈的恩荫的后人们,如何会是那些通过最艰难的考试选拔出来的精英官僚们的对手。

这种高级公务员考试分为各职种共通的“教养考试”和按职种不同的“专门考试”,教养考试的范围有: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包括日本历史、世界历史、地理和文艺的人文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的自然科学;包括逻辑推理、资料分析、空间把握的数据处理;包括现代日语、英语、古代日语和汉文的文章理解和时事问题。比如给出一张曲线图,要求说出这是哪个国家近十年的零售物价指数的曲线,这条曲线说明了什么问题,最后还要你说出这条曲线类似于什么数学曲线,并写出数学方程式。这种考试确实是有点变态的。

能够通过这种考试的以东京大学的毕业生为最多,比如2008年在通过高级公务员考试的总共1303人中,东京大学出身者就有417人,而第二位的京都大学只有161人。其实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很多,原来东京大学出身者比例更加高。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东京大学是日本最难考的大学、学生的质量最高之外,还有其历史的原因。

日本近代的高级官僚制度学自德国。

明治初年的时候,帝国大学的毕业生无需考试就可成为各官厅衙门的官僚,不够的部分再从帝国大学毕业生以外的人中通过考试选拔。这种制度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批判,因此从1894年开始,日本实行“高等文官考试”,试图通过考试来一视同仁地选拔高级官僚。日本战败以后,美国占领军当局曾经试图废除这种官僚选拔体制,但遭到了日本官僚们的坚决抵抗,结果就是把“高等文官”的名字给改成了“高等公务员”,其余的选拔和晋升制度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了。

日本有一个喜欢结成派阀的习性。从战前到战后,这种一贯的官僚制度首先就造就了高级官僚中帝国大学出身者一统天下的局面。现在东京、京都、大阪、名古屋、东北、九州和北海道这七所原来的帝国大学之外学校的学生,对高级公务员考试也不是很感兴趣。考试难度本来就太高,能够通过的指望不大,而且就算通过了考试将来在中央官厅衙门里能得到合理晋升的机会也不大。

其他大学也无法和东京大学并肩。日本报纸的第二版上每天都有各官厅课长以上的人事变动的名单和简历,在里面要找出来不是东京大学出身的还真不容易,但要找不是东京大学“毕业”的还是能找到的。外务省高级官僚中东大出身但没有毕业的不少。这是因为原来外务省有自己独有的“外交公务员”考试,通称“外交官考试”。它被认为是日本最难的考试。外交官考试有一点古怪的地方就是不要求毕业生资格,谁都能考。经常有三年级学生、甚至有时二年级学生考上外交官的都有,考上外交官就不读书,到外务省来工作了。所以外务省最牛的不是“东大毕业”,而是“东大没毕业”。2000年以后,官方取消了外交官考试,全部统一到了第一种国家公务员考试里面来了。但现在在报纸上还能看到外务省官僚的学历是“东大中退”,说明这是个牛人。

日本海军有条“吊床号”的制度,毕业成绩的高低能左右晋升一辈子,吊床号靠后的人要是升了大将,比他靠前的人升不上大将就只能退出现役。日本高级公务员也一样。在各官厅发出的合格通知书上明确标明考试名次,以后在晋升的时候只要没出过什么大问题,几乎就是按这个名次来,据说名次靠在后面的人要是晋升上了事务次官的话,名次在他前面的人除了辞官去某个公司就职,再不然就是去学校教书,反正不能再在这个衙门继续呆下去了。

任何制度都有好处和坏处。这种官僚制度的好处是公正透明、不带偏见地选拔人才,证据就是和世袭的政治家不同,很难看到世袭的官僚。坏处就是太死板,而且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制度也确实不合理,加上政治家的煽动,官僚们最近成为了传媒和公众攻击的对象。2007年6月30日重新修订《国家公务员法》时新增加了这样的内容:“职员采用以后的任用、薪俸以及其他人事管理,与该职员的被采用年次及采用考试的种类无关,应该以人事评价作为基准”。

上一篇:给闺蜜好友的道歉信下一篇:出口货物视同内销相关账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