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句摘抄

2024-05-11

历代名句摘抄(通用4篇)

篇1:历代名句摘抄

历代名句摘抄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0、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1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8、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2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2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2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

2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6、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孙子》

3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3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40、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史记》

4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4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4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4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4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

4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5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51、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

5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5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5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55、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5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57、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说苑》

5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司马迁《史记》

5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6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62、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6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6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66、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67、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现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6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6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7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7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7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太子少傅箴》

7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7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7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7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7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7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7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8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8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8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8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8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8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8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8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8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9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9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9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93、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9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9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9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97、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9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9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0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史记》

10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10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10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10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

106、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0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0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0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113、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

11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1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1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1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12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史记》

12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1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12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124、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2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126、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12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2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

12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30、来而不往,非礼也。(名人名言 mingyan.chazidain.com)《礼记》

131、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13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3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3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1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3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3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3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39、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4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41、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14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奉入京使》

14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14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4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4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

14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14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14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5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司马迁《史记》

15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15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15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15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5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5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57、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事空。范晔《后汉书》

15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5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6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161、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16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6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16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6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16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16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16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6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7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

17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7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7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7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7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论语》

17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177、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17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7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18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81、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18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83、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

18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18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8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

187、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18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18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90、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9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9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19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194、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9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陈寿《三国志》

19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197、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

199、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20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01、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03、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20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0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20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20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0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0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1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2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1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

21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

21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1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217、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8、朝闻道,夕死可也。《论语》

21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司马迁《史记》

22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2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22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2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22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

22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22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229、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23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23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3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3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3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后汉书》

23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3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23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23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3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4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24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4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

24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岑参《轮台歌》

24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24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46、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司马迁《史记》

24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4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24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25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5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252、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25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54、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篇2:历代名句摘抄

2、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0、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1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1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6、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8、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1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2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2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2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

2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3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3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6、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孙子》

3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3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9、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40、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4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4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4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4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篇3:中国历代名句名篇检测题

1.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诗经·卫风·淇奥》

2.高山仰止。——《诗经·小雅》

3.,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4.辅车相依。——《左传·僖公五年》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论语·为政》

6.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7.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1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11.子曰:“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12.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泰伯》

1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15.,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论语·子路》。

17.独学而无友。——《礼记·学记》。

18.,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19.,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0.,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1.桃李不言。——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22.,宁静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3.捐躯赴国难。——曹植《白马篇》。

24.奇文共欣赏。——陶潜《移居》。

25.,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6.,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7.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28.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29.身无彩凤双飞翼。——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30.历览前贤国与家。——李商隐《咏史》。

31.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山园小梅》

32.,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33.梅须逊雪三分白。——卢梅坡《雪梅》

34.文章本天成。——陆游《文章》

35.纸上得来终觉浅。——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7.,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38.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

3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篇4:历代名句摘抄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报]回赠。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①[临]来到。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1.诗言志,歌永①言,声依永,律②和声。

出自《尚书·舜典》。《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为孔子选编而成,事实上有些篇是由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即《今文尚书》。①[永]同“咏”。②[律]音律,乐律。

12.辅①车②相依,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旧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春秋各国史料编纂而成的。《左传》是一部叙述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共269午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①[辅]面颊。②[车]牙床骨。

13.黍①稷②非馨③,明德④惟馨。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最早见《尚书·君陈篇》。①[黍(shǔ)]黍子,黏黄米。②[稷(jì)]不黏的黍子。黍稷在这里泛指五谷,为祭祀的物品。③[馨(xīn)]芳香。④[明德]美德。

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15.不以一眚①掩大德。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①(眚(shěng))过失,过错。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传·宣公二年》。

17.立德立功立言。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18.言之无文①,行②而不远。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①[文]文采。②[行]流传,流行。

19.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②[说(yuè)]通“悦”。③[愠(yùn)]恼恨。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2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2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2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2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28.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2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30.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①[野]粗野。②[史]虚浮。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32.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①[知(zhì)]同“智”。

33.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34.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36.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37.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②[毋意]不凭空揣测。③[毋必]不全盘肯定。④[毋固]不拘泥固执。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3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3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4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4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44.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4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46.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4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4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5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51.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5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53.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54.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

5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礼记》又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四十九篇。

5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出自《礼记·学记》。

5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出自《礼记·学记》。

5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礼记·学记》。

59.好学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出自《礼记·中庸》。

6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出自《礼记·中庸》。

61.博学之,审①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②行之。

出自《礼记·中庸》。①[审]详知,明悉,引申为详尽细密之意。②[笃]忠实,专一,一心一意。

62.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①。

出自《礼记·经解》。①[差若豪氂,缪以千里]现通行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豪”同“毫”。“氂”同“厘”。“缪”同“谬”。

63.瑕①不掩②瑜③,瑜不掩瑕。

出自《礼记·聘义》。①[瑕]玉上的斑点。②[掩]掩盖。③[瑜]玉的光泽。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出自《礼记·杂记下》。意思是治理国家要宽严相济。

65.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6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6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68.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①[大人]有德行的人。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6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70.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7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72.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为道家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末期老聃(dān)所著。

73.祸兮福所倚①,福兮祸所伏②。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①[倚]依托。②[伏]隐藏。

7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①。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①[细]琐屑,渺小,不重要。

7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76.哀莫大于心死①。出自《庄子·田子方》。《庄子》又称为《华南经》,现存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 《杂篇》。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现在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①[心死]指心情沮丧、意志消沉至不能自拔。

77.用志不分①,乃凝于神②。

出自《庄子·达生》。①[用志不分]用心专一,不分心。②[乃凝于神]就可以聚精会神。

7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出自《管子·形势解》。《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所著,其实是后人托名于他的著作。今存七十六篇,内容庞杂,包含有道、名、法等家思想以及天文、历数、经济、农业等知识。

7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①。

出自《管子·权修》。①这句话的原文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80.长太息①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屈原《离骚》。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所作《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创骚体,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①[太息]大声叹气,深深地叹息。

8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离骚》。

8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自屈原《离骚》。

8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出自屈原《楚辞·卜居》。

84.天不为人之恶①寒而辍②其冬。

出自《苟予·天论》。《苟子》的作者荀况(约前313—前238),战国时赵国人,当时的人尊称他为苟卿。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苟子》现存三十二篇。①[恶(wù)]讨厌,与“好(hào)”相对。②[辍]中止,停止。

85.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①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是吕不韦招集门客所著。吕不韦(?—前235),战国末期曾任秦朝的相国。①[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86.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

出自《吕氏春秋·疑似篇》。

87.行百里者半九十。

出自《战国策·秦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事的记录整理编辑而成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策。

88.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89.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出自《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6),汉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90.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自《报任安书》。

9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①。

出自司马迁《史记·李广传》。①[蹊(xī)]小路。

9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而从。

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93.刻鹄①不成尚类鹜②,画虎不成反类犬。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作者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辞赋家、史学家。著有《汉书》。①[鹄(hú)]天鹅。②[鹜(wù)]鸭子。

94.峣峣①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出自班固《后汉书·黄琼传》。①[峣峣(yáoyáo)]高。

95.胡马①依北风,越鸟②朝南枝。

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是对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诗的统称。这两句意思是鸟兽尚依恋故土,何况是人呢。①[胡马]北方所产的马。②[越鸟]南方的鸟。

96.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出自《诫子书》。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97.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lù)豉(chǐ)以为汁。萁在釜下然(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曹植(192—232),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的同母弟弟。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有一次,曹丕限曹植在七步之内做一首切合兄弟之情的诗,否则,就要杀他。曹植才思敏捷,当即咏出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无可奈何,只好放过了他。

9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出自曹植《赠白马王彪》。

9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

100.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101.刑天舞干戚①,猛志固常在。

出自《读山海经》。作者陶潜(365—427),字渊明,东晋诗人。①[刑天舞干戚]故事见《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刑天,传说中的兽名。干戚,盾和斧。

10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

103.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陶潜《挽歌》。

10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出自陶潜《移居》。

10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出自《入若耶溪》。作者王籍,南朝梁诗人。生卒年不详。

106.疾风知劲草,板荡①识诚臣。

出自《赐萧璃》,作者李世民(598—649),即唐太宗。①[板荡]《诗经·大雅》有《板》《荡》两诗,均刺周厉王无道,纲纪混乱,政局不安,后以“板荡”指社会动荡不定。

107.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自《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作者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唐代诗人。

10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自《渡汉江》。作者宋之问(656—712),字延清,唐代诗人。

109.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出自《杂诗三首》(其一)。作者沈俭期(656—714),字云卿,唐代诗人。11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咏柳》。作者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代诗人。

1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①。

出自贺知章《回乡偶书》。①[衰(cuī)]稀疏、掉落的意思。

112.人生代代无穷已①,江月年年只相似。

出自《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约660一约720),唐代诗人。①[已]停止。

11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出自《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

1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唐代诗人。

115.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出自《凉州词》。作者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边塞诗人。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①[杨柳]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多用做送别曲。

1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自《宿建德江》。作者盂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他和王维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11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①。

出自《芙蓉楼送辛渐》。作者王昌龄(698一约757)字少伯,唐代诗人。①[玉壶]美玉制成的壶,用来比喻高洁。

11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①无故人。

出自《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70l一761),字摩诘。唐代诗人。安西,地名,今新疆库车县。①[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处玉门关西南而得名。

11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山东,指华山以东。

120.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王维《终南别业》。

121.山中一夜雨,树杪①百重泉。

出自王维《送梓州李使君》。①[树杪(miǎo)]树梢。

12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①与之②谁短长。

出自《金陵酒肆留别》。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是我国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①[别意]离别之情。②[之]指东流水。

123.清水出芙蓉①,天然去雕饰。

出自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①[芙蓉]荷花的别称。

124.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出自李白《送友人入蜀》。这两句形容山势险峻。

12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出自李白《早发白帝城》。白帝城,古城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126.但使主人能醉客①,不知何处是他乡。

出自李白《客中作》。①[客]诗人自指。

127.相看①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①[相看]互相对看。

128.长风破浪①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自李白《行路难》。①[长风破浪]南朝宋宗悫(què)年少时,叔父问他立志做什么? 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这两句话来表示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12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黄鹤楼》。作者崔颢(约704—754),唐代诗人。

13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别董大》。作者高适(706—765),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13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出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709一约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132.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然①。

出自《绝句二首》。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诗人。①[然]即“燃”。

133.朱门①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朱门]代指富贵之家。朱,大红色。

134.尔曹①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①[尔曹]代词,你们。

135.为人①性僻耽②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自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为人]犹平生。②[耽]嗜好。

13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自杜甫《偶题》。

137.读书破①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韦左丞,即韦济,当时任尚书左丞。①[破]遍,尽。

13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自杜甫《旅夜书怀》。

139.文章①憎命达②,魑魅③喜人过④。

出自杜甫《天末怀李白》。①[文章]泛指诗文。②[命达]命运通达。③[魑

魅(chīmèi)]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④[过]经过。

14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①英雄泪满襟。

出自杜甫《蜀相》。蜀相,指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①[长使]经常让。

14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

142.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①应须断万竿。

出自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①[恶竹]到处乱生的竹子。

14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自《逢入京使》。作者岑参(715—770),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144.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出自《题稚川山水》。作者戴叔伦(732—789),字幼公,唐代诗人。

14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①。出自《游子吟》。作者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①[三春晖]春天的阳光。

146.蚍蜉①撼②大树,可笑不自量。

出自《调张籍》。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诗人、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收在《韩昌黎集》中。调(tiáo),调侃的意思。调张籍,即戏赠张籍。张籍,唐代诗人。①[蚍蜉(pífú)]蚂蚁的一种。②[撼]摇动。

147.天街①小雨润如酥②,草色遥看近却无。

出自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水部张十八员外郎,即张籍。他曾任水部员外郎。“十八”为兄弟间的排行。①[天街]京城的街道。②[酥]酥油。

1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出自韩愈《进学解》。

149.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出自《浪淘沙》。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15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15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白居易的字。

15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出自刘禹锡《竹枝词》。两个“晴”字与“情”谐音双关。

153.千淘万漉①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自刘禹锡《浪淘沙》。①[漉]滤。

154.无端①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出自《渡桑干》。作者刘皂(785—805),唐代诗人。①[无端]没来由。

15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①。

出自《寒食》。作者韩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寒食,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前一两天。按风俗,这一天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节。①[五侯家]泛指贵幸宠臣。

156.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799—843),字浪仙,唐代诗人,与孟郊齐名。

15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悯农》。作者李绅(约772—846),唐代诗人。

158.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出自《省试湘灵鼓瑟》。作者钱起(722一约780),唐代诗人。

15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出自《放言》。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其代表作有《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

160.在天愿作比翼鸟①,在地愿为连理枝。

出自白居易《长恨歌》。①[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雌雄并翅而飞的鸟。

16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出自白居易《暮江吟》。①[瑟瑟]碧绿色。

16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白居易《忆江南》。

16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江雪》。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诗人。

16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离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779—831),宇微之,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人,难以再把其他的水看成是水;看过巫山云的人,把别地方的云都不看成是云了。

165.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出自《南园》。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①[吴钩]刀名,刃弯。

166.停车坐①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出自《山行》。作者杜牧(803—853),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①[坐]因为。

167.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出自杜牧《秋夕》。

168.折戟①沉沙铁未销②,自将③磨洗认前朝④。

出自杜牧《赤壁》。①[折戟]折断的戟。②[销]销蚀,毁坏。③[将]拿起。④[前朝]指三国时代。

16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乐游原》。作者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与杜牧齐名。

170.春蚕到死丝方尽①,蜡炬成灰泪②始干。

出自李商隐《无题》。①[丝方尽]才停止吐丝。②[泪]蜡烛燃烧时烛脂流溢如泪,称 “烛泪”,常用以象征别恨。

171.身无彩凤①双飞翼,心有灵犀②一点通。

出自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①[彩凤]即凤凰。②[灵犀]古代把犀牛角看作灵异之物,犀角中心有一道上下贯通的白线,更具灵性。

17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出自李商隐《咏史》。17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①于老凤声。

出自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①[清]鸣声清亮。

174.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出自李商隐《晚睛》。

175.醉卧沙场①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自《凉州词》。作者王翰,字子羽,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①[沙场]战场。

17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自《咸阳城西楼晚眺》。作者许浑,字用晦,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17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作者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17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出自《月夜》。作者刘方平,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179.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出自《上堂开示颂》。作者唐代黄蘖(niè)禅师。

180.劝君莫惜金缕衣①,劝君须惜少年时。

出自无名氏《金缕衣》。①[金缕衣]用金丝线装饰的衣服,用以泛指贵重华丽之物。

181.衣带渐宽①终不悔,为伊②消得③人憔悴。

出自《蝶恋花》。作者柳永(约987—1053),宋代词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此两句所说即为“第二境界”,描写人们对于事业学问执着地追求。①[衣带渐宽]指因相思而消瘦,衣服都显得肥大了。②[伊]她。指所爱慕的人。③[消得]值得。

18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蝶恋花》。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宋代词人。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界”。

18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出自晏殊《浣溪沙》。

184.绿杨烟外晓寒轻①,红杏枝头春意闹②。

出自《玉楼春》,作者宋祁(998—1061),宋代诗人、词人。①[轻]形容春季清晨的微寒。②[闹]夸张地把春光烂漫的感觉表现了出来,把春意写得那么有知觉,有生气。

18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出自《踏莎行》。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和著名的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①[平芜]平坦的草地。这两句词写站在高楼上望离人远去的情景。

186.不畏浮云①遮望眼②,自缘③身在最高层。

出自《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①[浮云]诗中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②[遮望眼]挡住视线。③[自缘]原来因为。

187.春风又绿①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②?

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①[绿]这里作动词用,吹绿。②[还]回。这里指回家。188.千门万户曈曈①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②。

188.千门万户曈曈①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②。

出自王安石《元日》。元日,农历正月初一。①[曈曈(tóngtóng)]形容太阳初升时大地由暗而明的情景。②[总把新桃换旧符]指在正月初一这天清晨家家户户换上新桃符。古代用有门神肖像或门神名字的桃木版画挂在大门上,用来辟邪。后来在门上贴春联,因此又用“桃符”借指春联。

189.荷尽已无擎雨盖①,菊残犹有傲霜枝②。

出自《赠刘景文》。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①[擎雨盖]形容荷叶如雨伞。擎,举,向上托。②[傲霜枝]在寒风中傲然挺立的花枝。傲,耐久,经得住。

19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91.欲把西湖比西子①,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自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①[西子]指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西施。

19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出自苏轼《题西林壁》。

193.梅须①逊②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雪梅》(其二)。作者卢梅坡,宋代人。生卒年不详。①[须]应当。②[逊]逊色。

194.文章①本天成②,妙手③偶得之。

出自《文章》,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①[文章]文辞或成篇的文字。②[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工。③[妙手]技艺高超的人。

19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①此事要躬行②。

出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子聿,陆游之子。①[绝知]彻底弄清。②[躬行]亲身实践。

196.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出自陆游《示子通》。

197.等闲①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春日》。作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又号晦翁,别称紫阳。宋代理学家。①[等闲]轻易,随便。

198.问渠①那得②清如许③,为有源头活水来。出自朱熹《观书有感》。①[渠]它,指方塘的水。②[那得]怎么会。③[清如许] 这样清。

199.众里寻他千百度①,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②处。

出自《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元夕,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又称元宵。①[度]次。②[阑珊]零落,衰落,将残。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三境界”。

20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出自辛弃疾《菩萨蛮》。

20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出自《绝句》。作者夏元鼎,宋代诗人。这两句诗本指屡试不第后偶然成功,后来用以指谋事的成功与否常带有偶然性。

20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游园不值》。作者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203.千磨百折还坚韧,任你东南西北风。

出自《竹石题词》。作者郑燮(xiè)(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诗人、散文家。这是一首题画诗。

204.世事①洞明②皆学问,人情③练达④即文章。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作者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文学家。①[世事]人世间的事情。②[洞明]透彻了解,通达事理。③[人情]指人心,世情,人情世故。④[练达]阅历多而通晓人情世故。

20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①则刚②。

这是一副对联。作者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近代政治家、诗人。①[欲]欲望,指世俗杂念。②[刚]刚直,坚强。

20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207.落红①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①[落红]落花。

20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①降人才。

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①[不拘一格]不限一种规格,即打破常规。

20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①。

出自《绝命诗》。作者谭嗣同(1845—1898),字复生,号壮飞。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①[两昆仑]指康有为和作者自己。意思是两人都像昆仑山那样巍峨高大。一说两昆仑指康有为和侠客大刀王五。

210.献身甘作万矢的①,著论求为百世师。

出自《自励二首》。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①[的]箭靶的中心。

211.横眉冷对千夫指①,俯首甘为孺子牛②。

出自《自嘲》。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①[千夫指]《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②[孺子牛]据《左传·哀公六年》杜预注:春秋时齐景公钟爱幼子荼。有一次景公口里衔着绳子装作牛,让荼牵着玩,荼突然跌倒,以致扯掉了景公的牙齿。

212.雄关①漫道②真如铁③,而今④迈步从头⑤越。

出自《忆秦娥》。作者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①[雄关]雄伟的关隘。②[漫道]休说,莫说。③[真如铁]真像铁一般坚固。④[而今]如 今。⑤[从头)重新开始。

21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出自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14.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①亦英雄。

出自《大江歌罢掉头东》。作者周恩来(1898—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①[蹈海]

投海而水,这里表达愿为事业献身的决心和信念。

上一篇:工作总结与自我评下一篇:党组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