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2024-05-02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通用9篇)

篇1: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生产技术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为有效推进玉溪市双孢蘑菇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原来的.双孢蘑菇栽培中栽培料配方、杀虫消毒方式、水分管理、覆土方式等技术加以改进探索,形成一套较为适合玉溪农村实用的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经过大面积应用推广,~应用面积累计25.5796万m2,实现直接经济效益508.5万元,带动农民增收41 7.4万元.回收利用稻草秸秆4386086kg,产生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作 者:王国伟 陈世禄 陈丽萍 陆星星 陈恩波 徐琼华 作者单位: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653106刊 名:中国园艺文摘英文刊名:CHINESE HORTICULTURE ABSTRACTS年,卷(期):200925(2)分类号:S6关键词:双孢蘑菇 栽培料配方 杀虫消毒方式 水分管理 覆土方式

篇2: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兰州市食用双孢蘑菇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

跟踪调查了兰州市食用双孢蘑菇质量安全现状,发现荧光漂白致“毒”是其质最安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问题蘑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下新的销售方式,探讨和总结出了当前食用双孢蘑菇质量安全监管新对策.

作 者:柴银军 郭晓红 作者单位:兰州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甘肃,兰州,730010刊 名:农业环境与发展英文刊名:AGRO-ENVIRONMENT & DEVELOPMENT年,卷(期):26(2)分类号:S6关键词:双孢蘑菇 质量安全 对策

篇3: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关键词:双孢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食用菌,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淮北地区麦草、玉米秸秆丰富, 气候适宜, 适合双孢蘑菇生长。近年来, 双孢菇产业在蒙城县稳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现介绍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以供参考。

1 生长发育条件

1.1 营养

双孢菇属粪草生菌类, 配料时作物秸秆 (麦秸草、稻草) 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粪肥 (如牛粪等) , 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元素。

1.2 温度

双孢菇属低温、恒温结实性菌类。菌丝体、子实体的生长温度范围分别为4~32、5~25℃, 最适温度分别为22~25、14~16℃。

1.3 空气

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 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

1.4 湿度

培养料、覆土的含水量分别以60%、16%~20%为宜。菌丝体、子实体生长阶段空间相对湿度分别以60%~70%、85%~90%为宜。

1.5 pH值

双孢菇喜稍碱性。菌丝体生长的p H值范围是7.0~8.0, 进棚前培养料的p H值为7.5~8.0, 土粒的p H值为8.0~8.5。

1.6 光照

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线, 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可以生长, 忌强光照射[1]。

2 配方

针对蒙城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科学配比、试验、示范, 培养双孢菇的麦秸、干牛粪、尿素、豆饼、过磷酸钙、石膏粉、碳酸钙的用量分别为2 500、1 000、15、50、30、40、30 kg。

3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3.1 培养料 (麦秸) 预湿

一般在浸泡麦秸时, 先挖一个坑, 大小根据种植量决定, 坑内铺上一层塑料薄膜, 抽入水, 放入石灰粉搅拌, 放入麦秸浸透后捞出。边捞边建堆, 建堆后, 于顶部浇水, 以堆底有水溢出为标准, 3~4 d后麦秸基本吸足水。料堆宽、高分别为2.5、1.5 m, 根据种植量的多少决定长度。建堆时每隔1 m竖1根木棒 (直径10 cm, 长1.5 m以上) 。建堆后拔出木棒, 自然形成一个透气孔, 以增加料内氧气, 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均匀。堆料时先铺1层约25 cm厚的麦秸, 再铺1层牛粪, 边铺边踏实, 粪要撒均匀, 照此法一层草一层粪的堆叠上去, 堆至高1.5 m, 顶部再用粪肥覆盖。将尿素的1/2均匀撒在堆中部。建堆时要注意料堆的四周边缘尽量陡直, 建好堆后, 必须把料堆边缘的稻草收拾干净整齐[2,3]。

3.2 翻堆 (发酵)

翻堆要彻底, 将料翻均匀。翻堆时发现整团的麦秸草或粪团要打碎抖松。翻堆3次。

3.3 第2次发酵

发酵好的料趁热移入棚内, 堆成小堆, 以刚好铺一床面为每堆数量。待料温升至60℃时, 保持6 h, 再让料温降至52℃, 保持4 d。之后, 开始铺料, 料的厚度为25~30 cm。料进棚后要进行杀菌、灭虫, 每300 m2的棚用甲醛3 kg、菊酯类农药0.5 kg, 混合后加热挥发。大棚密闭24 h以上[4]。

4 栽培管理

4.1 播种

温度降至27℃以下时开始撒播, 将菌种量的3/4均匀撒于料表面, 用小叉子深入料厚的1/2, 轻抖致菌种均匀分布, 再将剩余的1/4菌种撒播。

4.2 发菌

发菌时棚内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分别控制在20~25℃、70%。播后1~2 d, 以保温保湿为主。2 d左右菌丝开始萌发, 应加强通风。菇棚干燥时, 可向空中及走道洒水。

4.3 覆土

覆土材料应取表面15 cm以下的土, 并经烈日曝晒。覆土呈颗粒状, 小粒0.5~0.8 cm, 土块0.5~2.0 cm, 掺入1%的石灰粉, 覆土湿度以握之成团, 触之即散为宜[5]。播种后15~20 d, 菌丝基本长满料的2/3, 应及时覆土。

4.4 出菇管理

覆土后20 d左右开始出菇, 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保持在20~24℃、80%~85%, 在此期间一般不能往料面上喷水, 当菌丝扭结成小白点时, 开始喷水, 增加湿度。期间, 如果覆土过干要轻喷水, 注意水不能渗到料里, 同时加强通风。

出菇阶段, 采菇时不能开伞, 要轻扭转, 尽量不带出培养料, 随采随切除菇柄基部的泥根, 轻拿轻放。一潮菇采完后均要清理料面。采过菇的坑洼处再用土填平, 料面需保持平整, 再喷一次1%石灰水之后, 7~10 d又出现第2批菇。

5 菌渣利用

菌渣利用的主要途径有2个:一是做成饲料、饵料或其添加剂, 替代部分粮食, 降低饲养成本。二是作为食用菌循环利用的优质基料、利用食用菌栽培废弃物加入无害化的添加剂生产绿色有机肥料、利用丰富的菌渣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生产蔬菜等[6,7]。

参考文献

[1]王小明, 于海萍, 张汉燚, 等.非耕地全地下式双孢蘑菇高效节水畦栽技术[J].北方园艺, 2012 (9) :178-181.

[2]顾建芹, 金巧玲, 李国贤, 等.双孢蘑菇不同覆土材料的对比试验[J].食用菌, 2012 (3) :30-31.

[3]范育明, 贾金川, 董礼花, 等.双孢蘑菇无公害生产技术[J].上海蔬菜, 2012 (2) :85-88.

[4]庾志勇, 唐杰.广西全州县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试验示范与经济效益分析[J].大观周刊, 2012 (2) :101.

[5]彭学文, 吴志会, 解文强, 等.利用小麦秸秆栽培双孢蘑菇高产配方筛选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11 (9) :38-40.

[6]刘文华, 孙艳霞.发酵玉米秸秆简易栽培双孢蘑菇技术[J].食用菌, 2012 (2) :40.

篇4: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菌渣;双孢蘑菇;轻简化;节本增效

中图分类号:S646.1+10.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1-0262-03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增加迅速且规模越来越大,2009年我国金针菇日产量约为400t,且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由此产生了大量食用菌的菌渣,食用菌菌渣即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由于随地堆放容易孳生病菌、虫害,造成环境污染[1-3],菌渣的利用率不高而成为新的污染源,随着食用菌栽培工厂化厂家的增多,如能利用菌渣的营养价值,探索其作为其他菌类栽培原料,实现二次利用,形成绿色生态循环,对平抑食用菌市场价格和解决菌类栽培原料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国家鼓励大力推广草腐菌栽培。其中,双孢蘑菇因其菇肉细嫩、味美,营养价值高,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和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品种[4]。目前,金针菇菌渣作为其他食用菌栽培的原料或配料可行性已有报道[5],但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尚未见报道。所以,本研究就如何将金针菇菌渣的高效利用和作为双孢蘑菇栽培原料的可行性有机结合,主要以原料成本、能耗成本、出菇周期、产量及综合效益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金针菇菌渣最优添加量,从而达到节本增效和菌渣高效利用的双重目的。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渣

菌渣为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废料。对菌渣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后发现,其氮含量为0.27%、磷含量0.61%、钾含量为0.84%、粗脂肪含量为2.26%、粗纤维含量为31.23%、总糖含量为1.62%。

1.2供试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品种为我国广泛栽培的As2796,该品种是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以单孢杂交培育出的高产菌株,是我国重点推广的品种。

1.3试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工厂化金针菇菌渣替代双孢蘑菇传统栽培原料的稻草。配方主要成分包括稻草、牛粪、石膏、石灰、复合肥、过磷酸钙。双孢蘑菇传统配方(CK)为35%牛粪+60%稻草+1%石膏+1%石灰+1%复合肥+2%过磷酸钙。本试验金针菇菌渣添加量分别为30%、40%、50%、60%,对应设置为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各处理分别从成本、菇期、产量等因素进行评价,不同处理的培养料配方组成见表1。

1.4栽培方法

1.4.1原料选择及一次发酵

江苏省常规双孢蘑菇栽培培养料配方按照表1进行备料,预湿,栽培材料新鲜、无霉、无虫,分别将稻草、牛粪、菌渣预湿7d,尽量让培养料浸透水分;将预湿好的培养料进行建堆,首先在堆底层铺放1层约5cm厚的牛粪,然后按照1层粪、1层草、1层菌渣依次堆放,高度分别为15、5、15cm,建堆高度约1.5m,堆宽约1.6m,长度依场地和培养料总量而定;建堆時将稻草抖松,避免结团,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70%左右,可边建堆边淋水,石灰和石膏在建堆时均匀撒在料层间;建堆7d后料温达70℃进行第1次翻堆,将复合肥和过磷酸钙一次性全部加入料中,翻堆后,打孔通气,可在料堆的上部及料堆周围打孔;13d后料温60℃时第2次翻堆,18d后料温在55℃时第3次翻堆,在料中外层出现灰白色的高温放线菌,培养料不黏手且有弹性、稻草有一定的拉力,说明一次发酵正常,准备二次发酵。

1.4.2二次发酵

上述不同处理的培养料运进菇房后加温发酵,使培养料充分腐熟且产生有益于蘑菇菌丝生长的放线菌,将培养料运进菇房,每层料厚30~50cm,关上门窗,在菇房外用锅炉加热使菇房升温,升到65~70℃后保持10h,再降温到50℃保持5d,每天通气1次,停止升温后开窗通气,45℃时可开窗降温至28℃。处理4不加温处理,利用料温自然升温,均可达到二次发酵所需的温度。

1.4.3播种发菌

种子均匀撒播在料面上,轻拍料面使种子落入培养料中,用麦粒种1~2瓶/m2,播后关闭门窗保湿3d,室内温度保持26℃,待菌丝萌发吃料后开小窗通气。

1.4.4覆土

双孢蘑菇菌丝发到料厚的2/3处方可覆土,覆土材料要求持水性好、结构疏松、无虫卵和杂菌、稳定良好的团粒结构,一般用稻田土。挖取稻田表层30cm以下的土块,制成蚕豆粒大颗粒,每100m2备土5.5m3,土经日晒至半干用3%石灰和5%甲醛喷雾消毒闷堆5d后使用,覆土厚3cm左右。

1.4.5出菇管理

覆土后调整土层水分少量多次,每天喷2次,6d后菌丝上土,10d后土间有大量的绒状菌丝,有米粒大小原基出现,按照1kg/m2的量开始喷出菇水,需用清洁水连喷3d,并加大通风量,减少土块的湿度。上述试验不同处理除配方、二次发酵处理不同,其他栽培、管理均参照常规栽培模式。

1.5数据处理

以上各处理均设3次重复,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菌渣添加量对原料成本及翻堆费用的影响

通过利用金针菇菌渣替代稻草进行双孢菇栽培,按照标准棚所需原料用量计算,对照配方所需成本最高(表2),而其他处理配方成本是随着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每栋标准棚室可节约原料购置成本1038~2040元。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的成本分别比对照低11.56%、16.37%、18.71%、22.72%。

nlc202309032132

由表1可知,一次发酵翻堆所需要的费用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1>CK>处理2>处理3>处理4。其中,处理1翻堆的成本比CK高9.29%,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比CK节约17.86%、25%、32.14%。

说明应用金针菇菌渣部分替代草料进行双孢蘑菇栽培生产,并能显著节省原料成本。同时,适量使用金针菇菌渣能够减少翻堆的费用,进而提高双孢蘑菇生产效益。

2.2不同处理对二次发酵的用工费用和能耗成本的影响

表3显示,二次发酵过程所需要的用工费用从高到低依次为CK>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CK的用工费用与处理2、处理3、处理4差异显著,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比CK在二次发酵过程所需成本节约4.17%、6.25%、8.33%、12.5%。各个处理的二次发酵过程所需的煤电费用也存在差异,其他各处理与CK相比差异极显著,其中处理1、处理2、处理3的煤电费用分别比CK节省11.53%、15.38%、23.08%。处理4的培养料自然升温能够满足二次发酵所需的温度,因此处理4无需加热,没有煤电费的支出,其能耗成本与CK相比节约100%,说明使用菌渣作为栽培原料能极显著减少能耗成本,其能耗成本随着菌渣使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各处理在二次发酵的过程所使用的人工和能耗总成本从低到高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

2.3不同菌渣配方对双孢蘑菇出菇周期、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表4显示,在相同的播种时间下,不同处理从播种后发菌到出菇的时间(发菌周期)均有差异,其中处理4的时间最短,为33d;CK的最长,为41d;处理1、处理2、处理3的分别为38、37、34d。添加不同金针菇菌渣的出菇周期也不相同,各处理的出菇周期从长到短依次为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CK,分别为72、59、53、51、49d。说明随着菌渣添加量的增加,出菇周期延长。处理4、处理3的出菇周期分别比CK延长23、10d,而相应的利润也随之增加。

利用菌渣替代后,不同处理在现蕾出菇时间、冬季停止生长时间都有一定的差异,可使现蕾出菇时间提早4~9d,有利于双孢菇产品提前上市,并使冬季出菇周期延长2~23d。

表5显示,不同处理的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CK,且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的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8.57%、6.67%、3.81%、2.86%。各处理的生产利润以处理4最高,CK最小,各处理的生产利润比CK高16.05%~52.67%。说明添加菌渣的生产利润显著高于不加的,且利润随着菌渣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表5还显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的生物学效率分别比CK高8.57%、6.67%、3.81%、2.86%。双孢菇产量增加0.27~0.81kg/m2,栽培原料的生物转化率和双孢蘑菇栽培的经济收益均提高了。

3结论与讨论

金针菇菌渣栽培其他食用菌已见报道[1,6],以上研究表明菌渣还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等效果,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随着金针菇菌渣添加量由0~60%逐步替代稻草,其原料成本随着菌渣添加量的增多而减少。这与其他研究者所报道的应用金针菇菌渣栽培秀珍菇[7]、平菇菌渣栽培鸡腿菇[8]、茶薪菇和黑木耳[9]的报道结果一致。本试验是可行的,因为不但能缓解栽培原料的短缺而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还能提供菌渣高效利用的新途径,对食用菌产业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金针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在机械化操作不高的情况下,双孢蘑菇在栽培过程中用人工翻堆和培养料运到床架,在劳动力减少的前提下造成人工费用逐年增长,而且有时候会出现出高价也找不到人工的尴尬局面。与稻草相比,采用粉碎的金针菇菌渣大降低了翻堆的难度和劳动强度,体现了轻简化栽培,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在二次发酵的过程中,当菌渣的添加量分别达到50%、60%时,不需要升温,菌渣自身产热能够达到二次发酵所需要的温度要求,这直接减少了能耗成本。这一研究结果与张金文等的研究结果[10]相似。

金针菇菌渣完全替代或部分替代传统配方稻草栽培双孢蘑菇是可行的,与不添加菌渣的CK相比具有延长出菇周期、提高产量的优势。以综合原料成本、二次发酵能耗成本及用工成本、出菇周期、产量、综合效益等6项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建议生产使用60%菌渣替代稻草,从而达到节本增效和轻简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伟,刘明庆,席运官.微生物菌剂对以猪粪和香菇菌渣为原料的快速堆肥过程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01-304.

[2]韩建东,宫志远,任鹏飞,等.金针菇菌渣栽培金顶侧耳研究[J].北方园艺,2011(21):154-156.

[3]于建光,李瑞鹏,常志州,等.双孢蘑菇菇渣不同堆制方式制作有机肥试验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2):334-335.

[4]黄毅.食用菌栽培: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68.

[5]袁兰.姬松茸熟料袋栽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4(1):20-21.

[6]王庆武,安秀荣,李秀梅,等.金针菇菌渣栽培平菇配方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9):56-58.

[7]宫志远,韩建东,任鹏飞,等.工厂化金针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筛选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0,29(4):14-16.

[8]胡建伟,龚明福,范玉红.平菇菌糠栽培鸡腿菇试验[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0,12(4):11-13.

[9]趙桂云,龚振杰,陈欢.平菇菌糠替代木屑栽培茶薪菇和黑木耳[J].食用菌学报,2009,16(3):36-38.

[10]张金文,柯丽娜,袁滨,等.漳州模式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研究[J].食用菌,2012,34(6):19-21.

篇5: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一、选择适宜的高温型菌种

目前较耐高温的蘑菇菌种有新澄96、苏蘑一号等。其中新澄96发菌温度为18—36℃,发菌最适温度为25—33℃。出菇温度为20一36℃,出菇最适温度为24—33℃,是目前最耐高温的菌种。此菌种最大的优点是蘑菇采下2—3天不变色,不易开伞,易于保鲜,缺点是菌丝发菌速度慢,分解力较弱,对培养料质量要求较高。较适宜安排在5—6月播种,6—9月出菇。苏蘑一号发菌温度为10—35℃、发菌最适温度为20—30℃,出菇温度为10—35℃,出菇最适温度为15—32℃。此菌种生活力强,发菌速度快,出菇早。适宜安排在3—4月播种,4—7月出菇。

二、把好基质发酵温度关

在2—3月低温时期,选择基础温度较高、保湿效果强的场所,如塑料大棚内建堆发酵。发酵料的营养比例和配方及堆制方式与秋蘑菇培养料相同。为使料温上升快,内外部温差小,在建堆时需使用增温剂增温。料温一般在堆制第5天达到60—65℃。从料温60℃起计算时间、7天后第1次翻堆;尔后当料温下降时,每隔5—6天翻堆1次。当培养料呈现咖啡色,有弹性,不粘手,无异味时,即可接种。

三、防治并举控制病虫害

危害高温蘑菇最主要的虫害有菇蚊、跳虫和螨虫,病害有胡桃肉状菌。控制发菌期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药剂拌料:每100公斤培养料用高温食用菌栽培防虫拌料剂夏菇宁10克对水10公斤喷洒,边喷洒边翻料边进床接种。除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虫害的防治。在覆土后,结合喷洒调菇水,在水中掺入菇虫净杀虫剂1000倍液和拌料剂1000倍液,用以控制出菇期虫害。当温度上升至20℃以上、有菇蚊成虫在菇床上活动时,要用菇虫净或氯氰菊酯喷杀成虫。对菇床的四周、墙面和地面都要喷湿,才能有效地杀灭成虫,减少下一代幼虫数量。

篇6:双孢蘑菇优化栽培技术

1 栽培季节安排

在黑龙江省栽培双孢蘑菇应以秋季为主。母种于3月中下旬转接试管, 4月中旬制备原种, 7月中旬进行栽培种的制备, 8月下旬进行播种栽培, 9月就可以采菇, 至10月下旬可采收4潮菇;进入11月以后, 气温会明显下降, 直到翌年4月初为越冬期, 4月中下旬即可恢复出菇。

2 母种制作

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 配方为:马铃薯 (去皮) 200g、葡萄糖20 g、琼脂15 g, 水1 000 mL, pH值自然。把母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中, 接种后置于24℃恒温人工气候箱中培养3~4 d, 可见由组织块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 连续观察并检查菌种污染情况。发现有青、绿、黄等颜色小点及糊状物, 说明已污染杂菌。菌丝体长满斜面需15 d左右, 满管后将母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 栽培种制作

栽培种培养采用麦粒种配方:麦粒90%、干牛粪6%、稻壳2.5%、硫酸钙1%、碳酸钙0.5%, 含水量50%左右, pH值自然。栽培种的制作、消毒、灭菌、接种均按常规方法, 菌种培养均在24℃恒温人工气候箱中, 待菌丝长满瓶后供栽培使用。

4 培养料制作

培养料配方:稻草1 000 kg、干牛粪1 000 kg、豆饼50kg、碳酸钙25 kg、硫酸钙25 kg, 含水量50%左右, pH值自然。在建堆前2~3 d, 将稻草预湿, 使其含水量在50%左右, 建堆时按100 m2栽培面积计, 一般为长10 m、宽2 m、高1.5m。先铺20 cm左右厚稻草, 草层上再铺牛粪, 如此反复, 最顶层覆盖稻草, 7层左右, 堆料一般以南北向为宜。一次发酵, 当温度升高到最高点, 并维持一定时间开始下降时, 进行翻堆, 一般翻4次, 第1次翻堆大概间隔5~6 d, 第2次翻堆间隔5 d, 第3次翻堆间隔5 d, 第4次翻堆间隔4 d。每次翻堆要注意发酵情况, 保持含水量为60%左右, p H值用石灰水控制为7.5~8.0。二次发酵, 当第3次翻堆2 d后, 堆温上升到70℃左右时, 将培养料搬入菇房。铺料厚度为30~50cm, 培养料堆放完毕后, 关闭所有门窗。通过加温, 在1~2 d内将料温上升到60℃, 保持6~10 h, 适当通风使料温降至50℃左右, 维持4~6 d, 继续降至45℃时, 打开门窗使之降至常温。发酵好的培养料要有弹性, 一拉即断, 棕褐色, 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却不滴为宜, pH值为7.0左右。培养料在进房前应进行消毒, 在进房前1 d左右, 先将料堆用塑料膜覆盖4~5 h, 使害虫从料面爬至表面, 再在料堆周围喷0.5%敌敌畏和800倍的多菌灵, 熏蒸24 h。

5 播种

播种前应对栽培种进行严格地检查, 选择菌丝生长有力、粗壮洁白、无病虫害、菌龄适中的菌种。播种前通风并检查室温和料温, 一般室温在20~25℃以下, 料温在28℃以下, 且无再升温现象时即可播种。播种完应关闭门窗, 5 d后可适量通风。采用穴播法进行播种, 穴深3~5 cm, 穴距8~10 cm。将菌种块逐穴填入, 轻拍使料与种紧贴, 注意种块不可揉搓, 轻捏成团放入穴中即可。

6 播种后管理

发菌阶段如果料不干, 水分充足, 菌丝生长良好, 没有污染, 料面可以不喷水, 只是在菇房地面、空间、墙壁喷雾、洒水, 保持湿度。如有的料面比较干, 水分不够, 可适当在料面喷水, 喷水时喷雾器头朝上, 以防止损伤菌丝。在正常情况下播种15 d左右, 菌丝在培养料面两穴之间均相互联接, 并深入料内2~3 cm即可覆土, 先覆盖粗土粒, 厚度为2~3cm, 土湿即可, 再关闭门窗。当粗土与斜面接触的部分已布满菌丝时, 即可覆细土, 厚度为1.5 cm左右, 喷水至细土能被捏扁, 润湿即可。覆土10 d后, 覆土层表面有大量菌丝出现时即转入出菇期, 当有白色粒状原基出现时, 即可喷出菇水, 以土层吸足水分又不漏到培养料面为宜。3~4 d后原基长到黄豆大小时, 喷1次重水, 即为出菇水, 喷水量25 kg/m2, 在1~2 d内分多次喷完, 5~7 d出现幼菇, 并注意温度、湿度, 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越冬时清理床面, 剔除菇床上的老根、死菇或菌皮;床面补细土;加强通风换气, 着重中午通风;每周喷水1次。菌床越冬后, 到翌年的4月末气温逐渐回升, 当菇房温度稳定在6℃以上时, 进入春菇管理, 其管理过程与秋菇基本相同, 控制好温度、湿度, 达到采收条件即可进行采收。

7 采收

采菇前不能喷水, 当双孢蘑菇直径到3 cm以上且未开伞时即可采收, 采菇时要进行旋转采菇, 并及时清理采收后的菇床, 用土补平孔洞。一般可采收4~5潮菇, 生物学效率达80%。

参考文献

[1]周君强, 肖鑫华, 赵洪生.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 2008 (3) :40-41.

[2]刘君昂, 李琳, 周国英.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5) :1346-1347, 1350.

[3]王春英.2796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 2008 (3) :12-13.

篇7:高海拔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关键词: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05-1

地处于德化县城西北部的赤水镇,海拔97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雾期每年在140天左右,有霜期达165天左右。雨量充沛,湿度大,年相对湿度平均在80%以上。高山气候明显,利用高海拔秋天季风早临、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根据自身优势,德化县建立反季节双孢蘑菇栽培基地。

1 季节选择

双孢蘑菇属于低温结实性菌类,秋季和早春都可栽培。但双孢蘑菇子实体发育期较长,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安排在秋季栽培。

2 菇房要求

应选择交通方便,给排水方便,环境洁净,且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菇房座北朝南,菇房排列和堆料场地应布局合理,菇房保湿、保温好,空气流通,无直射阳光,电灯照明度均匀,内部整洁。每座菇房栽培面积按230平方米设置,占地面积长11米,宽7米,两侧操作的床架宽度1.5米,单侧操作的床架宽度0.9米,通道宽度0.7-0.8米,中间通道宽度1.0米,菇床5层,底层离地0.2米,层间距离0.6米,顶层离房顶1米以上,床架之间每条通道两端各开上、中、下纱窗,窗的大小为 0.3×0.4米,每条通道中间的屋顶设置拔风筒,筒高0.5米左右,内径0.3米,3-4个。

3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3.1 品种的选择

选择耐低温能力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的福建省蘑菇菌种推广站杂交菌株As2796。稻草、牛粪应新鲜无霉变、其他辅料应购买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生产和出菇管理用水应使用自来水或符合饮用标准水的井水、山泉水。

3.2 推荐配方:(以栽培面积230平方米计算)

干稻草3450公斤、干牛粪2300公斤、过磷酸钙90公斤、石膏粉90公斤、碳酸氢铵69公斤、石灰粉69公斤。

3.3 堆场的要求

堆场选近菇棚、水源,地势高爽,排水通畅的地方,堆场就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料堆的余水流出,防止料堆底部积水,将场地夯实,堆场宽度在2.7-3米以上,顺着料堆的长度方向,在堆场的中间开一条宽15-20cm,深25cm的通气沟,上铺砖块或竹片,便于培养料中央通风换气,在堆场的周围开一条沟,而且在堆场的四个角开一个坑,以便将堆料时从料底溢出的肥水流入沟内,聚汇于坑中,重新浇到料堆上。

3.4 培养料堆制发酵

培养料堆制发酵是双孢蘑菇栽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堆制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的产量高低。过去培养料只有一次性的长发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培养料的发酵进行改革,采用二次发酵。二次发酵在室外进行前发酵,时间12-15天,然后把培养料放入菇房内进行6-7天的控温后发酵,可以杀死潜伏在菇房和培养料中的杂菌虫害,培养料的营养转化充分,可以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降低栽培的风险。

3.5 播种

待料温降至27℃以下时开始播种,每平方米用一瓶菌种,选用撒播法,均匀撒在整平的料面上,播后用薄木板轻压实,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接触,利于菌丝萌发吃料。播种完毕把门窗封密,并把温度计插进中层料中以便检查料温。

3.5.1 播种后管理 发菌从播种到覆土前是发菌阶段,此期间的温度应控制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播种后3天内,一般密闭不通风,以保温、保湿为主,3天左右菌丝开始萌发,这时应加强通风,使料面菌丝向料内生长。当菌丝长至培养料一半以上后要增加通风,并注意检查和防治病虫害。预防的最主要方法是加强通风,降低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菇房的空气相对湿度。

3.5.2 覆土材料和覆土后管理 覆土用的土选择田土。每一平方米的菇床需用土2-2.5平方米。土应取表面15厘米以下的土,覆土前3d,在覆土材料内掺入1%的石灰粉,拌匀即可覆土。把土均匀拨撒在料面上厚度为2-2.5厘米,第3天左右开始喷细水,让覆土层充分吸水,但水不能渗到料里,喷水时要做到勤、轻、少。覆土后经20天左右开始发现绿豆大蘑菇子实体,此时,因高海拔山区日夜温差大,菇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5℃左右,这时应做好通风,保湿工作,这样才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加强水分管理是关键,当菌丝扭结成小白点时,开始喷水,增大湿度。随着菇量的增加和菇体的发育而加大喷水量,喷水时要加强通风,高温时不能喷水,采菇前不能喷水。当蘑菇长到黄豆大小时,须喷1-2次较重的“出菇水”,每天一次,以促进幼菇生长。停水2天后,再随菇的长大逐渐减少喷水量,一直保持到即将进入菇潮高峰,再随着菇的采收而逐渐减少喷水量。应注意,喷水时要做到勤、少、细,阴天少喷,雨天不喷。

3.6 采收

当蘑菇子实体的菇盖直径长到3-4公分大小、末开伞前时应及时采收采菇时要轻轻扭转,尽量不要带出培养料,避免影响周围小菇蕾的菌丝,造成小菇蕾死亡。随采随切除菇柄基部的泥根,以防影响商品价值。轻拿轻放,碰伤处极易变色。每采完一潮菇后要清理料面,采过菇的坑洼处再用土填平,保持料面平整、洁净。

篇8: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

1 栽培前的准备

1.1 原、辅助材料的准备

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原材料是稻草(南方)、秸秆(北方)和其他农作物的下脚料,如棉花壳、玉米芯等,要求新鲜不霉变;粪料被广泛利用的是牛粪、猪粪及禽粪,实践证明牛粪优于其他粪料,但必须新鲜、及时晒干备用;辅助材料主要是饼肥(油菜饼优于其他饼肥)、过磷酸钙、尿素、石灰、石膏粉、敌敌畏、福尔马林等。

1.2 菇房准备

农户可充分利用闲置房进行通风、保温、保湿改造,进行双孢蘑菇栽培,也可在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空地上搭建菇房栽培。室内应设置菇床架,其规格是底层离地面20~30cm,层距以65cm为宜,宽以1.3m为好,层数视菇房高低而定,顶层应离屋顶1m以上,过道70cm为宜。四面墙壁应用薄膜贴盖,起保湿作用,过道两端开30cm×40cm的通风口,上窗安装抽风(进风)扇,下窗安装排风扇,进出口门上应安装活动防虫网;培养料进房前要用药物彻底消毒。

2 培养料制备

2.1 培养料配方

双孢蘑菇生长所需的碳氮比一般为(30~33)∶1,总含氮量在1.6%~1.8%为宜,氮含量过高会引起菌丝徒长,形成菌被,只长菌丝不长菇;氮含量过低菇质差、产量低。生产实践证明实用配方是:稻草53%、牛粪40%、饼肥2%、石膏粉2%、石灰1.5%、尿素0.5%、过磷酸钙1%,pH值7~8。

2.2 堆制培养料的技术要点

a.原材料预湿建堆前3d,把牛粪和稻草分开预湿,预湿牛粪时加水不能太快,要使牛粪慢慢吸水,以免养分流失。稻草用切草机切成长15cm左右,再进行预湿,有条件的可把稻草在pH值为8~10的石灰水池中浸泡10~15h,使稻草表面的角质层被弱碱分解,捞起来进行预堆,使草料充分软化、吸水均匀。

b.建堆前发酵把提前预湿好的草料、粪料分层堆成宽1.8m(随着翻堆次数的增加逐渐缩小至1.5m)、高1.5m以上,长度不限,依次加入辅料(将配方中的饼肥、过磷酸钙、尿素一次性加入,石膏粉加入50%,第1、2次翻堆时再分别加入石膏粉25%),由于草料及粪料提前吸足了水分,建堆时可不必加太多水,避免养分流失。在微生物群的活动下,第2d开始堆内温度不断上升,上升至最高极限(约75℃)开始下降时要及时翻堆,翻堆应做到“上下、内外调位,见干补水”的原则,使堆料充分均匀发酵(即“前发酵”),室外翻堆2~3次,发酵约10~13d,然后转入“后发酵”,使料温升至65℃,保温10h后供氧,进行有益放线菌的培养,使料真正达到巴氏灭菌彻底、放线菌培养充分,为高产打下基础。

3 播种

将经过精心准备的培养料均匀铺在菇床上,厚度20cm左右,发酵后的料呈褐黑色、有弹性、菌香味,含水量为63%左右,pH值7.5左右,这时就可以播种了。菌种应从可靠的有资质的制种单位购买,目前常用的是麦粒种,每平方米用种量为0.5kg左右。

4 日常管理

4.1 播种后至覆土前的管理

播种后用地膜或旧报纸遮盖床面,3d内不动床面,调节好菇房内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保温保湿,7d后菌丝基本封面了,可掀开遮盖物,逐渐增大通风量,促使菌丝向料内延伸,当菌丝长至料厚的1/3深度时,进行大通风,使得料面偏干,促进菌丝往下生长并防止杂菌滋生,相对湿度降低至70%左右为宜,经过15d左右的管理菌丝基本生长到底部了。

由于长时间通风,培养料会偏干,覆土前应喷“吊菌水”,使料面湿润并让菌丝重新往上生长,这时应在料面上进行搔菌,以促进再生菌丝的生长,且出菇较整齐。

4.2 覆土和浇水

覆土材料要选用吸水保湿性能好、土质疏松、具有一定腐殖质无污染的壤土,配20%~30%草炭土及10%左右已发酵好的粉碎料,并按每立方土加20kg石灰粉拌均匀;第一次在料面上铺一层2.5cm厚的粗细混合土,然后逐渐调水,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准,不可过湿或过干,调水后进行大通风,再关闭门窗保温保湿来“吊菌丝”;7d左右菌丝基本长出土面,这时要进行补细土,厚度约1cm;当菌丝全面长出土面时要喷一次“重水”,即“扭结水”,喷水时喷头应近距离正对床面,水喷在土面上时菌丝会马上下沉,当菌丝下沉到离土面1.5~2.0cm时就要移动喷头,一般每平方米用水量1.0~1.5kg,喷水后一定要大通风,使土表的溢水蒸发掉,否则会缺氧造成死菇;2~3d后细土下面就会扭结成许许多多的小米节一样的原基(即小菇蕾),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小菇蕾膨大时需要大量的基质水和保持较大的相对湿度,因此小菇蕾长至黄豆大时要喷一次“促菇水”,之后看出菇多少、温度高低、土的干湿度来确定喷适量的“保质水”,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室外高温时不开门窗,地板及过道喷水降温,早晚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室外温度低于15℃以下时,中午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土干时勤喷水使土层保持湿润。

4.3 出菇管理

菇蕾长出后经过7~10d就可顺利采下第一潮菇。第一潮菇采完后要补细土,整理床面,喷pH值8~10的石灰水来调节酸碱度,停水3~4d,使菌丝恢复生机,等长出许多小菇蕾时,加大用水量,5~7d后采第二潮菇。一般一个生产季能采4~5潮较集中的菇,5潮以后较零星。

4.4 病虫害防治

搞好菇房周围环境卫生,菇房在进料前一定要严格消毒,培养料灭菌要彻底,菇房地板、过道始终要保持清洁,边沟要畅通不积水,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篇9:无公害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关键词:技术改良;生长条件;高产优栽

中图分类号:S6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92-1

目前,双孢蘑菇种植方式既耗费人力物力,又难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落后的栽培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对双孢蘑菇的需求。因此,为了激发双孢蘑菇种植业的发展潜力,提高菇农的经济效益,必须推广无公害双孢蘑菇高产高质栽培技术。

1双孢蘑菇的市场现状与需求

每100克双孢蘑菇中含有0.2克脂肪、3.3毫克烟酸和8毫克钙等营养成分,并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性。同时具有降血压等医用效果,适合食用的人群范围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双孢蘑菇在市场的发展前景很大,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生产规模。但当前其栽培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种植水平,无法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前提下,双孢蘑菇的无公害生产更加符合现市场发展需求,并可大幅提升双孢蘑菇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2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的前提

无公害是现阶段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最低标准,双孢蘑菇应大力发展无公害栽培技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有三点基本要求:

2.1优良的菌种

优良的菌种是栽培无公害双孢蘑菇的基本保证。应选择菌丝不受污染、生命力强、菌种比较强壮和完全没有被毒虫或有害物质沾染、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不易被外来轻微污染物质感染的优良菌种,这是实行无公害技术的第一步。

2.2天然无农药残留的培养料

双孢蘑菇生长所需的养分主要来自在潮湿常温的环境下培养料的发酵所产生。培养料是蘑菇直接接触的生长环境,如果培养料中掺杂了有害的化学农药残留物,随着双孢蘑菇的生长农药残留会被蘑菇吸收,最终可能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为确保双孢蘑菇在生长培植过程中不受到化学农药残留物污染,从而影响其无公害栽培,必须确保培养料的天然和无农药残留。

2.3土壤的要求

除了培养料之外,双孢蘑菇的生长发育中还离不开土壤这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同于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双孢蘑菇还需要土壤这一实质性物质基础提供营养元素。而对于双孢蘑菇出菇前覆土这一步骤来说,土壤的质量也直接影响了菌种的质量。土壤也是继培养料外第二种直接接触菌种的养料,带有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土壤为蘑菇直接补给充足的养分。土壤的pH值要掌握在7.5,含水量约为74%。

3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的环境处理

能够为菌种带来良好生长发育的环境是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为将双孢蘑菇的产量提高至平均每平方米20公斤以上,就要使用最为先进有效的培植方法,营造最良好适宜其生长的环境。

3.1双孢蘑菇的生长条件

双孢蘑菇对生长的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菇棚的类型、棚内的温度、培养料的养分是否充足、土壤的湿度等这些都制约着双孢蘑菇的生长发育。而传统的培植地和培植条件都难以持续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必须采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消除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双孢蘑菇的菌种一直处于有利于它生长发育的环境中,创造适合双孢蘑菇生长的温度与湿度水分。

3.2菇棚的选择

双孢蘑菇的菇棚要灵活设置数层菇床,利用连体式的结构用毛竹和厚度为3~4厘米的稻草来进行搭建计划型培植菇棚。菇棚的面积应按240~250平方米建造,菇棚里的菇床可设置4~5层,最低离地面0.21米,最高层应离房顶1米以上。菇棚搭造位置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为便于将最新鲜的双孢蘑菇运送到市场,应选择交通快捷便利的地方。因菌种对湿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在水环境良好、水资源充足的地方培植。培植前要先对菇棚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喷洒消毒药物进行处理。

4加强管理,严格监控

要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结合合理、营养充足的配方,严格执行培植无公害双孢蘑菇的技术规程,突出重点技术,才能完成双孢蘑菇的优质栽培。

4.1严格监控栽培过程中的每个步骤

为了保证双孢蘑菇的质量,必须严格执行栽培技术的每一步,按科学合理的培植方案,科学监控菌种的发酵、添加营养的培养料、出菇前的覆盖土壤管理、科学控制菇棚的室温,确保菌种在营养无污染的环境下生长。

4.2充分满足菌种生长的营养要求

在双孢蘑菇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汲取大量的营养元素,为了保证培植出营养价值高、市场效益好的双孢蘑菇,必须适时补充适量的磷元素、蛋白质等元素。可以在菌种的培养料中添加含有这些物质的粪便肥料、稻草、尿素等。土壤中也必须含有供给菌种所需的氮元素、钾元素等。

5结语

综上所述,因无公害双孢蘑菇的市场价值与定位,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为消费者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双孢蘑菇的高产优质培植技术至关重要。在生产中要不断改进菇棚棚型,更加科学地进行管理,创造无污染的栽培环境,减少劳动力等的投入,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实现双孢蘑菇无公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上的飞跃性进展。

参考文献

[1]朱富春.双孢蘑菇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10(02):34-35.

[2]曹海.双孢菇高產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09):143-144.

[3]张桂香,王晓巍,任爱民,杨建杰,刘明军,耿新军.甘肃省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规程[J].中国食用菌,2012,15(03):19-21.

上一篇:奋斗人生励志名言下一篇:科研明星评选材料