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

2024-04-09

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精选8篇)

篇1: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昨天(2007年5月22日)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国勤,副市长胡延照等前往南市电厂、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检查工作,现场推进本市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韩正强调,宁可牺牲速度和总量也要不折不扣完成今年的节能减排目标。

韩正强调,今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的目标是刚性指标、铁的纪律。韩正明确提出推进节能减排的十大措施: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通过严格落实产业政策、严格控制新建项目、严格控制能耗总量“三管齐下”,促使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速实现结构调整升级。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今年重点推进水泥、小冶炼和落后工艺的淘汰调整。

———继续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一方面按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一方面加快新上电力项目建设,同时妥善分流安置好职工。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对耗能“大户”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督促其达标。

———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管理。着重抓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鼓励新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构建节能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进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通过贯彻国家差别电价等政策,促进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利用。

———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

———加强污染减排工程建设。当前着重推进污水厂网建设和电厂脱硫工程建设。

———强化污染减排监管。在加强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控抽时,加强减排核定工作,定期公布本市和各区县、各单位减排情况。

篇2: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

严把节能评估审查关。全面贯彻国家关于从源头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把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以来共对400余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通过评估审查核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合理用能100余万吨标准煤。20关停小火电机组49.6万千瓦。

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十二五”以来,通过推进城镇供热锅炉改造,淘汰小锅炉2930台,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955万平方米,年可节约标准煤7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8498吨。270个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共争取国家资金21亿元。

大力扶持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定下发了全省节能减排重点技术(产品)推广目录。年,经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认定的`321户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实现减免税金6.5亿元。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对103家余热余压余气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能源利用以及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预计每年为以上企业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2亿元。加快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96家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了国家备案。

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哈飞、佳木斯电机的多款节能产品进入国家推广目录,并累计获得国家补贴资金4000余万元。推广高效节能空调2万余台、节能汽车近5万辆、节能灯近160万只,进一步扩大了节能产品市场份额,为我省居民节省购买费用近1.6亿元。

篇3: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

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把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 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 全力推进节能减排, 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山西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此制定。

《方案》提出, 到2015年, 山西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2010年的2.24吨标准煤下降到1.877吨标准煤, 累计下降16%, 年均下降3.5%, 实现节能量约4 750万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7%, 年均下降3.7%。

到2 0 1 5年的时候, 山西省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 (含工业、生活、农业) 将分别控制在4 5.8万吨、5.2 1万吨以内, 比2 0 1 0年的排放总量5 0.7万吨、5.9 3万吨分别削减了9.6%、1 2.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 2 7.6万吨、1 0 6.9万吨以内, 比2 0 1 0年的排放总量1 4 3.8万吨、1 2 4.1万吨分别削减了1 1.3%、1 3.9%。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6 9.9 1万吨、3 5.2 3万吨以内, 比2 0 1 0年的排放总量7 7.6 8万吨、3 9.1 4万吨分别削减了1 0%。

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山西将通过强能减排监督管理、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等有效措施, 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强化目标责任加强监督管理

按照“健全政策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实行总量控制、实现倒逼转型”的总体思路, 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机制、新增能耗分配与产业布局调控机制, 山西省制订了《山西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 把总量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人民政府, 并纳入全省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范围, 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

加强污染防治重点企业的现场核查, 重点对燃煤电厂、钢铁企业、焦化、建材等重点排污企业及城镇污水处理厂采取日常执法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方式。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 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中心的环境管理机制, 结合“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总量指标分配方法, 充分发挥总量控制的引导作用, 促进现有生产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节能减排执法监督, 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 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实行节能减排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 加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 完善机构, 充实人员。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国家和山西省有关政策规定, 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依法淘汰“两高”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 严格按照国家和山西省有关要求, 制订重点行业“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 不断加大对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电石、铁合金、造纸、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限期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推动资源型传统产业产业链向高、精、尖延伸, 开发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高端品牌产品并形成新业态和新模式。到2015年, 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达到75%以上。推进传统产业兼并重组, 优化布局,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能效水平。

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具有山西省特点的煤层气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等“7+2”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到2015年, 完成100个试点项目、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 培育50个左右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初步建成10个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到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7%~8%。

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法制化轨道, 抓住用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政策机遇。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 对煤炭、焦化、冶金等行业实行产能总量控制, 促进节约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和传统产业循环率, 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把循环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方式, 以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产业链为前提, 以国家和山西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建设为重点, 指导各地优化产业布局, 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编制《山西省“十二五”清洁生产发展规划》, 重点围绕主要污染物减排和重金属污染治理, 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清洁生产示范, 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降低资源消耗, 到2015年, 全省煤炭、焦化、冶金、电力、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的审核认证率达到90%以上。

以做强做细循环产业链为基本路径, 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加强煤炭开采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 推进产业链清洁化、绿色化延伸发展。建立重点废弃物申报登记管理和限期治理制度。到2015年, 争取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 (除赤泥外) 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大力促进电子废弃物、报废机电产品以及其他废旧物资等“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与产业化。到2015年, 努力实现城区90%以上社区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点 (站) , 90%以上再生资源回收人员纳入规范管理, 90%以上的再生资源得到回收利用。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结成产、学、研、孵技术创新联盟, 针对节能减排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重大科技需求,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节能减排核心关键技术, 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新装备。推进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

突出抓好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城市矿产”示范项目和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项目的科技示范, 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 降低资源消耗。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污染物排放,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 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的节能减排产业化示范基地。

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遴选和推广应用, 选择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减排潜力大、应用面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和产品进行重点推广, 并编制发布《山西省节能减排技术产品指导目录》。

篇4: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原信息产业部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十一五”专项规划》中提出了“围绕节能降耗、提高产业层次”的中心任务,对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提出具体要求。实践证明,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社会生产能力和效率的提升、节能降耗和控污减排能力的提升等具有重大意义。

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原则,构建适应节约型社会的信息化建设平台。

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观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十一五”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耗的微观需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信息化建设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增加85%的经济效益,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我们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必须兼顾提升经济效益水平与节能减排两个方面,在过去过多关注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应将节能减排工作提高到应有位置。可以采取信息化手段有效实现提升经济效益、节能减排的双重目标,最终达到全社会的可持续成长。

3、体现社会责任,提升品牌价值的形象需求

无论是政府机构或者企业都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于政府机关,要起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对于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享受社会所赋予的各项条件和机遇时,应主动回报社会,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只顾企业自身利益,不顾社会责任的企业会不为社会接受,终将淘汰。

维护生态环境,实施节能减排是社会重要责任之一。政府机关的节能表率能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对于企业,积极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有益于环境保护、有益于人类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公信,企业才能更被市场青睐,获取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通信运营商为例,中国移动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工程”,以节能减排工作为核心,整体推进“绿色行动计划”,努力打造移动通信绿色产业链;中国电信也启动了网络优化和现网改造试点和研究工作,要求每年节能10%。这些企业都在积极推动企业自身节能减排,体现了优秀企业公民的责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价值。

4、信息化建设理性投资、注重效益的内在需求

我国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主观上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仓促上马,盲目投入,造成投入大、产出低的浪费现象;客观上国内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技术能力薄弱,软硬件设备不够成熟,性能差,能耗大,因此信息化建设未能在节能减排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启蒙和入门的阶段,正处在推进应用的时期。理性投资、注重效益,将成为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围绕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开始注重全局发展和长远规划,在投资、技术、架构、功能等方面与实际发展需要高度匹配,减少大规模的硬件投资,提高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围绕节能减排,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又需要人力、物力、智力的投入,需要对原有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控制流程甚至是原有的机制体制等进行必要的重组。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充分围绕节能减排的原则,实现信息化建设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1、围绕节能减排,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基础

充分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了解宏观政法环境: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设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发改委将节能减排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国资委将下属企业分为“重点型”企业,“关注类”企业,“一般性”企业,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等各项法律法规。

研究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水平、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信息化主体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包括基础设施、能源消耗、应用规模、应用层次和人员素质等,详细的列出人、财、物各项资源清单。目前,信息化的需求已向动态组织、跨组织、跨地域、跨时空的流程管理、表单管理等应用发展变化,向门户化、无线方向发展,协同管理将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中枢应用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充分了解这些需求的变化,形成以协同为中心的、完整的信息化布局。

2、围绕节能减排,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信息化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在建设中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总体原则,做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有明确组织领导部门,加强协调统一,集思广益,形成既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当前实际的总体规划。

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与社会发展战略和信息化主体发展战略相吻合;在战术层面,应考虑信息化主体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社会和信息化主体发展服务的基础信息资源库。

3、围绕节能减排,切实遵循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原则

(1)可行性原则:以法规政策、行业环境和现行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信息化建设进程。千万要避免脱离实际情况,最终搭建了用非所需的建设系统,造成严重浪费情况。

(2)安全性原则: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确定不同的安全等级,既要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又要避免安全等级定级偏高导致的能耗浪费,在保障安全等级的前提下,适度调整运维策略,降低能源使用。

(3)可靠性原则:既要保证关键节点、重要数据的冗余备份,避免单点故障隐患,又要防止在重要性不强、利用率低的环节投入过高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4)成熟和先进性原则:信息化建设中所采用的结构设计、系统配置、管理方式、节能减耗等方面均应采用先进的,同时又是成熟、实用的技术。

(5)全局性原则:信息化建设应紧紧围绕着统一的总体规划,不能以部门或职能条块分割,造成资源难以共享,产生信息孤岛现象,造成建设和维护成本高,利用率低的情况。

(6)循序渐进原则: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避免在初期就进行过大建设导致浪费。选择合理的人财物的投入和软、硬件支撑,即能略有前瞻性的满足目前需求,又能可扩展的满足以后的发展。

4、圍绕节能减排,搭建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设计可结合信息系统本身的特点,采用自顶向下的科学方法和层次型设计。层次模型设计采用分层的网络逻辑结构设计,每层重点集中于特定的功能上,允许选择适当的系统和功能。

在总体建设上采用业务与网络分层构建、逐层保护的原则,利用宽带IP技术,保证网络的互联互通性,提供具有一定QOS的带宽保证,并提供各部门、系统网络间的逻辑隔离,整网需采用成熟、有效的技术实现业务隔离,并进行有效的QOS处理,保证互访的安全控制。

建立统一的公网出口,通过防火墙和公网隔离,保证网络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控性。

在设计搭建网络平台的同时,要尤其关注网络设备和机房的耗能需求。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减少能源耗费和废弃物、有害物的排放:选用新型节能型网络设备;在安全的范围内降低设备运行的环境要求(温度、湿度、洁净度),减少空调运行的时间;推进新一代智能通风和智能换热器的使用;采用变频空调或者数码涡旋空调;改造外墙、屋面保温层的设置等。

5、围绕节能减排,抓好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育

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的经验教训表明,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是否有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人才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并且能够培养出一批信息化人才,而信息化人才的开发和成长又能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两者是相互融合的。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引进和培养出一批具有信息化素养和节能减排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围绕节能减排,推进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篇5: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

积极开展“抓管理,增效益”、节约挖潜、革新改造等活动,向管理要效益。在职工中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发动技术人员对清扫工具进行重新组合,对一些机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效能和工作效率,降低消耗。

实行承包责任制。对消耗较多的垃圾、粪便清运车辆,洒水车辆实行承包,包作业质量、包油耗、包维修费,节约归己,超标自负,每月考核,奖惩兑现,通过落实承包责任制,各类消耗明显下降。

对办公用品、公务车油耗、电话费根据各科室的实际需要定出指标,超标自负。每月公布公务车油耗、电话费使用情况,让职工参入监督。

篇6: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

二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法》、倡导ISOxx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励行节能降耗。

三是要求企业把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相结合。

篇7: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

20xx年10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召开自治区全社会节能监察局成立大会,正式向社会各界宣布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社会节能监察局,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委主要领导、自治区编办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委内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自治区全社会节能监察局是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管理的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牵头负责组织开展全区节能监察工作,对自治区各级节能监察机构进行业务指导;负责对全区各地(州、市)、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对各地(州、市)及自治区相关部门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岗位设置、人员培训、用能状况及信息报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意见落实情况以及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察;对违反用能行为及举报案件加大查处力度。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杜鲁坤?托乎提同志在会上宣读了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对机构的批复文件。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春林同志传达了10月15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对当前及今后自治区全社会节能监察局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对新到位工作的同志提出了严格要求,希望节能监察局要以攻坚克难的精神,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迅速开创社会节能监察工作新局面。一是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要突出重点,不断加强节能监察工作,重点抓好电力、有色、建材、钢铁、石油、化工六大行业的节能降耗;三是要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节能监察制度,抓紧起草自治区节能监察有关办法;四是要发挥综合协调工作,提高全区节能监察水平。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是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节能监察是节能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推动节能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自治区全社会节能监察局的成立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加强全区节能工作战略的重要举措,将充分发挥节能监察对促进全区节能措施有效落实的重要作用。

篇8: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简报

中国政府本着对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负责的态度, 一如既往地推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政府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更为节能减排工作明确了方向, 将把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 强化各项政策措施, 加快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建筑节能减排是中国国家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积极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十二五”期间, 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将以“七项定位”为重点, 推动区域间建筑节能减排互动、合作、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政策扶持激发区域活力

国家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和总体市场环境为节能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在这种形势下, 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将为地方政府部门优化各地区产业结构、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实施国家节能优先战略, 落实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科学规划指导产业布局

借助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及行业内国家级专业团队的技术优势, 积极协助拓展与各地政府的合作项目。通过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指导, 使各地区形成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 正确指导产业布局。

三、科研鉴定孵化高新技术

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协助行业内认证鉴定机构对企业新技术、新产品从指导、论证和鉴定、提供便利条件, 使良好的创新机制成为高新科技成果的孵化器。

四、金融服务助推持续发展

整合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国内外银行和诸多金融机构的各类型金融产品信息, 为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寻找和搭建多样化的市场投融资平台。

五、节能减排提升经济效益

协助地方政府通过引进具有节能技术先进企业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减少单位GDP能耗;同时为业主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合理设计方案, 并为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发企业获得项目资源提供渠道, 实现跨区域供求资源的合理配置。

六、国际交流促进商贸往来

通过与国内外建筑节能减排机构和商贸组织的联系和合作促进节能环保技术的互动交流和国内外企业间的业务拓展;带动区域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并为吸引国内外高素质、高技术人才跨区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七、宜居样板倡导绿色生态

遵从节能、环保、实用、经济的绿色建筑理念, 鼓励运用国内外成熟节能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 开发建设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绿色生态建筑, 鼓励居民树立节约意识与环保理念, 推动打造本土化的生态宜居样板示范工程。

上一篇:简短电大毕业大学生自我鉴定下一篇:变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