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

2024-04-18

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精选6篇)

篇1: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

贵州省 XXX 土地整理项目 竣工验收报告(模板

根据 XXXX 竣工验收申请,按《贵州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 目管理办法》(实行(黔国土资发〔 2009〕 149号及《贵州省 国土资源厅关于到期未验收省级土地整治项目集中开展验收工 作的通知》(黔国土资发电〔 2014〕 43号要求,由省国土资源 厅组织国土、农业、财政等相关专家组成验收组, xx 年 xx 月 xx 日对 xxx 项目开展验收工作,验收组以技术单位提交的工程复核 报告为基础, 听取项目承担单位、工程复核单位及监理工作汇报, 查验项目工程建设、资金、权属、管理等方面档案资料,通过现 场工程复核, 向相关单位进行质询, 经验收组讨论形成如下验收 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为 xxx xxx 投资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 目,承担单位为 xxx 人民政府;该项目于 xxx 年 xx 月批准实施, xxx 年 xx 月开工建设 xxx 年 xx 月申请验收。

项目区位于 xx 乡 xx 村,涉及 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村、xx 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 xx °xx ′ xx ″-xx °xx ′ xx ″,北纬 xx °xx ′ xx ″-xx °xx ′ xx ″。项目区东接 xx ,南抵 xx ,西与 xx 接壤,北抵 xx。分四个片区。

项目区总投资 xx 万元, 建设规模 xx 公顷, 建设工期 xx 年, 施工

费 xx 万元,根据经批复的设计报告和(变更设计报告;建设任 务为:拟建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 xxx 亩。具体工程见工程汇总表;

二、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根据竣工报告及复核报告, 项目完成情况及质量评价见工程汇总 表: 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统计表

三、耕地质量完成情况

该项目土地整理实施后,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 程、田间道路工程的修建,提高了灌排面积和道路通达度,项目 区整治前耕地质量国家级利用等平均为 10等,整治后耕地质量 国家级利用等平均为 9等,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 1等。

四、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资金使用按照相关规定有效执行, 实行了专人专账管理, 经费开 支审批程序完备,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有限公司 对该项目进行了审计, 送审结算金额 ??? 万元, 审定结算金额 ??? 万元,共审减金额 ??? 万元。

五、土地权属管理工作

该项目土地整治后土地权属,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着 “尊 重历史, 注重现实, 有利经济发展和稳定和谐;大稳定, 小调整、组消化,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权属无纠纷,权属未进 行任何调整。

六、工程运行、管护情况

该项目明确了项目管护基本原则、管护内容、管护方式、后期管 护资金渠道、工程设施的保修、管护主体的权利与责任等相关内 容,并签订了移交协议。

七、制度执行情况

承担单位设置了组织机构, 明确了业主三专五责, 有效执行了法 人、公告、招投标、监理、合同等制度法人制、监理制等。

八、档案管理

该项目各类档案执行了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了档案管理责任人, 各类资料齐全完整,规档完备。

九、竣工验收结论

该项目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工程质量基本合格, 原则同意通过验 收, 未完成工程及达不到设计要求所涉及的资金予以扣减, 具体 以审计报告为项目结算依据, 剩余

资金按原渠道返回。已建工程 及时移交并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及做好工程维护措施, 国土资源局 应及时在国土资源部 《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 网站上完成 项目验收信息报备工作。

十、验收组成员签字 组长: 主审专家: 副组长: 附:项目验收组成员名单

???土地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组 ???年 ??? 月 ??? 日

篇2: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支持乌蒙山云南片区请求事项有关意见的函》(国土资厅函〔2016〕683号)有关要求,以及《云南省扶贫开发规划(2016-2020年)》、《乌蒙山云南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和《云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等相关规划的战略部署,为协调人口与资源矛盾,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引导培育优势农业产业增长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拟在乌蒙山云南片区实施扶贫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以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切实推进乌蒙山云南片区“脱贫攻坚”工作,保持政策稳定,发展产业,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曲靖市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属于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子项目之一。该项目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预算总投资5848.91万元。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1、资金情况。2018年9月30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云国土资〔2018〕195号),下达了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曲财农〔2018〕129号下达2018年中央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宣威市专项资金为58,489,100.00元。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土地平整面积213.8025公顷;

土方垒埂12381.10万m3;

石方垒埂7828.08万m3。

(2)灌溉与排水工程:取水口3座;

取水坝1座;

500m3

蓄水池8座;

300立方米3蓄水池17座;

100立方米蓄水池54座,闸阀井43座,改建坝塘1座;

支管25条,总长度为21523.84m;

毛管55条,总长度为19359.55m;钢闸门2座,管道井4座,斗渠1条,总长为587.62m,农渠10条,总长5052.38m;

路侧沟12条,总长6274m;

斗沟1条,总长度为41.42m;

Ⅰ型农桥4座,Ⅱ型农桥4座,过水路面1座,盖板涵9座,盖板涵4座,Ⅰ型管涵57座,Ⅱ型管涵49座,dn500管涵22座,dn1000管涵5座,dn200管涵1座;农桥修复1座,泵房4座。

(3)田间道路工程:改建田间道31条,长40762.29m;

新建田间道5条,长4768.97m;

改建生产路40条,长34412.59m;

新建生产路26条,长13674.21m;

田间道错车道256段;

挡墙3411.55米。

(4)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改建田间道(水泥路)14204.68m;

太阳能路灯239盏;

公厕4座,建筑面积241.40㎡;

晾晒场1块。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墙3162.10m;

拦砂坝8座;

山体边坡绿化1.3333公顷;

林草修复区面积200.8171公顷;

生态修复区面积54.64公顷。

(二)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建设规模为1276.1165公顷(19141.75亩),其中整理面积为1193.5912公顷,开发面积为27.8906公顷,复垦面积54.6347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6.7236公顷,其中通过整理得到新增耕地1.7808公顷,开发得到新增耕地23.907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2.09%,项目实施后的耕地面积达到1018.2963公顷(其中:水田0.7251公顷,水浇地16.1110公顷,旱地9.8875公顷)。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项目于2018年7月完成勘测,2018年底完成规划设计,2019年1月完成招投标。项目区划分为八个标段,分别由八家施工单位进行施工。2019年2月15日项目开工,2019年9月10日竣工。2020年8月11日,宣威市人民政府及时组织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了自检自查,2020年9月2日,项目通过了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竣工初验。2020年11月2日,省自然资源厅对项目进行了外业验收。

1、成立机构抓好项目实施管理。成立了项目实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实施的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能职责,从制度上强化管理,规范管理行为。

2、规范使用资金。资金使用严格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项目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无挤占、挪用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3、项目实施执行“六制”。该项目在实施中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有关规定实现了项目公告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工程量复核和审计制度。

4、项目质量符合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指挥部及监理部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严把工程质量关,使项目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工程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目的是全面掌握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科学分析评价重大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综合成效,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创新经验与做法。主要包括9个方面:1、资金保障充分,使用合理规范;

2、工程稳步实施;

3、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4、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5、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6、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7、助推脱贫攻坚;

8、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9、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象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即宣威市自然资源局,评价范围是项目所涉及的阿浪、花鱼两个村。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1、绩效评价原则。

绩效评价遵循:(1)科学规范原则。要求绩效评价严格遵循既定程序,科学可行;

(2)公开公正原则。要求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评价结果应客观公正,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

(3)分级分类原则。要求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4)绩效相关原则。要求支出与其产出之间有紧密相关关系。

2、绩效评价依据。

一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是中央、省重大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要求;

三是部门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等相关规定和规划;

四是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五是预算管理制度及办法,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财务和会计资料;

六是项目设立的政策依据和目标,预算批复、资金安排和分配等相关材料,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项目决算或验收报告等相关材料;

七是《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19〕86号)、《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20〕68号);

八是其他相关资料。

3、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绩效评价小组在参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支出特点,运用定量定性原则,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贴近实际,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逐级合理设计,主要构成如下:

一级指标4个,包括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

二级指标10个,包括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项目效益;

三级指标17个,主要是二级指标细化和量化。

以上情况详见附件1《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分体系及评分表》

4、绩效评价方法。

结合本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因地制宜,本次绩效评价采用了指标评价、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进行评价。

5、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用于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绩效评价标准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行业现状、项目规模、历史经验和专家意见等合理选择。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首先查阅项目建设相关文件资料,了解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申报、规划设计、招投标、资金管理、施工管理、验收等工作情况;

到现场查看工程建设实际效果,对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修复、农村居民点整治几个单项工程中具体的单元、单位与分部工程选取部分进行查看了解;

对项目区的人民群众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客观掌握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直观。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通过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实施,使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地方脱贫成果,确保了农民持续增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

1.增加耕地资源。通过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扶持,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建设使得宣威市增加了宝贵的耕地资源,项目共完成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7236公顷。耕地面积的增加,实现了耕地总面积的动态平衡。

2.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业产值。在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建设过程中,对水、路、田进行综合整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综合整治,使项目区形成“田成块、水相连、渠成网、路相通”的格局,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测算,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新增粮食总产量536.70吨。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耕地的产能,为宣威市区域性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区土地耕地质量提高,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了耕地的机械化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地域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整个项目预计新增农业总产值510.99万元。

3.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项目实施后,通过系统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并配套相应的农田灌溉、道路设施;

增强了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使水资源得到有序利用,为农业生产服务;

同时土地平整进行坡改梯工程,大大减少水流对坡面的冲刷,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土地垦殖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均有所提高,改善了项目区水、肥条件,保障了项目区灌溉合理,排水通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的“三保”能力,使项目区成为典型的生态农业区,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项目实施,构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户随时都可灵活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从而提高收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道路、饮水等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以完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土地。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项目区内原先零碎的耕地、贫瘠的荒草地、裸地等未利用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灌排方便的稳产农田,农田格局明显改观,农田更加适应农业生产要求和耕作习惯。于此同时,项目区内农村各类用地布局也更加合理,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得到合理利用,城乡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高了1.56%的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也为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土地整治后,劳动力投入减少,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相对下降;

在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农民参与工程建设,以及优良生产技术优良品种推广、农业生产成本相对下降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其生活状况,“惠农、富民、强农”效应突出。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区农民人均农业增收额970.27元/人,新增就业人数15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等,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和社会消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费4912.38万元,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和增收渠道。

6.促进社会和谐。项目实施后,为区内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农村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实现了优化组合,形成双赢局面。项目实施可为区内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人地矛盾得到缓和,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7、建设美丽乡村。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项目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了农民集中居住和农田合理布局,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完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人居环境,工程实施后新建了晒场及打谷场,便于粮食收获后的晾晒储存,农闲时晒场及打谷场也成为了村民生活娱乐场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

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分100分,单位自评98分,自评结论为“优”。经评价组考评打分,评价综合得分为96分,评价等级为“优”(详见附件1《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分体系及评分表》)。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项目完成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7236公顷,新增耕地率2.09%;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22.3837公顷;

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22.4214公顷、新增和改善防涝面积957.0874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39.7391公顷;

完成林草修复面积200.8171公顷;

完成村庄整治面积53.5361公顷。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为组织实施好乌蒙山贷因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切实助推宣威精准脱贫,按照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宣威市鸟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成立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为指挥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指挥长,市发改、财政、交通、住建、扶贫办、农业、水利、林业、审计、环保等有关部门及项目涉及的乡(镇、接到)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项目实施方案的申报工作及全面领导项目的组织实施,研究决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部门、监理机构、项目承包单位及项目区群众代表等对竣工后的工程项目进行自检自查。

(二)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在项目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单位履行职责,承担项目建设管理任务,落实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的政策,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及相关技术服务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努力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项目工程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及时整理竣工验收资料,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自检自查,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初验,项目实施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在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镇、村参与了土地权属管理工作,对项目建设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项目区群众通过咨询式参与、邀请式参与、委托式参加等方式参与了项目综合决策、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项目的变更管理、验收管理等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按质完成。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耕地的产能,为宣威市区域性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经测算,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新增粮食总产量536.70吨。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区土地耕地质量提高,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了耕地的机械化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地域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整个项目预计新增农业总产值510.99万元。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项目建成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改善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重大决策和解决“三农”问题要求。同时土地整治项目最根本的投资目的是工程建成后能实现投资目标,长期、有效、稳定的发挥项目效益,造福于民。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成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机构,为加快项目顺利实施,2018年8月20日宣威市人民政府以宣政办发﹝2018﹞109号文成立了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等工作。

(二)严格落实项目实施各项制度。市自然资源局编制了该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职责和资金保障等。项目工程分为8个标段,2019年2月工程施工以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8家施工单位,以邀请招标方式确定1家监理单位,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项目工程2019年2月15日开工,2019年9月10日竣工,按照项目的规划设计完成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三)严格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专人专账管理,资金严格按规定拨付,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四)严格执行工程变更规定和程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影响,涉及工程变更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并报经上级同意后方可作变更处理,不允许擅自变更工程内容。

(五)解决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工程施工快速推进。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深度不够,存在变更现象。

在项目实施中发现部分项目规划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部分地方没有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认真谋划,规划思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不明确,落实措施不够得力,规划综合性不强。土地整治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没有很好的衔接,“统”的功能不够;规划深度不到位。现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指导项目选址和设计的要求,有的只是片区建设规划,没有全区域整体建设规划;规划落实不够。项目选择随意性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同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不完全符合群众意愿和当地实际,变更现象普遍存在,项目不能严格按照批准设计进行,实施中变更设计、调整预算,不同程度存在项目计划与预算执行不严的问题。

(二)缺乏技术人才,实施监管不足。

土地整治工作人员中,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太少,多数人员工程管理能力、经验不足。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方面都还不够完善、不够严密。由于土地整理任务很重,包括项目踏勘、方案论证、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土地整理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不足,难以适应目前土地整理的形势,任务的需要。因人员力量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客观因素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有相应的审查报批、监督检查、分片监管责任制等制度,但任存在对个别项目踏勘复核不到位、实施进度不清楚、工程决算不掌握等问题。

(三)项目管理欠缺,资料不完善。

现场指挥部管理人员不够到位,项目实施管理技术力量薄弱,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竣工结算工作严谨度不够,导致部分标段竣工结算资料工程类别没有按设计的工程分类结算,项目施工完成后,影像、照片的资料不全,未能全面地反映项目建设整个过程。

(四)运营管护不足,土地效益不高。

项目竣工后,土地整治工程交付项目区群众使用后,缺少后期管护。虽明确由项目区乡镇、村委会和收益群众进行管护,但管护标准、管护内容、管护方式、管护主体和维护资金等相关内容还不明确,不能有效的实现权、责、利的相互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工程管护者的积极性,导致项目区基础设施无法长效使用。项目移交后管护力度有限,不能充分发挥项目设施应有的作用,使项目效益长期、持久发挥。

七、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

在土地整治前要开展土地整治需求调查,依从“自上而下”的科学明珠的决策体系,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主要收集项目区农户的土地整治相关的各类需求,为整理规划设计以及决策等关键环节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内容。同时应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互相协调,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紧密联系农村经济生产、农业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规划、林业保护利用和环境生态建设等有关要求,合理编制项目的规划设计。

此外,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还要以全面的视角、严谨的部署,注重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与土地生产相关的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为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应与日后土地利益方式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土地整治的综合性,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建设土地整治队伍,扩充技术人才。

大部分土地整治从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非专业对口,侧重于项目的组织实施、工程管理及有关协调工作,虽在实际施工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缺乏全面系统的工民建、水工、农艺、工程决算、财务等专业技术知识。今后应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土地整治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学习,加大土地整治队伍和人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工作人员对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文件、规定、规范、标准的学习,力求使土地整治项目的前期工作、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三)健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六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公告制和审计制。规范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统计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建立专项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对工程实施过程要加强监督与管理,首先,要制定切实的项目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对监管的目的、任务以及重点、措施做到详细的规定与研究。其次,成立相关项目建设的推动机制,设置办公室,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监督指导。再者要对关键的相对重大的重点示范工程,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周、月、季度以及年度都要有定期的会议与总结,并结合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对分工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如基本设施的筹建、土地的整理以及拆迁等要有专门的分包领导、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这些要向社会公开,从而有利于工程的正常推动与顺利进行。

(四)建立后期评价机制,加强项目管护。

建立健全项目后期评价机制,加大对破坏项目工程设施的行为要严厉查处,对工程设施维护管理不力,发生非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要追究责任。落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通过制定资金使用办法确定工程设施监管单位和受益人的责任,用于项目后期维护保养,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项目工程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与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营造使用爱护工程设施的社会氛围。

宣威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组

篇3: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

1 土地整治在规划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1) 规划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 不断的整治过程中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但在规划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直接造成土地在整治的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参与设计的人员较少, 存在意见的垄断性, 缺乏对相关部门规划意见的征求, 造成在规划设计的工作中内容衔接存在问题[2]。在规划设计中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独立的, 加上土地整治在规划设计上对各部门资料了解不够详细, 直接导致道路施工、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实施产生冲突, 重复建设时有存在, 整体的规划设计存在极度不科学性。

(2) 规划设计未结合实际情况。我国土地改革受到了诸多地形因素的限制, 例如在交错纵横的高速道路周边, 部分区域交通受到阻碍。土地整治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施工的成本, 减少调查的时间, 往往在前期的土地调查工作中只是形式化, 没有深入了解到地形存在的具体情况, 造成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土地施工的地形了解模糊。周边的环境调查不明确, 直接导致规划设计与实际的土地整治工程存在不相符, 脱离了实际的工程状况, 造成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临时的变更, 不但增加了项目施工的成本, 也大大降低了土地整治的效率。

(3) 规划设计缺乏创新性。我国土地整治发展的现阶段, 在施工的规划设计上遵照着原有的陈旧观念, 没有结合整个生态环境进行规划设计, 忽略了对农田环境、居住环境的影响, 未将这些因素纳入到规划设计中去[3]。新形势下, 土地整治工作脱离了生态规划, 忽视了生态环境。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 只是对土地平整、灌溉工程等进行整治,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工程显得较为单一, 缺乏对土地整体的整治的认识, 与相关部门缺少沟通交流, 造成总体规划存在片面性。

2 提高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1) 加强对规划设计的管理工作, 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土地整治施工过程中, 倘若进行规划设计的变更, 会给整个工程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也给整治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麻烦。因此, 土地整治工程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对施工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 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困难。设计者的自身专业素质对规划设计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需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完善相关的制度, 确保设计人员是持证上岗, 减少设计过程中的漏洞, 提高规划设计的合理性[4]。此外, 需要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实施准入制度, 对由于设计的差错所产生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追究设计人员的相关责任, 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 为土地整治提供理论依据, 在不断整治过程中创新模式。

(2) 提高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人员的培训, 提高工程可实施性。近年来, 我国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人员管理上缺乏科学性, 造成人员流动性较大, 项目的设计人员整体的专业素质不高, 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导致经验不足, 影响了规划设计的质量。因此, 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对设计人员的岗前培训, 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的可实施性[5]。新形势下, 土地在整治上又有了新的要求, 对规划设计人员你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进一步加快对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养, 减少土地整治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失误, 降低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可能。

(3) 倡导设计新理念, 提高生态建设。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对土地的整体规划, 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因此, 需要做好对项目施工的前期设计工作, 加大对生态工程的建设工作。土地整治项目的设计内容能够整体的环境相适宜,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避开施工工程, 减少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提升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的设计水平, 在完成土地整治的同时, 维护好生态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 新形势下, 土地整治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要想土地整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保证土地整治项目能够在施工中平稳进行。影响土地规划设计水平有诸多的因素, 且工程涉及到的范围较广, 土地在整治的过程中会给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倘若未做好前期的了解工作, 会造成土地整治工作与其他的工程项目产生冲突, 从而降低了整治的效率, 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文章中结合了我国在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 需要在未来的土地整治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 保证土地改革的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减少项目施工的成本,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土地利用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 在新形势下需要对土地整治规划进行良好的设计。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项目规划设计是工程开展的前提, 是确保项目进行的重要保证, 土地在整治的过程中的确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但在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新形势下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冯应斌, 杨庆媛, 樊天相, 潘菲, 何春燕.重庆市青阳镇镇域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 2014 (08) :65-71.

[2]何刚, 张岳红, 周佳松, 唐朝晖.论农村土地整治——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2 (16) :1-4+10.

[3]徐忠国, 韩伟刚, 倪永华, 赵哲远.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试点探索[J].广东土地科学, 2013 (06) :21-27.

[4]刘民培, 李颖, 颜洪平, 王湃.海南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4 (12) :28-30.

篇4: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

摘 要 在新形势下,农村土地整治建设内容到新的发展。基于此,以石阡县近年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整治;生态环境;项目规划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在贵州山区,土地整治在已经历20多年的发展,从1987年初始发育阶段到2007年后发展阶段。在新形式下,贵州农村土地整治已经成为促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推动示范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石阡县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来看,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仍然突显出规划不科学、设计理念陈旧、设计脱离实际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提出建议,为今后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1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规划缺泛统筹和科学性

石阡县作为典型武陵山区的丘陵地段,在当前规划期内,已编制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林业、交通、水利及电力等相关规划。此外,还有专项规划,且规划种类较多。通过查阅规划内容发现,各规划相对独立,各部门的行业规划编制时,参与部门少、参与人员少,且各规划在征求意见阶段不够充分,导致各种规划不能衔接,存在相互矛盾,村级没有村庄规划。由于多规独立,加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单位调查不详,部分规划的道路、水利设施与交通、水利部门规划内容冲突,存在重复建设,导致规划布局中不科学。

1.2 规划设计与项目区实际脱离

受山区特殊地形影响,在石阡县境内,除纵横分别的省道外,局部区域交通不便,项目规划设计单位为减少调查成本,往往在项目区调查时间短、现场踏勘走形式,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水文及建设基础条件调查不充分,对区内产业现状调查不清楚、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导致规划设计与项目区实际严重不符,脱离实际,施工阶段变更设计大[1]。

1.3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理念陈旧

目前,从实施的规划设计的项目来看,大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都未考虑生态环境设计,未将影响农田环境、人居环境、生物环境的各因素纳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任务之中来,脱离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脱离区内原有的生态环境、人文地理背景。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内容除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外,其它工程基本不涉及,工程投资类型单一,缺乏总体感,缺乏与各涉农部门协调,总体规划。

当前,土地整治停留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生产效率阶段。工程建设内容缺乏景观性,甚至因工程布局不合理,造成原有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风土人情流失。

2 对策分析

2.1 统筹城乡、多规合一,明确区域功能

石阡县作为典型丘陵山区,城乡差距突出,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如何将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建立联动机制,难点在于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产出水平,焦点在于农村土地细碎及基础设施差。农村土地整治已从单纯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向山、水、林、田、路、村和人的综合整治转移,土地整治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要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关键在于统筹各业规划,把农业、水利、交通、城镇、村庄、产业和旅游等规划统筹在一张图分析,实现多规合一,将各部门计划实施工程进行统筹,整体设计、各部门共建,避开功能相同的项目重复建设。

2.2 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项目区限制因素进行针对性设计

充分调查项目区阻碍农业经济发展要素,结合产业优势,分析突出的限制因素。尤其是目前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属于省级重点农业园区,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面临矛盾问题,产业发展的需求,分析其限制因素,有针对性地补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2.3 倡导新的设计理念、重视生态环境工程设计

石阡县不仅是生态脆弱区,还是低值迁并区,农村居民点整治要以生态环境改善为主,因此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必须重视生态环境设计,设计阶段一是弄清项目区的农田生态环境要素,即动物、植被、人居、水系和土壤要素,构成农田环境的生物链;工程布局时,工程内容要与环境相适宜,避开隔断生物通道,防止生物迁徙,保障生物多样性,通过生物链降低农田农药使用量。二是工程设计规划合理,施工工艺优化,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减少大型,重型机械使用量,降低工程建设对土地扰动,防止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环境。三是重视农田生态林建设,在石阡县农田聚集连片区,往往林地较少,生物结构单一,鸟类无栖息场所,导致农田蝗虫猖獗。四是倡导设计生態型田间道、生物廊道、生态渠道等。

土地整治规划不仅从平面上考虑项目区山、水、林、田、路、村和人的构成要素进行综合整治,还要从立面上分析,分析农村现状农业经济关系,农业产业结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及它的关联性、互补性等进行分析,才能合理的布局工程[2]。

石阡作为生态旅游大县,农业产业优势突出,已建成有万亩现代苔茶园农业区和万亩桃园农业园区,区内农田环境优越。农田环境不仅具有生产建设、科普教育功能,还应充分挖掘农田景观功能,发挥观光农业资源,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采摘娱乐融入现代高效农业产业。

3 结语

土地整治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且项目规划设计是这个系统工程的关键性内容。单就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而言,由于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且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仍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近年石阡县土地整治工作中发现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土地整治的相应对策,希望对今后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博,何腾斌,刘忠斌,等.贵州土地整治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浙江农业科学,2014(4):562-565,568.

[2]冯应斌,杨庆媛.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175-182.

篇5: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

培训讲义

一、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将可行性研究的成果编制成报告,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作用

(一)是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反应了拟建项目区的现状、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技术、经济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因此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工程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估算办法,编制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估算金额是客观真实的,可以作为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依据。

(三)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比选确定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工程设计是对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升华和细化,主体工

程原则上应与可行性研究方案保持一致,投资金额应大致相当,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四)是土地整治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初期的基础性资料,其确定的项目建设范围、主要技术指标、主体建设方案、投资金额,是后续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因此也是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性工作。根据湖南省历年土地整治项目申报立项的工作情况,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项目选址、新增耕地布局、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等工作,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选址

合理的项目选址是确保工程建设方案系统性和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已经编制过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行政村应优先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选址对象;

2、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体现“集中连片,整乡镇、整村推进”的原则;

3、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主体工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4、具备基本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5、项目区内权属清晰,不存在权属争议;

6、项目选址应征得2/3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

7、项目选址应征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二)新增耕地布局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新增耕地布局,新增耕地布局应注意以下相关事项:

1、新增耕地数量应确保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不减少; 2、25度以上的坡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3、生态林、公益林、生态湿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4、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5、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村、组及承包经营主体同意,并承诺组织耕种;

6、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周边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开发难度小,开发后生产组织方便;

7、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具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土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需外借耕作层的新增耕地地块,需确定土源地点,并征得相关权利人同意。

(三)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

可行性研究方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技术路线:基础调查→建设条件分析→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投资估算编制→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成果材料的组织。

1、基础调查

基础调查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调查。

(1)自然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重点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水文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天然建筑材料、自然灾害等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

(2)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项目区涉及的乡(镇)、村的总人口及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来源、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数量以及项目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种植制度、机械化耕作程度、项目区内土地流转情况与发展趋势等。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程度、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土地权属状况等内容。

调查方法:图件叠加、现场调查、农户访问、现场指界等。(4)基础设施调查

调查内容:对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基础设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如实反映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调查方法: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实测地形图或1:10000地形图)为调查底图,采用现场调绘、群众访问等方法。

2、建设条件分析

在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条件分析是合理确定项目目标及工程建设方案的前提。

(1)基础条件分析

分析内容:对所收集的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分析方法:①统计分析法:通过调查获取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形成定性的结论,推断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②比较择优法:分别对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形成定量的结论。

(2)新增耕地适宜性分析

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的来源、数量和分布特征;对新增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测算新增耕地数量。

(3)群众意愿分析

根据收集的群众意见,采用统计分析法,分别统计支持项目建设、不支持项目区建设的群众或群众代表的数量,分析项目区建设群众意愿度水平。

(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对项目区自然限制因素、农业设施限制因素、规划限制因素分析及其他限制因素分析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影响状况及影响程度,并提出解决措施。

3、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1)方案比选

在对项目建设条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多个供选方案,比选论证,选取最优方案作为项目建设方案。方案比选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保护耕地原则,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方案供选应考虑少占耕地,充分挖掘项目区内新增耕地潜力,利用各项工程措施,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②“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由于项目资金有限,方案供选应重点考虑解决项目区当前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田间道、生产路、灌排设施和必要的土地平整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

③统筹考虑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从项目区全局出发,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统筹考虑,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

④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考虑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2)规划方案技术要求

经比选择优后项目最终规划方案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①总体要求

确项目建设范围内重点建设区和一般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宜设置在项目区主要交通道路旁,地形平坦、地块集中,具有较好的基础设置条件,在符合以上条件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区应优先设置在其他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区域,充分发挥资金集聚效应,打造项目区“亮点”区。重点建设区在工程布局的系统性及建设标准上应优于一般建设区。

沟渠尽量临路布局,减少农田基础设施占地。沟、渠、路整修工程尽量按现有线路布局,新建工程在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前提下,其布局应满足短、捷、顺、直的要求,各项工程应相对协调、均衡布局。

②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要求

(a)新增耕地区应布置为土地平整区。

(b)现有田块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应考虑以下情况:

 已经实现土地流转的区域或因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平整的区域,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重点建设区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土地平整的区域应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地势开阔、地形坡度较小等;

 土地平整区域权属明晰,需进行权属调整的权属调整意向明确。(c)土地平整以外的区域布置为非平整区域。③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要求

(a)水源工程:根据水资源平衡情况重点考虑塘堰、提水泵站、小型拦水坝布局。

(b)输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输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输水工程可适当往上游延伸;

 优先安排骨干输水工程硬化,农渠可不硬化。(c)排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排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排水工程可适当往下游延伸;

 骨干排水工程以清淤疏通为主,视情况可适当考虑沟岸护砌加固处理,农沟宜不硬化;

 沟渠断面形式及建筑选材应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土质及项目区天然建筑材料情况。

④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要求

(a)田间道路工程重点考虑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布局;(b)一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群众生活,为群众出行通道,应具有一定的交通量(一般为通组道路或连接组与组之间的道路,通户路、宅前路不能纳入一级田间道),一级田间道利用现有路基整修提质,一般不布局新修;

(c)二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生产,为田间物资运行通道,其布局应兼顾整修与新修,对现有路况差的二级田间道应布局整修,对道路通达度不够的成片农田应布局新修二级田间道;

(d)生产路主要是田间管理通道,必要时可兼顾机械通行,生产路以新修为主;

(e)一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二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泥结石或砂砾石路面,生产路一般采用素土路面,如有机械通行需要,也可采用泥结

石或砂砾石路面。

⑤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要求

根据湖南省实际情况,主要考虑岸坡防护、田坎防护工程布局。(a)岸坡防护工程:为保护耕地,在溪沟或小型河流两岸易受洪水冲毁的成片集中耕地区域可适当布置。

(b)田坎防护工程:不能设置大范围田坎护砌,主要对易垮塌的田坎进行加固或对已经垮塌的田坎进行修复,同时在机械从道路进入田块的位置设置下田坡道,保护沟渠及田坎。

(c)岸坡防护及田坎防护工程应重点考虑工程稳定性要求。⑥配套工程规划要求

依据村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及相关涉农部门配套投资意向,落实配套工程布局,土地整治工程应与配套工程协调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杜绝虚假工程。

4、投资估算编制

1、收集编制投资估算相关资料:如项目区周边今年已实施项目的投资预算资料、施工工艺资料、最新的材料信息价、部分辅助材料市场调查价格、常用设备型号及价格等;

2、根据工程建设方案详细统计项目建设内容;

3、合理确定基础单价:如人工工资单价、材料预算价、机械台班单价;

4、了解每一项工程的工序内涵,套用合适的定额子目;

5、依据确定的定额子目、机械台班定额子目和材料价格,编制工程施工费单价分析表;

6、在根据建设任务统计表及单价分析表的基础上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应注意取费符合相关要求。

5、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

根据《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9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的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12]213号)文件精神编制可行性研究阶段权属调整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权属清查及确认工作。

不实施权属调整的,应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不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拟实施权属调整的,需编制权属调整初步方案,调整后权属界线应以沟渠路等明显地物为界,并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同意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6、成果材料的组织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材料一般包括报告、附图、附件三大部分。报告和附图根据相关规范编制,附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可行的重要支撑,必要的附件资料不可缺少,一般情况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附件资料:

(1)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意见;(2)县级人民政府立项申请;

(3)县级人民政府关于项目实施的具体意见;

(4)县级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等项目所涉及部门及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论证意见;

(5)项目选址踏勘报告;

(6)产业化经营方案;

(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向书;

(8)项目涉及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项目实施的签字表、会议纪要;

(9)相关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和协议;(10)项目区影像资料;

(11)其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需编制的附件资料。

四、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审查要点

(一)报告审查

(1)内容完整,图、文、表数据一致,格式符合编制要求;(2)编制依据完整,现时性好;

(3)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描述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4)项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真实,土地利用结构符合立项要求;(5)项目基础设施现状描述客观真实,有必要的统计过程;(6)合法性分析能反应项目立项合法、合规;

(7)限制性因素分析反映项目区实际情况,主导限制性因素明确,改善措施与限制性因素相对应;

(8)新增耕地分析详细反映新增耕地增加来源与减少去向,新增耕地数据真实可靠;

(9)水资源平衡分析灌溉保证率选取合理,灌溉定额与农业种植制度相符,供水量数据来源可靠;

(10)有公众参与过程的描述,并有必要的附件资料;

(11)主体工程应有比选过程;

(12)工程布局描述应与规划对应,体现项目建设目标;(13)工程建设标准符合相关规范及项目区实际情况;(14)工程建设内容有列表统计过程;(15)土地权属调整内容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16)施工组织方案与工程建设方案相匹配;(17)实施措施和工程管护措施切实可行;

(18)投资估算依据合理,定额子母选取与施工组织方案协调,各项取费正确,估算总金额符合要求;

(19)效益分析合理;

(20)可行性研究结论客观真实。

(二)图件审查

1、现状图审查

(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最新的地籍资料一致,土地利用布局及图斑编号与最新的土地利用分幅图一致;

(2)沟渠路等现状基础设施要素表达完整,并有必要的标识;(3)有必要的地形要素;(4)土地权属界线清晰;(5)对新增耕地地块进行了标注;

(6)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现状表、新增耕地图斑统计表等;(7)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8)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2、规划图审查

(1)工程布局系统性、均衡性好;(2)项目区内工程与区外工程有效衔接;(3)土地整治工程与配套工程做到了协调布局;(4)工程布局充分利用了现有工程;

(5)新增耕地标注清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图、表一致;(6)地图要素与现状图一致;

(7)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工程特性表、配套工程统计表等;

(8)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9)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3、其他图件审查

(1)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2)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3)如无实测地形图,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1:10000地形图;(4)应附主要工程单体图。

(三)附件审查

篇6:土地整治项目项目简介

****项目(第一期)****县片区工程,总建设规模为95.3581万亩,总投资14.2686亿元。项目区东至106国道,南至黄河大堤,西至县界,北至县界。共涉及****县15个乡镇。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环境保护工程、其它工程,工期为5年。

第一工程项目区位于****县西南部,东***,共涉及***个行政村,总建设规模为****亩),总投资***万元。

该工程于2010年10月开工,现已全面完工,共完成平整土地**万方;翻耕土地**公顷;新打机井**眼;

上一篇:体验低碳生活 争做文明少年下一篇:草房子好书阅读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